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第1 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

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 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 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 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 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1

第2 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的性质

3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点燃点燃(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2====2Na 2O ②2Na+O2====Na 2O2 ③2Na+Cl 2====2NaCl

点燃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

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4====Cu(OH) 2↓+Na2SO4+H 2↑

②6Na+6H 2O+2FeCl3====2Fe(OH) 3↓+6NaCl+3H 2↑

③4Na+TiCl 4( 熔融状) 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O 2 Na2O H2O NaOH CO H O

2 , Na2CO3·10H2O

2 风化

Na2CO3

4Na+O2====2Na2O →Na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2====Na 2CO3·10H2O →Na2CO3·10H2O风化Na

2CO3+10H 2O↑

3 、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 、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2O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2O+CO2====Na 2CO3

3、Na2O的用途:制NaOH,Na2CO3

( 三)Na2O2 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2O2+2CO2====2Na 2CO3+O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 2O+O2↑

3、Na2O2 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3+H2O+O2↑→2NaHCO 3 加热Na2CO3+H 2O+CO2↑

【向Ca(OH) 2溶液中通入CO2 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淀和气

体。

Ca(OH) 2+CO2====CaCO 3↓+H2O →CaCO3+H 2O+CO2===Ca(HCO 3)2 →

Ca(HCO 3)2 加热CaCO3↓+H2O+CO 2↑

2

二、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外观→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

↓↑

进一步研究

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

(一)氯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大与空气。

2 、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①与钠反应:2Na+Cl 2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②与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剧烈燃烧,生成棕褐色/ 红褐色烟。

③与铜反应:Cu+Cl 2点燃CuCl 2 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规律:变价金属与Cl2 反应一般生成高价金属的氧化物。

(2)与非金属反应:

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 2点燃2HCl 苍白色火焰,瓶口内壁出现白雾。

②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H2+Cl 2 光照2HCl 发生爆炸。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分子:C l

2 , H 2O, HClO (弱酸

)

氯水呈黄绿色氯水有漂白性

新制氯水中的微粒

离子:H , Cl , ClO , (OH )

呈酸性生成AgCl

沉淀

(4)与碱反应:①2Cl2+2Ca(OH) 2====CaCl 2+Ca(ClO) 2+2H2O

2Cl2+2H2O====2HCL+2HClO

2HCl+Ca(OH) 2====CaCl 2+2H2O

2HClO+Ca(OH) 2====Ca(ClO) 2+2H 2O

②Cl2+2NaOH====NaCl+NaClO+H 2O

Cl 2+H2O====HCl+HClO

HCl+NaOH====NaCl+H 2O

HClO+NaOH====NaClO+H 2O

(5)与盐反应:Cl2+2KI====2KCl+I 2

Cl2+2NaBr====NaCl+Br 2

3、氯气的用途:用来制造盐酸、有机溶解剂和杀菌消毒剂。

(二)HClO的性质

1、不稳定性:2HClO 光照2HCl+O

2↑

2、强氧化性:漂白粉和消毒剂的主要成分:Ca(ClO) 2+H 2O+CO2====CaCO 3↓+2HClO

Ca(ClO) 2+2HCl====CaCl 2+2HClO

2NaClO+H 2O+CO 2====Na 2CO3+2HClO 【制漂白剂:2Cl2+2Ca(OH) 2====CaCl 2+Ca(ClO) 2+2H 2O】

3 、弱酸性:HClO 的酸性比H2CO3 还弱。

【工业上电解NaCl 溶液制取Cl2、NaOH、H2:2NaCl+2H 2O通电2NaOH+H 2↑+Cl2↑】【实验室制氯气:MnO2+4HCl ( 浓) 加热MnCl 2+Cl 2↑+2H2O】

3

第1章认识化学学科

第3 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n)

1、定义:它是一个描述宏观物质中所含有的微粒数目的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3、阿伏伽德罗常数(N A):0.012kg

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12

1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均为N

A个。

N A =6.02 ×10

23 mol-1

4、公式:n =

N

N

A

N: 微粒数。

二、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1mol 的任何物质的质量,以g 为单位时,它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 分子质量。

-1(g/mol) 或kg·mol-1(kg/mol) 。

2、单位:g·mol

m

3、公式:n= M

三、摩尔体积(V m)

