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与澳门
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的例子

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的例子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的例子:1. 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的国防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的重任。
他们秉承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宗旨,坚决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2. 中国的外交官:中国的外交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祖国统一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外交手段,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阻止和遏制任何有损于中国统一的行动。
3. 内地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内地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密切合作,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他们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增强两地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统一战线组织:中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广泛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国家各阶层、各民族、各界别的团结合作,共同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5. 社会各界爱国爱港爱澳团体:社会各界的爱国爱港爱澳团体积极参与维护祖国统一的行动。
他们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等形式,增强广大香港、澳门居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对统一的支持。
6.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参与选举、支持国家政策等方式,积极推动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地的融合发展。
7. 港澳台侨:港澳台侨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参与祖国建设、推动两岸交流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8. 国内外学者: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和教育工作,为维护祖国统一提供智力支持。
他们通过撰写论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推动学界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9. 文化艺术界人士:文化艺术界人士通过创作和演出等形式,为维护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他们通过作品的传播和演出的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全体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0. 广大中国人民:广大中国人民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主力军。
中央党校同学通讯录7

姓 名 职 务 手 机 电 话 传 真 E-mail 地 址
姓 名 职 务 手 机 电 话 传 真 E-mail
澳门菜园路信达广场第二座10楼15室
地
址
澳门南湾厂商会大厦15楼全层单位简介本会多次在澳门和内地举办敬老活动,向长者发放救济、食物、衣服和慰 问金。每次大会和各种活动都有新闻传媒宣传报道,邀请政府官员参加。澳门 世界华人贸联谊总会,在澳门和内地多次召开招商引资大会,参加者有几十个 国家的商人到会,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单位简介
本集团的业务范围主要在中国大陆、澳门以及加拿大,主要有房地产开发、 娱乐业、旅行社、酒店等。
79
80
中央党校高级研修班—澳门地区学员 单 位 中华国际老年世界(澳门)基金会 梁贵忠 创会会长 6616438(澳门) 13005794339(内地) 0853-435265 0853-340959 435265 单 位
中央党校高级研修班—澳门地区学员 澳门新恒星集团 房胜棠 主席 6821062 0853-715523 786088 0853-713983 780462
党在武装斗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历史和经验

党在武装斗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历史和经验从1921年到2011年,一条九十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浙江嘉兴的游船,一头连着总数7000多万的领导者中国向前迈进的党的队伍。
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与丰盈收获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为党庆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要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运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形成了系统的体系。
包括武装斗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和对外交往等方面。
本文针对这些方面展开了适当的讨论。
一、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推翻反动统治、抵御外来侵略、争取解放的主要手段。
1871年,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公社的主要经验就是用武装的人民彻底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也指出:武装斗争是革命的最高形式,阶级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要采取武装斗争和国内战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
苏联人民在列宁领导下,实践了这一理论,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也经历了艰难而血腥的过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中外名人与澳门

中外名人与澳门澳门,这颗东方明珠,历史上曾是东西方文化、贸易的交流中心。
由于其地理环境及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许多名人都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贾梅士(1524—1580)是葡萄牙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他风流倜傥,才思敏捷,但却受到了一些王公贵族的嫉妒和排挤。
于是,他愤世疾俗,于1553年志愿到印度服兵役。
到印度不久后,他因讥讽印度总督,被驱逐到澳门。
在澳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没有消沉意志,而是用笔不断地倾述着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在自己的居处(今称贾梅士石洞)完成了史诗—《葡国之魂》,可堪称葡萄牙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现在澳门的贾梅士博物院是为了纪念他而创建的,是澳门最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地方之一。
十六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来华,一些传教士相辅而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于1581年抵达澳门,先在圣保罗修院学习中文。
后来他以澳门为据点,曾至广东肇庆、韶州、南雄,及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他以介绍西方科技为手段来传教,结识了众多的达官贵人。
当时信奉天主教的知名人士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
在他们的协助下,利玛窦把西方的天文、地理、测量、数学、水利等科学技术和西洋绘画技巧介绍到了中国来。
其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均由澳门进入中国传教,并传人铸炮术与舆图绘制等技术。
在此之后,以徐光启等人为代表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积极地研究西法天算,讲求经世致用的实学,形成了一股清新的学风,对明季,甚至对清代的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以来,文人都到澳门游历、学道、定居者,可谓不计其数。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江西临川人,著有“玉茗堂四梦”。
其中尤以《牡丹亭》最负盛名。
他是第一个畅游澳门并写作澳门文学作品的著名文人。
1591年他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在南下赴任期间,于11月中旬从广州番禺乘船前往澳门游览,并写下了几首澳门诗,一为《听香山译者》,二为《香山验香所口号》,三为《香澳遇贾胡》等,这些是我国最早记载澳门风情的诗作。
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演讲稿

