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生理复习资料综合版

果蔬采后生理复习资料综合版
果蔬采后生理复习资料综合版

名次解释

1、成熟:是指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即达到充分长成的时候。是指果实达到可以采摘的程

度,但不是食用品质最好的时候

2、完熟:指果实达到成熟以后的阶段,果实完全表现出本品种典型性状,体积已经充分长

大,并达到了最佳食用的品质。

3、化学残留:食品在产前用化学药剂,没有全部清除或分解,带到采后造成危害

4、商品质量标准:衡量产品质量及与商品质量相关的各方面所规定的规范和准则,是产、

需各方共同遵守的依据

5、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酶系统参与下进行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能把复杂的有机物逐

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6、愈伤呼吸:果蔬的组织在受到机械损伤时呼吸速率会显著增高的现象叫愈伤呼吸,或者

称为伤呼吸

7、呼吸强度:它是表示呼吸作用进行快慢的指标。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产品进行呼吸

时所吸入的氧气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单位可以用O2或CO2mg(mL)/

(h.kg)(鲜重)来表示

8、呼吸商:产品呼吸过程释放懂得二氧化碳于吸入的氧气之比

9、呼吸温度系数: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10℃时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

值即温度系数,用Q10来表示。它能反映呼吸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10、冷害:植物组织置于低于标准的临界温度但高于其冰点的温度下出现的生理失调的症状。

简答:

①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1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需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离子的主动吸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机物的合成、种子萌发等。不需要呼吸直接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干种子的吸胀吸水、离子的被动吸收、蒸腾作用、光反应等。2、呼吸过程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3、为代谢活动提供还原力,呼吸过程中形成的NADH、NADPH等可为蛋白质、脂肪生物合成、硝酸盐还原等过程提供还原力。4、增强植物抗病免疫能力植物受到病菌侵染或受伤时,呼吸速率升高,分解有毒物质或促进伤口愈合。5、维持产品其他生命活动能有序进行,保持耐藏性和抗病性,6、防止对组织有害中间产物的积累,将其氧化或水解为最终产物,进行自身平衡保护,防止代谢失调造成的生理障碍,7、当植物受到微生物侵袭、机械伤害或遇到不适环境时,能激活氧化系统,加强呼吸而起到自卫作用,这就是呼吸的保卫反应

②气体成分对果蔬保藏的影响

(1)氧气:一般空气中氧气是过量的,在O2>16%而低于大气中的含量时,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在O2<10%时,呼吸强度受到显著的抑制;O2<5%--7%受到较大幅度的抑制,但在O2<2%时,常会出现无氧呼吸。因此,贮藏中O2浓度常维持在2%--5%之间,一些热带、亚热带产品需要在5%--9%的范围内;(2)二氧化碳:提高环境CO2浓度对呼吸也有抑制作用,对于多数果蔬来说,适宜的浓度为1%--5%,过高会造成生理伤害,但产品不同,差异也很大,如鸭梨在CO2>l%时就受到伤害,而蒜苔能耐受8%以上,草莓耐受15%--20%而不发生明显伤害;(3)乙烯:乙烯气体可刺激果蔬产品采后的呼吸作用,加速衰老

③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影响其合成的因素

1、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蛋氨酸(Met)→S-腺苷蛋氨酸(SAM) →l-氨基环丙烷-l-羧酸(ACC) →乙烯,(1)蛋氨酸循环,蛋氨酸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植物体内的蛋氨酸首先在三磷酸腺苷(ATP)参与下,转变为S-腺苷蛋氨酸(简称SAM),SAM被转化为1-氨基环丙烷1-

羧酸(简称ACC)和甲硫腺苷(简称MTA),MTA进一步被水解为甲硫核糖(简称MTR),通过蛋氨酸途径又可重新合成蛋氢酸,SAM是一个中间产物,在有O2及其他条件满足时,它可形成ACC并进一步形成乙烯,同时MTA形成。MTA又可转变为蛋氨酸(2)ACC的合成,由于ACC是乙烯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因此植物体内乙烯合成时从SAM转变为ACC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催化这个过程的酶是ACC合成酶(3)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合成(ACC → 乙烯)。从ACC转化为乙烯是一个酶促反应,也是一个需O2的氧化反应,ACC氧化酶(也称乙烯形成酶,EFE)是催化乙烯生物合成中ACC转化为乙烯的酶。

2、影响乙烯合成的因素:(1)果实的成熟度,跃变前的果实对乙烯作用不敏感,系统I 生成的低水平乙烯不足以诱导成熟;随果实发育,在基础乙烯不断作用下,组织对乙烯的敏感性不断上升,当组织对乙烯的敏感性增加加到能对内源乙烯(低水平的系统I )作用起反应时,便启动了成熟和乙烯的自我催化(系统Ⅱ),乙烯便大量生成。

采后的果实对外源乙烯的敏感程度也是如此,随成熟度的提高,对乙烯越来越敏感。非跃变果实乙烯生成速率相对较低,变化平稳;(2)伤害,机械伤和病虫害会产生伤乙烯,刺激成熟度低且完好果实很快成熟衰老;(3)温度,低温:一定范围内的低温贮藏会大大降低乙烯合成。一般在0℃左右乙烯生成很弱,后熟得到抑制,随温度上升,乙烯合成加速,许多果实乙烯合成在20-25℃左右最快。因此,采用低温贮藏是控制乙烯的有效方式。高温:多数果实在35℃以上时,高温抑制了ACC向乙烯的转化,乙烯合成受阻,有些果实如番茄则不出现乙烯蜂。近来发现用35--38℃热处理能抑制苹果、番茄、杏等果实的乙烯生成和后熟衰老;(4)贮藏气体条件:O2 :乙烯合成的最后一步是需氧的,低O2可抑制乙烯产生。提高环境中CO2浓度能抑制ACC向乙烯的转化和ACC的合成,适宜的高CO2从抑制乙烯合成及乙烯的作用两方面都可推迟果实后熟。乙烯:用少量的乙烯处理成熟的跃变型果实,可诱发内源乙烯的大量增加;非跃变型果实施用乙烯后,虽然能促进呼吸,但不能增加内源乙烯的增加。(5)化学物质:ACC合成酶是一种以磷酸吡哆醛为辅基的酶,强烈受到磷酸吡哆醛酶类抑制剂A VG和AOA的抑制,Ag+能阻止乙烯与酶结合,抑制乙烯的作用,Co2+能抑制ACC向乙烯的转化。还有某些解偶联剂、铜螯合剂、自由基清除剂,紫外线也破坏乙烯并消除其作用。

④冷害机理

冷害低温首先冲击细胞膜,引起相变,即膜从相对流动的液晶态变成流动性下降的凝胶态。结果是:①膜透性增加,受害组织细胞中溶质渗漏造成离子平衡的破坏。②脂质凝固,粘度增大,引起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使细胞器能量短缺;同时线粒体膜的相变,使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能力下降,也造成A TP能量供应减少,能量平衡受到破坏。

③由于与膜结合的酶,其活性依赖于膜的结构,膜相变引起此类酶活化能增加,其活性下降,使酶促反应受到抑制,但不与膜结合的酶系的活化能变化不大,从而造成两种酶系统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离子平衡、能量平衡、酶系平衡的破坏导致了生理代谢的失调,积累有毒的代谢产物,使组织发生伤害。若受害很轻,回到常温细胞膜能自行修复,就恢复正常。若长时间处于冷害温度下,组织受到不可逆伤害,则出现冷害症状,导致品质下降或腐烂。

⑤新型物理保鲜技术

1.辐照及静电保鲜(1)电离辐射保鲜(2)等离子体保鲜(3)负离子和臭氧保鲜(4)低能和高能电子辐照保鲜(5)短波紫外线照射保鲜(6)高负电位处理保鲜。2、空气压力控制保鲜(1)减压保鲜(2)高压保鲜(3)差压预冷保鲜(4)真空预冷保鲜。3、温湿度和气体特殊控制保鲜:(1)临界低温高湿(冰温高湿)保鲜(2)变动气调保鲜(3)细胞间水结构控制(氙气处理)保鲜(4)细胞膨压调控保鲜(5)果蔬热激处理保鲜

