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副教授职务申报条件(讨论稿)

教授,副教授职务申报条件(讨论稿)
教授,副教授职务申报条件(讨论稿)

教授、副教授职务申报条件(讨论稿)

理工类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理工类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教授、副教授职务申报条件(讨论稿)

人文社科类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人文社科类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修订条件的说明:

1、SSCI来源期刊以发表文章当年的期刊目录为准;

2、在校学术委员会认定的权威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相当于2.5篇CSSCI

来源期刊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相当于1.5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相当于1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论点摘要(2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相当于0.5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版的学术论文计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级别。

3、SSCI,A&HCI收录的学术论文相当于3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ISSHP(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收录学术论文相

当于CSSCI来源期刊论文2篇。

4、其他核心期刊为除SSCI来源期刊外的北京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期刊,以发表当年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5、全国性的基金奖,如孙冶芳基金奖、王力语言学家奖、吴玉章基金奖、安子介奖、胡绳学术基金奖等,为省部及其他部级成果

奖,无等级的计为一等奖。

自然科学研究员系列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讨论稿)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破格晋升除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外高级职称申报条件(讨论稿)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晋升高教研究类、校办产业类研究员申报条件(讨论稿)

注:1、破格晋升至少必须具备三条;2、两篇送审代表作必须是核心期刊(增刊不列入)。

深圳大学教师岗位应聘条件

深圳大学教师岗位应聘条件 一、教授一级岗位 受聘教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应聘教授一级岗位: (一)符合人事部规定教授一级岗位任职条件; (二)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二、教授二级岗位 受聘教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应聘教授二级岗位: (一)符合广东省规定的教授二级岗位任职条件; (二)教学、科研贡献突出。 三、教授三级岗位 受聘教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应聘教授三级岗位: (一)本校博士点、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受聘教授期间成功申请并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教研项目; (三)受聘教授期间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前二,二等奖排名第一; (四)受聘教授期间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第一完成人; (五)受聘教授十二年以上,历年考核合格; (六)教学、科研成绩显著。 四、教授四级岗位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应聘教授四级岗位: (一)具有高等学校教授任职经历,历年考核合格。 (二)受聘国际高水平大学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位。 (三)具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副教授任职经历,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一般具有博士学位; (2)具有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四门课程的能力,教学质量合格; (3) 任现职以来,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或科研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排名第一);或主持完成有较大学术影响的自选项目; (4) 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或出版具有相应学术或社会影响的论文、著作(教材)、作品(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五、副教授一级岗位 受聘副教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应聘副教授一级岗位: (一)受聘副教授9年以上,考核合格; (二)受聘副教授6年以上,任现职以来,考核合格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教学研究项目; (2)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三); (3)公开发表或出版具有相应学术或社会影响的论文、著作(教材)、作品(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六、副教授二级岗位 受聘副教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应聘副教授二级岗位: (一)受聘副教授6年以上,考核合格; (二)受聘副教授3年以上,任现职以来,考核合格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教学研究项目;

晋升副教授的条件

晋升副教授条件 受聘讲师以来,积极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任务,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技能,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上有较深入的研究。 (一)教学必备条件 1、受聘讲师以来,主讲过一门基础课或二门以上课程(教学型教师和高职高专教师须二门基础课,其中一门为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高职学院教师要求担任过一门实践(技能)课的讲授任务;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双肩挑”教师按规定减免工作量要求)。 2、教学型教师年均授课在280学时以上,在教学中进行了一门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教学科研型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在180 学时以上,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或开设一门新课程;科研教学型教师年均授课在60学时以上;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型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授课时数。 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考察,教学水平和效果达到副教授职务水平,学生评价优良。 (二)科研必备条件 1、论文。在本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 篇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其中 1 篇为国家级刊物论文; 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其中 2 篇为国家一级刊物论文)。如4篇论文全是发表在高校学报上,其中必须有1篇发表在高于本校层次的学报上。同时要求,必须是与本人从事专业相一致的学报上发表。 在4篇论文中,教学型教师如有2篇、教学科研型有3篇、科研教学型有4篇国家级刊物论文可顶其他应备条件一条。 破格晋升:在4篇论文中,须有国家一B级以上刊物论文2 篇以上,或有2篇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收录,或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全文发表或全文收录。 2、课题。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受聘讲师以来,主持或参与(前5名)省部级(高职高专学校可省教育厅或省有关厅局科研项目,包括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指令课题、规划课题、一般课题等)纵向科研、教研(教改)项目一项。 (三)其他应备条件 正常晋升,在满足上述教学、科研必备条件后,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条。破格晋升,在满足上述教学、科研必备条件后,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两条。 1、著作。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与从事专业一致的著作一部,理科字数 不少于10万字,文科不少于12万字(不能几部累加)。著作应是本人承担科研、教研(教改)项目或本人多年学术研究系列论文积累形成的最终成果。 2、教材。主编或参编教育部和有关部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e18679763.html,]检索为准),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直接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录的(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e18679763.html,]检索为准),本人单独完成一章以上或本人编写字数在5万字以上。 3、教学奖。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项前5名;或国家精品课程前5名;或省

