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01--信息数字化

信息科技01--信息数字化
信息科技01--信息数字化

《信息技术基础》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息的数字化

一、信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工具。

1.信息与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2.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3.信息与信息载体

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网站等都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所蕴涵(荷载)的内容都是信息。

4.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如: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等)

5.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等)。

6.信息处理工具(如: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

7.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如:高速、自动、准确等)。

二、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1.由“0”和“1”两个基本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称为二进制代码,简称二进制码(数)。

二进制数很好地吻合了物理世界中的二态现象,用电子元件比较容易实现。

最小单位:bit (简写:b)

基本单位:Byte (简写:B) 1B = 8bit

2.二进制数不易书写和阅读。

3.进位计数制

不同进位制的标识方法:

用下标:(1101)2 =(13)10

用字母:1101B = 13D

4.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整数部分:除2取余)

例:( 37 )10)2

2

2 (1)

2 0

2 (1)

2 0

2 0

0 (1)

5.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整数部分:按权展开)

例:( 100101 )2 = ( 37 )10

1 * 25+ 0 * 24+ 0 * 23+ 1 * 22+ 0 * 21+ 1 * 20= 37 6.二进制数的运算

A.算术运算

运算规则: 0+0=0 0+1=1 1+0=1 1+1=10 B.关系运算

关系运算符: >、<、>=、<=、=、<>

运算结果: 1 或 0

例: 5>2 运算结果:1 8>9 运算结果:0

C

例:已知 a>b>c>x,

则逻辑表达式:not x<=a or x>b and x<=c 的运算结果:0

三、信息编码;基本的字符编码;汉字编码。

1.信息编码的含义、目的和意义:把要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这就是信息的数字化,也就是信息的编码。信息的数字化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

2.生活中信息编码的应用(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条形码等)。3.ASCII码的作用:使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符号可以被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

(1)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共表示了128种符号(27)。

(2)ASCII码用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

(3)ASCII码计算

字符“D”的ASCII码是1000100,那么“F”的ASCII码是 1000110 。

(4)ASCII码比较大小:数字 < 大写英文字母 < 小写英文字母

4.汉字编码的作用:汉字可以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和交换等

(1)汉字编码分为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字形码。

(2)汉字输入码:是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汉字编码。

如:以汉字字音为主的拼音码,以字型为主的五笔字型码等。

(3)汉字内码:是计算机内部使用的代码。每个汉字至少用两个字节存储。

(4)汉字字形码:是为了汉字的显示和打印而形成的汉字编码。

四、声音和图像信息数字化;数字化声音和图像文件

1.声音的数字化(声音的编码)

(1)声音数字化的步骤:采样和量化。

(2)声音数字化的设备:如声卡。

2.图像的数字化(图像的编码)

(3)图像的分辨率:图像中像素的数量。如:分辨率为1024×768的图像,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量为1024个,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量为768个。

例:一幅分辨率为800×600的图像,用 bmp(24位)格式保存需要___字节。3.数字化声音文件的常见格式(如:mp3、wav等)。

4.数字化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如:bmp、gif、jpg等)。

五、数字化信息压缩和解压缩;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压缩软件。

1.数据压缩的实质:数据压缩也是一种编码方式。

2.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作用:使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相对减少,且便于网上传输。3.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基本原理:

4.数据压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VCD、DVD等)。

5.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异同:

A、无损压缩: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还原,还原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

适用于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压缩。

常见的无损压缩软件:WinZip、WinRAR

B、有损压缩:还原后的数据没有原来的精确,质量有所损失。

实现数字化办公

汝阳县实验小学实现数字化办公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我们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加强了信息化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对技术改变教育早已达成共识,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统一思想,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与实践创新;而且确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自觉主动、科学有序的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首先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王志成校长任副组长,负责督促和监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成员有赵兴乐主任、杨向辉主任、毛中锋主任担任技术学科教学、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赵艺晓主任负责技术应用与实践创新、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顺利。 其次,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了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化应用考评机制,不仅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发展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师生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二、经费投入到位,加大了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为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制度。把电教费列入年度预算,80%用于设备购置和软件更新,20%用于鼓励教师应用技术和开发软件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设备运行维护和技术人员培训等。近年来,学校在上级教育部分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信息化设备软硬件升级,一是教师通过“学校补一部分,自己拿一部分”的方式配备了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同时,学校全部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并升级了现有宽带网络,使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所有教学场所。

