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无机化学汇总

高等无机化学汇总

一、引言

高等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元素、化合物和配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它不仅拓宽了无机化学的知识领域,而且为其他化学分支提供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将对高等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相关应用进行汇总。

二、基本概念

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2、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与其性质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分子的几何构型、键能、振动频率等,可以预测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3、配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称为配合物。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和半径,以及配位体的性质。

三、重要理论

1、酸碱理论:酸和碱的定义已经从简单的质子转移扩展到了更广泛

的领域,包括软硬酸碱理论、电子酸碱理论等。

2、氧化还原理论:该理论主要解释了电子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无机化学中,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尤其重要。

3、配合物化学:配合物化学是研究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化学分支。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稳定性、配位场理论等都是配合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四、应用领域

1、材料科学:高等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广泛,如纳米材料、陶瓷、玻璃、半导体等都是通过高等无机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制备的。

2、环境科学:在环境保护中,高等无机化学提供了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重金属的去除、污染水的处理等。

3、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高等无机化学的贡献包括药物设计、诊断试剂的开发以及生物材料的合成等。

五、结论

高等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深化了我

们对元素、化合物和配合物的认识,还在实践层面为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等无机化学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课件

一、引言

高等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课件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它涵盖了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物无机化学问题。

二、课程目标

高等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课件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基

本概念、原理和反应机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高等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课件的内容包括:

1、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

2、无机化学反应机制: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

3、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水溶液性质、配合物结构、固体结构等。

4、生物无机化学基础: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机制、生物能学等。

5、无机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

高等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课件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教学则通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讨论等形式进行。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结论

高等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课件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并运

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物无机化学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无机化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化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在化学领域,无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涉及不含碳的化合物的研究。虽然无机化学的方程式不像有机化学那样复杂,但它们同样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学方程式的汇总:

1、水解反应:这类反应通常涉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例如,硫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可以表示为:Na2SO4 + H2O → NaOH + H2SO4。

2、酸碱反应:酸和碱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类。例如,盐酸NaOH + HCl → NaCl + H2O

3、氧化还原反应:这类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例如,铁与盐酸H2SO4反应可以表示为:Fe + H2SO4 → FeSO4 + H2↑。

4、置换反应:这类反应通常涉及一种金属离子被另一种金属离子替换。例如,铜可以被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应方程式为:Fe + CuSO4 → FeSO4 + Cu。

5、分解反应:这类反应涉及化合物的分解,通常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例如,加热碳酸钙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CaO + CO2↑。

6、配位反应:这类反应涉及配位体的形成。例如,氨气和氯化银在水溶液中可以形成配合物,反应方程式为:AgCl + 2NH3 →

[Ag(NH3)2]Cl。

7、聚合反应:这类反应涉及多个小分子的聚合形成大分子。例如,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nC6H5OH → -[-C6H5-]n-。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学方程式,实际上无机化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反应和化合物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学习。希望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大家对无机化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无机化学课件

一、引言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的是非生命物质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性质和行为。这门学科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对于许多科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今天,

我们将一起探索无机化学课件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其基本概念、重要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二、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需要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原子、分子、晶体等无机物质。在这些物质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而晶体则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上周期性排列形成的。

三、无机化学的重要原理

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会产生不同的物质特性。

2、酸碱反应:酸和碱是化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酸能够给出质子(H+),而碱能够接受质子。酸碱反应在许多化学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而另一种物质得到电子。这类反应在能源、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四、无机化学的应用

无机化学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还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无机化学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制备、能源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无机化学也在医药、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结论

通过学习无机化学课件,我们可以了解到无机化学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揭示了物质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行为和性质,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能源开发到环境保护,从材料制备到医药研发,无机化学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六、建议和展望

对于学习无机化学的同学们,建议大家多进行实践和实验操作,理论实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也要无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机化学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例如,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新型材料的研发、生物医药的探索等都需要无机化学的知识和理论。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学习

无机化学,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英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比较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无机化学课程为例,通过比较中国和英国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两国高等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引言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不含碳氢键的化合物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选取了中国和英国高校的无机化学课程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两国在无机化学教育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为提高两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中英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比较

1、课程设置

中国的无机化学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通常包括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反应等。英国的无机化学课程则更注重实践和应用,除

了基础知识外,还强调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中国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广泛,涵盖了物质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基础理论,以及元素化学、配合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英国的无机化学课程则更加聚焦于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较少。

3、教学方法

中国的高校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结合板书或PPT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相对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英国高校教师则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采用问题式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4、评估方式

中国的无机化学课程通常采用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方式较为单一,且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英国的无机化学课程评估方式则更加多元化,除了期末考试和平时作

业外,还注重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比较中英两国高校无机化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不同之处。英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则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差异。

为了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英国的经验:1.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3.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2、了解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涉及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溶解、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氧化还原反应等。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结晶皿、电炉、电子天平等。

