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从约法三章开始发展而成的司法制度

汉朝从约法三章开始发展而成的司法制度
汉朝从约法三章开始发展而成的司法制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回书咱们说说汉的法制。

一、约法三章——萧丞相搞点法——当官要学叔孙通

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是个流氓,是在一大帮反对秦朝的人中打出来的,他打仗不乍的,但靠着不要脸,反而混出来了。在打仗的过程中刘邦委托萧何搞了个约法三章,所谓“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我小时侯读约法三章,不怎么弄的明白,觉得不就是杀人偿命吗,一个关于杀人偿命的规定也值得作为历史重大事件来说明?后来才算理解,其实关键不在杀人偿命,而在于“除去秦法”。就是以前秦朝搞的那套不做数了,该干嘛干嘛了。不用互相告发了,也不用人家住店要查户口了。因为以前秦朝的法律太多。太苛刻,现在不算了。把以前非常多的法律简化成这么简单的几条,大家的行为准则就明确了,不象以前,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法律,法律太多,就难以遵守,自己到底有没有违法,自己也糊涂着呢。有时候还没怎么弄明白,来个警察,说你犯事了,这多冤枉啊。约法三章的意义就在这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普通人对法律也不明白,这恐怕也是美国律师特别多的一个原因。美国法律太多,普通人也弄不明白,只能请律师来帮忙看看。我国不少法学家鼓吹这也要法那也要法,也是有自己的利益考虑的,就拿这司法考试来说,一司法考试,法学教授副教授讲师们不就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书的挣大钱了吗?

后来,刘邦就当了皇帝。当时封了很多王爷,其中就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倒霉蛋韩信同志,汉朝的疆域内又有封国,又有郡县。当时萧何是丞相,负责立法工作。因为建国了,面对的形势和历史任务变化了,光靠政策是不行了。得搞点法。搞来搞去,搞了个九章律,我个人估计萧何这小子偷懒,所以用的是战国法经的稿子,又加了三章,一是户律,就是人口,财政,这在封建社会可是大事情。一是兴律,就是怎么征兵,征民工的。一是厩律,就是养马的,搞邮政的。大伙听着九章是不是觉得熟悉。是啊,九章算术嘛。非常有名,里面有句名言大家都学过,叫“勾三股四弦五”。

除了九章律这个东西,还有个法律文件叫傍章,这可不是什么傍大款的章程。规定的是汉朝的礼仪制度。搞出这个东西的人叫叔孙通,他也靠搞这个东东发了家。这家伙是个儒家,开始跟着刘邦没怎么受重用,他的弟子很急,“皆窃骂”之。叔就说了,现在打仗,这不是我们的专长,我们忍着,打下天下就是我们的了。又赌咒发誓说“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果然,建国后,很多武官都被整了,叔孙通他们却制定礼仪,发政策。发了。汉七年的时候,高祖举行仪式,叔孙通当大会主席,搞的非常隆重,“无敢灌哗失礼者”,搞成了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高祖就说了,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这么有劲(“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可见,干事情的还是比不上管人的。大家过了司法考试,也就是进法院检察院当当业务干部,还不是得归人家组织部门的人管着,对吧。

二、关于打屁股的改革——两个法律人——反分裂法

刘邦之后,出了些乱子,他们皇家自己斗自己。斗来斗去,就斗出了个文帝刘景。这人是个传说中的明君,搞了些好处给老百姓。在法制方面比较有名的是改革刑制。就是把以前的肉刑,就是割鼻子那一套改了,改成什么了呢?简单的说,就是打屁股。但这次改革还不彻底,多亏,景帝深化了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之后,是汉武,就是毛主席批评过的略输文采的那位同志。这位同志笔杆子不行,但枪杆子不错,他的对外战争是打的很成功的。刘邦同志当皇帝,过的比较苦。老是被匈奴人打。到了汉武,就是他打别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株”。大家有空可以去陕西博物馆感受感受,门票30元,学生可以打折。这时候,以前那套简单的法律跟不上趟了。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封建主义法制体系。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这时候的法律已经不象建国时那么简单了。需要有专门懂法搞法的人了。司马迁在史记的列传中写了两个著名的法律人,张汤和赵禹。张汤小时侯看家,肉被老鼠吃了,他父亲回来就打他。于是,他就挖出了老鼠洞,捉住了老鼠,找了剩下的肉,开始审问老鼠。最后写出判决书,判处老鼠死刑。他父亲看可这个判决书,觉得写的很好。可见,这家伙对法律有些爱好和天赋。根据莫言的小说檀香刑说,张汤在刽子手的心目中地位极高,是祖师爷之一,号称张汤爷,与皋陶爷齐名。而赵禹呢?曾经跟周亚夫做事,周是汉朝的名将,平定八王之乱,但周不重用赵禹,认为他执法太严酷了。赵和张都被司马迁记载进了酷吏列传。

