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漳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调整)2000-2020 远景用地规划图

一、城市规划年限: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二、城市性质:工贸港口城市,花果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闽东南中心城市之一,区域性交通枢纽。

三、规划目标:漳州城市发展要面向台湾和海外,面向21世纪国内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在城市现有发展基础上,经过约20余年的建设,逐步成为闽南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化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江东桥,沿九龙江北溪西岸向北至山后,沿漳州浦南公路向西经金峰工业区北部边界与国道319相交后向南沿九龙江西溪经沧溪、三道亭、跨过圆山至前板,向东经高堂至莲花、向南经林下至田中央,沿水磨里、大帽山、鹿跳湖交国道324线,向东经林前、浦尾、马岭、新社农场、西坑、洪塘、西圆交漳码公路、沿漳码公路至漳汕高速公路,跨江后沿九龙江北岸向东至江东桥,总面积250平方公里。

五、城市规模:漳州市近期(2005年)人均城市用地指标采用90M2,中期(2010年)人均城市用地指标为95.5 M2,远期(2020年)人均城市用地指标为96.7 M2,根据漳州市人口规模预测,漳州市2005年为36万人;2010年为40万人,2020年为60万人,则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05年:32.4平方公里;2010年:38.3平方公里;2020年:58平方公里。

六、城市发展方向:根据漳州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的可选择性,确定城市规划用地主要是向东发展,使城市重心东移,利用九龙江两岸的交通走廊,连接各开发区,形成整体发展的大格局。同时,为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城市还需向东北、向西和向桥南拓展,并对向北发展留有余地。

七、城市布局:现状城市结构是以胜利路、迎宾路组成的东西向干道及324国道,分别联结城市东部的蓝田工业区和西部的金峰工业区,北部的朝阳镇和龙文开发区及南部的桥南新区。今后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战略东移,沿马灶路向东发展将形成新的以城市中心为主的城市新社区,构成七个相对完整的功能组团。彼此之间通过内部城市干道和外围对外交通干线相互联结,并贴近自然环境。形成带状城市和多中心布局结构。

八、用地功能

老城市中心:在西洋坪路到现状东环城路之间,对旧区要调整用地功能,改善生活环境,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改造,发挥土地效益。旧城商业区要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

新城市中心区:在人民广场以南,马灶路以东,东三号路以西的用地之间建设新的市一级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

长洲组团:以旅游、商贸、高科技园区和公园、娱乐为主的综合开发区。

蓝田组团:以蓝田开发区为主,向东、北扩展工业,南部为商贸和居住用地。

金峰组团:以金峰工业开发区为主,外加一定的商住用地。

朝阳组团:为新辟工业和商住区,此地发展余地较大,适于安排大中型工业项目。

文教组团:以漳州师范学校和漳州大学为核心,包括桥南的科教发展用地。

桥南组团:该地区南边为荔枝海,环保控制严格,适于开辟高科技园区和居住、旅游、高教等用地。

九、用地规划

(一)、居住用地

漳州市居住用地可分为中心城区,西部金峰区,东北部朝阳区,东部蓝田区和南部桥南区。

中心城区:规划居住人口32万人,以新区建设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强化公建配套,增加公共绿地,完善市政设施,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在滨江地带适量规划一类居住用地,毗邻公共绿地和河流地区,结合环境条件安排一类或二类居住用地。

东北部朝阳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居住人口约为4万人,配合城北地区工业发展,做到居住与就业基本平衡。

东部蓝田区:规划居住人口10万人,配合蓝田工业开发区建设,主要布置二类居住用地,考虑到蓝田是轻工业开发区,在景山周围和九十九湾附近规划适量一类居住用地。

南部桥南区:居住人口10万人,滨江地带建设一类住宅,荔枝海、百花村邻近地区辟为一类或二类可替换用地,主要为教学科研园区服务,现状建成区的居住用地,规划以增建为主,按照二类居住用地标准,配套建设公建设施和基础设施。

西部金峰区:居住人口4万人。在三湘江周围和滨江地带为一类居住用地分布区,芝山—望高山四周利用自然山景,规划一或二类居住用地,靠近工业区布置二类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1、城市中心

