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近五年关于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进展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0年第38卷第6期2020 Vol.38 No.684近五年关于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进展李鑫,米勇**作者简介:李鑫(1993—),硕士,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面瘫。
Tel : 177****6597,E-mail : ******************通讯作者:米勇,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面瘫。
Tel : 139****9119(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结合近年以来的针灸临床经验,在相关数据库检索近五年内关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从针灸疗法、针药结合、其他疗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发现针刺可以改善面部供血、增强免疫力、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促进面部神经的恢 复。
针灸在医学领域的作用愈发的重要,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目前仍需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制,优化治疗方案, 使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综述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又称为Bell 's 面瘫,是以 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拉向正常 一侧、口角不正等面部表情肌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单侧的患者。
此病好发于青壮年,其中以男性为主,其他年龄也可发此病,免疫 力较弱的老幼人群也较易患病,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可于48h 内达到高峰。
此病若诊断 正确,大多数可以治愈,预后多数良好。
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到以下结论,周围性面瘫在国外它 的发病率为4.18%沪,而我国的发病率是4.26%沪。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国内的患者不仅在数量上增 多而且更趋于年轻化。
在最新医学研究中,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并未形成一致的观点,病毒性感染通常被诸多医者认为是引发面神经炎的主要因素, 但是也不能排除其他的多种发病因素叽在临床上,虽然运用激素可以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愈率, 但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出现率却无法因此而减少 [5]。
研究论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123193 临床医学论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笔者所在科20xx年4月-20xx年4月接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均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护理满意率、护理前后Portmann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改善Portmann评分,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doi:10.14033/ki.cfmr.20xx年相关研究报告可以看出,采取针灸治疗本病可取得不错的效果[2]。
不过,针灸治疗后早期康复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将接诊的60例患者实施了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对象60例,全部是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纳入时间为20xx年4月-20xx年4月。
入选对象,确诊符合文献[3]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愿意配合本研究,接受针灸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71岁,平均(49.9±12.5)岁;左侧17例、右侧13例。
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3~73岁,平均(51.3±12.6)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
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并做好饮食起居与口腔护理干预。
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中医针灸治疗的形式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面瘫(paralysis of facial nerve)又被称为面神经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以面部表情肌群出现了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造成的,而在面瘫的种类中,周围性面瘫是一类较为常见的面瘫类型,由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特点,在临床上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面瘫症状,同时患者的面部神经也会出现受压的情况,给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1]。
本院在对周围性免疫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医针灸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
其中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8.96±6.75)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1. 2. 1 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临床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强的松、维生素B1以及甲钴铵注射液实施治疗。
强的松的使用剂量为30 mg/次,1次/d,维生素B1的使用剂量为100 mg,甲钴铵注射液的剂量为0.5 μg。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以及总结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方法对于1994-2014年的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论文收集,并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于中医常用的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过程中使用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的应用现状以及进展。
结果对所有纳入相关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在实际的对小儿周围性面瘫治疗过程中使用针灸推拿疗法的相关效果以及研究进展。
结论针灸推拿疗法是一种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过程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同时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关键词:针灸推拿疗法;小儿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小儿周围性面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为小儿面神经麻痹。
优于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特点,在临床上往往会对患儿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周围性面瘫患儿而言就显得极为重要[1]。
目前有研究显示,针灸推拿疗法在临床对于小儿周围性面瘫患儿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了解到目前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收集了相关的文献,为形成一种规范的针灸推拿治疗技术提供了可参考材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需要收集1994年1月-2014.1月间收录的文献,同时文献为关于小儿周围性面瘫通过使用针灸推拿治疗技术进行治疗的文献。
在排除标准方面,需要注意排除统计学方法不恰当文献、一稿多投文献、原始文献在设计方面不严谨的文献、并非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外文文献以及综述类和小儿周围性面瘫护理的相关文献。
1.2 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需要使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进行进行检索,在实际的检索过程中,关键词为:针灸推拿、小儿周围性面瘫。
在原文获取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关键词检索完成后能够得到相关的文献,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获取全文。
2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总共得到文献53篇,文献中对于小儿周围性面瘫患儿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能够被分为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以及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共同使用的疗法。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进展摘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因为面神经受到非特异性.的炎性而引起的,在临床上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某种病毒感染有关系。