党的丰功伟绩,我们铭记在心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喜日子。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衷心地献上一曲颂歌,祝愿我们的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和谐统一。
90年前,在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上,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她的诞生犹如在黑夜中点亮的一盏明灯,为饱受欺凌,在苦闷中彷徨的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
我们永远忘不了毛泽东爷爷领导的人民起义,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真正成为华夏主人,于是我们高歌《北京的金山上》;我们永远忘不了邓小平爷爷拨乱反正,力挽狂澜,以改革开放的新思维,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于是我们高唱《春天的故事》;我们永远忘不了像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无怨无悔,甘做人民公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于是我们高颂《公仆赞》。
90年的光辉历程,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昭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不愧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党;不愧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
我们这一代作为享受改革成果的见证人,更要铭记党的丰功伟绩。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
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第一时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救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立足为民的宗旨,在灾难面前彰显出党是人民的靠山、希望和救星。
在党的领导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神州”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也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祖国的统一和强盛。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要勤奋学习、发奋图强。
历史的重担迟早要降临到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增长本领才能够肩负起时代使命,才能不辜负党和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和浇灌!。
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感想_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体会大全5篇.doc

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感想_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体会大全5篇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对于过去,我们无法忘记,同时激励我们前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体会(一)20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会和我一样,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
在那一天,曾寄人篱下几个世纪的澳门,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分散多年的亲人相持两手泪眼汪汪。
那是一个光荣、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一个撼动天地的时刻如同巨石击起了千层大浪。
不管是站在电视机前,还是立在国旗下,人们都昂首挺胸,专注地凝视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图案的区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
镜头里闪过一张张热泪盈眶的脸,人们的思绪,久久地被揪着,时间仿佛也停滞下来了。
镜头在拍摄,灯光在闪烁。
瞬间是短暂的,却在相机里化成永恒。
几百年的风雨,几百年的沧桑,凝于短短一句问候:澳门啊别来无恙?从此,澳门,终于可以重新展开新的一页。
同样也标志着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再也没有殖民统治。
多少年来的伤口,终于可以愈合,在中国的历,却留下一道伤疤。
对于过去,我们无法忘记,因为看着伤痕,我们的心还会隐隐作痛。
但是我们不能不释怀、不自豪,因为我们是凭借着国家的日益强大,以和平的手段让国土失而复得。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名望;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想起我们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的前辈们,戴着镣铐跳起最美的舞蹈。
而今,我们虽伤痕累累,也要携着伤疤绽放灿烂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于学校的操场,向着徐徐上升的国旗,唱起激昂的国歌。
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也和我一样,会满脑不停地播映着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国人激动的场景:体育健儿项挂金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在奏响的国歌中对着全场、全世界唱出中国人的骄傲我会激动不已,真的激动不已。
这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门回归的钟声,将永远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激励我们前进。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5.18•【文号】•【施行日期】2015.05.18•【效力等级】条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统一战线工作正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统一战线工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第三条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第四条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是:(一)民主党派成员;(二)无党派人士;(三)党外知识分子;(四)少数民族人士;(五)宗教界人士;(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九)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十)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十一)华侨、归侨及侨眷;(十二)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
新时代“一国两制”制度红利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新时代“一国两制”制度红利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者:刘金山来源:《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一国两制”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治理实践的伟大创新。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1.0版,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是“一国两制”2.0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3.0版。
“一国两制”的国际认同感,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观制度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港澳地区呈现出从市场经济发育差异性到趋同性的转变,带来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经济制度红利,推动探索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市场。
“一国两制”的科学之处在于“包容他者”与“和而不同”。
全球化4.0时代,因应变化的组织架构创新极其重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进一步发挥组织架构创新红利,更好地融入并引领全球化,不断拓展合作型秩序,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一国两制”;粤港澳大湾区;制度红利;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 (2019) 02000506一、“一国两制”3.0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国两制”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治理实践的伟大创新。
1978年10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时指出:“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
