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及其采取的措施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及其采取的措施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及其采取的措施

金融商务

系,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使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获得更大提高。

三、有约束条件下农村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

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主要是指经济稳定增长和低的通货膨胀率,它是实施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在警惕通货膨胀的同时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以确保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渐进的利率体制市场化改革。必须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只有渐进推进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为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实现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创造条件。

继续保持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实行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要求在重点发展农村间接融资的同时,逐步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应当继续保持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稳定发展直接融资形式,这是提高融资效率、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需要。

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要发展农村经济,必要有足够的农村金融支持;要解除农村金融抑制,实行农村金融深化,也需要农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作为坚实的基础。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的货币化和金融化程度,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四、有约束条件下农村金融深化的基本思路

农村经济主体对相关金融服务的需求,将通过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获得满足。因此,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的基本思路是:

实现利率在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只有利率由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经营活动调整使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然后,通过设置科学的信贷机制,将资金投放到最有效率的生产经营项目上。

放松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给予民间金融机构适度的生存空间,是有约束条件下农村金融深化的又一基本思路。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弥补、农村金融机构,有助于增强体制内金融组织与体制外金融组织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

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监管的强化。金融监管是为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运行、维护平等有序竞争、确保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顾晓云,金融约束:实现金融深化的一种替代性政策框架,《经济学动态》,1999,1

[2]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3]董杰,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4,5

一、农村合作金融的理论

合作经济思想有两类渊源,一个是国际流行的合作经济思想和理论,另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合作思想和理论,它们应用范围乃至发展前途等方面不尽相同。我国在建国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合作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实践的依据,推行和普及的合作经济实践主要。

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经济理论发端于以罗伯特·欧文、傅立叶·沙利和圣西门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其合理成分,并形成了自己的合作化理论。

它主要强调的是关于农民联合起来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必然性。小农经济“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累、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的应用”要克服小私有制农业资本主义农业的弊端,只有联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合作社是小农经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为了使小农参加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必须采取合作社这种过渡形式;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强调实现农业改造的原则应该是示范、帮助,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步骤,把土地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要根据农民的切身利益,用教育、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的方法,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关于合作经济的具体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群众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并主张以按劳分配为基本原则,也肯定了在其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可以保留股金分红,但需要对股金分红加以限制。

关于合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合作制是一种直接分配产品的纯粹的生产组织。关于合作制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合作制要走向生产资料的全国集中,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后来的共耕制。马克思主义的经营合作思想和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关于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经济合作的实施原则和实现途径、经济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实现等重要内容。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社员自愿入股入社,合作社对所有能够利用合作社服务和愿意承担社员义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及其采取的措施

诸少华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金融实施策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增长策略发展

088

现代营销

金融商务

务的个人或团体开放;二是实行社员民主管理,合作社的重大决策由社员参与决定;三是合作社主要为其入股社员提供服务,对非亏损的服务只有在基本满足了本社社员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提供。这三个基本特征的金融组织,就是体现合作经济重要内涵的合作金融组织。

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及措施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主要指农村信用社,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仅指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指由农村社区居民按照自愿互助原则入股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对于建国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不同阶级,应该立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根据相关制度措施所产生的政策绩效,科学合理地总结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事业,是在列宁等革命导师关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农业生产资金极为短缺。在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农村营业所,并试办了农村信用社合作组织,确定了信用社的合作性质、组织制度形式,大大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的推广。

农村合作信用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限制和打击了高利贷剥削;二是发放贷款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三是配合国家银行,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1955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成立,提出大力整顿信用社的措施,以乡建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监督等,更进一步强化了农信社自我管理。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国家对农村财贸管理体制作了较大变更,实行“两放、三统、一包”,这种领导体制,削弱了国家银行对农村信用组织的领导和控制,也使信用组织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文化大革命”给农村信用合作带来巨大损失,直接导致了信用社民主管理组织形式的取消,而按国家银行基层机构模式进行管理。

1977年底,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又作如下规定:“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这样,农村信用社就成了具有双重性的金融机构。混淆了国家银行与合作金融的本质区别,使信用合作社所特有的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业务上的灵活性逐渐消失。

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后,提出不能把农信社当做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强调它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农业银行应依法进行管理,并运用经济方法实行领导。重申了信用社的群众合作性,业务经营上的独立自主性,以及农业银行对合作社的领导监督职能。