后来他们都受了重用,一个编了越宫律,就是有关皇宫警卫的法律。一个编了朝律,就是向皇帝朝贺的法。这两部法律也很有名,和前面说过的九章律与傍章合称为汉律六十篇。

前面提到过,汉朝的疆域内,既有直属中央的郡县,也有皇帝的亲属——各个王爷自己管理的王国,叫作封国。这些王爷们在自己的王国内有绝对的权力,自己任命官吏,自己发行货币,自己搞自己的独立王国。在封建社会,很容易导致诸侯威胁皇帝的地位,导致割据分裂。这种威胁集中体现在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事件上。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当景帝再次下令削夺吴王的部分封地时,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合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开始武装分裂的活动。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

为了对付这种割据势力,汉朝中央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法律战也是其中的一种。在法律战中,颁布了推恩令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文件。

我们择要介绍几个。

推恩令,所谓恩,就是皇帝认为把王国分给各个王爷是一种恩,这种恩由王爷的嫡长子继承,别的儿子只能眼巴巴望着。现在搞推恩,就是这种恩情可以推广到别的子孙身上。王爷可以在自己的王国内,再搞分封,比如给所有的儿子一部分土地和人口。这样,王爷直接控制的地方和人口就少了,对抗中央的力量就小了。

左官律,所谓“左官”,就是给王国作官,而不是给中央或者郡县作官。汉朝认为右比左尊贵,“左官”就是次一等的官,就是不怎么行的官。给王国作官就是次一等的官就是二流官。在福利待遇、政治待遇上都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如果王爷叛乱,王爷手下也有受牵连。总之,就是让人才尽量给中央和郡县当官,防止他们跑去为王国所用。为什么?因为汉朝就充分认识到,当今什么最贵,人才。

酌金律,酌是一种好酒,相当于现在的国窖1573,金是祭祀时现上的黄金白银。如果祭祀时,酌和金被认为质量数量不好,就会处罚带酒带金子的王国和王爷。诸位请想,想挑毛病还不难吗?随便就能说你的质量有问题,于是就可以处罚你,按照规定,一旦处罚,就要剥夺王国封地,这样处罚几次,也就完蛋了,还分裂割据个鬼哟。

三、董仲舒——美国法官学习汉朝法官——春天不是杀人天

这时候,出了一个人叫董仲舒,这人搞了不少名堂。比如提出口号“废除百家,只有孔子是扛把子”,“儒家是皇帝的贴心人”之类。就法制而言中心就是一个,儒法结合。汉朝法制最有影响的就是儒家和法家的结合。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事情看看。

按照美国社会法学派的观点,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法律作出解释,这种解释不是机械的,而是法官在参与解释法律,对法条作不同的解释,就会有不同的法律后果。“法官不是在解释法律,而是在创造法律”。汉朝的春秋决狱制度,导致汉朝法官在解释法律的过程中,在自己创造法律。

