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胆管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2015.10临床研究63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孙绍彬 孟兴凯 张俊晶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摘 要】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有很大的差异。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症状一般较模糊和隐匿,发现或诊断时多属晚期,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较少,预后不佳。

本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因素、诊断以及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治疗方法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同属于原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 )指发生在包括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的原发性胆管细胞癌。

传统观点认为ICC,肝细胞癌和混合型细胞癌同属于原发性肝癌的范畴。

但是随着近年来对ICC 的进一步研究发现,ICC 在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上与肝细胞癌有很大区别。

目前认为治愈ICC 的惟一选择是根治性手术,应行规则性肝切除或扩大肝切除;是否常规清扫淋巴结以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研究较多,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姑息性切除术可以改善部分病人的预后。

肝移植是否适合肝内胆管细胞癌目前仍存在分歧。

1 流行病学ICC 的发病率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美国,ICC 的发生率已增加到0.95/10万,在澳大利亚发病率是 0.2/10万,而在泰国发病率是 96 /10万。

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高,近30年间,在美国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65%,发病率从1975~1979期间的0.32/10万升高到1995-1999期间的0.85/10万。

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在55到75岁之间;在45岁之前ICC 的发病率非常罕见,在这个群体中发病率在10%以下。

与HCC 不同的是,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到6倍之多,ICC 似乎只有些许的区别,男:女比为2:3。

肿瘤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技术

肿瘤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技术

肿瘤动物模型得建立可以:(1)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得疗效;(2)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3)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更好得研究平台;(4)为研发抗肿瘤转移性药物提供良好得实验工具。

实验方法: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实验方法原理: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就是指研究者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得肿瘤等。

实验材料:肿瘤细胞小鼠试剂、试剂盒、无血清培养基质、3%中性甲醇石腊仪器、耗材、低温离心机、血球计数器、游标卡尺实验步骤一、肝癌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1)取体重250 g左右得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2)按性别分笼饲养。

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 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3)共约4个月可诱发成肝癌;(4)也可以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

2.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1)用含0、06%DBA得饲料喂养大鼠,饲料中维生素B2不应超过1、5~2 mg/kg;(2)4~6月就有大量得肝癌诱发成功。

3.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狗、猫、鸡、兔肝癌(1)给成年大鼠含0、03% 2AAF标准饲料;(2)每日每平均2~3 mg 2AAF(也可将2AAF混于油中灌喂),3~4月后有80~90%动物产生肝肿瘤。

4.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1)用剂量为每日0、3~14 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予;(2)6~9个月后255/300大鼠发生了肝癌。

5.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1)用1%OAAF苯溶液(约0、1 ml含1 mg)涂在动物得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

(2)实验后7~8周即而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55%。

(3)或用2、5 mg OAAT溶于葵瓜子油中,给C3H小鼠皮下注射4次,每日间隔10天,也可诱发成肝癌。

小鼠模型在甲状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小鼠模型在甲状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小鼠模型在甲状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郑永胜【摘要】Thyroid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hyroid tumor. 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thyroid cancer is in an uptrend year by year in China. The experiments on mice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drug therapy of thyroid cancer. Presently the major mouse model being used in studying thyroid cancer includes spontaneous, suppressive, genetic, transplanted and restricted mouse model reported recently activating or inactivating genes at a particular time and tissue.%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我国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小鼠动物模型在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用于甲状腺癌研究的主要小鼠模型包括自发性小鼠模型、诱发性小鼠模型、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移植性小鼠模型和最新报道的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组织激活或灭活靶基因的限制性小鼠模型.【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3【总页数】4页(P2016-2019)【关键词】甲状腺癌;小鼠模型;动物实验【作者】郑永胜【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福建,厦门,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甲状腺癌占所有实体肿瘤的1%,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近年发生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

转基因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转基因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转基因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张修彦;詹纯列【摘要】Lung eaneer i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world. Animal models of lung cancer havernmodels of lung cancer are more similar to human lung cancer and are better for studies on the etiologyand pathogenesis of lung cancer. This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nsgenic animal models of lung cancer in recent years.%肺癌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动物模型在人类肺癌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基因肺癌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肺癌,更有利于肺癌病因及发病过程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转基因肺癌模型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22)010【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肺癌;转基因;模型,动物【作者】张修彦;詹纯列【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广东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广东5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R734肺癌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20年发病率逐年上升。