七年级第9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 内容选自: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 教材的分析: 1、信息是什么; 2、信息的基本特征; 3、信息的数字化。 学情分析: 据了解我们的乡镇小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校基本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导致学生的基础很差。有些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极大部分学生比较陌生,所有学生学习中知识概念较弱。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完成分组的课程设计;利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难度的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回忆身边有哪些信息,认识到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 2.能够清楚常见的文字编码,如ASCII码和GB2312等,说出是二进制的组成,使用计算机进行不 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能够利用word中的符号工具查找字符对应的ASCII码十进制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跟着老师列举身边的事物,理解信息的意义; 2.通过老师屏幕广播演示计算器、Word等工具的操作,让学生体验信息数字化过程,初步了解数 制及数制转换等知识; 3.通过图片的数字化探索,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的数字化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信息的重要性,能理解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体会“数字化”的含义,进一步深入了解计算机工作方式,感受计算机技术给人类认识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即“数字化”方式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和处理 教学难点: 1.进制是什么和进制转化; 2.熟悉计算器和Word工具的运用, 3.查看字符编码;

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互联网”时代,致使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转变。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行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 信息化现象已然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必然选择,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大的推动力。随着国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逐步被企业所接受,但目前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简单从几个方面描述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普遍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认识不够深刻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量比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大部分企业认为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

因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欣思博认为需要组织对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2、缺少整体角度 很多企业不仅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对企业的整体战略没有充分分析,在进行信息化时也是如此,以及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战略的支持。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有可能缺乏整体规划、单项应用多,因此可能无法产生整体应有的经济效益。构筑了无数的信息孤岛,不仅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反而容易产生负面效益。 3、缺乏系统地管理 经研究发现很多企业的客户服务还停留在原始的呼叫中心水平,暂时还未形成客户服务知识体系的统一管理。因此目前很多企业在客户价值挖掘方面,缺乏客户特点分析和数字画像,需要进一步挖掘现有客户的价值;在客户服务水平方面,需要设定适当的服务水平目标和服务质量监控体系。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企业级信息化服务运营体系迫在眉睫。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在许多产品或系统中,有或者没有嵌入式系统就成为两化融合有无的标志,甚至是两化是否深度融合的标志,而没有工业软件,也就没有两化的融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在提及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选择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时下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焦点和热点。无论是国家的战略决策、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还是工业企业的现身说法,都绕不开我们所置身的、日新月异的信息化革命。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从数字化开始,向着网络化、智能化的高端方向发展。其中,嵌入式系统和工业软件获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青睐,被认为在信息化革命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破解两化深度融合的两大着力点。 数字化浪潮开启融合之路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开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就已经拉开了历史的序幕。从“信息化1.0”到“信息化3.0”,风云突变的信息化进程也开启了传统工业化的智能化之路。 “显然,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工业化时代。”周宏仁表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从数字化开始的。“迄今为止,我们在两化融合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大部分都是以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为基础。” 究竟什么是“数字化”呢?“简言之,数字化,就是计算机化,‘信息化1.0’即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周宏仁介绍道,数字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51 年,美国普查局利用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去做人口普查报告,数字化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有了极大地改善。 “当代的信息革命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数字化革命。信息化的进程是从数字化开始的。”周宏仁称,虽然以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但数字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人们还在追求更高的计算机处理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 业内专家认为,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时代的结束,相反,网络化将数字化的威力近乎无限放大,对人类的主要贡献也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变革,更体现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革。 周宏仁高度评价了网络化时代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他称,网络化对工业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将使信息传递的更快、容量更大、质量更高。“而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智能化对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开始发生深刻的影响。” 周宏仁此处所提及的“智能化”,即当前我们所置身的、有着蓬勃发展潜力的“信息化3.0”。可以说,智能化是继数字化、网络化之后,人们对于充分发