XX大学副教授职位申请表【模板】

中山大学副教授职位申请表 (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适用) Application Form for Position of Professor, SYSU 请选择申请学科类别:□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公共外语与体育学科Please Choose the discipline to appl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ural Science, □Engineering, 二、学习及国(境)外研修经历(大学及以上)

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人员或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来的成果)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Outputs and Statements of Impact 研究类别:□理论创新研究类;□应用、技术与工程研究类 Category of research: □Theoretical □Applied, Technical or Engineering 注:以下内容按填表说明第7点相应要求填写Note: Please fill in this section according to Note 7代表性学术成果1 Academic Output 1 代表性学术成果2 Academic Output 2

代表性学术成果3 Academic Output 3

五、学术经历与活动Academic Experience and Activities 1. 科研项目(任现职以来且是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Research Grants(most recent 5 years; if

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教师岗位任职条件 《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摘录: 五、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申报教师岗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学风、学术道德和合作精神; (二)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新聘用教师岗位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三)符合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四)具备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近三年或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 六、岗位任职条件 (一)教授二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云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试行办法》(云人社发〔2009〕193号)(见附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教授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 1.符合云南省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申报条件第五条、第六条所列项目之一者,可参加教授三级岗位竞聘;

2.在教授(或相当职务)四级岗位任职满6年(首次聘用须受聘教授〈或相当职务〉满8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或在教授〈或相当职务〉四级岗位任职满3年(首次聘用须受聘教授(〈或相当职务〉满6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二者;或受聘教授(或相当职务)满4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三者,可以参加教授三级岗位竞聘:(1)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2)主持或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一等奖个人排名前12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8名,三等奖个人排名前3名; (4)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一等奖个人排名前5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3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5)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一等奖个人排名前5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3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6)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或经科技部认定的社会力量设奖奖项)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一等奖个人排名前5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3名,三等奖个人排名第1名; (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一等奖个人排名前3名,二等奖个人排名前2名,三等奖个人排名

校研字〔2011〕29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兼职从事“三助”工作的实施办法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兼职从事“三助”工作的实施办法为使研究生兼职从事“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办法。 一、岗位设置条件及申报时间 (一)岗位设置条件 助教岗位:教研室教师教学任务饱和,教师学期教学工作量大。助教岗位应优先保证公共课、主干基础课的需要。 助研岗位:承担科技项目(包括纵向及横向项目)的导师。 助管岗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单位工作量大,人员缺编,工作需要。 (二)岗位设置程序 学校根据每年的“三助”经费总量安排“三助”岗位数。 助研岗位设置:硕士研究生助研岗位由科技项目负责人自定自批。博士研究生科研助理岗位数由学校按照博士导师资助经费的总量设置,按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人数分配各学院,由导师向学院申请岗位。 助教、助管岗位设置:以学院或机关处(部)为单位申请,由学校研究生“三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所设岗位应与教师、干部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岗位设置必须明确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聘用时限以及考核办法。其设置程序如下:1.由申请岗位单位(用人单位)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三助”岗位设置申请表》中的岗位设置相应栏目; 2.学院、处(部)初审,并签署意见,汇总上报; 3.学校研究生“三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各单位提交的岗位设置方案,签署意见后将批准的设岗方案反馈回设岗单位。

