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21600÷12=1800(本)②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360)=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2160(本)②21600÷12=1800(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问题)、

画线段图(如行程问题)、演示,这样更具体形象,表达清晰。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行程应用题

在行车、行船、行走时,按照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相依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也叫行程问题。

行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按运动方向,行程问题可以分成三类:

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

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

3、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

1、相向运动问题

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是指地点不同、方向相对所形成的一种行程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相向运动而相遇。

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6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2、两城市相距13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候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进,与甲相遇。求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

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同向而行,一快一慢,慢在前快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快的追上慢的,称为追及。

解答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差。基本公式有: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例1、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

12÷(4×3-4)=1.5小时

例2、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前面部队乘的汽车。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0千米。通讯员出发后2小时追上汽车。通讯员出发的时候和部队乘的汽车相距多少千米?

要求距离差,需要知道速度差和追及时间。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60-48)×2=24千米

例3、一个人从甲村步行去乙村,每分钟行80米。他出发以后25分钟,另一个人骑自行车追他,10分钟追上。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多少米?

要求“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人的速度差”;要求“两人的速度差”需要知道距离差和追及时间

80×25÷10+80=280米

2、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

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是指地点相同或不同,方向相反的一种行程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

解答背向运动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的距离(速度和)。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例1、甲乙两车同时同地相反方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乙车每小时快5.5千米。4小时

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例2、例2、甲乙两车从AB两地的中点同时相背而行。甲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到达A地

后又以原来的速度立即返回,甲车到达A地时,

乙车离B地还有40千米。乙车加快速度继续行驶,

到达B地后也立即返回,又用了7.5小时回到中点,

这时甲车离中点还有20千米。乙车加快速度后,

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3、乙车在7.5小时内行驶了(40×7.5+40+20)千米的路程,这样可以求得乙车加快后的速度。例4、(40×7.5+40+20)÷7.5=48(千米)

例5、例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而行,3小时后甲车在乙车前方15千米处;如果两车同时同地背

向而行,2小时后相距150千米。甲乙两车每小

时各行多少千米?

例6、根据“3小时后甲车在乙车前方15千米处”,可求得两车的速度差;根据“两车同时同地背向而

行,2小时后相距150千米”,可求得两车的速

度和。从而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和差问题)(三)相遇问题

指两运动物体从两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运动。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是:相遇时间=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和;

相隔距离(两物体运动时)=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甲速=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相遇时间-乙速

例1: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例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20﹪,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例3: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64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题:

1、A 、B两地相距3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粗,原计划甲每小时行36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但开车时,甲改变了速度,也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样相遇时乙车比原计划少走了多少千米?

2、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1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

后在离甲、乙两地中点9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小斌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小明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同时在某地沿同一条线路到30千米外的学校去上课。小斌到校后发现忘了带钥匙,就沿原路回家去拿,在途中与小明相遇。问相遇时小明共行了多少千米。

4、一辆客车从甲城开往乙城,8小时到达;一辆货车从乙城开往甲城,10小时到达。辆车同时由两城相向开出,6小时后他们相距112千米。甲乙两城间的公路长是多少千米?

5、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反向而跑,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6米,当他们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点时,他们在途中相遇了几次?

6、小明回家,距家门300米,妹妹和小狗一齐向他本来,王明和妹妹的速度都是每分钟50米,小狗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小狗遇到王明后用同样的速度不停地往返于王明与妹妹之间。当王明和妹妹相聚10米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7、甲、乙两地相距880千米小轿车从甲地出发,2小时后,大客车从乙地出发相向而行,又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小轿车比大客车每小时多行20千米,问大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城相距290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城出发向乙城驶去,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货车从乙城出发驶向甲城,每小时行42千米。辆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各自到达终点后休息一小时,然后立即返回。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后再次相遇一共花了多少小时?