春秋就是孔子编定的春秋那本书,春秋决狱就是根据春秋这本书和别的儒家经典著作

来解释法律,甚至作为直接的法律依据。这东西就是阿董弄出来的。春秋决狱,重点在根据春秋的“微言大义”来审判,其实就是根据儒家学说来判案,而不是机械的适用法条。比如当时有男子出海,结果在海上失踪了,几个月后,这个男子的妻子在母亲的安排下改嫁了。按照法律规定,老公死了还没有安葬时,女子改嫁属于“私为人妻”,要枪毙的。但阿董楞是翻出来春秋,上面说“夫死无子有更嫁之理”,于是否定了对“私为人妻”的机械理解,无罪释放了。这里法官的行为,不正是卡多佐在司法过程的性质中所说的,采取社会的历史等多种方法来解释法律,而不是仅仅采用逻辑方法即法律规定的机械理解来解释法律吗?自大的说,美国法官在学汉朝法官。不过春秋等书毕竟不是法律书,而且对经典的理解太过于灵活,容易导致审判过程中的随意性,只能作为儒家思想在法制中确立的过渡手段,最终将被更高的法典儒家化形式所代替。

儒家思想也影响到了司法制度,一个比较突出的是建立了秋冬杀人的制度。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封建国家的杀人天就是秋天。为什么?因为儒家认为,秋天是上天规定的杀人的季节。欧阳修说,秋天“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这种萧条凄清肃杀的自然环境让儒家认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秋冬行刑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这也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这秋冬杀人的制度的根本原因还得从社会基本经济关系中去找,秋冬杀人的根本依据也在于春天不适合杀人。封建社会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农业受到时令气候的重要影响,春天夏天都是农忙世界,春天误农时一时,则收成误人一年。所以,得选在秋冬的农闲时候来搞。这正是“春天不是杀人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杀心顿时起,杀完收刀好过年”。

四、汉朝也有法学家——国家如何发财——余论:在法治问题上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

汉朝从约法三章开始,已经不是简单的搞点法的问题,而是形成了庞大的法律体系。这个时候,靠法律发家谋生的一大帮人就产生了,就好象国家一提倡要法治,什么野鸡大学都要搞个法学院一样。汉朝的法律学术一下开始兴盛起来。因为要搞春秋来判案,不少儒家开始注意研究如何更好的解释法律,逐渐律学开始从传统的经学中分离出来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律学集团。而西方也是在差不多同时的罗马时代,出现了所谓的法学兴盛,比如什么五大法学家之类,但中国汉朝出现的律学家集团却好象没有被称为法学家。这也算是西方学术和话语霸权的一个表现吧。

汉朝已经掌握了国家控制经济的重要手段,如果套用现在的概念,国家调整经济的法律算是经济法,那汉朝的所谓经济法也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举几个例子吧。

一个东西叫盐铁专营,当时的盐和铁可不得了,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汉朝法律规定了,盐和铁只能由国家来控制买卖,这就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就象现在的烟草专卖一样,看看烟草局哥几个的收入,就知道盐铁国家多赚钱了。(画外音:咳咳咳,那位别听到人家钱多就流哈辣子啊)

一个东西叫均输,这个东西就是国家在各地设点,要求各地上交土特产,除了进京给皇帝享用,别的就在全国到处卖,赚大钱。

一个东西叫平准,就是国家建立一个机构囤积物资,国家自己来作生意,东边牛羊贵了,就到东边抛售牛羊,南边狗皮便宜了,就到南边收购狗皮。国家又赚钱,也能够一定程度控制物价的涨落。当真是“好不快活”。

这些举措都是汉朝利用法律管理经济的手段,其中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一个是关于盐铁论这本书,一个是桑弘羊这个人,至于具体是什么,各位自己可以下来研究。暂且卖个关子。

这里说几句题外话,汉朝的法制基本上就是如此,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汉朝的法律制度是不错的,也是在发展的。现在有的人,一谈到中国古代就是一脸的不屑,一谈到西方就认为西方现代法律来源于什么西方古代的高大的理性之类,这类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值得注意。西方古代也并不那么伟大,中国当时有的问题,西方好象都有。西方也有太监,有中世纪的封建黑暗,有奴隶,有专制,就是如今美国,今天的CNN首页还登载了美国10年前一被判死刑的案件需要重新审核的新闻,可见,法治问题不要自己看不看自己。

鲁迅先生批评过中国人那么多,但最后却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的回答是没有,那么我们同样应该明白,在法治问题上,中国人更不能失掉自信力,妄自菲薄。