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830万人死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肺癌占3.1%[1-3]。

目前,肺癌为我国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

肺癌实验动物模型选用的动物包括小鼠[4]、大鼠[5]、地鼠[6]、羊[7]、狗[8]、兔[9]、雪貂[10]等。

选用的方法包括吸入、口服、灌注或注射致癌物,原位或异位移植肿瘤细胞或组织块以及转基因方法。

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5%I C C 1 2 1 。在 台湾有 报道 称 , 超过 7 0 %的 I C C患
者的手术切 除标本 中有肝 内胆 管结石 , 而在 日本这一数 据为 6 % ~1 8 % 。肝 内胆管结 石对 胆管 系统 最直 接 的影 响就 是胆 汁淤积 , 继而引发细菌感染 , 最后引起胆管 的慢性炎 症。 在慢性炎症 的不断刺激下 , 会使胆管上皮细胞分泌许多激 活 癌基 因的潜在辅助 因子 , 从而导致 I C C的发生 1 2 , J 。
染。 由此可 以看出 , 慢性病 毒性 肝炎确实是引起 I C C发病率 增高 的重要原 因之一 , 但 在不同 国家或地 区 , 引起 I C C发 病
研究发现纤维 性多 囊性肝 病与 I C C发病 有关 。纤维 性
多囊性肝病是 指先天性胆管畸形并伴 有 C a r o l i 综合 征 、 先 天
袁 磊, 罗 贤武 , 王 义
【 关键词 】 肝 内胆管细胞癌 ; 手术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8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7 6 1 ( 2 0 1 3 ) 0 5 - 0 3 8 9 - 0 3
地 区却普遍 存在。肝内胆 管结石所 引起 的 I C C多 位 于肝 脏 的周边 。有研 究表明 , 超过 1 0 % 的肝 内胆 管结 石患者 最
研 究发现 P S C与 I C C发病 密切 相关 。P S C在 欧美 国家 发病 率较高 , 在 中 国等亚 洲 国家 则较 罕 见 。在 患有 P S C 的患者中 , 约1 / 3的患者会在确诊后 2年内会转变为 I C C, 且
研究证实 了肝 吸虫和 I C C发病 的相关 性 『 ' ” J , 还 通 过实 验 发现 ,亚硝胺等致癌物 可 以协 同后 睾 吸虫感 染成 为 I C C的

关于肿瘤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

关于肿瘤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

关于肿瘤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生物实验菌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动物模型光热治疗HE染色常规的动物实验,除了皮肤或者骨的缺损修复,癌症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目前,癌症仍然威胁人类的一大疾病,因此需要动物实验来深入了解如何有效进一步治疗癌症。

通常,动物模型一般是研究者利用化学致癌剂或者致癌病毒诱发实验动物肿瘤。

那么肿瘤动物实验模型建立的优点主要有: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以及疗效;抗肿瘤转移性药物的研发以及研究平台。

因此,我们总结了常见癌症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肝癌(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第一种方式可以用DEN直接灌胃(10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的DEN 水溶液供其饮用,约4个月可以诱发成肝癌;另一种方式可以直接用0.005%掺入水中饮用约8个月即可诱发肝癌。

(2)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兔、狗肝癌:可以将0.03%的2AAF混入饲料喂养;或者每只每日喂养平均2~3mg的2AAF,3-4月左右即可诱发肝癌。

(3)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将0.06%的DBA 混入饲料喂养,饲料中的维生素B2不可超过1.5~2mg/kg。

(4)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将0.001~0.015ppm(每日用量)的黄曲霉素混入饲料中喂6个月后,肝癌诱发率可达80%。

二、肺癌(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小鼠肺癌:小白鼠每周皮下注射1%的DEN水溶液一次,每次剂量56mg/kg,总剂量达到1176mg,半年左右发癌率可达94%。

