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计划

夏庄中心卫生院文件

夏医发[XX]18号

夏庄中心卫生院

关于印发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的通知各科室、一体化卫生所:

为了贯彻落实《高密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高政办发

[XX]12号)精神,适应我镇慢病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减少慢病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后果,促进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自身医疗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根据高密市卫生局文件通知精神,现将夏庄中心卫生院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紧密结合夏庄医院实际,依托属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

门支持,最大限度地参与慢病社区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活动,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医院支持、社会共建、居民参与”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二、基本目标

通过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干预活动的实施,与属地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促进形成慢病防治协作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防治结合、技术全面的慢病综合防治队伍,全面降低人群中以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及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抑制和控制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最大限度减轻慢病患者及社区用于慢病的卫生费用支出。

三、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院长任组长的慢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

2、明确慢病社区领导小组工作目标与职责,将慢病社区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医疗管理活动,不断完善慢病社区管理体系,畅通社区与医院之间慢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逐步培养建立社区慢病防治队伍,办公室负责年度计划制定,监督

计划执行。

(二)建立慢病社区防治管理体系

1、确定慢病社区防治病种范围、目标人群

慢病种类繁多,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按照我国慢病现状及发展趋势,现阶段把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四种慢性病作为重点防治病种。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不但针对慢病患者,更重要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具有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重点人群。对以上目标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综合防治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加强慢病社区宣教

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对于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常识性、科普性为主,旨在让健康人群对慢病有概念,促进树立健康观念及自我保健意识。主要形式为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讲座、慢病健康咨询。

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点人群的教育,要早期发现,进行早期干预。健康教育重

视倡导和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开展健康讲座、健康咨询、慢病早期筛查为主要形式。慢病患者家属既是高危人群又是对慢病患者实施日常保健、治疗、用药监督的“家庭健康卫士”。慢病患者家属要熟悉慢病的特点、防治原则、急性并发症的发现及现场急救知识。要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部分技能培训。

不同患者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突出重点为慢病的日常保健、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以定期讲座、咨询、义诊为主要形式,建立慢病管理个人档案,实施日常督导。

3、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慢病筛查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平台,在对居民普遍建立的健康档案中,筛选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有计划实施慢病筛查,旨在早期发现患者,早期干预治疗,减缓出现并发症时间,较少患者医疗支付的负担。

4、实施社区慢病患者系统管理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计、制定、管理慢病患者健康档案,制定慢病患者健康教育计划、指导慢病患者在社区康复治疗,预防、延缓慢病并发症。

(三)建立和畅通慢病的双向转诊

医院与社区卫生室建立慢病双向转诊关系,积极创造双向转诊条件,较少转诊环节,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转诊病人提供便利条件;制定具体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服务质量;指导并配合社区卫生室做好下转病人治疗的后续管理和指导工作,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四)开展医院与社区慢病管理人员的双向交流和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技术全面、过硬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队伍。

1、医院根据社区卫生室的实际需要,组织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以专家门诊、专家咨询、健康课堂、专家带教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卫生室中心进行技术指导,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积极到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室开展支援工作。

2、与高密市人民医院建立慢病人才培养机制。为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优先提供实习进修机会。

3、利用医院中医药特色及教学、科研优势,在社区医生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其慢病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慢病社区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

及医疗机构的通力合作。夏庄医院在社区慢病管理中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夏庄镇中心卫生院

XX年1月20日

篇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XX年XX镇卫生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

防控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慢病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后果,促进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自身医疗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根据《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手册》的要求,制定XX镇卫生院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社区科人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慢病社区领导小组工作目标与职责,将慢病社区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医疗管理活动。

2、加强慢病综合防治队伍的培养。定期对“慢非”防控工作人员进行社区诊断、死因监测、心脑血管疾病

监测、肿瘤监测、健康教育与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患者管理、患者自我管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培训。3、对上级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可查实并规范管理。

二、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

(一)死因监测

在XX年死因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步夯实死因监测工作。

1.《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

书》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 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100%。

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

(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半年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

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

(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

(3)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6.人员培训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接受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主要为《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