数字化工厂系统概念详解

数字化工厂系统概念详解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为了更加有效的改善管理体制,顺利的实施建筑生产施工过程,实现精益管理,数字化工厂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呼之欲出,由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建筑构件的生产施工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PC工厂出现在全国建筑业的市场上。如何有效的管理生产、保证建筑构件质量成为了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沈阳卫德软件公司通过分析PC工厂的生产任务及数据、流程,从根本上了解PC工厂的基本需求,特为PC工厂定制了适应其生产运营需求的软件系统——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建筑构件生产材料从采购入库,再到生产,直至最后施工安装的一系列产业化流程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 那么,数字化工厂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数字化工厂,从系统结构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1.生产控制数字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柔性制造系统FMS,在线控制与管理系统的集成; 2.设计研发数字化:计算机辅助生产,完善专业开发工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3.物流产品数字化:二维码数据采集,RFID产品识别; 4.办公管理数字化:建立企业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打通设计、生产、管理通道; 5.生产设备数字化: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信息港系统建设,安置和基建的跟踪; 6.运营决策数字化: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监控核心业务流程,实现可视化管理。 卫德软件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认为建筑企业的数字化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传递、加工和更新,提升了生产型建筑企业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运维、安全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众多方面。

1 信息与信息数字化

---------------------------------------------------------------最新资料推荐------------------------------------------------------ 1 信息与信息数字化 第 1 课信息与信息数字化[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数学化的概念,了解计算机技术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信息数字化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通过电脑演示、实物展示、实例分析、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 教师用启发式和讲解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然地完成概念的归纳,并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 1、提出课题(比尔盖茨与一个乞丐的故事)通过该故事引出话题: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重要,十分普遍;本课程内容就是关于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有关知 1 / 4

识。 板书: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引入信息(用电脑展示几幅风景图片)提问1: 通过观察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1: 请再举出几个跟信息有关的实例?提问2:请归纳什么叫做信息?教师总结学生归纳的情况,要强调一下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板书: 1、信息: 声音、文字、图像、符号等所表示的内容。 3、引入信息技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并非所有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因此我们对信息应有选择地去获取和处理。 )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烽火报信、鸿雁传书,电报、电话,以及卫星直播、电子邮件等,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拿学生的亲身经历举例: 传统教学是粉笔加黑板,现代化教学有语音教室、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等。 提问3:

高中信息技术 5.1.2 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教案 教科版

5.1.2 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 一、教学内容: 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 2.了解图形、图像的两种类型、区别、存储格式 3.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图像表达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 1.信息丰富,形象直观。 图像是二维的平面媒体,具有信息密度大,内容生动、感性等特点,易为人们所接受。 2.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人们更广泛的思想交流。 二、图像的类型 1.点阵图像 它由许多点(称为像素)排列组合成图像的方式。 位图文件记录图像是以像素为单位,导致文件容量大。 当位图文件放大时的现象: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化。 相关软件:画图、photoshop、PhotoImpact、Fireworks、Painshop、ACDSee 2.向量图像(矢量图像)——由一串可重构图像的指令构成。 它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特点: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无级别放大而始终平滑。

用Flash制作七巧板 ⑴启动Flash软件 ⑵简单介绍工具的组成 Flash同许多工具一样,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但它却有很多“面板”。 ⑶制作运动的七巧板 ①单击“工具”选项区中的“矩形”绘图“工具,此时它呈空白的嵌入状态。 ②再选择“颜色“选项区中的图形“描边”颜色和“填充”颜色。(边:透明,填充色:红色) ③把鼠标移到工作区,按住左键拖动出一个正方形,若图形是长方形,可按住shift 键与鼠标同时拖动。 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已画好,接下来对其进行分割。 ④选择“直线”工具,在“属性”面板中修改描绘宽度大小。 ⑦选择“颜料桶”工具,然后在“选项”中选择不同的颜色对七个板块进行填充。如图。 ⑧填充完毕后,把七个板块转换成组件。 转换方法:“插入”菜单|“转换成组件”(或者选中场景中的对象后,按F8键) 转换原因:移动过程中,避免两个色块因重叠而变形;可以从库中拖到场景中多次使用。