2020年中国历史汉朝的大一统有那些措施

中国历史汉朝的大一统有那些措施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 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 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 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军事: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给地通道

经济: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学,在长安设太学。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 ___、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人事: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下符桥中心学校葛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1、西汉建立 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2.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

汉朝历史

汉朝历史.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本文由zpsxy2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汉朝、 (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与“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 9 年-公元 23 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 263 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北狼狈逃遁。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水德,到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五德始终说水德汉武帝刘彻时,又改正朔为土德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采用刘向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土德王莽建立新朝采用汉朝属于火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德。汉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刘秀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汉长安城复原图 ,又称东汉、后汉。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近 210 年。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国号释义】【国号释义】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改国号为“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又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 2、西汉、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 202 年正式称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虽然公元前 202 年刘邦才称帝,但因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时,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则从公元前 206 年刘邦称“汉王”算起,并以十月为汉太祖元年的首月。汉

约法三章文言文阅读答案

约法三章文言文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约法三章文言文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约法三章文言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进入咸阳后,不贪图享受,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因此取得关中人心。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约法三章》文言文... 约法三章文言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进入咸阳后,不贪图享受,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因此取得关中人心。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约法三章》文言文阅读材料 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 (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约法三章》文言文阅读题目 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且人已服降 (2) 偶语者弃市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_____ 11.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解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是夫子。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示:给……看曰:说、未:没有闻:听见三、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 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定都在哪里?长安。刘邦建立了西汉,成为了汉高祖,开辟了新的汉王朝帝国。 那么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这个汉朝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辉煌的盛世局面?不是。其实,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国家还很不安宁,有些想造反的诸侯不归顺他,边疆又经常有匈奴来侵扰他,内忧外患,汉高祖看到自己刚刚建立的国家非常贫弱,知道自己没有实力打得过他们,所以他非常的苦恼、焦虑,他必须先解决汉朝内部的问题,要先稳住自己的国家才能提高实力。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仔细找找汉高祖刘邦他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播放视频:《汉定天下》) 看完这段视频,告诉老师汉高祖刘邦他现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避免秦朝灭亡的悲剧,让百姓过上安定而富足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汉朝是个又弱又穷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怎样的状况? 我们来看一则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作业就是农作 之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西汉初年经常了发生饥荒,饿死了许多老百姓,甚至人吃人,物价也很不正常,飞涨到一石米五千钱。这个时候的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人民得不到温饱,人口是锐减的。 而且这个时候连皇帝也很穷酸,“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醇是纯的意思,醇驷就是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贵为天子连坐的马车要凑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凑不成,而堂堂的将相们也乘不上马车了,只能乘牛车去上朝。这说明这个时候的牲畜也非常的少。所以刚刚建立的西汉,面临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景象。 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汉初期如此萧条荒凉的景象?回想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在西汉建立之前发生了哪些事情?(回答: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秦朝的暴政,很多人都被拉去徭役打仗了,没法在家耕田了,农业生产就荒废了;而在家耕田的农民赋税很沉重,吃不饱穿不暖,经济也发展不起来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视频引入,直观生动,引起学生兴趣。 材料教学法:分析汉初经济形势、社会状况。

中国会计发展史(汉朝以前)一

中国会计发展史--会计的发展萌芽时期 [一] (汉朝以前) 会计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过着采摘游猎生活,物质条件严重不足,使得在那个时期不会有会计的出现。 至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形成,剩余产品出现,会计才渐渐产生发展起来。初期的会计,仅从事简单的统计核算和分配工作,故我们称其为“大会计”,这就是会计最早的雏形。这可以从当时遗留下的一些历史文物里得到考证:1、刻石记事:通过石板或者石质墙壁,人类用不同的符号记录获取猎物、采摘野果的多少,并记录出参加的人员,使用的工具以及食物的分配情况; 2、结绳记事:通过打绳结的方式,用不同样式,不同大小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件,并进行核算,这种记录方式在现在的云南佤族地区依然有所保留。 一、西周时期:随着原始社会的渐渐没落,生产力水平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步入第二个时期--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前期,由于人类思维方式落后,物质水平低下,经济不发达,所以会计依旧沿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大会计”的工作方式,直到我国的西周时期,会计的发展才有真正的进步:1、第一次给这项工作进行命名,在西周的《周礼`天官》一书中曾经记载:“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这份工作称之为“会计”;2、在西周的宫廷之中,第一次设置了专