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表现为表情瘫痪、眼歪嘴斜。
患者一旦发病之后就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这样才能够避免病情进一步扩大发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产生障碍,在临床上主要以眼歪口斜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医学上又称为面瘫。
关键词:中医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进展引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超短波和针灸治疗方式对其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便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辩证分型由面部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由于其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特点是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经常性的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没有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通过使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1]。
通过使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在中医上认为该疾病主要是寒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受到阻碍,所以需要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补充气血,这种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类型与方式(一)常规针灸疗法常规的针灸疗法主要就是使用针刺和艾灸进行预防治疗的方法,针刺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金属针,刺入到人体中的穴位中,可以配合点燃艾灸熏灼穴位能够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在常规的针灸疗法中经常使用这两种结合的方式,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
针灸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因为针灸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以及调节气血的作用,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能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近5年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5年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面瘫后遗症是指经正规治疗超过3个月后尚未痊愈的面瘫,常见于面神经损伤严重及早中期失治误治的面瘫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肌联带运动、痉挛、僵硬感等,治疗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现就近5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现状综述如下。
1.针刺1.1针具黄奏琴[1]运用金质针结合艾灸治疗39例面瘫后遗症患者,并将其与普通钢质针结合艾灸相对照,发现金质针加艾灸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更优。
1.2取穴刘红燕[2]采用头针技术治疗48例患者,取穴百会、头部运动区下点、神庭、迎香、下关、率谷、合谷。
其中头针针刺后,捻针5min,频率200~300 转/分,与传统针灸治疗相比疗效更佳。
刘丽侠[3]等运用腕针和体针治疗面瘫后遗症患者30例,予腕针双侧1区、2 区、3区,4区,行向心性捻转补法。
体针常规取穴,均取双侧,与传统取穴相比效果明显提高。
李欢欢[4]等针刺“髓会穴组”治疗面瘫后遗症30例,取穴: 完骨、风池、天柱、颈4夹脊、颈5夹脊、风府、大椎,与传统取穴相比疗效亦明显提高。
1.3针刺手法苏美莲[5]阳白穴“井”字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47 例,阳白穴刺入4针,针尖分别朝向鱼腰穴、前发际(平行于正中线)、垂直于前正中线(2根方向相反),再常规针刺面部,随症加减,总有效率达93. 6%。
韩丽斌[6]运用透刺法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5例,取患侧面部穴位,其中地仓、颊车透刺,攒竹、丝竹空透刺,下关、颧髎透刺,总有效率达100%。
2.针刺结合药物洪钰芳[7]用针灸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52例,中药内服方:黄芪15 g、当归9 g、黄精15 g、川芎9 g、白芷9 g、全蝎粉3g、僵蚕9 g、蒲公英15 g。
中药外敷方:艾叶15 g,野菊花15 g、当归15 g、大青叶15 g、白鲜皮15 g、冰片3 g。
将中药煎汁用毛巾沾取,热敷于患处,加之传统针刺治疗,疗效甚佳。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给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传统的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被认为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本综述旨在概述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和安全性评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总结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一、面瘫的概述面瘫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或无力。
面瘫可分为两种类型: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是由于大脑或脑干的损伤导致的面部肌肉麻痹,而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损伤导致的面部肌肉麻痹。
面瘫的常见症状包括面部一侧的肌肉麻痹或无力,导致面部表情失常,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歪斜,咀嚼和说话困难等。
面瘫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神经损伤,肿瘤,中风等【1】。
二、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机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作用、血液循环调节作用、炎症抑制作用和神经肌肉再生促进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针刺特定穴位可以通过神经反射、神经递质释放等机制,调节周围受损神经的传导功能。
针灸刺激可以改善面瘫患者面部肌肉的张力失衡,促进神经肌肉的协调运动,恢复面部表情的正常功能【2】。
血液循环调节作用:针刺穴位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机制,改善面瘫患者患侧面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问题。
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以促进组织的氧气和养分供应,加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过程。
炎症抑制作用:针刺穴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减轻面瘫患者患侧面部的炎症症状。
炎症的抑制可以减少局部组织的水肿和纤维化,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3】。
神经肌肉再生促进作用:针刺穴位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节细胞的再生等机制,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神经肌肉的再生可以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和表情,改善面瘫患者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一侧肌肉麻痹或无力,造成面部表情不对称。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灸已经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随着对中医药和针灸疗法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传统观点,总结其疗效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2. 探讨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作用机制,深入理解针灸对面瘫病理产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3. 分析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和疗效,为日常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4. 探讨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规范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我们希望为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并展望其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1.3 研究意义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操作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effi—
current
cacy,and there
still many disputes
on
the issue in some treatments.To understand the
to
situation of literature
five years.