漳州城市中心由:市级中心——区级中心——地段中心三个层次构成。

①市级中心

随着城市向东发展,城市重心东移,将在水仙大街以北,九龙大道以东,人民广场以南,东三号路以西建设市级的商务、办公、金融、资信、大型商业、文化娱乐、服务业等设施,形成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为此,在该地需留出约500公顷用地,对区内土地使用要严格管理。通过土地的级差杠杆,调整土地使用性质,避免土地效益流失。

②区级中心

按城市功能分区,区级中心共有三处:

蓝田中心:为蓝田开发区服务,规划为具有行政、办公、商业、文娱、农贸相结合的区级综合公共中心。

桥南中心:主要为桥南新区居民服务,兼具旅游职能,以促进荔枝海、百花村等花果生产特色地区的发展并成为旅游服务基地。

芗城中心:以现状市中心为基础,在新的市中心建设起来后,降格为区级中心。旧城中传统商业中心以小商品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包括延安南路、新华东路等,颇具传统特色,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组成部分。要通过沿街商业改造,改善购物环境,强化特色,如地方风味食品街及特色商品街,老建筑的改造要按照名城保护要求进行。

③地段中心

地段中心的服务半径为1—2公里左右,主要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规模由服务范围和服务人数决定。这类公共中心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以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为主,是城市公共中心系统的基层组成部分。

(三)公共设施用地分类

1、科研教育用地

在芝山设置一个综合教学科研区,完善龙溪师范并增辟大中专院校用地。

九湖教学科研区依托百花村、荔枝海设置一生物工程基地,兴办相关职业教育以及大专院校。普及中等教育。

近期规划设置中学15所,新建5所中学。将旧城区占用文物古迹点的学校(如文庙),结合旧城改造予以搬迁。新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均需按国家有关标准设

置中学、小学、幼儿园。

2、医疗卫生用地

漳州市现有医疗建筑总面积12.5万平方米,1450床位,平均8床/千人,医疗设施分布较为均衡,但存在用地紧张设备落后的问题。全市现有精神病院一座。

规划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适当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在开发区内设置区级医疗设施用地,形成由市级医院——区级卫生院——社区门诊所组成的医疗服务系统。

结合现状一七五医院,建立一个医疗保健中心。现有市级医院适当扩大用地,引进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区级卫生院的改造除扩大用地,改造老建筑以外,少数占用文物古迹点(如威惠庙)的卫生院应予搬迁。

规划蓝田开发区增设一座设备齐全的医疗急救中心,在规划体训中心旁建保健中心,并在金峰、古塘、蓝田、桥南区内各设一区级卫生院,用地规模按国家有关标准确定。

3、体育设施用地

在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中,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各类小型运动场,鼓励学校、社区建设、开放或半开放体育设施,形成合理的体育设施系统。

规划将现位于延安北路的体训基地迁至大学园区,扩大用地,形成综合性体育中心。中山公园内的简易灯光球场迁至卫生塑料厂西。洋老洲建设一座全市性体育场,占地6公顷。结合三湘江公园建设,开辟水上运动场。

4、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现有文化娱乐设施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分布不均,设施陈旧,用地不足,缺乏专门的青、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缺乏全市性图书馆,博物馆。漳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要加强文化设施的改造与新建,对于旧城区现有设施以改造为主,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能力。

结合胜利路青少年宫建一座文娱活动中心,在西洋坪结合新区建设安排职工俱乐部,结合九湖公园建设,开辟游乐园,在蓝田新区建设一个民俗文化村。在新的市级中心建设一个大型图书馆和一个会展中心,在水仙大街中段预留电视中心的用地。

5、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在水仙大街沿线,布置行政办公用地。现有旧城区内的行政办公建筑结合旧城改建予以改造,增设税收、财政等商业管理机构,以适应旧城区目前仍作为全市性商业中心的职能要求,芝山政府大院予以保留,面积不再扩大。

6、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漳州市商业服务设施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商业服务设施是各级公共中心的主要内容。为扩大流通,活跃商业经济,需要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逐步提高商业服务水准、开设大型综合性商业和专业商市。近期要完善农贸集市。