1、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的摩尔体积。

-1(L/mol) 或m3·mol-1(m3/mol)

2、单位:L·mol

3、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mol-1。(标准状况:指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 的

状况,简称STP。)

V

4、公式:n =

V

m

5、书写规律:

①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气体所占的体积比1mol 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大得多。

②在相同条件下,1mol 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而1mol 气体的体积却几乎完全相同。

③在相同条件下,决定物质的体积的微观因素:

气体体积大小1、粒子数目固、液体体积大小

的主要因素2、粒子( 半径) 大小的主要因素

3、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pV =n RT

热力学温度

气体常数

四、物质的量浓度( c

B)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1(mol/L) 或mol ·m-3(mol/m -3)。

2、单位:mol· L

3、公式:n B=c

B×V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4

(1)主要仪器: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托盘天平( 砝码) 、药匙、量筒。

容量瓶:①常用于配置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②规格:100mL 、250mL、500mL 、1000mL

瓶上通常标注有温度、容量、刻度线。

(2)配置步骤:①计算②称量( 量取)

③溶解( 冷却至室温20℃)④转移

⑤洗涤:2- 3 次。⑥摇匀

⑦定容:加水至刻度线下1- 2cm 处,在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⑧摇匀⑨装瓶贴标签

五、化学中的一些定量关系

1、化学方程式中的定量关系

H2 + Cl2 ==== 2HCl

1 : 1 :

2 (分子数之比)

2g : 71g : 73g (质量之比)

1mol : 1mol : 2mol ( 物质的量之比)

1 : 1 :

2 (体积之比)

1mol : 22.4L : 44.8L ( 标况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关系)

22.4L : 71g : 2mol ( 标况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质量的关系)

2、物质的量与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气体密度ρ(g/L)

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

m(g)L(STP)

×气体密度ρ(g/L)

×M

÷M ÷V m×V m

物质的微粒数

÷N A

×N A 物质的量

n(mol)

×N A

÷N A

气体物质的

分子数

溶质的质量

m(g)

÷M

×M 溶质的物质

的量n (mol)

×N A

÷N A

溶质的微粒数

÷溶液体积V(L) ×溶液体积V(L)

物质的量浓度c B

M ×1000

M

÷1000 溶质质量分数

5

第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 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二、研究物质的顺序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氢化物

三、物质的分类

单质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有机化合物

酸性氧化

(S O

2

, SO

3

, P

2

O

5

)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 Na

( Al

O

2

O,CaO ,

2

)

3

Fe O

2

3

)

不成盐氧化物( CO NO )

一元酸(HCl , HNO )

3

按电离出的氢原子数二元酸(H SO ,

2 4

H

2

SO

3

)

三元酸(H PO

3

4

)

酸按是否含氧元素

无氧酸

含氧酸

(HCL )

(H SO

2

)

4

纯净物按

(H

(H

C l ,

HNO , H

3

CO ,

HClO

2 3

SO ,

HClO

)

2 4

, H SO

2 3

4

,

HClO

)

3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物质一元碱( NaOH )

按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数目二元碱[Ba ( OH ) ]

2

碱[Fe( O H

三元碱)] 3

按照在水里是否完全电离强碱

弱碱

( K

( NH

Na

·H

3

Ca

)

O

2

、Ba 碱 )

按酸根离子分: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盐按阳离子分:铜盐、铁盐、铵盐等

正盐( Na CO

2 2 )

根据酸与碱是否完全被中和酸式盐( NaHCO , NaHSO

3

) 4

碱式盐[Cu (OH

2 )

2

CO

3

]

溶液

混合物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

(

泥水混合物

(油水混合物

)

)

胶体[ Fe (OH ) ]

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

3

6

四、物质的分散体系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成为分散剂)中形成分散系。

2、分类:

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粒子直径大于-7

10 m

9 7

分散系胶体——粒子直径在10 ~ 10 m

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0 9 m

3、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现象):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

此性质可用于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2)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加盐、加热和搅拌均能引起胶体的聚沉。

(3)电泳:在通电情况下,胶体微粒向直流电源的某一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4)渗析: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4、胶体的制备:FeCl3+3H2O加热Fe(OH) 3+3H2O

将饱和的FeCl3 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加热至呈红褐色。

5、胶体的应用:

(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

(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蛋白质

(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明矾净水,都跟胶体有关。

7

第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 节电解质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3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酸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

强碱

绝大多数盐

电解质

化合物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

离弱碱

极少数盐

非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HCl====H + +Cl +NaOH====Na ++OH-

NaCl====Na ++Cl - NaHSO4====Na ++H++SO42-

-

++HCO 3- HCO 3- H++CO32-

H2CO3 H

- + +

CH3COOH CH3COO

+H NH 3·H2O NH 4 +OH

H2O H ++OH -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映

1、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式的离子反应只要满足下列 3 个条件之一则发生反应:

①生成了难溶物

②生成了难电离物质

③生成了气体

(3)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①两守恒:a、电荷守恒b、质量守恒

②书写时用分子式表示:a、难溶物质

b、难电离物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如CH3COOH , NH 3·H2O)

c、气体

d、单质

e、氧化物

f、Ca(OH)2 :在反应中写离子式;在生成物中写化学式;

澄清石灰水时写离子式;石灰乳或消石灰石写化学式。

g、浓硫酸、浓磷酸、硝酸铅(CH3COO) 2Pb

8

第2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 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没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叫做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3、特征(标志):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

4、氧化反应及还原反应:

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反↓↓↓↓↓生应同时存在数目相等数目相等同时存在同时产生成物↑↑↑↑↑物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5、氧化还原反应表示方法:

-

①双线桥法:得e ,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 ,氧化反应

失e

- -

失2 e ,氧化反应失12 e ,氧化反应

点燃MnO2

2Na+Cl 2==== 2NaCl 2KClO 3====== 2KCl+3O 2↑

加热

得e - ,还原反应得12 e- ,还原反应

-

②单线桥法: e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6 、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关系: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 、定义: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2、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处于高价态时,应具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

9

元素处于低价态时,应具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

3+ 常见的氧化剂:O2, O3, Cl2, Br2, HNO 3, 浓H2SO4, HClO , H2O2, KMnO 4, Fe

2+, S2- , I-

常见的还原剂:金属单质,C, CO, H2, KI , H2S, Fe

3、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比较

-

①方程式法得e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还原产物(弱还原性)+氧化产物(弱氧化性)

-

失e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特例:CuSO4+H2S====CuS ↓+H2SO4】

②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③活动性顺序:氧化性减弱单质的还原性减弱

F, O, Cl, Br , I,S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d, (H) , Cu, Hg, Ag, Pt, Ag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

失去nH

+能力:弱酸盐>强酸盐】【得H

【拓展:强酸+弱酸盐====强酸盐+弱酸】

【失H+能力:强酸>弱酸】

得到nH+

3、反应的先后顺序: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还原性强的先反应;

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氧化性强的先反应。

三、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常见价态0 价+2 价+3 价

元素Fe Fe Fe

相关Fe FeCl2 浅绿色FeCl3 红棕色

物质Fe(OH) 2 白色Fe(OH) 3红褐色

FeO 黑色Fe2O3 红棕色

(一)Fe的性质

1、物理性质:固体,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7.8g/cm3, 延展性良好。

2、化学性质:

(1)与弱氧化剂反应:Fe+2H+====Fe2++H2↑

Fe+S加热FeS

Fe+2FeCl3====3FeCl 2

Fe+Cu2+====Fe2++Cu

(2)与强氧化剂反应:Fe( 少量) +4HNO 3====Fe(NO) 3+NO ↑+2H2O

3Fe( 过量) +8HNO 3====3Fe(NO 3)2+2NO ↑+4H2O

2Fe+6H2SO4( 浓) 加热Fe

2(SO4)3+3SO2↑+6H2O

2Fe+3Cl 2点燃2FeCl

3

10

【Fe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3)与水反应:3Fe+4H2O(g) 高温Fe

3O4+4H 2↑(4)与氧气反应:3Fe+2O2 点燃Fe

3O4

(二)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

2+

1、Fe →Fe

3+

2++Cl2====2Fe 3++2Cl -

①2Fe

2+

②4Fe

+O2+4H + 3+

====4Fe +2H2O

③4Fe(OH) 3+O2+H2O====4Fe(OH) 3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3+ →Fe

