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参评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案设计

必修Ⅰ第四章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设计时段: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物理教材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七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继牛顿运动定律之后,对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进一步学习。在分析超重和失重问题时,加速度是关键。物体的速度不能体现物体的受力情况,只有加速度才能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能够灵活运用运动学的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能够加深力和加速度关系的理解,必要时还要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因此本课的内容既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思想、受力分析、牛顿第一、第二、第三运动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在思想方法方面:学生掌握了合外力求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及正交分解等方法。但这是基于理想情况的分析,实际中有部分学生对上述知识和方法掌握的还不到位,尤其是运动学灵活解题的能力。因此在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上,学生可能存在思维障碍。与单独某个定律的理解相比较,加速度、重力、及视重的关系是学生较难领会和理解的。此外,学生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引起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的原因及应用超、失重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点。在思维结构方面:学生刚踏入高中阶段学习不久,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期,因此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利于学生投入教学活动和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重、视重和超重和失重的联系;

2、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及两者的产生条件;

3、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

4、学会用超重和失重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5、利用超重和失重原理解题。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提炼出模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能在多种情景中找出问题的实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2、借助课堂小实验、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可以结合神州六号及婵娥奔月工程),培养学

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

2、重和失重现象及两者的产生条;

3、完全失重现象。

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的本质;

2、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而是物体所受的支持力或拉力发生

了变化。

五、教学资源

1、教师演示器材:计算机、投影仪;体重计;废易拉罐。

2、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激疑、猜测、实验验证或实验探究、应用等环节,实现知识的建构。总体上本设计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感受,重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重视联系实际。

为此在课的开始,创设了“称体重”的活动,通过一个与本课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在课的结束再回到该活动的解释上,从而使刚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和检验。

本课的重点设置在探求“超、失重与加速度的关系”上,为了落实这一重点,本设计采用了事例引入、逻辑推理、学生猜测、实验探索等环节。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避免实验探究的浅显无意义和可能陷入逻辑循环窘境。

实际中如何理解超、失重现象,就成为该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本设计以视频实验为载体,通过学生小实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探索和总结实验现象,并应用解题。

八、新课推进

新课引入设问1:

为什么这位同学在站直静止不

动;迅速下蹲;在蹲下静止的情况下

迅速起立这三种运动状态下读数不

一样呢?

那正是我们本堂课要探讨和学

习的知识——超重与失重。

思考

通过设问将活动引

向理性思维,同时引

出课题。

超重、失重的概念投影(或板书):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提出超重和

失重的概念:人站在(或物体)放在

静止的台秤上,观察台秤的读数,该

读数为物体对台秤的压力值,称为视

重,此时的视重等于物体的重量;若

迅速向上起立时的示数大于物体的

重力。在蹲下静止的情况下迅速起立

过程中,同样观察到视重大于正常测

量值,迅速下蹲过程中,也观察到视

重值小于正常测量值。就此提出概

念:“这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情

况,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

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

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听讲、记录

结合感性的理解,迅

速引出本堂课的研

究课题,以便尽快进

入本课重点环节地

探讨。

超重、失重与加速度的关系问题I:

为什么要静止后再读数?

运动中示数怎么变?

有没有一些定量的关系?

思考

引发学生探索;过

渡。

活动I:

引导同学观看电梯中的录像:请同学

们注意观察和做好记录在电梯运行

时体重计的读数变化,完成下列表

格:猜想: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

边形法则。

通过类比、逻辑推

理,引导和鼓励学生

提出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