(三)岗位设置申请时间 每年6月和12月接受下一学期的申请。 二、岗位职责 助研岗位职责:在导师和教研室(研究室、实验室)的指导下,从事科技项目研究。 助教岗位职责: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包括听课、辅导答疑、上实验(习)课、批改作业(实验报告)、辅助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辅助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收集整理教学资料、了解教学信息等各个环节的任务。 助管岗位职责:在处(部)室的指导下,从事处(部)室管理、建设工作(包括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文字处理、编程和发送等);参加实验室管理、建设;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担任兼职辅导员或辅导员助理等学生管理工作。 三、聘用办法 (一)应聘者条件 应聘者必须是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良、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且身体健康的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或辅导员助理聘用条件参照学生政治辅导员有关聘用条件执行。 (二)聘任办法 学校在每年1月和7月反馈设岗方案,公布岗位。 应聘者根据学校公布的“三助”岗位,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初审后,供用人单位选择。 各用人单位在收到学校批准的设岗方案后,应按有关规定公开招聘上岗人选;兼职辅导员或辅导员助理必须报学工部审核。人选确定后,由研究生、用人单位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三助”岗位聘用表》,报学校审批,于学期初公布上岗研究生名单。

中国海洋大学晋升教授和副教授申报条件

附件2 中国海洋大学晋升教授和副教授申报条件 一、晋升教授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忠诚和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声誉和团结协作精神;身心健康,符合所在学科、专业要求;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 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五年以上或具有副教授一级岗位任职经历二年以上。45周岁以下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经学校批准,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3. 具有深厚的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理论知识,或拥有本专业领域的重要技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创新意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本研究方向发展前沿。 4. 任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近5年来,独立讲授过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年均至少主讲1门本科生课程,授课课时年均达到本单位人均课时的二分之一以上;通过本科课程教学评估或研究生英语授课的国际课程评估。 5. 担任硕士研究生第一导师并完整指导1届以上研究生(无硕士点的学科例外)。 6. 近3年来,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 (二)学术研究条件 1. 理工农医类教师 (1)承担项目条件 近3年来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含主任基金和小额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主持其他类项目单项实际到校(不含外拨和校内分配)科研经费100万以上;或参加国家三大计划项目单项实际到校(不含外拨和校内分配)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 以上项目均不包含无资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 (2)成果条件 任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近5年来取得的成果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4篇以上;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授权三年以上且至今仍处于授权保护状态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3篇以上且获得授权三年以上且至今仍处于授权保护状态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 ②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一流学术刊物上(SCI收录期刊一区、二区刊物上)发表国内外同行认可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一流学术刊物上(SCI 收录期刊一区、二区刊物上)发表国内外同行认可的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且获得授权三年以上且至今仍处于授权保护状态的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 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作为第一作者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以上。 ④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三位)、二等奖(前二位);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或省部级技术发

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三、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 2、系统担任一门公共课、基础课或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 3、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遵循教学规律,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优秀。 4、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根据工作需要协助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或研究生,成绩突出。 (二)工作业绩 本科院校教师,任讲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教学。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180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2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2)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 (3)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SCI、EI、ISTP或A&HCI、C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3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2)专业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3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3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1.中山大学教授职位申请表

中山大学教授职位申请表 Application Form for Position of Professor, SYSU 请选择申请学科类别:□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公共外语与体育学科Please Choose the discipline to appl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ural Science, □Engineering, □Medical Studies, □Public Foreign Language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二、学习及国(境)外研修经历(大学及以上)

四、教学工作(任现职近五年内)(如超过表格行数,请另附页) Teaching Experience (most recent 5 years; if current position is shorter than 5 years, please list the experiences since the position started. if needed, attach a sheet. ) 1.课程教学情况(学年学期至学年学期) st nd st nd

五、代表性学术成果及其影响力说明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Outputs and Statements of Impact 研究类别:□理论创新研究类;□应用、技术与工程研究类 Category of research: □Theoretical □Applied, Technical or Engineering 注:以下内容按填表说明第7点相应要求填写Note: Please fill in this section according to Note 7 代表性学术成果2 Academic Output2