2、Fe

2+

3++Fe====3Fe2+

①2Fe

3++Cu====2Fe 2++Cu2+

②2Fe

3++2I- ====2Fe2++I2

③2Fe

2+ 3+

(三)Fe 、Fe

的检验

2+ 2+

+2OH -====Fe(OH) 2↓

1、Fe 的检验:①加NaOH 溶液:Fe

4Fe(OH)2+O 2+H2O====4Fe(OH) 3

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②加KSCN ( 硫氰化钾) —Cl2( 强氧化剂等) :

2++Cl 2====2Fe 3++2Cl -

2Fe

Fe3++3SCN-====Fe(SCN) 3(血红色)

3+ 3+

+3SCN-====Fe(SCN) 3(血红色)2 、Fe 的检验:①加KSCN 溶液:Fe

3++3OH -====Fe(OH) 3↓

②加NaOH 溶液:Fe

(四)铁和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稀H2SO4 Fe

HCl

FeCl2

O2,高温( Fe过量) O

2(

过量

)

高温

C O

,

高温;

Al

Cl2,加热

Cl2

Cu

Fe

Zn

CO,高温C O,高温

O2, 点燃

FeCl3

H2SO4

粉,点燃

FeSO4 FeO

-

SCN

Fe2O3 Fe3O4

- OH

H2SO4

加热

-

OH HCl

F e(SCN) 3

H2O,O2

Fe(OH) 2 Fe(OH)3

11

- 12 -

第3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 节碳的多样性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碳的单质物理性质用途

金刚石无色透明,不到点,硬度很大,是天然a、雕琢做装饰品;

存在的最硬物质,b、玻璃刀;

c、钻头。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质软,铅笔芯、电极、润

有滑腻感,导电。滑剂等。

C60 形似足球,结构稳定,灰黑色固体。用于材料科学、超

导体等方面。

无定木炭他们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燃料

形碳活性质构成,成黑色或灰黑色;疏松多孔结吸附剂

炭构,吸附性强。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含碳的化合物:

氢化物:甲烷等有机物

非金属:石墨,金刚石,C

60

非金属氧化物:

含氧酸:H CO

2 3

CO

CO

, HCOOH

2

(甲酸)

2 、

盐:大理石(CaCO

3),

[ C aMg (CO ) ] (ZnCO ),菱镁矿

,菱锌矿(

3 2 3

MgCO

3

),

菱铁矿( FeCO )

,碳酸钠,碳酸氢钠

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组成(化学无水物结晶水合物NaHCO 3

式)

Na2CO3 Na2CO3 ·10H2O

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

晶体颜色无水物结晶水合物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无色晶体

溶解性( 水中) 大较大

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CaCO 3 NaHCO 3+HCl====NaCl+CO 2↑

+H2O

与盐( CaCl2)反应Na2CO3+CaCl s====2NaCl+CaCO 3↓不反应

与NaOH 反应不反应NaHCO 3+NaOH====Na 2CO3+H2O

12

与Ca(OH)2 完全

Na2CO3+Ca(OH) 2==== CaCO 3↓2NaHCO3+Ca(OH) 2====CaCO 3↓反应+2NaOH +Na2CO3+2H 2O

热稳定性受热不分解2NaHCO3 加热Na

2CO3+CO2↑

+H2O

鉴别方法①加热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的是碳酸氢钠。

②溶解,加入C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

相互转化

加热或适量NaOH

NaHCO 3 Na2CO3

CO2+H2O

2NaHCO3( 固体) 加热Na

2CO3+CO2↑+H2O

NaHCO 3( 溶液) +NaOH====Na 2CO3+H2O

Na2CO3(溶液) +CO2+H2O====2NaHCO 3

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

一般来说,碳酸盐能与碳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转化为碳酸氢盐,碳酸氢盐在受热分解时或与碱反应是能转化为碳酸盐。

四、C,CO和CO

2 之间的转化

C CaCO3 NaHCO 3

CO CO2 Na2CO3

五、炼铁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C+O2点燃CO 2

CO2+C高温2CO

CO+3Fe2O3 高温2Fe3O4+CO2

Fe3O4+CO 高温3FeO+CO2

FeO+CO 高温Fe+CO2

CaCO3高温CaO+CO2↑

CaO+SiO2 高温CaSiO3

六、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转化

1828 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 NH 4CNO ) 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 CO(NH 2)2] ,由此突破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

