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介绍(Glen Shan整理)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介绍(Glen Shan整理)
序 号
疾病
1 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
2 小儿久泻不止
3 低热,35.5℃
4 胆道蛔虫发作而剧烈腹痛
5 急性腰扭伤
6
坐骨神经痛久治不愈,头部怕冷 怕风
坐骨神经痛(疼痛与天气变化不
7
大,显然非风寒湿邪所致。病在 太阳少阳两经,痛则心烦,显系
肝胆气郁外窜胆经所致。)
8 头顶痛
肚子一痛就想大便,大便后疼痛
9 缓解,左下腹痛,并且怕生气,
78 等一切肠病(急慢性肠炎、阑尾
炎等)
79
淋证、癃闭、遗尿、尿失禁等属 膀胱病
80 五脏六腑的急性病症
81 心梗
82 六腑病
胃脘痛,肚脐以上,剑突心口以
83
下部位的上腹部疼痛。多见于胃 痉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溃疡等。
84 急慢性胃痛
85 对胃痛伴有恶心呕吐者
86
所有的胃病,六腑病,所有的脾 胃病,不论其寒热虚实
纤维环、关节软骨盘以及周围神经等组织、因直接和间接外力作用,或长期劳 70
损所致的各种损伤,常有针入病已的奇效。
取手太阳经穴后溪。
71
腕骨。对于用脑过度或肾虚症状较为明显的颈椎病针太溪,大钟。足跟腱中点 71
有明显疼痛点,按经络辩证分别用其他穴位,如果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 碍,多用阳陵泉。
74
条口透承山。鱼际附近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的压痛点。
作10余次,发作时疼痛甚剧。
解决方法
页码
痰饮眩晕,几副至一二十副苓桂术甘汤。灸几次百会穴即可解决。 五倍子研末温醋调成膏状,贴肚脐。(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门不红者, 屡用屡效。) 艾条灸肚脐 指压胆俞穴 人中、后溪

一针疗法ppt课件

一针疗法ppt课件

1 头痛
(1)太冲(俞穴) 巅顶头痛(厥阴头痛) (2)侠溪(荥穴) 偏头痛(少阳头痛) (3)头维(标穴) 经期头痛,点刺出血 (4)肓俞(肾经) 肾虚冲气上逆头痛
(5)中脘(腑会) 前额头痛(阳明头痛)
.
15
(1)昆仑(BL60) (2)解溪(ST41)
2 眉棱骨痛
.
16
(1)风火牙痛 (2)胃火牙痛 (3)虚火牙痛 (4)龋齿牙痛 (4)各种牙痛
临床常见疼痛性疾病的一针 疗法
.
1
疼痛在针灸科最为常见
疼痛无处不在 针灸止疼有独特优势 例如:舌咽神经痛案 《针灸学》教材专列“头面躯体痛证”一章 针灸在美国等国外,止痛作用越来越被认可 国家973项目专门研究针麻镇痛
.
2
问题与思考:疼痛如此之多如此复杂,针 灸治痛该从何处下手?
世间之人,有几人没经历过疼痛? 世间之医,有几人没治疗过疼痛?
.
11
问题与思考:我们在座的人如何分类? 疾病如何分类?疼痛性疾病如何分类?
男性、女性;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不 同地区……从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目的, 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中医有中医的分类、西医有西医的分类…… 针灸是针在穴位上的,穴位是在经络上的 经络内络脏腑,外络肢节 经络病症、脏腑病症 经络痛证、脏腑痛证
(1)后溪(SI3) (2)人中(GV26) (3)龈交(GV28)异点 (4)手三里(LI10) (5)太冲穴处压痛点 (6)腰1~腰5穴
.
22
经络理论指导下
针灸治疗腰痛的常用效穴
脊柱正中腰痛 ——人中、龈交异点、后溪 紧靠脊柱一侧腰痛(夹脊穴附近) ——三间、手三里 膀胱经第一和第二侧线腰痛 ——委中、大钟 腰胁部疼痛 ——太冲

高树中一针疗法,121条

高树中一针疗法,121条

高树中一针疗法,121条高树中一针疗法121条承真传医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最古老的针疗法:一针见效,不用看病吃药!

最古老的针疗法:一针见效,不用看病吃药!