副教授竞聘报告

附件2: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申报基本业务条件 (2013) 一、教授岗位 教授岗位分为:a类岗位(教学科研型),b类岗位(科学研究型),c类岗位(教学为主型,指任职期间长期承担学校公共基础课或学科大类基础课主讲任务<注释4>)。 二、副教授岗位 副教授岗位分为:a类岗位(教学科研型),b类岗位(科学研究型)。 注释: 1、表中所列业务条件为满足教授和副教授岗位任职条件的最低要求,各部门可根据本文件规定制定教授和副教授岗 位竞聘申报条件,但不得低于本文件要求。 2、对于积分未达到规定要求但发表论文档次高的竞聘人员,由各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分委员会讨论推荐,报学校专业 技术岗位评聘委员会审定同意,占限额参加学校评审会。 3、所有成果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的业绩成果为主,排名以参加人员总排序为准。所有成果须与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 任职不满五年的为任现职起始时间至2013年10月31日; 2)校外调入人员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和原单位的业绩成果为主,但来校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 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 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 项目、获奖、专利(论著以期刊所注收稿日期为准,教材以交稿日期为准,项目、获奖、专利以申请日期为准)等和来校以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 4、学校公共基础课 公共外语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画法几何与制图 5、教学研究认定期刊目录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外国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学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教发展与评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大学教育科学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科学 6、资源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程、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排序由教务处出具证明。 7、人文社科权威期刊 a类: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 教育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学评论中国语文情报学报文艺研究心理学报案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当代语言学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翻译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国外社会科学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 b类: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中国俄语教学与研究俄罗斯文艺日语学习与研究

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

2、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7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 (3)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4年以上; (4)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 当年年底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三、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 2、系统担任一门公共课、基础课或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 3、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遵循教学规律,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优秀。 4、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根据工作需要协助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或研究生,成绩突出。 (二)工作业绩 本科院校教师,任讲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教学。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180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2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 (2)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 (3)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SCI、EI、ISTP或A&HCI、C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3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2)专业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3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3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岗位竞聘条件与岗位职责

岗位竞聘条件与岗位职责 一、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行政岗) 竞聘条件: 1、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2、事业心强,有责任感,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 3、具备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 4、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表达能力; 5、能够顾全大局,办事公道、为人正派、清正廉洁,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6、一般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 岗位职责: 1、协助主任侧重负责学校日常政务工作; 2、协助主任负责行政方面督察督办工作; 3、协助主任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4、分管日常信访工作; 5、协助领导联系子弟入附属学校工作; 6、负责联系档案科、计划生育科等部门工作; 7、负责学校办公室的离退休工作; 8、承担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二、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联络岗) 竞聘条件: 1、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2、事业心强,有责任感,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 3、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表达能力; 4、具备大型活动和接待工作的经验,能够独立承担对外交往活动; 5、能够顾全大局,办事公道、为人正派、清正廉洁,作风民主,团结同志; 6、一般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年龄在35岁以下。 岗位职责: 1、协助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大型会议; 2、协助主任负责各类学校层面的接待工作,包括上级单位检查、兄弟院校交流等; 3、协助主任负责校友工作; 4、负责综合科等工作; 5、分管党委机要工作; 6、负责学校办公室的工会小组工作; 7、承担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三、人事处副处长

临沂大学第一任期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

临沂大学第一任期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 排序与量化赋分办法 一、排序办法 1.岗位竞聘(按类排列)排序规则,第一顺序为:条件之一者;第二顺序为:同时满足任意三类或二类所列条件之一者。 2.各类所列条件均为平行条件,每一类条件中各项目均为平行项目。具备多类条件,类多者优先;具备同类条件,项目多者优先;同类同项目者,按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层次排序。 3.申报者需注明具备条件的内容、数量、时间。 4.教授特聘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具有教授资格且未聘教授岗位人员)等按类选取条件者适用上述排序办法。 二、量化办法 对竞聘各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新晋),以量化赋分方式进行评价,量化得分将作为竞聘上岗的主要依据。量化内容包括学历(学位)与教龄(工龄)、任职年限、教学(业务)工作、科研工作、资历加分。 各单位学科组负责对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与教龄(工龄)、任职年限、教学(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赋