在九湖、马灶路、环城路与国道交叉口以及城市东部建立大型专业市场。

7、工业用地的布局与调整

漳州城区工业布局,自1994年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虽有所调整,但进展慢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新的工业就业岗位和工业发展空间,至规划期末,规划工业用地13平方公里,并分成两种类型发展:原有工业的发展与调整;新辟工业区。

①原有工业的发展与调整

旧城内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旧城区内分布了大量的街坊工厂,这些工厂占地好,有的经济效益较差,有的对周围居民有严重影响,而且扩建受到限制,随着土地市场和土地使用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配合旧城改造,这部分工业将逐步搬出旧城,缓解旧城改造和环境方面的压力。

铁路站场两侧工业区:大坑头、南坑一带有内燃机厂、冶金机修厂、铸锅厂、一塑厂、洗衣机厂等工业小区,该区布局零乱分散,并要跨铁路与市区相联系,原则上应加以整顿,严格管理,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北工业小区。

小坑头、大同一带主要有麻纺厂、龙机厂、龙轴厂、通用机器厂、玻璃厂等,近期暂不搬迁,但不增加新的项目,远期建议搬迁或就地改造。

铁路站场北部,运输条件便利,但路网较为混乱,应加以调整,并加强绿化。

城东北食品工业区:城东北现有糖厂、罐头厂、建筑陶瓷厂等,这一带交通条件极为有利,有东、北环城路及铁路通过,可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工业区,结合工业的布置,兴建生活、居住设施,形成以糖厂、罐头厂为依托的工业区,重点发展漳州传统食品工业。

草尾一带工业集聚区:草尾一带有造纸厂、化肥厂、皮革厂、陶瓷厂、耐火材料厂等,在市区东南隅,紧靠九龙江西溪,虽是水源下游,却是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地基地质条件差,地势低,易受洪涝威胁。该区目前大气污染较严重、经济效益也较差,且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大,将被城市包围,有污染的项目应考虑搬迁,在搬迁的同时进行技术改造或转产,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污染。

桥南食品工业园区:在九龙江南岸,有著名的“荔枝海”和蔬菜瓜果基地,目前,食品加工仍属粗放型,为了发展高附加值的食品工业,拟在桥南形成“农、工、贸”一体的食品生产基地,并用环境优势,开辟高科技园区。现有的南山寺边上的漂染厂、面粉厂、油脂厂对周围环境污染、干扰严重,破坏文物、旅游环境和景观,应令其尽快搬迁,以减少对南山寺和九龙江南岸环境的污染,改变景观不雅的状态。

②新辟工业区

漳州市已有工业开发区为以下几片:

蓝田工业开发区:位于漳州市区东面,是九龙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开发的工业区之一,具有交通便捷,靠近漳州市区,开发基础条件较好等优势,是漳州市先期开发吸引外资的窗口,它有效地带动城市向东发展。根据漳州市工业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以及外商、台商投资趋向和要求,同时结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和保护的需要,规划蓝田工业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技术先进、耗能小、污染轻(无大气污染)、效益高的轻型加工工业。根据蓝田工业区的性质和漳州市现状工业情况以及目前漳州市外商、台商投资的意向分析,蓝田工业区将来工业的发展项目分为三大门类:I类:外资辐射型轻加工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针织、箱包、雨伞、工艺品、塑料玩具等。II类:具有漳州传统优势的轻工业:包括食品、饲料加工、医药等。III类:新兴工业:包括电子、机械加工、精细化工等。