1984年至1996年,在方向上农信社真正办成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此后几年,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改革,主要措施是:一、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的群众性和民主性,变“官办”为民办,实行民主管理;二、发挥信用社经营上的灵活性;三、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责任制;四、建立信用合作社县联社,理顺银行、信用社关系,改善农业银行对信用社的领导和管理。

开展了强化内部管理、整顿金融秩序的活动,并重点加强了信贷资金管理,加强了稽核和监察工作。使农信社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就:一、初步改变了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基层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对于民主管理,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有所强化。二、经营管理体制有了明显的改善,内部经营机制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转变。三、初步理顺农业银行、信用社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行政命令式的方法,转而实行依法管理和应用经济手段管理的方法。

1996年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经济形势的需要。农村信用社进入深化改革阶段。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改革的步骤是使农信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照合作制的原则进行规范。

近年来,围绕信用社深化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其股份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信用社职工入股组成。二、加强农村信用联社的建设,规定它或者由基层信用社交纳会费组成,或者由信用社投资入股组成。三、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对农信社的监管,监管重点放在机构设立、服务方向、利率制定、风险管理等方面。四、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信社脱钩,不再领导管理信用社,其业务管理,由县联社负责;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五、开始建立农信社行业自律性组织,它是信用社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反映和维护信用社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

以上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启动了以产权明晰为主旨的产权制度改革;着手清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和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合作金融企业自求发展、自我约束、自主决策的经营机制;并开始建立以央行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为主导的金融监管新体制,并对一些城市进行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试点,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明晰产权关系,确定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将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它是建立在以前历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联系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实际,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因地制宜地确定合适的组织形式,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089

现代营销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以农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农村金融正在“服务三农、扩大内需”等方面扮演主力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而供需间的非均衡表现,服务水平较低,监管存在的问题更激化了农村金融所存在的矛盾。而我国扩大内需、实现外需型经济转型,其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将选取杭州联合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联合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了解需求及供给。通过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改革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 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用金融机构资产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近些年,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demand-following)地位。如罗宾逊(Robinson,1952)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依此观点,金融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而金融体系会自动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另外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换言之,内生的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3126676.html,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史雨灵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6期 [摘要] 互联网实质性金融发展业务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新时代下,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侧改革。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处于发展初期,进展缓慢,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及农村金融教育、构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保障性措施,以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15-3 近年来,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高峭嫣[1]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 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映智[2]提出,互联网科技大力提升了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又让互 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普及,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认知度不高、主体有限、交易数据不多、信用生态环境并不完善等问题,要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与生态信用环境。张启文等[3]提 出,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已有文献主要是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对策、新型模式构建的研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关注不多,故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打造路径,以期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1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金融功能,使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异产生新兴的信息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金融模式[4]。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城市,开始涉足农村,并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6万多个村级行政区,乡村常住人口为57 000万人,对比城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 的发展,农村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我国农村互联网平台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的巨头产业发展起来的平台,如新希望企业;第二类是由电商平台发展而来的平台,如京东金融;第三类是新型互联网系代表,如翼农贷。通过分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发展探讨毕业论文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发展探讨毕业论文

安徽省怀远县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发展探讨 XXX 商学院金融专业2007 (X) 班20073029XXX 指导老师:徐金喜讲师 内容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制约或促进作用。农村经济涉及“三农”问题,也集中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相对落后的群体。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得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怀远县地处我国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解剖怀远县农村的金融服务现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对欠缺进行改进,并最终通过金融的发展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很有必要。本文力求通过对怀远县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出了农村金融服务在现阶段存在着网点分布不合理、机构数量不足、信贷投入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就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农村经济;三农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Country of Huaiyuan in Anhui Province Abstract: 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a direct role in restricting or promoting.The rural economy involves the "three rural" issue, also focuse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relatively backward groups.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proper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which farmer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into a virtuous development path to achiev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whole na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Huaiyuan County i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y, which to some extent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anatomical Huaiyuan County status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alyze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e lack of improvements, and finally through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very necessary.This paper seeks to Huaiyuan County on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that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distribution network at this stage there is unreasonabl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institutions, investment can not meet the credit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and from the rur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ity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on how to impro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put forward. Key words: financial services; rural financial; rural economy; agriculture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理论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龙寒英胡亦非李下蹊张雯惠熊略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较落后、“三农”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方面,这些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揭开了帷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具备更低的信息搜集成本、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低廉的监督管理成本,它们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和有效配置农村地区的资源,达到提高农村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竞争体系的完善,避免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长期垄断局面,弥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发展现状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859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为799家。这与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有很大的关系,它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使得民间资本涌入村镇银行,成为其组建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高达74%。 另外,我国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自2007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至2012年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为481家,占比高达约60.02%。这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的10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额为64.6亿元,贷款余额为34.2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资金占比约为95.85%。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高达36倍之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49.06%。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相比较于2008年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并且从2008年至今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在2007年为0.01%,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但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回到0.2%的高位。但总体来讲,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较为良好。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权益报酬率从2009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9.19%,资产收益率则从2009年的0.4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1.4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趋向多元化。以村镇银行为例,初期建立的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狭