最古老的针疗法:一针见效,不用看病吃药!小编导读拔火罐、刮痧、针灸等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

但是您或许不知道,中医里还有一种疗法叫浅刺针疗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机构采用了,这种古老而对老百姓来说又很新鲜的针法,为患者治疗急慢性疼痛疾病。

古法今用,聚三大攻势而歼于一疾针具疗法源于古时,发展于当代,是针法和灸法鬼斧神工般的巧妙结合。

该疗法以针体迅速刺入肌体,通过穴位和热量的刺激减轻疼痛,对痹症、筋骨痛、骨关节痛等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有一名约30岁的女性患者,属典型的办公室一族。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造成左肩颈疼痛,而且疼痛愈发厉害,先尝试了针灸。

但治疗了半月有余,病情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于是尝试了针灸。

“患者的肌筋膜已经发生了性质的改变,即肌肉劳损时间久了,肌筋膜长期处于缺血状态继而增生增厚,导致肌肉容易疲劳、酸胀痛。

后来做了两次针灸,患者的疼痛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借“针”之力通经活络,集针之法激发经气,取灸之温阳驱散湿寒,聚三大攻势而歼于一疾传统针灸虽然疗效显效,但针体粗大,烧红后令人望而生畏,痛感明显,禁忌较多。

毫针针体过细,刺激量不足,往往需要通过针刺的数量、行针手法及留针时间来达到临床疗效,令患者难以坚持。

而浅刺针“即针即出”,不留针,一次性治疗时间仅需3-5秒;选点少,一种疾病一般仅选1-5个穴位(点),疗程短,3-5次即可治愈;简单易学,医生不累、患者无痛苦。

无针灸基础者也可以学习。

浅刺针疗法取穴精简,针入穴下,不用提插捻转治疗骨病,其经气自来,“气至病所”,刺激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产生的医疗效应也强。

出针后,针还像留在穴中,针感不绝,可持续百余分钟。

而且不伤害皮肤,不留疤痕或黑点,可以用于人体各部位的穴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施针精而细浅刺针在原有的解决疼痛问题发展到快速治疗疼痛即刻见效,效果神奇独特。

依据筋膜松绑理论,准确定位,快速刺入,深度2毫米,治疗时间1-2分钟,即刻消除疼痛麻木。

刘吉领新一针疗法“31种针灸技巧”一针一穴

刘吉领新一针疗法“31种针灸技巧”一针一穴

刘吉领新一针疗法“31种针灸技巧”一针一穴1、乳腺增生:一根针,疗效神奇,扎上针胀痛症状马上消失,结节马上缩小80%或基本全部消失,不扎胸部,扎针几乎没有痛感。

让学员上台现场验证。

2、富贵包:一寸针扎手上一个穴位,通过特殊手法,使富贵包马上缩小或基本完全消除,扎针不痛,现场验证。

3、肚腹寒凉:顽固性肚腹寒凉,扎一个部位几分钟就能发热,对胃疼、痛经特效,现场验证。

4、手足寒凉:长年手足寒凉,扎一个部位几分钟就能发热,可以治好,现场验证。

5、脑后横道高梗针法:简简单单几个针,就能消除。

膀胱经不通,排毒不畅,万病之源。

6、疼痛万能针:不用辩证,不用辨病,各种疼痛都能用,也叫万病扎两针。

7、治疗眼疾万能针:老花眼、眼干、眼涩、眼流泪,扎上针就能马上好转,现场验证。

配合中成药远期效果非常好。

8、瘙痒症、荨麻疹:针灸配合中药敷脐,内外兼治,快速止痒祛病。

9、失眠:一般失眠当天见效,顽固性失眠 1-2次睡眠明显改善。

10、速效止咳针法:治疗咳嗽,嗓子痒痛,马上见效,现场验证。

11、面瘫:不用辨症健侧患侧,只要思路正确,按所教方法扎针,很快痊愈,临床经验,屡用屡效。

12、牙痛:各种牙疼,针下痛止,现场验证。

13、耳鸣:基本一次见效,扎上针现场验证。

配合一味中药巩固。

14、眩晕:临床经验,立见效果,现场验证。

15、鼻炎针法:通治各种鼻炎,扎下去鼻子马上通气,现场验证。

配合一味中药巩固。

16、打呼噜:特效针法专治打呼噜,当晚见效。

17、痔疮:一个穴位就能马上见效。

18、急性乳腺炎:只要未溃脓,几次就好,马上止痛,临床经验,效果神奇。

19、痛经:组合针法,针下痛止。

20、月经不调:打开淤堵,马上就好。

21、闭经:多年临床经验,效果很好。

22、缺乳:一个穴位,解决难题。

23、回乳:临床经验方,屡用屡效。

24、面肌痉挛:麻烦的病简单治,轻轻松松搞定。

25、皮肤美白中药方:外用秘方,效果堪比各种进口高档面膜。

26、小儿夏秋季腹泻:纯中药秘方敷脐,无毒副作用,屡用屡效。

针灸绝技《一针疗法》

针灸绝技《一针疗法》

针灸绝技《一针疗法》让喜欢针灸的人了解针灸,让学习针灸的人热爱针灸,让从事针灸的人享受针灸,让中国的针灸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穴位表象辩证:如肝俞,如果隆起(多见左侧肝俞)证属肝火无疑。

如肾俞、太溪望之凹陷,病人一定是肾虚。

针足三里,出针后针孔出现凹陷,说明胃经气虚。

若针了几次孔出现凹陷在短时间内就平了,说明胃气渐复。

头痛:女性经前头痛,头维穴点刺出血。

肓俞穴用于用脑过度,肾虚冲气上逆引进头痛。

太阳疼痛可针束骨,阳明头痛可针中脘,少阳头痛可侠溪,厥阴头痛可针太冲。

眉棱骨痛:昆仑,这是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主要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