网络直报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并合格。

(二)肿瘤登记

1、加强督导与培训

每年卫生院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镇新发肿瘤报告的培训工作,加强肿瘤报告人员的工作能力。认真督导村卫生室及卫生院的报告质量,每半年一次,并纳入对村卫生室的年度考

核。

2、基本工作及要求

(1)、收集本辖区内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填报相关报告卡。

(2)、做好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

(3)、定期与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出生、死亡及人口资料核对,发现漏报和错报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按照程序进行补报和订正。

(4)、协助疾控中心完成肿瘤发病漏报调查,及时完成肿瘤病人随访工作。

3、填报要求:

(1)、在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CT/URI、B超/彩超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补报,并需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填报。(4)、每个肿瘤病例来本单位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期间由本单位做出确诊,均需填报。(5)、报告卡、登记册的填写应字迹清楚、内容完整、信息真实、无缺项和漏项。

4、工作目标

(1)、对新发肿瘤及时报告及时率大于98%,无漏报及

错报。

(2)、认真填写肿瘤卡片,卡片完整率大于98%。

(三)心脑血管疾病监测

1、加强培训:为让所有医务人员了解、熟悉此项工作,确保正常有序的开展,加强对我院医务人员和辖区乡村医生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报告的病种、报告对象与范围、报告方法与方式、责任报告人、报告流程等。

2、目标指标:漏报率≤2%,报告信息完整率≥95%,报告信息准确率≥95%,报告及时率≥95%。

3、督查:社区科对所有报告卡进行质量核查,定期对各科室和辖区内村卫生站上报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无漏报、迟报。

三、健康教育

(一)健康知识讲座与宣传日宣传活动

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宫颈癌、结核病、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及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精神病患者、脑卒中患者、冠心病患者、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对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进行健康宣教。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

动。

(二)健康教育音像播放与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

每年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卫生院不少于12种,村卫生室不少于6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设置永久性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不少于1个,重点人群健康教育讲座每季度不少于1次。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基本公共卫生科主任、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及各村村医生组成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活动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推出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的指导工具,设计与居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简便易行、能长期坚持、效果明显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案,开展创建健康社区、学校、医院、企业活动,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倡导“121”健康理念,即“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一辈子”,让广大居民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提高身体素质。

(三)、具体活动方式:1、召开村医生会议,对村医生进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培训。2、围绕减盐、示范食堂、身体活动干预、控烟等设立全民XX年、XX年健康主题活动。

3、围

篇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计划

XXXXXXXX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XX年工作计划

为全面推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协调发展,根据卫生局和疾控要求,将XX年慢性病防治工作安排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

1、建立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制度、死亡证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2、明确职能科室,院内设有报告管理人员。

3、按时参加本区防病站召开的报病及死亡统计工作例会、培训

会。

4、加强医生报病知识培训,每年两次,明确各类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卡片、死亡证书填写规范。

5、建立婴儿、孕产妇死亡登记薄,每周自查,建立5岁以下儿童死亡自查制度。

6、规范卡片、死亡证报出登记、死亡证存根保管。

二、工作内容与指标

加强本辖区死因监测,认真开展居民病伤死亡调查与上报工作。

对于在家死亡者,中心按照上级工作要求,根据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病史资料、居民户口本身份证及申办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居住地居委会证明(加盖公章),对辖区内在家死亡者填写死亡证明书,并于7日内报告至《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均要达到100%,死因编码正确率98%,无迟报、漏报。认真做好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

上报工作,做到不迟到,不漏报,卡片填写完整率达95%,卡片填写错误率小于2%。

XXXXXXXXXXXXXXX

XX 年元月

学校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学生防肥胖工作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肥胖危害性知晓度。针对学生家长,开展学生合理营养的健康宣教,利用家长会等机会,进行多方面内容的专题讲座;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肥胖危害知晓度。 (二)加强体育锻炼,帮助肥胖学生增强体质。认真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进行评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认真组织做好广播操,上好体育活动课,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加强肥胖监测,掌握学生肥胖发生状况。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并对体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学生肥胖发生总体情况,建立超重或肥胖学生档案,作为肥胖干预的重点对象。 (四)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长落实配合工作。对肥胖学生或有肥胖趋势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同步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并督促学生适量运动。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控制学生体重。 (五)开展重点干预,力争降低肥胖检出率。针对肥胖学生或有肥胖趋势的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矫治训练活动,增加学生活动量,合理膳食,积极帮助学生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二、学生防龋齿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儿童龋齿防治工作。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龋齿的高发期