龙文工业开发区:为解决城市工业用地不足和旧城工业搬迁、扩建问题,在城市东北部的朝阳镇设立工业开发区,发展外资幅射型和具有漳州传统优势的轻加工为主的工业区。该区交通便利,处于城市边缘,可作为桥南面粉厂、油脂厂及草尾一带工业区和麻纺、龙轴、龙机厂等工厂搬迁的新址。另外,也可为外商投资开发食品等工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金峰工业开发区:位于漳州市西部,金峰村以西,附近原有针织厂、毛织厂、铝容器厂、第二塑料厂等工厂,工业基础较好,规划将西部工业区联为一体,并迁入部分分散在老城区内的轻纺工业。发展无污染的加工、包装、针织、箱包、雨伞、工艺品、玩具等项目。也可发展饲料、木器、竹器、机械加工等工业,因该区位于城市下风向,可作为城市有气污染工业发展用地。但因处于九龙江上游,污水应严格处理再排放至下游。由于金峰工业区处于九龙江上游地段,从保护水源的角度出发,区内工业项目的性质必须是排水量少的工业,根据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金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发展污水量少、无污染及轻污染的外向型轻工业。规划将工业分为以下两个门类。I类:无污染,厂房可建成多层并适合轻加工工业。如服装、电子、针织、箱包、雨伞、工艺制作、玩具等。II类:无污染或轻污染,厂房层数较低或需占地较大的工业。如饲料加工、木器加工、机械加工等。有少量空气污染的工业,应设在工业区的西部,以保证工业区的环境。金峰工业区地处九龙江上游地段,而且离市区较近。因此严禁发展污水量大的工业,工业区内安排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业,在工业区布局上有轻污染的工业应设在工业区下风向。规划要求近期工业污水用管道输至水厂取水口下游排放,远期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再排放。

(四)、仓储用地

在铁路区段站西侧,南环线内侧储备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物资,在铁路区段站西侧,南环线内侧的仓储区也可安排部分储备仓库,储备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资。

与城市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应性仓库,可集中布置在铁路客运站。部分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的零售批发为主的仓库,可分散布置在市区环城路附近。在商贸中心和大型专业市场附近预留配套的小型仓库用地。

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应考虑仓储用地的设置,根据工业门类、规模适当地安

排仓储用地。蓝田工业区、桥南工业区、九湖科技园区、金峰工业区及朝阳工业区都应留有足够的仓储用地,靠近铁路的工业区必要时可修建铁路专用线。

现状石油库靠火车站以北,距离市区太近,威胁市区安全,规划北环线以北,石亭的百牌、莆美一带,铁路引出尽端设立危险品仓库区,解决石油等危险品的储运问题。

(五)、园林绿地

结合漳州市绿地的现状特点,规划漳州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为,以九龙江及其两岸为城市绿轴,结合风景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及居住小区绿地三个层次。再辅以护城河绿带和道路绿化,各种形式绿地相互穿插,整合互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漳州市现状园林绿地面积为144.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分别为4.52平方米。规划近期园林绿地面积为244.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分别为9.6平方米。规划远期园林绿地面积为83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分别为14.9平方米。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三五”(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成富裕、文明、和谐、活力陕西东大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根据中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研判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影响,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三期叠加”、“新常态”等现实基础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特征,遵循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紧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深入合作及省上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富民强市,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创新驱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区域主体功能调控,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合理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实施保障等,确保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达到新水平。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发展环境分析,充分吸收近年来中、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思路和目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培育和布局、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各研究课题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安排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详见附件1)。 (二)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计划的依据。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三)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市有关部门具体承担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详见附件2)。 (四)编制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开区、华山景区总体规划由各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审议,转报市政府审批。各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居住用地(R ); 公共设施用地(C ); 工业用地(M ); 道路广场用地(S );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 绿地(G ); 特殊用地(D ); 水域或其它用地(E )。 表(一) 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双击自动滚屏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发布者:法规科 发布时间:2004-9-11 阅读:2656次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贯彻实施,根据《福建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办法》 、《漳州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及其它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漳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建筑工程项目用地面积超过 2万平 方米的,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面积在 2万平方米(含2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需编制《建设用地总 平面规划》,《管线综合总平面规划》和《竖向规划》。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见表(一)。 第四条 在漳州市规划区内,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发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 求 。 第二章 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准》(GB137-90 )分类如下: 第五条 (四) 仓储用地(W ); (五) 对外交通用地(T );

