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如何从饮食上调理

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如何从饮食上调理
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如何从饮食上调理

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如何从饮食上调理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完后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贫血。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每天补充元素铁150~200毫克即可,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却有许多患者感到补铁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是选择食物不恰当的原因。那么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如何从饮食上调理?选择什么食物补充才有效呢?

动物肝脏:

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儿童食品,如肝泥就便于婴儿食用。

各种瘦肉:

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而且购买加工容易,孩子也喜欢。

鸡蛋黄:

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还富含其他营养素,所以它仍不失为补充铁来源的一种较好辅助食品。

动物血液:

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如果注意清洁卫生,加工成血豆腐,供给集体托幼机构,这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是一个价廉方便的食品。

黄豆及其制品:

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 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

芝麻酱:

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绿色蔬菜:

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的一个来源,且很多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促进铁的吸收。

以上就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食物,想要有效的预防缺铁性贫血,应多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加服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此外,一般动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较高,达10%~20%,而植物性食品铁的吸收率只有百分之几。所以,想要补充身体缺乏的铁元素,动物性食品是非常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也要补充一定量的铁剂,毕竟食补的效果不是特别好,用以作为预防为主,真正患有缺铁性贫血还是需要口服铁制剂的,缺铁性贫血常用的有效铁剂是铁之缘片,对肠胃无刺激性,且能被肠道直接吸收,大大提高了吸收率。

值得注意的是补铁期间切忌饮茶或咖啡。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与铁生成不溶性的铁质沉淀,从而妨碍铁的吸收。咖啡中含有一些多酚类化合物,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而抑制铁的吸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致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活动无耐力;②有感染的危险;③知识缺乏;④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活动无耐力相关因素贫血,虚弱。营养不良。主要表现活动后乏力、虚弱、气喘、出汗。头晕,眼前发黑,耳鸣。护理目标患儿随着贫血改善,耐力提高。护理措施评估患儿目前的活动程度和休息方式。与患儿家属制定活动计划,体力不支的患儿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一般少量的活动应尽量让患儿在床旁、本病室内进行。外出检查需要抱行或或轮椅推行。增加患儿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静脉输血、血浆、白蛋白。有计划地安排各项检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尽量避免患儿哭吵、激动及情绪紧张。协助患儿进行洗漱、进食、大小便等个人卫生活动。吃奶的患儿,喂养时宜竖抱起,或抬高头部,吃奶时间以20分钟为宜,少量、多餐,必要时喂奶前后吸氧15分钟。重点评价患儿活动量是否逐渐增加有感染的危险相关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主要表现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白细胞增高,尤其中性粒细胞增高。护理目标患儿不发生感染。护理措施病室每天通风换气,限制探视人员,白细胞过低者给予单独隔离房间。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床单清洁、整齐,衣被平整、柔软。保持口腔卫生,指导年长儿晨起、饭后、睡前漱口,避免用硬毛牙刷。婴幼儿应加强臀部护理,预防红臀。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预防呼吸道感染。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家属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与措施。重点评价患儿是否有感染发生。患儿家属是否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与措施。知识缺乏相关因素家属对疾病的有关知识缺乏。主要表现家属不能正确地喂养小孩。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贫血的概念 2.贫血的一般表现 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 (一)概述(问题引导法) 1.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 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 1.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 (1)贫血共有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4.辅助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 (3)骨髓象: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治疗法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治疗法 注意补充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的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的不到10%,而菠菜中的铁只能吸收2%左右。因此,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并应注意如何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经过发酵的粮食也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如馒头、发糕等。 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和富含铁的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如果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注意选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叶酸含量高,补充叶酸可以纠正叶酸缺乏性贫血,如青菜、香菜等。还有动物肝脏、肾脏,蛋类,大白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甜菜,蚕豆,硬壳果类,大豆类,梨等。 供给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一方面可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进行纠正,使其改变饮食习惯,以保证铁和各种营养的供给。 不宜饮茶和咖啡限制含鞣酸高的食物,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茶叶中的磷酸盐和鞣酸也能与铁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使铁的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在饮食中,特别是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宜饮茶和咖啡,更不能饮浓茶。 黑枣桂圆糖水: 配方:黑枣20克,桂圆肉10克,红糖25克, 制法:将黑枣、桂圆肉洗净,放火锅中.加清水500毫升, 再加入红糖调匀.煮熟或隔水炖40分钟即可。 用法:趁热饮糖水,食枣及桂圆肉。每日1剂,1次食完,可长期食用。 功用:养血补血。适用于各种贫血。 当归红枣粥: 当归15克,水煎取浓汁100毫升,去渣后加粳米50克,红枣10枚,白糖20克,清水500毫升,文火煨至粥稠即成。早晚空腹分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之气血不足、头晕者。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1.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 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要点: 1.加强营养,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 2.注意休息,适量运动病室应安静清洁,宽敞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 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感染,应注意保护,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护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感染。 2.纠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缺铁性贫血病历