分,按得分高低对申报人员排序,并予以公示。 1、学历(学位)与教龄(工龄) 注:1.学历(学位)只按最高学历(学位)计分; 2.计算教龄(工龄)时,脱产一年以上的进修学习时间要扣除。 2、任职年限 新晋升人员,按聘任现岗位时间计算,每年10分,最高分计100分。 3、教学(业务)工作 (1)教学工作积分表

(2)教学辅助岗位业务工作积分表 注: ①承担研究生课、实验课、实习课、实践课、辅导课、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的课时按规定计入标准学时。

②申报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者教学业绩量化得分以聘任现级职务以来的业绩计算,其中,新晋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仅计算近5年,新晋中级专业技术岗位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仅计算近4年,博士新晋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硕士新晋中级专业技术岗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按比例折算。 ③学术休假期间,课时按标准学时计算,教学评价按良好等级计算。 ④“双肩挑”人员教学工作业绩参照教学辅助岗位业务工作计分办法执行。 ⑤自2011年8月进入科研院所的专职研究人员,近一年的教学工作量完成额定值的1/3、讲授1门课程即可。 ⑥2012年度的教学项目和教学成果奖虽未发文公布,但已公示,可以使用。 4、科研与学术工作 科研工作考核实行限项比较计分的办法。 (1)教师岗位科研与学术工作量化得分=比较分;非教师系列科研与学术工作量化得分=基本分 + 比较分。 (2)教师岗位科研工作量化:申报讲师、副教授、教授岗位者,最多分别提交4项、7项、10项科研成果用于比较计分。辅导员岗位科研与学术工作量化细则由学工部(处)参照制定并计算。 (3)教学辅助岗位科研工作量化: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岗位者,最多分别提交3项、6项、9项科研成果用于计分。达到评定基本科研要求的计60分,此为基本分。 (4)比较分:所提交的全部成果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计算原始分,同一学科组内原始分最高者记相应的满分值。 (5)学术成果与科研项目奖励截止日期:2012年6月30日。 三、总分计算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试行办法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 职务试行办法 陕人发[xx]67号一、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教育部《xx-x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现十六大提出的“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造就和选拔一批为我省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拔尖创新人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二、高等学校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指在教学岗位上的在职教师,虽不具备《条例》规定的资历、任职年限,但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达到了担任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相应条件;在本单位高级岗位职数范围内可破格申请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并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三、根据我省高等学校数量较多,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不同的特点,本《办法》对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采取了不同的评审政策、实行

分类评审的办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个层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拚搏,创造辉煌的业绩。四、破格晋升的基本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全面履行现职职责,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热爱集体体,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A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一次优秀。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1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2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对于具有学士或硕士学位,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要求担任现任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五、破格晋升的业绩、学术成果条件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并中之一者。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40计划学时以上。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成果及获奖: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

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

中山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吸引和遴选优秀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完善教师评价和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经广泛征求意见,特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条本办法用于校本部教师岗位教授和副教授职务的聘任工作。 第三条学校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的原则实行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制度。 第四条学校将根据总体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任务要求,建立一个更加注重教书育人能力、更加注重学术成果质量、更加注重学术影响力、更加注重学术经历和发展潜力的教师职务聘任标准。 第五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工作以“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院系教授、同行专家和各级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强调质量,倡导创新,引导学术事业健康发展。代表性学术成果指的是,申请人在所从事学科领域做出的具有系统性、标志性、创新性,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术成果。 —1— 第六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在评价要素总体一致的框架下,分别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理科、工科、医科、公共外语与体育学科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详见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第七条教授和副教授职务聘任,将分别从两个层面进行审核与评价。 第一个层面是对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审核,主要包括:师德、学历学位、任职经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教学工作量、科研基本业绩、年龄及身心健康等。审核职责主要由院系和学校人事部门履行。 第二个层面是对申请人综合素质、教学科研水平与贡献、学术发展潜质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投入与教学质量、代表性学术成果水平与影响、学术经历与活动、学术潜力与规划。评价职责主要由同行专家、院系教授会议、院系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和学校教师编制核定与职务聘任委员会履行。 二、申请条件 第八条师德条件。中山大学聘任的教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忠诚教育事业,恪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竞聘学院副院长演讲稿