(2)实验试剂:硝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等。(3)实验用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实验操作

(1)溶解操作:将称好的硝酸钠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2)沉淀操作:向滤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搅拌至溶解,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搅拌至沉淀完全。

(3)过滤操作:将沉淀物转移至滤纸上,用蒸馏水冲洗沉淀物,将滤液收集在洁净的结晶皿中。

(4)结晶操作:将滤液放入结晶皿中,置于电炉上加热至蒸发至有少量结晶出现,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

(5)重结晶操作:将结晶物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硫酸钠,搅拌至溶解,将溶液转移至滤纸上,用蒸馏水冲洗结晶物,将滤液收集在洁净的结晶皿中。

(6)氧化还原反应操作: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卫生,严禁试剂入口或接触皮肤;(2)加热时要小心操作,防止烫伤;

(3)使用电器设备时要遵守安全用电规则;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表

高等无机化学

名词解释 1 钻穿效应:定电子避开其余电子的屏蔽,其电子云钻到近核区,受到较大的核电荷作用,使其能级降低的效应。 2 屏蔽效应: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 3 价态电离能:原子以杂化轨道参与成键时,移去电子所需能量 4 价态电子亲和能:原子以杂化轨道参与成键时,接受电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5 原子的电负性:一个分子中的原子对电子吸引力的能力 6 电子亲和能:基态的气态原子获得一电子成为-1价气态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7 电离能: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8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是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 9 几率密度: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 10 等几率密度面:将核外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相当的点用曲面连接起来 11 径向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在半径为r处单位厚度球表层内找到电子的几率,反映了电子云的分布随半径r变化的情况 12 有机金属化合物:至少还有一个金属-碳键的化合物 13 ψ2的物理意义:原子核外空间某点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 14 测不准原则: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15 原子簇:原子间相互成键形成笼状或者多面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16 金属原子簇: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金属键至少与两个同类原子直接键合形成多面体原子骨架的化合物 17 溶剂的拉平效应:当一种酸溶于某种溶剂时,酸中的质子完全转到溶剂分子中,这种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18 硬碱:一些电负性大、半径较小、不易被氧化、不易变形的原子,以这类原子为配位原子的碱 19 Lewis酸: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20 Lewis碱: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二、简答下列问题. 1. 基态光谱项的确定原则. ①同一组态(即n,l相同)的原子,S只最大者能级最低; ②S值相同时,L值最大者,能级最低; ③L和S值均相同时,半满前,J值越小,能级越低;半满后,J值越大,能级越低。 2. 电子光谱项的基本规律. a 同种轨道不同电子数的电子组态中,电子数互补的电子组态,具有相同的光谱项。 b 无论何种电子组态,只要是全充满(s2,d10,p6),它的光谱项为1s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基本原则. ①Pauling不相容原理;②洪特规则;③能量最低原理。 4. 为什么氧原子的电子亲和能比硫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小? 第二周期原子半径比第三周期小得多,电子云密度大,电子间排斥力强,以致接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少,而第三周期元素,原子体积较大,且同一价电子层中还有空的d轨道,可容纳电子,电子间斥力显著减小,因而接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较前者有所增加。

高等无机化学 陈慧兰75节教材

前面讨论了一些特殊的无机固体的结构和性质,同样无机固体的反应性能也引起化学家的极大的兴趣,同时对固体电子结构的了解和生产上的需要也促进了对固体反应的研究。这方面已有许多文献和专著报道,这里我们只作简要的讨论。固相反应顾名思义是指有固体物质参加的反应,也就是说反应物之一是固相物质的反应。固相反应可以按不同的观点来分类,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可以分为(ⅰ)单种固体物质的反应,包括固体物质的热分解、聚合、光反应、固体中的相变与缺陷平衡;(ⅱ)固体和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ⅲ)固体和液体物质参加的反应;(ⅳ)两种以上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ⅴ)固体物质表面上的反应如固相催化反应和电极反应。其中两种以上股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更能体现固相反应的特点,在此将重点介绍。此外有关气固相的化学迀移反应将作一般的介绍。 1.固相反应的特点 固相化学反应与液相反应相比,尽管绝大多数得到相同的产物,但也有很多例外,即虽然使用同样摩尔比的反应物,但是产物却不同,例如: 3 434323 434322646 363])CH [()(])CH [()(])([K ])([])([NiCl N NCl CH NiCl NiCl N NCl CH NiCl I CN Fe KI CN Fe KI CN Fe K K ??→?+??→?++??→?+??→?+固相液相固相液相不反应 固体之间的反应包括两个基本过程:

(ⅰ)化学反应本身涉及的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得到新的产物的核。 (ⅱ)物质迁移到反应的区域,影响这些核的形成。 第(ⅱ)个过程即反应物在固相的迁移(虽然对气相或液相是不重要的),取决于固体颗粒扩散的平均路程(即颗粒平均半径的一半,大约μm数显级)以及它们在固体内的扩散速率,该速率值很小,大约是相同温度下在气体或液体中扩散速率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固相反应具有一些很重要的特性: (1)Tamnann 规则 固体要发生反应,反应物的分子必须能够长程移动而且相互碰撞。固体中束缚力越弱,固体的反应温度越低。固体的熔点实际上表征了固体成分能够摆脱晶格束缚的温度。因此,固体中的束缚力的大小可以从固体的熔点看出。固体反应速率的经验规则(Tamnann 规则)指出:只有当热力学温度达到低熔点固体熔点值的2/3时固体之间才能反应。一般认为,固相反应能够进行的温度是反应物的Tamnann 温度较低者决定的。这里的Tamnann 规则温度是指固体中自扩散变得显著时的温度。该温度与固体的以绝对温标表示的熔点T m有关:对金属是0.3T m;对无机物为0.5T m;对有机物为0.9T m。实际上,为了使反应有较快的速率,通常使用较高的反应温度。例如,对无机物的反应它为2/3 T m,熔点通常在2 000 K以上的无机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一般在髙于1500 K的温度才能较快地进行,而熔点不高于300 K的分子固体之间的反应在室温附近就可进行。表7-11给出了若干代表性反应的反应制度及其反应物的熔点。

考研无机化学-元素化学记忆内容汇总

元素化学重点内容合集 目录 元素化学通论 (2) 元素的存在 (8) 单质的制取 (10) 颜色 (14) 鉴定与测定 (18) 重要化合物的制取 (20) 特殊性质 (23) 毒性物质及处理 (26) 无机化学命名中特定的词头的含义 (28)

元素化学通论 一,含氧酸强度 1,R-O-H规则: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强度决定于酸分子中质子转移倾向的强弱,质子转移倾向越大,酸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而质子转移倾向的难易程度,又取决于酸分子中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当R的半径较小,电负性越大,氧化数越高时,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强,能够有效的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放出质子,表现出较强的酸性,这一经验规律称为R-O-H规律。 1)同一周期,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如HnRO4),其酸性自左向右依次增强。 如:HClO4>H2SO4>H3PO4>H4SiO4 2)同一族中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其酸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如:HClO>HBrO>HIO 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强,低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弱。 如:HClO4>HClO3>HClO2>HClO 2,Pauling规则:含氧酸的通式是RO n(OH)m,n为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非羟基氧),n值越大酸性越强,并根据n值把含氧酸分为弱酸(n=0),中强酸(n=1),强酸(n=2),极强酸(n=3)四类。因为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大,表示分子中R→O配键越多,R的还原性越强,多羟基中氧原子的电子吸引作用越大,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减小的越多,O-H键越弱,酸性也就越强。注意:应用此规则时,只能使用结构式判断,而不能使用最简式。 3,含氧酸脱水“缩合”后,酸分子内的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会增加,导致其酸性增强,多酸的酸性比原来的酸性强。 二,含氧酸稳定性 1,同一元素的含氧酸,高氧化态的酸比低氧化态的酸稳定。如:HClO4>HClO3>HClO2>HClO 2,氧化还原性: 1)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最高价含氧酸氧化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强。 如:H4SiO4MnO4-,SeO42->Cr2O72- 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中,低氧化态的氧化性较强。 如:HClO>HClO2 4)同一主族中,各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大多随原子序数增加呈锯齿形升高, 如:HNO3>H3PO4H6TeO6,HClO4H5IO6; 低氧化态则自上而下有规律递减:HClO>HBrO>HIO 5)浓酸的含氧酸氧化性比稀酸强,含氧酸的氧化性一般比相应盐的氧化性强,同一种含氧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性强。 3,影响含氧酸(盐)氧化能力的因素: 1)中心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若中心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获得电子的能力强,其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也就强,反之,氧化性则弱。同一周期的元素,自左往右,电负性增大,半径减小,所以它们的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依次递增。同一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减小,原子半径增大,所以低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依次递减。高氧化态氧化性锯齿形变化则是由于次级周期性引起的。 2)含氧酸分子的稳定性:含氧酸的氧化态和分子的稳定性有关,一般来说,如果含氧酸分子中的中心原子R多变价,分子又不稳定,其氧化性越强。稳定的多变价元素的含氧酸氧化性很弱,甚至没有氧化性。低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强还和它的酸性弱有关,因为在弱酸分子中存在着带正电性的氢原子,

