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六套)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六套)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六套)

(3)

A

C

E B

D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若点(x ,y)的坐标满足y =2x - , 则这个点在 ____ 象限或_____。

2、点(5,-3)左平移3个单位,下平移2个单位坐标后的坐标是_______

3、如图(1), 直线L, m 的解析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按如图方法收取旅客行李费,问:旅客最多可免

费携带行李_______kg ?

5、函数 y =

1

1

x - + (x-2)°中,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6、若10个数的平方和是370,方差是33那么这10个数的平均数为_______ 7、在?ABC 中,BC = 10,AB = 6, 那么 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8、说明“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的反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腰长为12cm ,底角为15?

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10、上图(3),在?ABC 中,∠ACB = 90?,∠B= 30?

, DE 垂直平分BC ,BD = 5, 则?ACD 的周长为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若 y -1 与 2x +3 成正比例,且 x = 2 时, y = 15,则 y 与 x 间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 :y =2x +3

B :y = 4x + 7

C :y =2x +2

D :y =2x +15

2、若函数y = ax + b ( a ≠0) 的图象如图(4)所示不等式ax + b ≥0的解集

是 ( )

x

(4)

o

y = ax+b

2 2

y

A

E

B

C D

(5)

A

B

D C

x (百元)

y (元)

3 5 30

50

200

A:x ≥ 2 B:x ≤ 2 C:x = 2 D:x ≥-

b

a

3、如图(5),若量得∠B =∠C =∠D =∠E = 35?, 那么∠A = ()

A:35?B:45?C:40?D:50?

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C:有一个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底角为75?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上的点的距离相等

5、直线y = x , y = 3 , x = - 1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A:9 B:5 C:6 D:8

6、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距离相等

A:三顶点B:三边C:三边中点D:三条高

三、证明题:(本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 = AC ,O是三角形ABC内一点,且OB = OC,求证:AO ⊥BC

2、如图,在?ABC中,AB = AC, ∠BAC =120?,且BD = AD,

求证:CD = 2BD

四、(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10分)

1、下图是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y(元),随个人月工资x (百元)变化的图象:

请你根据图象解答问题:

(1)张工程师5月份工资3500元,这个月

A

O C D B 他应缴养老金多少元?

(2) 李师傅5月份缴养老金80元?他这个 月工资多少元?

2、已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4cm ,若底边长为y(cm),一腰长为x(cm), (1) 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 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 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作图题(本题满分8分)

求作一点P ,使PC = PD, 并且使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 (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六、(本题满分8分)

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a, 3, 4, 6, 7, 8, b ,其平均数为6,极差是8,求这组数据的方差 答案:

A

O C D B P

一、

1、第二象限 原点

2、 (2,-5)

3、L :y = x +3 m : y = - 2x

4、 30

5、 x > 1且 x ≠ 2

6、 2

7、 4< x < 16

8、边长不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9、 36 10、 15

二、 1、B 2、B 3、C 4、B 5、D 三、提示:1、证明AO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2、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

1、(1)200 (2) 1000

2、(1)y = -2x + 24 (2)6< x < 12 五、

作∠AOB 的平分线与CD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交点为P

六、 6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二)

一、认真选一选(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函数12+=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1≥

x B. 0≥x C. 21-≥x D. 2

1->x 2、已知点P (a,-b )在第一象限,则直线y=ax+b 经过的象限为 【 】 A .一、二、三象限 B..一、三、四象限 C .二、三、四象限D .一、二、四象限

3、下列一次函数中,y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的是 【 】

A.y=x B.y=x+1 C.y=x-1 D.y=-x+1

4、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9,其余各边均为整数,则腰长为【】

A.4或3或2 B. 4或3 C.4 D.3

5、如图,已知点P到BE、BD、AC的距离恰好相等,则P点的位置:

①在∠B的平分线上②在∠DAC的平分线上③在∠ECA的平分线上

④恰好是∠B、∠DAC、∠ECA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L甲、L乙分别是甲、乙两根弹簧的长ycm与所挂重物质量xkg之间的

函数关系的图象,当挂的重物为12kg时,甲、乙两弹簧的长

【】

A.乙比甲长 B.甲比乙长 C.甲、乙一样长D、无法确定

7、一次函数y=3x+p和y=x+q的图象都经过点A(-2,0),且与y轴分别交于B、C

两点,则△ABC的面积是

【】

A.4 B. 2 C.8 D.6

8、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道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