⑥蒸腾作用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蒸腾作用有多种途径。幼小的植物,暴露在地上部分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长大后,茎

枝表面形成木栓,未木栓化的部位有皮孔,可以进行皮孔蒸腾(lenticular transpiration)。但皮孔蒸腾的量甚微,仅占全部蒸腾量的0.1%左右,植物的茎、花、果实等部位的蒸腾量也很有限,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靠叶片进行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 transpiration);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stomatal transpiration)。角质层本身不易让水通过,但角质层中间含有吸水能力强的果胶质,同时角质层也有孔隙,可让水分自由通过。角质层蒸腾和气孔蒸腾在叶片蒸腾中所占的比重,与植物的生态条件和叶片年龄有关,实质上也就是和角质层厚薄有关。气孔蒸腾是中生和旱生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

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表面积比、表面保护结构、细胞持水力、新陈代谢、种类和品种以及成熟度。外部因素包括:①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影响产品表面水分蒸散的直接因素,一定的温度下,一般空气中水蒸气的量小于其所能容纳的量,存在饱和差,也就是其蒸汽压小于饱和蒸汽压,鲜活的果蔬产品组织中充满水,其蒸汽压(Pf =0.98Pa)一般是接近饱和的,高于周围空气的蒸汽压,水分就蒸散,其快慢程度与饱和差成正比。因此,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大时,达到饱和的程度高、饱和差小,蒸散就慢。②温度:(1)果、菜温高,库温低,果蔬水分蒸散较快。在入库初期,影响水分蒸散快慢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湿度也有影响。(2)果、菜温与库温相等。在贮藏中,影响水分蒸散快慢的关键因素是库内的相对湿度,库内的相对湿度低,果蔬会水分蒸散(3)果、菜温低于库温。大多也发生在贮藏中,果蔬水分不会蒸散,出现结露现象。③空气流动:在靠近果蔬产品的空气中,由于蒸散而使水气含量较多,饱和差比环境中的小,蒸散减慢;空气流速较快的情况下,这些水分被带走,饱和差又升高,就不断蒸散。在一定空气流速下,贮藏环境中空气湿度越低,空气流速对产品失水的影响越大。④气压:气压也是影响蒸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般的贮藏条件之下,气压是正常的一个大气压,对产品影响不大。采用真空冷却、真空干燥、减压预冷等减压技术时,水分沸点降低,很快蒸散。此时,要加湿以防止失水萎蔫

气体对贮藏的影响

1、氧气对贮藏的影响

低氧(尤其与高CO2配合)可抑制呼吸作用, 延缓成熟衰老, 减少呼吸消耗, 延缓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下降, 也抑制贮藏病害发生。

过低氧气浓度易导致果蔬产品无氧呼吸, 降低产品质量。

不同果蔬产品的最适氧浓度不同。

2、CO2对贮藏的影响

高CO2 (尤其与低氧配合)可抑制呼吸作用, 干扰乙烯的作用,延缓成熟衰老, 减少呼吸消耗, 延缓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下降, 也抑制贮藏病害发生。

过高CO2浓度易导致果蔬产品无氧呼吸, 降低产品质量, 同时易导致高CO2生理病害。 不同果蔬产品对CO2的敏感性不同, 贮藏最适CO2浓度也不同。

不耐CO2果蔬产品贮藏时要注意换气或去除CO2 。

3、乙烯对贮藏的影响

乙烯促进成熟

不同果蔬产品对乙烯的敏感性不同

对乙烯敏感的果蔬产品贮藏时要注意换气或去除乙烯

乙烯作用干扰剂如STS(硫代硫酸银)和1-MCP(1-甲基环丙烯)等在果蔬产品采后也有应用

4 、其它气体对贮藏的影响

2-3% CO可以防止莴苣等气调贮藏时的失色;

5-10% CO可减轻贮藏病害;

CO对贮藏的不利影响包括:

(1)加重过高CO2导致的生理病害等;

(2)具有类似乙烯的促进果实成熟的效应, 但在气调条件下对于多数果蔬产品这种效应

并不明显, 对乙烯极为敏感的猕猴桃等例外;

(3)CO潜在的危险性, 如对人体的毒害和易燃性。

.冷害机理

冷害低温首先冲击细胞膜,引起相变,即膜从相对流动的液晶态变成流动性下降的凝胶态。结果是:

①膜透性增加,受害组织细胞中溶质渗漏造成离子平衡的破坏。

②脂质凝固,粘度增大,引起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使细胞器能量短缺;同时线粒体膜的相变,使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能力下降,也造成ATP能量供应减少,能量平衡受到破坏。

③由于与膜结合的酶,其活性依赖于膜的结构,膜相变引起此类酶活化能增加,其活性下降,使酶促反应受到抑制,但不与膜结合的酶系的活化能变化不大,从而造成两种酶系统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

离子平衡、能量平衡、酶系平衡的破坏导致了生理代谢的失调,积累有毒的代谢产物,使组织发生伤害。若受害很轻,回到常温细胞膜能自行修复,就恢复正常。若长时间处于冷害温度下,组织受到不可逆伤害,则出现冷害症状,导致品质下降或腐烂。

葡萄的储藏保鲜:葡萄果实贮藏的适宜条件为:温度在职0~3℃,湿度在85%~90%

为宜。因为低温可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高湿能防止果实脱水萎蔫,以长期保持葡萄果实新鲜状态①果实成熟度葡萄属非呼吸跃变型浆果。其糖分含量在采前充分积累,采后只能消耗,不再有其他物质转换成糖类。充分成熟的葡萄含糖量高,果皮厚韧,着色度好。穗轴和果梗部分呈现木质化组织,从而提高了耐贮力。过早采收的葡萄糖分积累少,着色差,抗性亦差,品种固有品质未充分形成,贮藏期间也易失水感病。而过分延迟采收的则易落果,这些都不利于进行贮藏;栽培条件肥料种类与葡萄贮藏性能密切相关。钾元素能使果肉致密、色艳芳香;②钙及硼元素能保护细胞膜完整、抑制呼吸作用和防止某些生理病害;但若氮肥过多,将造成果粒着色差、质地软、含糖量低和抗性差。采前喷施钾肥及钙肥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耐贮性。采前土壤含水量高,易导致浆果含水量增高,含糖量降低,着色差,易感病。因此在采前半个月至1个月内要严格控水,停止灌溉,一般雨后不宜采摘;③预冷状况葡萄采收后要进行预冷,以尽快散发果实中保存的田问热,从而降低果实内的呼吸消耗,一般将温度降至9.5℃时,采下的葡萄呼吸率可降低一半,贮藏期可延长一倍,温度降至4.4℃时真菌发育受到强烈抑制,果穗的“田间热”得以迅速释放,这样能有效抑制果穗穗轴干枯变褐、暴擅软化脱落,延长保鲜贮藏时间。一般预冷温度应在10℃以下,以0—1℃为宜。预冷状况对贮藏效果有直接影响,贮藏前必须进行预冷工作;④要根据用途适时采收鲜食品种,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采收时期。一般市场供应鲜果,果实色泽鲜果,果实色泽鲜艳,糖酸比适宜,口感好,即成熟度八成左右即可采收,果实有弹性,耐贮运。酿酒用的品种,由于酿造不同酒种,对原料的糖、酸、pH 值等要求不同其采收期也不同。酿制白兰地酒,要求含糖16%~20%,含酸8~10g/L,香槟酒,要求含糖18~20%,含酸9~11g/L;甜葡萄酒,要求含糖不低于20%~22%,含酸5~6%g/L。制汁,要求含糖达20%以上,含酸较少,应在充分成熟后采收;⑤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待露水干后进行。采收人员,用左手将穗梗拿住,右手剪断穗梗,并立刻剪除坏粒、病粒和青粒,然后按穗粒小大,

