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新生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新生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新生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

新生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新生》,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可以说,人类文明实际上是有各种各样的符号构建的。在这个由符号构建的人类文明中,我们诸如艺术、科学以及宗教等等文化形态都是符号功能的集中体现。文章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以及出现的新的特点。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当代艺术;符号;传统

艺术作为符号功能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它体现了人类的思想情感,是一种整体的情感表达。人类情感有理性和感性之分。其中,语言是将人类思想中的理性成分抽象出来的符号形式,而我们感性情感的表达则需要依赖于另一种不同于语

言的符号形式――艺术。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外化的表现,是一种不同于语言的特殊符号形式。艺术家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情感外化,从而形成了一种可传达的符号形象系统,再现了艺术家的情感。同时艺术符号还承担着文化载体这一职能,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表现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说艺术符号不仅表达个体的意义,还是一种整体的情感。符号学家德?费尔南迪?索绪尔认为一个完整的符号有“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象,而“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概念。接着罗兰?巴尔特又提出了“能指”和“意指”的概念。他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玫瑰,玫瑰原意只是一种植物名,这是它的能指;同时,玫瑰又经常被人们看作是爱情的符号,这是它的意指。我们可以看到,玫瑰这一符号的能指和意指部分是完全不同的,它的能指生硬无味,而它的意指却给人以无限遐想、充满意味。能指和意指之间的转换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是将意义注入到符号中的过程。因此,符号是有意义的,当我们在关注艺术符号的时候,不仅应该关注它的外在形式,还应看到它背后所蕴藏的整体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艺术走向“前卫”。说到“前卫”,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反传统,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并不完全是反传统的。传统文化符号的使用被频频提及并被运用到当代艺术创作中。当下,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人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我们的民族身份也在被消磨,随之而来的就是

文化归属感的缺失、心灵的空虚与落寞。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成功运用正好填补了国人心灵上的缺失感,满足了国人渴求精神回归的心理需求。然而符号的“意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号是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传统文化符号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们带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缅怀之情,在传统文化中发现美的元素并将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在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台湾艺术家陈嘉仁德水墨装置作品《天柱》就是借用了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符号,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为基础,结合天柱、春、夏、秋、冬的元素以及代表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的十七根梁柱为主体创作的水墨装置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十二个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天柱》这一作品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参与者仿佛置身在了一个黑白的幻境中,参与者走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浩瀚的烟波中,尘世的喧嚣被作品所营造出的宁静氛围所涤荡,参与者得以放空思想全身心的感受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智慧。作品中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能指和意指均没有变化。他试图通过这样的一件作品

向现代人诠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一作品也正是当代艺术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直接运用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符号在形式上的照搬,更多的是追求“神似”,延续了这些符号本身的文化精神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的辨证观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文化符号亦是如此

时代在变革,传统文化符号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表达了新时代这一民族的新的文化内涵。青年艺术家孙初就带着时代赋予他的使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水墨创作。在他的一次画展《尚?古》――09孙初现代实验水墨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新的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符号中的尝试。他的作品以宣纸水墨为媒介,在作品中注入了他对时代的看法。他醉心于传统文化,利用水墨语言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创造一个苍茫、悠远、深邃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一些当代艺术中常见的内容――空虚、怪诞……,就如他自己所说:“传统需要受到尊重,但不是绝对的价值。同样,现代意识和变化的感觉固然重要,但不是规定所有价值观……”单纯传统文化符号的意指在孙初的作品中发生了改变,他为传统文化符号注入新的生命。在新时代下,艺术家们对传统文化符号做出的改良使符号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些符号在文脉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效的注入了时代的特征。

三、全球化语境下,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相互吸引

中国文化从独立、稳定、封闭的状态过渡到了开始主动接纳吸收西方文化与价值观。这一特点同时也表现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上。这也是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出现情况的第三类,其他文化附着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上。周春芽试图在他的作品《桃花》引入文人画的写意,在艺术表现上又能看出西方新表现主义的特点;透过水墨的痕迹,我们也可以在青年艺术家孙初的作品中看到西方抽象主义的影响……

符号是意义的承载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当代艺术作品必将反映当下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代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符号也会由此获得新生。