(2)乌拉坦诱发肺腺癌:适龄大鼠每次每只腹腔注入10%乌拉坦生理盐水液0.1~0.3ml,间隔3~5日再注,共注2~3个月,每只小鼠用量约为100mg。

3个月左右即可成功诱发肺腺癌。

(3)硫酸铵气溶胶诱发肺腺癌:让老鼠吸入硫酸胺气溶剂13个月即可诱发肺腺癌。

三、胃癌(1)不对称亚硝胺诱发小鼠胃癌:不对称亚硝胺的剂量为0.25ml/kg,3个月即可发生前胃乳头状癌,7-8个月诱发胃癌。

最新:胆管恶性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胆管恶性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胆管恶性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专家共识胆管恶性肿瘤包含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常常导致胆道系统梗阻,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2%~4%。

手术切除是胆管恶性肿瘤唯一获得根治的方法,但因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仅25%~3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

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内镜或经皮途径胆管引流是主要姑息性治疗手段,传统的放、化疗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3%~20%。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 c t h erapy, PDT)是一种光激发的化学疗法,光敏剂吸收光子的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受激发的光敏剂将能矗传递给氧,产生一些氧化活性物质(radical oxygen species, ROS), ROS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凋亡或死亡。

光敏剂注入患者体内后,会在肿瘤组织中蓄积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尤其高分布千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内皮上,因而PDT还可引起新生血管的损伤并导致病变组织缺血坏死。

PDT因创伤小,特异度高,与其他疗法有较好的兼容性,有助千延长胆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胆管肿瘤的PDT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迄今国内外尚缺乏权威的临床指南。

基千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委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研讨,参考国内外最新进展,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的方式,制订了本共识,旨在为规范化开展胆管P D T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本共识的目标人群是临床开展肿瘤PDT的医疗、护理、技术人员,从事P D T相关技术研发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

一、共识制订原则采用国际通用的D elphi法,共识起草小组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编写共识。

文献检索搜索万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及Embase等。

检索关键词:胆管癌、胆管恶性狭窄/梗阻、壶腹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胆道镜、光动力治疗;biliary tract cancer、cholangiocarcinoma、malignant biliary strictures/ o bstruction、ampullary carcinoma、ERC P、PT C D、P DT。

中药成分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成分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成分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1刘华钢,刘丽敏,杨斌,黄慧学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530021)E-mail:hgliu@摘要: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是新药开发的必要途径。

本文对近年来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动物实验的实验模型、实验方法、疗效评价、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动物实验中图分类号: R285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可分为细胞水平、动物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次。

很多在进行体外的肿瘤细胞敏感性实验有效的药物成分,在体内不一定具有抗肿瘤效应。

而荷瘤动物模型对抗肿瘤药的反应与临床反应基本平行,比体外实验有更高的可靠性。

因此,抗人体肿瘤动物实验研究成为新药开发临床前的必需试验。

中药抗肿瘤活性物质与纯人工合成化合物相比,其结构明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需要在动物体内实验证实其抗肿瘤作用和研究其作用机制。

正确选用动物体内实验的实验模型、实验方法、疗效评价、机制研究是新药开发的前提,更是判断中药成分抗肿瘤作用的保障。

1. 实验动物用于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体内实验研究的动物种类很多,目前最常用和用量最大的是小鼠、大鼠[1-2]。

1.1小鼠(Mouse)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

常用的有昆明种小鼠(KM)、津白2号(TA2)、C57BL、BALB/c、DBA/2、AKR、C3H、裸小鼠(Nude小鼠)、Scid小鼠等品种。

小鼠广泛应用于癌、肉瘤、白血病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

小鼠肿瘤发生与人类肿瘤相近,为研究各种类型肿瘤的发生和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提供了很好的动物模型。

例如:AKR小鼠白血病发生率可达90%,C3H小鼠自发乳腺癌发病率高达90%。

另外,小鼠对致癌物敏感,可诱发各种供研究用的肿瘤模型。

如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小鼠肺癌,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和宫颈癌等。

