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1+1+3”专项训练(19) 苏科版 (1)

中考数学复习“1+1+3”专项训练(19) 苏科版 (1)
中考数学复习“1+1+3”专项训练(19) 苏科版 (1)

- 1 -

2013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讲义系列-----每周一练(19)

时间:60分钟 总分:40分 姓名 得分

1.点A 、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

P 是x 轴上使得PA PB -的值最大的点,Q 是y 轴上使得QA 十QB 的值最小的点,则OQ OP ?= .

2.如图,△ABC≌△ADE 且∠ABC=∠ADE,∠ACB=∠A ED ,BC .DE 交于点O .则下列四个结论中,①∠1=∠2;②BC=DE;③△AB D∽△ACE;④A.O 、C .E 四点在同一个圆上,一定成立的有( )

A . 1个

B. 2个 C . 3个 D .4个

3.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20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400元时,可全部租出;当每 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0元,未租出的车将增加1辆;公司平均每日的各项支出共4800元.设公司每日租出工辆车时,日收益为y 元.(日收益=日租金收入一平均每日各项支出)

(1)公司每日租出x 辆车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 1400﹣50x 元(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2)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日收益最大?最大是多少元?

(3)当每日租出多少辆时,租赁公司的日收益不盈也不亏?

4.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4,0)、B(1,0)、C(-2,6).

- 2 -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设直线BC 交y 轴于点E ,连接AE ,求证:AE=CE;

(3)设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D ,连接AD 交BC 于点F ,试问以A 、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

C 相似吗?

请说明理由.

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四边形ABCO 为矩形,AB=16,

点D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tan ∠ACB=3

4,点E ,F 分别是线段AD ,AC 上的动点(点E 不与点A ,D 重合),且∠CEF=∠A CB 。

(1)求AC 的长和点D 的坐标;

(2)说明△AEF 与△DCE 相似;

(3)当△EFC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E 的坐标。

1.5

2.D

3. 解:(1)∵某汽车租赁公司拥有20辆汽车.据统计,当每辆车的日租金为400元时,可全部租出;

当每辆车的日租金每增加50元,未租出的车将增加1辆;

∴当全部未租出时,每辆租金为:400+20×50=1400元,

∴公司每日租出x辆车时,每辆车的日租金为:1400﹣50x;

故答案为:1400﹣50x;

(2)根据题意得出:

y=x(﹣50x+1400)﹣4800,

=﹣50x2+1400x﹣4800,

=﹣50(x﹣14)2+5000.

当x=14时,在范围内,y有最大值5000.

∴当日租出14辆时,租赁公司日收益最大,最大值为5000元.

(3)要使租赁公司日收益不盈也不亏,即:y=0.

即:50(x﹣14)2+5000=0,

解得x1=24,x z=4,

∵x=24不合题意,舍去.

∴当日租出4辆时,租赁公司日收益不盈也不亏.

4.解:(1)∵抛物线经过A(-4,0)、B(1,0),∴设函数解析式为:y=a(x+4)(x-1)。又∵由抛物线经过C(-2,6),∴6=a(-2+4)(-2-1),解得: a=-1。

∴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4)(x-1),即y=-x2-3x+4。

(2)证明:设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

k b0

2k b6

+=

?

?

-+=

?

,解得:

k 2

b2

=-

?

?

=

?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2.

∴点E的坐标为(0,2)。

AE CE

===∴AE=CE。(3)

相似。理由如下:

- 3 -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实数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 (a≠±1);B.1/a 中,a≠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奇数:2n-1 偶数:2n (n 为自然数)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整数 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实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正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a │ 2a a (a ≥0) (a 为一切实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C.(有括 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第二章 代数式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a(a≥0) -a(a<0) │a │= 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分 有理式 无理式 代数式 51

最新苏教版初中数学最全面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2 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3 4 第一章 有理数 5 一. 知识框架 6 7 二.知识概念 8 1.有理数: 9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10 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11 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12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13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14 3.相反数: 15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16 还是0; 17 (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18 4.绝对值: 19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20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1 (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22 常分类讨论; 23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24 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25 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26 > 0,小数-大数 < 0. 27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 28

