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的特点8篇

报告文学的特点8篇
报告文学的特点8篇

《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一):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能够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述、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能够采取的文学手段。

(二)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能够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之后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能够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所谓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材料就是要贴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

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本质的。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好处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报告文学的特点(二):

报告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是用文学手段来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题材。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将报告文学称为它是介于调查报告与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闻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是有其题材和资料来说的。大家明白,新闻讲究时效,报告文学也要求务必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以配合当前的现实斗争,它和新闻通讯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现实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传递给读者。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及时向读者传达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前方战士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战斗信息,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文学的轻骑兵。同时,报告文学新闻性除了表此刻快上之外,还表此刻真上。小说创造人物时,

能够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是拼凑起来的主角,但报告文学不能,它所写的人物务必是生活中实有的,有通讯地址的,它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和拼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报告文学。

第二,文学性。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能够对生活作简单的摹写,或允许粗制滥造,它就应具有文学性,寓报告于文学之中。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却能够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透过精心选材、剪裁、提炼主题,合理布局,并运用人物刻划、景物描述、气氛烘托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再现事件。做到既具体,又形象,把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活生生的反映出来,使读者受到教育和感染。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除了形象性外,还体此刻它的艺术构思和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艺术构思的任务就是再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描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图画,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来。同时报告文学对语言的要求更形象,更个性化,更富于感情色彩,作者务必对真人真事所包含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概括,使它既真实又富有文学色彩,使读者能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政论性。报告文学的本质是报道,它是服务于当前的形势,这就对其题材的选取和主题的提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报告文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热情歌颂新事物的诞生,以促使它迅速成长、壮大,也能够看到作者无情地鞭挞旧事物,以加速它的灭亡。作者的这种鲜明的战斗风格,使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另外,报告文学的作者,本身就是报告员,根据报告的资料,作者能够随时发表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可在务必的场合报告出自己的认识同读者进行交流,或者把作者自己受到的情绪感染直截了当地传达给读者,这样,就使报告文学带上了强烈的政论性。

总之,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主要特点,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是革命的政治资料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辨证统一。因此,报告文学的作者,务必有机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写好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特点(三):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资料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述,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证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能够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因此,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写作方式能够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就应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透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就应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

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能够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二、精心刻划人物

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能够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述、环境描述。

三、巧妙安排结构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资料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带给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

(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资料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述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样树立远大理想,怎样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到达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能够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资料,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样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

五、写好精彩议论

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个性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能够也就应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怎样写出这种议论呢?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那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

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决定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就应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务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的议论: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从以上例子能够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报告文学的特点(四):

报告文学的采访艺术

报告文学在题材确定以后,常常需要进行采访。因此,有的同志讲:写好一篇报告文学,就应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采访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进行采访呢?

(一)采访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毛泽东同志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打仗是这样,采访也是这样,如果事先对采访对象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一切都是胸中无数,这样在采访时提不出中肯的问题,还会使采访事倍功半。反之,准备工作越充分,采访时就越省力,越容易见效。那么,采访之前做那些准备工作呢?

第一,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的主要任务。这是为了掌握采访的方向和指针,只有这样,才能站的高、看的远。

第二,搜集查阅与报告文学资料有关的书面资料。这样作者就能对所要采访的对象有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报告文学人物的状况,熟悉北京,掌握线索,采访时就能有的放矢。另外,有些状况,人家已经报道过了,自己写的时候务必要避免重复,要换个角度,写出个新意,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三,熟悉与报告文学资料有关的专业知识。报告文学要接触一个新人物,就要设计一个新领域,一门新的专业。要使自己写什么象什么,并且有所见地,就务必与之有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精通,也要争取粗通,虽然写的时候主要是写人,但是不弄懂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能了解人物的作为,有时会说外行话,闹出常识性的笑话,使报告文学失去价值。

第四,确定采访的重点、角度,甚至对报告文学的主题能够有个初步设想,对报告文学主题事先要做个初步设想,这个初步设想,在采访过程中能够随时改动甚至推翻它,以不断丰富和深化主题。因此在采访的时候就应一边采访一边思索,脑子仿佛磨盘一样,转个不停。

第五,制定采访计划,列出访问提纲。角度、重点大体确定了,就能够着手制定采访计划和采访提纲了。采访计划包括采访目的、要求、对象、时间、步骤、顺序、资料等。采访提纲是作者在采访时准备提问的资料,它是引导双方谈话的路标,有了提纲、一边采访,一边查对,还能够避免遗漏,保证获得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材料。

那里请大家注意:报告文学的采访与新闻角度的采访有相同的地方,都强调其真实性和严肃性;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新闻通讯往往从事件着眼,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则更多的从人着眼,以人带事。因此,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过程中把了解人,熟悉人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从人物关系的纠葛中去寻找故事。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之前务必要有所准备,其

准备工作中重要的一项资料就是研究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然后透过采访,从这许多组人物关系中找到一组最能表现主人公性格的人物关系,这组任务关系所构成的链条的中心环节,往往是报告文学中的故事脊梁骨。为了真正了解、熟悉报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者就应了解主人公的性格、脾气、爱好、经历、特长、动作特征、习惯性语言,喜怒哀乐的表现方式等,要从文学的角度去选取最有表现力的材料。但是东西虽然不务必写进报告文学,但对理解作品中主人公性格有务必的好处,就是要去了解,就要列入采访提纲。而这些资料,对新闻通讯的采访来说,就不务必都要去了解。