为6-14岁。龋病已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卫生部已将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列为开展牙病防治、促进口腔健康的重点人群。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推广应用科学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对改善中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真组织,落实龋病防治措施。一是在小学开展集体刷牙培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选用牙膏和牙刷,提高正确刷牙率。二是加强龋病监测与干预治疗,定期组织对学生进行龋齿检查,对查出的龋病患者及时进行填充治疗。三有条件的并在学生、家长知情自愿的原则下,开展滴涂氟保护漆防龋工作。 (三)广泛开展教育宣传,普及龋病防治知识。大力普及牙病防治知识,使学校老师、学生及家庭真正了解龋齿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及开展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参与防治工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 工作总结 篇一: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汇报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按照西陵区卫生局的统一工作部署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契机坚持建设标准化、服务惠民化、管理精细化的工作原则采取创建工作与中心发展相结合、创建工作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创建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先后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落实部门责任、建立督办制度等有效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了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一、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了以中心主任朱玉华为组长、中心副主任李瑜、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部、公共卫生科科长、责任医师团队首席医生、责任医师团队首席护士为成员的创建工作专班。先后下发了《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任务分解》建立了每周督导检查和通报制度。二是召开职工动员大会。全面解读了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系统的培训了《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方案》。三是每周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全面掌握创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二政策保障一是建立了以街办及社区为中心的慢病工作网络制定了各类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二逐步建立了慢性病管理专帐同时完成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化账簿建设。三是中心先后投入8万元用于健康教育处方、慢病宣传资料及自助监测点建设。四是明确了按年度每个慢病患者管理以30元补助标准落实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工作经费。三队伍保障一是标准化建设慢性病门诊。组建了以中心副主任王世友为组长公共卫生科、责任医师团队首席医师、慢病管理医师的5人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了以慢病门诊为主体的慢病管理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慢病门诊在慢病管理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职能。详细制订了《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门诊管理办法》、《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患者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心将以慢性疾病为重点的科室建设。二是按中心3个各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的标准组建了6支社区责任医师团队重点性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

2020年学校关于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4篇

学校关于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为加强对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专门成立了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责成专门科室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落实。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具体安排、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检查考核等。将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明确了各处室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和工作队伍。 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发现慢病患者。通过每年一次的师生体检,及时统计,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然后报镇人民医院及时建档管理。之后,配合镇人民医院医生严格按照防治相关要求及患者的临床评估级别、类别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与干预,填写慢病管理卡(册)。

我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二是要求患者定期随访指导,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复查或了解患者血压或血糖控制水平,督促其坚持用药,并根据治疗效果给予相应指导,同时填写慢病管理手册和管理卡;三是实施面对面干预,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及其主要病因进行面对面、个体化干预,如指导其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以及盐勺、油壶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四是开展防治知识讲座,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师生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讲解相关防治知识并接受咨询。 为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根据校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特点,利用各种形式如广播、讲座、健康专栏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课,保证每学期8-9学时,结合地方及学校特点,保证有2课时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内容。有统一教案、有教师、有考核。 对照《江苏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积极争创示范单位和示范食堂,试行在食品加工中推行“食品营养成分标签”。按照职责分工加大食品 __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大众自我防范和保健能力。

第四章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一、多选题 1.下列哪些因素为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 A.不合理膳食 B.缺乏体力活动 C.营养不良 D.遗传因素 E吸烟 2.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包括() A.高钠、低钾膳食 B.超重肥胖 C.过量饮酒 D.遗传因素 E.长期经神紧张 3.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诊断中具有如下哪些优势() A.检查不受进食影响 B.检查结果稳定 C.检查费用低 D检查不受时间限制 E患者依从性好 4.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 A.膳食不平衡 B.遗传 C.超重、肥胖 D.体力活动不足 E.饮酒 5.有关胰岛素抵抗的概念正确的包括( ) A.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正常水平