13

第3 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 节氮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氮的固定(简称固氮):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或工业固氮)两种方式。

人工固氮合成氮

仿生固氮

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2、氮的存在形式:(1)游离态:氮气

(2)化合态:

气态氢化物

(NH3)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酸盐

铵盐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一)氮气

1、N2 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氮气在水中

的溶解度很小,通常状况下, 1 体积水中只能溶解大约0.02 体积的氮气。在压强为101kPa 时,氮气在- 195.8℃时变成无色液体,在- 209.9℃时变成雪花状固体。

2、N2 的化学性质:

高温、高压

(1)氮气的氧化性:N2+3H 2 2NH3 氨气的工业制法

催化剂

N2+3Mg 点燃Mg 3N2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2)氮气的还原性:N2+O2 放电2NO

3、N2 的用途:制冷剂,保护气,冷藏食品,制氨气、硝酸、化肥。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化学式NO NO2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难溶于水,红棕色气体,难溶于水,有刺激性气

有毒。味,有毒。

化学

与水反应3NO2+H2O====2HNO 3+NO (工业制性质硝酸)

与O2 反应2NO+O 2====2NO 2

综合以上两个方程式:4NO+3O 2+2H 2O====4HNO 3

(三)氨与氮肥

1 、氨的物理性质: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g/L ,比空

气轻;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 1 体积水能溶解700 体积氨

气。

14

2、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 3+H2O NH 3 ·H2O NH4+OH

(2)与酸反应:NH 3+HCl====NH 4Cl(生成白烟)

NH 3+H 2SO4====(NH 4)2SO4

NH 3+HNO 3====NH 4NO 3

-

用途:可以检验氨气的存在。

与其他酸反应:NH 3 ·H2O+CO2( 少量) ====NH 4HCO3

(3)与氧化剂反应:

高温

①与氧气反应(NH 3 体现还原性):4NH 3+5O2======4NO+6H 20(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催化剂

②与Cl2 反应:8NH 3+3Cl 2====N 2+6NH 4Cl(用于检验Cl2 是否泄漏)

③与CuO 反应:2NH 3+3CuO 加热N

2+3Cu+3H 2O

(4)与还原剂反应:4NH 3+6NO====5N 2+6H2O

+):硫铵[ (NH 4)2SO4] 、碳铵( NH 4HCO 3) 、氯化铵( NH4Cl) 、硝铵

3、化学氮肥:①铵态氮肥( NH 4

( NH4NO3) 。

②硝态氮肥( NH 3

- ): 硝铵( NH4NO3)

③有机态氮肥:尿素[ CO(NH 2)2]

注意: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

b、碳铵储存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四)铵盐

1、铵盐的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分解:NH 4HCO 3加热NH 3↑+CO2↑+H2O

NH 4Cl 加热NH 3↑+HCl , NH 3+HCl====NH 4Cl(试管底部白色固体减少,试管壁

上出现白色固体)

(NH 4)2CO3 加热2NH

3↑+CO2↑+ H2O

- 加热NH

++OH

(2)与碱反应:NH 4

3↑+H2O

氨的实验室制法:2NH 4Cl+Ca(OH) 2 加热2NH

加热

装置:固+固

气体。

3↑+CaCl2+2H2O

原理:利用固体固体氯化铵与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得。

干燥:碱石灰。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成蓝色。

尾气处理:塑料袋收集。

+,所以铵盐的检验主要就是NH 3、铵盐的检验:因为铵盐中存在NH 4

+的检验。4

(1)若试样为固体,可用两种方法来检验:

方法一:取少量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固态碱进行研磨。若闻到有氨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样

+。

品中含有NH 4

方法二: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然后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