人教全国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x1、x2是关于x的﹣元二次方程(a﹣6)x2+2ax+a=0的两个实数根. (1)求a的取值范围; (2)若(x1+1)(x2+1)是负整数,求实数a的整数值. 【答案】(1)a≥0且a≠6;(2)a的值为7、8、9或12.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解答即可;(2)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 2 6 a a+ ,x1x2= 6 a a+ ,由(x1+1)(x2+1)=x1x2+x1+x2+1= ﹣ 6 6 a- 是是负整数,即可得 6 6 a- 是正整数.根据a是整数,即可求得a的值2. 【详解】 (1)∵原方程有两实数根, ∴, ∴a≥0且a≠6. (2)∵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6)x2+2ax+a=0的两个实数根, ∴x1+x2=﹣,x1x2=, ∴(x1+1)(x2+1)=x1x2+x1+x2+1=﹣+1=﹣. ∵(x1+1)(x2+1)是负整数, ∴﹣是负整数,即是正整数. ∵a是整数, ∴a﹣6的值为1、2、3或6, ∴a的值为7、8、9或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能根据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关于a的不等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2.小王经营的网店专门销售某种品牌的一种保温杯,成本为30元/只,每天销售量y (只)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式为y=﹣10x+700(40≤x≤55),求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答案】当销售单价为50元时,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利润的最大值为4000元 【解析】 【分析】 表示出一件的利润为(x﹣30),根据总利润=单件利润乘以销售数量,整理成顶点式即可解题.【详解】 设每天获得的利润为w元,

苏科版中考数学知识点精选

中考数学知识点预测 一《选择题,填空题》部分: 1绝对值,相反数,倒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a的一n次方 2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有意义,幂的公式运用,无理数的判别 3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 4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 5实数比较大小,估值问题 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坡比(坡度) 7象限的归属,点的对称性 8 科学计数法,余角,补角的定义 9函数值的大小比较,(数形结合的思想) 10性质,等式,计算的正确性判断。(注意隐性条件) 11答案的双重性,如圆与圆的相切,等腰三角性的周长,三角形的构成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13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极为重要) 14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有时考虑对称性) S双曲矩形=k的绝对值,S双曲三角形=k的绝对值的一半 15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16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体积。(两者之间转化的关系:两个对应关系)17判断结论正误(如命题,计算题,化简,等量变形等) 18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d,R,r之间的关系) 19数轴上点位置关系决定化简求值,或数的大小 20四个经典的一半(极为重要) 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 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217圆的简单计算,圆周角和圆心角,等对等定理,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22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共存问题会识别对应关系式中参量23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单调性,判断a,b,c符号24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情况,判别式决定根的存在情况 25 简单的逻辑推理。 2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数据的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27极差,方差,标准差(数据的离散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28位似和相似图形的判定,对称中心(位似中心)的做法 29点,直线,图像关于X轴,Y轴,O对称 30点,直线,二次函数平移的规律 31正弦,余弦,正切的简单应用(两种经典的图形处理) 32点的位置判别,直线判别决定k ,b的符号。 33图形的三种变化:平移,翻折,旋转(极为重要) 3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圆的定义,性质,应用(极为重要) 35整体思想,代入求值。

中考数学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试题

中考数学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试题 一、选择题 1、(2007巴中市)一元二次方程2 210x x --=的根的情况为( )B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2、(2007安徽泸州)若关于z 的一元二次方程02. 2=+-m x x 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C A .m-1 C .m>l D .m<-1 3、(2007四川眉山)一元二次方程x 2+x +2=0的根的情况是( )C A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2007四川内江)用配方法解方程2 420x x -+=,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A A .2(2)2x -= B .2(2)2x += C .2(2)2x -=- D .2(2)6x -= 5、(2007四川内江)已知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7)所示,那么关于x 的方程2 20ax bx c +++=的根的情况是( )D A .无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C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D .有两个同号不等实数根 6、(2007广州)关于x 的方程20x px q ++=的两根同为负数,则( )A A .0p >且q >0 B .0p >且q <0 C .0p <且q >0 D .0p <且q <0 7、(2007山东淄博)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30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12,x x ,且满足1212x x x x += .则k 的值为( )C (A )-1或 34 (B )-1 (C )3 4 (D )不存在 8、(2007四川成都)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D (A )x 2+4=0 (B )4x 2-4x +1=0 (C )x 2+x +3=0 (D )x 2+2x -1=0 9、(2007湖南岳阳)某商品原价200元,连续两次降价a %后售价为148元,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B A :200(1+a%)2=148 B :200(1-a%)2=148 C :200(1-2a%)=148 D :200(1-a 2%)=148 图(7) x y 0 3-

中考数学总复习全部导学案

苏教版初中数学一轮复习资料(教师用) 目录 1、第1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 (2) 2、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 .. (4) 3、第3课时整式与分解因式....................................................................... (6) 4、第4课时分式与分式方程....................................................................... (8) 5、第5课时二次根式....................................................................... (10) 6、第6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组) (12) 7、第7课时一元二次方程....................................................................... (14) 8、第8课时方程的应用(一)...................................................................