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

用横轴x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10、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

①AB=DE ②BC=EF ③AC=DF ④∠A=∠D ⑤∠B=∠E ⑥∠C=∠F

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不能判定△ABC 和△DEF 全等的是 【 】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①④⑥ D.②③④

图(14)

D

C

B

A

二、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1、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一个 命题(填“真”或“假”)

12、写一个图象交y 轴于点(0,-3),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一次函数关系式________ . 13、已知:y 是x 的一次函数,右表列出了部分对应值,则m=

x 1 0 2 y

3

m

5

14、如图6,△ABC 中,∠B =∠C ,FD ⊥BC 于D ,DE ⊥AB 于E ,∠AFD =158°,则EDF

等于______. 15、如图(14),在RT △ABC 中,∠A=90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S △BDC =4,BC=8,

则AD=___

16、如图,△ABC 中,P 、Q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作PR ⊥AB,PS ⊥AC,

垂足分别是R 、S, 若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 ②QP ∥AR ③△BRP ≌△CSP 正确的是( )

三、图形与变换(共9分)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ΔABC 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A ′的坐标是(一2,2) ,现将,△ABC 平移.使点A 变换为点A ′, 点B ′、C ′分别是B 、C 的对应点.

(1)请画出平移后的像Δ A ′ B ′C ′(不写画法) ,并直接写出点B ′、 C ′的坐标:

B ′ (

)、C ′( );

(2)若ΔABC 内部一点P 的坐标为(a ,b ),则点P 的对应点p ′的 坐标是( ).

A

C

E

F

B

D

P

S Q R

A C

B

四、说理与证明(共26分)

18、(本题8分)(1)如图1,ABC △中,90C ∠,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直线,把

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不写作法,但须保留作图痕迹)

. (2)已知内角度数的两个三角形如图2、图3所示.请你判断,能否分别画一条直线把

它们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请写出分割成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19、(本题8分)没有量角器,利用刻度尺或三角板也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下面是小

彬与小红的做法,他们的画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 小彬的做法 :如图1,角平分线刻度尺画法:

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D =OC .②连结CD ,利用刻度尺画出CD 的中点E .③画射线OE . 所以射线OE 为∠AOB 的角平分线. (2) 小红的做法 如图2,角平分线三角板画法: ①利用三角板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M =ON . ②分别过M 、N 画OM 、ON 的垂线,交点为P .

③画射线OE . 所以射线OP 为∠AOB 的角平分线.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10、如图所示,在△ABC 和△DEF 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 ①AB=DE ②BC=EF ③AC=DF ④∠A=∠D ⑤∠B=∠E ⑥∠C=∠F

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不能判定△ABC 和△DEF 全等的是 【 】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①④⑥ D.②③④

A

B

C 图1

A

B

C 图2

24° 24°

84°

A

B C

图3

104°

52° A

C

E F

B

图(14)

D

C

B

A

二、填空(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1、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一个 命题(填“真”或“假”)

12、写一个图象交y 轴于点(0,-3),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一次函数关系式________ . 13、已知:y 是x 的一次函数,右表列出了部分对应值,则m=

x 1 0 2 y

3

m

5

14、如图6,△ABC 中,∠B =∠C ,FD ⊥BC 于D ,DE ⊥AB 于E ,∠AFD =158°,则EDF

∠等于______. 15、如图(14),在RT △ABC 中,∠A=90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S △BDC =4,BC=8,

则AD=___

16、如图,△ABC 中,P 、Q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作PR ⊥AB,PS ⊥AC,

垂足分别是R 、S, 若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 ②QP ∥AR ③△BRP ≌△CSP 正确的是( )

三、图形与变换(共9分)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ΔABC 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A ′的坐标是(一2,2) ,现将,△ABC 平移.使点A 变换为点A ′, 点B ′、C ′分别是B 、C 的对应点.

(1)请画出平移后的像Δ A ′ B ′C ′(不写画法) ,并直接写出点B ′、 C ′的坐标:

B ′ ( )、

C ′( );

(2)若ΔABC 内部一点P 的坐标为(a ,b ),则点P 的对应点p ′的

坐标是( ).