+

蓝,说明样品中有NH4

;也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

+。

明样品中含有NH4

(2)若试样为液体,可取少量液体注入试管中,再加入碱液,微热,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 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222O ②222O 2 ③222 ④2 2S (2)与水反应:22H 222↑现象:浮: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 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222↑ (4)与盐反应:①22H 24()2↓242↑ ②66H 2232()3↓+63H 2↑ ③44(熔融状)高温4 (5)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2O 2?? →?O H 2???→?O H CO 2 2,23·10H 2??→?风化 23 4222O → 222 → 29H 2223·10H 2O → 23·10H 2风化23+10H 2O ↑ 3、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22 (2)与酸反应:2222O (3)与非金属反应:2223 3、2O 的用途:制,23 (三)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2O 2+2H 24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2O 2+22223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2O 2+442H 22↑ 3、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溶液中通入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22322 ↑ → 23 加热2322 ↑ 【向()2溶液中通入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淀和气体。 ()223↓2O → 322(3)2 → (3)2加热3↓22↑ 二、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复习笔记: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精华版)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 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2、元素的存在状态: 在这两种状态下, 研究物质的顺序: 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T氢化物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碱含氧酸 盐盐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C,沸点为C,密度为cm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 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2====2Na 20 ②2Na+O2====Na 2O2 ③2Na+Cl 2====2NaCl ④ 2Na+S点燃= Na 2S (2) 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 2匸现象:浮:Na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个小球; 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 与酸反应:2Na+2HCI====2NaCI+H 2? (4) 与盐反应:①2Na+2H2O+CuSO4====Cu(OH) 2J +Na2SO4+H2? ②6Na+6H 2O+2FeCl3====2Fe(OH) 3 J +6NaCI+3H 2 ? ③4Na+TiCI 4(熔融状)高温Ti+4NaCI (5) Na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O H 2O CO2,H2O风化 Na 02 Na20 2 NaOH Na2CO3 40H2O W2CO3 4Na+O2====2Na2O Na20+H 2O====2NaOH 2NaOH+9H 2O+CO2====Na 2CO3 IOH2O Na2CO3 IOH2O风化Na2CO3+10H 2O ? 3、Na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O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Na2O+2HCI====2NaCI+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2O+CO2====Na2CO3 3、NaaO 的用途:制NaOH , Na2CO3 (三) Na2Q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f(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2O2+4HCI====4NaCI+2H 2O+O2T 3、Na^O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溶液中通入C0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3+H2O+O2 ? 宀2NaHCO3加^ Na z CO s+H 2O+CO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0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淀和气体。Ca(OH) 2+CO2====CaCO 3 J +H2O 宀CaC03+H 2O+CO2===Ca(HCO 3)2 宀 Ca(HCO 3)2加热CaC03 J +H2O+CO2T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稀硫酸 Cl ····Cl Cl ····C 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本套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48分) 1.“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1.5 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 kJ。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B.偏二甲肼在N2O4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中偏二甲肼和N2O4总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总能量 D.偏二甲肼在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所有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需要持续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517Cl B.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C.HClO的电子式: D.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 4.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A.Cl2+2I-==2Cl-+I2 B.稳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3>HIO3 5.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乙为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和丙同主族,甲与丙、丁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 B.单质的氧化性:乙>丙>丁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乙>丙>丁 D.甲与乙、丙、丁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6.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乙烷和乙烯 B.乙烷和乙烯 C.甲烷和乙烯 D.甲烷和丙烯 7.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总结

高一化学笔记整理必修一部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 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Page4 图1—1 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可直接加热的仪器、需要 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的仪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升华⑤萃取 1.萃取分液(碘水中碘的提纯) ①萃取:利用某物质再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提取出来的方法 叫萃取 ②分液: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③仪器:分液漏斗 ④注意事项:1.放气2.打开塞子或使小孔和凹槽对齐3.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蒸馏(适用于含有有机物的互溶的液态混合物)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注意事项:1.加沸石防止爆沸2.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支管处3.冷凝管中,气流与水流相反 4.粗盐中,Ca+、Mg+、SO4-的除去 Na2CO3、NaOH、BaCl2、HCl 除杂的原则:1.不引入新的杂质2.除杂试剂一般过量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 1.含义: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衡量标准:以0.012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3.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ol-1 4.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都为6.02×1023 5.关系式:n= 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 3.关系式:n=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容量瓶、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2.步骤:①计算固体→液体m=CVM 液体→固体C浓V浓=C稀V稀 ②称量 ③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冷却 ④转移:玻璃棒(引流) ⑤定容:⑥盖好塞子,摇匀静置 3.公式:c= c= 4.气体摩尔体积:V m=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体系叫 分散系 2.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分散剂 3.分类:①根据状态分,共九种 ②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溶液d<1nm 胶体1nm100nm 5.制Fe(OH)3胶体 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反应方程式:FeCl3+3H2O煮沸Fe(OH)3+3HCl 6.胶体性质: 丁达尔现象(光通路)、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带电) 注:一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粒子带负电。硅胶(H2SiO3)粒子带负电

