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比较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0月期间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研究组高血压患者采取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
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为97.62%,对照组患者为83.33%,两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较高;并且研究组高血压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显著。
结论:将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高血压;有效性;安全性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中的常见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近年研究发现,高血患者的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不会出现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是持续血压的升高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中对于高血压患者通常采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复方制剂,药物成分中包含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降压活性成分,治疗效果显著[2]。
因此,最后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0月期间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0月期间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2/20,平均年龄为(65.32±3.24)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4/18,平均年龄为(64.64±3.56)岁,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本次研究比较。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复常或舒张压降低 10mmHg 以上。于有效:舒张压降低 10mmHg 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7]。
以下。盂无效:血压无变化,部分患者甚至升高。总有效率=淤+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 93.33%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
于,除以 53[4]。(2)血压指标:采用 omron 欧姆龙血压计在安静状 的 66.67%高,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定 2018 年 1耀12 月门诊接诊的 60 例 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30 例)、观察组(30 例)。观察组女性 12 例,男性 18 例;年龄 48耀72 岁,平均年龄 (60.52依4.84)岁;病程 3耀12 年,平均病程(7.52依2.11)年;高血压 分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是 3 例、15 例、12 例。对照组女性 13 例,男性 17 例;年龄 49耀70 岁,平均年龄(60.51依4.81)岁;病程
组别
显效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字2 P
12(40.00) 8(26.67)
有效
无效
16(53.33) 2(6.67) 12(40.00) 10(33.33)
总有效率
28(93.33) 20(66.67)
6.6667 0.0098
患者,报道如下。
表 2 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 8 来自后血压指标(x依s)读》[3]中对高血压诊断标准。于年龄大于 18 周岁。盂可正常沟通、 交流。
排除标准:淤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恶性肿瘤。于临床 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盂处于哺乳、妊娠期。榆开展研究前进行
组别
恶心呕吐
观察组(n=30) 对照组(n=30)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高血压采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高血压患者47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的降压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血压监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80-02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减轻体重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更能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利于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本文选取高血压患者24例,给予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高血压患者47例,其中:男28岁,女19岁;年龄在40—81岁,平均年龄为52.3±6.5岁;患者病程在2—15年,平均病程为5.9±1.5年。
排除标准:脑卒中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对药物有过敏症状患者。
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研究组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剂量为每次80毫克,每天一次,于晨起口服。
若老年患者对于降压比较敏感则需要减少服用剂量,1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间隔为12个小时。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次,1次/d,清晨服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与缬沙坦(代文)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与缬沙坦(代文)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作者:朱春燕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与缬沙坦胶囊(代文)联合治疗高血压(原发性),以此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分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独治疗)、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
对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肯定,运用于临床,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保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 R96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093-01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发生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症。
据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近年来的患病人群直线上升;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众多,且会引发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等病症发生。
有时仅用1种降压药物并不能稳定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在临床治疗中常应用2种或3种药物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此达到降压效果,避免患者的机体功能遭受到损伤。
本文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與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高血压,以此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分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独治疗)、研究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缬沙坦胶囊联合治疗)。
对照组:50例患者有男性与女性分别26例、2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09±5.21)岁。
研究组:50例患者有男性与女性分别28例、22例片;年龄50~72岁,平均(60.11±5.13)岁。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在治疗高血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
在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分析中,该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副作用较少且较轻。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重点关注该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进一步完善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高血压、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有效性、安全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健康。
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大部分患者并未得到有效治疗。
高血压如果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关于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一些争议。
有必要对这种药物组合进行深入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详细调查,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
此研究旨在探讨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否能达到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指导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 正文2.1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药理作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一种联合了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药物成分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
对照组干预药物为氨氯地平,观察组联合缬沙坦,将两组血压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对照组为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9,P=0.512)。
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使其血压控制更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升高的诱发因素无法明确,研究认为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综合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1]。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病程的延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脂水平过高以及心肌缺血等情况,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方案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
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38~80岁,平均(56.6±7.1)岁;观察组男43例,女31例,年龄38~80岁,平均(56.7±7.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对照组服用氨氯地平,药物剂量10 mg,口服,1次/d。
观察组联合缬沙坦,药物剂量80 mg,口服,1次/d。
服用4个月,干预前一周以及干预期间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3 观察指标血压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氨氯地平加缬沙坦联合双克用于3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氨氯地

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水平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参照组与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9.72%、92.31%,组间
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血压