序号图纸图纸内容图纸 比例 1 规划说明书 说明工程的规划设计依据;用地现状的条件分析;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用地布局;空间组织和景观 特色要求;道路和绿地、消防、环保系统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包括:总用地面积、净用地面积、总建 筑面积、分项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平均层数、各类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面积(居住区、小区、组团公 共绿地面积单列)、绿地率、停车面积、停车位(标准当量)、停车率(地面、地下分开)、人防地下室的面积、 居住的总户数、总人口、配套设施明细表。 2 建设用地 位置图标明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1: 2000 3 建设用地 现状图 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内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并标明 用地红线图、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地绿线、城市紫线及其他市政设施控制线。 1: 500 4 规划 总平面图 标明用地边界折点坐标;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确定主要出入口方向;相邻道路红线、道路名称和宽度;道路中心线与建筑红线距离;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与周边现状建筑物、规划建筑的相对关系和建筑间距;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层数、性质及高度;拆迁范围和应拆除的建筑;道路中心线交点标高、地下室范围、地下室坡道出入口等,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用市政配套设施 和消防设计,如:小学、幼儿园、公共停车场、公厕、居委会、垃圾收集点、二级生化设施或化粪池、煤气站、 变配电间(所)、消防水池等等的位置。 1: 500 5 重要地段的 空间分析、 城市设计 分析图 沿街单体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单体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总高度)、彩色效果图、表达 设计意图,反映空间环境,视线分析,景观效果。 1: 20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1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给合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2合阳矿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合阳在渭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1.3为更好地发挥合阳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合阳县情实际,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生态旅游名县”的思路,围绕打造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渭北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发挥能源、旅游、交通优势,建设渭北特色经济的地域中心城市。 3、规划原则 3.1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 3.2发挥合阳优势条件,培育支柱产业,构建渭北地域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宜居城市; 3.3立足合阳实际,遵循合理、务实、可行的方针,使总体规划适应市场经济的弹性发展需要; 3.4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面状到点、线,近期到远期,使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1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4.2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 4.3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4.4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4.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4.6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4.7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6、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和范围,既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6.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合阳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6.2中心城区规划 范围:东以高速路以东200米为界,西到王(村)皇(甫庄)公路,北起知堡乡的马家村,南到金水沟,包括王村矿在内;徐水沟及红旗水库为远期的水源地,也纳入规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漳州总体规划刚要精编版

漳州总体规划刚要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台海网7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沈华铃)昨天,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查会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汇报了规划方案。 据了解,新一轮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编制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承担,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去年1月完成规划方案,去年6月完成规划纲要初稿,预计近期将完成规划成果报批。 此前,漳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按照“主动对接、深度融合、环湾延伸、同城发展”的要求和从滨江城市到滨海城市的发展趋势,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要突出漳州的个性,突显对台、邻厦、滨江、滨海、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特色。 ▲都市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市域城镇结构?两区、两群、两带 根据规划纲要,漳州城市目标定位为:“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千园绽秀的田园都市、万径流彩的生态之城”,城市性质为:“海峡两岸合作引领区、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的田园都市”,城市职能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临港产业的新兴基地、漳州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战略为:“漳厦一体、文化对台、区划调整、拥江达海、交通通达、生态宜居”。 规划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两区、两群、两带”,两区即东南部的滨海城镇发展区、西北部内陆生态经济区;两群即中心城市城镇主群、泛东山湾城镇主群;两带即厦漳龙一体化发展带和滨海人口产业成长带。 在市域交通方面,提出的目标是中心城市到市域内的主要城镇要一个小时内可达,市域内的主要城镇要半小时内上高速,市域内的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要一个小时内到主要港口。 在市域旅游开发方面,提出“一心、三核、五区、多点”的发展结构。一心即中心城区,是旅游中心;三核即土楼、东山国际休闲岛、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五区即不同的旅游特色,即都市文化、宗族文化、祖根文化、闽南文化、山水文化;多点是指加快旅游发展和周边合作。 都市区?一中心、六组团 规划区(漳州都市区)范围包括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全部行政区域及南靖、华安、长泰、漳浦局部地区,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 其中有五个较适合城市建设的片区,即天宝、桥南、角美、浮宫、佛昙,用地平坦、适合城市建设。 规划区的空间结构为漳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中心、六组团”。不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还提出了一个远景构想,即“两轴三带、双城多片”,两轴即厦门湾北岸发展轴和厦门湾南岸发展轴,三带即滨海发展带、北溪发展带和西溪发展带,双城即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城。 中心城区?一主两辅、一轴两带 漳州中心城区规划面积686平方公里,包括芗城、龙文、角美、九湖、颜厝的全部和榜山的部分。和上一轮规划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把角美纳入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的发展格局为?“一主两辅、一轴两带”,一主即漳州主城,包括芗城、龙文,主要发展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两辅即圆山新城和角美新城;一轴即沿龙江的城市发展轴,两带是指九龙江北溪、西溪两条重要的城市景观带。 在城市绿地规划方面,提出的目标是500米见绿、1000米达园。重点发 展?“一心、一带、多园、多廊”,一心为九龙江北溪、西溪交汇地区,云洞岩、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渭南市街心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渭南市街心广场规划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与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已日益加深,对环境的绿化、美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保护生态平衡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事情。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所以城市广场应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都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另外,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 1 ]。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环境概况 渭南市街心广场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内,该区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渭水横贯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也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 来源:漳政[1997]综118号作者:漳州市人民政府日期:97-01-2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控制 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七章建筑绿地控制 第八章附则 芗城、龙文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委、办、局: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颁布,请遵照执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一日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关于请求批准实施“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报告 漳州市人民政府: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由市领导批准试行,经我局近一年半来的实践,结合各有关规范、规定和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修改后的“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共八章三十四条。 特请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实施。 漳州市城乡规划局 一九九七年元月十五日附: 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法》的贯彻实施,根据《福建省实施<规划法>办法》、《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漳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规划区范围内临时建设,村镇建设和私有房屋修建按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建设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并以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做为各项建设工程的依据。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为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市政公共设施用地(U); (六)绿地(G);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f1817863.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ef1817863.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f1817863.html,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f1817863.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漳州市重点新区规划