整齐程度,色泽情况,分级装箱。⑥果箱、果篓规格要求葡萄怕压怕挤,要求两次包装。

首先每1kg或2kg装入一个硬质小盒,然后将20~40个小盒装入大的硬质运输周转箱。小盒要贴有葡萄品种、重量和产地的标志。包装技术装箱要注意食品卫生,保证浆果无污染,不压碎,不失水。将穗大、粒大而整齐,着色好的浆果一层层地装入一等果箱,在箱角上放1~2片防腐保鲜药片,运往市场供鲜食销售或贮藏;穗小,果粒大小不整齐,色泽还好的,装二等果箱,也可运往市场供鲜食销售或为酿制高级甜葡萄酒的原料。其余的清除病果和泥土,均可为酿造一般葡萄酒的原料。果箱要有通气孔,木箱底下及四壁都要衬瓦楞纸板,将果穗一层层,一穗穗挨紧摆实,以不窜动为度,上盖一层油光薄纸,纸上覆盖少量净纸条,

盖紧盖严,以保证远途运输安全。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潜伏侵染:病原侵入寄主不即刻发病,而是潜伏至某一时期后才表现症状的现象。 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再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拮抗菌:有的细菌是通过产生一种抗菌素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呼吸跃变: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的突然升高。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0°C以上的不适低温伤害。冻害是指冰点温度以下的低温伤害。 食品的辐射保藏:就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低氧伤害:当贮藏环境中氧浓度低于2%时,园艺产品正常的呼吸作用就受到影响,导致产品无氧呼吸,产生和积累大量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如:乙醇,乙醛,甲醛等),毒害组织细胞,产生异味,使风味品质恶化。

气调处理是用高CO2短时间处理,和采用低O2和高CO2的贮藏环境条件对许多采后病害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高CO2处理对防止某些贮藏病害和杀死某些害虫都十分有效。 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生理(果蔬自身生理衰败)、病理(病原微生物致腐)、物理(机械损伤、环境温湿度不适宜)以及三者协同作用。 细菌软腐病菌浸解组织的原因? 软腐病细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分泌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酶和蛋白酶有关。果胶酶降解寄主细胞间的中间层(果胶层),使细胞分离,组织崩溃呈软腐状、水分外渗。蛋白酶降解寄主细胞壁和膜上的蛋白质。在腐烂过程中还可遭受其他腐败细菌的破坏,分解细胞蛋白质,产生吲哚,因而病部发出臭味。 芒果蒂腐病症状和病原物?

最新考试重点《果蔬贮运学》自测习题

《果蔬贮运学》自测习题 第一章果蔬贮藏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 温度系数(Q ) 2. 呼吸跃变现象 3.冷害 10 二、填空 1.果胶物质以原果胶、()、()等三种主要形式存在于果品的()、()、果心、种子中;蔬菜的根、()、()中。 2.果品中的有机酸主要有()、()和();蔬菜中()含量较多。 3.水溶性色素主要包括:()。 4.影响果蔬贮藏性状的采前因素主要包括()、()、()等。 5.促进果实成熟度的激素有:()、();防止果蔬衰老的激素有:()、()、()。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人在饮食结构中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果品和蔬菜。()2.果蔬中既存在着有机酸,又存在着无机酸。() 3.单宁具有涩味,是几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 4.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果皮和果肉中。() 5.果品表面积过大,过小对贮藏都是不利的。() 6.发生萎蔫的果实不但表皮皱缩,也会影响商品价值。() 7.石细胞多的果实耐藏,但果实品质差。() 8.果实中的维生素含量丰富,但它们都易损失。() 9.在果品贮藏过程中湿度越高效果越好。() 10.用于长期贮藏的果品,最好是在初熟期即呼吸跃变出现之前采收。()11.冰点以下所受的低温伤害是冻害,0℃以上不受冻害。() 12. 影响果蔬贮藏的主要而重要的因素是温度。() 四、选择填空(将其中一个正确的题号填在括号内) 1. 果蔬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人体从果蔬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1)维生素和矿物质(2)脂肪和蛋白质(3)色素和芳香物质 2. 果蔬是人类饮食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各种维生素,其中90%以上的()来源于果蔬。 (1)维生素A (2)维生素C (3)维生素E 3.果胶物质是果蔬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果胶酸存在于() (1)未成熟的果实中(2)成熟的果实中(3)衰老的果实中 4.果蔬的种类不同,耐藏性也不同。下列果蔬中较耐贮藏的是() (1)仁果类和根菜类(2)浆果类和叶菜类(3)柑橘类和菜花。 5.影响果蔬耐藏性的根本原因是()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贮藏技术因素 6.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 (1)贮藏方式(2)气体成分(3)温度 7.果蔬受冷害的初期所表现的症状主要为() (1)褐变、果面凹陷(2)果实变小(3)结冰 五、简答题 1.简述果胶物质在果蔬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2.简述果蔬中含维生素C较多的果品和蔬菜的种类? 第二章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运输 一、名词解释 预冷 二、填空 1. 果实的成熟度可划分为:( )、()、()。 2. 常用的确定果实成熟度的方法有:()、()、()。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果实的硬度越高,说明果实的成熟度越低。() 2.糖酸比过高或过低都不是果蔬的最佳采收期。() 3.由于蔬菜供食的器官不同,贮藏、运输、加工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成熟度的要求很难一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蔬复习题附答案)

果蔬--西农精品课程题库 一、填空(10分,每空0.5分) 1.果蔬贮运中的自然损耗包括(蒸腾失水)和(呼吸消耗)。 2.果蔬愈伤的基本条件是(温度20~25℃)、(RH80~90%)、(空气流通)。 3.MA法贮藏果蔬的主要方式有(大帐法)和(袋封法)。 4.果蔬的低温伤害有(冷害)和(冻害)两种类型。 5.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的果蔬(洋葱、大蒜、板栗、马铃薯等),具有强制休眠特性的果蔬有(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 6.下面几种果蔬贮运的适宜温度(℃):甜橙(1~3℃)、葡萄(0℃)、甜椒(7~9℃)、胡萝卜(0℃)。 7.下面代号的中文名称:RQ(呼吸商)、ACO(ACC氧化酶)、PPO(多酚氧化酶)。 二、解释概念(30分,每题3分) 1.CA贮藏:即人工气调贮藏,人工气调贮藏是指根据产品的需要和人的意愿调节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浓度并保持稳定的一种气调贮藏方法。 2.生理性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生长时,产品器官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水分蒸腾减少,生命活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即为生理休眠,这时即使环境条件适宜也能保持休眠,不会发芽。 3.田间热:果蔬进入贮藏场所时的温度降到贮运要求温度时所释放的热量。

4.呼吸跃变:有一类果实从发育、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其呼吸强度的变化模式是在果实发育定型之前,呼吸强度不断下降,此后在成熟开始时,呼吸强度急剧上升,达到高峰后便转为下降,直到衰老死亡,这个呼吸强度急剧上升的过程称为呼吸跃变。 5.生理性病害:果蔬在采前或采后,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理化因素造成的生理障碍,称为生理性病害。 6.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呼吸强度增加的倍数称为温度系数。 7.湿度饱和差: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湿度与绝对湿度之差称为湿度饱和差。 8.预冷:指将收获后的产品尽快冷却到适于贮运低温的措施。 9.果品蔬菜的冷链流通:果蔬采后的运输、贮藏、销售,直至消费的全部过程中,均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以最大幅度地保持果蔬的品质。即为冷链流通。 10. 抗病性:果蔬抵抗外源微生物侵染的能力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运输的环境条件对果蔬质量的影响。 运输振动(1分);运输温度(1分);运输湿度(1分);气体成分(1分) 2.贮藏中控制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农业防治和商业防治(1分);化学防治(1分);物理防治(1分);生物防治(1分)。 3.蒸腾作用对果蔬贮藏有何影响? 失重(1分);失鲜(1分);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1分);降低果蔬的耐藏性和抗病性(1分)。 4.机械损伤如何影响果蔬贮藏效果? 易引起病害(1分);会引起呼吸水平和乙烯的产生量明显提高,成熟衰老加快(2分);外观不好看,商品价值降低(1分)。 5.成熟度对果蔬贮藏效果有何影响? 成熟度过低,果实成熟不充分,内含营养物质积累不足,产量不高,表皮保护结构未完全形成,各种新陈代谢都比较活跃(3分);成熟度过高,果蔬已经过熟或者衰老,进入生理衰老阶段的产品品质劣变,不耐贮运(2分)。 四、叙述题(20分,每题10分) 1.就自己最熟悉的某种水果或者蔬菜,叙述搞好其贮藏保鲜的综合技术。 .答案要点: 选择一种果品或蔬菜: (1)选择商品性状好、耐贮藏的种类和品种(1.5分);