大量实验采用KM小鼠、BALB/c小鼠等建立移植性肿瘤(实体瘤或腹水瘤)[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管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顾劲扬丁义涛胆管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第2位肝胆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日益受到包括肝胆外科医师在内的消化科专家的普遍关注旧J。依据胆管癌发生部位的不同町分为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两种类型,其中肝外胆管癌更常见,占胆管癌总数的80%一90%¨J。动物模型是研究胆管癌抗肿瘤治疗方法的基本模型和平台,对重新认识肿瘤牛物学特性、提高胆管癌疗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对各类胆管癌动物模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一、药物诱发模型药物诱发模碰是利用一种或多种化学致畸药物反复作用于实验动物,特异性刺激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从而诱发ICC的发生。化学药物诱发模型因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价格相对低廉,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胆管癌动物模型之一。1.3’-甲基-4二甲氨偶氮苯(3’-Me.DAB)诱发模型:Reddy等Ho在使用其诱导大鼠肝癌的过程中,喂养3个月后首次发现大鼠胆管癌形成。h等"1通过对此类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胆管癌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B及其受体TGFBRⅡmRNA的表达以及端粒酶的激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此种方法不仅能够诱导胆管癌形成,还会同时促使肝细胞肝癌发生,因此现在已逐渐被摒弃。2.二氧丙基胺(BOP)诱发模型:早期学者在使用BOP诱导仓鼠胰腺癌发生时,发现其除了诱发胰管肿瘤外,还导致了胆管损伤,从而建立了胆管癌模型。Iki等旧1使用此法建立仓鼠ICc模型后,对其研究结果显示在胆管癌发展及肿瘤细胞永生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显著增DOI:lO.3760/cma.j.i%n.1001J9030.2010.0r7.063作者单位:21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通信作者:丁义涛,Emil:yi饥曲ng@hot·Inail.Ⅻ1加,初步揭示了胆管癌的形成机制。3.2-乙酰氨基芴(2.AAF)诱发模型:cil.Ben∞等¨1将O.02%的2.AAF加入食物中喂养雄性wistar大鼠12周,诱发了肝内胆管癌模型。此模型肿瘤组织为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杂合体,肿瘤细胞问含有大量未分化的卵圆样细胞,通过其建立的CC—62细胞株兼有肝癌细胞和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形态标记,对原发性肝癌中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具有蚕要意义。4.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模型:有学者曾用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混合溶液加入蒸馏水中喂养叙利亚仓鼠,诱发了胆管细胞性肝癌模型,而未见肝细胞肝癌和肝血管瘤的发生哺…。5.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模型:DEN是目前最广泛用于诱发肝癌模型的化学性药物,对肝脏具有排他性的募集作用。Mi硒reuv等¨叫用此法诱发得到肝细胞肝癌、肝母细胞瘤、胰腺癌和胆管癌并存的斑马鱼肿瘤模型。“u等…1利用DEN诱发大鼠肝细胞肝癌和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并存的肿瘤模型,发现在肿瘤形成的不同时期表达碘化钠共输送体水平与人类胆管癌类似,该肿瘤模型经”1I放疗后,可完全抑制肿瘤生长,为胆管癌的靶向放疗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动物模型。6.呋喃(Fu啪)诱发模型:场等¨21通过此类诱导模型成功的建立了胆管癌细胞株C6llB,为探索胆管癌形成及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Sirica等¨3j研究结果显示c.ErbB.2/c.N即、环氧化酶2以及c—Met在胆管癌形成过程中表达异常,可作为胆管癌选择性靶向化疗的位点,提出了Fu枷诱导的胆管癌模型是评估临床前化疗策略及药物疗效的有效模型。7.硫代乙酰胺(TAA)诱发模型:TAA是目前胆管癌动物模型最常用的诱导药物。Yeh等¨41研究结果显示,吖认诱导的大鼠胆管癌形成过程中,胆管经历了多灶性胆管增生、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和癌变的病理变化,与人类胆管癌的形成特征相似。·综述·Fava等¨副利用T从诱导的胆管癌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瘦素介导的信号通路可促进胆管癌细胞生长,通过调节其信号可以预防甚至治疗胆管癌。化学药物诱发模型从动物给药开始到诱导肿瘤形成的时间较长,诱发成功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不统一,除了诱发胆管癌外还可能诱发其他脏器肿瘤同时生成,因此不宜用于胆管癌肿瘤治疗学的靶向研究。如何获得更为理想的药物诱发模型还有赖于今后不断探索新的肿瘤致畸药物¨“。二、手术模型自上世纪90年代起有学者开始尝试通过手术的方法建立ECC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通过手术干预很难建立胆管癌模型,尚需联合化学药物共同作用方可实现,多用于ECC发病机制、组织学特征研究。目前比较成熟的手术模型有2种,分述如下:1.胆总管结扎联合二异丙醇驱硝胺(DIPN)注射模型:有学者使用DIPN每周皮下注射叙利亚金仓鼠,连续10周,然后行简单剖腹术和胆总管结扎术,20周后发现胆管I:皮杯状细胞化生和胆管细胞癌形成,诱发率为89%Ⅲ1。后续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胆总管结扎时间缩减为2周,解除结扎后发现胆管癌发生率大为降低¨“,表明胆总管结扎对胆管癌发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胆管癌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思路。2.胆总管异物植入联合二氧丙基胺(BOP)喂养模型:日本学者于1996年最先创建了该模型【l8‘。具体方法为先通过手术将尼龙线植入仓鼠十二指肠乳头内,然后用含70ppm