Key words:Acupuncture;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Review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 神经受损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是面部运动功 能障碍,如口眼喁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闭眼不能、
期局部存在水肿与压迫性缺血的恶性循环,故急性期 不宜针刺,尤其在患侧。如杨连松等…、任红梅[2]均
各人的操作方法、辨证施治及其他诸多因素有关,因
此,针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仍存在着许多争 议。故为了解现状,为临床针灸医师治疗本病提供常 规的治疗方法,特将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
析如下。 l针刺时机的选择
合谷,施以捻转泻法;恢复期施以毛刺法。
还有一些医家提出本病在急性期可在患侧进行适
当的刺激,但选穴要少,刺激要轻浅。如姜义飞等№1
具体操作如下:先令患者仰卧位,患侧面部向上。在患
穴、攒竹透丝竹空穴、睛明、迎香、承浆、人中、双合谷、
双三阴交和侧足三里等穴,中药用牵正散加减,结果总
侧面部至耳后均匀涂以用僵蚕、白附子、全蝎等份共研
细末并用加热黄洒适量调成的糊。再取湿热毛巾敷于 患侧,在热毛巾上外敷相对较干的毛巾遮住头部其余 部位,在敷药局部毛巾上均匀撒上95%酒精,点火,
如此重复20次。运用本法治疗后痊愈率为71.3%,
总有效率达96.27%。 2.4.2针刺“面神经干”疗法朱海玲Ⅲ]采用针灸面 神经干治疗本病,取患侧完骨、翳风、面瘫干,面瘫干的 具体取穴法如下:耳垂与面颊皮肤交际区直下约
3
[9】奚向东.程子俊教授“通脱法”针治面瘫经验[J】.上海针灸杂志,
2005。24(12):l
[10]黄冬娥,吴强,陈传红.吴炳煌教授针刺治疗面瘫经验撷要[J】. 中国针灸,2008,28(3):225—227 [11] 唐艳,郑莉娟。殷丽莉.武连仲教授面瘫经验拾粹[J].中国针灸,
2009(8):643—644
Rinl,以指甲上下刮动触及一直径为约3 Rim且患者
[12】杨怡,张伟,朱俊平.周嗣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 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6):452-454 [13]郑晖,李瑛,陈敏.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刺灸方法的循征评价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77—78 [14] 许凯声,黄漫为,王琼梅.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 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169一17l [15]吴美倩.分期针刺治疗面瘫3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
认为急性期患部不宜针刺,应远端取穴为主,且取穴宜 少,手法宜轻,得气即止。邱晓虎等旧1以泻健侧补患 侧,既不耗患侧正气,又能起治疗作用,同时又不延误
时机。刘锦H1也认为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期为静止期, 发展期不宜进行针刺治疗,尤其不宜强刺激或电针。 祝恩智等∞1治疗时急性期取主穴风池,静止期取主穴
流涎、塞食等。目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颇多、 思路各异,但疗效有好坏、疗程有长短,其主要原因与
(7):408
有酸胀感的绳索状物,即为面瘫干。病程半月以上患 者,采用电针,选取连续疏波,强度以患者不觉疼痛为 度,连续2周未见明显好转采用灸法,选用本穴治疗周 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达99.2%。 2.4.3针刺“面瘫穴”疗法邵立原Ⅲ】针刺平衡针的
“面瘫穴”治疗本病时总有效率达100%,认为平衡针 法是通过传统医学的经络系统和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 的信息反馈技术效应激发调动病人机体的内在抗病潜 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达到治疗作用。
俊治疗周嗣性面瘫的经验后认为:急性期以少阳经穴
各医家针对面瘫的针刺n寸机的选择存在很大争议,即
在急性期尤其在患侧能否针刺。一些医家认为本病初
作者简介:范娥(1981一),女,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的 临床研究。
为主,不取或尽量少取阳明经脉,以“通法”为主。在 针刺的刺激量上,黄冬娥等¨驯认为急性期宜远部取穴
・58・
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范娥,魏清琳,李菊莲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
用,并得到了国内外医者的认同,但因其各人的操作方法不同,并在临床中存在许多其他影响其疗效的 因素,因此,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仍存在着许多争议。为了解现状,为临床针灸医师治疗本病提 供常规的治疗方法,特将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及查阅。并进行综合分析介绍。
目,面部相邻腧穴采用透穴刺法,人中及承浆斜刺向患
侧。治疗14天后结果总有效率为96.56%。陆斌 等Ⅲ’运用盛氏面三针治疗,面部诸穴均取患侧,面瘫 1位于地仓穴下1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