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市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漳州是福建南部的“鱼米花果之乡”,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也是闽西南的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滨海城市。 漳州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98万。2010年,漳州GDP达到1400.71亿元,名列全省第四位;财政总收入达到139.4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82元,较前一年增长了11.2%。 漳州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是海西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境内交通体系完善便捷,由厦漳、漳诏、漳龙高速公路,324、319国道和6条省道构成的公路网纵横全市。市区距离厦门机场50多公里,漳州港至台湾高雄港140海里,至香港287海里。“十二五”期间,漳州将与全国铁路、高速干线相连,漳州到深圳将仅需两个多小时,发展腹地将拓展至江西抚州、赣州等地,按一小时经济圈计算区内人口接近4000万,按两小时经济圈计算则区内人口超7000万,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重点开发区基本情况(2011数据) 全市有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重点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18.44平方公里,是我市工业发展、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至2010年底,各开发区累计开发使用面积137.2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32.96亿元,引进内外资项目5100多个,其中:引进外资企业888家,实际投资76亿美元;引进内资企业2391家,实际投资420多亿元。

漳州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区域: 1、生态旅游海岛-东山(194平方公里); 2、漳州台商投资区(20平方公里); 3、九龙生态经济区(56平方公里); 4、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50平方公里); 5、漳州南太武滨海新区(300平方公里);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城市景观轴:城市的主要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商务博览、民俗表演、市民活动,都集中在这条轴线上。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市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市特色,利用“三河六岸”,形成十字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永久性生态绿地。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包括城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绿色空间和水空间。城市视线走廊的控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在城郊公园—城市景观至高点之间,形成通透的视线走廊。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市区平均海拔2100米,气压低,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 西宁市既是进出高原和省内联系的必经之地,又处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境内多发生暴雨,历时短、强度大。暴雨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水土流失严重。市区紧邻的南北山地区多次发生崩滑、泥石流灾害。山岳挟持盆地的特殊的地形塑造了“错位十字”的特殊城市结构。 通过对青海省的区域特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总规”明确了西宁市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模式。通过对主要经济活动流向的研究,确定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和格局。 为进行全面、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总规”分析整个西宁盆地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特征,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在立足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特殊的地形条件使西宁在冬季的静风频率高达64%(1998年)。大气污染问题是西宁市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规”立足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与相关专业部门多次沟通,提出“建设西宁到张掖铁路,形成西宁市第二条外出铁路通道”的设想,并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这条第二通道不仅大大提升了西宁的区域地位,也起到了加强了青海省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欧亚大陆桥铁路通道功能的作用。 在本轮规划前,西宁市仅辖大通一县,出于明确区域城镇职能,提升西宁整体竞争力的考虑。“总规”建议将平安、互助作为西宁附属县整体考虑。 依据市域城镇分布特征,规划形成西宁市——总寨——鲁沙尔——甘河滩——多巴环状综合经济区。这种“大西宁”的结构有利于消除主城区“十”字结构的缺陷,加强城镇间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促进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3月5日渭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批准)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完成市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我市在西北东部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部署好这一时期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渭南市委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总要求,制定本《纲要》。本纲要作为我市各县(市、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蓝本。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比“九五”时期高1.4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2.4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1.03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1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稳定在190万吨左右,果、菜、畜、林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我市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果品冷藏基地,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机械、食品和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加快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5.6%。旅游业和劳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倍。阎禹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澄城茨沟等三座大桥建成使用,境内国省道大修改造