浅谈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到企业信息化

浅谈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到企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产品设计(CAD)、工艺设计(CAPP)、数控加工(NC)、数控测量(CMM)、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快速成型(RP)等;信息化的营销和管理,主要有MIS、MRP-II、PDM、ERP等;制造仿真和虚拟制造;基于Intenet和局域网的网络制造、电子化制造(e-制造);智能制造;虚拟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动态联盟;制造工程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新兴的知识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猛发展的IT技术加快了制造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信息化使机械产品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即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及显示功能的整合。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将IT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协作关系的刨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制造业信息化 1.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产品设计(CAD)、工艺设计(CAPP)、数控加工(NC)、数控测量(CMM)、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快速成型(RP)等;信息化的营销和管理,主要有MIS、MRP-II、PDM、ERP等;制造仿真和虚拟制造;基于Intenet和局域网的网络制造、电子化制造(e-制造);智能制造;虚拟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动态联盟;制造工程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 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正迅速发展,它主要包括虚拟现实(VR)、虚拟产品开发(VPD)、虚拟制造(VM)和虚拟企业(VE)等。 制造业信息化能同时调控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IT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制造业信息化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网络的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使传统制造企业的多层金字塔式管理转变为层次较少的扁平结构,从而加速决策过程。 制造业越来越依赖IT技术,各种先进制造模式如现在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和虚拟企业都以IT为支持技术。IT对制造技术发展的作用已居首位,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质的变化,加速了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制造系统的网络化、全球化。 制造业信息化涉及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过程价值链,改变了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单纯的交易关系。通过供应链管理(SCM)使得供应商可以参与产品的制造和运输,通过客

详细解释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及数据化运营的概念和其区别分析

详细解释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及数据化运营的概念和其区别分析很多人容易混淆,也不太容易辨别清楚。所以这几个词也经常被肆无忌惮的用在各种场合。 先来解释一下这4个名词的概念。 信息化是一种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工作就是把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就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物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用来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了解“业务现在是什么情况”,“流程进展到哪里”等一切动态业务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让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用于管理客户关系的CRM 系统;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D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PDM 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等。 数字化则是推进信息化的最好方法。 所谓数字化,就是将许许多多复杂的、我们难以估计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0和1的二进制码。 目前大家都在谈的“数字化”其实有着这样的背景和特征: 客户/市场为先的文化。你的客户是谁?市场在哪?他们是你数字化服务的对象。从用户和市场出发,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服务?客户在哪,尽一切努力吸引他们,维系他们,取悦他们。为了数字化转型,必须打造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文化,可以另客户获益的功能,可以快速改变客户或帮助客户降低成本的服务。 即时反馈。在数字化世界中,客户都期待着自己的请求能够立刻获得反馈。客户不会再等待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天,仅仅为了知道自己的请求是成功或失败。数字化世界的响应时间已经开始用毫秒作为单位来衡量。 实时。数字化系统应该能全天候接受请求,应该能按需可用,应该能使用/返回最新数据。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越来越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的含义、实质以及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方法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最后,总结提出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推荐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 关键词:企业;信息技术;竞争力;建设 前言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必须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也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运营的电子化,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及决策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 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有能力中难以模仿和学习的能力,能够持续地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好、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得经