(完整)高等无机习题简答题小结

《高等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题(2×5) (一)、运用群论的方法,写出NH 3分子(C 3V 点群)红外和Raman 振动的对称性。 答:对C 3V 点群不动的原子数和总的可约表示特征标表为: 3 )1231021121(6 1)()(11=??+??+??=∑= ΓΓR R h n i R A χχ 1 ))1(231021121(6 1)()(12=-??+??+??=∑=ΓΓR R h n i R A χχ 4)023)1(022121(6 1)()(1=??+-??+??= ∑=ΓΓR R h n i R E χχ 因此将可约表示分解可以得到:Г3N = 3A 1+A 2+4E 总的可约表示分解为下列不可约表示:3A 1+A 2+4E 扣除3个平动(A 1+E)和3个转动(A 2+E),留下(2A 1+2E)既是红外活性振动又是Raman 活性振动。 (二)、3d 2组态的谱项有那些?按照谱项能量由低到高排序,并指出基谱项。 答:对于3d 2组态,由l 1=2, l 2=2,可得L=4、3、2、1、0; 由s 1=1/2、s 2=1/2,可得S=1、0. 将L 、S 组合在一起可得到光谱项:3F 、3P 、1G 、1D 、1S 其基谱项是:3F

三简答题 1. 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很不常见,说明可能的原因。 答: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为d8组态。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含有不等性占有的简并轨道(e)4(t2)4:

╫ ┼ ┼ t 2 ╫ ╫ e 根据Jahn-Teller 效应,体系是不稳定的,要发生畸变,以消除简并性。四面体通常会完全转变为平面正方形。 2. 请解释原因:He +中3s 和3p 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 +中3s 和3p 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答:He +中只有一个电子,没有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主量子数n 决定,n 相同的轨道能量相同,因而3s 和3p 轨道的能量相同。而在Ar +中,有多个电子存在;3s 轨道的电子与3p 轨道的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不同,即轨道的能量不仅和主量子数n 有关,还和角量子数 l 有关。因此,3s 与3p 轨道的能量不同。 3实验室里经常可以看到蓝色的硅胶干燥剂,该干燥剂吸水后就变为粉红色,若在约110℃烘箱里放置1小时,又恢复到半透明的蓝色。 问:(1)硅胶中含什么化合物而表现为蓝色?(3分) (2)为什么蓝色的硅胶吸水后就变为了粉红色?(7分) 【答】(1) CoCl 2 (2) Co 2+为d 7构型,在无水CoCl 2中,Co 2+受配体Cl -的作用d 轨道能级发生分裂,7个d 电子填充在分裂后的轨道上。当电子发生d-d 跃迁时,吸收波长为650~750nm 的红光,因而显示蓝色。当CoCl 2吸水后,变为[Co(H 2O)6]Cl 2,即由相对较强的配体H 2O 取代了相对较弱的配体Cl -,引起d 轨道分裂能变大,使电子发生d-d 跃迁时吸收的能量增大,即吸收光的波长缩短(蓝移)。[Co(H 2O)6]Cl 2吸收波长为490~500nm 的蓝光,因而呈粉红色。 4写出下列原子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的符号(10分) (1) Si (2) Br 【答】(1) Si: [Ne]3s 23p 2 1 01-↑↑ m s =1, S=1, m L =1, L=1, L-S=0, 3P 0 (2) Br [Ar]4s 23d 104p 5 1 01-↑↑↓↑↓

高中无机化学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化方程式汇总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37) 1.钠与氧气常温反应:4Na+O2=2Na2O(白色) 2.钠与氧气加热反应:2Na+O2?Na2O2(淡黄色) 3.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 4.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不能置换出金属,先水后盐的原则) 5.钠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2Na+ 2H+=2Na++H2↑) 6.钠与氯气反应:2Na+Cl2点燃→2NaCl(白烟) 7.钠与硫反应:2Na+S=Na2S 8.氢化钠与水反应:NaH(s)+H2O=NaOH+H2↑ 9.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10.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11.氧化钠与盐酸溶液反应:Na2O+2HCl=2NaCl+H2O 1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1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4.过氧化钠与盐酸溶液反应:2Na2O2+4HCl=4NaCl +2H2O+O2↑ 15.过氧化钠与氢气反应(“白吃”):Na2O2+H2氧气→2NaOH 16.过氧化钠与一氧化碳反应(“白吃”):Na2O2+CO= Na2CO3 17.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1:1反应:NaOH +CO2 =NaHCO3

18.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2:1反应:2NaOH+CO2=Na2CO3+H2O 19.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1:1与1:2总方):5NaOH+4CO2=3 NaHCO3+Na2CO3+H2O 20.碳酸钠与水反应:CO32-+ H2O?HCO3-+OH- 21.碳酸钠与少量酸反应:CO32-+H+= HCO3- 22.碳酸钠与酸(1:1)反应:CO32-+H+= HCO3- 23.碳酸钠与酸(1:2)反应:CO32-+2H+=H2O+CO2↑ 24.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5.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CO32-+Ca2+=CaCO3↓) 26.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CO3+BaCl2=2NaCl+BaCO3↓(CO32-+Ba2+=BaCO3↓) 27.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CO3 +CO2+H2O =2NaHCO3↓ 28.碳酸氢钠与水反应:HCO3-+ H2O?H2CO3+OH- 29.碳酸氢钠与盐酸溶液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HCO3-+H+=H2O+CO2↑) 30.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HCO3-+OH-=CO32-+H2O) 31.少量碳酸氢钠与石灰水反应:NaHCO3+ Ca(OH)2= NaOH+ CaCO3↓+H2O 32.过量碳酸氢钠与石灰水反应:2NaHCO3+ Ca(OH)2= Na2CO3+ CaCO3↓+2H2O 33.碳酸氢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34.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3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36.侯德榜制碱法:NaCl+H2O+NH3+CO2=NH4Cl+NaHCO3↓ 37.钠长期放在空气中的反应: Na+O2=Na2O+H2O→NaOH(固)+H2O→NaOH(液)+CO2→Na2CO3·10H2O→Na2CO3

