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副神经节瘤1例

原发性肺副神经节瘤1例

原发性肺副神经节瘤1例

发表时间:2010-08-26T08:25:52.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安娟陈火明李治桦李博[导读] 副神经节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类较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产肽激素瘤

安娟陈火明李治桦李博(第二炮兵总医院肿瘤科 100088)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145-02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42岁。于2002年12月单位组织体检时胸部x片及CT发现双肺多发结节,遂住院于2003年1月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左肺多发小结节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11枚大小不等的质韧结节,直径最大者约2.5×2.0cm,术后标本免疫组化:CgA(++)、Syn(-)、S-100(+)。于多家医院会诊,病理诊断诊断为化学感受器瘤。术后1年9个月患者又出现大脑顶叶转移灶,行开颅手术切除,病理回报符合转移瘤。2006年10月患者出现咳嗽,复查胸部CT提示肿瘤复发,遂行化疗+热疗1疗程(具体不详),之后复查病灶无变化,未再行进一步治疗。2009年3月患者又出现下肢活动不利且进行性加重,伴大小便失禁,并出现间断咳嗽、胸闷憋气。行胸椎MRI检查示:左侧胸腔巨大团块影,且通过左侧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内,胸3-7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囊受压变形,右肺可见病灶,纵膈内淋巴结肿大。因要求行放疗治疗而入住我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骶尾部大面积褥疮,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因患者目前无法行放疗,目前住院仅给以对症治疗。