济收益。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全面进入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已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对于信息化的定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这样认为,信息化的定义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的实质是数字化、网络化。以网络等现代的科学手段,来实现各方面的信息共享交流。 信息化具有五重含义:信息化是由国家主导的;信息化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要运用现代信息前言技术和实用技术;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的目标是加速现代化的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生产和市场的每个环节信息化都无处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力,代表了优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的实施条件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 随着设备管理方式的不断变革,对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日益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1.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点 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无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综合管理和重要性与日俱增。设备综合管理的职能应包括设备故障预防、设备保养、设备生产质量保证、设备诊断与故障排除等内容。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大体上是由设备自动诊断系统、定期诊断或点检信息管理系统和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系统这三部分组成。一个完善的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条件:1)根据必要性,按照工艺要求和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监测,随时掌握设备状态。 2)对故障机理和质量的因果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3)对设备管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判断、评价可以作系统化的处理。 4)具有较高的设备管理和人才培训水平。 设备在线监测诊断系统的功能,是对生产质量和运行有重大影响的设备进行在线监测,遇到设备异常时,根据设备和质量的因果矩阵图及故障自身和因果机制,自动查明原因,指导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对中长期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数据,则经过管理网络传送给上级部门。 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主要是采集点检计划诊断所需信息,把诊断结果用简单的按键操作记录下来,进行适当维护保养或者传送给检修单位实施预防维修。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人诊断设备劣化征兆、处理微小故障的效率。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则是在诊断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设备标准系统、维修计划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备品备件管理系统、润滑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及分析评价系统。 2.系统的软硬件构成 按照目前技术进步水平和降低成本方面的考虑,除了对关键、复杂、先进及流程设备实行仪器在线监测以外,对于多数设备,一般采用人工点检诊断。 其中,软件的开发应由经验丰富的维修管理人员担任。还要吸收包括物资管理等各部门在内的相关人员参加。维修标准化的工作需要投入较大力量。系统可以边建立、边修改、不断完善。 系统的硬件是由主计算机、设备诊断系统终端、多功能终端、图象处理、打印终端及连接光缆等构成,具体配置视系统大小确定。 3.系统主要功能的说明 1)设备管理标准子系统 重要的工作是编码。系统应对设备、备件、维修工程施工、点检程序、故障均进行详细编码,对标准数据随时进行记录、修改或删除。同时,对所有模块管理均建立管理规范和行为标准,以便今后的绩效评价对照。 2)维修计划子系统 根据设备实绩结合标准编制1~5年的维修计划。计划的编制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应该和设备实际负荷、点检或监测信息、生产计划联系起来。 3)点检-自主维护子系统 此系统将点检业务流程、点检部位及标准、点检和自主维护等信息输入计算机,使计算机发挥点检-自主维护业务的监督、提示功能。另一方面,计算机还随时把输入的点检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以便进行倾向管理和残存寿命预测,辅助维修决策和修正维修计划。

{信息化知识}构建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为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支撑

(信息化知识)构建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为现 代公司建设提供支撑

构建数字化电网打造信息化企业 为现代公司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 壹、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是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的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供电范围覆盖我国88%的国土面积和80%的人口,直接管理员工150.4万人,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和服务的重大使命。2006年,公司完成售电量17100亿千瓦时,主营业务收入8529亿元,实现利税805.2亿元,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12141亿元,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家能源优化配置和安全保障,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资产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九五”、“十五”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 服务电力生产和统壹调度的发展需要,以宽带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具规模,骨干网络覆盖全部网省公司,联网带宽达到100M及之上。数据交换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了统计数据等关键信息的及时上报、自动汇总和动态发布。全部网省公司、地区级电力调度机构均配置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了电能量计费系统和广域测量系统;变电站实现了

计算机监控和无人、少人值守,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输电、变电和配电管理等业务。电力负荷、电力营销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广泛应用,实现业扩报装、电费抄核、故障报修、投诉受理等功能;地市级供电企业的营业窗口基本实现计算机受理用电业务,投运全国统壹的“95598”电力客户电话服务系统。实现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及信息及时监控功能;实现银企联网,于线监控各单位银行帐户信息,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实现电子公文安全传输的单轨制运行和无纸化公文传输;建立了集中规模招评标系统,于国内第壹个实现了全过程的网上招标和评标,网上招标金额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更高要求,大规模开展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深入到电网生产、运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力推进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等保障体系的建设,信息化已经从生产自动化、分散管理系统应用阶段全面进入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阶段,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发展壮大。信息系统广泛深入应用。 二、以“SG186”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 “十壹五”是国家电网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公司将大力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国家电网,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格式20分内容60分观点20分总分100分 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生产周期、上市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已经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多功能性,高独立性的产品短期设计制造都给制造系统的设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采用最新技术生产出的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推向市场,谁将会是竞争的胜利者 关键词:信息化集成平台、数字化工厂系统、企业信息系统 1. 概述 2.相关技术概述 2.1数字化工厂概述及其相关技术 2.2 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概论及其相关技术 3.数字化工厂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的发展 4.总结