缺铁性贫血病历 患儿XX,2岁,男童,因“异食癖、反甲6+月”入院。 1.患儿系幼儿期儿童; 2.起病隐匿,逐渐加重; 3.主要表现:患儿于入院前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异食癖(喜食泥土)、伴反甲,并逐渐加重出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甲床最明显,伴注意力不集中,无发热、咳嗽,无精神障碍等症状,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缺铁性贫血”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出生后饮食挑剔,大小便正常。 入院查体:T36.5℃, P 120次/分,R25次/分,W12kg,慢性病容,神清,精神较差,抱入病房,面色苍白,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口腔苍白,咽无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湿罗音。心界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音正常。甲床苍白伴反甲,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代谢检查: 初步诊断及依据:缺铁性贫血依据:患儿系学幼儿期儿童,起病隐匿,逐渐加重;因“异食癖、反甲6+月”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唇、口腔苍白,甲床苍白伴反甲;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 1.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典型病例有家族史、特殊面容、肝脾肿大。血片有靶型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下降、血红蛋白电泳可见HbF和(或)HbA2增加,铁代谢检查示不缺铁、甚至多次输血后致铁负荷过多。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导致的贫血,SF、SI、TS均增加,骨髓示细胞外铁增加,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 3.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中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临床有反复发作的咯血、气促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痰涂片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肺部X线可作诊断参考。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加强护理,保证睡眠,避免感染,营养支持,补充铁剂,对症治疗。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常用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3-6个月,补足体内铁贮备。 二、常用注射用铁剂为右旋糖酐铁,其指征为:①因严重消化道反应而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治疗;②消化道吸收障碍;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三、病因治疗:纠正饮食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治疗胃肠道疾患等。 注意补充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的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的不到10%,而菠菜中的铁只能吸收2%左右。因此,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并应注意如何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 经过发酵的粮食也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如馒头、发糕等。 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和富含铁的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 如果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注意选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叶酸含量高,补充叶酸可以纠正叶酸缺乏性贫血,如青菜、香菜等。还有动物肝脏、肾脏,蛋类,大白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甜菜,蚕豆,硬壳果类,大豆类,梨等。 供给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一方面可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进行纠正,使其改变饮食习惯,以保证铁和各种营养的供给。 不宜饮茶和咖啡限制含鞣酸高的食物,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茶叶中的磷酸盐和鞣酸也能与铁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使铁的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在饮食中,特别是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宜饮茶和咖啡,更不能饮浓茶。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最好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最好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一般是营养因素,慢性失血,吸收障碍等引起的,需要补充铁元素才能改善。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铁是人体的造血元素,是制造血红素和肌血球素的主要物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由于女性生理期的影响,所以,女性缺铁比男性更为突出。轻度缺铁性贫血会经常头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冰冷等,虽然反应不明显,但对于学习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如何补铁迫在眉睫。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最好 中医学讲究“药补不如食补”,的确,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是很有效的补铁方法。那么什么食物含铁丰富呢,缺铁性贫血吃什么最好? 肝脏,肝脏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含铁量高且吸收率好,容易进食和消化,而且不容易引起过敏。猪肝中铁的含量为每100 毫克含29.1毫克,羊肝为17.9 毫克,牛肝为8.8 毫克,而鸡肝含铁量为最低,每百克鸡肝只含8.5 毫克铁。 红肉,可能是最天然最有效率的补铁方式,有牛肉、猪肉、驴肉等。这也是为什么以牛肉为主的西方国家不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但是,天生以素食为主的东方人,对红肉的忍耐度远低于西方国家。那么,除了红肉,还有哪些食物中富含铁呢? 黑木耳,黑木耳是含铁最丰富的植物,每100克生黑木耳中含铁100毫克,100克干木耳中含铁185毫克。而且黑木耳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钙、磷,有益于铁的吸收,是补铁最好的素食。当然,红枣、大豆、蛋黄、干果、芝麻、胡萝卜里也含有较多铁,都是适合补铁的食物。 虽说“药补不如食补”,但这仅仅是针对安全性而言,一旦出现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是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的,那么哪种铁制剂服用更安全更有效呢?传统的铁制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这些铁制剂服用后副作用大,对肠胃有很强的刺激性,会出现拉肚子、呕吐、便秘等现象。而新型铁制剂乳酸亚铁却大大减少了对肠胃的刺激性,吸收的过程不需要胃酸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内科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内科护理 发表时间:2015-05-04T10:29:34.9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赵凤君 [导读] 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1]。赵凤君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300) 【摘要】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观察患儿病情防止病发症发生。结果:100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贫血越重、输血量应越少、输血速度应越慢。