一侧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约30—60秒钟,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捻转泻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30分钟。

一般针后即能缓解。

若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解溪。

麦粒肿: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1次即可治愈,最多不超过3次。

一是肩胛区反应点。

反应点是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小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

用三棱针点刺或者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即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

二是足中趾趾腹,一般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血变而止。

最好是大趾和次趾一起点刺。

牙痛:一般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就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是翳风治疗风火牙痛。

特点是遇风发作加重,遇冷减轻痛,受热加重或者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尖周炎初期。

单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单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单穴疗法的临床应用单穴疗法的临床应用(五)、下肢穴位。

1、环跳。

定位:属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回阳九针穴之一。

在股外侧部,侧卧曲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交点处。

主治:下肢麻木,活动不灵。

治法:可按摩,用拳头重力度,向下用力按摩。

针刺,粗长针,重刺激,从股骨颈侧刺过,针刺后能跳起来,并能环转。

配合“秩边”穴,两穴对刺,治疗前列腺炎,增生、肥大。

2、血海。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统血,温五脏,为气血归聚之海,故名。

功能相似中药“红花”。

主治:月经不调,贫血。

治法:针刺,艾灸。

与“曲池”穴配合,治疗“荨麻疹”快得很。

血虚生风,无风不痒。

3、梁丘。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

本经郄穴。

屈膝,在大腿前面外侧,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胃痛。

治法:针刺,按摩。

重力度,止胃痛。

针刺一次,四天不痛。

梁丘加藏红花,治胃癌。

4、足三里。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

本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十二经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屈膝,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能相当于中药“人参”,(红参、白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实虚都可用,是强身穴。

主治:一切疲劳症。

胃病、肝病,能泻实降逆,又能补虚。

可全面提高人体抵抗能力。

治法:针刺,艾灸。

5、三阴交。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经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相当于中药“山茱萸肉”。

主治:肝、脾、肾病全都能用。

治法:平补平泻穴位,都是补,没有泻。

和“足三里”同时用,称之为“双三穴”。

6、丰隆。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

本经络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侧,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能相似中药“半夏”。

主治:降逆祛痰,减肥。

治疗肺病,心脏“痰蒙心窍”,肝病“脂肪肝、结核”,肾脏“水湿痰饮”,脾胃“生痰之源”。

一针治病:独针疗法合集。

一针治病:独针疗法合集。

一针治病:独针疗法合集。

杜嵩老师的针法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用来救急,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没有复杂的理论,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

杜老师也是国内做针灸培训很早的一位老师,其中有一些针法我也经常使用,记得曾用咽炎针法一次治好了一个慢性咽炎的患者,两年没有复发。

有一点是独针疗法用的针具较粗,治疗前尽量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当然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可能百分百有效,学习独针的也可以融汇变通。

一、解痉止痛针1.取穴: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1寸。

2.手法:破皮后,针尖向食指掌骨方向进针,达到针感最大化。

右痛扎右,其余痛均扎左。

3.主治:非骨性的一切痉挛性疼痛。

二、正骨止痛针1.取穴:曲池前下1寸,距手三里约2寸。

2.手法:贴骨进针,要求针感要传到指尖或肩头。

留针3~5分钟。

3.主治:针对各种骨性的关节疼痛。

三、心脏急救针1.取穴:中冲穴2.手法:扎左手,快速捻转行针一分钟,强刺激,拔针后,放血5~10滴。

3.主治:突发性心脏病。

四、调水针(美容针)1.取穴:尺泽穴照海穴2.手法:♦尺泽:桡侧外缘,贴骨进针。

留针30分针。

♦照海:嘱患者睡前按揉双侧照海30分钟。

3.主治:一切上焦火旺证候。

4.引深:糖尿病输缺水证,需补肾调水,肾功能强大,肾水可滋润人体各大器官,所以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

五、膝关节针1.取穴:取正坐位,屈膝成90°,髌骨下缘。

2.手法:髌骨下缘进针,针尖向委中方向,针进至委中有明显酸痛感即止。

留针30分钟。

3.主治:膝关节内部的一切证候,膝外缘的韧带疼痛无效。

六、全身止痒针(特效)1.取穴:手腕放下时,肩膀凹洼处,垂直向下,当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

2.手法:肱骨与肱骨二头肌之间缓慢进针,找寻汗点(既是针尖在肌肉里探寻,直至患者猛然汗出而止),留针30分钟。

3.主治:全身由“风”引起的一切痒证。

七、坐骨神经痛针1.取穴:手掌朝上,当腕横纹正中央(向手指方向)五分,偏挠侧五分或食指与中指叉口,直上腕横纹处下五分(大陵穴向拇指方向旁开半寸,再上半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