(16) 9、第9课时方程的应用(二)................................................................... (18) 10、第10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0) 11、第1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图 像 (22) 12、第12课时一次函数图像及性 质 (24) 13、第13课时一次函数应用....................................................................... (26) 14、第14课时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 质 (28) 15、第15课时二次函数图像和性 质 (30) 16、第16课时二次函数应用....................................................................... (32)

江苏数学中考题汇编 苏科版

2008年江苏省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精析 1(08江苏常州28题)(答案暂缺)如图,抛物线2 4y x x =+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B 、O ,它的顶点为A ,连接AB,把AB 所的直线沿y 轴向上平移,使它经过原点O,得到直线l ,设P 是直线l 上一动点. (1) 求点A 的坐标; (2) 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中,有菱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请分别直接写出这些特殊四边 形的顶点P 的坐标; (3) 设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点P 的横坐标为x, 当46S +≤+, 求x 的取值范围. 2(08江苏淮安28题)(答案暂缺)28.(本小题14分)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2 -1图象的顶点为P ,与x 轴交点为 A 、B ,与y 轴交点为C .连结BP 并延长交y 轴于点D. (1)写出点P 的坐标; (2)连结AP ,如果△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 的值及点C 、D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连结BC 、AC 、AD ,点E(0,b)在线段CD(端点C 、D 除外)上,将△BCD 绕点E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一个新三角形.设该三角形与△A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用含b 的代数式表示S .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给出解答过程,其它情况直接写出结果;判断当b 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写出最大值. (第28题)

(第24题图) 3(08江苏连云港24题)(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现有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板Ⅰ,Ⅱ,它们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和2.将它们分别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AOB △,COD △处,直角边OB OD ,在x 轴上.一直尺从上方紧靠两纸板放置,让纸板Ⅰ沿直尺边缘平行移动.当纸板Ⅰ移动至PEF △处时,设PE PF ,与OC 分别交于点M N ,,与x 轴分别交于点G H ,. (1)求直线AC 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P 是线段AC (端点除外)上的动点时,试探究: ①点M 到x 轴的距离h 与线段BH 的长是否总相等?请说明理由; ②两块纸板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及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8江苏连云港24题解析)解:(1)由直角三角形纸板的两直角边的长为1和2, 知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2)(21),,, . 设直线AC 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 2分 有221k b k b +=?? +=?,.解得13k b =-??=? , . 所以,直线AC 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3y x =-+. ·············· 4分 (2)①点M 到x 轴距离h 与线段BH 的长总相等. 因为点C 的坐标为(21),, 所以,直线OC 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1 2 y x =. 又因为点P 在直线AC 上, 所以可设点P 的坐标为(3)a a -, . 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设垂足为点K ,则有MK h =. 因为点M 在直线OC 上,所以有(2)M h h ,. ······ 6分 因为纸板为平行移动,故有EF OB ∥,即EF GH ∥. 又EF PF ⊥,所以PH GH ⊥. 法一:故Rt Rt Rt MKG PHG PFE △∽△∽△, (第24题答图)