瘫2相当于大迎穴,向颧髂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
3位于太阳穴下1寸,横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
寸。结果表明运用盛氏面三针治疗面瘫疗效肯定,病
nag
端,强调取穴少,取正经大穴,针感走窜,避免伤气耗血
的治疗方法。杨怡等¨21主张尽早治疗,尽快减轻或消 除水肿、缺血对神经的损害,尤其对高龄重患者、糖尿 病患者、耳廓疱疹患者。郑晖等【I纠检索出2001~2007
年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文献1691篇,分析研究表明,
针灸早期介入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并推荐使用 电针或毫针剌结合灸法进行治疗。许凯声等04 o通过
程缩短,并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胡红筠等拉“采用 针刺加艾灸治疗,取患侧翳风、地仓透颊车、四白、阳
白、完骨、合谷,余辨证配穴。针毕用艾条灸阳白、完
骨、颊车、四白穴15 min。结果愈湿率为80.0%,总有 效率98.3%。 2.2针药合用 孙月霞[221针刺取患侧下关透地仓穴、阳白透鱼腰
2.4.1火龙疗法沈爱明【3引用火龙疗法治疗本病,
one
of the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ed,and it gains the recognition of domestirs,but because of different operations by different people,there
万方数据
・59・
加局部浅针,恢复期重用透刺,后遗症期兼用透针和 浅针。 还有部分医家则认为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期是急性 期,并应直接针刺患侧。如唐艳等¨11根据武连仲教授 治疗面瘫的丰富经验,认为本病应局部取穴,不取远
面经气、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中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之功。李家康等m1针药并用治疗,针刺常规
修复效果最好。闰毓茜归¨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
针刺按常规穴位及方法,针毕后,用梅花针叩刺阳白、
颧髂、禾髂、地仓、颊车穴,叩至局部皮肤潮红、无渗血、
稍觉疼痛为度,结果120例患者中愈显率为87.5%, 总有效率100%。李培宏Ⅲ’针刺配合放血疗法,取
在急性期用放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达100%,认
为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2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各种针灸方法 2.1传统针刺治疗 董风英等Ⅲ1针刺治疗本病,取主穴颊车、阳自、地 仓、四白、下关、丝竹空、足三里等,随症选穴:如人中沟 歪斜配水沟,耳后疼痛配风池。5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 97%。周长斗等¨8l取翳风、地仓、眼三针(睛明、上明、 承泣),结果痊愈率为89.5%,并缩短治疗周期。廖炼 炼¨列以透针刺为主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闭
有效率达95.3%。于浩等旧。也针药合用治疗,针刺
以传统针刺法,中药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20次 后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2%。认为针刺可疏通颜
万方数据
・60・
7一10
s后再盖湿毛巾以灭火,局部施以叩击法1
min,
[8]
刘洋,孙慧丽,孙晶.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吉 林中医药,2008,28(10):748—749
FAN E,WEI
Qing—lin,U Ju—lian of TCM,Lanzhou730000,China)
(够如刎Hospital
Abstract:Facial paralysis is
a
of Gansu
Colleg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and acupuncture which is
取穴,合符穴采用捻转补泻,泻健侧,补患侧,余平补平
泻法。中药内服组方以祛风通络药为主,治疗结果愈 显率为97.37%,总有效率100%。 2.3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 曾贤∞1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常规针刺 后,取患侧翳风、下关、颊车穴进行穴注,用药为维生 素B。:注射液1 ml,以上3穴交替注射,并在患侧配合 TDP照射,总有效率达97.8%。陈明等Ⅲ’在常规取 穴针刺的基础上,用生理盐水2 IIll将腺苷钻铵0.5
on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is
provide regular treatment,especially
recent
relevant
the retrieval,assessment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during
根据廉玉麟治面瘫的经验,提出急性期风邪初发,强调
查阅文献后发现,周围性面瘫的病程基本分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