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Jiang Su Province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0 班级:10704 指导教师:XXX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其含义、产生背景与原因。然后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深入剖析,主要是以江苏省农村金融为例从正规与非正规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如从法律上明确农村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金融,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化,规范正常农村金融活动政府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文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正规金融体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农村金融的存在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而且农村金融的正规合法性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重视。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Firstly, the country's rural financ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the meaning,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rural finance. The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e, mainly taking the rural fin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from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to informal rural finance two aspec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finance, regulate privat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fi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civil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private financ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ivat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own farmers, and so 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aper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status is irreplaceable, but the exist of rural finance has prompted i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he formal legitimacy of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understand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finan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

农村金融发展分析论文 一、农村金融边缘化现象严重,阻碍农民收入增长 1.县级金融机构大幅撤销,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重萎缩。县级及以下营业机构和网点,将经营重心转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加速了农村金融边缘化。1999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31000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因此现在农村剩下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整个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样非常有限。 2.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幸存下来的县级以下营业网点普遍被剥夺了贷款决定权,变成单纯的吸存窗口。不仅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成为事实上的“抽水机”。例如,近年来全国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又贷款给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专项用于农副产品的收购,这两块资金几乎相抵。农村资金的“非农化”,使饱受资金短缺困扰的“三农”资金供给雪上加霜,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因其资本充足比率低,不良资产比率高,对“三农”的支持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弱化。面向农村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且贷款手续繁杂,贷款利率一浮到顶,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村信用社依然钟情小额农贷,不能根据种植和养殖产业化的周期规律来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弱化,使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很低,农民几乎分享不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 总之,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后者的融资需求构成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也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合作型金融垄断供给 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型金融并存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政策性金融在农村主要由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由于职能单一、实力较弱,基本以承担粮棉油收购为主要任务,且不与农民直接打交道,对农户、个体工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我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省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 ;民间金融 ;金融体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经济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研究的重心。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金融发展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一个国家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本文对河南省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我省制定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性银行中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中的河南农村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是指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系在河南省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所以,河南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我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严重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三、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南省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弊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省农村金融体系中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在河南省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农业发展银行长期以来为我省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的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务单一,金融服务功能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最大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对粮棉和其它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业务,对象范围比较局限,对其他信贷匮乏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性银行的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毕业论文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院(部)名称: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 王磊 专业: 金融学学号: 20101014 指导教师姓名: 杨晓荣 论文提交时间: 2014年4月 论文答辩时间: 2014年5月 学位授予时间: 2014年6月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王磊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化的阶段,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省,其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金融资源流失,农业保险市场不完善,农村信用环境较差,资金供求矛盾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贷 Rural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Lei (School of Economy,The Nor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Yinchuan, China;750021)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ystem is in a rural financial market reforms deepen the stage, as the country's largest agricultural province, populous - Henan,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our countr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oss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Henan Province,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 imperfections, poor rural credit environment, capital supply and demand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se issu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propose concrete solutions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Henan Province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Rural financial market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ural credit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和发展的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学生姓名朱柱基 准考证号 学科专业金融管理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 内容提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长期充足的发展。但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民收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甚至出现了绝对值的下降。“三农”问题成了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而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农村金融状况的好坏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作用。而农村金融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对促进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有着很高的依存度。因此建议,当前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经济增长新农村建设城乡居民收入三农

—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概念认识 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特点 2.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方式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现状 (一)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二)农村经济增长现状 (三)农村金融影响现状 (四)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现状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问题及分析 (一)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或现象 1、农村金融发展不足 2、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金融抑制”现象 3、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矛盾 4、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5、一部分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供需失衡 6、其他问题与现象 (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金融发展不足分析 2、金融抑制其分析 3、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矛盾分析 4、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分析 5、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供需失衡分析 6、其他问题与现象分析 (三)探讨或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图文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