作者简介:刘泓伶(1991.03- ),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艺术发展到今天多元化时代,艺术作品中作品中所吸收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将这种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文化根基,这些传统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它保留着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现代设计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是一种现实形态,因人而生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又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而现在我们说的“文化”,是从西方引入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最初的“文”和“化”是分开的,到了西汉之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反映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元素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这样的载体丰富多样,而这些元素在古代设计中就得到了极好的运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的三彩男装女俑,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的常服,服装上的纹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女着男装的一大特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更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设计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而冲过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有的更能使消费者产生一中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代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不仅有逸笔风姿的国画,还有造型乖张的民间剪纸、年画,这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人文特色。将这种图像寓意与现代信息的理念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并且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达设计作品中人性化的一面。这些中国味十足的元素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国外设计也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用景泰蓝和中国结掀起的一股国际

中国传统文化 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后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 一、原始社会建筑: 这一时期的建筑史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主要有天然洞窟和人工挖掘的洞窟,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代本了宫室、民居、墓葬等建筑类别,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商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周围壕沟和城墙较为常见。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三、封建社会建筑 (一)战国时期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开始兴建, 出现了瓦和砖,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七国之间因险为塞,竞筑长城。,秦郑国开渠三百里和李冰兴修都江堰,规模都相当巨大,秦始皇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由于秦国统一时间极短,而当时经济生产条件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因此,秦代建筑的发展只是集中在宫殿、园囿方面。 (二)汉 汉朝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繁荣期。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主要表现形式有长安城、陵邑、陵墓、宫殿、私家园林、长城。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这一点也是与当时处于多个政治势力割据的局面,建筑注重防御的社会形势相关联的。 佛寺、佛塔和石窟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各地郡县也都有佛寺。初期佛寺的结构与布局基本都是模仿印度,而后人们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构建筑应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有了中国的色彩。 佛塔传到中国后和中国已有的各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石塔和砖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我国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四)隋唐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1)城市和宫殿建设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

中国古代象征符号设计观念的启示

湖南工业大学 论文题目:中国古代象征符号设计观念的启示所修课程名称:美学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设计1002班 学生姓名: 学号:104054 指导教师: 完成论文日期:2013.12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中国古代象征符号设计观念的启示摘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且不说漫长的原始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所创造的文化已经很高,且在有了文字之后,艺术越来越多样和丰富。但是长期以来艺术家和设计师往往只是从形式美的角度,孤立、狭隘地看待传统艺术。很少从中意识到艺术与科学之间不寻常的关系。 Summary: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not to mention the long primitive times, especially in the dawn of the Neolithic civilization, culture has created high, and after the text has been artistic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rich. But for a long time artists and designers often j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mal beauty, isolated, narrow-minded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arts. Few realized from an unus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science. 关键词:象征;符号;传统文化;语义 Keywords:Symbol;notation;Traditional Culture;Semantic 翻开中国历史,便可清晰地意识到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审美意识、道德标准几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图形符号。并且还有在这种观念和审美标准的引导和影响下,所产生的器具。中国传统象征符号具备了现代符号简洁凝练的外部特征,而丰富的内涵则包容了华夏民族对宇宙自然乃至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国象征图案符合可以讲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典籍”。 中国传统象征符号,可以说是一部巨大而丰富的教科书,它涉及到了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道德审美等各个层面。既有对天地日月、星辰、云雷

楚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1114173.html, 楚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邓卫斌李青 来源:《设计》2016年第05期 摘要: 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正散发着它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及精神。本文概述楚文化元素的特点,并且论述楚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只有深入地研究和学习楚文化,才能通过载体来传达楚文化的独特内涵和魅力,创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设计。 关键词: 楚文化设计元素文化内涵产品设计 一、楚文化的价值 楚文化拥有大量的动植物云气类语符、神话传说中的图符、世俗风俗的语符,在出土的文物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漆器等,体现出了楚国的信仰和审美,所传达出了楚人荜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即祟尚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的宝责的素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不同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的涌入,令人目不暇接,新的文化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同时使得我们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如何把楚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假如只是生搬硬套、纯粹的挪用文物的造型来进行设计,则会缺乏个性和活力;而如果一味地借鉴模仿、“拿来主义”,而没有新的思想融入,楚文化将会停滞不前,无法得以发展和传承。 二、楚文化元素的运用和现代设计的结合 楚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宝库:绘画、丝织品、青铜器、漆器、诗歌等,正是因为楚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以及独特的审美,造就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设计中,能够给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给中国的设计带来别样的韵昧。 2.1楚文化色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楚国一直都有拜日祟火的信仰,楚人认为,他们的祖先祝融是火神的化身,所以自古以来楚人拜日、祟火,他们认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祖先的庇佑,同时日和火都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温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 家无法比拟的,一个国家要想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 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只一味的模仿西方 设计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是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 很多: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分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 行中的一种,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 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 的象征,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 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形,反 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 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 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艺术的图形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 此外,还有很多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局部形式上、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看似无任何联系,其实是一体。出于对未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摘要]在具体实践中,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符号,对提升现代建筑的内涵,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应用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1 较为常见。其具有灵活性,能够随时更换,常用作地毯和窗帘等。(4)传统剪纸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剪纸文化作为主要组成部分,被逐渐应用于现代化建筑设计。剪纸寓意平稳、安定以及幸福、喜庆。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为吉利喜庆的代表颜色。 2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实例