竞聘学院副院长演讲稿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学校、学院给我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叫**,现年岁,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近5年来出版著作2部,主持省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年被评为校“迎评促建”先进个人。我竞聘的岗位是**学院副院长。 下面,我将从竞聘优势,获聘后的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等方面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们报告,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竞聘优势: 竞聘经管学院副院长岗位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 1.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本人在政治上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注重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认真踏实,人际关系融洽,多次年终考核优秀。 2. 对学院的热爱。 *年大学毕业后来我校*学院任教,一直从事经济学研究。其间分别于*年赴*大学从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年赴*大学从事生态经济的研究,*年取得博士学位返校后,继续从事经济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 高质量的工作绩效和对经济学前沿的充分掌握。 *年任教研室主任以来,先后负责、参与专业评估,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实验室建设,硕士点申报材料的撰写等;*年,作为*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骨干之一,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工作成绩得到学院领导和同仁的肯定。 从*年9月起,在读博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负责、参与了各类申请书和任务书的撰写,已让我全面掌握了经济学前沿方面的各项信息,让我有信心在副院长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 4. 具有全身心投入副院长工作的身体保障。 30-40岁的年龄是人生中做事情、做成事情的“黄金时期”,*岁的我,年富力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身体保障。 二、工作目标: 我竞聘的职位是*院副院长,学院从建院至今发展较为迅速,科研产出持续增加,科研经费连年走高,为我校科研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学院目前也存在一些科研发展瓶颈。突出表现在:(1)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学院未能组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体现不出科研实力。(2)校企合作没有实质性开展,无法张显社会服务在其中的作用。 十多年的高校教研工作,让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探索尝试科研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才能在科研中取得较大的突破。如果我竞争成功,我将参照科研工作做得较好的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我院具体情况,修订相应的科研管理(激励)制度,具体概括为:联队伍、建平台、立课题、扬成果。 三、工作思路与具体措施: 1.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争取建立2-5个真正意义上的“院企联盟”,搭建社会服务、教师锻炼、及学生就业的平台。 2.运用专门的“孵化”机制升级科研课题,在学院形成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推动现有各级科研项目升级并实现科研进款额新的跨越。 3.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充分调动学院每一位老师的力量,切实加大对骨干科研人员和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为了确保团队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建议由骨干科研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申报基本业务条件

附件2: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申报基本业务条件(2011) 为强化要求教师履行基本职责,特制订《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申报基本业务条件》(2011)。 一、教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型岗位(A类岗位)、科学研究型岗位(B类岗位)和教学为主型岗位(C类岗位,指任职期间长期承担学校公共基础课或学科大类基础课主讲任务<注释5>)。

二、副教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型岗位(A类岗位)和科学研究型岗位(B类岗位)。