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于 3 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中行氨氯地平加缬沙坦联合双克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单纯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治疗前
治疗后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143 168.98±8.43 126.42±9.52 105.46±8.76 90.02±5.42
参照组 143 169.02±8.45 146.74±9.87 105.48±8.74 99.98±7.23
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对比(P>0.05)。
13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6
·药物与临床·
氨氯地平加缬沙坦联合双克用于 3 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纯 使用氨氯地平加缬沙坦的临床观察
王春华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街道大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泰兴)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对 3 级高血压患者行氨氯地平加缬沙坦联合双克进行治疗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加缬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286 例 3 级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143 例)与实验组(143
例),参照组接受氨氯地平、缬沙坦进行治疗,实验组行氨氯地平加缬沙坦联合双克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
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降压疗效的观察

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降压疗效的观察发布时间:2022-06-06T08:18:58.83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3期作者:张翠娟[导读]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降压疗效的观察张翠娟(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北京102461)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对其血压水平的实际影响。
方法:对照组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
结果:治疗前2组SBP、DBP对比P>0.05,治疗后SBP、DB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7.37%,对照组86.84% ,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63%,对照组为5.26%,P>0.05。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治疗效果满意、血压控制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患者;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氨氯地平;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主要的患病群体为老年人,临床中原发性高血压最为常见,随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血压水平升高可对于重要脏器功能造成影响和损伤,例如可能诱发肾脏、心血管系统以及颅脑等病变,增加了患者的残疾和死亡发生风险,科学用药来严格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基础。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为常用的复方制剂降压药物,当中包含缬沙坦以及氨氯地平,有助于发挥协同降压作用[1]。
以下将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治疗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7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均数(75.2±1.5)岁;高血压病程1~15年,均数(5.6±1.4)年。
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65~86岁,均数(75.3±1.3)岁;高血压病程1~14年,均数(5.7±1.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
2018-10-15T13:21:02.8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作者: 王秀萍
[导读] 结论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够起到保护肾功能作用。
潍城区于河卫生院内科
山东潍坊 261057
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96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6月至2018
年
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均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Ⅰ组(n=32)、对照Ⅱ组
(
n=32),对照Ⅰ组应用缬沙坦治疗,对照Ⅱ组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将以上三种方式治疗结果对
比。结果
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上,三组治疗前差异未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组间差异明
显,呈现统计学意义(
P<0.05)。在在尿酸、异前列腺素F2а、以及尿蛋白排泄率上,三组治疗前差异未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
Ⅰ组、对照Ⅱ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应用缬沙坦联合氨
氯地平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够起到保护肾功能作用。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多发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是受到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的影响,现今该疾病病发人群逐渐呈现年轻化。该疾病发
机制可能钠离子吸收、心理压力、遗传因素存在一定联系。随着高血压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
全等,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常用药物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以及钙离子通道抑制剂。两种药物均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次针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并将
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
本院接收的
96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纳入此次实验对象中。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96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均分为实验组
(
n=32)和对照Ⅰ组(n=32)、对照Ⅱ组(n=32)。其中实验组男患18例,女患14例,年龄39-79岁,年龄均值为(59.1±4.7)岁;对照
Ⅰ
组男患19例,女患13例,年龄40-79岁,年龄均值为(59.6±4.3)岁;对照Ⅱ组男患17例,女患15例,年龄40-80岁,年龄均值为
(
60.2±4.6)岁。以上三组的临床常规资料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Ⅰ组口服缬沙坦胶囊(生产企业:海南澳美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53)治疗,每天一次,每次80毫克。
对照
Ⅱ组口苯磺酸服氨氯地平(生产企业: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700)治疗,每天一次,每次5毫克。
实验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具体服用剂量如上两组。
1.3
观察指标
将三种方式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肾功能对应治疗水平进行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整理,均数±平方差为剂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2
结果
2.1
对比96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患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上,三组治疗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均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比差
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96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s)
注:#表示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对比96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在尿酸、异前列腺素F2а、以及尿蛋白排泄率上,三组治疗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
Ⅰ
组、对照Ⅱ组,对比差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96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注:*表示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基础疾病的一种,通常产生多种损伤机体器官并发症,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是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之
一。近年来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致使该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治疗该疾病常用的降压药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其中缬沙坦能够有
效抑制传输血管收缩信号,确保血管状态的稳定性,防止血压升高;氨氯地平可以阻滞钙通道信号,以舒展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肌细
胞功能恢复。
在此次实验中,对照Ⅰ组应用缬沙坦治疗,对照Ⅱ组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后
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
Ⅰ组和对照Ⅱ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尿酸、异前列腺
素
F2а、以及尿蛋白排泄率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示,单用
缬沙坦和缬沙坦治疗效果不佳,联合用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同时改善肾功能。主要是氨氯地平减能够抑制机体中氧化反应,进
而阻止损伤血管内皮,且缬沙坦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害。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保护并调节患者机体血压和肾功
能。
总而言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并抑制对肾功能的损
伤。
参考文献:
[1]
马圣庭,刘斌,赵成军,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
(
3):215-217.
[2]
张丽娥,张岁龙,魏凤英,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心肥厚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16
(9):1684-1686.
[3]
付京凤,卢泼.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
(
3):104-106.
[4]
衡红军.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01例高危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2):1424-
1428
[5]
田昀,王京杨.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8):63-
65..
[6]
董时广,苏桦,欧阳乐宣,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C]// 深圳呼吸论坛. 2016.
[7]
莫灼东,黄镇安,黄文梧,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
(
36):8-9.
[8]
王丽梅,张彩兰,史继娥.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观察[J]. 内科,2015,10(6):887-888.
[9]
石建莲. 46例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5(1):128-129.
[10]
张倩.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