实例:从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主要形式有两种。其一,将剪纸作为文化元素以及部件,通过直接嵌入的方式,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作品中。在城市雕塑以及工业设计等作品中,运用剪纸艺术,利用其鲜活、强大的生命力,可融入具有现代设计多个方面。其二,以剪纸造型原理以及视觉样式,通过间接代入的方式,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利用经典符号以及深厚的文 (2 上, 分体现,比如冠盖和制似斗拱等。通过设计元素的合理排列组织,利用方柱以及主题建筑斗冠,组成建筑外观。此建筑共计使用了56根横梁;4根粗大方柱。其中,设计的56根斗冠,代表着56个民族,并且运用了斗拱下小上大的建筑原理,形成了建筑。此建筑的设计理念为,只要各个民族相互团结,中国便会更加强大。在此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运用了古建筑的营造法则,同时结合了现代建筑设

计理念,展现了和谐共生理念[1]。 3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策略 3.1合理运用传统建筑元素 在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应用传统文化符号,能够增强建筑的内涵。传统建筑中,部分构件,例如纹饰和斗拱点等,极大程度上为现代建筑设计,直接或间接提供了 3.2 比如, 3.3 传统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人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多年沉淀留下的精髓。在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基于地域环境以及建筑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人的关怀。运用人性化理念,落实为人服务的基本思想,合理运用传统建筑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贯彻天人合一的观念,把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到建筑设计实践,展现人文气质,实现人、自然、建筑以及工艺等的和谐,进

道教造像的艺术特色

道教造像的艺术特色 纳光舜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兴盛于汉晋之际。 早期道教并无神像,祭祀时仅供神主。道教供奉神像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佛教“以像设教”影响的结果。唐释法淋《辩证论》引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象,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据有关记载:道教造像的创始者为南朝道士陆修静、宋文明,内容为三清、真人、仙宫、玉女等。<隋书·经籍志》也说:北魏太武帝召道士寇谦之“于代都东南起坛宇,……刻天尊及诸仙之像而供养焉。”这是正史中关于道教造像的最早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造像受佛教影响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身后有背光,双手合十等,有时道教神像和佛像还同设一处,如北魏始光元年(公元424年)所造佛、道像就是如此,若不是衣着有别,着实让人难以分辨。这个时期,道教造像保存下来的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北齐隆化元年(公元576年)“王洛子造像”,以及现已流落国外的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老君石雕像为其代表。如老君石雕像,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左手倚几,右手握羽扇,头戴道冠,“面如古月”,美髯垂胸,道貌岸然;头后有圆形头光,两侧各立一着道服抱笏的待者,造型及排列都是佛教造像的模式。南北朝时,道教已有开凿石窟的,如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即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共有神像100余躯。 隋代,统治者对道教造像实行保护政策,据《隋书》载:隋文帝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下诏说:“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咸降大慈,济度群品,凡在含识,皆蒙覆护。……敢有毁坏,盗偷佛及天尊像……以不道论。沙门坏佛像,道士坏天尊者,以恶逆论。”因此,隋代道教造像,成果颇丰,总数达万余躯。今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石雕张陵天师像,绵阳西山观石雕老君、天尊、男女供养人像,均为隋代道教造像的代表作。如张天师像,庞目广额,朱顶绿睛,威严肃穆,凝视远方,艺术处理非常成功。但隋朝道教造像在造型上仍较多模拟佛教,缺乏独创性,当时的一些道教造像,如果没有道冠、美髯、羽扇等饰物,是很难与佛像区别的。这个时期,道教还有一些铜铸小型神像,也是仿照佛教鎏金铜像式样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十个数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后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并在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其数字由0、1、2、3、4、5、6、7、8、9 等十个字母组成,万变不离其宗。但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这几个数字不单单包括计数,让模糊的事物清晰可见,让一切变的如此简单。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文化更是无比深奥。在中国道家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0——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现