BOP的水喂养动物

12周。经此法处理的仓鼠于第4周左右出现类似增生性胆管炎特征,至12周时41.7%仓鼠出现ECC,91.7%出现ICC。手术模型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ECc形成过程,但制作此类模型需要有一定的手术基础,操作相对复杂,诱导成功率不高。故目前已少有学者沿用该模型。三、肝吸虫感染模型早在上世纪,人们就发现在肝吸虫

万方数据病高发的热带地区如泰国等地胆管癌的发病率比其他地区明显增高。namvit等¨引向仓鼠胃内注入100个麝猫后睾吸虫囊蚴使其感染,在检测到粪便中虫卵后即用含O.0025%DMN水喂养lO周,在第18周时所有的仓鼠都出现了胆管纤维化和IcC。首次成功建立了胆管癌模型并在动物模型I:证实了麝猫后睾吸虫与胆管癌发生相关。BoonIna据等ⅢJ利用该模型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RB基因通路参与了肝吸虫诱导的胆管肿瘤发生过程,并提出其通路上的某些基因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肿瘤治疗。四、种植肿瘤模型种植肿瘤模型是指将同种异体或异种动物的肿瘤组织块或细胞株接种于动物体内直至生长成为肿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胆道肿瘤动物模型,根据其种植部位的不同又分为原位种植和异位种植。1.肿瘤组织块种植:曾有学者使用呋喃诱发大鼠胆管癌模型,将获得的肿瘤组织块植入同种大鼠的皮下。建立胆管癌肿瘤组织皮下种植模型B“。经研究结果显示植入的肿瘤保持了原有肿瘤肠型分化的特征,且能连续传代,生长迅速。但种植瘤组织块的组织成分较为复杂,往往包括多种非肿瘤细胞,不利于独立观察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故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2.肿瘤细胞株种植:自从无胸腺裸鼠诞生以来,许多学者将胆管癌肿瘤细胞株植入裸鼠体内建立了多种种植瘤模型,用于胆管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常见的胆管癌肿瘤细胞株种植模型详见表1。建立方法包括肿瘤细胞株皮下种植和肝内种植。皮下种植的肿瘤易于取材、观察和测量大小,但因肿瘤细胞生长微环境改变,较少出现转移。肝内种植的肿瘤微环境接近常态,故生长较快、侵袭和转移能力较强,是研究胆管癌较为理想的模型之一。胆管癌种植模型特别是肿瘤细胞株种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容易观察,可重复性高,植入的肿瘤细胞株生长速度一致,生物学特征稳定,肿瘤重量和大小易于测定,以及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易于比较疗效等优点,目前为止广泛应用于与胆管癌有关的各类研究中。五、转基因动物模型近年来,通过人为导入和敲除某砦基因,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动物发生胆管表l常见胆管癌肿瘤细胞株种植模型癌,有利于揭示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xu等Ⅲ1构建了抑癌基因sMAD4和PTEN缺失的小鼠,饲养2个月起发现小鼠胆管出现多灶性增生,至7个月时所有小鼠均出现胆管癌。F础i等"纠使用四氯化碳处理p53基因缺失的小鼠,成功获得ICC模型。尽管转基因胆管癌动物模型可用于从基因层面探讨胆管癌发病机制和筛选可能的治疗靶点,但其制备过程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制作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大规模应用仍有相当的难度。参考文献Blech∽zB,GomGJ.Chol∞西ocmino-眦:advancesinp砒hogenesis,diagnosis,明dtreatr舱nt.Hepatolo纠,2008,48:308—321.WekdTM,M棚yIlIlKA,HsiIIgAW,etd.hI靴t0fclas8击cati∞0fllilarcholan西o_∞rcirmmas(Klalskintu脚叮f弓)∞theinci-derIceofirIⅡa一彻d仞吐IaIlepaliccIl0量angio_carcin唧intheUnitedSIates.JNatICa渺l嘣,20016,98:873名75.BlechaczBR。