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示范院校建设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面临诸多挑战,要推进示范校有效建设必须把握建设原则,明确顶层设计的发展路径。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G42010年12月,教育部制订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该文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根据工作需要,可评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

于是,各省市地方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制订了实施文件,教育部门开展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评选活动。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搜索:“创新创业教育”,发现全国各地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日益增多,中国知网显示自2001到2011年相关论文251篇,万方数据显示自2001至2014年相关研究论文4800篇;用相同方式搜索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研究情况分别是0篇、1篇。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示范院校建设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现在各省份每年都在开展评选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活动,示范院校数量逐年上升,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从有关文献资料和调研来看,我国众多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在发展思路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炼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但其中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理解不深、不全面,已有的理念相对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而言有失偏颇,以至建设层次不高,质量下滑,特色不显。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院校仅把创业 教育课程作 为就业指 导课 程 中的 个 内容 ,仅 依靠就业办公 室的老师 讲授几 节 创业辅 导课 , 没有独 立设置 , 系统安 排 , 使创业

教育这一系统 工程流于形式 ,停 留在 肤浅 的创 业理论教育层面 。 并 , 在教学内容 、 方法 、 手段 等方面与学生 的实际需求脱 节 。授课 教师缺 乏 创 业经历和企业 工作经验 , 生产一线 的经营 、 对 管理 、 劳动组 织 、 术工 艺了解 不够 , 技 创业 技 能
实践 平 台
摘 要 : 大学生 创业教 育是我国 经 济和 高 教 育发展 的迫切 要 求 , 高大 学生 开展 等 提
戗 韭 斌功率 是各 蔷棱j 韭教育盹 目标和亩 荔枝 沿强 盘执 失津生铋 韭教毫 寿柱 的i 向
要 问题 , 深化 对大 学生创 业教 育实践 体 系 认识 加强 美学生创业 实践 实训 , 为大 学生
台, 必须强调创 业的环境 与条件 , 而很 少高校 能 为学生提供真 实的创业实训 条件和环 境 ,往 往
业, 学生 在企业 中进行创业锻炼 , 创业要 素更加
完 整 , 业 环境 更 加 成 熟 。 创
三、 高校刨 业教育活动实践平 台体 系建设
仅是仿真 的 、虚拟化 的或尝 试型 的场 所替代 创
设 置课 程 、 建平 台 、 办竞赛 , 泛开 展创业 搭 举 广
教育系列活动 。 从我们 的创业教 育实践来看 , 大 学生创业平 台建设是高校创 业教育工 作 的关 键 环节 , 大学生创业实践 活动 的有效 载体 , 大 是 对 学生毕业后 的社会化 、市场 化创业发 挥着不 可 或缺的孵化作用 。

学 生
荬践平台

构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构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国外成 功经验 ,本 文研 究构建 了 跨 年级 、跨 专业 、跨 学科 融合 的创 新创 业教 育体 系,并渗透 融入 到各 专业卓越 人 才培 养 的过程之 中,形成 第一 、第二课 堂互 动的创 业教 学、创 新模拟 、创 业 实战 三位一 体的 多层 次、立体 化的创 新创 业教 育 长
系构建 研 究 。
2 国外 大学 生创 业教育 的学 习借鉴
国外 大学生 创 业 教 育 的 成 功 经 验创 业 教 育最 早 始 于
2 0 世纪 4 0 年代的美国。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 ,创新创
业教 育在 欧美等 国家得 到 了迅猛发 展 , 形 成 了相对 系统 的 创业 教育 体 系 , 目前 ,世 界 上 不 少 国 家都 很 重视 创 业 教 育 。除美 国外 ,还有 2 6个 国家 也 开 展 了类 似 教 育 。英 国 政府 1 9 9 8年 启 动 了大 学 生 创 业 项 目。该 项 只 是 专 门 为 1 8~ 2 5岁在 校大 学 生 设 计 的项 目分 两 部 分 内容 :一 是 开 办公 司 。学 生 自己设计 商业构 思 、组建创 业 团队 、筹 集 资 金 、开拓市 场 、生 产产 品或提 供服 务 ,从 而获 得创建 企业 的经 验 。二是创业 课 堂。通 常采取 半天或 一天 的研讨 班方 式 ,学生与企业家聚在一起 ,听创业者演讲,获得与创业 者 面对面交 流 的机会 。在澳 大利亚 ,大学 里 的创业 教育 已 经进 行 了大概 4 0 年 。 国外对 创 新 和创 业 教 育有 一 个 逐 步 深入认 识 的过程 ,一些 发达 国家 已经形成 了一 套 比较成熟 的创 业教 育和创 业支 持体 系。
期 发展机 制 。最后 ,提 出 了相 关保 障体 系建设 思路 。

构建创业型大学的探索

构建创业型大学的探索

构建创业型大学的探索摘要:201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强调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而高校主导创业活动则是“三螺旋”模型的核心思想。

大学作为创新活动单位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大学将在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推动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要成功促使大学在与政府、企业的互动中实现的良性的螺旋式上升,就必须了解创业型大学的内容,构建要素,针对当前高校现状提出构建创业型大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构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63-01一、创业型大学的定义(一)定义。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全新的、集成的大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不同于“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