B.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C.常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D.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发展成为IGT E.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6.IGT伴有如下哪几项易发展为糖尿病( ) A.原IFC≥5.Ommol/L B.餐后2h血糖≥9.4mmol/L C. 餐后2h血糖≥7.8mmol/L D.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 E.腹型肥胖 7.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A.冠心病 B.高血压 C.肾衰 D.糖尿病足 E.致盲 8.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哪几型() A.心绞痛 B.心肌梗死 C.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D.缺血性心肌病 E.猝死 9.发生心肌梗死可能有如下哪些临床表现() A.剧烈持久疼痛 B.无自觉症状 C.症状很轻 D.休息、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 E.确诊需要靠心电图和血清酶学 10.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A高血压. B血脂异常

第十八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十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概述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的定义为进行性的、不能自然痊愈及很少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般简称为慢性病,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CDC全国慢性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关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在广义定义的基础上,可以预防的并造成显著的发病、死亡和费用负担的疾病。包括的病种有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节炎、癫痫、口腔疾病、骨质疏松症、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Alzheimer 病和铁超负荷(Iron Overload)。2001年我国第二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学术会议征文包括的病种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痴呆等。归纳起来,慢性病一般指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复杂,大多数病因不明,这些疾病的自然病程较长,即从接触致病因子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出现结局的过程长,造成的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大,但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治疗)可以预防和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化的进展及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的增加,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形势严峻。以糖尿病为例,1979年的患病率为1.01%,1994年达到2.50%,1995-1999年全国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3.62%,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 6.28%。同时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也处于上升趋势。WHO预测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死亡原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58%上升到79%,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针对慢性病的人群干预研究说明了慢性病的预防效果良好,美国通过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高血压、增加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的干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我国天津市慢性病干预的卫生经济学分析显示,干预的前两年投入大于收益,第三年开始收益大于投入,第四年成本效益为1:4.98,干预期间的综合成本效益为1:2.48。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干预研究工作基础薄弱,对慢性病的干预理论和方法不熟悉,缺乏基于人群(社区)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干预计划,为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急需在人群(社区)中广泛开展慢性病的现场调查研究和干预工作。

2017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2017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组织机构与网络 根据各级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安排,区教育局再次强调和部署了健康教育工作,重新调整学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长为成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工明确,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各位教师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加快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步伐,在短时间内务求实效,使健康教育机构、网络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我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建设 学校十分注重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的建设,设

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主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计划免疫知识、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及根据季节变化的疾病防治知识等,增加全体师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还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将学校开展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提高师生的健康意识 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分别利用世界卫生日、结核病防治日、计划免疫日、世界无烟日、碘缺乏病防治等节日组织人员在学校多次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咨询活动使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 四、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资料收集 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宣传栏的内容、活动场地等进行检查督导,使各各位教师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各项资料分类归档。 开封市集英小学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日

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并发症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国家对于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慢性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将在全社会铺开。我县的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工作在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将慢性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死因监测、心脑血管和肿瘤登记报告纳入考核范围,全力创造支持性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现根据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19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慢性病管理工作,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为依据和标准,全力做好慢性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的工作落实。

(二)加大筛查力度,提高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上报数据,力争年底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做好慢性病随访服务工作。 (三)加大力度开展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报告工作,提升上报数据。 (四)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指导各村级卫生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高危人群筛查,全面开展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工作。 (五)广泛开展“三减三建”(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 二、工作重点及任务 (一)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为基础,慢性病健康教育为重点,不断探索基层公共卫生开展慢性病防控的方法与模式。建立高血压、糖尿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掌控工作进度,督导各村医工作质量与数量的落实。 (二)继续落实35岁以上患者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做到门诊日志有记录,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5%以上。对在接诊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登记、报告,建立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本。 (三)加强高危人群管理,筛查出的高危项目进行一次监测并做出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指导。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 1、为辖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中的妊娠妇女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进行早孕检查与指导。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统计上报相关信息。 3、做好孕产妇与未产儿生命检测与管理工作。 4、对建册的孕妇进行高危筛查,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按要求进行登记、追访与管理。 5、入户调查、核实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和未产儿死亡(含外地户口及外区户口)情况,填写死亡报告卡,及时上报。 信息收集、报告、管理制度 1、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培训信息。 2、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举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和篡改。 4、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报送、管理。 6、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7、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 卫生监督协管员工作职责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管理。 4、对以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藉、舒缓治疗服务。 5、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6、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7、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