(二)、从外围入手进行采访

所谓报告文学的打外围是指在正式采访对象之前,首先要访问报告文学主人公周围的人,透过他周围的人去了解熟悉报告文学中的主人公。

报告文学的主人公的打外围工作的确定,一般能够找与主人公有关系的领导、群众,找与主人公周围熟悉了解他的人,如他的同学、朋友、师傅、徒弟甚至爱人、父母、兄弟姐妹等。

报告文学外围采访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访问和座谈会等。开座谈会的好处是作者能与与会者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材料,是一种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其缺点是参加座谈会的人有时不容易把心理话往外掏,个性是对采访对象有不同意见时,这就要求作者要把开座谈会与个别采访结合起来。同时座谈会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3至5人就够了。多了常常因时间匆促,谈不透。作者在开座谈会之前要把开座谈会的目的告诉与会人员,好让与会人员做准备。作者自己也要列个座谈会的提纲,开座谈会时,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气氛。座谈会要使用漫谈式的方法,让与会人员不至于受拘束。在漫谈中,要巧妙的穿插各种问题,引导与会人员深入反映主人公的状况,当与会人员发言时,作者不要随意打断,不要为了追求一个细节而丢掉了重要事例。作者能够记下线索与要点,会后进行补充采访。

报告文学作者在打外围时,除了要听外围人员的正面意见外,也要听反面意见,这样,有利于作者更好地全面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更能实事求是的反映一个人或一件事。

(三)、向报告文学主人公采访

作者找报告文学主人公采访的任务是听取主人公的自我介绍,从中了解某些事件的细节、场景和本人当时的感受,验证并核实第三者所带给的材料,同时还要从主人公本身发现和挖掘一些新材料来对作品资料的丰富。那么,怎样对主人公进行采访呢?

第一,要与主人公以心相交,建立感情,向作品主人公采访时,要千方百计地消除主人公的忧虑,与主人公建立起感情,使主人公与你在感情上进行交流与共鸣,这样能使主人公毫无拘束地作到无话不谈。

第二,对主人公要作到启发诱导,善于提问。采访一些比较谦虚或不善言辞的主人公时,务必要关心他的事业,理解他的心理,善于启发诱导他,使他在兴奋中将话谈出来。在谈话过程中要善于对主人公启发诱导,发问要巧妙、得当,这样你才能得到重要的材料、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思想。

(四)、采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报告文学作品采访时,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采访时要看采访对象。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时务必要看采访对象,对不同身份、经历、文化程度和个性特点的人,要采取不同的采访方法。如对于健谈的人,你能够单刀直入,直接提出中心问题,有对方畅谈;应对那些不肯谈或不善于谈的对象,作者就要从对方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谈起,从思想感情上与对方打成一片,消除对方对你的隔阂与戒心。以利于采访。

第二,对采访对象提问的角度要小。如果对采访对象提问的题目很大、很笼统,对方是很难一下子讲清楚的。这就要求作者应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提得简要,使采访对象便于回答,一个小问题采访完再转到另一个。只要你掌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对方将一连串的小问题谈清楚了,你的大问题也就明确了。同时,这样的提问既能够得到细节的描述,又能够得到事物的概貌。

第三,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当采访对象在漫无边际地与你谈话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急躁,不要粗暴的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而要善于从中寻找契机,巧妙地将采访对象的谈话引

导采访正题上来。

第四,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表情与神态。在采访中,务必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表情和神态,从表情、神态上观察出采访对象对所谈的人物事物的态度,揣摩他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等。对采访对象感兴趣的事情,作者就应表示关心,适当的时候,也能够谈谈自己的经历、看法,以便与采访对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采访对象谈出自己思想深处的东西。

第五,要思想敏锐,边问边思考。报告文学采访工作是一项十分紧张的脑力劳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思想精力集中,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一方面,要随时注意谈话中生动地细节和适合于文字表现的材料;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对得到的新状况进行思考,抓住一些新的线索,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要使采访对象始终觉得有话可谈,不至于冷场,出现尴尬局面。

第六,对采访重点要当场弄清楚。对采访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姓名、数字等都要记准确;对不清楚的问题,要尽量当场问,听不懂的地方,可请采访对象写一下,直至弄清楚为止。

第七,采访气氛要融洽、自然。在采访中,如果采访对象一时回答不上或不愿意谈的问题。不要三番五次的追问,要善于转换话题,缓和气氛,或用商量的办法与采访对象讨论,在讨论中弄清楚状况。非要掌握而采访对象又不愿意谈的问题,能够用打外围的方式来解决,也可寻找新机会,运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从侧面向采访对象了解,到达采访的目的。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不让采访对象厌倦,使采访对象沉醉在回忆的乐趣中。若实在采访不下去,而采访目的又未到达,能够先休息以下,或改日再采访,给采访对象一个思考的机会,或拉拉家常,说说笑笑,使采访对象无拘无束,情绪愉快,愿意与你合作第八,必要时,能够反复采访。由于第一次采访,采访对象对你不熟悉,思想上又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许多状况又一时回忆不起来,这就要求你进行反复采访,以到达采访的目的。

第九,认真记录好采访笔记。在采访中,要一边采访,一边要记好笔记。采访笔记记录的越详细越具体越好,对原始材料务必要忠实地去整理搜集,不要随意区分有用和无用。这样会使你疏漏了真正有用的采访材料。同时,也不要私自对采访材料进行加工,要以采访对象的原话作采访笔记为好。

(五)、采访中要细心观察现场

在采访过程中不要光靠问、听,还要用眼、用心来细心观察采访现场。只要你到了现场,并能认真观察,就务必能获取生动、具体、形象的材料来丰富你的报告文学作品。同时,对当时采访现场的场景,气氛也得到了解,从而受其感染,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你观察的越深越细致,就越能使你的报告文学作品越有思想性、越精确、生动,越具有亲切的现场感等。

对采访现场观察的资料很多,如对现场环境的观察,有利于你作品的环境描述;对采访对象的谈吐、风度神态、情绪以及手势、表情的观察,有利于你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深深地留在你的脑海里。在观察中,要注意扑捉细节,这样得到的细节往往是活生生的,饱含着作者自己的感受,是传神和生动的。