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终极版

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药品存放安全 ①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或滴瓶见光易分解→棕色瓶 ②酸性试剂→玻璃塞碱性试剂→橡胶塞 ③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能一起存放 2.常见意外事故处理 ①强碱沾到皮肤——大量水+硼酸 ②强酸沾到皮肤——大量水+ 3%~5%NaHCO3溶液 ③有毒有机物沾到皮肤——酒精擦洗 ④酸或碱流到实验桌上——用NaHCO3或CH3COOH中和,再用水冲洗 3.药品的取用 固体:粉末状:纸槽、药匙一斜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药匙一横二送三慢立 液体:直接倾倒或用滴管取 4.实验仪器的注意事项 试管:加热不超过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先预热再加热,防止试管骤冷炸裂 烧杯: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平底烧瓶)都可以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加热要垫石棉网 ②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容积的1/2 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①可以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能超过蒸发皿溶剂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要用坩埚钳 ③不宜用瓷坩埚熔化烧碱、纯碱及氟化物,它们可和瓷共熔使坩埚造腐蚀 ④用坩埚钳在夹取高温的坩埚时,应先把坩埚尖端在火焰下预热一下 酒精灯:失火时要用湿布盖灭

4.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挥发 玻璃棒要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粗盐提纯:杂质有CaCl 2 MgCl 2 SO 42- NaOH →BaCl 2→Na 2CO 3→HCl 蒸馏:利用各混合物中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可以不用温度计,因为自来水中要出去的杂质都难挥发) 沸点低先蒸出,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温度 蒸馏水中离子检验: Cl- : 稀HNO 3+AgNO 3(顺序可换) SO 42- : HCl + BaCl 2(顺序不可换,因为可能有Ag+) 注意:不能把HCl 换成HNO 3 ,不能把BaCl 2换成Ba(NO 3)2 因为SO 32-+HNO 3=SO 42-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互不相溶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 常见的萃取剂:苯、汽油、煤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Cl 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分液:将萃取后良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操作步骤: ① 验漏:在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塞上玻璃塞,倒置看是否漏水,再把玻璃塞旋转 180°,再倒置 ② 装液 ③ 混合振荡:右手压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④ 静置分层(放在铁架台上) ⑤ 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使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 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拧开下口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实验: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下而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大) 注意: ① 蒸馏烧瓶中要加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 液体爆沸 ②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 的下沿齐平,以测出该出蒸汽的温度 ③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④ 蒸馏烧瓶要垫石棉网 ⑤ 连接顺序由下至上,由左到右 ⑥ 先通水,后加热,防止冷凝管炸裂 ⑦ 刚开始收集到的馏分应该弃去(冷凝管脏)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必修2 期末考试卷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互称为同位素的一组是( ) A. U 23592 和U 23892 B.H 2O 和D 2O C.金刚石和石墨 D.Ca K 402040 19和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有机物 B.无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3.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甲酸和乙酸 B.葡萄糖和蔗糖 C.麦芽糖和蔗糖 D.葡萄糖和果糖 4.暖宝宝(如图所示)采用铁的“氧化放热”原理,用一些材料组成一个原电池,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 ) 原材料名:铁粉、水、活性炭、蛭石、食盐 A.负极 B.正极 C.阴极 D.阳极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 ) A.CO 2 B.C 2H 6 C.NaOH D.H 2O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 族元素单质的熔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 B.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第Ⅷ族

C.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于非金属元素 D.第n周期第n主族的元素均为金属 7.某种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为22∶9,由此对该有机物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3 B.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D.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氧元素 8.吸烟对人体危害极大,香烟燃烧产生大量污染物。下表为某品牌香烟烟雾中各物质的含量,香烟烟雾中( ) A.只有尼古丁有毒 B.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40% C.含有的烃类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D.有气味的是C2H6、NO x、尼古丁 9.(2009山东济宁1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性强弱:Rb>Ca>Al B.阴离子还原性:O2->S2->Se2- C.氢化物稳定性:HCl

2018年高中化学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满足人类发展对水的需求,我们应优先开采地下水 B.在工业生产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原料尽可能被利用 C.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D.改善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A 【解析】善待地球、珍惜资源应减少资源开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答案】C