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提高患儿成活率。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274-0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男75例,女25例,年龄最小为1岁以下,最大8岁。 1.2 治疗及结果补充铁剂的治疗原则是能口服者,尽量不采用注射给药法,口服铁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最常用为10%枸橼酸铁胺、硫酸亚铁或葡萄糖亚铁。也可用铁注射剂治疗,常选用右旋糖酐铁,需严格掌握注射铁剂的应用指征,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严重无法耐受的,以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应考虑用注射铁剂,深部肌肉注射。结果患儿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患儿病室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根据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同时注意病情观察,调整活动强度。 2.1.1 对轻、中度的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注意其剧烈活动后易有疲劳表现,甚至头晕、目眩、心悸、发绀等。故此类患儿生活应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活动间歇保证患儿充分的休息。 2.1.2 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看护、抚慰,使其保持安静,避免因烦闹而加重缺氧。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2.1.3 对重度贫血患儿,因贫血严重,血红蛋白明显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可有心悸、气短或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应吸氧、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协助患儿的日常生活,定时测量心率。 2.1.4 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血,以尽快改善贫血状态。输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输血前认真检验血型及交叉配血,准确无误后方可给患儿输入;②输血过程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③以输入新鲜浓缩红细胞为宜,每次2~3ml/kg。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愈小,速度应愈慢,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④密切观察输血过程,疑有输血反应时,立即减速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2]。 2.2 饮食护理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家长应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0%~22%,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给予铁剂治疗;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 2.3 用药护理口服铁剂易引起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饭后或者两餐之间服用可减少反应,利于吸收,如不能耐受可从小剂量开始。避免与牛奶、茶、咖啡、蛋类同时服用,因茶中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牛奶含磷高,影响铁的吸收。口服液体铁剂时需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服药后漱口。口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黑色,是由于铁与肠内硫化氢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严重无法耐受者,以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者应考虑用注射铁剂。注射前应计算补铁剂总量,避免过量致铁中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应深部肌内注射,以减少局部刺激,促进吸收。铁剂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可作为有效指标,8~10周血红蛋白达到正常之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铁剂3~4周,以补足体内储存铁。使用铁剂治疗2~3周后贫血症状如无改善,应及时通知医师,仔细寻找原因,大多是由于用药量不足、用药不规则、腹泻影响吸收或同时伴有感染等因素[3]。 3 讨论 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因母乳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应提倡母乳喂养。生后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添加副食要注意由少到多、由单种到多种、由简单到复杂,1岁左右断奶后不宜吃过硬、过凉、刺激性强的食物,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纠正偏食习惯。对体弱多病或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应提倡科学喂养、合理安排膳食、定期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指导家长培养小儿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注意饮食的搭配,用铁锅炒菜。向家长讲解治疗贫血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按时足量服药,定期复查血象。 年长儿学习和活动过久,自感乏力、头晕等,因而会有心理压力,担心治疗效果及治疗对学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通过宣教让年长儿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和预防,解除思想压力,对有异食癖的患儿,应正确对待,不可过多指责。对恢复期患儿要加强教育、训练促进其智力及动作的发育。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倦怠乏力有无减轻,活动耐力是否逐渐增强,活动量增加后有无心慌、气短;是否达到食欲恢复正常,缺铁因素消除,贫血纠正;是否未发生或已经控制感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家长及年长患儿是否知道本病的发病原因,能否遵指导正确服用铁剂,并能正确选择含铁较多的食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 参考文献 [1]朱丹,李军石,云爱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与预防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9卷第04期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的代谢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 铁吸收不良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铁丢失过多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病史、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儿童患者有无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二、身体评估 1.一般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 力病人自觉工作能力下降而感到不安 易激动和烦躁。因宗教信仰而素食、饮食结构不合理、知识缺乏、生活异常贫困是其社会因素。 四、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五) 治疗要点 1.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方式,预防性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强化食物;积极治疗原发病。 2.口服铁剂:硫酸亚铁 注射铁剂:对口服铁剂后胃肠反应严重而无法耐受、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的病人可注射铁剂。常用科莫菲和右旋糖酐铁。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体内铁不足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儿童缺铁性贫血饮食调理的原则

