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KJ2014060015 基于物联网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163电子技术
1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建设,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系统等硬件等软硬件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监控领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突破,尤其是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环境监控中的硬件设备等等,在当今物联网技术大发展的趋势下,随着环境监测监控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下一步环境监控的重要手段,把符合“物物相连”等要求的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纳入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数据采集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相互协作,完成相关的环境监测业务。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类型环境要素接入时系统要求高、传输方式单一、数据采集可靠性低的问题。
2 系统介绍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万 军1 ,张新婷2(1.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1500;2.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98)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解决了多种类型环境要素接入时系统要求高、传输方式单一、数据采集可靠性低的问题,具有多种类型环境要素可同时接入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数据可靠、有利于判断数据的正确性、便于用户使用和升级、传输方式多样、适用于不同环境监测场合。关键词: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2.147
图1 是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废气污染物的数据、采集废水污染物的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室温数据、室内湿度数据以及自身的工作状态并上传至环保数采仪,环保数采仪用于将接收的环保数据汇总后上传至经物联网上传至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将接收的环保数据保存至环境监测服务器,用户经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环保数据并发出控制监控指令至采集终端,环境监测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环保数据。 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废气污染物的数据、采集废水污染物的数据、采集锅炉负荷数据、室温数据、室内湿度数据以及自身的工作状态并上传至环保数采仪;环保数采仪用于将接收的环保数据汇总后上传至经物联网上传至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将接收的环保数据保存至环境监测服务器,用户经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环保数据并发出控制监控指令至采集终端;环境监测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环保数据。控制指令包括废气污染物控制指令、废水污染物控制指令、设备运行控制指令、室温控制指令、室内湿度
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董浩,廉小亲,王晓冰,郝宝智,段振刚(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摘要:结合传感器、ARM、无线通信、服务器等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套微型水质监测系统,监测被处理过的家庭废水能否进行二次利用,保证二次利用的水质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
基于智能化、微型化的设计目标,阐述了由控制器到本地网关再到移动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给出了基于水质传感器、STM32微控制器和W iF i无线模块的硬件设计与STM32软件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制订了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协议。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硬件、软件设计方案可行,运行稳定,完成了水质实时监测、进出水自动控制、二次利用水量统计以及移动端在线显示的功能。
本系统实时性好、实用性强,可投入未来家庭使用,推动智慧家庭的发展,也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厂和泳池的水环境监测。
关键词:物联网;STM32;水质监测;微型化;智慧家庭中图分类号:T P368.5;X832;X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8829(2018)02-0105-0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DONG Hao, LIAN Xiao-qin, WANG Xiao-bing, HAO Bao-zhi, DUAN Zhen-gang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Big Data Technology for Food Safety,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A set of miniatur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chnology such as sensor, AR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erver, to monitor whether the treated domestic wastewater can be reused and meet the standard on the reuse of urban recycling water. According to the intelli-gentized and miniaturized design goals,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from the controller to local gateway and then to mobile terminal was expounded. The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scheme based on water quality sensor, STM32 micro controller and WiFi wireless module and STM32 software design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were described. Moreover,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mong the various parts was given.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s are reliable, and the functions can be realized including real-time 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control of inlet and outlet water, statistics of secondary water utilization and online display. The system is real-time and practical, and can be put into future family us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home.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aquaculture and swimming pool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 STM32;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miniaturization; intelligent home未来智慧家庭将成为人类崭新的生活模式,带给 人类全新的体验[1]。
《2024年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软件的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传输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能源管理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系统设计(一)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物联网架构,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部分组成。