1.概述 在制造企业内部,现有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制造、仿真、PDM、ERP等)通常处于分布的异构环境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使企业运作效率低、成本高。必须通过集成以提高信息交流和反馈的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的企业的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CIMS的核心关键是集成。在CIMS工程应用推广及PDM 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要完全完善地构造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必须在企业中实施数字化工厂技术。完整的企业信息平台应在原有的以PDM为平台的构架基础上进行扩展,企业不仅要通过计算机高效地生产和工程设计CAD技术,也需要以PDM为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协调在统一的平台下,同时以订单为驱动将企业管理过程的信息进行集成的管理(ERP);并且要重视数字化工厂(DFS)技术。数字化工厂是以制造产品的企业为核心,由核心企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成员构成的动态联盟,通过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联盟的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流,实现成员之间的高度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通过对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已有技术基础的分析,演绎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的实现设想与结构,抽取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公共服务。 2.相关技术概述 2.1 数字化工厂概述及其相关技术 数字化工厂(DF)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工厂(DF)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 现代工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革命,未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必然是以机、电、信息相结合的智能化制造革命。《经济学人》2012年4月发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专题报道中阐述了目前由技术创新引发的制造业深刻变化,其中,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制造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作为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化工厂是现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应用体现,也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必经之路。数字化工厂借助于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集成、仿真、分析、控制等手段,可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一种整体解决方案。早在2000年前后,上汽、海尔、华为和成飞等制造企业均已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工厂。今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设备效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等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离散制造业中以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造船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已越来越重视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根据在范围、阶段、视角上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对于数字化工厂也有不同提法,比如可视化工厂(Visual Factory)、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智能工厂(Intelligence Factory)、数字化制造(Digital Manufacturing)、虚拟工厂(Virtual Factory)等。各个概念在关注点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集,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制造的交集就是以智能装备为核心的制造工艺过程智能化,特别是对制造装备本身的智能化。而上述各种提法之间除明显的交集之外也各有侧重,比如可视化工厂侧重于数字化工厂实现前期的数据采集和透明化,而智能工厂更侧重于后阶段的数据分析与决策。 德国工程师协会定义: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数字化

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工厂(DF)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 数字化工厂(DF)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1] 1数字化工厂由来编辑 在设计部分,CAD 和 PDM系统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生产部分,ERP等相关的信息系统也获得了相当的普及,但在解决“如何制造→工艺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上,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没有实现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治理机制,“数字化工厂”技术与系统作为新型的制造系统,紧承着虚拟样机(VP)和虚拟制造(VM)的数字化辅助工程,提供了一个制造工艺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设计规划,模拟仿真和治理,并将制造信息及时地与相关部分、供应商共享,从而实现虚拟制造和并行工程,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数字化工厂”规划系统通过同一的数据平台,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和验证预见所有的制造任务,在进步质量的同时减少设计时间,加速产品开发周期,消除浪费,减少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资源数目等,实现主机厂内部、生产线供给商、工装夹具供给商等的并行工程。 数字化工厂(DF)是企业数字化辅助工程新的发展阶段,包括产品开发数字化、生产准备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除了要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外,还要根据产品的变化对生产系统的重组和运行进行仿真,使生产系统在投入运行前就了解系统的使用性能,分析其可靠性、经济性、质量、工期等,为生产过程优化和网络制造提供支持。 2数字化工厂内涵编辑 德国工程师协会定义: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 数字化工厂(DF)集成了产品、过程和工厂模型数据库,通过先进的可视化、仿真和文档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动态性能: ●提高盈利能力