蔬菜栽培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蔬菜栽培学习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蔬菜栽培学》练习题题 第一章绪论1.试说明蔬菜生产的意义。①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而且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些地区甚至成为农村一项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各种出口蔬菜、加工蔬菜、速冻蔬菜为我国创收大量外汇。③许多蔬菜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所以蔬菜生产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④蔬菜还可以与大田作物、果树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 2.试说明蔬菜的营养价值。①维生素的来源;②矿物质的来源;③纤维素的来源; ④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⑤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来源;⑥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的来源。 3.试说明蔬菜的生产方式和栽培特点。生产方式:自给性、商品性、专业化、季节性蔬菜生产。栽培特点:①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②对栽培条件要求高,需精耕细作。③绝大多数需育苗④保护地栽培。⑤采后处理。第二章蔬菜生物学基础1.试述蔬菜作物的几种分类方法及其对蔬菜栽培的意义。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意义:①植物学分类法能了解各种蔬菜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方面有重要意义。②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③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综合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2.农业生物学分类中,哪几类属于喜温性蔬菜哪几类属于耐寒性蔬菜 喜温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 耐寒性蔬菜: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 3.简述蔬菜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及其代表作物。①中国中心:白菜、芥菜、萝卜、丝瓜、竹笋②印度—缅甸起源中心:黄瓜、苦瓜、丝瓜、茄子、苋菜③印度—马来西亚起源中心:冬瓜、山药、生姜、黄秋葵④中亚西亚中心:菠菜、蚕豆、洋葱、大蒜、芫荽⑤近东中心:甜瓜、莴苣、胡萝卜⑥地中海沿岸中心:甘蓝、芜菁、芹菜、石刁柏⑦阿比西亚中心:西瓜、甜瓜、豇豆、扁豆、豌豆⑧中美中心:番茄、辣椒、南瓜、菜豆 4.试分析主要蔬菜作物的特征特性与其起源地气候的关系。⑴中国起源中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和潮湿,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温度较低,但不十分严寒,夏季炎热多雨。起源的主要蔬菜有白菜、芥菜、萝卜、大豆等,要求温和湿润的气候,不耐炎热和干燥。⑵印度—缅甸起源中心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多雨,无严寒酷暑及干湿的季节性差别,同时,空气湿度大。起源的主要蔬菜有黄瓜、南

最新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整理(新)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整理(新) 1、下列哪种酸味剂既可作果蔬护色剂,又可作肉制品的发色助剂: A 柠檬酸B抗坏血酸 C磷酸 D醋酸 柠檬酸——果蔬护色剂、酸度调节剂、腌制剂、香味辅助剂、抗氧化增效剂、络合重金属离子、防腐 抗坏血酸——果蔬护色剂、发色助剂、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增效剂 磷酸——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增效剂、香味辅助剂、络合重金属离子、防腐 醋酸——酸度调节剂、香味辅助剂、防腐、腌制剂 2、强酸在食品中一般不使用的范围有: A 淀粉水解 B 赋酸 C 加工助剂 D 水解植物蛋白 酸味剂功能——赋予食品酸味;调节食品酸度以达加工工艺要求;香味辅助剂;抗氧化增效剂;络合重金属离子;防腐作用;果蔬制品护色剂和肉制品发色助剂;腌制剂;加工助剂 盐酸作用——调节食品酸度以达加工工艺要求;加工助剂 *运用实例:去橘络、囊衣;水解大豆蛋白质;淀粉糖浆 3、可乐型饮料中常使用的酸味剂是: A 柠檬酸 B 乳酸 C磷酸 D 醋酸 柠檬酸——清凉饮料、果加工、抗氧化增效、汽水、水果硬糖、果蔬护色剂、酸度调节剂、腌制剂、香味辅助剂、络合重金属离子、防腐乳酸——清酒、冰淇淋、果汁、干酪、乳酸饮料、番茄浓缩物、果酒调酸和白酒调香、酸度调节剂、防腐 磷酸——清凉饮料、可乐、罐头食品、复合调味料、糖果、焙烤食品、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增效剂、香味辅助剂、络合重金属离子、防腐醋酸——合成食用醋、苹果糖浆、干酪、酸度调节剂、香味辅助剂、防腐剂、腌制剂 可乐型饮料——富马酸、磷酸 4、下面哪个作用一般不是酸味剂在食品中的功能? A 发色助剂 B 一定的抗微生物作用 C 赋酸 D 增进抗氧化作用 5、对酸、碱、盐耐受性最好的增稠剂是: 6、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合成增稠剂,一般不作凝固剂使用是: A 海藻酸钠 B 卡拉胶 C黄原胶 D CMC 海藻酸钠——增稠剂、胶凝剂、乳化剂、成膜剂冷饮食品稳定剂、面包改良剂;属天然 卡拉胶——增稠剂、胶凝剂、悬浮剂、乳化剂、稳定剂;来源为海藻,属天然 黄原胶——乳化剂、稳定剂、悬浮剂、增稠剂、黏合剂;来源为微生物,属天然 CMC(羟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悬浮剂、稳定剂、保形剂、成膜剂;纤维素衍生物,属半合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蔬复习题附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蔬复 习题附答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果蔬--西农精品课程题库 一、填空(10分,每空分) 1.果蔬贮运中的自然损耗包括(蒸腾失水)和(呼吸消耗)。 2.果蔬愈伤的基本条件是(温度20~25℃)、(RH80~90%)、(空气流通)。 法贮藏果蔬的主要方式有(大帐法)和(袋封法)。 4.果蔬的低温伤害有(冷害)和(冻害)两种类型。 5.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的果蔬(洋葱、大蒜、板栗、马铃薯等),具有强制休眠特性的果蔬有(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 6.下面几种果蔬贮运的适宜温度(℃):甜橙(1~3℃)、葡萄(0℃)、甜椒(7~9℃)、胡萝卜(0℃)。 7.下面代号的中文名称:RQ(呼吸商)、ACO(ACC氧化酶)、PPO(多酚氧化酶)。 二、解释概念(30分,每题3分) 贮藏:即人工气调贮藏,人工气调贮藏是指根据产品的需要和人的意愿调节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浓度并保持稳定的一种气调贮藏方法。 2.生理性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生长时,产品器官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水分蒸腾减少,生命活动进入相对静止状态,即为生理休眠,这时即使环境条件适宜也能保持休眠,不会发芽。 3.田间热:果蔬进入贮藏场所时的温度降到贮运要求温度时所释放的热量。

4.呼吸跃变:有一类果实从发育、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其呼吸强度的变化模式是在果实发育定型之前,呼吸强度不断下降,此后在成熟开始时,呼吸强度急剧上升,达到高峰后便转为下降,直到衰老死亡,这个呼吸强度急剧上升的过程称为呼吸跃变。 5.生理性病害:果蔬在采前或采后,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理化因素造成的生理障碍,称为生理性病害。 6.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呼吸强度增加的倍数称为温度系数。 7.湿度饱和差: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湿度与绝对湿度之差称为湿度饱和差。 8.预冷:指将收获后的产品尽快冷却到适于贮运低温的措施。 9.果品蔬菜的冷链流通:果蔬采后的运输、贮藏、销售,直至消费的全部过程中,均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以最大幅度地保持果蔬的品质。即为冷链流通。 10. 抗病性:果蔬抵抗外源微生物侵染的能力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运输的环境条件对果蔬质量的影响。 运输振动(1分);运输温度(1分);运输湿度(1分);气体成分(1分) 2.贮藏中控制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农业防治和商业防治(1分);化学防治(1分);物理防治(1分);生物防治(1分)。 3.蒸腾作用对果蔬贮藏有何影响 失重(1分);失鲜(1分);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1分);降低果蔬的耐藏性和抗病性(1分)。 4.机械损伤如何影响果蔬贮藏效果 易引起病害(1分);会引起呼吸水平和乙烯的产生量明显提高,成熟衰老加快(2分);外观不好看,商品价值降低(1分)。 5.成熟度对果蔬贮藏效果有何影响 成熟度过低,果实成熟不充分,内含营养物质积累不足,产量不高,表皮保护结构未完全形成,各种新陈代谢都比较活跃(3分);成熟度过高,果蔬已经过熟或者衰老,进入生理衰老阶段的产品品质劣变,不耐贮运(2分)。 四、叙述题(20分,每题10分) 1.就自己最熟悉的某种水果或者蔬菜,叙述搞好其贮藏保鲜的综合技术。.答案要点: 选择一种果品或蔬菜:

果蔬贮运学重点

《果蔬贮运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 1. 与呼吸有关的概念 呼吸强度:也称呼吸速率,它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产品进行呼吸时所吸入的氧气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一般单位用O2或CO2mg(ml)/kg *h (鲜重)来表示。呼吸商:也称呼吸系数,它是指产品呼吸过程释放CO2和吸入O2的体积比。 呼吸热:呼吸热是呼吸过程中产生的,除了维持生命活动以外而散发到环境中的那部分热量。每释放1mg CO2相应释放近似10.68J的热量。 呼吸跃变:在其幼嫩阶段呼吸旺盛,随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上升,达到高峰后,呼吸下降,果蔬衰老死亡,伴随呼吸高峰的出现,体内的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呼吸跃变。 呼吸温度系数: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10℃时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值。用Q10来表示,它能反应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2. 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种类与品种、成熟度 (2)外部因素:温度、气体的分压、含水量、机械损伤、其他:对果蔬采取涂膜、包装、避光等措施,以及辐照和应用生长调节剂等处理。 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的关系 呼吸消耗 呼吸放热 呼吸改变环境的气体成分 呼吸供能 呼吸的保卫反应 呼吸促进愈伤 3. 跃变型的果蔬与非跃变型的果蔬在采后生理上有什么区别? ①成熟时是否出现呼吸高峰 ②内源乙烯的产生量不同 ③对外源乙烯刺激的反应 ④对外源乙烯浓度的反应 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 ⑥内源乙烯的含量

4.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及在贮运实践中如何调控乙烯?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S-腺苷蛋氨酸(SAM)的生成:现已证实蛋氨酸在ATP参与下由蛋氨酸腺苷转移酶催化而形成SAM,此酶已从酵母菌和鼠肝中得到提纯,并在植物中发现其存在。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的生成 乙烯的生成(ACC-乙烯) 贮运实践中对乙烯的调控: ①控制成熟度或采收期②防止机械损伤③低温贮藏 ④乙烯吸收剂的应用⑤乙烯抑制剂的应用⑥乙烯催熟剂的应用 5. 蒸腾作用对果蔬的影响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蒸腾失水? 蒸腾对果品蔬菜的影响: ①失重失鲜 ②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③影响贮藏性和抗病性 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①表面组织结构②细胞的持水力③比表面积 外界环境条件:①相对湿度②环境温度③空气流速④其他因素(气压、光照等)控制蒸腾失水的措施:①降低温度 ②提高湿度 ③控制空气流动 ④包装、打蜡(涂膜) 6. 何谓生理休眠和强制休眠?在贮运实践中如何利用蔬菜的休眠特性?生理休眠:是由内在原因引起的,此时即使产品在适宜发芽生长的条件下,也不会发芽,这种休眠称为“自发”休眠或者生理休眠。一般经历如下历程:休眠前期(休眠诱导期)→生理休眠期(深休眠期)→休眠后期(休眠苏醒期)→发芽。强制休眠: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如:低温干燥所引起的一旦遇到适宜发芽生长的条件即可发芽生长。 在贮运实践中如何利用蔬菜的休眠特性? 当蔬菜的休眠期一过就会萌芽,产品的重量减轻,品质下降,甚至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果蔬加工工艺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加工成熟度(也称食用成熟度) 果蔬加工 催熟 最大冰晶生成带 顺流式隧道式干燥机 复水 酒度 干红葡萄酒 前发酵和后发酵 重结晶 新含气调理食品 商业无菌 罐头杀菌规程 F值、D值、TDT值、Z值 伤乙稀 栅栏技术 二、问答题 果蔬加工过程中进行热烫处理有何作用和目的? 简述果胶物质在果蔬生长和贮存过程中的变化,并说明在果蔬保鲜与加工中的应用。 什么叫导温性和导湿温性?请指出在果蔬干制过程中的实际意义。 为什么干制果蔬时要将果蔬切成丝、片、块等? 简述人工干燥设备的种类和应用范围? 简述干制过程的三个阶段,并说明各阶段干燥条件变化的原理。 简述冷冻升华干燥的原理。 怎样降低糖制品的含糖量而不影响其保藏性? 为什么糖渍食品可以用高温和高糖浓度,而盐腌食品只能用低温和低盐浓度?简述果胶的凝胶机理。 果蔬糖制品返砂和流汤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蔬菜腌制品亚硝基化合物形成的机理和如何防止? 发酵性腌制品和非发酵性腌制品的保藏机理分别是什么? 简述桔子罐头加工工艺,并说明每步工艺参数。 写出加压杀菌方式的杀菌公式并指出其代表的意义。 什么叫反压冷却?在什么种类罐头加工中才可应用? 画出铁罐二重卷边结构图,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导致果蔬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简述葡萄酒的发酵工艺,说明每步的主要要点 简述SO2对葡萄酒的作用? 说明葡萄酒金属破败病害和生物病害主要种类及防治措施 什么叫葡萄酒的前发酵和后发酵? 简述菠菜冷冻工艺,说明每步的操作原理。 什么是果蔬速冻?影响果蔬速冻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冻结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是保证冻品质量的最重要的温度区间? 什么叫重结晶现象?如何防止? 冻藏果蔬制品在冻藏期间有哪些不利变化?防治措施是什么? 果蔬半成品的保藏方法有哪些? 设计一个速冻芦笋的生产工艺。要求写清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果蔬汁澄清的方法有哪些?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果蔬汁褐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保持采后果蔬品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分析果蔬加工变色的原因并提出护色措施。 简述果醋发酵的原理?固态发酵法与液态发酵法有何区别? 果醋的混浊有哪几种?如何防止? 果醋酿造和果酒酿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析果品涩味形成的机理及脱涩的原理。 鲜切果蔬褐变的机理与防止措施。 鲜切果蔬微生物的污染及控制方法。 描述果蔬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机理。

蔬菜栽培学习题答案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蔬菜栽培学》练习题题 第一章绪论 1. 试说明蔬菜生产的意义。 ①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而且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 济效益,有些地区甚至成为农村一项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各种出口蔬菜、加工蔬菜、速冻蔬菜为我国创收大量外汇。 ③许多蔬菜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所以蔬菜生产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④蔬菜还可以与大田作物、果树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 2. 试说明蔬菜的营养价值。 ①维生素的来源;②矿物质的来源;③纤维素的来源;④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⑤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来源;⑥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的来源。 3. 试说明蔬菜的生产方式和栽培特点。 生产方式:自给性、商品性、专业化、季节性蔬菜生产。 栽培特点:①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②对栽培条件要求高,需精耕细作。③绝大多数需育苗④保护地栽培。⑤采后处理。 第二章蔬菜生物学基础 1. 试述蔬菜作物的几种分类方法及其对蔬菜栽培的意义。 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意义:①植物学分类法能了解各种蔬菜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方面有重要意义。②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③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综合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2. 农业生物学分类中,哪几类属于喜温性蔬菜?哪几类属于耐寒性蔬菜? 喜温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 耐寒性蔬菜: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 3. 简述蔬菜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及其代表作物 ①中国中心:白菜、芥菜、萝卜、丝瓜、竹笋

