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理论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口述史理论与方法的讨论

姓名:陈冰学号:J201002055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口述史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口述史学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史学家和学者对于口述史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式进行了讨论。下面对此进行一一介绍。

一、学术界关于口述史理论与方法的主要观点。

(一)、学术界关于口述史的理论的讨论。

关于口述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予了相关的概念,虽然各有差异,但大同小异,对于口述史较为常见的概念是“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①关于口述史的理论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与否,学术界主要出现了三种主要观点。

1、对于口述史应用于研究中持肯定的态度。

对于口述史学的方法和理论运用于现在的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及文化史等领域中,有部分的学者是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口述的方法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一种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定程度上比原始的文献资料更具备重要的价值,应该对其加以重视。

主要观点:“口述史学的优点是:生动性,因为其史料来源于普通民众,展现的是凡人凡事,运用的是大众语言;广泛性,在它那里,档案文献不再是唯一的史料;民主性,在它那里,历史的编纂者与历史的创造者是直接接触的,使历史研究变得更具民主色彩。”②“在民间往往具有相当的生存空间。而口述表达的是个人和社会对事件的表述,表述的是特定场景下的时空,使它容易超越性别、主权、年龄等的分类控制。”③

“口述史揭开了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隐史。口述史为我们认识往事提供新的线索,从而有可能揭示未来的一些问题。口述史能以一种新的精神来完成这项工作:因为它能使我们根据那些身历其境者的语言来重新撰写历史,它将活力和创造力注人历史著作—记录、撰写和阅读。”“更重要的是,口述史能使史学家同各界人士保持联系,它还能使历史学更符合民主和更引人注目。”④

“真正的历史并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文本中,还存在于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的历史场景中,存在于每个经历者心中。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将历史研究的视角从上层精英向底层民众,去重新寻访那些被人们遗忘的历史,保存那些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这是口述史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口述史的价值就在于其丰富的可能性,它摆脱了传统史学的政治借鉴和训诫功能,而是将历史的关怀注入一种更具社会意识、更民主、更广泛的社会脉络中。口述史作为一种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它是对个体或某个特殊群体的回忆和生活经历的记录。通过提供种种研究历史的素材,口述史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对历史进行阐释。”“口述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历史研究重心的转移,使得历史研究的范围变得广阔和丰富起来,并开始聚焦于历史学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随着口述史研究的发展,教育史学界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口述史研究。作为一部‘活着’的历史,口述史为史学研究带来了活力,也拓宽了历史的范围。它在文字史料占据绝对权威的史学研究中异军突起,占有了一席之地。”⑤

①梁景,王胜: 《关于口述史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②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第331页。

③彭兆荣:《口述/书写:历史的叙述与叙述的历史》,《广西民族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2004年第1期。

④正一:《口述史》,《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第11期。

⑤郑引刘正伟:《口述史:在“活着”的历史中探寻价值》,《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4期。

“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就复原历史的功能而言,纵使千言万语的文字记录,有时也抵不上简单的一刻钟录音,短短的一小段录像。”“从历史记录的广度而言,口述历史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人类活动无比繁富,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下其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①

“我们通过‘口述史’的办法再去采访当年的亲历、亲见、亲闻者,听他们娓娓道来,听他们将那些台后的、背面的、隐藏的、甚至见不得人的历史信息和盘托出,我们据此才得以了解一部真实的历史。”“口述史料的实质是‘历史学家希望给历史留下什么’而传统史料则是‘历史给历史学家留下了什么’。前者是主动的,主观的,后者是被动的,客观的。主动存史的长处在于能够比较容易做到史料组合的系列化。”②

“口述史的主要价值是史料,从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那里了解历史的真相,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历史的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一是记录历史的档案,一是亲历者的记忆。”③“它的生动性,使人们感到真实、亲切,成为易于人们接受的史实。”④

2、对于口述史的理论应用持否定态度。

在对口述史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的过程中,部分的学者认为口述史的资料的缺陷远比它的史料价值要大,由于种种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口述史的研究成果其真实性受到了质疑。主要观点:“但传统史学对口述史料却有一种轻视倾向,加之口述史、主观性较强、不够稳定等特点。”“在回忆和讲述中,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出于某种原因回忆者有意歪曲事实;由于记忆的遗忘,使口述不够准确、全面;或者受后来经历的影响,回忆中渗入了很多感情因素等等。而讲述的流动和不稳定性等问题更增添了人们对口述史的怀疑。”⑤

3、对于口述史的理论应用持中立态度。

部分的学者认为口述史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起到证史补史的作用,但是又由于一系列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致使口述史的研究成果的价值有些受损,因而这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对于口述史的相关规范和细则进行详细的规定,或者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做出不同的要求。

主要观点:“口述史本身并没有独特的目的,它是为文献史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史料和多元的视角,以构建更加具有公共性的历史,因此应在依法推动开放档案和抓紧资料整理等历史学基础方面着力用功。”⑥

“口述史对历史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一,口述史往往能够提供非常生动的描述,这是只使用文字史料作为常规历史研究手段无法做到的;其二,口述史能够纠正文字史料中的偏见,这显然比单一的文字史料要全面得多;其三,推进了史料的收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为未来史学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不是任何历史领域都能运用口述史方法的。进行口述史需要很多条件,首先要有一定量的口述者存在,提供口述者的基本人群;口述内容应该基本上可以公诸于世,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起码可以与来访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这些条件看,在国内,中国近现代史进行口述史研究的条件要优于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中国现当代史又优于中国近代史。”⑦

“一方认为,口头说的东西,比那些文字写的东西可信,文字写的东西,经过太多人为加工,为了把事情‘说妥’,而抹杀真实。另一方则可能认为,口头说的东西,比文字写的东西还混乱,其包含的‘真实性”,等同于无法把握的‘混乱时间’。”⑧

①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史林》2000年第3期。

②曹幸穗:《口述史的应用价值、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中国科技史料》第23卷第4期。

③程中原:《谈谈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3月第9卷第2期。

④岳珑:《试论口述历史研究的功用与难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第28卷

⑤姚力:《谈一谈眼下的口述史著作》,《北京日报》2010年1月4日第019版。

⑥秦汉:《当代中国口述史的发展及其文化身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9月第13卷第5期。

⑦梁景,王胜:《关于口述史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⑧王铭铭:《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2月总第19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