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辞格中借代与借喻的辨析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pptx2007
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它们 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 相同点 不出现。
不同点 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 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体
帆船
关系
整体——局部
借体
孤帆
相关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 都是红灯绿酒。
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 1、举酒欲饮无管弦。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红领巾给老大爷让座。 8、一朵浮云遮住了空中的银盘。
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还原:都市繁华奢靡的夜生活像繁耳。
(3)过尽千帆皆不是.
1、门前冷落鞍马稀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南国烽烟正十年。
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现代文阅读]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
![[现代文阅读]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https://img.taocdn.com/s3/m/a4ab286ab307e87101f696bf.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现代文阅读]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
[现代文阅读]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
怎样区别借喻和借代
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
怎样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
怎样区别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
怎样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
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
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
比如:孤帆一片日边来。
“帆”是借代,是用船的标志“帆”来代替“船”。
不能说“船像帆”。
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
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
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
你懂了吗?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1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借喻”和“借代”辨析

“借喻”和“借代”辨析作者:李意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4期摘要: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都有所代,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在实际辨析时,学生难以区分,教师也容易混淆,其实还是有一些简便易洁的方法可作借鉴。
关键词:本体;客体;喻体;借体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在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两者因有其相似点一一本体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或借代的事、物,因此,常常使人迷感难以区分。
最典型的例子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中的“圆规”有的说是借喻,有的说是借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认为是借代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修辞学家张志公先生(首任中国修辞学会会长)主编的《现代汉语讲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在阐述借代时的第一个例句就是“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认为“这是借用人物的特征来代替人”。
中学语文课本也把“圆规”当成借代。
但更多的修辞学家认为“圆规”是借喻,如张静先生(曾任中国修辞学会会长)、郑远汉先生等。
借喻与借代有什么区别呢?怎样去辨析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
直接把反动统治者说成阎罗。
借代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借樯橹代替战船。
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借喻与借代都有所代,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单从以上概念还不能完全区分借喻与借代,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一、看本体和客体(喻体、借体)之间是否有相似点,有相似点的是借喻,没有相似点的是借代。
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而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不存在相似点,只有相关性。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你知道吗?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你知道吗?修辞手法就好像是文章的调色盘,为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营造意蕴。
可能自中学之后这个基础的语法手段我们就没有再系统地学习了,所以我们很多人其实只会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这几种非常常见和容易的修辞方法。
事实上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可见我们会的只九牛之一毛,今天这一篇文章我跟大家讲一讲“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一)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我们知道比喻也分很多小类,其中较为人知的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我们分别给大家做一个讲解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借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例1】他动也不动(本体),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2】母亲啊!你(本体)是(喻词)荷叶(喻体),我(本体)是(喻词)红莲(喻体)。
借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喻体)摔成尘雾和碎末。
我们要注意两点:⒈在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之欧阳音创编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
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
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喻之所以和借代容易混淆,就是因为二者都有要素一个借字,并且只有一个要素.一个事物出现,即喻体和替代物.被比喻的、被借代的本体均不出现,中间也没有起连接的作用.尽管如此,他们终究不是同一修辞方法.因为一个喻,一个是代,我们应着重从相同中找出不同.1、借喻是借而不代,借代是代而不喻.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3、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喻还原三个要素都可出现,而借代只能是一个.总之,区分借喻和借代,除了在概念上内涵上彻底异懂外,不要在“借”字上迷惑,要从“喻”和“代”上去区别.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们还原成三要素,孰是孰非,一目了然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榨干了)我们的血肉。
⒈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各代表的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②他擦过的玻璃,就像没有玻璃那样亮。
①句中“长而空的文章”(本体)和“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喻体)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能构成比喻;②句中“玻璃”和“没有玻璃”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附练习及答案)

怎样辨别“借代”和“借喻”两种修辞(附练习及答案)语言运用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虽说语文的学习中过多的语言技巧的赏析会让整体阅读支离破碎;但是如果不懂语言技巧,我们读到的只是辞藻的堆砌,却难领悟到语言的精妙绝伦。
个人认为,语言技巧是读文写文基础,了解把握语言的运用技巧,能帮助整体阅读和写作,让我们能更清晰地领略到文字的魅力。
今天主要谈谈初高中语文课堂上常常遇到的借代和借喻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问题。
一、请大家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句子运用了借代修辞,哪些句子运用了借喻修辞。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红领巾们在车站派发卫生宣传单。
()8.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
()9.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10.无丝竹之乱耳。
()二、知识点落实(借代和借喻的区别)(一)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个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的借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一般只能出现借体。
借体和本体有相关点。
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战争)常见借代的类型1.部分代整体樯橹..灰飞烟灭。
(桅杆和船桨,指代战船,借指水军)2.特征代整体特征指代人或事物。
(1)那个黄头发...进来了。
(有黄头发特征的人)(2)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蜈蚣..”……(用..”,有“仙鹤..”,有“鹦鹉风筝具体样式指代风筝)3.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4.以专有名词(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指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和李公朴一样的人们)5.材质(工具)代本体雨来刚到堂屋,几十把血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 作者:
———————————————————————————————— 日期: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 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语文修辞借代和借喻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 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 也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 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而用跟它 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二者有很大的相似 性。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 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 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是借喻,还是借代: (1)孤帆一片日边来。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的厚障壁了。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 病的虱子!” (5)政权是由枪杆子中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 山的统治。 (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 这两个例句,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 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之间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 以是借喻;而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 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 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