9、佳佳从甲地向乙地走,彬彬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他两人各自到达终点时,又迅速返回。两人行走的过程中,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地50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19米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 、B两地相向开出,速度比是7:11。两辆车第一次相遇后继续按原方向前进,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甲车离B地80千米。A、B 间相距多少千米?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算与巧算

计算与巧算 拿到一道题,先别忙着做。要看清题目,想想能否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简便,如果不行,就按运算顺序来算。 1、根据树状图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2、递等式计算 5500÷125 9800÷(25×49) [572- (139+252÷12)]×15 78000÷24÷125 3600÷25÷24 [757- (38+17×15)] ÷16 3、列式计算 (1)31加93所得和被124除,商是多少? 学习目标 ÷25125499549_÷+学习导航 基础训练

(2)甲数是370,乙数比甲数的10倍少20,乙数是多少? 综合提高 一、填空: 1、655÷()=28 (11) 2、500÷29=17……7,被除数再增加(),商是18。 3、两数相除商是18,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6,商是()。 4、在410÷50=8……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商是(),余数是()。 二、选择: 1、算式()算起来比较方便。 A、384-(84+79) B、384-84-79 2、 200……00÷500……00=() 30个0 28个0 A、4 B、40 C、400 D、不能计算 3、一个数分别与4和6相乘,所得的积的和是360,这个数是() A、24 B、15 C、36 D、无法确定 4、小胖在计算125×(□+8)时,算成125×□+8,这个结果比正确的结果()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三、应用题 小丁丁做口算题,如果每天做24题,15天可以做完,实际小丁丁每天多做6题。几天可以做完? 智慧星

1、(5+55+555+5555+55555)÷5= 2、四舍五入到百万位约是210000000的数最大是(),最小是() 回家作业 1、运用所学的运算性质,简便运算。 456+79-56-79 108+(66+92+224) 274+87-74-87 3600÷48 397×101-397 6500÷(65×25) (67×76+76×58)×8 (125×99+125)×64 2、应用题 体育室有排球25只,篮球的只数是排球的2倍,小皮球的只数比篮球的3倍多20只。 小皮球有多少只?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③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21600÷12=1800(本)②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360)=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2160(本)②21600÷12=1800(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思维训练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思维训练班(1) (倍数问题) 【例题】 1.小明买数学作业本和英语作业本共13本,其中数学作业本的本数比英语作业本本数的2倍多4本,问小明买了数学作业本和英语作业本各多少本? 2.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15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傅和徒弟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3.小明、小红两人集邮,小明的邮票比小红多45张,小明的邮票张数是小红的4倍,小明和小红分别有多少张? 4.某学校有排球的个数比篮球多50个,如果再买40个排球,排球的个数就是篮球的3倍,篮球、排球各有多少个?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思维训练班练习题(1) 姓名成绩 1.小明的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4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 2.小强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3倍,他拿出20支捐给了希望工程,20支正好是小强小明总支数的一半,小强原有铅笔多少支? 3.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102吨,从甲库运出28吨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6吨,甲、乙两库原来分别存肉多少吨? 4.甲、乙两个量仓存粮320吨,后来从甲仓运出40吨,给乙仓运进20吨,这时甲仓存粮是乙仓的2倍,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5.小红有10支铅笔,小芳有14支铅笔,小芳给小红多少支后,小红的支数是小芳的2倍? 6.两个数相除,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143,你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吗? 7.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50,就等于乙数,如果乙数加上350就等于甲数的3倍,问甲、乙两数分别是多少?

8.A、B两人所存的钱数相等,A要买一件商品,向B借了120元,这时A的钱数正好是B 的4倍,A、B原来分别有多少钱? 9.学校买了4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用去了162元。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3元,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的售价分别是多少元? 10.今年妈妈与女儿的年龄和是66岁,妈妈的年龄比女儿的年龄的3倍少10岁,那么多少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11.猴山上有猴36只,洞里有9只跑到洞外,洞外的只数正好是洞里的3倍,问原来洞内、洞外各有多少只? 12.四个数的和使180,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2倍,第二个数是第三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四个数的2倍,求这四个数。 13.有两筐苹果,如果第一筐拿出9个放进第二筐,两筐苹果的个数相等,如果从第二筐拿出12个放进第一筐,则第一筐苹果的个数等于第二筐的2倍,每筐原来各有几个苹果? 14.小明所有的连环画的本数是小华的6倍,如果两人各买来2本,那么小明所有的本数是小 华的4倍。两人原来各有两环画多少本?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推荐文档)