人教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抛物线y=ax 2+bx+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其对称轴l 为x=﹣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 (2)若动点P 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 在对称轴l 上. ①当PA ⊥NA ,且PA=NA 时,求此时点P 的坐标; ②当四边形PABC 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答案】(1)y=﹣(x+1)2+4,顶点坐标为(﹣1,4);(2)①点P 2﹣1,2);②P (﹣ 32 ,154) 【解析】 试题分析:(1)将B 、C 的坐标代入已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由对称轴为1x =-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首先求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到PD=OA ,从而得到方程求得x 的值即可求得点P 的坐标; ②ΔOBC ΔAPD ABCP C =PDO S S S S ++四边形梯形,表示出来得到二次函数,求得最值即可. 试题解析:(1)∵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其对称轴l 为1x =-,∴0 {3 12a b c c b a ++==-=-,解得:1 {23a b c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3y x x =--+=2(1)4x -++,∴顶点坐标为(﹣1,4); (2)令2230y x x =--+=,解得3x =-或1x =,∴点A (﹣3,0),B (1,0),作PD ⊥x 轴于点D ,∵点P 在223y x x =--+上,∴设点P (x ,223x x --+), ①∵PA ⊥NA ,且PA=NA ,∴△PAD ≌△AND ,∴OA=PD ,即2232y x x =--+=,解得21(舍去)或x=21-,∴点P (21-,2); ②设P(x ,y),则223y x x =--+,∵ΔOBC ΔAPD ABCP C =PDO S S S S ++四边形梯形

苏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P 大丰市二〇〇八届初中毕业班调研测试 数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答题纸上密封线内的有关内容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清楚。 3.答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计算|2-3|的结果是 A .5 B .-5 C .1 D .-1 2.2007年,盐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收入累计达5 163 000 000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A . 5163×106元 B . 5.163×108元 C .5.163×109元 D .5.163×1010元 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422 2a a a =+ B . () 422 2b a ab = C.236a a a =÷ D .a a a =-23 4.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已知a ∥b ,∠1=40°,则∠2的度数为 A.160° B.140° C.50° D. 40° 6. 一位篮球运动员站在罚球线后投篮,球入篮得分. 下列图象中,可以大致反映篮球出手后到入篮框这一时 间段内,篮球的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之间变化关系的是 7.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那么将它折叠成正方体后,“建”字的对面是 A .社 B .会 C .和 D .谐 8.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亮为了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先开启路灯A ,再由路灯A 走向 路 灯 B ,当他走到点P 时,发现他头顶部的影子正好落在路灯B 的底部,这时他与路灯A 的距离为25米, 与路灯B 的距离为5米(如右图所示),如果小亮的身高为1.6米,那么路灯高 度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23 24 25 26 27 28 得分 c a b 1 2 h (米) t (秒) A . O h (米) t (秒) B . O h (米) t (秒) C . O h (米) t (秒) D O

最完整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实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一、 重要概念 整数 ( 有 限或无 分数 限循 环性 有理数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实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有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 整数 分数 正数 无理数 实数 整数 2.非负数: 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有理数 分数 负数 2 a 无理数 (a 为一切实数 ) │a │ a (a ≥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 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 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 A.a ≠1/a (a ≠±)1;B.1/a 中, a ≠0;C.0<a <1 时 1/a > 1;a > 1 时, 1/a <1;D. 积为 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 A.a ≠0时, a ≠-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 ;C.和为 0, 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 A. 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 ;B. 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 ;C. 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奇数: 2n-1 偶数: 2n (n 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 代数定义: a(a ≥ 0) -a(a<0) │a │= 几何定义:数 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 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 0符, 号 “││是”“非负数 ”的标志 ; ③数 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

二、实数的运算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 [ 乘法 ] 交换律、结合律 ;[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1 运算顺序: A. 高级运算到5 低级运算 ;B. 括号时 ) 由“小”到“中”到“大”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如 5÷ × 5) ;C.( 有 第二章 代数式 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有理式 分 代数式 1. 代数式与有理式 无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 数式。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 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 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 ; 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 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 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4. 系数与指数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 ; 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 同类项及其合并条件:①字母相同 ;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 根式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3 、 7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 7. 算术平方根 ; ②区别: a [a ≥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⑴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 ); 2 a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 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 2 +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 +bx+c=0时,应满足(a≠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2 +bx+c=0(a ≠0)。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 2+bx+c=0(a ≠0)后,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 2 2 )(2b x b b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 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 =q 的形式,如果q ≥0,方程的根是x=-p ±√q ;如果q <0,方程无实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苏科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

初中知识点汇总 每次课前十分钟记忆、理解,上课抽查!