高等无机化学

一、名词解释 1.18电子规则:18电子规则又称有效原子序数法则(EAN),是过渡金属簇合物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常用来预测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过渡金属价电子层有5个nd、1个(n+1)s和3个(n+1)p轨道,共可容纳2*9=18个电子;如果18个电子(非键或成键电子)填满了其价电子层,使其具有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结构,则该配合物是稳定的。该填充过程常由金属原子与配体间共享电子完成。 2.Wade规则又称硼烷结构规则(borane structure rule)。(英国化学家K.Wade在分子轨道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言硼烷,硼烷衍生物,及其它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的规则)由英国化学家K.Wade于1971年提出而得名。用于解释单多面体硼烷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硼烷骨架由三角平面的多面体构成,若以n表示硼烷骨架中的B原子数,则该硼烷的骨架几何构型和成键电子对数目均可确定,其电子计数规则是:(1)n骨架单元中,每一个:B-H提供2个电子参与骨架成键;(2)每一个“额外”的桥式·H氢原子提供1个电子参与骨架成键;(3)离子电荷须包括在电子计数之内。 3. Jahn-Teller效应有时也被称为姜-泰勒变形, 描述了非线性分子的电子云在某些情形下发生的构型形变。主要出现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 特别是某些金属染料的着色过程。P10第二章 三、简答题(共32 分,每小题 8 分) 1. 写出下列电子组态的基谱项:(1)2p2,3d7(2)2p3,3d6 2. 列举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中电子跃迁的类型。(第二章P13) 3. 比较铁磁性、亚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第二章P12) 4. 等瓣相似原理的内容。等瓣相似原理适用范围较广,它是R.Hoffmann于1981年在他的Nobel奖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该原理的提出就像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和原子簇化学的发展. 众所周知,CH3,CH2,CH是构成有机化学物的基本分子碎片,而MLn(M为金属,L为配体,n为配体数)则是构成金属簇合物的基本分子碎片.R.Hoffmann及其同事运用推广的休克分子轨道法(EHMO)获得得大量有关MLn碎片的分子轨道信息,其中特别注意的是有关它们的前线轨道,即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的分子轨道信息. R.Hoffmann发现,虽然有机碎片CH3,CH2,CH与无机碎片MLn是迥然不同的两类碎片,但它们的前线轨道具有相似性.Hoffmann把有相似前线轨道的碎片分别称为等瓣碎片(isolobal fragment).等瓣相似(isolobal analogy)指的是这些碎片所具有的前线轨道在数目,对称性,能量,形状及所含电子数上的相似性. 5.分析影响配合物晶体场分裂能大小的因素。(第二章P7、8) 6.Ni和Pt虽为同族元素但[NiCl4]2-和[PtCl4]2-的几何构型、颜色和磁性均不相同 Ni2+为d8组态第四周期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及其答案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及其答案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及其答案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无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在高等 学术教育中,无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学习无机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 解物质世界的基本构造和性质。下面将给出一些高等无机化学的学习题及其答案,帮助读者巩固相关知识。 题目一:请解释什么是晶体结构? 答案: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晶体是由具有一定 周期性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固体,其结构单元在空间上有规则地重复排列,形成 了晶体的长程有序性。晶体结构决定了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题目二:请解释什么是配位化合物? 答案: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通过配位 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通常是具有可供给电子对的原子 或分子,它们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结合。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结 构受到配体的性质、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以及配位键的性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题目三:请解释什么是晶体场理论? 答案:晶体场理论是一种解释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化合物的颜色和磁性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配位化合物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周围存在一个电场,称为晶体场。 晶体场会改变过渡金属离子的能级分裂情况,从而影响配位化合物的颜色和磁性。晶体场理论为解释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化合物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题目四:请解释什么是配位数? 答案: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直接相连的配体的个数。

配位数决定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常见的配位数有2、4、6等。例如,当配位数为6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通常为八面体或六方堆积。 题目五:请解释什么是晶体的点阵? 答案:晶体的点阵是指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周期性排列方式。点阵可以用空间中的一组点来描述,这些点代表了晶体中的结构单元的位置。常见的点阵有立方点阵、正交点阵、六方点阵等。晶体的点阵决定了晶体的对称性和晶体学性质。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及其答案,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无机化学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学习无机化学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理论,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高等无机化学学习题及其答案的内容是多样且有深度的。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等无机化学汇总