四、说理与证明(共26分)

18、(本题8分)(1)如图1,ABC △中,90C = ∠,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直线,把

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不写作法,但须保留作图痕迹)

. P

S Q R

A C

B

(2)已知内角度数的两个三角形如图2、图3所示.请你判断,能否分别画一条直线把它们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请写出分割成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19、(本题8分)没有量角器,利用刻度尺或三角板也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下面是小

彬与小红的做法,他们的画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1) 小彬的做法 :如图1,角平分线刻度尺画法:

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D =OC .②连结CD ,利用刻度尺画出CD 的中点E .③画射线OE . 所以射线OE 为∠AOB 的角平分线. (2) 小红的做法 如图2,角平分线三角板画法: ①利用三角板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M =ON . ②分别过M 、N 画OM 、ON 的垂线,交点为P .

③画射线OE . 所以射线OP 为∠AOB 的角平分线.

20(本题10分)

如图,在等腰ΔABC 中,CH 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 是线段CH 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结AP 交BC 于点E ,连结BP 交AC 于点F 。 (1)证明:∠CAE=∠CBF ; (2)证明:AE=BF ;

五、实践与应用(本题11分)

“母亲节”到了,九年级(1)班班委发起慰问烈属王大妈的活动,决定在“母亲节”期间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卖鲜花筹集慰问金.已知同学们从花店按每支1.2元买进鲜花,并按每支3元卖出.

(1)求同学们卖出鲜花的销售额y (元)与销售量x (支)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从花店购买鲜花的同时,还总共用去40元购买包装材料,求所筹集的慰问金w (元)与销售量x (支)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要筹集不少于500元的慰问金,则至少要卖出鲜花

A

B

C 图1

A

B

C 图2

24° 24°

84°

A

B C

图3

104°

52°

多少支?(慰问金=销售额-成本)

2009-2010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已知a是整数,点A(2a+1,2+a)在第二象限,则a的值是…………………………………()

A.-1B.0 C.1D.2

2、如果点A(2m-n,5+m)和点B(2n-1,-m+n)关于y轴对称,则m、n的值为…………()

A.m=-8,n=-5B.m=3,n=-5 C.m=-1,n=3D.m=-3,n=1

3、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A.y=2x2中,x取全体实数B.中,x取x≠-1的所有实数

C.中,x取x≥2的所有实数D.中,x取x≥-3的所有实数

4、幸福村办工厂,今年前5个月生产某种产品的总量C(件)关于时间t(月)的函数

图象如图1所示,则该厂对这种产品来

说………………………………………………………………………()

A.1月至3月每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每月生产总量逐月减少

B.1月至3月每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每月生产量与3月持平

C.1月至3月每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停止生产

D.1月至3月每月生产总量不变,4、5两月均停止生产

5、下图中表示一次函数y=ax+b与正比例函数y=abx(a,b是常数,且ab≠0)图象是……()

A.B.C.D.

6、设三角形三边之长分别为3,8,1-2a,则a的取值范围为……………………………………()

A.-62

7、如图7,AD是ABC

=,△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结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

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如图8,AD=AE,BE=CD,∠ADB=∠AEC=100°,∠BAE=7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BE≌△ACD

B. △ABD≌△ACE

C. ∠DAE=40°

D. ∠C=30°

9、下列语句是命题点是………………………………………………………………………………()

A、我真希望我们国家今年不要再发生自然灾害了

B、多么希望国际金融危机能早日结束啊

C、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容许别国霸占

D、你知道如何预防“H1N1”流感吗

10、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10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A. 60°

B. 75°

C. 90°

D. 95°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11所示,当x<0时,y的取值范围是。

12、如图12,点E在AB上,AC=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所添条件为

,你所得到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是。

13、如图13,△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为

C

A E B

D

A

B D C

E

图11 图12 图13

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则它的另外两内角分别为。

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

(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

点的坐标;

(3)观察△A1B1C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是,请用粗线条画出

对称轴.

16、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方程()

x y

+++=

340

2,求点P分别关于x轴,y 轴以及原点的对称点坐标。

A

B

C

1 2 3 4 5 6 7

-1

-2

-3

1

O

2

x

y

四、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7、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x≤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5≤y≤-2,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9cm,求它的各边长.