门的官吏管理会计工作,其称之为“司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月季岁会”--每月进行核算、统计,每年进行汇总核对。 二、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初期,由于战乱纷争不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会计的发展也就受到一定影响,春秋战国到秦代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录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出入事项。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产生了“三柱结算法”。它是根据“收入”、“支出”、“结存”这三大结算要素而得名。它以“收入-支出=结余”的关系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一种方法。“三柱结算法”在秦汉时期已得到了广泛运用。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出现了影响会计发展的新契机,秦始皇统一全国,在国内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便于了经济的交流,更有利了会计工作的进行,可惜当时的人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个机会,没有把货币的统一利用到会计记账上,不得不说这是当时的一个遗憾。 三、汉朝时期:秦以后,我国封建王朝进入到第一个兴盛时期,这就是我们的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兴国政策加之以后的光武中兴使汉朝经济文化达到了历史上一次飞跃,尽管会计的记账方式和管理方法没有什么可以称颂的飞跃,但在计算方式上,汉朝却有着显著地进步:汉朝除了继续沿用发展了以前出现的筹算,当时的人们还发明了十珠算法,其就是利用大家儿时用过的学习数数的十珠计数器进行数学运算,这其实就是现代算盘的早期雏形。所以,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认为东汉、南北朝时期产生算盘。

安徒生童话故事问答题阅读练习卷

安徒生童话故事问答题阅读练习卷 · 包文利 1,新皇后最后一次想用(B )害死白雪公主. A,,毒酒B,,毒苹果C,,毒梳子 2,( C)没有在《白雪公主》这个故事中出现. A,,七个小矮人B,,魔镜C,,水晶鞋 3,人们为什么叫灰姑娘为"灰姑娘",因为( A). A,,她身上沾满了灰,又脏又难看B,,她皮肤是灰色的 C,,她姓灰,所以人们叫她灰姑娘 4,王子是靠(C )找到灰姑娘的. A,,漂亮的衣服B,,帽子C,,水晶鞋 5,在《猫和老鼠做朋友》的故事中,猫欺骗老鼠偷吃了(C ) A,,面包B,,蜂蜜C猪油 6,在《青蛙王子》的故事中,小公主的( B)掉进了深水潭,是青蛙为她找到的,后来公主嫁给了青蛙王子. A,,钻石B,,金球C,,镜子 7,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A )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A,,猎人B,,妈妈C,,小红帽自己 8,是(B )放走了野人铁汉斯. A,,士兵B,小王子C,,皇后 9,在森林里,野人铁汉斯要小王子看守(C ).

A,,家门B,,金子C,水井 10,在"玫瑰少女"的故事中,被妖魔缠身的王子是头狮子,后来又变成了( A) A,,鸽子B,,老虎C,,猫头鹰 11,在《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中,渔夫的妻子是一个(B ). A,,善良的人B,,贪心的人C,,力气很大的人 12,故事《金鹅》中的小傻瓜是从(A )得到金鹅的. A,,最老的树中B,,石头中C,,鹅窝里 13,在"三兄弟"的故事中,老人在死前分别送给三个儿子的是(A ) A,,公鸡,镰刀,猫B,,金子,马,土地C,,房子,钱,土地 14,故事《飞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 A,,光靠嘴巴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B,,光靠美丽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15,五颗豌豆中,第五颗落到( C)开花了. A, 窗台的花盆里B, 鸽子的嘴里C, 水沟里 16,商人的儿子乘着会飞的木箱来到土耳其冒充( A). A, 神B, 富有的人C, 王子 17,《海的女儿》中,小人鱼最后杀了小王子了吗(B ) A,杀了小王子B, 没有杀小王子 18,《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 C) A,烤鹅B, 圣诞树C,奶奶 19,"皇上什么也没有穿"是( A)说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政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4.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结果:汉高祖及其继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注意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 6.措施 (1)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7.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C)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 2.经典诵读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C) A.西周—东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西汉 D.秦朝—东汉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统治者釆取的治国政策是(A)