儿童缺铁性贫血饮食调理的原则 -------------------------------------------------------------------------------- 2008-6-10 10:29:33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9 1. 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牛肉、鱼类、蛋、绿色蔬菜等的摄入。含铁丰富的蔬菜有芹菜、小白菜、鲜豆角、菠菜、荠菜、芋头、豆芽等;含铁丰富的菌藻类食物有紫菜、海带、蘑菇、黑木耳、银耳等;含铁丰富的水果有葡萄、山楂、杏、桃、红枣、龙眼等。绿叶蔬菜虽富含铁质,但其所含的纤维妨碍铁的吸收,所以,其中的铁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为低。 2. 注意食物搭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应尽可能使富含铁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搭配进食。 3. 避免在用餐时大量喝茶或咖啡等:以免妨碍铁的吸收。 儿童缺铁性贫血防治的食疗方剂 -------------------------------------------------------------------------------- 2008-6-10 10:32:12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7 1. 羊脂红枣:红枣250克,羊脂250克,糯米酒(黄酒)250毫升。红枣放入水中煮软,去水,加入羊脂、糯米酒,煮沸后晾凉。红枣和酒液倒人瓷罐(玻璃容器)内,密封贮存7天后即可食用。 2. 莲子炖猪肚:猪肚工具、莲子40粒、香油、食盐、葱、姜、蒜少许。猪肚洗净,内装去心莲子,缝合后放人清水中炖至熟透,捞出晾凉。猪肚切成丝,与莲子同食,加香油、盐、葱、姜、蒜等调味品,拌匀即可服食。 3. 猪肝(羊肝)荠菜汤:猪肝(羊肝)100克,荠菜150~200克。猪肝(羊肝)切片,荠菜去根洗净切段,入沸水中煮,加少许盐、姜,至肝熟后即可食用。 4.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米50克。共同煮粥,服用时加适量白糖或红糖。 5. 香蕈炖豆腐:香蕈50克,豆腐250克。常法炖煮。 6. 莲子桂圆粥:莲子带心磨粉,加桂圆肉、冰糖,煮粥食用。 7. 桂圆肉粥:桂圆肉10克,莲子工5克,糯米100克。莲子去心,与桂圆肉、糯米共煮成粥,至粥烂熟为宜。每日早晚服用。 8. 桂圆红枣粥:桂圆肉、红枣、大麦、米各适量,煮粥食用。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E.异食癖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原则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原则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原则 现代医学认为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缺铁,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有:头晕、目眩、耳鸣、乏力、容易疲倦,稍微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等。 贫血患者的几个护理要点: ?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生病时需要多保养不易劳累,经常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原则: ,、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摄入高蛋白饮食,促进铁的吸收和合成血红蛋白; ,、摄入含维生素,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 ,、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克服长期偏食素食等不良习惯。 ,、合理安排餐次和内容,食欲差、胃纳少的病人可少量多餐进食。 缺铁性贫血食物选择 (,)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片剂。 (,)忌饮茶,尤其是忌饮浓茶,因茶中鞣酸可阻止铁的吸收。 女人比较容易出现贫血症状,贫血大部分的人是因为摄入铁质不足而导致贫血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饮食中来调理,女人贫血最好是吃一些含铁质较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另外,补血的食物除了蔬菜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较深颜色的食物,如:红枣、当归、阿胶、黑米、黑豆等这些食物都是最好的补血食物。 1、猪血菠菜汤 [组方] 新鲜菠菜 500 克,猪血 250 克,盐、味精适量。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加红蛋白合成减少(hypochromia)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最多见,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被卫生部列为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任何引起体内铁缺乏的原因均可导致贫血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储存铁主要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故早产、双胎、孕母患缺铁性贫血等都可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或年长儿偏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和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易发生缺铁。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每须摄入的铁量相对较成人为多。 4.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相对较成人多,长期慢性失血亦可致铁缺乏。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每ml血约含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5.吸收减少饮食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反复感