报告文学的题材与选取

(一)、报告文学的题材要求

报告文学要求写真人真事,但并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能写成报告文学,这就涉及到一个报告文学选取题材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题材才能写成报告文学呢?笔者认为,能写成报告文学的题材务必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第一、时代性,报告文学的题材务必反映时代的要求与风貌,揭示时代的本质,体现时代的精神。一篇好的报告文学,它能及时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充分表达出人民的情绪、声音,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作者要从时代的洪流中去汲取题材,透过生活的浪花映出时代的光辉,报告文学不像史传文学那样以记载历史事实为主,它要求在作品中处处洋溢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服务于现实的革命斗争。

第二,典型性。报告文学选取的题材务必有务必的社会普遍好处。小说、戏剧能够透过虚构手段来塑造典型,而报告文学不能虚构,它的典型好处完全靠真人真事的本身来表现,这就要求作者在选取题材时应选取具有独立完整典型好处的题材。

第三,生动性。报告文学要求材料生动鲜明,能够构成文学形象,这就要求作者选取形

象比较鲜明、素材比较生动的题材,为报告文学作品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报告文学题材处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报告文学题材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讲究时效与把握本质的问题。报告文学要求迅速及时反映生活,题材就要讲究时效性,个性时报告某些突发性的事件、战争生活、体育比赛等的题材,时间性很强,发表不及时,就会削弱它们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效用。报告文学所谓及时,是指作者是否及时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地抓住现实生活中最新的东西,及时答复读者的要求。有些事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大家并不明白它,而此刻读者仍感兴趣,因此,这些题材仍具有新闻性,仍有新闻价值。当然,如果大部分报告文学都去写过去的事情,必然会削弱它的轻骑兵作用。

第二,名人与普通人的问题。当前大多数报告文学都写名人名家,但名人名家毕竟是少数,而普通人则占大多数,报告文学要及时传达千百万人民的心声,就要多写反映人民群众为国家建设努力奋斗的生动事迹。实际上,普通人的事迹并不普通,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我们的国家不正是由这些普通人坚强的骨干支撑着社会主义的金碧辉煌的大厦吗?我们的历史脉搏也正是随着这些普通人的一呼一吸在跳动吗?

第三,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务必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务必歌颂之。无可非议,我们此刻的社会主义是主要面,我们报告文学就应以歌颂光明为主,给前进中的人民以鼓舞和信心;但是,我们的社会也有阴暗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有绊脚石,把这些揭露出来,让人们清醒起来并与之展开坚决的斗争,也是报告文学的重要任务。

第四,人物与事件的问题。报告文学不但能够反映时代新人,而且还要体现时代精神的事件,也能够专门以研究生活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主的报告文学。

(三)、报告文学题材的发掘途径

报告文学的作者要获取有时代好处的题材,务必深入到现实的斗争生活中去,自觉得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要求报告文学的作者应明确自己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鼓动员。要用活生生的事实来反映时代的风云,传达时代的召唤。因此,报告文学的作者务必和人民群众持续最密切的联系,了解人民生活中所发生的新鲜而动人的事迹。当然,光深入生活发掘报告文学题材是不够的,作者还务必具有深邃的政治洞察力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否则,就看不出生活的变化和动向,看不出事物特有的价值和典型好处,看不出生活中的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提高作者的洞察力呢?报告文学作者在选取一个典型时,要洞悉国内、国际形势和全国宣传动向,以了解这个典型的普遍好处;要洞悉这一典型的全部材料,以了解这个典型的特殊好处;要洞悉这一典型有关的反面教材,以作为正面宣传的放矢之的。

发掘报告文学题材的具体线索,能够来自作者自己的生活,这就要求作者平时做有心人,能够敏锐地发现自己周围有好处的人和事。也能够来自于报纸,电台的新闻消息,领导和修改部门。因为新闻消息比较广泛,作者选取范围大,又加上新闻消息比较概括、简单、将它用于报告文学的手段与形式表现出来,更大有可为的。

报告文学的特点(五):

报告文学模式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述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能够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二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资料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能够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能够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能够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取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务必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务必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此刻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取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好处。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这片国土上》等。

开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开头相似,一般要求描述较大的场面或事件的高潮。还能够交待作者的写作动机来开头,如《热流》。议论入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中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中间结构安排方式相似,或借用情节小说的结构,或借用以线穿珠式结构。

常常借用电影电视蒙太奇的镜头连缀手法,以时间为经,经空间为纬,灵活跳跃,称为全景式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了不同地点的人们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抢救中毒民工的紧张活动。又称纵横交叉式结构。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透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述。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述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如《历史沉思录--井岗山红卫兵大串连三十周年祭》、《丐帮漂流记》和《大兴安岭大火灾》就是这样。

结尾。常常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或者一种感慨和展望。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突出证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强国梦》等。

开头。议论为主,宏观把握。常以一个细节引起。

中间。综合表现社会问题。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广泛采访,综合研究,以宏观的表现和理论的升华见长。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原先长期被封闭的种种

社会矛盾一一暴露出来,开放搞活政策也给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带给了背景。诸如物价、教育、留学、人口、住房、独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问题,日益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更激起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深层开掘的勇气。这类报告文学继承了我国报告文学作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分支的优秀传统,忠实于生活的本质,坚持题材严格的纪实性。作者往往在全国范围内超多收集同属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主导下进行选取、提炼。

结构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人物形象往往较多,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一样,要求写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写出各自的个性和语言,服从于全文主题的表达。

具有宏观全景的气魄。然而,易于产生贪大求全、罗列见闻的毛病。要有理论的升华、形象描绘的细致生动。不能过份追求轰动效应。要以严肃和求实的态度来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用文学的手法反映新闻事实的一种文体.它融文学和新闻于一体,是处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但新闻性是它的主导方面.

报告文学是充分运用文学艺术手法,对当代社会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形象化报道,是新闻性和文学性有机结合的独立文体样式.