第一篇 代数 1、(1)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 0.737373…, , . (2)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sin60°,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 (3)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绝对值:a ≥ 丨a 丨=a ;a ≤ 丨a 丨=-a .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2.0×210精确到十位,2.0 精确到十分位,有效数字都有两个2,0. 4、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4 ,0.000043=4.3×10-5.有效数学字往往和科学计数法结合起来考,10435000(保留4个有效数字)710044.1?=, 10435000(保留2个有效数字)7100.1?= ,00000328350.0(保留2个有效数字)5103.3-?=,00000300850.0-(保留2个有效数字) 5100.3-?-= 5、整式的乘除法:①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④多项式除以 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 3 5-是6次单项式。例如:①5 33 2y x -的系数为53-, 次数为5次;②3 2b a π- 的系数为3π-,次数为3次。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 +n .②a m ÷a n =a m -n (a ≠0).③(a m )n =a mn .④(ab )n =a n b n .⑤ a -n =n a 1(a ≠0),⑥a 0=1(a ≠0).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3)-1=-,5-2 = =, ()-2=()2 =,(-3.14)o=1,(-)0 =1. 7、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 2-b 2 .符号相同的项的平方减去只有符号不同项的平方 (a-b-c)(a+b-c)=(a-c)2-b 2=…… ②完全平方公式 (a ±b )2 =a 2 ±2ab +b 2 .各项平方和带上两两积2倍 . 3 13 -!31422b a b a 应写成写法错误-1)3(2)(2)32)(3(2 2=--=---6bc 12ac 4ab 9c b 4a 3c)b (2a 2222 -+-++=+-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1.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1﹣﹣)×(+)﹣(1﹣﹣)(+),令+=t,则: 原式=(1﹣t)(t+)﹣(1﹣t﹣)t=t+﹣t2﹣+t2= 在上面的问题中,用一个字母代表式子中的某一部分,能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这种思想方法叫做“换元法”,请用“换元法”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1﹣﹣)×(+)﹣(1﹣﹣)×(+) (2)因式分解:(a2﹣5a+3)(a2﹣5a+7)+4 (3)解方程:(x2+4x+1)(x2+4x+3)=3 【答案】(1);(2)(a2﹣5a+5)2;(3)x1=0,x2=﹣4,x3=x4=﹣2 【解析】 【分析】 (1)仿照材料内容,令+=t代入原式计算. (2)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a2﹣5a=t代入原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要记得把t换为a. (3)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x2+4x=t代入原方程,即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t的两个解后要代回去求出4个x的解. 【详解】 (1)令+=t,则: 原式=(1﹣t)(t+)﹣(1﹣t﹣)t=t+﹣t2﹣﹣t+t2+= (2)令a2﹣5a=t,则: 原式=(t+3)(t+7)+4=t2+7t+3t+21+4=t2+10t+25=(t+5)2=(a2﹣5a+5)2 (3)令x2+4x=t,则原方程转化为: (t+1)(t+3)=3 t2+4t+3=3 t(t+4)=0 ∴t1=0,t2=﹣4 当x2+4x=0时, x(x+4)=0

解得:x 1=0,x 2=﹣4 当x 2+4x =﹣4时, x 2+4x +4=0 (x +2)2=0 解得:x 3=x 4=﹣2 【点睛】 本题考查用换元法进行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换元法一般可达到降次效果,从而简便运算. 2.解方程:x 2-2x =2x +1. 【答案】x 1=2,x 2=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求出系数a 、b 、c ,然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最后根据 求根公式x =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方程化为x 2-4x -1=0. ∵b 2-4ac =(-4)2-4×1×(-1)=20, ∴x =42 ±=, ∴x 1=2,x 2=2 3.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元二次方程(a ﹣6)x 2+2ax+a=0的两个实数根. (1)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x 1+1)(x 2+1)是负整数,求实数a 的整数值. 【答案】(1)a≥0且a≠6;(2)a 的值为7、8、9或12.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解答即可;(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 1+x 2=﹣ 26a a + ,x 1x 2=6a a + ,由(x 1+1)(x 2+1)=x 1x 2+x 1+x 2+1=﹣66a - 是是负整数,即可得66 a -是正整数.根据a 是整数,即可求得a 的值2. 【详解】 (1)∵原方程有两实数根, ∴ , ∴a≥0且a≠6. (2)∵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6)x 2+2ax+a=0的两个实数根, ∴x 1+x 2=﹣,x 1x 2=,