果蔬加工工艺复习资料整理

果蔬加工工艺复习提纲 填空题 1、果蔬干制要求原料有的干物质含量。 2、大小分级是分级的主要内容,方法主要有分极和分级。 3、常用的化学洗涤剂有盐酸、、漂白粉和。 4、果蔬去皮的方法主要有手工去皮、、热力去皮和真空去皮。 5、果蔬所用的抽空液常用盐水和护色液。 6、酶褐变的关键作用因子有酚类底作物、和。 7、果蔬罐藏容器主要有、和蒸煮袋。 8、装罐方法可分为和。 9、在干燥介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湿度愈低,则空气的愈大,果蔬的干燥 速度。 10、果蔬汁澄清的方法有、明胶单宁法、和其它方法。 11、蜜饯的糖制方法可分和两种。 12、果蔬汁原料要求出汁率,取汁。 13、蔬菜腌渍加工原料一般要求水分含量,干物质多,肉质厚,风味 , 粗纤维少者为好。 14、目前常用的果蔬分级机械有分级机,振动筛和。 15、液去皮处理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16、果蔬抽真空方法具体有法和法。 17、果蔬罐头排气的方法有和真空排气法。 18、绝大多数能形成芽孢的细菌在基质中具有最大的抗热力,随着食品 下降,其抗热力逐渐下降甚至受到抑制。 19、罐头冷却用水必须清洁,符合标准。 20、影响果蔬干燥速度的因素有干燥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果蔬的种类状态和。 21、对果蔬汁能起到均质作用的设备有、趋声波均质机和。 22、高甲氧基果胶胶凝过程中,酸起到消除果胶分子中的作用,使果胶分子因氢 键吸附而相互连成网状结构。 23、果蔬干制要求原料内质厚而,粗纤维。 24、果蔬加工原料选择时应考虑原料的、和新鲜完整、饱满的状诚。 25、常用的化学洗涤剂有、氢氧化钠、和高锰酸钾。 26、果蔬去皮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去皮、碱液去皮、和真空去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潜伏侵染:病原侵入寄主不即刻发病,而是潜伏至某一时期后才表现症状的现象。 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再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拮抗菌:有的细菌是通过产生一种抗菌素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呼吸跃变: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的突然升高。 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0°C以上的不适低温伤害。冻害是指冰点温度以下的低温伤害。食品的辐射保藏:就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低氧伤害:当贮藏环境中氧浓度低于2%时,园艺产品正常的呼吸作用就受到影响,导致产品无氧呼吸,产生和积累大量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如:乙醇,乙醛,甲醛等),毒害组织细胞,产生异味,使风味品质恶化。 果蔬的衰老:衰老是果实采后的生理变化过程,也是贮藏期间常见的一种生理失调症,如苹果采收太迟,或贮藏期过长要出现内部崩溃。 诱导抗病性: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预先处理植物,从而改变植物对病害反应,使原来感病部位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抗性。 病程相关蛋白:病毒、细菌和真菌侵染能诱导寄主产生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鲜切食品:是对新鲜食品进行分级、清洗、整理、去皮(去核)切分、浸泡、包装等处理,是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制品。(网) 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网) 热处理:果蔬贮藏前的热处理是指利在贮藏前将果蔬置于热水、热空气、热蒸汽等热的环境中,处一定的时间,以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3.果蔬成分分析资料报告

果蔬成分生化分析 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作者:xxxx 指导老师:xxxx 摘要:果蔬中营养成分多种多样,本实验以盘菜,萝卜,豆芽梨子等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C含量、总糖及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测定与其过氧化物酶分析都运用了比色法,并对测得数据列图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苹果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对于苹果含量高,但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苹果,这说明其酚类物质代能力低于苹果。总的来说,苹果与苹果营养价值都高,但苹果相对于苹果营养。 关键词:主要营养成分;过氧化物酶 1.前言: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植物)。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国际粮农组织1990年统计,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的90%、维生素A的60%来自蔬菜。此外,蔬菜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化学物质,是人们公认的对健康有效的成分,如:类胡萝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目前果蔬中的营养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多种物质正在被人们研究发现。 蔬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主要要营养特点如下:1)水分—新鲜蔬菜的含水量在90%以上,它是蔬菜鲜嫩程度的标志。2)维生素—绿色、橙色蔬菜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核黄素及叶酸。3)无机盐—蔬菜是无机盐的重要来源。绿色蔬菜含量最为丰富。4)食物纤维—各种蔬菜都含有,它有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和改善糖代等作用。 水果是指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是对部分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统称。水果类的营养价值近似蔬菜,但所含无机盐和维生素不及蔬菜,其特点为:1)各种鲜水果都含有维生素c,因其多生吃,故损失较少。2)水果中的纤维素、果胶是天然的缓泻剂。3)水果具有芬芳的果味,鲜艳的色彩能促进食欲。4)水果含有较多的钠、钾、镁等元素,合成碱性食物。 2.材料、试剂与器材 2.1 材料 各种水果和蔬菜 2.2 试剂 (一)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量测定 1%草酸溶液、2%草酸溶液、维生素C标准液、氧化型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二)果蔬中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测定 蒽酮试剂、标准葡萄糖溶液(0.1mg/mL)、6mol/L Hcl 溶液、20%NaoH溶液 (三)果蔬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标准蛋白质溶液、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试剂、0.05mol/L Tris—Hcl 缓冲液(PH6.8)(四)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实验 A(分离胶缓冲液)、B(浓缩胶缓冲液)、C(分离胶贮液)、D(浓缩胶贮液)、E核黄素、F蔗糖、TEMED、0.14%过硫酸铵、电极缓冲液、封板胶、上样缓冲液、染色液

果蔬采后病理及病害的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果蔬采后病理及病害的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对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及侵染过程做了介绍,主要介绍了酵母类抗菌剂防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对微生物种类、拮抗机理及生物防治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采后病理;酵母菌类抗菌剂;病害侵染;微生物防治; 1.前言 影响食品食用安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化学农药残留。天然植物成分(精油和植物提取物)、生物药剂( 酵母和细菌类拮抗菌)和非选择性生物杀菌剂(碳酸钠、碳酸氢钠、活性氯、山梨酸)等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介绍微生物抗菌剂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一些研究进展。迄今为止,已从苹果、柑橘、梨、桃、猕猴桃等10余种水果中筛选出几十种拮抗微生物,目前商品化应用的主要有:丁香假单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中的季也蒙毕赤酵母菌、哈氏木霉、白粉寄生菌[1~2]。 果蔬采后病害造成的腐烂损失十分巨大。据统计报道, 发达国家为l0%~30%, 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0%。长期以来防治果蔬采后病害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 然而, 连续使用化学杀菌剂易使病原真菌产生抗药性, 易造成环境污染, 且危害公众健康。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在农作物大田病害生物防治蓬勃发展的带动下, 生物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成为研究热点[3~4]。 果实采后病原性腐败的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极具前途的绿色防腐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通过改变果实表面微生态环境,促进病原微生物拮抗菌的繁殖,达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减少腐败的目的[1]该技术安全环保性能优越,越来越受到普遍欢迎可以预见,采用生物防治将是今后果蔬防腐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因其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深受人们的重视与欢迎。 2. 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及侵染过程 2.1主要病原菌 引起蔬菜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其中以真菌和细菌性病原菌为主[5~6]。

果蔬采后考试重点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延缓果蔬成熟衰老进程对延长果蔬贮藏寿命是很重要的? 当果蔬充分长成以后,便进入成熟阶段。果蔬的成熟无论对采后生理还是对果蔬贮藏保鲜的实践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眼界果蔬的成熟衰老问题,了解其发生的内在原因、推动力和进程,有助于采用人为的手段来控制其成熟与衰老的进程。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 2论述果蔬的呼吸作用对于贮藏保鲜的意义。 呼吸作用是采后果蔬的一个最基本的生理过程。果蔬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但另一方面,如果呼吸作用过强,则会使贮藏的有机物过多地被消耗,含量迅速减少,果蔬品质下降,同时过强的呼吸作用,也会加速果蔬的衰老,缩短贮藏寿命。此外,呼吸作用在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许多中间产物,他们是进一步合成植物体内新的有机物的物质基础。 3跃变型与非跃变型果实在采后生理上有什么区别?在贮藏实践上有哪些措施可调控果蔬采后的呼吸作用。 特性项目跃变型果蔬非跃变型果蔬 呼吸变化明显不明显 体内淀粉含量富含淀粉淀粉含量极少 内源乙烯产生量多极少 采收成熟度要求一定成熟度时采收成熟时采收