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_千米. 2.(3分)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_________公里. 3.(3分)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_________倍. 4.(3分)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_________秒. 5.(3分)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_________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 6.(3分)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_________步. 7.(3分)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_________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3分)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_________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3分)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_________公里. 10.(3分)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出发,乙同时从B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_________边上.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2010-10-08 20:32:39) 转载▼ 标签: 分类:数学思维题 思维题 教育 一、填空(共52分,第4题4分,其余每个空格3分) 1、计算:999+999×999=________ 2、计算:3×2÷2-2×6÷3÷3+5-3=________。 3、①3、8、18、33、53、78、______; ②(8、7)、(6、9)、(10、5)、(、13)。 ③19、37、55、、91。 4、将0、1、2、3、4、 5、6这七个数字填在圆圈和方格内,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组成一个整数算式:○×○=□=○÷○(5分) 5、若干个○与●排成一行如下:○●○●●○●●●○●○●●○ ●●●○●○●●○●●●……在前200个圆中有 ________个●。 6、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15年后,父亲是儿子的2倍。现在父亲是______岁,儿子是______岁。 7、如果1个苹果=2个桔子,1个桔子=8颗糖,那么1个苹果可以换______颗糖;3个桔子可以换______颗糖。 8、一次口算比赛,规定: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一题扣5分。小华答了18道题,得92分,小华在此次比赛中答错了________ 道题。

9、有一列数,5、6、2、4,5、6、2、4……第129个数是________,这129个数相加的和是________。 10、小红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写成56,结果得到商是13,还余52,正确的商应是。 11、星期天,妈妈从超市买了4支小梦龙和3支可爱多冰淇淋,用去24元钱。妈妈对小丽说:"上星期天我买了3支小梦龙和5支可爱多冰淇淋用去29元钱,你算一算,小梦龙每支 ______元,可爱多冰淇淋每支______ 元。 二、解决问题(共48分,第1、2、3各6分,第4、5、6各10分) 1、甲、乙两人从相距84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两人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客车和货车从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小明考的4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2分。如果数学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90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四年级数学下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四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15×(400—400÷25)÷5 (2)25×17+13×25+1245—(245+350)2、一块正方形的地,沿四周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种了100棵,已知这块地里种玉米共收28吨,这块地平均每公顷收玉米多少吨? 3、一筐橘子连筐重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连筐重13.5千克,问:筐重多少千克? 4、小明和小丽共有20.6元,两人各买了一本同样的日记本后,小明还剩5.40元,小丽还剩3.20元。一本这样的日记本多少钱? 5、两块长方形蔬菜地,长都是48米,其中白菜地宽25米,黄瓜地宽12米。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6、一个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围墙, 甲、乙两人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 沿

围墙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已知甲每秒走5 米, 乙每秒走3 米, 则至少经过秒甲、乙走到正方形的同一条边上。 7、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8、一个三位数除以36,得余数8,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 9、A 、B 、C 、D 四人带着一个手电筒,要通过一个黑暗的只容2 人走的隧道,每次先让2人带着手电筒通过,再由一人送回手电筒,又由2人带着手电筒通过……若A 、B 、C 、D 人单独通过隧道分别需要3,4,5, 6 分钟,则他们4 人都通过隧道至少需要分钟?

部分参考答案 5、两块长方形蔬菜地,长都是48米,其中白菜地宽25米,黄瓜地宽12米。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多少平方米? 分析和解答:先算出白菜占地多少平方,25×48=1200平方米。再算出黄瓜占地多少平方,12×48=576平方米。 白菜地的面积减去黄瓜地的面积,就是多出来的地。1200-576=624平方米。 答:白菜地的面积比黄瓜地面积多624平方米。 6、一个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围墙, 甲、乙两人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 沿围墙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已知甲每秒走5 米, 乙每秒走3 米, 则至少经过秒甲、乙走到正方形的同一条边上。 【答案】30 【分析】由题设可知, 甲走完一条边需要10 秒, 乙需要50 3.要在同一条边上, 首先路程差应小于一个边, 经过50 ÷ (5? 3) = 25秒后, 甲、乙路程差为一个边长.此时甲在CD边的中点, 此需要再经过5秒后, 甲到达D 点, 甲、乙才走到同一条边上, 综上, 至少需要30 秒. 7、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解析】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1500 8、一个三位数除以36, 得余数8, 这样的三位数中, 最大的是____. 【答案】980 【分析】因为最大的三位数为999 , 999 ÷ 36 = 27?27 , 所以满足题意的三位数最大为: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及与课本思考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索与创新精神。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观察力,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源于基础,高于课本,教材中难度较大,思维型强的知识。 2、贴近学生比较现实的数学问题。 3、数学报或奥林匹克起跑线的有关内容。 五、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计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数学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思考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思维狭隘、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启迪和辅导下,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开放性,生活型、智趣性的思维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性,全面发展。 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课堂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数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八、活动安排: 本学期共安排16课时,每周一课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