感知层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应用层则负责处理和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二)硬件设计1. 传感器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格式化。
3. 无线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ZigBee等,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端。
4.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三)软件设计1. 服务器端软件:负责接收并存储来自客户端的数据,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
2. 客户端软件:包括手机APP、网页端等,用于实时查看环境数据和进行远程控制。
3. 数据处理算法:采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软件实现(一)服务器端软件实现服务器端软件采用Python语言开发,使用Flask框架构建Web服务。
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存储、分析和处理等。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数据接收:通过WebSocket等技术实时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2. 数据存储: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3. 数据分析与处理:采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二)客户端软件实现客户端软件包括手机APP和网页端两种形式。
主要功能是实时查看环境数据和进行远程控制。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手机APP:采用Android或iOS开发平台进行开发,通过API接口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实时显示环境数据并支持远程控制功能。
基于物联网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赵小强;陈升伟;张朋波【摘要】针对以往水质监控系统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盲区多,传统处理器、通信模块无法满足大量的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节点、数据汇聚节点与监测中心计算机构成;设计了以INA118仪用放大器为核心的微弱信号调理电路,通过STM32微处理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结合ZigBee低速短距离和CDMA2000高速远距离通信等物联网技术将水质数据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监测中心计算机通过下载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实时显示;通过测量数据的对比性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好、测量精度较高,温度,pH值和电导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约为0.64%,1.33%和2.33%,能够较好地满足水质监测的要求.【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5(023)011【总页数】4页(P3627-3630)【关键词】水质监测;物联网;ZigBee;微弱信号调理;CDMA2000【作者】赵小强;陈升伟;张朋波【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121;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121;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6水环境质量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水环境监测中主要采用了实验室手工监测为主自动化监测为辅的监测方法(其中水质实验室监测实时性差、人力消耗较大、自动化程度较低),面临着起步晚,水质监测点地理位置分散,高级水质监测设备主要靠进口、成本相对较高,国产有线水质监测设备安装维护困难、信息传输速率低等问题[1]。
随着物联网以及嵌入式系统两大前沿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环境质量监测的一个必然趋势[25]。
笔者将物联网技术与水质监测相结合,解决了传统水质测量面临的一些问题,实现了水质数据的准确测量,水质数据的高速远程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物联网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梁艳,俞旭东,谢凯(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南京211106)[摘要]:基于物联网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集传感器、测控、通信、计算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了“测得准、传得快、说得清、管得好”的总体目标,可为水环境管理、水功能区管理、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系统可方便接入其他业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环保部门环境监察、管理能力,增强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能力,满足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的业务需求。关键词:物联网;水环境监测;水环境分析
0引言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及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将物联网与环境监测融合已成为环境监测与管理新的发展趋势[1]。环境参数、设备状态、视频监控等信息通过具有定位功能的传感器、智能监测分析仪器等感知设备进行采集后,经由网络设备和通道实时传输至信息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实现环境管理部门对水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控,同时实现其对监测站点测控、数据传输装置及排污口闸门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工况监测,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防止和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使得环境监测与管理更加便利和准确[2-3]。
传统的水环境监测以实验室监测为主,还包括便携式仪器现场人工取样检测和固定监测站点连续取样监测[4],各方式分别具有其优缺点。如实验室监测响应时间长,检测频次有限,但监测参数全面且分析结果精确;自动在线监测投资运行成本高,但监测及时,预警能力强等。物联网将3种监测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快速有效获取大范围(甚至是整个水域)水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挖掘利用,作出整体有效的评价[5-6]。水质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以及数据的高效利用是水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运用的关键。
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在物联网先进感知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Web发布技术,以智能传感器为基础,结合自由组网传输方式将采集数据传输至环境业务数据中心。系统对业务应用进行扩展,其业务应用模块依据水质规范,对监测项目各种动态数据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和评价,实现有效的监控预警;并且根据内置的各种水质模型,为污染物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监察监管能力,增强其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能力,实现环境监测管理“测得准、传得快、说得清和管得好”的总体目标。1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结构
1.1总体结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由数据采集层(感知层)、通讯传输网络(数据传输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等5层组成,安全与保障环境贯穿各层。数据采集层由现地监测站和数据采集模块组成,承担在线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发送。通讯传输网络由公共无线网络和内部的局域网组成,承担数据的传输。数据存储层主要承担数据的接收、转换和存储入库,由环境业务数据中心和支撑硬件系统组成[7-8]。应用服务层主要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源和基础服务,主要包括水环境监测、污染源废水监测、污染源管理、水质信息发布、预测预警等功能。安全与保障环境由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体系组成,为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1.2总体功能