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 【发病机制】铁缺乏对造血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有影响。 1.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也减少,导致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质减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②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③缺铁性贫血期(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2.对其他系统的影响缺铁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如细胞色素酶单胺氧化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减低。由于这些含铁酶与生物氧化组织呼吸、神经介质分解与合成有关,故铁缺乏时造成细胞功能紊乱,尤其是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重要的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去甲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发生明显变化,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而产生一些非造血系统的表现,如体力减弱、易疲劳、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低等。缺铁还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异常,如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良和反甲等。此外,缺铁还可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表现及饮食指导

中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病因和表现及饮食指导在老年人中贫血的发生率是很高的,尤其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中铁和蛋白质的不足而植物性食物摄入较多,是贫血发生的重要原因。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在我国以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 / L ,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妇女低于100g/L,其红细胞压积最低值分别为40.0%、35.0%和30.0%, 均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常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感染、恶性肿瘤、失血等:由于人体膳食中营养素供给不足也可导致贫血,临床上以铁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引起的贫血较为常见。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它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各国各民族均有发生。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表现 人体内铁65 %组成血红蛋白,5 %左右分布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各种酶中,约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体内铁代谢处于动态平衡中。每天排出的铁量从摄入的食物中得以补充。 造成体内铁不足的原因有:(1)机体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膳食中铁含量低及吸收率差,或由于食物相互作用抑制铁的吸收以及

由于机体患有胃肠疾病而影响铁吸收,从而造成体内铁缺乏。(2)老人在急性腹泻、慢性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时可使铁丢失增加,患有肾病综合征时由于运铁蛋白自尿漏出,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小儿(6个月-2 岁)、哺乳期及妊娠妇女、老年人多见,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异。病人常表现为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气短等症状。常见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低下,体重减轻,可有异食癖,爱吃泥土、粉笔等,大便隐血阳性,胃酸可减低,严重腹泻伴多种营养缺乏症,萎缩性舌炎、胃炎等。病人皮肤干燥、角化甚至萎缩,可见指(趾)甲无光、扁平、反甲等。较严重的贫血,血红蛋白在70g / L 以下时,可有心律加快,心脏扩大及收缩期杂音,肝脾肿大。此外,还可有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细胞杀菌力降低等改变。贫血可导致机体组织缺氧,表现出活动后心慌气短、无力:易发生感染,这与缺铁导致细胞免疫力功能损害有关。 中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指导 1、增加机体铁的摄入。老人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保证每天铁摄入达到供给量标准以上,如动物性食品中,畜禽类的肝脏、猪、牛、羊肾脏、驴肉、鱼翅、蛤蜊、海哲、河螃蟹、蛋黄等,铁含量较高;在植物性食品中铁含量较高的有:豆类、小米、糯米、芝麻、黑木耳、海带、紫菜、香菇、芹菜、干枣、葵花籽等。另一方面,要保证机体对铁的吸收,增加血红素铁、蛋白质、“肉因子”及维生素C 的摄入量,每日膳食中应保证畜、禽、鱼肉类的数量在200 克左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注意事项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缺铁性贫血患者饮食宜忌 (1)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2)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提倡使用铁锅。 (3)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防治贫血有很好效果。 (4)忌饮茶,尤其是忌饮浓茶,因茶中鞣酸可阻止铁的吸收。 (5)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主义等。 二、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方 (一)脾气虚弱型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 [食疗药膳] 1.猪血炒紫菜:猪血印克,紫菜300克(泡好),同放入铁锅炒熟吃。 2.黄芪鸡汁粥:黄芪30克,母鸡1只(1000克),粳米100克,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切块),和黄芪放入锅加水煮成浓汤,用此浓汤和粳米煮粥,调味食用。 3.红参圆肉粥:红参10克(切片),圆肉15克,粳米100克,同煮粥食用。 4.猪血菠菜汤 [组方]新鲜菠菜500克,猪血250克,盐、味精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切段。猪血洗净,切小块先放入锅铁锅内加水煮开,然后加入菠菜一起煮汤,熟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味。每日或隔日一次,连服2―3次。 [功效]猪血价廉物美,每100克含铁高达45毫克,堪称“养血之王”。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此此汤具有补铁养血之功效。 (二)气血两虚型