中国古代教育之汉代教育

汉代以来,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渐渐封建集权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基本确立并得到巩固,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尤其是统一的学说思想为其服务。 汉武帝继位后,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统治阶级进一步谋求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大一统。肯定了董仲舒、公孙弘等儒生的建议,确认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学派所宣扬的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被尊崇为“经”,不仅学校以经学为教材,实行“尊孔读经”。儒家学说思想之所以能取得独尊的地位就是儒家在政治上宣扬贵秩序、扶阳抑阴、尊君抑民;在经济上鼓吹先富后教、为民制产、强本节用。所有这些不仅有利于巩固集权主义的统治,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稳定。可见,在当时的是条件下,儒家学说思想较为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 汉朝的学校教育体系 汉朝的学校教育相当发达,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系统--官学和私学。 一官学又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中央官学指设在都城的官办学校。主要有太学、官邸学(亦称“四姓小侯学”)和鸿都门学。 1. 【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创建,当时只招50人。这是一所学习儒家经典的高等学府。汉代太学是在汉代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董仲舒建议兴建太学以培养人才,并以此作为教化天下,提高吏治水平的基础。西汉太学设在长安。东汉太学设于洛阳。汉代太学初创时规模很小,只有经学博士几人和博士弟子50人。在汉昭帝时人数增至100 人,到汉宣帝时增至200人。西汉后期,“元帝好儒……更为设员千人”,太学生增至1000人。 汉代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国有疑事,掌承问对”,即政府遇到疑难问题,博士要提供咨询意见,博士要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此外博士还要承担巡视地方政教的工作。 汉代在博士之上设有首席长官,西汉时博士首席称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祭酒由太常“差选”,由“聪明威重”的博士担任。 汉代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西汉的博士多由学术名流充当,采用征拜或举荐的方式选拔;东汉的博士要经过考试,还要写“保举状”。其对博士的要求更为严格,被保举的博士必须德才兼备,身体健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后来东汉皇帝颁发的诏书又规定博士的年龄限制,规定博士之选,年龄须在50岁以上。但此项规定并非一成不变,对学行卓著者,可有变通。经过严格的遴选,在汉代太学执教的博士不乏鸿师硕儒。由他们执教太学,对提高太学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汉代学者杨雄在《法言?学行》篇里把“模”与“范”二字联为一词,主张教师应当是世人的模范,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光辉命题,成为汉代太学“严于择师”传统形成的理论依据,对后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约法三章阅读答案及翻译

约法三章阅读答案及翻译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且人已服降 (2) 偶语者弃市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 _____ 11.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 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 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二】[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 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 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文景之治的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 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教师先请学生讨论尝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教师补充:文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统一检测题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默写(1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2)袅袅兮秋风,。(屈原《湘夫人》) (3),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楼船夜雪瓜州渡,。(陆游《书愤》) (5)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渔粱渡头争渡喧。(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其二)》) (8),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9)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0)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1)渔舟唱晚,。(王勃《滕王阁序》) (1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1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

(14),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15)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题。 (一)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本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 C.及仇雠.已灭雠:与“仇”同义,仇人 D.举.天下之豪杰举:所有的 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B.少牢指古代在祭祀中用牛、猪各一头。

约法三章阅读答案

约法三章阅读答案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人已服降(2) 偶语者弃市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小题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答案 【小题1】(1) 且/人已服降(2) 偶语者/弃市 【小题1】(1)本来(2)苦于;以……为苦(3)使……称王(4)更加 【小题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小题1】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民心。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到句子的结构,比如:主谓宾之间的停顿,当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在平时学习时就要注意积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意思的能力。理解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苦、王”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所以、还、约束”等关键字,有时还要句子的省略成分以及句子的语序等问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刘邦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他取胜的原因即可。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②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