GoresGJ.Chol∞giocarci№m.ClinLiverDis.2008。12:13l一150.ReddvKP.Bu8chm跏IU,ChometB.ChoLanf;iocarcinolII∞inducedbyf÷eding3’一methvl4一dimethvlaminoazobenzenetorats.HistopathoIogyandultrastructu陀.AmJPathol,19r77。87:189-204.LuJP,Ma0JQ,“Ms,eta1.Insitudetec.tion0fTGFktas.TGFbetamc印torⅡnlI悄Aandtelome瑾18eactivitvinchoI锄giocarcinogenesi8.worldJGlshD-enteml,2003,9:590-594.IkiK,TsujiuchiT,MajiInaT,eta1.In-creasedtelome糟seactivityinintrahepaticcholan商oceUularcarcinomasinducedbyN·nitrosobis(2一ox印ropyl)ⅢineinhⅢstem.CarIcerkn.1998,131:185-190.Gi王.BensoR.Martinez—I力renteA.Pellin.PeTezA.eta1.CharacterizationofnewmtceUlineestabliBhedf如m2’AAF.in.ducedcmnbinedhepatoceUularcholan西o-cellularcarcinoma.肌MIroCeUDevBiolAIlim.200l,37:17-25.[8]庄大勇,梁平.肝内胆管痈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17:570-571.[9]李大江,陈健,陈长宏,等.氨摹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的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l,18:963母64.[10]Mizgir¨vIV,RPvskoysY.TransplantaI'letumorlines鼬.nemledinclonal矛ebr幽8II.C¨cerRe8,2006.66:3120-3125.[11]mB,Herv6J,BioIlk—sa护P,ela1.sodi-脚iodide酬瑚p呲eris唧ressedaltI-epre-∞叩lasticstag瞄0fIivercarcin嚼m器isandinhu脚ncholan西0carcinoma’G鹊n饿帕ter-0logy,2007,132:1495-l蜘.[12]LaiGH,SiricaAE.Establishm朋tofvelcholan西ocaJ_cinomacellculturem0‘Iel.CarcinogeneBis,1999,20:2335—2340.【13]siri∞AE,“cH,Zh∞gz.蹦arycⅢ一Fowthfactorpathways,cyclo—o。ygen-a∞-2andpotentialthempeutic蚰te甭∞.JG粕troente|dHepa“,2001,16:363—372.[14]YehCN。MaitmA。LeeKF。eta1.Thioac-etarIlide—inducedintestinal.tvpechoIan—giocarcino啪inI龇:ananimalmodelc印itulaⅡIlgt王lemulti-Btageprogre明ion0fhumancholan西ocarcinonm.Car;cino髫ene-sis,2004.25:631击36.[15]FhaG,AJpiniG,Rychlickic,eta1.k删na1}崛nceschol肌西0‘:arcinomacen霹口wtll.C∞cerRes,2008.68:6752柳61.[16]Kin锄iY,A8hidaY,setoK,eta1.Innu-ofincompletebileductobsnllctiontheofcholan西ocarcinomainducedbydiisopmp粕olniⅡD枷neiIIhaInstem.Oncology,47:170一176.[17]鼬n蚰五Y,AshidaY,SetoK。da1.r11砖e!II如0finco坤letebiledudohbm商on∞diiso.严叩础仃0啪ine—induo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