营养性贫血饮食指导

营养性贫血 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发病遍及世界各国。以6个月~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根据WHO 报告小儿发病率高达52%,男性成人约为10%,女性20%以上,孕妇40%。国内最近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婴幼儿及孕妇中缺铁性贫血均应致足够的重视。 (1)营养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理和生理状况,以适当途径补充致贫血的相关营养素,以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给予高铁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进行病因治疗,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给予高蛋白膳食以促进铁的吸收,也可提供体内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纠正不良膳食习惯,如长期素食、偏食及挑食等。合理膳食与营养,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选择含铁丰富的食品,如海带、龙须菜、紫菜、木耳、香菇、豆类及豆制品及肉类、禽蛋、动物的肝肾等。改进烹调技术,提倡用铁制炊具。供给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有困难时,可适当给予维生素C制剂,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在容易发生铁缺乏的人群,供给铁强化食品,如孕妇、乳母、婴幼儿童、老年人等。 1)摄入高铁食品本病治疗是消除病因及用铁剂治疗。食品铁有2种来源,即肉类中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铁能被人体吸收不到10%,而菠菜铁只能吸收2%左右,故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为主。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枸橼酸铁铵等,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为每天6mg/kg。口服铁剂有严重胃肠反应者,可改用肌注葡聚糖铁。贫血被纠正后继续服用小剂量铁剂3~6个月,以补充铁贮备。 铁剂应避免和四环素同时服用。因为四环素能和铁剂结合,使铁的吸收减少。贫血治疗膳食的食谱应在普通膳食的基础上,多选用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的食品即可。 2)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汁和富含铁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铁吸收率增加2~3倍。如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3)限制咖啡和鞣酸含鞣酸高的食品、咖啡和茶叶中咖啡因,均能减少食品中铁吸收,故在进餐时,应避免饮用这些饮料。 4)其他应避免钙剂、锌制剂、抗酸剂和铁制剂同时服用。因为抗酸剂、钙剂、锌制剂都能影响铁的吸收。此外,食品中的磷、肌醇六磷酸、草酸也能影响铁的吸收。富含磷的食品有杏仁、全谷、乳酪、可可、鱼类、脑髓、肝肾、奶类、花生等。富含肌醇六磷酸的食品有麦胚芽、麦麸、杏仁、花生、核桃、黄豆等。富含草酸的食品有咖啡、茶叶、可可、绿豆、菠菜等。 (2)营养预防 铁缺乏对小儿影响最大,应作为重点人群。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即孕妇膳食应给予足够铁。提倡母乳喂养,至少要有4个月时间,在此期间不加固体食品,4个月后开始补铁。人工喂养者宜采用铁强化处方。幼儿期应注意膳食安排,保证有足够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食品,不仅可提供优质蛋白质,而且铁含量丰富,吸收率也高。鸡血、鸭血、猪血都是铁的良好来源,豆浆中铁比牛奶要多。给予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提供维生素C。使用铁强化食品应该注意不要过量,以免致中毒。如无铁强化食品,可按医嘱服用铁制剂,切不可自行主张。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为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致。常见于婴幼儿期,也见于孕妇和乳母,其他年龄较少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中城市此类患者已属罕见,但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贫血概述 一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造血特点 1 胚胎期造血: 卵黄囊造血:胚胎第3-4周出现。第6周后功能减退,第十周停止,造原始红细胞。 肝脏造血:胚胎第8周开始,第5个月达高峰6个月后功能逐渐减退。主要造红细胞,也可造粒细胞及巨细胞。 脾脏造血:3个月开始参与造血,5个月是停止造红细胞、粒细胞。造淋巴细胞的功能可持续至终生。 骨髓造血:起始于胚胎5个月,持续到生后,造各系血细胞。 2 生后造血 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产生各种血细胞。 骨髓造血: 婴幼儿全身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造血的潜在代偿功能差,易出现骨髓外造血。 5-7岁时,长骨中出现黄骨髓,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及长骨近端。造血的潜在功能增强。 骨髓外造血:婴幼儿缺少黄骨髓,当机体需要造血量增加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的肿大,外周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的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骨髓外造血。 血象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均较高,生后较

多的红细胞自行破坏,生后10天左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约减少20%。 生理性贫血: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12/L,血红蛋白降至110g/L以下,出现轻度贫血称生理性贫血。小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在12岁达成人水平。 白细胞数和分类: 生后一周左右白细胞数平均为12×109/L,婴儿时期维持在10×109/L 8岁以后接近成人。 分类:出生至生后4-6天中性粒细胞占优势,4-6天时两者比例相等以后至4-6岁淋巴细胞占优势,7岁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 血小板:与成人相同 血容量:年龄越小,血容量占的比重相对约大。 第二节小儿贫血 小儿贫血概述 贫血的概念: 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血红蛋白值在6个月至6岁小于110g/L;6-14岁小于120g/L 为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的分度: 贫血的分类: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概念:是由于体内铁缺乏知识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又称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6个月至2岁小儿多见。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铁的先天储备不足 2 铁的摄入量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