代科学认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古代哲学范畴认为,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在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这种数字符号传到阿拉伯国家,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至今印度人还耿耿于怀。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进,“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一——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生一,一是太极,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

楚文化元素之图形设计的应用

一、前奏——对楚文化的提炼 成熟期的楚文化,是以萌芽期的楚文化为本源、以华夏文化为主体、蛮夷文化为助力,经过不断交流、融合发展起来的,它与中原文化一起成为我国上古时代灿烂文化的南北表率,拥有极高的设计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凤纹的流行是楚文化鼎盛期装饰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描绘凤的形象时,楚人把美好的特征和性格都赋予凤。 楚墓中常见的虎应鸟架鼓。鼓架以凤、虎为造型,虎混沌敦厚,匍匐负重,凤高大俊拔,引吭高歌;虎鸟对比,凸显出凤鸟的图腾意义。凤的造型夸张、整合,绝非自然界客观模仿,造型无中生有,分解、异化和重组,设计语言独具特色,显现出楚人在艺术发端时期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和观察力。“集壮、美、奇于一身”正是楚文化鼎盛期的象征,其创造意匠不在表现某个具体动物,而在表现由若干生命力喷发的动物所映照出的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楚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图腾的崇拜,使造型夸张奇特,并开始趋向抽象化、符号化。 楚文化中,除了楚凤,最具有代表性的3个元素就是钟、车、简,编钟以其独特的音乐性能和工艺上的高技术含量,象征着楚国的艺术和科技;战车以其高大的躯体和显赫的威势,象征着楚国的军事与政治,竹简以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象征着楚国的思想和艺术。 楚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反映出楚人的社会久盛不衰的巫风,这种社会风尚必然会反映到文化上,所以楚文化也称巫文化。在艺术风格上,其主要表现为追求挺拔、清秀与诡奇、绮丽的结合,使纹样呈现出匪夷所思的怪诞的美,这是其他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独特性。 二、序曲——对设计的思索 艺术设计的诞生,发展,都离不开产生这一文化的地域,民族和时代。设计作为一极具文化内涵的设计类别,对传统文化的发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自然形象中提炼,通过楚人的悟化、抽象为符号,具有深刻而特定的内涵,符号一旦普及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便会渐渐淡化为一股图案而失去其特殊意义。 楚人的这种艺术创造方式面对今天是有所启示的。从事艺术设计不能只是对传统图形的挪用、模仿、或根据绘画模式由写生得到包装形象、艺术设计的特点要求新、奇,设计师也只有让思维插上翅膀,才能创造出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作品,使图形更具有实用性和信息性的特点。我们从对西方设计潮流涌入的盲从、学习阶段,到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新珍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楚文化,竟是如此的率真、浪漫。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摘要]: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礼制;五行学;易学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卯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一般人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包括乡土建筑)。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礼制与建筑《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礼记》第一篇《曲礼上第一》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

传统文化符号优秀作文

大河天上来,药香浸儒意 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医研药香,儒子传学赤子心。 ------题记赏惯了威尼斯河畔清丽的风光,你是否愿意领略黄河的奔腾与绵长?闻惯了西式医生身上浓浓的消毒水味,你是否愿意回味中医研药的丝丝香气?听惯了英语教授的数理讲学,你是否愿意驻足听取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 遥记李白曾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文化千年传承,而发源地就是黄河。黄河流出了中华文化不倒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风烟中静静地流过,赋予华夏人黄色皮肤,流进华夏人的血脉。黄河与长城都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而黄河更像是一位母亲,她甘心流入中华人民日常生活中去,以热爱的怀抱给予子民前进的力量。 这是黄河,而这里是中国。 执勺捣药,称料三两,温火慢煎,满屋飘香。在中国现今中医药文化式微的今天,仍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坚持传统古法熬药流程,在略显苦涩的药香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不似西方流水线上制作药品那样,他们讲究对症下药,从自然中寻求解决之道。中药治疗,虽慢,可效果更持久。中药之名透露着中华文化的影子,龙根,凤尾,金凤化等药名展现了中国的龙凤文化;牛郎,徐长卿等药名则取中华文化与历史故事。唤一声药名,嗅一丝药香,便是对新老中医的一次肯定。 这是中医,而他们在中国。 千年前,一位儒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时至今日,他的思想中的光辉在穿过层层历史的迷雾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然而,这位老者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认可并接纳的。周游列国,只为传学;能言善辩,以图认可,但现实却少有人理解他,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独。孔子与他的弟子为儒学贡献了一生。“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是悲壮,也是高尚。因为高尚,也才成为绝唱。 这是孔子,而儒学源于中国。 这里是中国,而这里有你想要了解的一切。 这里是中国,我们欢迎您。 明珠一颗,照亮山河万朵 我有一颗明珠,久被尘埃关锁。如今尘世今生,照亮山河万朵。 ——题记 杜拉斯曾言:“把灯关上,让灯库亮起来。”而如今中国的文化在经过历史的不断洗濯后,愈加光彩夺目、明亮如新。 身处乱世但不向命运屈服的孔子,成为了名芳百世的一代圣人。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兼并战争不断,百姓苦不聊生,这个时候,孔子出现了。 他首次在中国开办私人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经他所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孔子引领了中国文化向正规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乃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教育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为孔子的知名语录,对我们修身养性有极其的启迪意义。孔子虽未留下半部巨著,但他的言语、思想,都被他的弟子编著在《论语》中,亦足以奠定文学的基础。 如今,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风靡全球,各国都在学习孔子的思想,爱屋及乌的汉语也日渐流行起来。 曾经有一首很受欢迎的《中国话》里唱道:“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老夫子越来越国际