创业型大学所要做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学习,提高创业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创业思维来培养创业精神。

它更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来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等问题。

本文借用纽约大学亨利·埃兹库维茨教授根据美国大学的发展史给出了“创业型大学”的定义。

他认为,判断一所大学是不是创业型大学要根据其使命,创业型大学的使命除了教学、研究外,还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具体来说一所创业型大学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大学自身作为一个组织具有创业性;大学的成员(教职人员、学生、普通雇员)一定程度上能转变成创业者;大学和周围环境的互动遵循创业模式。

(二)职能。

1、教学职能。

这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能,创业型大学也不例外,并且是创业型大学的本质,即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通过输送各种专门人才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服务;2、科学研究。

这种科学研究且脱离了单纯为科学而研究的目的,这是创业型大学的重要职能。

创业型大学的知识运用是在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的;雄厚的研究实力则是创业型大学创业的基础;3、创业职能。

创业型大学在面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拓展其外围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研究出来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大学通过创业活动担负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机构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角色。

基于递进式训练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

基于递进式训练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00·2020年第17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7-0100-03基于递进式训练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范勇1,师星2,韩胜淼2(1.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2.华东交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随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创新创业实践已成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华东交通大学在实践中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由浅入深的五级实践层次,根据创新创业团队发展情况建设起四级实践平台,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组建了三级导师队伍,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质量建设了三级实践管理服务队伍。

该体系满足了学生由浅入深地参加递进式训练的需求,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有显著作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17.0411引言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全社会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享受高校教育资源、政府政策资源及企业产业资源共同打造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另一方面,也被社会寄于厚望,在国家、省市区等层面,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经调查,只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而这部分学生真正会参与创业实践的又在少数。

高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适合采用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进行引导,重点在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则适合运用众创空间和线下的创业组织进行具体的辅导,重点在于创新创业技能演练;对于创业实践意愿强烈的学生,则需要采取各类线上沟通工具的互动和线下的个别咨询,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1]。

“大平台+”支持下的新商科“课赛训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大平台+”支持下的新商科“课赛训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第13卷第3期V ol.13No.32022年6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Jun. 2022“大平台+”支持下的新商科“课赛训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杨兴凯1, 2,张雁鸣1(1. 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与实验教学中心,辽宁大连,116025;2.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 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大平台+”支持下的新商科“课赛训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基于新兴IT技术构建的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实行“课赛训创”四维一体的递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以“专创融合+产教协同”为引擎的“知行合一”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机制。

该体系对于解决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资源分散、重理论、轻实践、专创融合不足等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新商科;“大平台+”;“课赛训创”一体化;专创融合;产教协同[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2)03−0073−09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立足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参与全球创新竞争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而提出的深刻命题[1−2]。

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激发创意思维,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3]。

文章结合当前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和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具体情境,阐述了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和实施效果,期望能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与面临的问题(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1. 国家、教育部、省各级政府指导方针的要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4]。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教高函〔2019〕13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办发〔2015〕70号)等文件精神,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与实践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与实践模式研究
创 业 教育 还处 在一 种 为 大 学 生 就业 找 出路 的 阶段 。 据统 计 , 中 国大学生 毕业 创 业率 不 到 2 %, 更 多 人选 择先 就业 再创 业 , 客 观说 明 了大 学 生 毕 业 创 业 的现
导性的体系。2 0 1 2年 8月 , 教育部公布 了《 普通本 科 学校 创 业 教 育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 试行 ) 》( 教 高 厅
[ 2 0 1 2 ] 4号 ) 文件 , 文件指 出, “ 在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开 展 创业 教育 , 是 服务 国家 加快 转变 经 济发 展方式 、 建 设 创 新型 国家 和人 力 资 源 强 国 的 战 略举 措 , 是深 化 高等 教育 教学 改革 、 提 高人 才培 养质 量 、 促 进 大学 生 全 面发 展 的重 要途 径 , 是落 实 以创业 带动 就 业 、 促 进 高校 毕业 生充 分 就业 的重 要措 施 ” , 明确 提 出 “ 各 高 校要 把 创业 教育 教 学 纳入 学 校 改 革 发 展 规 划 , 制 定
艰, 发 展 困难 。
才, 因此创 业 教育教 师 的 队伍 建设 就显 得尤 为关 键 ,
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 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和 教 学 团队还 处于 自力 更 生 阶段 , 靠 单 打独 斗 的格 局 维 持着各 自的培训 课程 。诸 如 : 国 内知 名 的 K A B 中

专门计划 , 提供有力教学保障” , “ 把 创业教育教学
效 果 作为 学校 本科 教 学 评 估 的重 要 内容 , 作 为本 科 人才 培养 质量 的重 要 指 标 , 并 体 现 在 学 校 本科 教 学 质量 年度 报告 中 。 ” 等 内容 , 也标 志 着 我 国高 校 创业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李丹阳(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摘 要:青年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技能。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应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发展潮流,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积极创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路径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一)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凸显出自身的优势,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剂良方。