报告文学的特点

与通讯相比:还抒写作者的感受和情怀,展示人内心世界,具有文学的审美性质.

与散文相比: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求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完整,选材上是选取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

与小说相比:务必恪受事实真实的原则,一切艺术加工都不得造成人物和事件的失真.

与传记文学相比: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强调新闻性,要求干预生活.

报告文学的特点

1.新闻性

它能够使读者在确信无疑的心理状态下感知到生活中的种种真实存在,使人相信它所反映的资料是经得起核对的,从而对读者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冲击.

报告文学的特点

2.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艺术加工,是指在反映现实生活时能够精心剪裁和巧妙构思,利用一切文学艺术手段生动形象地立体感地再现真实情景,绘声绘色地显示事实发生的环境,过程和细节,使事实和人物活生生地呈此刻读者面前,造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和强烈的现场感.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是指一种叙述策略,能够把笔墨的重点放在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上,着意于刻划性格,着意于人物精神风貌和人文风范的表扬;

3.政论性

报告文学不仅仅仅叙述事实,而且用政论性的语言有时简直是用论战的笔调来说服读者.它把生动的事实叙述,优美的哲理语言和巧妙的逻辑分析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合在一齐,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战斗的风格.

报告文学的分类

(1)人物类

以新闻人物为主要对象,或写人物一生的光辉业绩或坎坷经历,或只写人物一生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

写人的报告文学,主要是透过人物的经历,揭示个人命运同人民和时代的关系.不仅仅仅要写出他们的事迹和经历,更要写出他们的情感和精神气质,展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激发人们对杰出人士的敬仰,对生活的感悟,对弱者的悲悯.

(2)事件类

事件贯穿整个作品,比较强调事件的来龙去脉,注重事件的完整性,人物刻画服从于事件.写人往往采用闪电式,特写式.

(3)问题类

以探讨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为主.它在八十年代曾是最活跃,也是反响最强烈的报告文学.

标题就突出证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徐刚的《伐木者,醒来》,陈冠柏《黑色的七月》等.

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1.对作者素质的要求

要有高度的社会职责感,要有灵敏的感应生活的潜力,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2.进行深入采访

1936年,31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乘坐一辆破烂不堪的列车冒险进入红区,独家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4个月后,斯诺带着一手提袋的材料回到北京埋头写作.1937年,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了斯诺的长篇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两个月里出了5版.1938年,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

3.选材典型

并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能写成报告文学的.要选取那些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个性鲜明事迹感人的,或能够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底蕴的事.

报告文学要求资料有务必的传奇色彩,既十分重大,又十分新奇,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特点.

4.精心刻画人物

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

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真实地揭示人物的丰富内心世界和感情活动.

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5.结构灵活,手法多样

把与人物性格刻画有关的生活资料强化成内在联系很强的情节因素.

材料零碎不连贯靠主题连起来.

结构方式灵活多样,顺序,断切,蒙太奇等结构方式的运用.

语言风格异彩纷呈.

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

开头就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6.展开合理想象

报告文学作者不可能对所报道的事一一亲历,这就务必借助材料透过再现性想象弥补因种种原因或限制无法到现场观察体验所造成的不足.

7.精彩议论

深刻就事论理

它就应是作者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对社会本质的透视,对人生道路的洞察,精深独到,哲理丰富,针对性强,能帮忙读者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激情有感而发

它是作者思想感情撞击时迸发出来的火花,是作者强烈爱憎的主观陈述.

形象画龙点睛

报告文学的评论,务必建立在形象的描述和丰富的情节的基础上,既议论风生又形象如画.

择机水到渠成

就应出此刻叙事写人构成高潮的地方,决不能滥用.

把握时代精神.立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坚持真实性原则.报告文学反映客观事实,适当运用再造性想象.

超多选取典型细节.报告文学只能在忠实生活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选取细节.

报告文学的特点(六):

报告文学的要求手法

选材采访选材的要求。报告文学选材的关键是紧扣典型性。即要选取典型的人物、事件、

问题、现象等,选取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社会风貌和生活本质的题材,而不仅仅仅仅指单一的重点、热点和焦点题材。采访的要求。报告文学采访较之一般新闻采访要细、要深。报告文学采访的时间、过程较长。报告文学采访是心灵的采访。立意角度报告文学的立意和角度的关键有3点:第一,要深入开掘,找到最有表现价值的角度,即最能表现社会生活本质和时代精神的角度。第二,在非虚构性的前提下,力避某些主观和客观上的消极因素的介入,做到既不刻意美化和拔高,也不刻意丑化和贬低,既不虚美,也不隐恶。第三,要有洞见和独到的发现,找到最具独特性的角度。谋篇结构报告文学结构的特殊性。报告文学应对的是确实存在的真实材料,但又不能对其作原原本本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对其作取舍、剪裁;既要遵照真实人物本身的行为、思想、性格发展的实际,遵循客观事实、生活本身发展变化的逻辑,又要对它们作多种多样的艺术处理,使其得以艺术地再现。报告文学结构的多样性。报告文学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如封闭式结构、开放性结构、板块式结构、卡片式结构等。写人手法写好人物是关键。报告文学写人物要注意:选好典型人

;运用典型的事件、片断和细节;用典型的环境描述来衬托人物。非虚构基础上的想象腾飞。报告文学的想象不是创造性想象,而是再造性想象。在非虚构性这一轨道之上,报告文学能够展开想象,以再现事实、复原形象。多种文体手法的渗透。首先,吸取小说手法;其次,吸取诗歌技巧;再次,吸取戏剧和影视技法;此外,还可吸取散文手法。

报告文学的基本简介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透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务必充分地形象化。务必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述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写真纪实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种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七):

报告文学是一种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两栖类体裁,它既有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即真实性与时代感,又有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即典型性与艺术化。

1、真实性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它的基本特征和特殊价值,就在于用确凿的、生动的、典型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来影阿、感染读者或听众。