呼吸作用的调控: a在不出现冷害的前提下,果蔬菜后应尽量降低贮运温度,并且要保持冷库温度的恒定。 b稍干燥的环境可以抑制呼吸。 c 适当降低贮藏环境氧气的浓度或适当增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有效降低呼吸强度和延缓呼吸跃变的出现。 d避免机械损伤 4阐述乙烯对果蔬成熟衰老的影响。 乙烯促进果蔬成熟与衰老,诱导和促进跃变型果实的成熟。 5叙述乙烯生物合成的主要步骤及其有关的影响因素。 蛋氨酸—SAM—ACC—乙烯在SAM转变为ACC这一过程中,受AVG (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和AOA(氨基乙氧酸)的抑制。缺氧、高温、接偶联剂、某些金属离子等可抑制ACC转化为乙烯 6.为什么说温度是影响果蔬水分蒸腾的主要因素? 当环境中绝对湿度不变而温度升高时,产品与空气之间水蒸气饱和差增加,此时

果蔬贮运学习题十一

习题十一问答 1.果品蔬菜的标准有哪些内容? 1)说明商品所适用的对象 2)确定商品的分类 3)规定商品的质量指标和技术要求 4)规定抽样办法和试验方法 5)规定商品的包装盒标志以及运输和贮存条件 2.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在采后生理上有何区别? 跃变型果实的呼吸强度随着完熟而上升。不同果实在跃变期呼吸强度的变化幅度明显不同;非跃变型果实呼吸的主要特征是呼吸强度低,并且在成熟期间呼吸强度不断下降。 1)两类果实中内源乙烯的产生量不同:在完熟期内,跃变型果实所产 生乙烯的旦比非跃变型果实多得多,而且跃变型果实在跃交前后的 内源乙烯的量变化幅度很大; 非跃变型果实的内源乙烯一直维持在 很低的水平,没有产生上升现象。 2)对外源乙烯刺激的反应不同: 对跃变型果实来说,外源乙烯只在跃 变前朋处理才有作用,可引起呼吸上升和内源乙烯的自身催化,这 种反应是不可逆的,虽停止处理也不能使呼吸回复到处理前的状态; 对非跃变型果实来说,任何时候处理都可对外源乙烯发生反应,但 除去外源乙烯,呼吸又恢复到末处理时的水平. 3)对外源乙烯浓度的反应不同: 提高外源乙烯的浓度,可使跃变型果 实的呼吸跃变出现的时间提前,但不改变呼吸高峰的强度,乙烯浓 度的改变与呼吸跃变的提前时间大致呈对数关系;对非跃变型果实, 提高外源乙烯的浓度,可提高呼吸的强度,但不能提早呼吸高峰出 现的时间。 4)乙烯的产生体系不同: 跃变型果实有自身催化乙烯产生的能力,非 跃变型果实则没有这个能力。

3.影响果蔬贮藏性的内在因素? 1)种类和品种:不同种类果蔬的贮藏性差异很大;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 果蔬贮藏性也有很大差异。 2)成熟度或发育年龄:每种果蔬都有其适宜的成熟采收期,采收过早或 者过晚,对其商品质量及贮藏性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田间生长发育状况:包括树龄大小,长势强弱,营养状况,植被负载 量,果实个体大小及着生部位等。 ①树龄:一般来说,幼龄树和老龄树结的果实不如盛果期树结的果 实耐贮藏。 ②果实体积:许多研究和贮藏实践证明,中等和中等偏大的果实具 有较好的贮藏性。 ③植株负载量:负载量适当可以保证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基 本平衡,使果实有良好的营养供应而正常发育,从而使果实耐贮 藏性更好,负载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果蔬的贮藏。 ④结果部位:由于不同部位的田间光照、温度、空气流动以及植株 生长阶段的营养状况不同,不同部位的果蔬的贮藏性也不同,实 践发现,植株下部和顶部果实的商品质量及贮藏性均不及中部的 果实。

水果干市场分析

水果干 一.产品定义 水果干,即水果经拣选、洗涤等预处理后,脱水至水分含量为15~25%的制品。水果干不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且容易消化,其价值不亚于新鲜水果。最主要的是方便携带,而且容易保存,是老少皆宜的零食伴侣。 二.外部环境分析 1、地质学分析 (1)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东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南到曾母暗沙,北到漠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 (2)地形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西南部是“世界屋脊”,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势最高,为第一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向东向北下降为一系列高原和盆地,为第二阶梯;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多为平原和丘陵,为第三阶梯。中国山区广阔,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中国地理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之说,依次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另有大地形区东南丘陵。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长的两条河流,其他主要河流有黑龙江、珠江、淮河等。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3)气候 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水热同期。 我国气候的上述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第一,雨热同季。夏季降水最多,又是高温季节。我国气候的上述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第二,复杂多样的气候,使我国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我国发展多样的农、

蔬菜栽培学习题答案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题第一章绪论 1.试说明蔬菜生产的意义。 ①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而且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些地区甚至成为农村一项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各种出口蔬菜、加工蔬菜、速冻蔬菜为我国创收大量外汇。 ③许多蔬菜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所以蔬菜生产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④蔬菜还可以与大田作物、果树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 2.试说明蔬菜的营养价值。 ①维生素的来源;②矿物质的来源;③纤维素的来源;④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⑤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来源;⑥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的来源。 3.试说明蔬菜的生产方式和栽培特点。生产方式:自给性、商品性、专业化、季节性蔬菜生产。 栽培特点:①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②对栽培条件要求高,需精耕细作。 ③绝大多数需育苗④保护地栽培。⑤采后处理。 第二章蔬菜生物学基础 1.试述蔬菜作物的几种分类方法及其对蔬菜栽培的意义。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意义:①植物学分类法能了解各种蔬菜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方面有重要意义。②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③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综合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2.农业生物学分类中,哪几类属于喜温性蔬菜?哪几类属于耐寒性蔬菜喜温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耐寒性蔬菜: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 3.简述蔬菜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及其代表作物。 ①中国中心:白菜、芥菜、萝卜、丝瓜、竹笋 ②印度一缅甸起源中心:黄瓜、苦瓜、丝瓜、茄子、苋菜 ③印度一马来西亚起源中心:冬瓜、山药、生姜、黄秋葵 ④中亚西亚中心:菠菜、蚕豆、洋葱、大蒜、芫荽 ⑤近东中心:甜瓜、萬苣、胡萝卜 ⑥地中海沿岸中心:甘蓝、芜菁、芹菜、石刁柏 ⑦阿比西亚中心:西瓜、甜瓜、豇豆、扁豆、豌豆 ⑧中美中心:番茄、辣椒、南瓜、菜豆

果蔬贮运学课程考核大纲

果蔬贮运学课程考核大纲 (执笔人:高雪参与人:审定人:) 课程名称:果蔬贮运学课程编码:092p007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72(理论36,实验36)学分:3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核心课。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植物生理生化基础之后开设此门课程。通过课程的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果蔬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果蔬采后的生理特性,果蔬贮藏的主要方式及其管理,主要果蔬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要点;熟悉果蔬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及商品化处理的一般技术;具有策划果蔬采后处理及流通营销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 绪论(1学时) 第一章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2学时) 第二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8学时) 第三章影响果品蔬菜贮藏性的因素(4学时) 第四章果品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3学时) 第五章果品蔬菜的运输与冷链流通(2学时) 第六章果品蔬菜的贮藏方式与管理(4学时)

第七章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4学时) 第八章果蔬贮藏各论(6学时) 三、各章主要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 考核知识点:果品蔬菜的质量构成和质量评价, 考试要求: ●了解:我国的标志食品 ●基本掌握: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 考核知识点:果蔬采后的呼吸特点,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乙烯对成熟衰老的调节,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影响乙烯生成和作用的因素,增加体内钙水平的方法,水分蒸腾对果蔬的影响,影响水分蒸腾的因素,休眠的时期、特点以及影响休眠的因素。 考试要求: ●了解:生物技术在控制成熟衰老中的作用,蒸腾作用 ●理解:果蔬采后的呼吸特点,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乙烯对成熟衰老的调节、乙烯的作用机制,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影响乙烯生成和作用的因素,以及其它植物激素对成熟和衰老的调节。钙的作用,增加产品体内钙水平的方法。水分的作用、蒸腾途径、水分蒸腾对产品的影响、影响水分蒸腾的因素。采后生长现象、原因,休眠的概念、休眠的时期和特点、休眠的机制、以及影响休眠的因素。 ●掌握:果蔬采后的呼吸特点,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乙烯对成熟衰老的调节,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影响乙烯生成和作用的因素,增加体内钙水平的方法,水分蒸腾对果蔬的影响,影响水分蒸腾的因素,休眠的时期、特点以及影响休眠的因素。