”这是邓小平涉及“一国两制”构想的最早谈话。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体现国家治理创新的伟大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历尽是辉煌
--“澳门知多少”主题党日活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0年前的12月20日,一个澳门小女孩的稚嫩歌声在小城
回荡,它将爱国诗人闻一多80多年前的血泪倾诉化作了对母亲的绵绵柔情。因为,就在那
一天,澳门,这块被异国强占上百年的中国领土,终于重回祖国怀抱。十年后的今天,经过
“澳门知多少”主题党日活动的深刻学习,我感慨万端,对澳门的认识也更多了。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
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
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於《明史》。东西五六里、
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
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於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
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於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
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
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
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
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
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可见,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十六世纪以来,被当时大肆扩张其海上贸易及
殖民地的葡萄牙通过各种方式据为己有。数百年来,澳门虽在葡萄牙的管辖下,但这块土地
与中国大陆无论在经济、住民、文化风俗等方面都有着紧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历届政府,虽承认葡国对澳门的治理管辖权,但从未放弃澳门的主权,1979年初,
中葡两国正式建交,澳门问题被提到两国关系的议程上来。随着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
谈判逐步进展,中、葡两国亦从1986年6月起,在北京举行双边会谈,达成了最终解决澳
门问题的协议。双方在1987年4月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并经两国议会批准,于1988年元
月生效。
按照中、葡联合声明的规定,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
区,按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模式,澳门将由澳人治澳,并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度及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在随后起草的澳门基本法,其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与香港基本法
完全一致。澳门特别行政区,虽在人口与面积上,比香港小很多,但仍保有其终审法院,仍
设立其独立的立法会及特区行政长官。简言之,香港所享有的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的种
种高度自主自治权,在澳门也同样得到保障和实行。
澳门的回归,结束了外国在中国领土上享有治权的历史一页。一百多年来,中国与列强
所签订的割土赔款等各种不平等条约,在欢庆澳门回归的礼炮烟火声中,划下了最终的句号。
澳门回归,政权交接过程中的平稳过渡,符合澳门和大陆民众的最大利益。中葡两国政
府及澳门各界人士也都为此作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澳门与香港一样,在
回归后,一定能保持其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澳门与香港在“一国两制”模式下的回归,为中国这么一个多民族,疆土辽阔,各地由于
历史、地理、民族、国际政治等因素所产生的不同族群、地域差别,以及政经文化、社会发
展程度相异的地区,在一个主权中国的大框架下,形成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积极正面的
示范作用,也为解决国际间由历史所遗留下的涉及到领土主权、治权等复杂难题,提供了一
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一国两制”的提出,对中国政府来说,并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它是中国在二十多年来
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基本方针,不仅保证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平稳过渡,也为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过程创造了一个更安定和谐的国际国内大环
境。
香港、澳门与中国大陆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大陆给香港、澳门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
场,而港澳在国内的投资及三方的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及人员往来,促进了三地的繁荣与发
展,香港和澳门亦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交往的“窗口”。
“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亦给中国朝现代化迈进,实现其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富民
强国之梦,指出了一个时间框架,澳门的顺利回归,和香港回归一样,为整个中华民族今后
的发展,又开启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篇章。
又是一年花常在,三瓣白莲展欢颜。
十载春秋庆回归,百年大计盼团圆。
12月20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澳门回归日,再回首十年的风风雨雨,碧海圣
莲,五星闪烁,在此时此刻显得分外美丽。1999-2009回首澳门这十年的发展路,我不由地
想抒发心中感受:“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大三通,一国两制让团圆统一不再只是梦。”
犹记得十年前,还是那首《七子之歌》,曾让多少澳门同胞潸然泪下,在那个世纪之交的
历史时刻,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谈判斗争,澳门终于解脱了殖民统治的束缚与羁绊,投入了祖
国母亲的怀抱。
时光流转,岁月匆匆,转眼澳门回归已十年。她的回归也开辟了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这十年,是澳门稳定发展繁荣的十年。这十年,其经济、文化、社会治安等等都发生着可喜
的变化。这十年间,澳门人创造了两大奇迹:经济从回归前的连续4年“负增长”变成回归
后年均两位数的跨越式增长;社会治安从回归前公认的“不靖”转变为现在众口一词的“良
好”。再翻开澳门的历史书卷,她教会我们怎样读懂昨天和今天;回顾十年的变迁,她给予
了我们祖国和平统一的希望,也教导我们要执着不懈地去追求民族的凝聚与团结。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提出的创造性构想。他亲自领导制定对香港、
澳门的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开辟了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切实可行性道路。无
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折不扣地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祖国和
平统一道路,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国两制”的着眼点缘起台湾,而其在港澳地区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了,它与台湾将
有可能再续前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一国两制”的推行给了我们一个和平解决问题、
实现双赢的明确答案。对于中国,其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大多分析国际政治形势走向的专家
认为,中国统一之路有“三步走”。澳门的回归,是继香港回归之后实现统一大业而成功迈
出的第二步。它树立了又一个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也将作为世纪之
交的一件大事载入人类的史册。“一国两制”之于世界意义也颇受关注,澳门回归这种和平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式,为全世界树立了又一个合作的榜样,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
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一国两制”和平解决问题,对消除战争爆发点、
稳定国际局势、维护世界和平,都极具现实意义。
血浓于水,情重于山。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的和平回
归以及之后的繁荣昌盛,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湾浅浅的
海峡,割不断民族血脉相连。我们有理由相信,完成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的千秋伟业、
欢庆中华民族大团圆的盛典将不再遥远。
风雨历尽是辉煌,在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就让我们期待一个更
为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