报告文学也是一种新闻体裁,因为它是文学性的报告。所有,同其它新闻体裁一样,务必遵循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治上的真实,二是事实上的真实。政治上的真实是指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准确性;事实上的真实是指选用材料的准确无误,确凿可靠。

真实性原则不仅仅仅仅是一个说假话的问题,因为不真实既包括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失真现象以及虚构、捏造的不实之词,还包括以偏概全的片面认识以及任意拔高的艺术想象。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威力;真实,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真实性是报告文学写作的第一原则,那种认为报告文学具有文学性因而能够放松真实性原则的看法无疑是不准确的。

2、时代感

新闻写作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宣传政策、指导工作。这同样适用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就应传达时代的脉搏,因此,报告文学的资料就应有鲜明的时代感。

什么是时代感?时代感就是时代精神的颂扬,时代趋向的展示,时事的报道和研究以及时弊的揭露和鞭笞。报告的含义,就是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热情的艺术笔墨,向党、向人民群众作忠实的汇报。

新闻新闻在于新。报告文学的时代感同样来自新。一是材料新,及时报道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二是观点新,及时宣传新人物的新思想,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鲜和及时,同

样是报告文学所必要的。

3、典型性

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任务,也是文学作品的特征。报告文学既然是报告式的文学,那么,它同样就应坚持人物、事件的典型性原则。但是,报告文学的典型性不能来自艺术虚构和塑造,而只能是依靠发现、开掘和提炼。

报告文学的典型性首先来自作者的敏锐发现。善于发现典型是报告文学作者的一种特长。尽管生活中的人物千姿百态,社会上的事件千差万异,一眼望去似乎迷茫一片。但是报告文学作者务必而且只能深入下去捕捉典型。

黄宗英笔下的科技工作者秦官属,柯岩笔下的船长贝汉廷,肖复兴笔下的国际象棋大师刘文哲......不都是作家们从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发现并捕捉到的吗?

报告文学的典型性还来自作者的开掘和提炼。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要求务必用事实说话,因此,依靠艺术想象塑造典型是不适用的。报告文学的作者务必在超多的事实中开掘、筛选、提炼、包括。

事实证明,报告文学中的典型形象并不务必比小说中的逊色。因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蕴藏着不计其数的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报告文学的特点(八):

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内含新闻报导的特点,不仅仅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导好处上的真实性。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透过选取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好处,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述,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小说有它

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这段话证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深入采访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透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就应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能够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人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

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那么,怎样刻画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刻画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画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能够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画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画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述、环境描述。安排结构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资料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带给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资料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述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样树立远大理想,怎样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到达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能够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资料,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样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五)写好精彩议论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个性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能够也就应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

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议论写作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那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决定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就应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务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的议论。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从以上例子能够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报告文学的特点与写作技巧窍门

报告文学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报告文学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可以用两个字

纪实文学写作方法课件资料

纪实文学写作方法、模式与技巧 纪实文学: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而今,“纯文学”人对纪实及纪实文学的讨论已经失去了热情,对纪实文学的创作也跌入了低谷。原因何在,我以为是陈佩斯想取代朱时茂出演正派角色,可惜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真实的素材到了“纯文学”家那里,难免不被虚构的面目全非。所以,再怎样高喊真实,读者也不买帐。但是,“纯文学”人士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却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说“纯文学”人为纪实及纪实文学讨论算作第一阶段的话,那么,从特稿人的角度出发,从当前文学实践的角度出发,以“中坛”“华坛”为代表的纪实及纪实文学讨论,又把此课题引向了深入,推向了新高潮。有必要指出的,就像今天人们对“牺牲”“小姐”“文学”等概念与古代人理解不同那样,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也不是唐宋的古文运动,我们特稿人对纪实及纪实文学等概念也与“纯文学”人也有很大区别。我们所说的纪实,是具备新闻“五个W”的真实;我们所说的文学,不是虚构,而是另有所指。 二、文学是“初恋情人”吗? 对于文学,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为所有人举手赞同的定义。犹如什么是“美”之于美学,什么是“人”之于社会学,什么是“历史”之于历史学一样,对于文学的定义,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这一方面说明文学现象是复杂的,难以一言九鼎,“放之四海而皆准”;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学正处于发展之中,任何概括都只能解释过去,最多能解释现在,而难以解释未来。正因为这样,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生命力才是旺盛的。 一个文本究竟是不是文学作品,有没有一个标准呢?我认为,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标准。当年,文学理论家成仿吾在评论鲁迅小说集《呐喊》时,曾说:“《狂人日记》很平凡;《阿Q正传》的描写虽佳,而结构极坏;《孔已己》《药》《明天》皆未免庸俗;《一件小事》是一篇拙劣的随笔……”基本上否定了《呐喊》的文学价值。唯一例外的,是他认为《不周山》“总是全集中第一篇杰作”。可是,鲁迅的看法却针锋相对,在《呐喊》再版时,他索性将“杰作”《不周山》删去。排除双方在这篇文章上的意气之争,也能看出评价一篇文章文不文学、优不优秀是很难的。 那么,文学的相对标准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还相信权威的话,我们不妨把胡适先生的理论拿出来作个参照系。胡适在《什么是文学》中明确指出:“文学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动人,第三要美。”这三个要素对于“纯文学”是适用的,对于作为纪实文学的时代代表的特稿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言文学作一古老的学科,是中民族用来了解中国史,研究中文化 的一工具,从而提高我自身素,社会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和社会科学价 。正因,据示,自各个高校建校以来,几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言文 学学科,并且每年都以定的比例吸新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言文学作 入高校以后的学方向,而目前被社会所公的事是,90%以上的人范院 校的言文学更具有展潜力。据北安高考网的示,在xx 年,教已 成最受迎的之一 , 一是工作的定性和自主性 , 二是些年教的待遇拔高 , 出喜人改。 xx 年,范学生的需求量是很大。示,在范各中,需 求大的有言文学、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数学、英、日、物理、算机等;需求相差 一些的主要有生物学、地理学、幼儿教育、管理、地理与城划、境学等。其中言文学 占据首位。主要程有言学概、代、古代、文学概、中国文学史、中国言学史、算言学、 史、方言、学、欧美言学、音学、中文信息理等。就前景主要是到 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相关部从事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外教学、言 文字管理及言用方面的工作。xx 年的范言文学本科生1500 元月薪的一份工作基本意,但三四年,他会是很的“潜力股”。据在城 区,工作三四年的中学教平均工xx 元 ~3000 元,在一些企的学校,骨干教的平 均工达到5000 元以上。 另外,范院校的言文学的学生的就范之广,是其他不能同日而的,除了在教育 域从事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到新文出版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位从 事文学,以及文化、宣方面的工作也是本极好的出路。 用的眼光看待言文学也是极其必要的,在大学期累扎的功底,提高言表达能力与 文学气,踏足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云南 民族学院的老也出了一些具体的建 : “ 极的心,必的技能,广博的知 , 良好的人脉??”是一个有争力的大学生的基本素。以培养从事言文学教学、研究、 文化宣、新出版、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素人才目。生因适用面广、适性 而受到社会迎,年就率均。居文科前列。 具体到天津范大学津沽学院作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考第三批取的本科院校,言文 学的学氛、力量和教学量也是硬的,本根据代教育展的需要与中国言文学的内在 律,培养德智体全面展的、能国家培养具有一定的言文学的基本理、基知和基本技能, 能任中等学校文教育教学工作和文化宣及秘工作的用型人才。生能在中等学校、新出 版位、党政机关、中外企、事位等部从事教学、宣、、文秘、策划、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 事与中