2 讨论

副神经节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类较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产肽激素瘤(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其组织一般多可见中小血管,呈膨胀性生长,镜下可见富于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有间质分隔。其好发部位常见于颈动脉体、颈动脉球体,其他只要存在交感神经的部位均可发生副神经节瘤,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罕见。1958年Heppleston报道了第一例肺化学感受器瘤。其生物学特性为肿瘤细胞增长较慢,倍增时间约为4.2年。良性化学感受器瘤多为单发结节,常伴有轻微微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而恶性者多为多发结节,多有肺门、纵隔等淋巴转移。症状轻重不一,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甚至咯血症状。本类型的肿瘤有迟发性转移的现象,因此认为,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生长缓慢、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良性肿瘤胸部X线片多为肺部单发结节,边缘光滑、整齐、无毛刺,可呈分叶状;恶性变时常为多发结节,结节多大小不等,常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切除困难者可考虑动脉栓塞、化疗或放疗,但疗效极其有限。因此,一旦出现远处转移,预后是很凶险的。该例患者发病时已为双肺多发病灶,趋向恶性,行手术切除后不到2年即出现转移,切除转移灶后,病情仍缓慢进展。目前患者因肿瘤占据胸腔并累及椎管,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进一步的手术或放化疗,因此以姑息对症治疗为主。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发表时间:2014-08-20T15:09:30.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陈淑玲汪慧英(通讯作者) [导读] 当地出院后半月患者复查CT示左下肺炎性病变伴左侧胸腔积液,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陈淑玲汪慧英(通讯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科 310009)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74-02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PPNHL)是指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较为罕见,占结外淋巴瘤的3.6%[1],占全部淋巴瘤的0.4%[2]。PPNHL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确诊时间长,但预后较好。本院收治的一例PPNHL,报告如下: 患者,男,农民,67岁,主诉“气急2年,胸痛1年,加重1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气急,活动后加重,乏力,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当地卫生院胸片示左下肺炎首先考虑,予左氧氟沙星针等治疗无缓解。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部位在左肺中下部近腋前线处,隐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无心悸,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就诊我院,查肺部CT示右中肺炎性病变,左下肺实变伴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服用抗炎药(具体不详)1月后复诊,CT示右中肺及左下肺病变无明显吸收。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背支开口小结节;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示(左下背支开口)粘膜慢性炎,(左下背支)粘膜慢性炎;经支气管镜毛刷涂片未检到抗酸杆菌。继续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患者气急乏力胸痛症状一直存在,多次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机化性肺炎。2月前患者复查肺部CT示右肺中叶及左上肺感染,左侧胸腔大量积液伴左下肺膨胀不全。建议住院检查,患者拒绝。1月前患者气急加重,在当地住院诊断左肺炎、左肺癌待排。予抗炎(具体不详)、胸腔穿刺抽液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当地住院期间曾来我院行第二次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背支一亚支开口管壁隆起。当地出院后半月患者复查CT示左下肺炎性病变伴左侧胸腔积液,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患者病来胃纳可,睡眠差,大便干燥,小便无殊,体重减轻6公斤。发现高血压病5年,服用硝苯地平片治疗,血压控制可。既往体健,否认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否认烟酒嗜好。体格检查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38/80mmHg。神清,精神可,气管居中,颈、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无紫绀,未见杵状指趾,双侧胸廓对称,肋间隙无增宽变窄,未及胸膜摩擦感,左下肺叩诊浊音,左下肺呼吸音低,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3千/μ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0.1%,淋巴细胞百分比 19.9%,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血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血乳酸脱氢酶、凝血谱正常。血β2-微球蛋白 2.77mg/L。肺部增强CT:左侧气胸,左侧皮下气肿,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左下肺实变。右中肺感染性病变。B超:右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左侧锁骨上、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双侧颈部、右侧锁骨上、双侧腹股沟未见肿大淋巴结。胸水检查:黄红色,混浊,李凡他试验阳性,中性粒细胞 8% ,淋巴细胞 92%,革兰染色未检到细菌,白细胞/HP ++,红细胞/HP +++;葡萄糖 139mg/dL,胸水乳酸脱氢酶 183U/L,白蛋白 3.46g/dL,总蛋白 4.75g/dL,腺苷脱氨酶 47U/L;涂片未检到抗酸杆菌。胸水涂片见淋巴细胞,部分细胞核大,可见核分裂相,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胸膜活检示(胸膜)成片小圆形细胞伴组织挤压伤,难除外肿瘤,送检组织少,难做免疫组化。骨髓穿刺涂片:造血尚可和骨髓缺铁,偶见幼稚淋巴细胞骨髓象。骨髓活检:造血尚可,偶见幼稚淋巴细胞骨髓组织象,缺铁。第三次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下外基底支狭窄,未见新生物直接征象。经支气管镜毛刷(左下后基底支)涂片见散在的小圆细胞,粘附性较差,核有异型,考虑淋巴造血系统来源可能性大。TBLB示:(左下后基底支)异型淋巴样细胞增生,结合免疫组化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免疫组化结果:LCA++,CD3+,CD79a++,CD20++,CD45RO-,Ki67+,CK(Pan)-,NSE-,EMA-,Syn-,CgA-,CD56-,CD30-。明确诊断后患者及家属要求回当地治疗。 讨论 上官宗校等对1980-2004年国内报道的94例PPNHL患者进行分析,男女比例1.8:1,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2.7岁[3]。Celalettin等报道60%患者发病与免疫抑制、感染、吸烟、自身免疫疾病、慢性抗原刺激有关[4]。PPNHL临床误诊率高,86.2%患者确诊前被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炎、肺隔离症、炎性假瘤、机化性肺炎等[3]。1993年Cordier等提出PPNHL诊断标准如下:1.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2.病变局限于肺,可伴或不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受累;3.确诊后3个月内无肺和支气管外组织或器官淋巴瘤[5]。 PPNH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消瘦,20.7%-38.6%的患者无临床症状[3,5]。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血乳酸脱氢酶可升高,但无特异性。 PPNHL影像学表现也无特异性,但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病灶可单个或多个,位于中心或边缘,密度变化各异,常见的有四种类型:肿块结节型、炎症肺泡型、支气管淋巴瘤型、粟粒性血液播散型[6]。以边缘模糊的单发或多发肿块、实变影最常见,占89.4%,其中22.6%病灶内见充气支气管影[3]。Wislez等认为病灶内充气支气管影是PPNHL的特征性表现[7]。张小波等认为若病变表现棉絮状边缘、病灶周围呈磨玻璃样的肺内大结节或肿块,合并肺内斑片状、肺间质改变;病变呈肺炎实变型并“枯树枝样支气管气相”需想到PPNHL的可能[8]。 PPNHL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依据,有时多次活检亦不能确诊。以下方式可获得组织病理学依据:1.支气管镜检查;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电视辅助的胸腔镜;4.开胸手术。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所获淋巴细胞进行基因重排检测或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细胞进行克隆分析,亦可确诊[9]。淋巴瘤组织内的成熟淋巴细胞很难与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淋巴细胞相鉴别,对所获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确诊及分类有重要意义[3]。PPNHL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是低度恶性的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其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它类型淋巴瘤较罕见。PPNHL病理分期则按Ferraro等标准为依据。ⅠE期:仅累及肺(包括双侧);Ⅱ1E期:累及肺和肺门淋巴结;Ⅱ2E期:累及肺和纵隔淋巴结;Ⅱ2EW期:累及肺和邻近的胸壁或膈肌;Ⅲ期:累及肺和膈下淋巴结;Ⅳ期:广泛累及肺和其他器官或组织[2]。 PPNHL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术后合并化疗。手术切除是无转移PPNHL首选治疗方法,有双重作用,可明确诊断、尽量切除病变组织。能手术切除的PPNHL尽量争取达到完全切除,并根据相应的分期摘除相应的淋巴结,但不建议行肺切除等扩大切除范围的手术。而对于肿瘤巨大、无法切除的病灶、累及两侧肺的病变,获取足够的组织明确淋巴瘤的诊断是主要目的。有限的楔形切除或切开活检对这些患者较为适宜。当冰冻切片明确淋巴瘤的诊断,就要摘除肺门及纵隔的淋巴结明确相应的分期[2]。淋巴瘤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以上[2],有