慢性病工作计划

2015年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区2015年创省级慢病示范区领导办公室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列为重点,采取指派专人管理,成立“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科室,特制定今年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计划如下: 一、老年人管理、督导 1、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 2、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包括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咨询指导和干预,进行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等。 3、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对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 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高血压管理、督导 1、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血压异常者应登记造册。 2、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至少4次,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3、每年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一般体格检查和口腔、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检查,并进行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 4、管理人群血压控制情况。 三、糖尿病管理、督导 1、重点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门诊服务、健康体检等)。 2、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年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免费空腹血糖检测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3、每年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含足背动脉搏动检查)和口腔、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检查,并进行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 4、管理人群血糖控制情况。 四、重性精神病管理、督导 1、对辖区确诊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教案

一年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教案 教师:徐超

1、不乱吃零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乱吃零食、贪吃冷饮的害处。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二、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乱吃零食。 三、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一日有三餐,,那除了一日三餐外,你平常还吃其他零星小吃吗? 2、除正餐以外的零星小吃我们叫它零食。板书:零食。 3、那你们平常都吃些什么零食呢?为什么喜欢吃?跟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交流回答。 4、其实呀,吃零食也是有学问的,小朋友可不能随便乱吃零食,乱吃零食害处可多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不乱吃零食。 二、讲授新课。 1、指名学生起来说说,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2、分小组讨论一下: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①经常吃零食对小朋友的胃有什么害处? ②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③消化不良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④多吃冷饮有什么不好?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乱吃零食的不好。 出示一些不宜多吃的零食: ①烧烤肉串。(图)(分析原因) ②各种蜜饯。(图)(分析原因) ③糖果、巧克力。(图)(分析原因) ④各种冷饮。(图)(分析原因)

4、让学生深入了解乱吃零食的不好。 ①看电视吃零食吃出胆结石。 ②多吃零食可能有损视力。 5、交流你曾经因为吃多了零食而引起下列不良反映吗? 6、零食的学问。推荐各种有益健康的零食。 各种水果。 牛奶。 谷类制品。如:饼干、面包等。 b)儿童吃零食有秘诀。 ①、路边的零食不要买。 ②、进食零食后要饮少量清水,防止蛀牙。 ③零食分量要适可而止,切忌整天频密进食。 ④吃零食时亦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在两顿正餐之间吃。 7、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有什么打算? 8、课后作业: 平时互相检查吃零食的情况。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 制(副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悉健康促动与健康教育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 与食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项目设计、实施、督导、考核与评估 的理论和技术; 2.熟练掌握慢病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平衡膳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酗酒等,以及伤害相关行为的干预理论与技术; 3.熟悉或了解常见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和康复理论。 (二)相关知识 1.熟悉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传播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人口学 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3.了解心理学、内科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专业实践水平 1.参与制订本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计划;

2.能与不同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慢性病 社区综合干预及伤害防制,指导基层医师在人群中展开相关危险因素 的健康教育; 3.参与本地区人群的死亡(含死因)、发病和患病、行为危险因 素监测,利用监测资料评价干预效果,通过有效途径向各业务部门和 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监测结果及政策建议。 4.对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防制过程 提出所需的生化检验、仪器检测、健康监测项目,并能对血压、血脂、血糖、等结果实行分析。 三、学科新进展 1.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健康促动、社区综合干预、行 为医学、社会市场学、传播学等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 2.了解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 疾患、伤害以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干预评价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3.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新履约进展及世界 卫生组织《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世界战略》、《伤害监测指南》、《伤害社区调查指南》等实施进展。 2.对相关学科近年进展有一定了解。 附本专业病种 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

幼儿园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计划 (2)