信息技术课信息的数字化教案

信息的数字化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数字化的过程;掌握简单的信息(文本、图像、声音、 视频等)数字化方法;通过前沿的信息数字化方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使同学了解学习内容,并亲手实 践,进而掌握信息数字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数字化的优点,了解信息数字化科技前 沿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教授学生掌握如何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学生重点掌握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四种信息的数字化方法。能够把不同类型信息进行数字化。计划授课1学时。 三、学生分析 高中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基础》,已经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第一章也已经对信息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本节内容会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来学习使用简单的信息数字化软件,使学生掌握新的操作技能。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信息数字化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分析信息类型,选择合适的设备,软件对信息进行数字化。 六、教具仪器 教材,多媒体仪器,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流程图: 1.复习旧课: 信息的获取,主要包括1.确定信息的需求和来源;2.获取信息的方 式和渠道。 2.导入新课: 通过水滴足球场看比赛的场景模拟,提出问题:有什么将信息传播 开来的方法? 通过答案引出信息之所以能够通过电子设备传播是因为信息被数 字化处理,进而开始信息数字化的新课。 3.正课讲解: 一、信息数字化的定义 (通过分析搜集的资料的信息的异同点,引出数字化信息的定义) 1.数字化的信息: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的信息,我们称它为数字化的信息。 2.数字化过程:就是利用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把各类非数字化资料采集为声光电等物理信号,再经过采样量化和数字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字表示的数字信息,最后进入计算机存储。

《企业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管理》-1天

企业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管理 课程背景: 当今的企业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管理,不懂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就是“现代企业文盲”。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已经显示出对各行业格局的超级威力和重构的本质,企业如何践行、推动升级信息化管理,在产品和服务上落实智慧企业的步伐。数字经济已成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最新显学。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数字经济,如何正确理解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摆脱“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迫在眉睫。 课程目标: 1.学习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思想,培养从策略的高度思考信息化管理 2.深入剖析了企业信息化变革内容和实施策略 课程时间:6小时

课程大纲 一、数字经济国家战略 1.中国数字经济版图初成 2.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内陆省份追赶沿海发达地区 3.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居中游的城市成为数字经济主要增长极 二、5G物联网与数字化企业 1.5G、物联网核心技术 2.5G、物联网趋势意义 3.物联网产业生态应用 三、AI大数据驱动数字企业应用 1.大数据与云计算? 2.人工智能 3.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 四、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方向 1.决策层 2.管理层 3.业务层 五、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2.准备工作 3.项目规划和目标 4.资源的调配 5.开发过程 6.系统上线 7.系统管理 六、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点 1.实施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2.加强各层面人员培训 3.“一把手”工程 4.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5.注重基础数据准备 6.及时维护 七、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风险问题 1.规划问题 2.流程问题 3.组织问题 4.技术问题 八、企业信息安全防范 1.网络支付安全威胁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3.常用信息安全策略 4.个人网络信息安全 九、数字化工厂建设 1.信息物理系统 2.关键信息技术应用 3.数字化管理技术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 4.数字化管理技术促进企业间供应配套方式变革 5.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企业业务形态

加强信息化建设 打造数字化校园

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信息化建设简介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897年的高邮致用学堂。2009年9月,整体搬迁到南海校区,校园得到进一步美化,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学校以扬州市“数字化校园”创建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构建信息化建设立体网络,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搭建数字平台 近年来,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借鉴先进、积极跟跑、不断前行、力争一流”的16字方针,以全新要求规范布局,着力建设硬件、搭建平台,让学校教研信息化建设满帆疾行。 1.硬件建设——适度超前。为了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多管齐下,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紧跟信息化步伐。实施建立信息中心,桥架规范布线,建成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班班有信息点、无线辅助覆盖的基础网络环境。教师则通过先行自我购买再分期返还款项的方式,为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各年级逐步配齐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新建了报告厅,初步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2.平台搭建——因需而建。继续用好先前搭建的OA办公平台、信息发布系统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再加压,不断学习,摸索着自主开发,多渠道搭建信息化平台,先后搭建了网上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教科研专题网站、视频点播等平台。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的应用系统则进行了购买,如数字化平台、图书管理系统等。 二、给力教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以教研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整合信息化资源,用好教研