漳州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工作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2) 一是体制不顺 (2) 二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没有衔接好 (3) 三是占道经营依然存在 (4) 四是居民卫生收取方式成为街道与物业关系的瓶颈 (4) 五是执法与被执法关系极难理顺 (5)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5) 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层对城市管理的认识 (5) 二是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 (6) 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6) 四是加强居民卫生费收取工作 (7) 五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7)

漳州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几年来,福建漳州市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迈上了新的台阶。一九九九年荣获『福建省卫生城市』光荣称号;一九九九年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城市检查;一九九九年在福建省『八闽杯』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二年荣获福建省第七届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一级达栋城区称号;二年『畅通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漳州市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足,下面,就其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一些对策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工作现状 几年来,市、区两级政府不仅加强了城市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还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使市区的面貌日益整洁优美。据民意调查,支持城市管理、理解城市管理的市民已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能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采取措施抓好城市管理。交通部门在坚决取缔载客两轮摩托车和无证三轮车的同时,增加公交车线路和站点,启动“快速客运系统”,基本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随着“畅通工程”的实施。单行道和摩托车专用道的设置,使市区主干道平均车速从原来的15公里/小时提高到现在的25公里/小时,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市区的道路交通秩序取

漳州市区道路交通规划(发布)1.doc

漳州市区道路交通规划(发布)1 漳州市区道路交通规划 (目录) 第一章概述(2) 1.2 规划依据与研究范围(2) 1.2.1规划依据(2) 1.2.2研究范围(3) 1.3 规划指导思想(3) 1.4 规划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3) 第二章漳州市交通区位分析(3) 2.1 漳州市用地布局与交通需求(3) 2.2 漳州市域范围内交通需求分析(5) 2.3 漳州市在厦泉漳城市联盟中的地位及交通区位分析(5) 2.4 漳州市在“双核”结构中的交通功能定位(6) 第三章漳州市道路网规划(8) 3.1 现状交通问题剖析(8)

3.7 公共停车场、交通集散广场规划(8) 3.7.1 公共停车场规划(8) ①静态交通发展规划(8) ②停车场建设实施方案(9) 3.7.2 城市广场规划(9) 3.8、对外交通规划(9) 3.9 道路网建设的排序(10) 3.9.4漳州市中期规划建设道路(10) 3.9.5 漳州市远期规划建设道路(10) 第四章道路网规划方案评价(11) 4.1 道路网规划方案指标评价(11) 4.2 道路网规划方案布局评价(11) 漳州市区道路交通规划 (摘要) 第一章概述 1.1 概述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东邻厦门,北接泉州,西连龙岩,南与广东交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

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漳州市区位于九龙江西溪和北溪之间的漳州平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由于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盛产稻谷、甘蔗、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 漳州是福建省的直辖市,下辖二区一市八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云宵县、诏安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和华安县,土地面积12608平方公里。据2001年统计,全市人口约为451万。 自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体制和运行机制。2001年漳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3.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555元。 处于闽三角经济走廊之间、三条区域运输通道(G319、G324和GZ10)节点位置、接受沿海三大经济区辐射的漳州市,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通道巨大的集散作用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提升又受到交通运行环境的严重制约,处于服务层次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瓶颈”。 漳州市现有道路网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内部路网结构不合理,路网密度低,联系东西的主干道较少,主次干路比例不协调,断头路较多。而且缺乏合理的通道去引导过境交通,导致道路功能划分复杂,客货混行,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在空间上分布的混乱。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