狮子岗乡中心幼儿园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精神,我园特制订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运用宣传和教育等手段来达到慢性病社会和个体危险因素,减少慢性病发生,降低慢性病危害,通过不断总结宣传和教育经验,推广有效宣传教育模式,全面推动我园慢性病预防控制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的 通过对园内幼儿的慢性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形成社会各界对健康生活的广泛支持,减少我园幼儿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普及慢性病防治健康知识,提高幼儿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知识知晓率,促进全园健康行为形成,逐步提升健康行为形成率。 三、工作内容 (一)充分发挥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为慢性病健康教育与促进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运用各种健康教育与促进宣传服务形式,推动城乡社区、单位、家庭、个人的参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转化为社会活动。 (二)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生活的全社会环境。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各班、厨房、卫

生间、午睡室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能力。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办好健康教育室、宣传窗、黑板报,确定专业人员负责,定期讲座、更换、刊出。鼓励幼儿园、教师、家庭积极征订健康科普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慢病防治核心信息。 (四)充分发挥我园(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作用,突出地方特色,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氛围,为幼儿健康提供帮助。 (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针对健康幼儿、亚健康幼儿、重点幼儿等不同幼儿,“推广简便适宜技术,促进幼儿健康行动”等系列行动,以讲座培训为主要形式,辅以电视教育、卫生宣传栏、卫生科普展板等,及时满足幼儿健康保健知识需求。结合“慢性病主题日”宣传活动,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开展慢性病的危险行为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等)的教育,倡导合理膳食与营养,讲究居室环境卫生,“家庭、食堂和餐馆减盐限油行动”等方面的家庭健康教育,创建文明卫生幼儿园的宣传教育以及社区卫生公德及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并针对社区主要危险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进行综合干预。 (六)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要定期组织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街卫生院、学校等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完善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及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居民健康素养的测试,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抓好典型,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高二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2、教学难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概念、类型及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 (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 (二)病因: 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1)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500万,大概每10个成人中有1个死于烟草的毒害,约有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畸形发生率高1.8—3.8倍。总之,香烟杀人于无形之中,其破坏性之大、危害性之广已无需赘述。 (2)酗酒 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酒精是一种嗜神经性精神活性物质,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脑萎缩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但是,适度饮酒对防治慢性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3)不合理膳食 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膳食不平衡尤其对心血管病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全国居民消费结构正由“饥饿减少”向“慢性疾病”方向发展。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铁、维生素A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慢病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在慢病的防治中,预防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慢病往往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慢病诊断容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慢病,通过及时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 成为中国主导疾病:中国卫生部于2005年7月7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本次调查显示,排除季节性影响,我国年患病人次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其中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常见病

2019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2019 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篇一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 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 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按照高血压、糖尿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宣传知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宣传知识 楚雄市八角镇民族中学各班学习材料 一、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宜吃什么 1、宜食五谷杂粮。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与纤维。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 2、宜食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作用。 3、宜食多种新鲜蔬菜(尤其是叶子菜),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还有海带、木耳、魔芋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4、宜适当食动物蛋白质,如肉、蛋、奶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尤其是鱼类、贝壳类等海鲜食物,因为其中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必须脂肪酸,在体内帮助胆固醇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有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什么 1、不宜吃甜食、饮料等,如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饮料、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食品,因为以上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2、不宜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因以上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不宜饮酒。 二、血脂异常 非药物治疗措施可用于预防血脂异常,也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包括饮食调节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对于血脂异常的病人,饮食调节的目的是保持合适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同时需要保持患者在其性别、年龄及劳动强度的具体情况下有一个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 总的来说,高血脂病人的饮食应注意“一个平衡”和“五个原则”。 一个平衡。即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比例恰当;膳食中所供

2020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2020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组织机构与网络 根据各级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安排,区教育局再次强调和部署了健康教育工作,重新调整学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长为成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工明确,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各位教师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加快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步伐,在短时间内务求实效,使健康教育机构、网络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我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建设 学校十分注重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的建设,

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主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计划免疫知识、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及根据季节变化的疾病防治知识等,增加全体师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还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将学校开展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提高师生的健康意识 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分别利用世界卫生日、结核病防治日、计划免疫日、世界无烟日、碘缺乏病防治等节日组织人员在学校多次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咨询活动使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 四、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资料收集 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宣传栏的内容、活动场地等进行检查督导,使各各位教师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各项资料分类归档。 开封市集英小学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日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最新版】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篇一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

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