【解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①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④相对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A项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B项中的电极材料相同;D项中的酒精是非电解质。 3.如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或其单元。 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A.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B.蔗糖蔗糖酶果糖 C.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D.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答案】A 【解析】1 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1 mol蔗糖水解生成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乳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淀粉属于多糖。 4.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 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 A. 4x B. 4x+6 C. 4x+10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题(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 题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 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H:1 O:16 C:12 N:14 Zn:65 Cu:64 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8题共24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N∶∶∶N∶B.CO2分子的结构式: O=C=O C。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钙离子的电子式:Ca2+ 2、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 3、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

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 293的超重元素, 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A.57 B .47 C .61 D.293 4、在10L 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 2 + 3H 2 2NH 3, 3秒钟后,NH 3的物质的量增加0。12mol,用H2浓度 的变化表示3秒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0.00 3mol /(L·s) B.0。045mo l/(L·s)? C.0。006mol/(L·s) D。0。009 mol/(L·s)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 和N a2O 2 B、H 2O 2和C aF 2 C 、 NH3和N 2 D 、HNO 3和HClO 4...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12 6C与136C ? B .O 2与O 3 C . 33||CH CH H C H ——与H C CH CH H ——||33 D 。 CH C H CH CH CH 33 23|与CH C CH CH CH 333 3——|| 7、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

2018年高中化学全套笔记

2019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高中化学教师读书笔记

高中化学教师读书笔记 高中化学教师读书笔记(一) 我重读了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一书,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现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书写如下: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 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启发积极思维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 如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三建构知识结构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四严格进行智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便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训练必须讲求实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练有实效。练不在“多”而在“精”,要以少胜多。针对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20小题每题3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提出了分子学说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 A .Ca 4020 和Ar 4018 B .D 和T C .H 2O 和H 2O 2 D .O 3和O 2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 收能量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 .Na 2O 2 B .KOH C .CaCl 2 D .CO 2 5.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C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 A .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03,将Al 片改成Al 粉 B .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改用浓硫酸 C .在K 2S04与BaCl 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Na 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7.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 A .6 B .12 C .18 D .30 8.对于反应A 2+3B 2=2C 来说,以下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v(B 2)=0.8 mol/ (L ·s) B. v(A 2)=0.4 mol/ (L ·s) C. v(C)=0.6 mol/ (L ·s) D. v(B 2)=1.8 mol/ (L ·s)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资料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u-64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 D.中子数 2. 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 ..的是( ) A.CH 3CH 2 OH和CH 3 OCH 3 互为同分异构体 B.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CH 3CH 3 和CH 3 CH 2 CH 3 互为同系物 D.O 2和O 3 互为同素异形体 3、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 ...的是( ) A.原子半径:Na > Mg > Al > H B.热稳定性: HC l < H 2S < PH 3 C.酸性强弱:H 2SiO 3 < H 2 CO 3 < H 3 PO 4 D.氧化性:K+ < Na+ < Mg2+ < Al3+ 4、将SO 2气体通入BaCl 2 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产生,则通 入的气体可能是() A. NH 3 B. Cl 2 C. CO 2 D. NO 2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2O 2 (g) =CO 2(g)+2H 2 O(g) △H=-890.3 kJ·mol-1 B.500℃、30MPa 下,将 0.5mol N 2(g)和 1.5molH 2 (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 3 (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g)+3H 2 (g) 2NH 3 (g)△H = -38.6 kJ·mol-1 C.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 = -57.3 kJ·mol-1, 则 H 2SO 4 和 Ca(OH) 2 反应的中和热△H = 2×(-57.3)kJ·mol -1 D.在 101 kPa 时,2g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 示为 2H 2(g)+O 2 (g)=2H 2 O(1)△H = -571.6 kJ·mol-1 6. 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 3、HCl、NO 2 气体,做喷泉实验,所得 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 A.3∶3∶2 B.2∶2∶3 C.1∶1∶1 D.无法确定 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增大无水乙醇的用量 B.Zn与25%的稀硫酸反应制取H 2 时,改用98%的浓硫酸 C.在K 2SO 4 与BaCl 2 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炭块磨成炭粉用于燃烧 8.核电荷数小于l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 转载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转载 高中化学复习笔记: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 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