原发性淋巴瘤的早期症状

原发性淋巴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体征: 1、霍奇金病 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 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前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硬膜外肿块导致脊髓压迫症等。另有一些HD病人(30%~50%)以原因不明的特许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发热后部分患者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约见于1/6患者。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全身瘙痒可为HD的唯一全身症状。 体验脾肿大者并不常见,约10%左右,脾受累表明有血源播散。肝实质受侵引起肿大和肝区压痛,少数有黄疸。肝病变系脾通过静脉播散而来,所以肝较脾肿大为少。 HD尚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例如肺实质轻浸润、胸腔积液、骨髓引起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坏,以及脊髓压迫症等。带状疱疹好发于HD,约占5%~16%。 2、非霍奇金淋巴瘤 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HD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24%患者。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瘙痒很少见。除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外,NHL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其中10例患者出现肺实变,其中上叶2例,中叶7例,下叶1例。8例患者表现为肿块或结节,其中3例患者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4例患者出现肺部磨玻璃样改变,7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部分患者合并肺实变。2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4例患者表现出胸膜增厚后粘连,2例患者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结果显示2例患者为霍奇金淋巴瘤,10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有6例患者在病理证实之前分别误诊为肺部结核3例,肺部感染2例和肺结节病1例,误诊率高达50%。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无特异性,单纯依靠CT误诊率较高,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病理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极低的淋巴结外淋巴瘤,研究报道其在全身淋巴瘤中仅占1%,在结外淋巴瘤中仅占3%~4%[1]。而且常常和眼部、胃肠黏膜相关的淋巴瘤同时发生,因此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2]。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并无特异性,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4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肺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淋巴瘤,诊断标准为[3]:①肺部病变累及单侧或者双侧肺野,或累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②病理结果支持;③未侵犯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④无其他淋巴瘤病史;⑤无纵隔腺瘤。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2~70岁,中位年龄53岁;病程1.5个月~5年,平均病程(5.8± 2.8)年;6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3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3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2例患者出现发热,2例患者出现盗汗症状,1例患者痰中带血,6例患者出现短期内体重减轻。3例患者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3例患者肺部叩诊呈浊音及呼吸音减弱。3例患者经支气管活检得到证实,4例患者实施CT引导下肺穿刺,其余5例患者在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 1. 2 螺旋CT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纵隔窗和肺窗扫描及重建,其中10例患者直接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设置:扫描厚度1.25 mm,视野33 cm×33 cm,电压为120 kV,剂量指数选择为8。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双侧肾上腺水平。增强造影剂选择碘海醇(欧苏350)自肘正中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剂量选择80~100 ml,随后注入生理盐水20 ml,流速设置为3.5 ml/s。注入造影剂后26 s开始增强扫描。 1. 3 螺旋CT结果的评价由两位不同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同时对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诊断41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 肺淋巴瘤7例,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 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4例,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必要时应积极行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 CT 淋巴瘤为常见的多发生于纵隔及浅表淋巴结的全身性疾病,极少原发于肺内[1]。原发性肺淋巴瘤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是结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类型,约占淋 巴瘤0.4%[2],约占肺肿瘤的0.5%[3]。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 异性,笔者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7例着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 高其早期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例女3例,男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症状主要 有咳嗽、咳痰6例,胸痛5例,胸闷、气短4例和发热2例,1例无任何不适。7 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手术病理 3例,病灶穿刺活检病理4例。7例患者均符 合原发性肺淋巴瘤的诊断标准。CT扫描采用美国GE螺旋CT进行常规胸部扫描,3例2毫米薄层扫描,4例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1)病理结果本组7例中,霍奇金淋巴瘤l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其中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低度恶性小B细胞淋巴瘤5例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 例 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4例,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 结肿大。7例均未见胸膜渗出改变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行增强扫描, 病灶增强明显。 3 讨论 肺淋巴瘤是指淋巴瘤对肺的侵犯,根据始发部位和病因不同分为三类: 原发性 肺淋巴瘤、继发性肺淋巴瘤及免疫缺陷相关的肺淋巴瘤。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必 须具备以下条件:(1)经病理证实;(2)x线检查肺部受累,无明显纵隔或肺门淋巴 结肿大;(3)无肺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证据。1993年Cordier等[4]在此标 准上结合临床实际应用作如下修改:(1)影像学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 淋巴结肿大;(2)既往没有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3)无肺及支气管外其它部位的 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4)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征象。