第周 四年级 同学 定义新运算 定义一种运算:a ^ b= a × b — b 。 求:1. 8 △ 5; 5 2. 10 △ 6 10^ 6 =Xlk IBl 1 . Clo Im 3. 9 △ 8 9A 8 =X|k |B| 1 . 第 周 四年级 同学 编算式 1、用 2、 3、 4、5编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 数的算式。 2、用6、7、8 9编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 数的算式。

四年级同学 我的发现 1、李大爷准备在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上种玉米。如果长方形地长分别是20米、40米、60米、120米,宽应该是多少米?请填下表. 2、学校科学实验组准备在一块24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上种蔬菜。如果长方形地长分别是20米、30米、40米、60米,宽应该是多少米?请填下表,你有什么发现? 第周 四年级同学 1、欢欢在计算“ 20+□× 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结果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W W W .x K b 1.c o M 2、小春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2写成了27,结果得到商26还余18?你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你的发现是:

第周 四年级同学 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例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76分析:由积的末尾是 X□□ 0, 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个位 1 8□□ 是 □ □ □□ 5;由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5, 3 1 □□0并结合第一个因数与5相乘的积的情况考虑,可推出第一人个因数的百位是3;由第一个因数为376与积为31□□ 0,可推出第二个因数的十数上是8。题中别的数字就容易填了。 周新课标第一网 四年级同学 末尾有多少个零 99……9× 99……9+ 199……9的末尾有多少个零? k,Y J κ' --- r,-- ‘ ζ,------- Y--- ‘ 20个20个20个 我们可以找出规律再解答。 9 × 9+ 19=100 99×99+199=10000 999 × 999+ 1999=1000000 ...............................................W W W .x K b 1.c o M 99……9× 99……9+ 199……9的末尾有()个零。' --- Y - , --- r, --- ‘ - Y-- J 20个20个20个 练习:□ 3 □ 5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讲解学习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应用题

行程问题应用题 1、从图书馆到家,妈妈要走18分钟,女儿要走24分钟,如果妈妈从家出发,同时女儿从图书馆出发,她们相遇时妈妈比多走100米,那么图书馆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行驶了1.4小时后,已行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5:6,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5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82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5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一辆自行车外轮胎的直径是60厘米,每分钟转120圈。李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到学校用了15分钟。从李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 6、从甲地到乙地,当行驶到超过中点87千米处时,正好行驶了全程的64%,还要行驶多少千米才能到达乙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乐乐从甲地步行去乙地,第1小时行了全程的41 ,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20%,这时离两地的中点还有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没有相遇还相距2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5小时行400千米,照这样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比例解答)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公路长12厘米,一辆汽车上午11:00以平均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下午几时才能到达乙城?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小题2分) 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2.3998是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3.有一个两位数,在它的某一位数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再和这个两位数相加,得数是20.9。这个两位数是() 4.填一个最小的自然数,使225×525×()积的末尾四位数字都是0。 5.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 6.从1、2、3、4、5、6、7、8、9九个数中,任取3个数组成一组,使它的平均数是5,有()种取法。 7.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 8.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 9.把5、11、14、15、21、22六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 10.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有1个数字,它们是1、2、3、4、5、6,而且每个相对面上两个数的和是7(1和6,2和5,3和4)。下图是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请填出空格内的数。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共10分,每小题2分) 11.大于0.9997而小于0.9999的小数只有0.9998。() 12.一张长方形彩纸长21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时纸的长是6厘米。() 13.一个箱子里放着几顶帽子,除2顶以外都是红的,除2顶以外都是蓝的,除2顶以外都是黄的。箱子中一共有3顶帽子。() 14.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3公顷。() 15.有铅笔180支,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不得少于7支,也不能多于25支,共有7种不同的分法。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每小题2分) 16.5÷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200位数字是()。 A、7 B、1 C、2 D、5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习题 第一单元乘法 1-6.在下面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7.用2,3,4,5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乘积最大的算式是(),乘积最小的算式是()。 8.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乘积最大的算式是(),乘积最小的算式是()。9.用0,2,4,6,8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乘积最大的算式是(),乘积最小的算式是()。10.小明在计算“326×53”时,把第二个乘数53错写成35,这样所得的积比原来的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 11.四1班学生上体育课,全班排成4行,每行的人数相等。小红的位置是:从左边数是第6个,从右边数是第7个。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2.书架上共有48本书,小芳想使三层书架上的书本数相等,她先从第一层拿8本放入第二层,然后从第二层拿6本放入第三层,就完成了。原来第一层有多少本?第二层有多少本? 13.旅行社有甲、乙两种面包车,甲车可乘11人,每辆租金为120元;乙车可乘18人,每辆租金为160元。旅行团有58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14.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水900毫升,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容量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分别是多少毫升? 15—16.(1)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二桶倒出8升水,那么两桶水正好相等,已知两桶水共有120升,两桶水原来各有多少升? (2)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二桶倒出8升水给第一桶,那么两桶水正好相等,已知两桶水共有120升,两桶水原来各有多少升? 17.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二桶倒出8升水给第一桶,那么第一桶水正好是第二桶水的5倍。已知第一桶原有水27升,第二桶水有多少升? 18.两桶水的升数一样,如果从第一桶倒出25升水,从第二桶倒出75升水,那么第一桶剩下的水正好是第二桶剩下水的3倍。两桶水原来各有多少升?19.一杯牛奶240毫升。小强先喝了半杯,再往杯里用水加满,又喝去1/4杯,又用水加满,最后小强将它全部喝完。小强一共喝了多少毫升牛奶?多少毫升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 20.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一定大于()厘米,同时小于()厘米。 2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相邻两条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5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22.下面每组三个数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里可填哪些数? (1)6,8,();(2)6,6,();(3)3,4,()。 2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5厘米和4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24.如果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25.如果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内角是89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2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度,顶角是()度。 27.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度,最小的内角不能大于()度。2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少18度,它的顶角是()度。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29-33.在下面各题的等号左边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等式成立。 (1)2 2 2 2=2 (2)2 2 2 2=4 (3)2 2 2 2=6 (4)2 2 2 2=8