“新闻与报告文学”综合应用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 1.新闻也叫______,其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和结尾五部分。导语一般放在________,以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红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繁衍.(yán)荤.腥(hūn)怜悯.(mǐn) B.噩.梦(è)契.约(qiè)拷.绸(kǎo) C.缜.密(zhěn)瞌.睡(kē)弄.堂(1òng) D.尘埃.(ái)骷.髅(gū)游说.(shūo) 3.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然颤抖坐想其成迥然有异 B.沧桑安谧记忆忧心轻手捏脚 C.循着直言老态龙钟消极怠工 D.圣地防范仗义执言防患未然 4.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1978年在京城招了他们那一拨工人后_____基本就再没来过新人_____断了线了_____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_____ A.,——:? B.。,。! C.,——。? D.,——,! 5.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 牛充栋 ...。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 ....,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a)了。②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③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b)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④那么,我也这样(c),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d)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6.a、b、c、d四处的词语依次是() A.发展睡着联想托付;B.庞大横躺思考依托; C.前进横卧想象寄托;D.庞大横卧联想附托。 7.①句中“特殊的优惠的保护”是指____________;“廉价的劳动力”是指____________。 8.②句中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具体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列数字;

报告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省考课考试 《报告文学研究》课程试卷B (课程代码:07562) 本试卷共3页,3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报告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报告文: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 2、报告文学的写作要点 (1)发现典型,捕捉形象:抓住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题材,提炼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构成富有概括力的形象。(2)真实再现,合理想象:报告文学是新闻真实与艺术再现的统一,反对虚构,但允许想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并能生动再现时过境迁后无法实际接触的生活材料。(3)不拘一格,手法多样:可以兼用各种表现方式,善于吸取其他文学样式的艺术特长。

(4)即事生议,情理相彰:善于把生动形象的描述与富有抒情或哲理色彩的议论结合起来。在形象描述的基础上议论有深化主题与生发形象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分析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新闻性还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

报告文学模式介绍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部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两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通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汉语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 主要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师范院校女生过于集中,女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是一些女生在报考师范院校时要考虑的问题。 2005年刚毕业的师范类本科生对1500元月薪的一份工作应该基本满意,但经过三四年,他们会是很强的“潜力股”。据调查在城区,工作三四年的中学教师平均工资2000元~3000元,在一些企业办的学校,骨干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由于本身的替代性比较强,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近年来就业困难比较突出。但是,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从2005年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媒体、出版、广告、市场营销这一类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马列文论、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每日一练】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 三、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常见的是拟写新闻的主标题或者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单独拟写副标题的不常见。 拟写新闻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 (5)生动活泼: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6)注意字数要求:根据字数限制删繁就简,将字数控制在范围之内。 2.拟写一句话新闻 就是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新闻的目的,一句话新闻包含的答题要点: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这些要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拟写的句子可以是主谓句,不一定是单句。 答题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信息点。 (2)整理要点,遣词成句。 3.分析新闻结构,明确导语、结尾的作用 新闻是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其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分析新闻结构,属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近年来偶有考题出现。其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分析新闻结构,主要是导语、结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当多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 (1)把握结构,抓住导语。导语包含新闻的要点。 (2)结合内容,分析作用。无论是导语还是结尾,都是为表现新闻的中心服务的,其作用应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4.新闻点评的写法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2)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经典文学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KDL

湖北师范学院经典文学 阅读现状 调 查 报 告 文学院1104班小分队 作者:孔德利、纪望群、王思雨

目录 一、序言 二、正文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式 4、调查时间 5、调查内容 6、调查结果及分析 7、附件