注释: 1、所有成果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的业绩成果为主,排名以参加人员总排序为准。 所有成果须与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工作业绩信息系统所填数据一致,网址http://202.118.68.228:8080/DUTHRWEB/。 业绩成果有效时间段:2006年9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 任职不满五年的为任现职起始时间至2011年10月31日 校外调入人员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和原单位的业绩成果为主,但来校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 博士后出站来校工作人员以归属大连理工大学和在博士后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为主,但来校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 博士毕业来校工作人员以来校后取得的归属大连理工大学的业绩成果为主,但博士毕业前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论著以期刊所注收稿日期为准,教材以交稿日期为准,项目、获奖、专利以申请日期为准)等和来校以后以非大连理工大学名义投稿的论著、教材、项目、获奖、专利等不计。 2、承接科研课题经费以学校提取管理费的课题经费计算,重大项目是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 3、973、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重大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ITER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总装装备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军品协作配套科研项目、国防重大专项、国防重点基金,GF863,GF97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横向项目单项400万以上。 3、表中所列业务条件为满足教授和副教授岗位任职条件的最低要求,各部门可根据本文件规定制定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竞聘 申报条件,但不得低于本文件要求。 4、对于发表论文篇数少、档次高的竞聘人员,由各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分委员会讨论推荐,报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委员会 审定同意,占限额参加学校评审会。 5、学校公共基础课 公共外语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电工电子学画法几何与制图 6、教学研究认定期刊目录 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外国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学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教发展与评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大学教育科学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科学 7、人文社科权威期刊 A类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学评论中国语文情报学报文艺研究心理学报案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B类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翻译体育与科学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中国学校体育 8、建筑与艺术学院认定的建筑学科国内期刊目录 A 类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风景园林中国园林建筑师美术美术研究装饰美术与设计美苑 B类世界建筑工业建筑建筑技术建筑科学建筑与文化新建筑时代建筑华中建筑规划师国外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建筑住宅产业建筑技艺电声技术灯与照明低温建筑技术景观设计中外景观国际新景观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现代广告包装与设计室内广告研究艺术设计研究设计艺术室内设计与装修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世界美术美术观察雕塑新美术美术大观中国油画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EI\ISTP\SSCI\A&HCI\ISSHP收录的国内论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期刊; 上述期刊均不计增刊。 9、学科权威性出版社目录 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0、体育教练员率领我校运动队比赛成绩量化标准 (1)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率队参加省级比赛,运动员获得个人项目第一名1分,获得集体项目第一名2分;率队参加国家级比赛,运动员获得个人项目第一、二名4分,第三、四名3分,第五、六名2分,第七、八名1分;获得集体项目

晋升临床类教授、副教授申报条件

晋升临床类教授、副教授申报条件 【2007】54号、【2008】43号、【2010】29号文件汇总 ****学校于2010年开展一次性的临床类教授、副教授的资格认定工作。凡2007年9月之前经学校评审通过的正、副主任医师职务者,可申请临床类教授或副教授的资格认定(具体认定条件见附件)。凡2010年未申请临床类教授或副教授的资格认定,或虽申请但未达到资格认定条件者,学校不再重新组织申报认定工作,全部纳入今后正常申报临床类教授或副教授的工作之中。 (一)申报临床类教授业务条件(所有业绩成果不与申报主任医师重复使用) (1)必备条件 ①具有主任医师任职资格。有本学科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有长期(至少5年)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是学科梯队带头人或学科梯队的主要骨干,并对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书育人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②讲授专业课1门以上;作为指导教师培养指导过一届以上合格硕士生;临床主干学科(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教师必须有连续半年及以上脱产教学的经历;为本科生讲授大课年均10学时以上(不含备课时间);有半年以上病房或门诊见习带教的经历;对有实习学生参加的病房讲课或讲座年均6次以上。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考核成绩优良。 没有实习带教任务、课程学时数少(如只有16学时)或只承担选修课教学的科室的人员评聘时,其教学工作量可不达到以上标准,

但必须承担和完成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 第③条修改变动为:为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本专业论文被SCI收录2篇以上(国家重点学科的师资必须有3篇)、被Medline 收录2篇以上(不足部分可用SCI的1篇论文顶替Medline的2篇论文,但不能用Medline的论文顶替SCI的论文,下同)。 ④至少主持或承担学校规定的A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主持B 类科研项目2项以上。 (2)选择条件(下列选择条件任选两项,不与必备条件重复使用) ①国家级二等或省部级三等以上教学、科技成果获奖者(国家级特等奖前12名、国家级一等奖前10名、二等奖前7名;省部级特等奖前6名、一等奖前4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获上述奖励2项以上者,其名次要求可相应降低1个名次。 第②条修改变动为:为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本专业论文被SCI收录2篇以上、Medline收录3篇以上。 ③作为第一作者出版教材、学术专著或译著1本以上(本人撰写总字数不少于20万字)。 ④获国家授权专利2项以上(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至少1项)。 ⑤主持1项以上国家级科研、教改项目。 ⑥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前5名或省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前3名(以教务处出具证明为准)。 (二)申报临床类副教授业务条件(所有业绩成果不与申报副主任医师重复使用) (1)必备条件 ①具有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有本学科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且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成绩显著,是学科梯队的骨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