信息管理发布、无纸化办公、本部门网站等相关平台,推行OA办公,共建教学资源库,实现视频教研,论坛互动研讨,多渠道开展信息化教研,提高了教学研究的实效。 1.推行OA办公。为了顺利实施信息化教研,首先在全校推行OA无纸化办公。在学校门户网站设立学校OA办公入口,方便教师进入学校OA。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校OA的作用,在OA的内容上力求贴近教研的实际,形式上便于操作。内容方面有教研信息发布、教学资源上传、教研课题管理等;形式方面做到路径清晰,分类清楚,实名注册登录,随时上传、下载。学校OA办公系统方便了教师资料的传输与共享,为信息化教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共建教学资源库。为了保障信息化教研的顺利实施,学校着力构建充实、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上,采取拿来、重建、上传、共享四结合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具体做法:在上级部门资源库及互联网的海量素材中提取适用的素材,进行筛选、加工,整合到学科教学中,成型后再上传至校内的数字化平台。同时,根据各科教学实际,由教研组长把每一课的内容分工到人,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再将本课的教学设计等按学科、课时上传至相应的目录下面,归类存放,滚动更新,常用常新。目前学校已对教学资源库进行第三轮更新。教学资源的管理上,采用校内桌面式管理机制,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可连接到学校局域网的每台计算机上都可以进行操作使用。局域共享映射、FTP服务、WEB页面管理,三管齐下,使得使用者方便顺手,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了进一步充实教学资源库,学校在全市率先建成自动录播系统,方便广大教师随时观看、研讨。科任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去学校报告厅上课,进行自动录播,然后上传至学校教学资源库。广大教师(含结对学校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观看,对教学过程进行微观剖析,取长补短。 3.实现视频教研。为了增强信息化教研的实效,学校在总结传统教研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了视频研课。在进行视频研课前,由研讨双方商定研讨时间、内容,然后进行现场视频研讨。研讨的内容涵盖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微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数字化幼儿园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数字化幼儿园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数字化幼儿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软件的开发深入,计算机给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诸方面带来新的革命。继中小学校园网络的建设热潮之后,幼儿园也已进入网络建设的浪潮之中。如何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如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数字化幼儿园”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数字化校园”推动了幼儿园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管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学与管理;数字化幼儿园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化作为一种树立幼儿园品牌优势、提升教师素养、增进家园互动的有效手段,逐渐被引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中。“数字化校园”可以有效推动幼儿园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较好的实现管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化,为幼儿园创新、特色内涵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一、夯实基础建设、构建幼儿园数字化环境 ; (一)实现幼儿园信息管理的规范化 抓幼儿园信息管理是构建数字化幼儿园的保证要素。为此,幼儿园要成立信息管理小组,各成员要职责明确,相互协调,有效促进幼儿园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并根据幼儿园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操作性强,具有实用价值的各项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现幼儿园行政管理智能化 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建立幼儿电子档案,其中包括幼儿学籍、幼儿个人档案、幼儿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档案既可以快速查找又可以永久保留。与此同时,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人事档案、卫生保健、财务收费等一系列资料都进行电子管理,并将所有资料分类收集整理,建立电子案卷目录,通过查看电子案卷目录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某份文件资料,做到电子与文本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加速幼儿园现代信息技术的进程,提高幼儿园科学管理的实效性和广泛性。 ;(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化 幼儿园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络上组织数据资源,建立各类数据库:如教学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学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儿歌、童谣、舞蹈等音频、视频,电子图书等。教师可方便地检索出所需的资料,可以为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的架设与联通,教师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有效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开阔教师眼界,实现资源共享。 ;(四)实现家园共育顺畅化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家长大力支持,合理科学地运用家长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新途径。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部分家长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但他们又非常关心孩子,希望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园共育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