大学生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劳动力资源,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一方面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带来巨大的动力。

当前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人数偏少,且项目质量不高,成功率较低。

如何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将深入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其中包括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强线上就业创业指导,研发一批线上创业课程及创业讲座视频”。

李克强总理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讨会中指出“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体,要实施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大学生个人应该积极主动的投身创业事业中,借助政府优惠政策以及创业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创业理想,不留下人生遗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 以从 中获 取 正真有 用 的创业 知识 与技 能 。 ( ) 乏相 应 的校 园文化 五 缺
教 学 、 研 或学 生管 理部 门来 组织 , 科 缺少 经常性 的创
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意 识、 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其整体结构
应具 有综 合学科 的相对 独立 性 ,同时 也要与 具体 的 专业 学科 相融合 。 外 , 另 要根 据具 体学 校及学 生 的特 点 , 置 富有个性 的创 业教 育课 程 。 设
备 的教学体系, 以为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提供有 难
效 的支持与指导。因此 , 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 科学
的创业 教育 体系 , 当前高 等教 育亟 待解 决 的问题 。 是

育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 , 主要包括学生处、 团委的 管理人员 , 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其他专业课程 的任课教师 , 他们本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 , 根本 没有时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创业教育中 , 而且 大 部分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 , 他们只能从理论层 面 讲授创业知识 , 很难科学地把握创业教育 的整体教
教育 的“ 颈 ” 瓶 。
( ) 三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来实现的。 前 , 目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一 , 有些高校的 创业教育仅停留在创业计划大赛上 , 连一 门课程都 没有开出; 有的高校 即使设置 了创业教育课程也大
多缺乏 系统 性 、 对性 和操作 性 , 针 而且 尚未 形 成系 统
受传统 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的影响 , 国高校 的 我
创业教育仅局限于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 过于重视 实际创业技巧 的讲述和培训 , 而忽 视了对学生创业 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另外 , 仅仅把创业教育作 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的手段 , 没有把创业教育融
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
2 1 年第 1 02 期 安 徽 电子 信 息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N . 2 1 o 0 2 1 第 l 卷( 1 总第 5 期)JwL A U OTN CLE EC O SI R TN COG G nr o 8 o. 8 o qO N I CIA OE O LTN & FM ITH LY e e l . 1 1 u AF H V A L LG F ERI N AO ENO O C O aN 5 V 1
第1 期
创业 教育 是一项 系统 工 程 , 不是 通过几 次讲座 、 几 个竞赛 就能解 决 的 , 需要 一个 科学 的 、 的创业 合理
基础知识相脱节 , 体现不了创业教育思想。 ( ) 四 创业教育保 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 , 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相应 的保障体 我 系 。首先 , 大多数高校在实施 创业教育过程 中依托
近年来 ,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 年增加 ,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 自主创业能
够 有 效缓 解 当前 的就业 压 力 , 同时 也 能促进 我 国经
入到学校 的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 中, 忽视了创业 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整体而言 , 我国高校
的创业教育 目前还处于自发 、 分散、 探索阶段。 (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二) 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 对教师的要求相
业教育专项管理机构 , 使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
少有效的协调机制 ; 其次 , 没有建立鼓励大学生 自主 创业的稳定政策 , 绝大多数 高校没有预算专项 资金
支持大学生 的创业行为j 再次 , 缺乏供学生体验创业 的基地和场所 , 虽然有些地 方建立了大学生创 业基 地, 但很难满足众多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体验的要求 , 创业教育仅局限于“ 纸上谈兵” 。高校创业教育保障 体系的不完善 , 影响 了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 , 学生也
段, 还存在许 多问题与不足。如何在 高等教育中构建完善有效的创业教 育体 系, 确保创业教育的质量, 促进
创 业教 育的 发展 , 有重 大而深远 的历 史意义 。本文就 高校创 业教 育课 程 体 系的构建进 行探讨 。 具
[ 关键词 ] 创业教育; 教育理念; 课程体 系; 保障体 系 [ 中图分类号] 6 2 G4. 0 [ 文献标识码 ] A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与
不 足
( ) 育理念“ 就业教育” , 培养的是等待工作机遇就业型人才 。但是 , 随着时 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 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创业教育应运而生。
学。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已经成为高校推进创业
济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比较低, 大学生创业活动还存在许多问题 , 大学生迫切需要
创业方面的指导 、 教育。当前 ,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
还处于起步阶段 , 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 没有形成完
对较高 , 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 又要拥有

定的创业经验。然而 目 前我国高校中从事创业教
★ 收稿 日期 ] 0 11—l [ 2 1—2 1 1 [ 作者简介 ] 李亚林(96 )男 , 宿松人 , 16一 , 安徽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高等教育学 。
李 林★ 玉 一 新 期 校 业 育 建 的 索 研 亚 李 安 时 高 创 教 体系 设 探 与 究
只 在操 作 技能 层 面做 文章 , 与专业 教育 、 学科 教学 和
【 文章编 号】 6 182 (0 20- 00 0 17— 0X2 1)108 - 2
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李亚林 , 李玉安
( 安徽 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00 ) 3 6 1
[ 摘
要] 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