高等无机化学汇总 一、引言 高等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元素、化合物和配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它不仅拓宽了无机化学的知识领域,而且为其他化学分支提供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将对高等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相关应用进行汇总。 二、基本概念 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2、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与其性质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分子的几何构型、键能、振动频率等,可以预测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3、配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称为配合物。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和半径,以及配位体的性质。 三、重要理论 1、酸碱理论:酸和碱的定义已经从简单的质子转移扩展到了更广泛

的领域,包括软硬酸碱理论、电子酸碱理论等。 2、氧化还原理论:该理论主要解释了电子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无机化学中,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尤其重要。 3、配合物化学:配合物化学是研究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化学分支。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稳定性、配位场理论等都是配合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四、应用领域 1、材料科学:高等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广泛,如纳米材料、陶瓷、玻璃、半导体等都是通过高等无机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制备的。 2、环境科学:在环境保护中,高等无机化学提供了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重金属的去除、污染水的处理等。 3、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高等无机化学的贡献包括药物设计、诊断试剂的开发以及生物材料的合成等。 五、结论 高等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深化了我

高等无机化学

高等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 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 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以下是高等有机化学教案,欢迎阅读。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推论生活中的有 机物;介绍甲烷的存有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 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了解煤和石油既就是关键的能源,又就是关键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 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共同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介绍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辨 认出问题—谋求化解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成果,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 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古代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甲烷冷却吸热,表明甲烷可以并作关键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关键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3、践行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甲烷的教学材料分析: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某些化学现象可 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十分重要的。

甲烷就是继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 相同的就是,甲烷属有机物。有机物科学知识的减少,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 一个关键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 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学材料分为“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就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 领域就是选学材料。前一部分着重于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学材料在列出了一氧 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出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并 使学生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存有一个初步的介绍。接着给后一类有机化合物下了定义。在 初中化学里直观了解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科学知识,有助于适应环境现代生活的须要,为学 生出席社会建设和进一步自学踢不好初步的化学基础。教学材料第二部分着重于了解了最 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列出了甲烷的自然存有,对于这些内容,只须要学生有个粗略的介绍,在教学中不必衍生拓展。教学材料通过甲烷的冷却实验,鼓励学生思索甲烷涵盖哪些元素,进而确认甲烷的化学式,这样有利于方剂唯物论的认识论,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育。 必须搞甲烷检氢铵熄灭的实验,并联系氢气、一氧化碳也要验氢铵的科学知识,表明甲烷 在熄灭前也要验氢铵。联系甲烷冷却释出大量热量去表明甲烷可以做为关键能源。 本节教学可采用自学、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甲烷的教法建议: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通过甲烷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 能力。 鼓励学生搜寻有关有机物和甲烷的资料去并使学生对有机物存有一定的重新认识,并 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提升独立自主自学能力、非政府材料、信息加工的能力。 关于煤和石油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就是常识性了解内容。 强调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着又阐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教学材 料的图片使学生对“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结 合实际介绍我国的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并教育学生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可在课上播放vcd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等增加直观性,使学生 更易于接受。 关于乙醇醋酸的教学建议:

2023年高考重要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2023年高考重要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在2023年的高考中,无机化学方程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查点。通过对无机化学方程式的掌握,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2023年高考中重要的无机化学方程式,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 1. 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是无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化过程。在2023年高考中,电离方程式涉及的化合物包括盐类、酸碱和氧化物等。在解答试题时,同学们需要掌握这些化合物的电离平衡反应方程式,以便正确理解和解答相关问题。 2. 氧化还原电子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在无机化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23年高考中,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金属的氧化、还原剂的选择和氧化物的特性等。理解和掌握这些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方程式,对于正确解答试题以及理解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 3. 沉淀生成方程式

在化学实验中,沉淀生成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2023年高考中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沉淀生成反应,比如硫化物、碱金属离子和铵离 子等。了解这些沉淀生成反应的方程式,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4. 酸碱中和方程式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2023年高考中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方程式。同学们需要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包括中和反 应的产物、溶液的性质和PH值的变化等。掌握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对于高考化学考试至关重要。 总结回顾 通过对2023年高考重要无机化学方程式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些方程式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掌握这些无机化学方 程式,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还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当重视无机化学方程式 的学习,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个人观点和理解 笔者认为,无机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掌

2023年高考重要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2023年高考重要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2023年高考重要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在2023年的高考中,无机化学方程式将会是考试重点之一。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无机化学方程式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析2023年高考中重要的无机化学方程式,帮助您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 铁与氧气的氧化反应: 2Fe + 3O2 -> 2Fe2O3 2. 锌与硫酸的单质氧化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3. 过氧化氢与碘化钾的反应: H2O2 + 2KI + 2H+ -> I2 + 2K+ + 2H2O 以上是在2023年高考中可能会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例子。这些方程式在考试中可能会以中心角色出现,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进