六年级行程问题应用题(全、新)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行程问题应用题 1、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离中点1/4,求全长。 2、两车相向而行,在距离中点20千米处相遇,它们的路程比是3:2,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车从A到B,乙车从B到A,当甲行了全程的4/5时,乙已行与剩下的比是3:2,这时两车相距10千米,求两地的距离。 4、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比是2:7,接着又修了63米,这时已 修的和未修的比是4:5,求全长? 5、两车同时从A到B,当甲车行了全程的4/5时,离终点还有50千米,这时乙车行到全程的3/4,问乙车离终点多少千米? 6、辆汽车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甲比乙快1/3,如果甲的速度是每小

时40千米,那么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7、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如果单独行完全程甲要3小时,乙要5小时,相遇时,距离中点60千米,两地距离是多少呢? 8、汽车已经行了120千米,正好是全程的3/8,再过多少千米正好是全程的1/2? 9、一辆汽车行了全程的1/3后,再行1/3就超过中点20千米,这时离终点多远? 10、汽车去时用了3小时,每小时行20千米,回来后速度提高了20%,那么回来时要多少小时? 1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开往乙地,当一辆车行到全程的4/5时,另一辆车才行全程的2/3,这时两车相距20千米,求全长? 12、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当一辆车行到全程的4/5时,另一辆车才行全程的2/3,这时两车相距20千米,求全长? 13、一辆车从甲到乙要8小时,另一辆车从乙到甲要6小时,现在两

车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距全程的几分之几?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14、火车从A到B,先行了全程的1/3,后来又用了18小时行完全程,求火车行完全程要多长时间? 15、两车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0千米处相遇,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80%,则两地距离多少? 16、甲车从A到B,乙车从B到A,当甲车行了1/3时,乙车已行和剩下的比为1:3,甲比乙多行了30千米,求全长。 1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3/5,离中点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客车与货车从同一地点反向而行,如果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货车比它慢1/5,那么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四年级上册思维训练题大全(附答案)

姓名:班级: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 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 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 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 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姓名:班级: 1、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 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2、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3、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 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4、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5、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综合练习题

能动英语——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综合练习题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艘轮船在途中相遇。两港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3.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的路程是 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小时? 4.忘欣和陆良两人同时从相距 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良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良后立即返回跑向王欣,遇到王欣后再立即跑向陆良,这样不断来回,直到两人相遇为止。狗共跑了多少米? 5.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后,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了多少千米? 6.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变的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乙跑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甲跑一周要6分钟,乙跑一周要多少分钟? 7.小明和小红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变的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小红跑 6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明跑一周要8分钟,小红跑一周要多少分钟?