系统功能围绕环保行业对水环境、污染源的监测、管理和预警业务需求设计,分平台基础应用和专业应用两部分。平台基础应用包括环境质量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库管理、视频监视、数据查询、图表展示、GIS查询、GIS空间分析、综合统计、格式化报表等;专业应用功能包括水质评价分析、水质预测预警、水质扩散模拟等。系统框架需要支持的环境监测业务见图1。
图1系统框架支持的环境监测业务2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技术特点
(1)智能化程度高现地设备层的数字化仪器仪表进行现场总线设计,可以实现复杂的远程管理,包括传感器参数设置、通信信道配置、系统工作模式、图像与视频传输协议、应用程序远程更新、自适应补发等功能。
(2)可扩展性强采用模块化设计,将采样、监测、通讯等功能单元模块化,串行接口标准采用RS-485,可以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数据采集平台按多线程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可通过DLL(动态链接库)任意扩展信道和协议。
(3)自由组网根据测站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通信组网方式(无线网络、广域网、局域网),如大范围密集测站(监测节点)可通过Zigbee+无线网(GPRS、CDMA)方式将采集的水质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监控视频可灵活选用3G网络(网络摄像机)或无线网(传统摄像机)传输至数据中心。
(4)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环境业务中心的构建,实现完整的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数据的抽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展现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挖掘。
(5)标准化设计系统依据Modbus协议、HJ/T212-2005《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通信协议、OPC(用于过程控制的OLE)通信协议等建立软硬件之间的通信,实现智能终端与环境中心的信息交互。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通信、接口设计均遵循环保行业统一的规范与标准,便于系统的扩充及与其他行业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6)软件结构系统软件设计和开发基于J2EE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中间件技术及WebService的应用系统集成技术,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架构(后台运行或批量处理采用C/S),采用统一的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XML),保证配置、数据、应用的充分分离。
3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平台功能
平台采用基于目前面向网络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优良的可扩展性,能与最新的操作系统软件平台、数据库平台、GIS平台等无缝接驳,融合了通用人机界面实时组态软件技术和SCADA专业技术,满足环境监测中心构建分布式实时监控系统的需要。
3.1数据采集、交换与通信
在水环境监测与分析系统中,数据采集采用物联网的先进技术,所选用的传感器、分析仪器、监视器等均符合采用业内高新技术,关键的视频数字化,压缩、解压、码流、传输均采用国内外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与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测得准”的问题,做到更智慧的感知。感知层一般由现场仪器、数采仪等构成。每个监测子站有一套或多套监控仪器、仪表,监控仪器、仪表通过模拟或数字输出接口连接到数据采集仪,数据经数据采集仪整合、封装,通过网络层传送至数据中心,用于应用层。需要采集的水质参数包括pH值、水温、浊度、电导、氨氮、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重金属离子浓度等。本系统网络层通信手段采用无线通讯网络(GPRS,CDMA等),解决由于水环境监测站点分散、分布范围广而带来的监测数据发送及时性问题,提高环境管理部门工作效率。数据交换主要实现环境监测与分析系统与异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数据采集通信示意见图2。
图2数据采集通信示意3.2在线监控
在线监控是水环境监测与分析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基础,负责为各类应用的开发、运行和系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线监控平台围绕数据服务组件部署各应用功能,使各应用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将各主要环境业务部门的监测、统计、收费、审批、发布等数据集中管理起来,使数据管理人员、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员工通过统一的界面进行管理、查询、分析大量的环境数据,简化环境数据管理的难度,提高环境数据管理的水平,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动态查询、变化趋势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等功能。
在线监控应提供数据采集、在线监测、统计分析、GIS展示、综合应用、在线报警、系统管理、接口服务等功能,对自动站、断面进行水质监视和视频监视,对污染源排放企业实现排污监控、工况监控及视频监控,从不同角度把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排污情况。
3.3环境业务数据中心
通过对业务需求、数据流、应用逻辑功能及安全需求的规划,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对存储到环境业务数据中心的各类数据进行海量存储、实时计算和处理进行设计。环境业务数据中心包含基础数据、空间数据、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大气监测、统计分析结果、法律法规、调度方案、视频监测等子数据库系统。
物联网数据实时性强、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并发性大,计算量巨大,因此系统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有效地分配各种数据类型计算处理的负载分配,提高环境数据业务中心数据处理能力。
3.4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为基于物联网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通过GIS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把水环境监测相关的所有物联对象整合到统一的空间平台上,从而可以直观、生动、快速对自动站、排污口、断面等物联对象进行定位、追踪、查找和控制(包括物联对象的属性信息、空间分布状况、实时运行状况及最新实时数据等);直观显示和分析流域、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状况,追踪污染物来源,并对相同空间范围监测指标与水体质量之间内在关系进行发掘和分析。
系统GIS服务选用开源的GeoServer,可连接Oracle,sqlserver等关系型数据库,结合Web应用程序构架和技术,建立高效的B/S架构WebGIS应用程序,实现基于地理信息服务
的可视化信息查询和分析,实时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地图处理和空间分析服务[9]。
4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应用功能
基于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平台,开发了包括水质评价与统计、水质预测与预警、应急管理功能在内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应用功能模块,着重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为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监察监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4.1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模块是基于环境业务数据中心水质数据库产生的应用子系统,针对特定区域的水体质量进行科学定量描述和评定。包括水质类别评价和水质达标评价,即对水质类别和水质达标情况分别进行判定,可细分为测站水质评价、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污染源评价。
评价功能是水利/环保行业最基本的应用功能之一,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具备此基本应用功能,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各类GIS专题图和统计图表,专题图根据行政区域、流域、行业、时间段、监测指标等选项进行定制,GIS专题图包括“污染物浓度分布专题图”、“测站现状评价专题图”、“水质类别色彩渲染专题图”、“湖库营养评价渲染专题图”、“污染物排放达标专题图”、“污染物排放量专题图”等。
4.2水质预测预警
水质预测与预警模块主要提供常规预报、突发事件模拟等功能,并借助WebGIS动态可视化展示污染物的影响范围、空间分布特征。即通过内置水质模型,模拟计算河流下游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