行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 二、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 1. 碳酸氢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2.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 磷酸与氢氧化钙的中和反应: 2H3PO4 + 3Ca(OH)2 -> Ca3(PO4)2 + 6H2O 这些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将会成为2023年高考中的热点内容,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掌握,并能熟练地应用于解题当中。 三、沉淀生成反应方程式 1. 溴化银与氯化钠的反应: 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2. 硫化氢与铅离子的反应: H2S + Pb2+ -> PbS↓ + 2H+

3.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这些涉及到沉淀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也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 需要对这些方程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要能够灵活地应用在解题过 程中。 总结回顾 通过对2023年高考中重要的无机化学方程式进行全面的探讨和解析,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些方程式在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学 会了如何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掌握这些方程式,并且能够在考试中 熟练运用。我个人认为,掌握好这些基础的无机化学方程式,不仅有 助于应对考试,也能够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做一些习题和 实验,以加深对这些方程式的理解。另外,在课上要主动思考,积极 与老师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解析,您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掌握2023年高考中重要的无机化学方程式,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在2023年的高考中,无机化学方程式将会占据重要地位。准备高考的学生需要熟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 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大一学习的无 机化学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无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在无机化学中,命名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无机化合物的 命名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命名的原子命名法,另一种是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命名的功能命名法。对于 大一的学生来说,最常见的是原子命名法。 在原子命名法中,主要有离子命名和分子命名两种。对于阳离子,常见的有氢离子(H+)、铵离子(NH4+)等;对于阴离子,常见 的有氯离子(Cl-)、氧离子(O2-)等。在命名时,将阳离子的名字放 在前面,阴离子的名字放在后面。

例如,氯化钠(NaCl)中,氯是阴离子,钠是阳离子,所以命名为氯化钠。而硫酸铜(CuSO4)中,硫酸是阴离子,铜是阳离子,所以命名为硫酸铜。 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张表格中。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信息,还可以反映出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排列,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序数,可以用来标识元素的位置。元素周期表的主体部分分为若干个周期和若干个族。每个周期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每个族代表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对于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非常重要。学习时可以多进行元素周期表的背诵和复习,加深对元素的了解。

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

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有机物质中的无机元素的合成和性质。这个领域的研究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构型,物质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机反应机理,以及无机物的晶体学。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业制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机化学是一门老牌学科,许多无机化合物和反应机理都是历史悠久的发现,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现代化学家不仅基于经典模式,而且根据实验特点开发出新的模型和理论,扩大了我们对无机物的认识。例如,现代计算机技术将无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模拟计算可能,使得新的发现得以展示。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合成物,还有络合物、水溶液、溶剂、气体以及一些其他复杂的有机无机混合物。金属物质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其特性决定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非金属元素包括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它们除了可以形成简单的化合物外,还可以分子的形式构成各种有机无机材料。 无机化学的研究通常包括化合物的构型研究、晶体学研究、表面和界面研究、薄膜研究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合成物的研究。无机化学的发展主要由它的理论和实验学研究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协作促进了无机化学的发展。在研究中,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在获取必要信息和解释实验结果上起到重要作用。 无机化学是一门涉及研究面广、应用领域广的学科,它的发展对

材料科学、化工、石油化工、冶金、核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大的影响。无机化学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人类的核能利用率,改善我们的生活、工作,推动社会的进步及可持续发展。 因此,无机化学的学习是必要的。高等学校针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出版的教材不仅仅要详细介绍无机化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涵盖经典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他们进行无机化学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对这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做好准备。

化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考化学总复习之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1、碱金属ⅠA族 1 钠在氧气中燃烧 2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钠和硫的化合 4钠在氯气中燃烧 5钠与水的反应 6钠投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质 7氧化钠与水反应 8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9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0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1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1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14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15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 16碳酸钠与硫酸铝反应 17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18碳酸氢钠与过量氢氧化钙反应 19碳酸氢钠与少量氢氧化钙反应 20碳酸氢钠与硫酸铝反应 2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2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1镁在氯气中燃烧 2镁与氮气的反应 3镁与水的反应 4镁与盐酸的反应 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6镁跟氯化氨反应 7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 8氢氧化镁受热分解 9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10氧化镁与热水的反应 11氧化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2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 13氮化镁与水的反应 14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15氯化镁与碳酸钠的反应 16碳酸镁受热分解 17碳酸镁与碳酸反应 18碳酸镁和盐酸反应 19碳酸氢镁与盐酸的反应 20碳酸氢镁受热分解 21碳酸氢镁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2铝与氧气反应 23铝与硫的反应 24铝与水的反应