五、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所示,AC=BD,AB=DC,求证∠B=∠C。

A D

E

B C

20、如下图所示,在△ABC 中,∠A =40°,∠B =90°,AC 的垂直平分线MN 分别

与AB 、AC 交于点D 、E ,求∠BCD 的度数。

A

N E

C

B

M

D

六、填空题(本题满分12分)

21、如图所示,在△ABC 和△ABD 中,现给出如下三个论断:①AD=BC ②∠C=∠

D ③∠1=∠2请选择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为结论,构造一个命题。 (1)写出所有的真命题(“——

————???

?”的形式,用序号表示)。 (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

C D

1 2

A B

七、填空题(本题满分12分)

22、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D是AC上一点,DE⊥AB于E,且DE=DC.

(1)求证:BD平分∠ABC;(2)若∠A=36°,求∠DBC的度数.

八、填空题(本题满分14分)

23、有一个附有进水管、出水管的水池,每单位时间内进出水管的进、出水量都是一定的,设从某时刻开始,4h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时间内不进水只出水,得到的时间x(h)与水量y(m3)之间的关系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水管4h共进水多少?每小时进水多少?

(2)当0≤x≤4时,y与x有何关系?

(3)当x=9时,水池中的水量是多少?

(4)若4h后,只放水不进水,那么多少小时可将水池中的水放完?

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测试卷答案

1-5:ACDDA 6-10:BDCCC 11、y<-2 12、略13、19cm 14、30°120°或75°75°15、(1)作图略, 各顶点的坐标为:A1(0,4)B1 (2,2)C1(1,1);

(2)图形略, 各顶点的坐标为:A2 (6,4)B2 (4,2)C2(5,1)

(3)是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轴画图略(直线x=3).

2可得

16、解:由()

+++=

x y

340

3040

,

+=+=

x y

解得x=-3,y=-4。

则P点坐标为P(―3,―4)

那么P(―3,―4)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坐标分别为(―3,4),(3,―4),(3,4)。

17、解:

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有:当x=-3,y=-5;当x=6时,y=-2,把它们代入y=kx+b中可得∴∴函数解析式为y=x-4.

②当k

18、解:设三角形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

(1)由 得

(2)由 得

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分别为8cm 、8cm 、5cm 或6cm 、6cm 、9cm . 19、证明1:连接AD

在△ABD 与△DCA 中AB DC DB AC AD DA ===???

?

?

∴?∴∠=∠??ABD DCA SSS B C

()

A D

E

B C

证明2:连结BC

在△ABC 与△DCB 中AB DC AC DB BC CB ===???

?

?

∴?∴∠=∠∠=∠∠=∠-∠∠=∠-∠∴∠=∠??ABC DCB SSS ABC DCB ACB DBC

ABD ABC DBC ACD DCB ACB ABD ACD

()

,,

A D

E

B C

20、解:∵∠B =90°,∠A =40°∴∠ACB =50°

∵MN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DC =DA

在△ADE 和△CDE 中,

DA DC DE DE AE CE ===???

?

? ∴△ADE ≌△CDE (SSS ) ∴∠DCA =∠A =40°

∴∠BCD =∠ACB -∠DCA =50°-40° =10°

21、解:(1)真命题是①③②;②

③①????????

(2)选择命题一:①

②????

证明:在△ABC 和△BAD 中

AD BC AB BA

ABC BAD

C D

=∠=∠=∴?∴∠=∠,,12??

注:不能写成①

③????,该命题误用“SSA ”。

解析:所添条件可以为:CE=DE ,∠CAB=∠DAB ,BC=BD 等条件中的一个,可以得到????ACE ADE ACB ADB ??,等。

证明过程略。

22、解:(1)证明:∵DC⊥BC,DE⊥AB,DE=DC,

∴点D在∠ABC的平分线上,∴BD平分∠ABC.

(2)∵∠C=90°,∠A=36°,∴∠ABC=54°,

∵BD平分∠ABC,∴∠DBC=∠ABD=27°.

23、分析:在本题中横坐标的意义是进出水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水池中的水量,从图象看0≤x≤4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x>4时,y是x的一次函数.

解:(1)由图象知,4h共进水20m3,所以每小时进水量为5m3.

(2)y是x的正比例函数,设y=kx,由于其图象过点(4,20),所以20=4k,k=5,即y=5x(0≤x≤4).

(3)由图象可知:当x=9时y=10,即水池中的水量为10m3.

(4)由于x≥4时,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y是x的一次函数,设y=kx+b,由图象可知,该直线过点(4,20),(9,10).