湖北师范学院经典文学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序言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的反映。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文学是艺术家借以表达自己观点、想象的一种表达途径。文学区别于文字的地方在于,后者是工具,前者借后者得以流传。文学既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反映,也就是说,文学凝结着艺术家的生活经验,是艺术家生活经验经由大脑“再加工”的产物。按照最普遍的划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文学产品不外乎“古今中外”四个字。时间上的“古今”和空间上的“中外”涵盖了地球现存所有事物。依照这种划分,文学就可分为:古中国文学、古外国文学、当代中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当然,人们广为接受的说法并不全是这样,但绝对是在此框架内的。 文学的生产者是艺术家,消费者是阅读者。生产需要技术,文学生产者在文学方面有特殊技能——这种技能很大一部分来自天赋。他们具有超乎常人的归纳生活、表达想法的能力。艺术的普遍标准在于欣赏者是否能通过艺术品与艺术家产生共鸣。共鸣,即欣赏者内心的释放,是表达欲的间接满足。简单地说,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广大群众经由艺术家来满足自己的表达欲。而在这种欲望被满足的过程中,人们的意识受到影响,这种受了影响的意识作用于现实。文学便得以完成它作为社会意识最根本的使命:间接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 人类历史留下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否宣扬正确思想,基本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经验的归纳,这些作品对于当今人类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了思维经验,使得人们可以从新的高度审视自己、创造未来。这正是人类发展进化的总步调。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有利于对自己的开发和审视,对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

新闻、报告文学

新闻 新闻分类: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中有关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等。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指简要和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新闻文体特点:真,即再现生活的真实; 快,即报道一定要及时; 新,即指内容要新,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 新闻特点:针对性、及时性、真实性 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语。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醒目(鲜明)、凝练(概括)、准确、新颖、生动。形式有三种: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三行标题。 完整的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放在正题前,届时新闻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拟标题时,注意虚实结合。 导语:新闻“电头”后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导语通常包含(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一般包括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背景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2、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3、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4、表明作者观点; 5、衬托、深化主题。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结语紧扣主题进行议论抒情,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炼,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报告文学的写法

报告文学的写法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以下是我能网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报告文学的写法,以供大家参考! 报告文学的写法 报告文学“它是介于调查报告与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高尔基语),是新闻与文学相融汇的产物。因此它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共同特点。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采用文学手法来表现的新型文体。它严格地忠于事实,形象地再现生活,是意识的向导,是时代的航标,文学园地里的又一奇葩。 报告文学的艺术特征是: 一、严格的真实性。报告文学是一种写事纪实的文学形式。它是以文学手法进行写作,但必须遵循事实,不许虚构。这种艺术形式正如别林斯基说的,“艺术是现实的复制,从而艺术的任务不是修改,不是美化生活而是显示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可见,报告文学的内容必须源于事实,毕肖事实,始终保持严格的真实性。 二、鲜明的时代性。古人云:“文变染呼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报告文学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关

键就在于它适应时代的需求。它所报道的内容是社会现实,是时代的精神,因此人们称它是时代的号角。 三、动人的艺术性。报告文学既然是文学样式的新型文体,它本身就必须具备文学作品的某些特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性。它以文学的语言塑造形象,生灵活现地展示真实的社会生活,这就是报告文学的艺术特征。 四、精当的政论性。这种体裁允许作者发表真知灼见,就是说它不仅纪实,还可以议论,但要尊重事实,缘事而发,注意导向与格调。这种格调高雅又富远见的精当议论,如果运用得当可为报告文学增添无限色彩。 报告文学的选材: 报告文学的选材是十分考究的,不是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写成报告文学的,消息的题材只能写成消息,小故事的题材只能写成小故事,通讯的题材只能写成通讯,而只有那些本身具备了报告文学特点的题材,方可写成报告文学。那么报告文学的题材都有什么特殊性呢?我当年采写的《生命丰碑照人间》(一九九八年六月),之所以能荣获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绝非是写作水平的因素,相反我的写作水平并不高,只是在选材上抓住了三大特性: 一、导向性。报告文学的选材,首先要具备导向性。它的内容必须具备时代特征,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时代的气息、时代的精神,对某一局部或全局,甚至整个社会有指导意义。

报告文学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报告文学范文 篇一:报告文学 课时教案 篇二: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的写作 开头语:今天站在这里,我有些诚惶诚恐,今天这个不叫讲课,而是在在座的领导和同事面前班门弄斧,在新同志面前,我也只能说是就报告文学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切磋,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叫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是报告,也是文学。说它是报告,是指题材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指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但报告文学又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是报告或者说是新闻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事”学(记事),与“人”学(写人)、告知与审美相结合

的文体。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高超的文学性和创作性,而且更需要有报告意识。报告是报告文学的灵魂。社会的良知体现在报告上,责任也体现在报告上。它灵活机动、真实生动,既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和刻画,也可以用一些特写镜头来展现,还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来反映。人们还常常把文艺性较强的通讯、文学色彩较浓的报告称为报告文学。 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但它又不同于通讯、小说、散文,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报告文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是 我国报告文学的标志。后来又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穆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徐迟的《哥德巴 赫猜想》,近几年又有一大批好的报告文学,比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赵瑜的《马家军调查》、陈桂隶的《中国农民调查》、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特别是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新教育风暴》,王 树增的《长征》(上百家讲坛)等等。(据说,全国报告文学奖的评委也是全国长篇小说的评委,评委们在评长篇小说时评的是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写作技巧,而在评报告文学作品时都感动得落泪。这说明报告文学的感召力是多么强大。) 二、报告文学的特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生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分校 专业 年级年季 题目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职称