26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27铝与三氧化二铁反应铝热反应28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29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30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 31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2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33氯化铝与足量氢氧化钠的反应34氯化铝与足量氨水的反应 35偏铝酸钠与足量盐酸的反应36偏铝酸钠与少量碳酸的反应37偏铝酸钠与过量碳酸的反应38氯化铝与偏铝酸钠的反应 39铁在氧气中燃烧 40铁在氯气中燃烧 41铁与足量浓硝酸的反应 42铁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Ⅰ 43铁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Ⅱ 44铁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Ⅲ 45铁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Ⅳ 46铁与少量稀硝酸的反应 47铁与浓硫酸共热的反应 48铁和硫的反应 49铁和碘的反应

高中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总汇一·钠及其化合物有关反应方程式 一与金属钠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4Na+O2===2Na2O 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2 点燃 ===Na 2O2 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点燃 ===2NaCl 3.钠与硫粉研磨发生轻微爆炸:2Na+S 研磨 ===Na 2S 4.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 5.钠与稀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2Na+2H+===2Na++H2↑ 6.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2Na+Cu2++2H2O===2Na++CuOH2↓+H2↑ 二与钠的氧化物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Na2O2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 2.Na2O2与CO2反应:2Na2O2+2CO2===Na2CO3+O2 3.Na2O2与稀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2Na2O2+4H+===4Na++2H2O+O2↑ 4. Na2O2与SO2反应:Na2O2+SO2===Na2SO4 5.Na2O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6.Na2O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 7.Na2O与SO2反应:Na2O+SO2===Na2SO3 8.Na2O与稀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Na2O+2H+===2Na++H2O 三与氢氧化钠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NaOH溶液与少量CO2反应: 2NaOH+ CO2少量= Na2CO3+H2O 2OH-+ CO2少量= CO32-+H2O 2. NaOH溶液与足量CO2反应: NaOH+ CO2足量= NaHCO3 OH-+ CO2足量= HCO3- 3.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NaOH+ SO2少量= Na2SO3+H2O 2OH-+ SO2少量= SO32-+H2O 4. 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SO2:NaOH+ SO2足量= NaHSO3 OH-+ SO2足量= HSO3- 5. NaOH溶液与NH4Cl溶液加热反应:NaOH + NH4Cl= NaCl+H2O+NH3OH-+NH4+= H2O+NH3↑ 6.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 + Na2SO42OH-+Cu2+=CuOH2 ↓ 7. NaOH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3NaOH+FeCl3=FeOH3↓ + 3NaCl 3OH-+Fe3+=FeOH3 ↓ 四与钠盐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2NaHCO3 ∆ ===Na 2CO3+H2O+CO2↑ 2. Na2CO3和足量盐酸反应:Na2CO3+2 HCl===2NaCl + CO2↑+H2O CO32-+2H+ = CO2↑+H2O

高等无机课后答案

高等无机课后答案 高等无机课后答案 【篇一:高等无机化学习题】 txt>一、判断题 3.杂化轨道中含p成分越多,原子的电负性越大。 2-4.根据vsepr理论,在sif6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0个。 5.根据vsepr理论,氧族原子提供的电子数为6。 -6.在so3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2个。 7.sncl2几何构型为直线型。 —8.icl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 -9.nh3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0.h2o和xef2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2--11.so3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3+2++12.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al mg na 2+2+2+13.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pb fe mg ++++14.ag的极化作用大于k的极化作用,因此ag的极化率小于k 的极化率。 +15.h的极化能力很强。 16.极化作用愈强,激发态和基态能量差愈小,化合物的颜色就愈深。 17.温度升高,离子间的相互极化作用增强。 18.半径相近、电子层构型相同时,阳离子正电荷越大,极化作用越强。 19.其它条件相同或相近时,阴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20.无机阴离子团的变形性通常较大。 二、选择题 3、与元素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有关的电负性标度是(): (a)鲍林标度(b)密立根标度(c)阿莱-罗周标度(d)埃

伦标度 4、下列基团中,电负性值最大的是(): (a)cf3- (b)ccl3- (c)cbr3- (d)ci3- 5、在以下化合物中,碳原子电负性最大的是(): (a)ch4 (b)c2h4 (c)c2h2 (d)电负性相同 7、xe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8、根据vsepr理论,多重键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最大的是() (a) 叁重键 (b) 双重键 (c) 单重键 9、根据vsepr理论,成键电子对(bp)和孤电子对(lp)之间相互排斥作用最大的是() (a) lp-lp (b) lp-bp (c) bp-bp -10、cl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11、clf3的几何构型为():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2、nf3的几何构型为():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3、brf3的几何构型为():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4、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nh3 (b)nbr3 (c)ncl3 (d)nf3 15、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ch4 (b) nh3 (c)h2o (d)h2s 16、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nh3 (b) ph3 (c) ash3 (d)sbh3 17、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a)pi3 (b)pbr3 (c)pcl3 (d)pf3 18、若阳离子电荷相同,半径相近,则最外层电子层构型为()电子构型的阳离子的变形性最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