苏科版初三数学 2019年中考复习 专题针对训练《阅读理解题》含精品解析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针对训练《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是指先给出阅读材料,通过阅读领会其中的数学内容、方法要点,并能加以运用,然后解)决后面提出的问题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的篇幅一般较长,试题结构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阅读材料,另一部分是需解决的有关问题,阅读材料既有选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也有选用课外并不熟悉的知识.除了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外,更注重考查二阅读理解、迁移转化、范例运用、探索归纳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读懂并理解试题阅读材料中提供的新情景、新方法与新知识等,能熟练地进行知识的迁移、转化与应用。 类型一 新定义、新运算型问题 【典例1】(2018·菏泽)规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P 的坐标为(m ,n ),向量OP 可以用点P 的坐标表示为:OP =(m ,n ).已知OA =(x 1,y 1),OB =(x 2,y 2),如果x 1·x 2+y 1·y 2=0,那么OA 与OB 互相垂直,下列四组向量,互相垂直的是( ) A.OC =(3,2),OD =(-2,3) B.OE =(2-1,1),OF =(2+1,1) C.OG =(3,2018°),OH =(- 31,-1) D.OM =(38,-2 1 ),ON =((2)2,4) 【思路导引】通过计算所给四组向量的坐标,只要符合x 1·x 2+y 1·y 2=0的向量,即为互相垂直。 【自主解答】 【规律方法】新定义运算型试题,要抓住新定义运算的法则或者顺序,并将此定义作为解题的依据,通常照套法则即可,需要注意两点:(1)有括号时应当先算括号里面的.(2)新定义的运算往往不一定具备交换律和结合律,不能随便套用运算律解题,总之,新定义型问题是“披了一件新外衣”,解决方法还是用原知识点。 针对训练 1.(2018·日照)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 的“F ”运算:①当n 是奇数时,F (n )=3n +1;当n 为偶数时,F (n )= k n 2(其中k 是使为奇数的正整数)……,两种运算交替重复进行例如,取n =24,则: 若n =13,则第2018次“F 运算”的结果是( ) A.1 B.4 C.2018 D.42018 2.(2018·济南)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M 满足横、纵坐标都为整数,则把点M 叫做“整点”。例如:P (1,0),Q (2,-2)都是“整点”。抛物线y =2442 -+-m mx mx (m >0)与x 轴的交点为A ,B ,若抛物线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区域(包含边界)恰有7个“整点”,则m 的取值范围

苏教版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镇江实验学校

a n n n b a b a =)(p p b a a b )()(=-3 2 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 a ) (121n x x x n x +++= Λ) (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 ΛΛa x x -=1'1a x x -=2' 2a x x n n -='a x x +='] )()()[(1 22221 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b b a = b a ab ?=2a a )0()(2≥=a a a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2)树形图或列表分析求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 (3)游戏公平性是指双方获胜的概率的大小是否相等(“牌,球”游戏中放回与不放回的概率是不同的)。 20.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 (3)两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5)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1.性质: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苏科版中考数学专题17 相似三角形及应用含答案

苏科版中考数学专题17 相似三角形及应用含答案 20分钟 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与△DEF相似的是() A.AB BC AC DE EF DF ==B. AB BC DE EF =,A D ∠=∠ C.∠A=∠D,∠B=∠E D.AB BC DE EF =,∠B=∠E 【考点定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 【江苏省徐州市市区、铜山县2015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数学试题】直线l1∥l2∥l3,且l1与l2的距离为1,l2与l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顶点A,B,C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AC 与直线l2交于点D,则线段BD的长度为() A.25 4 B. 25 3 C. 20 3 D. 15 4 【答案】A.

【解析】分别过点A 、B 、D 作AF ⊥l 3,BE ⊥l 3,DG ⊥l 3,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BCE ≌△ACF ,故可得出CF 及CE 的长,在Rt △ACF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CDG ∽△CAF ,故可得出CD 的长,在Rt △B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D 的长.分别过点A 、B 、D 作AF ⊥l 3,BE ⊥l 3,DG ⊥l 3,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 , ∵∠EBC+∠BCE=90°,∠BCE+∠ACF=90°,∠ACF+∠CAF=90°,∴∠EBC=∠ACF ,∠BCE=∠CAF , 在△BCE 与△ACF 中, EBC ACF BC AC BCE CAF ∠=∠??=??∠=∠? , 【考点定位】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等腰直角三角形. 3.【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如图,l 1∥l 2∥l 3,直线a ,b 与l 1、l 2、l 3分别相交于A 、B 、C 和点D 、E 、F .若3 2=BC AB ,DE =4,则EF 的长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