农村小学生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村青年作为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准确真实地掌握农村青年基本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青年工作,农村青年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 河北省是一农业大省,总人口6700万,农村小学生超过1200万。为准确了解分析这一群体基本状况,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共青团河北省委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对全省范围内的各个县市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及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个调研过程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68份,有效回收率为98.68%。调查问卷中部分问题采取了多项选择,在统计分析中,对每一项的选择均进行加总,按加总的绝对数值计算所占比例,比例高说明该项重要。 调查对象基本数据:调查对象为16至40岁的农村青年,其中男性57%,女性43%;文化程度:小学9%,初中25%,高中48%,大专11%,本科及以上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6%,共青团员55%,民主党派3%,宗教人士2%,群众34%。 一、经济现状,消费理念 1、个人家庭收入现状 在调查中,2010年,家庭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下的占21%,经济收入只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温饱问题,没有节余。在访谈中发现,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耕种,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并且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在土地上的投入较高,回报较低,这一群体普遍认为种田不划算。家庭年收入在15000——30000元之间的占42%,经济收入能满足温饱,并有部分节余。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除耕种外,还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家庭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37%,经济收入较高,比较宽裕,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主要种植苹果、鸭梨、葡萄等经济作物和饲养猪、牛、羊等家禽,并且种养殖面积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发表时间:2016-02-01T10:13:48.4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作者:熊必荣 [导读] 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443700 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在新闻和报告文学教学中也可以渗透思想教育,其内容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1997年7月1日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学习中,教师向学生特别强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它将永载史册。这样,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通过记者的身份讲述了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使400万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战事已越来越遥远,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奥斯维辛的冤魂还在徘徊,新的战争继续发生,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呢?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还要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学好本领,建设祖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青年学生富于进取心,在学习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中可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技术、热爱劳动和献身祖国建设的思想感情。神舟飞船,一般学生都对其很感兴趣。可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文字材料,加深学生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了解,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可以说,飞船的上天,乃至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人们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通过文本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为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同时,要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的信念。 三、帮助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包身工》所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和如今我们的时代有很深的隔膜,但是文章所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相通的。为此,学习本文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和包身工制度,通过把握文章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以史为鉴”,历史永远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包身工》告诉我们:“包身工”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作者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并且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 了解这些内容应告诫学生: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关注弱势群体,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总之,在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要考虑语文学科的特色,根据文体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文学创作的四大特性

“过去总结报告文学的特点,就是真实性、现实性、文学性。其实还应该加上一个思想性。杨黎光的报告文学创作就注重思想性,追求独特的感觉认识和独特的发现、深刻的见解。”1月8日,中国作家杂志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杨黎光报告文学《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在发言中如是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介绍,《大国商帮》以粤商为蓝本,以国际国内商业发展史为背景,以商人、商业和国家命运为思辨维度,追寻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轨迹。作品以一地之商帮来探讨宏大的主题,见出作者的抱负和“野心”。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说,杨黎光以往的报告文学创作,选材往往是一个人物或者是一个事件,都比较小巧,可以说都是用脚走出来的。但后来,“画风”大变,从内容到选材越来越沉重,时空的跨度越来越大,不仅是用脚走出来的,而且有着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传统的报告文学就是写人记事,而杨黎光的创作实践对这个传统构成了“冒犯”,因为“他写商帮的历史,融入了个人的思想发现和大量的观点阐发”。“薄薄的一张信纸,寥寥27个字。”这是杨黎光报告文学代表作《没有家园的灵魂》的开篇。到了《大国商帮》,正文第一句是:“今天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了海洋的力量。”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表示,这多少表明,杨黎光开始致力于去模式化写作,是一个新的开辟。杨黎光表示,这部《大国商帮》和他之前完成的《中山路》《横琴》,构成他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三部曲,创作的初衷是“追寻中国的现代化脚印”。 在李炳银看来,杨黎光的报告文学创作,有自己的风格,他本人在作品中是一个强大的存在,是作品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的写作追求思想的强度和深入的程度,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在商言商”,而是有着思想的“核”,具有史志品格。 在他看来,传统报告文学观念过度强调文学性,要有精彩饱满的故事,这是不妥当的。如果报告文学光有文学性,而缺乏思想性,那可能就产生不了灵魂的震撼力。好的报告文学作家,都要经历一番人生风雨和社会沉浮,落笔才有思想洞察力,才有社会见识。这也是为何一般来说年轻人写不好报告文学的重要原因。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认为,现在不少报告文学作家也注重思想性。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对材料进行简单的拼贴式组合,看上去洋洋洒洒,很有气势,对思想的阐释也就那么一点点。而杨黎光的写作,善于抓住一个观察对象,力求有所认识、有所发现。在这个基础上,他以思想为“钻头”,对所书写的对象不断地钻探,不断地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他的这部《大国商帮》,就是一种‘钻探式写作’,是总结中国经验的一部有创见、有分量的文学作品”。 《大国商帮》跨越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这是部文学作品,也是一本关于中国商业文化的书,彰显了中国传统商业精神,不能仅仅用文学价值来衡量,也值得向企业家推荐。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刘禹锡的一句话,‘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作品的‘高’和‘长’,不仅依赖作家的思想积累,也依赖长时间的心血和汗水的积淀,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使命和文学使命。”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说。 在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看来,杨黎光的创作,让自己意识到,“作家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力求对所处的时代产生教化和推动作用”。

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孩子不愿意上学,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如果强迫他们上学的话,他们就哭叫吵闹,纠缠不休。针对当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研究时间:2015年9月1日到10月28日 (二)研究地点: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四)研究效果: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一、个案描述 1、研究对象:李成红,男,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五年级学生,智力障碍,学习能力差,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要求回家。进一步了解,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1)把握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19.*滑铁卢之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先行了解拿破仑经历和滑铁卢之战的背景及其影响。课堂上,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有创新性的见解,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辨教育,并通过共同探讨,逐步把握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滑铁卢之战的过程及拿破仑其人,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教学方法 问题研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手段辅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影片《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片段,上课后即关闭,由此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辽沈战役》的片段,影片中展示的战争场面之惨烈、规模之宏伟是在以前的国内战争影片中少见的。我们知道,锦州之战的胜利,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一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不胜枚举的,滑铁卢之战即是一例。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今天我们来阅读这篇精彩的报告文学,看看茨威格是如何再现战争的惨烈之景的,看看茨威格是如何评判这场战争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自己查找资料的成果。 (1)关于拿破仑的事迹。 (2)滑铁卢之战的背景。 (3)滑铁卢之战对法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听写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求写出拼音、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