同时满足上述4点者可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 现为双侧或单侧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影,边缘模糊或清楚,密度较低且 不均匀,内常见有充气支气管征。充气支气管征的形成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间质使 之增厚压迫邻近肺泡所致,被认为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较具特征性表现;病灶 内空洞或支扩、胸水或局部胸壁侵犯少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罕见。充气支 气管征及周围间质浸润的发生率较高[5,6],有关文献报道,肺原发性恶性淋巴 瘤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本组病例中无1例免疫功能异常,影像 学表现与本组病例相似[8,9,10]。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诊断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诊断 发表时间:2013-03-05T13:41:27.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万载鑫[导读] 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万载鑫(丹东市中医院CT科 118000)【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89-02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7例,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4例,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必要时应积极行穿刺病理明确诊断。【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 CT 淋巴瘤为常见的多发生于纵隔及浅表淋巴结的全身性疾病,极少原发于肺内[1]。原发性肺淋巴瘤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是结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类型,约占淋巴瘤0.4%[2],约占肺肿瘤的0.5%[3]。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笔者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7例着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例女3例,男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6例,胸痛5例,胸闷、气短4例和发热2例,1例无任何不适。7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手术病理 3例,病灶穿刺活检病理4例。7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肺淋巴瘤的诊断标准。CT扫描采用美国GE螺旋CT进行常规胸部扫描,3例2毫米薄层扫描,4例行增强扫描。 2 结果 1)病理结果本组7例中,霍奇金淋巴瘤l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其中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低度恶性小B细胞淋巴瘤5例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 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4例,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7例均未见胸膜渗出改变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 3 讨论 肺淋巴瘤是指淋巴瘤对肺的侵犯,根据始发部位和病因不同分为三类: 原发性肺淋巴瘤、继发性肺淋巴瘤及免疫缺陷相关的肺淋巴瘤。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经病理证实;(2)x线检查肺部受累,无明显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3)无肺及支气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证据。1993年Cordier等[4]在此标准上结合临床实际应用作如下修改:(1)影像学显示肺、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2)既往没有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3)无肺及支气管外其它部位的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4)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胸外淋巴瘤的征象。同时满足上述4点者可诊断为原发性肺淋巴瘤。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影,边缘模糊或清楚,密度较低且不均匀,内常见有充气支气管征。充气支气管征的形成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间质使之增厚压迫邻近肺泡所致,被认为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较具特征性表现;病灶内空洞或支扩、胸水或局部胸壁侵犯少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罕见。充气支气管征及周围间质浸润的发生率较高[5,6],有关文献报道,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本组病例中无1例免疫功能异常,影像学表现与本组病例相似[8,9,10]。 4 鉴别诊断 当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时,应和肺癌及结核鉴别,肺癌: 多表现为肺内不规则肿块,边缘常有分叶及细小毛刺征,癌肿邻近肺野内的改变较明显,支气管肺泡癌开始以肺周围结节或含气支气管像的肺实变为主要征象,与原发性肺淋巴瘤不易鉴别,但前者呼吸道症状较重、病变进展快,咳泡沫样痰,且痰中可查到癌细胞,实变区充气支气管像常扭曲,有不规则狭窄等有助于鉴别。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可有长毛刺、钙化及空洞,周围常见卫星灶。当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时,应与转移瘤及结缔组织病肺浸润鉴别,结缔组织病肺浸润和转移瘤均可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但前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转移瘤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结合临床一般不难鉴别。当表现为肺内实变,伴有支气管充气征时,应与肺部炎性病变,细菌性肺炎一般抗炎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发热等,白细胞升高。 综上所述,原发性肺淋巴瘤误诊率极高,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参考文献 [1] 陈星荣,沈天真.全身 CT 和 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38~439. [2] Frraro P,Trastek VF,Adlakha H,et al.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lung[J].Thorac Surg,2000,69(1):993-997. [3] 黄孝迈,秦文翰.现代胸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62-364. [4] Cordier J F,Chailleux E ,Lanque D,et al. 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s: a clinical study of 70 cases innon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Chest,1993,103(1):201. [5] Ahmed S,Kussick S J,Siddiqui A K,et al. Bronchial 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 lymphoma: a clinical studyof a rare disease. Eur J Cancer,2004,40(9):1320. [6] Cardinale L,AllasiaM,CataldiA,etal. CT findings in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s. RadiolMed,2005,110(5) : 554. [7] Polish LB,Cohn DL,Ryder JW,et al.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in A IDS. Chest,1989,96 (6) : 1321. [8] Ray P,AntoineM,Mary2krauseM,etal. AIDS-related primary pulmonarylymphoma. Am. J. Respir. Crit.CareMed,1998,158 (4) ,1221. [9] BazotM,Cadranel J,Benayoun S,etal. primary Pulmonary AIDS-relatedLymphoma radiographic and CTFindings. Chest,1999,116 (5) :1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