中国十大文化符号

中国十大文化符号 第一项:汉语(汉字) 两年前,一条外来消息曾经引起社会一定程度的重视: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出了12大文化国家以及各自代表国家文化的20大符号。网民们评出来的12个文化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德国、俄罗斯、西班牙、印度、希腊以及韩国;而在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方面,汉语列第一位,接下来依次是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以及中国烹饪。

第二项:孔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王一川教授介绍,这个“新闻”引起了他的怀疑,当时他觉得这个结果很奇怪,亦不足信。因为其中很多所谓文化符号并不符合中国学者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性判断。为此,他委托学生给美国《新闻周刊》发了一封信,得到的回复是美国《新闻周刊》没有做过这样一个网络调查。

第三项:书法 为了对这个问题有令人信服的了解和及时应对,他们决定对全国在校大学生做一次抽样调查。2009年下半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开始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系统调研。此课题由王一川教授主持,并和董晓萍教授共同担任课题组首席专家,主要参加者有张洪忠副教授和研究生林玮,还有近百名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组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24所高校中发放了近200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三方面,即“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外文化符号”、“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推广价值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推广价值的外国文化符号”。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高中阅读)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昀书法艺术,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

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当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 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王立军的《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汉字在人们心目中占有 神圣的地位。 B. 汉字形体优美,具有写意性,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构成了一道道 亮丽的风景。 C. 汉字将一元化象形方法转化为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其长期生 存成为可能。 D.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汉字远播并覆盖东亚、东南亚地区,现正健 步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

班级:B08811 学号20084081101 姓名:卢婷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鉴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正文: 没上《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之前,就只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至于具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历史就不太清楚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可以分类为:宴会酒、饯行酒、友谊酒等。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浩荡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年年岁岁的摸爬滚打,所环绕的,无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华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串联这历史上的点点滴滴。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 图腾是对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有母的的崇拜。图腾崇拜是初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已经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们不难发现图腾承载并且反应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一龙图腾 说到图腾,就不得不说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动物——龙。说它是动物,实际上无人见过龙的庐山真面目。《尔雅翼.释鱼》说:“龙,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角似鹿,头似驼,颈似蛇,腹似蜃,磷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只有具有伟大的“包容”与“和谐”精神的中国人,才有本事 将诸多不相干的物质原件,高度调和而构成和谐的有机体。这与其说是中国人创造 天才的表现,毋宁说是民族文化、心理、性格、精神、思维、以及道德的综合反映。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云龙,中国人最喜欢以龙为山川、城镇、爱子……..命名。像青龙,天龙,飞龙之类的名字,遍地都是;蟠龙,飞龙,升龙之类的艺术造型,随处可见。中国的皇帝着龙袍,坐龙椅,以龙来装饰自 己的宫殿器物,服饰,并把自己认作龙,所谓龙颜、龙体、龙座、龙子龙孙无不适 指皇帝言的。中国的百姓也喜欢用龙来比喻英雄,如“龙虎斗“,”龙游浅水“、”龙眼识珠“。中国民间每年正月,各地都有耍龙灯的活动;五月端午,江南水乡则 有龙舟竞渡。生下贵子,最大的祝愿就是”龙凤呈祥。“无一不说明:中国人心中 最大崇拜物就是龙。 龙无疑是帝王的象征,但这种象征已经深深植根与远古的龙图腾中。闻一多曾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国家,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2其实当时原始的民主政体被封建专制政体代替之后,民族周身的神经即开始 麻木,唯有皇帝才是民族最活泼的灵魂,皇帝即等于整个民族,皇帝所崇拜的图腾, 1《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刘毓庆 2002年出版 2《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一卷第70页