令y=0,则-2x+28=0,∴x=14.

14-4=10,所以4h后,只放水不进水,10h就可以把水池里的水放完.

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在()

1.直角坐标系中,点P(a2+1,-a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直线y=2x-4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

A.8 B.6 C.4 D.16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

是( )

A 14

B 15

C 16

D 17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全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9.如图所示,OD=OB,AD∥BC,则全等三角形有()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0. 两个一次函数y=-x+5和y=﹣2x+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通过平移把点A(2,-1)移到点A’(2,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动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 . 12.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 A’、 B 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 B 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 B’的理由是 . 13.某地雪灾发生之后,灾区急需帐篷。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帐篷上的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个)与生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乙中先完成一天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因机器故障停止生产小时。 ②当t=时,甲、乙生产的零件个数相等。 14.如图所示,△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和外角∠ACE,若∠D﹦240,则∠A﹦ . 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5)和(-1,-1)两点。 (1)在给定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得分评卷人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八年级数学(沪科版)(上)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题目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条件中,能作出惟一的ABC ?的是 ( ) A 、AB=4,BC=5,AC=10 B 、AB=5,BC=4 40A ? ∠= C 、90A ?∠=,AB=8 D 、60A ? ∠=,50B ? ∠= ,AB=5 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 、9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 4cm B 、 5cm C 、9cm D 、 13cm 3、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千米)与行进时间t (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4、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x 与y 的和等于0吗? B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对顶角不相等。 5、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高的是( ). B B B B E E (A ) (B ) (C ) (D )

6、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0k >,0b > B .0k >,0b < C .0k <,0b > D .0k <,0b < 7、在以下四个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一个图形是( ) . 8、如图(8),已知在△ABC 中,AD 垂直平分BC ,AC=EC ,点B 、D 、C 、E 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结论○1AB=AC ○2∠CAE=∠E ○3AB+BD=DE ○4∠BAC=∠ACB 正确的个数有( )个 A 、1 B 、2 C 、3 D 、4 图(8) B A 9) E C D B A 图(10)F E P C B A 9、已知如图(9),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BD+ED=BC B 、DE 平分∠ADB C 、AD 平分∠EDC D 、ED+AC>AD 10、如图(10),在△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的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当∠EPF 在△ABC 内绕点P 旋转时,下列结论错误的有( ) A 、EF=AP B 、△EP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 、AE=CF D 、 1 2ABC AEPF S S = Δ四边形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直接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A B C D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制作人:胡永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二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016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

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 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 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 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 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如图,由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5,我们就说P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5,我们把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3,5)就是点P的坐标.在x轴上的点,过这点向y轴作垂线,对应的坐标是0,所以它的纵坐标就是0;在y轴上的点,过这点向x轴作垂线,对应的坐标是0,所以它的横坐标就是0;原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0,即原点的坐标是(0,0). 教师多媒体出示: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新)6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 八年级数学试题 命题:李坤 审题:凤良仪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 =﹣2x ﹣3不经过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9.如图所示,OD=OB,AD ∥BC,则全等三角形有 (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0. 两个一次函数y =-x +5和y =﹣2x +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通过平移把点A (2,-1)移到点A’(2,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 (-3,1)移动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是 . 12.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 A’、 B B ’的中点O 连在一起,使A A’、 B B’可以绕着点O 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 ,那么判定△OAB ≌△OA’ B’的理由是 . 13.2008年罕见雪灾发生之后,灾区急需帐篷。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帐篷上的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 (个)与生产时间t (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乙中 先完成一天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 因机器故障停止生产 小时。 ②当t = 时,甲、乙生产的零件个数相等。 14.如图所示,△ABC 中,BD 、CD 分别平分∠ABC 和外角∠ACE ,若∠D ﹦240,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得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得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得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得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得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得点与有序实数对得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得坐标、已知点得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得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得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得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得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点来描述物体得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得问题得解决与数学得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得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得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得坐标与坐标轴上得数字之间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您描述自己在班级中得位置,您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得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就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与列号 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得方向上得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得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就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得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得不就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得这个实数对就是有序得、谁来说说我们 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得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得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得点就是一一对应得,有序实数对就是不就是也可以与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得数轴、水平得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得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 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得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得错误、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如图,由点P分别向x轴与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得坐标就是3,垂足N在y轴上得坐标就是5,我 们就说P点得横坐标就是3,纵坐标就是5,我们把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3,5)就就是点P得坐标、在x轴上得点,过这点向y轴作垂线,对应得坐标就是0,所以它得纵坐标就就是0;在y轴上得点,过这点向x轴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总结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三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 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 (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 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 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二、一次函数 1、一般形式:y=k x+b(k、b为常数,k≠0),当b=0时,y=k x(k≠0),此时y是x的正 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y=kx+b (k≠0) k>0k<0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较差,分析问题能