采后生物学与技术复习资料

绪论General Introduction 一、关于水果和蔬菜的基本概念 (一)果品(Fruit):水果和干果的总称。 1.水果:可食用的含水量较多,具有一定甜味和特殊香味的植物果实的总称。 果实:从植物学角度来说,可分为①真果(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桃、杏、柑桔;②假果:果实的一部分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其余部分是由花托、花萼及整个花序发育而来的:苹果、梨、菠萝。 2.干果(Nets):外壳坚硬的植物果实核桃。 果干(Dehydrated Fruit):脱水的果实 (二)蔬菜:可食用的,含水量较多的,常用作烹饪的植物的器官,通常人们将食用菌也归入蔬菜。 二、水果和蔬菜的结构特征 (一)果实 1.真果、果皮、种子 外:表皮细胞构成; 中:大量薄壁细胞构成,含有糖、水、大量营养物质; 内:由大量石细胞(细胞内含有大量木质)组成堆积硬壳。 2.假果:可食部分; 果皮:也可分为三部分,外、中、内果皮 种子 3.叶片 (1)叶柄 (2)叶片 ①叶肉组织 ②叶脉组织,用于输送营养。(二)茎: 1.根状茎:如姜,菊芋,莲藕,生于土壤中 2.块状茎:马铃薯 3.鳞茎:洋葱,大蒜 (三)根: 1.内质直根如:胡萝卜 2.块根:甘薯山药 由周皮、皮层,髓三部分组成,其上长有大量须根 (四)花: 花叶菜:花头(花球),无数变态的小花组成 蒜苔: 三、水果、蔬菜的分类 (一)水果: 1.果: (1)落叶果树产品; a.仁果类:苹果,梨,山楂。 b.核果类:桃,杏,樱桃。c.柿枣类:柿,枣。 d.坚果类:核桃,阿月浑子。 e.浆果 蔓生:葡萄,猕猴桃 灌木生:石榴 草生:草莓. (2)常绿果树产品: 柑桔类:橙、柑、柚、柠檬; 荔枝类:荔枝、龙 眼;坚果类:椰子; 核果类:芒果、橄 榄;浆果类:枇杷、番木瓜;(3)草生果实类:香蕉、菠萝。 (4)瓜 ①甜瓜:薄皮甜瓜,番瓜; 厚皮甜瓜:白兰瓜,皮不能食 用 ②西瓜 (二)蔬菜: 1.茄果类:蕃茄、茄子、辣椒 2.瓜类:黄瓜、蕃瓜、南瓜 3、豆类:菜豆 4.绿叶蔬菜:芹菜、菠菜、油菜、 香菜 5.结球蔬菜:大白菜、甘蓝、花 叶菜 6.地下根茎:萝卜、胡萝卜、马 铃薯、洋葱 7.葱蒜类:葱、蒜、韭菜 四、贮运学:Postharvest Biotechnology 研究果蔬在采收以 后如何延长其采后寿命的一门应用科 学。 (一)内容 (二)涉及课程 (三)课程意义: (1)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2)可以方便加工 (3)为人民提供新鲜水果 (四)方法 第一章构成果蔬品质的 化学成分 第一节色泽(Colour) 色素(pigments)有四大类: 一、叶绿素 (一)特性、存在、分布: 为脂溶性色素chlo a(兰 绿)、 chlo b(黄绿) Chi a:b=3:1;叶绿素和叶绿 体蛋白结合共同存在细胞中叶绿体内, 对果蔬、叶绿体主要分布在表皮中,对 蔬菜、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 (二)叶绿素的结构; (三)叶绿素在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 变化: 幼嫩时,产品体内叶绿素含量低,随着 生长,叶绿素含量逐渐增高,当产品接 近成熟时,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在衰 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持续降低。叶绿 体分解受遗传基因控制。 叶绿素结合体(绿色)Gene 叶Pr + chlo E 叶绿醇+脱叶醇基叶 绿素(结构不稳定)(无色) 二、类胡萝卜素(Carrotenoids) ①种类多,有360多种,颜色、脂溶变 化分布 ②为脂溶性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 有色体,呈暖色调。 ③类胡萝卜素性质稳定,在成熟和衰老 过程中含量基本不变,在生长过程中含 量增加。 (一)胡萝卜素(Carotin)有α、β、 γ三种形式,构成胡萝卜素的单元为萜 类,即异戊二烯结构,α胡萝卜素存 在于柑桔、杏、柿子等水果中,胡萝卜、 南瓜等蔬菜中。 (二)蕃茄红素(1ycopene)为胡萝卜 素的同分异构体,分布主要存在于西 瓜、红蕃茄。 (三)叶黄素(Phylloxancin)是α胡 萝卜素的含量衍生物,黄色,存在于苹 果,绿色蔬菜中。 三、花青素(Anthoyanion) (一)存在及分布:属于水溶性色素, 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液泡中,红、蓝、 紫色,有些产品花青素存在于果皮(苹 果、桃、杏、葡萄、红皮萝卜、茄子) (二)种类及结构:目前,其有20多 种。 (三)花青素:吡喃环氧原子为+4价, 具有碱性,酚结构具有酸性,随介质pH 变化而发生颜色变化,在酸性条件呈红 色,在碱性条件下呈兰色,在中性或微 碱性条件下呈紫色。 (四)花青素在成熟和衰老过程中变 化。随着成熟的进行花青素含量逐渐升 高,在衰老过程中,花青素含量略有减 少。 四、类黄酮(Flavoroids) (一)种类及结构:种类:430种,为 浅黄色至无色,主要与糖结合,以糖苷 的形成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属于水溶 性色素,其结构: (二)分布:马铃薯、甘兰、白菜、白 色葡萄;类黄酮可用作药物。 在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随着成熟、类黄酮的含量逐渐 升高,在衰老过程中,类黄酮变化不大。 第二节芳香物质(Aroma) 主要是挥发性物质(Volatile compounds) —、Fresh Fruit (一)种类:超过200多种,种类复杂, 醇、酯、醛、酮、酸、烃类、萜等物质. 苹果香气成分:乙酸异戊酯 梨的香气为:甲酸异戊酯 香蕉香气成分:乙酸戊酯 杏的香气为:丁酸戊酯 桃香气成分:甲、乙、戊酸的 葵醇酯 柑桔的香气为:柠檬酸、橙兰 醇 香气成分用GC,气相色谱分析 法,精确度可达ppb (二)含量水平:一般均小于500ppm, 香蕉为300ppm左右,苹果为10ppm,水 果芳香成份含量大于蔬菜的 香气的释放过程: 首先应有香味前体(糖、蛋 白质)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产生香气, 其中CH3—C-O-S-COA起重要作用,另外 外界温度也有影响,最适温度16~ 25℃,过高过低都会有影响。 (四)香气在成熟和衰老过程中变化: 随着产品成熟,产品体内香味前体含量 逐渐升高,释放香气能力越大;在衰老 过程中,香味前体逐渐减少,释放能力 越来越弱。 二、Vegetables (一)种类:以氨基酸或糖甙的形式存 在 葱、蒜类芳香成分,硫代丙 烯类化合物;具有青草香味的为叶醇; 芹、香菜为水芹烯;黄瓜主要香味成分: 五二烯-26-醛;萝卜、白菜为芥了油(异 硫氰酯)R-N=C=S;姜气味主要有姜烯、 姜萜。 (二)含量;相差悬殊 芹菜、芜荽高达 1000ppm以上,蕃茄2-5ppm,葱、蒜、 韭菜为300-600ppm (三)香气释放过程;香气都是细胞内 的各种代谢产物,有的香气物质是由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