文化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文化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论广告文化附加值的表现形式 贺雪飞 【内容摘要】对广告商品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附加价值的传播已成为广告传播的主要内容,而广告中的文化附加值必须借助各种元素、符号才能得以表现,从本质上讲广告文化附加值的表现元素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元素,它是广告文化附加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表现形式的层面,解读广告中不同“话语”类型的文化附加值在表现形式上的诸多特色。 【关键词】广告;文化附加价值;符号表现 今天,广告已经不是一种纯经济现象或纯商业行为,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紧密相连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是广告的内容、广告的形式,还是广告的传播无不被包容在文化之中。契合着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有形产品到无形品牌的传播的转移,广告诉求更多强调的不是产品 (服务) 的物质属性,而是产品与人的联系,演绎的是人的情感、欲望和需求,表现的是人的意识和观念等等,即附加在商品实体及其价值之上的文化附加值。在众多广告话语和文本之中,我们所能找到的都是由此而派生、延伸出来的意义群落,它们共同建构起了广告内容文化附加值的“话语”类型,具体包括对价值理念的传播、对人类情感的传递、对生活方式的重塑、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等①广告对消费者产生强大影响的根本因素在于广告商品所蕴含的文化附加价值,它几乎在所有的购买决策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广告的文化附加值是借助各种表现手段、表现形式、表现符号转化成具体的广告作品的,因此,在表现形式的层面,解读广告文化附加值信息被符号化、具象化、视觉化、听觉化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广告必须通过一定的文化符号 (画面、文字、音乐等) 来说明“产品”是什么,而消费者对商品的理解和认知也是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来实现的。如同广告的文化附加值由多重意义及内涵构成一样,广告文化附加值的表现形式也是由语言、形象、画面、色彩、音乐、场景等多重符号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符号元素作为意义的承载物和象征物,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域”,而这种“意义域”是文化所赋予的。根据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观点,文化是一个系统,它决定人们的生活并赋予其意义,文

荆楚民间艺术文化在服装图案中的设计

染 整 技 术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 第40卷 第5期2018年5月Vol. 40 No. 5May. 2018 荆楚民间艺术文化在服装图案中的设计 投稿日期:2017-05-30 基金项目:2017安阳市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安财预(2017)480号] 作者简介:王丹花(1982-),女,河南内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设计。 王丹花 摘 要 广袤的荆楚大地上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随着长江文明的不断延伸,荆楚民间艺术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基本艺术文化的界定与范围。荆楚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一种符号,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其形象被拉伸在多个领域与渠道中应用。关键词 荆楚;民间艺术文化;服装图案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9350(2018)05-0068-02 Abstract On the vast land of Jingchu, a variety of folk art forms have been bred. 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civil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Jingchu folk art culture has far exceeded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the basic art culture. As a symbol, Jingchu folk art and culture has been endowed with a special meaning. Its image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and channels. Key words Jingchu; folk art culture; clothing patterns Design of Jingchu folk art culture in clothing patterns WANG Danhua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455000, China) 荆楚大地作为华夏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让荆楚文化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的多种交叉、融合;不仅有极为特殊的汉族图腾文化,还是很多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雏形根源之所在,在荆楚文化中能够找到华夏文化的所有艺术形象的缩影。 1 荆楚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1.1 荆楚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楚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楚文化。楚国曾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都出现在楚国大地;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是世界文明的最高峰[1]。当代人很难还原荆楚文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化中那辉煌的历史,但借助现有的艺术形式分析,不难发现荆楚文化中独有的内涵与艺术价值魅力。荆楚民间艺术的形成是对长江文明的肯定,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型价值的确定,都是对衍生于民众日常生活文化与形式的信息确定。 楚文化发源于湖北辽瓦店子遗址,江汉平原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发展较快,然后扩张到长江南北。这些信息中都透露出一个信息指向,就是荆楚民间艺术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其融合形式都与政治、军事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重叠,已经是艺术的覆盖了。1.2 荆楚民间艺术文化的特点 据文史学家考证,在传统的汉族文化中很少有“图腾崇拜”形式的出现,但在最早期的荆楚文化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