力较弱,两极分化较严重,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与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及命题与证明、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题材,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在生产实践军事上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坐标,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数形结合的基础,本章还学习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从运动的观点来体现直角坐标系的实际运用。 第十二章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本章主要学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以及命题与证明等几何知识。本章是在学生对几何结论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和结论的学习,比较系统的对证明的思维方法和表达形式展开研究。第一节呈现出三角形边角关系,对三角形的分类以及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一个认识;第二节给出了命题、定理的概念,为几何推理证明打下坚定的基础;第三节给出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并进行了严格的证明。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2 B. x <2 C. x≥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9.如图所示,OD=OB,AD ∥BC,则全等三角形有 (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0. 两个一次函数y =-x +5和y =﹣2x +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若点P ),(413-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Q ),(32-b ,则点(a ,b )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3.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序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何( ) A . 5 B . 6 C . 7 D . 10 4.如图,在△ABC 中,AB=AC ,点P 是BC 的中点,PD ⊥AB ,PE ⊥AC ,连接DE 、AP 交于点F ,则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5.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对顶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若00>>y x ,,则0>+y x 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A=20°,则这个三角形的 最大角的度数是 ( ) ° °° °或140° 7. 如图,在某次秋季运动会上,甲、乙两位同学 参加400米比赛,两人的路程s (米)与时间 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分别为 折线OABC 和线段O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比甲先到终点 B . 乙测试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 C . 比赛全程甲的测试速度始终比乙的测试速度快 D . 第33秒时乙在甲的前面 8. 已知11-=x y 与 b kx y +=2的图象交于点( 21>-2 <1 2 9.函数 32--=x y 上有一点),(1-b a ,则b a --2的值为( ) 10. 两个一次函数y =-x +5和y =﹣2x +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若函数)()(342-+-=m x m y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2019-2020学年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师大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人数为:八(1)40人,八(2)40人,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八(1)班学生的成绩相对其他三个班有一定的差距,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总的来看,两个班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有所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学生在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帮扶和教育对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也不是太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考试、作业后)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内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 2.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示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 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回答教材P2的问题.(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思考: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解: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是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新)9

八年级数学(沪科版)(上)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题目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条件中,能作出惟一的ABC ?的是 ( ) A 、AB=4,BC=5,AC=10 B 、AB=5,BC=4 40A ? ∠= C 、90A ? ∠=,AB=8 D 、60A ? ∠=,50B ? ∠= ,AB=5 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 、9c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 4cm B 、 5cm C 、9cm D 、 13cm 3、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y?(千米)与行进时间t (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4、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x 与y 的和等于0吗? B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对顶角不相等。 5、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高的是( ). (A ) (B ) (C ) (D ) 6、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0k >,0b > B .0k >,0b < C .0k <,0b > D .0k <,0b < 7、在以下四个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一个图形是( ). A B C D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0XX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科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易错题(最全精华版)

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易错题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已知某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4,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2≤y≤4,下列各图中,可能是这个函数的图象是() 2、小李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西瓜到市场去销售,在销售 了部分西瓜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卖瓜的千克数之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小李赚了()元 A、32 B、36 C、38 D、44 3、下列图象中不可能是一次函数(3) y mx m =--的图象的是()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端点坐标为A(-2,4),B(4,2),直线y=kx-2与线段AB有交点, 则k的值不可能是() A.-5 B.-2 C.3 D. 5 5、如图所示,函数x y= 1 和 3 4 3 1 2 + =x y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 2 1 y y>时,x的 取值范围是() A.x<-1 B.—1<x<2 C.x>2 D. x<-1或x>2 6、如图,直线y kx b =+经过点(12) A--,和点(20) B-,,直线2 y x =过点A,则 不等式20 x kx b <+<的解集为() A.2 x<-B.21 x -<<-C.20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