8.小明骑摩托车,小红骑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小红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5小时,小明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几小时? 9.甲、乙两人骑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少行1千米,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这样经过7小时就可以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行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少行1千米,则5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如果甲车每小时少行9千米,乙车每小时多行6千米,这样经过6小时后,两车已行路程是剩下路程的19倍。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每日思维训练

班级 姓名 配合四下《四则运算》 编算式 用6、7、8、9编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 )( )( )( ) 被除数增加几 258除以25,要想没有余数,被除数最少应该增加( )。 储蓄罐的钱 小明的储蓄罐中有面值1元和5角的硬币共38枚,如果将1元硬币的枚数和5角硬币的枚数交换,那么总值就会减少3元,问小明的储蓄罐中一共有( )钱 定义新运算 定义一种运算:a △b= a ×b +a -b 。 求:⑴ 8△5; ⑵ 10△(5△6) = = = = = = = = = 榜上有名 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小明3次考试的平均分为90分,如果平均成绩达到94分就能登上光荣榜了。请问: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就能榜上有名 ( )

班级姓名 配合四下《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 我发现 李大爷准备在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上中玉米。如果长方形地长分别是20米、40米、60 帮欢欢 欢欢在计算“20+□×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结果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整数部分是几 设A=+++……+0. 88,A的整数部分是几 几条路线可走 小林妈妈从家中到超市有4条路可走,从超市到菜场有3条路可走,小林妈妈从家中经过超市到菜场有几条路线可走 他在何处 红红从一地点A先以60米/分的速度向东走了5分钟,再以同样的速度向北偏西30°方向走了5分钟。这时,他在地点A( )偏()方向()米处。 (第1期答案:一67+98=165;68+97=165;76+89=165;79+86=165二17;三30元;四43,271;五2次。) 班级姓名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根据下面描述,画出旅游车行驶路线图:“快乐六一”好旅游车从起点站向东偏南30°方向行驶3千米到达动物园,再向北偏东45°方向行驶4千米到达植物园,然后向南偏东70°方向行驶5千米到达游乐园。

六年级下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行程问题 应用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011行程问题(1) 姓名:___________ 【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 间,路程÷时间=速度 行程问题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①相遇问题(相向而行)②相离问题(相背而行)③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其基本数量关系是: ①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②相离问题:速度和×时间=相距路 程 ③追及问题:速度差×时间=追及路 程 【基本练习】 1、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 小时行72千米,是小车速度的3 4 ,甲乙两 地相距多少千米2、客、货两车同时从相距37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2,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67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船同时从武汉出发开往上海,已知甲船每小时行5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后,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例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已知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所以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的比也是6:5,即甲车行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整理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一、倍数问题 “和倍”与“差倍”问题的应用题,一般都在条件中告诉我们: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这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几。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采用代换的思路,用1倍数去代替几倍数,看和(或差)相当于1倍数的几倍,即除以几,先求出1倍数,然后再求出几倍数,解题公式是: 1、和倍问题 和÷(倍数+1)=1倍数 1倍数×几倍=几倍数或和-1倍数=几倍数 2、差倍问题 差÷(倍数—1)=1倍数 1倍数×几倍=几倍数或 1倍数+差=几倍数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线段图是一个很好的帮手。我们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这样能很快地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 【例1】弟弟有课外书20本,哥哥有课外书25本。哥哥给弟弟多少本后,弟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2倍? 【点拨】.画线段图如下: 哥哥: 20本给弟弟的本数 弟弟: 2倍 在观察上图的基础上,可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哥哥在给弟弟课外书前后,题目里不变的数量是什么? (2)要想求哥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如果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做1倍数,那么这时(哥哥给弟弟课外书后)弟弟的课外书可看做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几倍? 在思考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求哥哥应该给弟弟多少本课外书。根据条件需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课外书。如果我们把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看做1倍数,那么这时弟弟的课外书可看做是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2倍,也就是兄弟俩共有的倍数相当于哥哥剩下的课外书的3倍,而兄弟俩课外书的总数始终是不变的数量。 【解答】(20+25)÷(2+1)=15(本) 25—15=10(本)答:哥哥给弟弟10本后,弟弟的课外书是哥哥的2倍。

四年级数学 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21600÷12=1800(本)②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360)=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2160(本)②21600÷12=1800(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问题)、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及答案;行程问题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_ 千米. 2.(3分)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_________ 公里. 3.(3分)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_________ 倍. 4.(3分)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_________ 秒. 5.(3分)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 _________ 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 6.(3分)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_________ 步. 7.(3分)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_________ 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3分)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_________ 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3分)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_________ 公里. 10.(3分)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出发,乙同时从B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_________ 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