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ppp项目-实施方案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芒回水库

政企合作模式(PPP)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沧源佤族自治县水务局

咨询单位:XXXXXXXXXXXXXXX事务所

二〇一六年五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 工程概况 (1)

1.1.1 行政区划 (1)

1.1.2 自然、地理情况 (3)

1.1.3 水资源情况及水利现状 (3)

1.2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任务 (4)

1.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2.2 项目建设的任务 (6)

1.2.3 工程设计概况 (7)

1.3 芒回水库工程估算 (7)

1.4 国家投融资政策 (8)

1.4.1 顶层设计新政 (8)

1.4.2 国家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9)

1.4.3 国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9)

2 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

2.1 必要性 (15)

2.2 可行性 (16)

3 方案目的、思路及依据 (17)

3.1 编制目的 (17)

3.2 研究思路 (17)

3.3 工作依据 (18)

3.3.1 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18)

3.3.2 相关规程规范依据 (20)

3.3.3 报告及相关批复依据 (20)

4 财务测算 (21)

4.1 财务测算条件 (21)

4.1.1 流动资金 (21)

4.1.2 计算期 (21)

4.1.3 供水成本和费用 (21)

4.1.4 税金 (22)

4.1.5 其他边界条件 (23)

5 合作模式分析 (24)

5.1 运作方式 (24)

5.2 交易结构 (24)

5.2.1 融资方式 (24)

5.2.2 回报机制 (25)

5.2.3 配套安排 (25)

5.3 操作模式 (26)

5.4 重点条件分析 (26)

5.4.1 特许经营权 (26)

5.4.2 潜在投资人要求 (26)

5.4.3 土地政策 (27)

5.4.4 税收优惠 (27)

6 风险分析 (28)

6.1 风险因素 (28)

6.1.1 融资风险 (28)

6.1.2 建设运营风险 (28)

6.1.3 不可抗力风险 (28)

6.2 风险应对 (29)

6.2.1 风险共担 (29)

6.2.2 收益共享 (29)

6.2.3 监管体系 (29)

7 合同框架草案 (30)

8 招投标草案 (36)

8.1 投资人资格条件 (36)

8.2 招标方式选择 (36)

8.2.1 合同签署 (36)

1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行政区划

芒回水库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勐卡村,距沧源佤族自治县城50km,距勐角乡35km。水库径流区属于怒江流域三级支流勐卡河中游,主坝址地理位置:东经99°7'48.8",北纬23°14'53.0",副坝址地理位置:东经99°7'44.6",北纬23°14'40.9"。灌区分布于南滚河右岸和富公河、小黑河两岸,涉及班洪乡和芒卡镇两个乡镇。

0.1.1.1.社会经济状况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西南部,位于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30′之间。北与耿马县接壤,东北与双江县隔江相望,东南与澜沧县毗连,西南和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150.287 km,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主要门户之一。总面积2445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9.2%。县城勐董镇海拔1270m,距省会昆明785km,距市政府所在地206km。全县地势呈北、中部高,东、西、南三面低,属沟谷纵横的河谷相间地貌,境内最高海拔为窝坎大山山峰2605m,最低海拔为南汀河出境处460m。境内有84条大小河流横穿全境,分属澜沧江和怒江的重要支流,水资源总量24.53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31.7万KW。沧源地处低纬度区,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形成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和立体气候特征,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日照1876.7h,年均降水量1763.5mm,全年无霜期长达317d。全县植被覆盖率达62.6%,森林覆盖率24.6%,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最后一片绿洲”。境内矿藏有煤、铁、铅、银等。

沧源佤族自治县辖6乡4镇,总人口18.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0万人。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佤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2%,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全省兴边富民县和73个重点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县。根据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083万元,人均GDP为17675元/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912万元,农业总产值93297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33048万元,财政预算支出192529万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6元;粮食总产量76007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93.8kg。全县有耕地面积45.00万亩,其中水田9.17万亩,旱地35.8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2.43亩。全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适宜种植水稻、旱谷、玉米、荞子等,经济作物适宜种植橡胶、茶叶、甘蔗、水果及热带经济林果。

勐角乡地处云贵高原西南端,沧源佤族自治县中部,西与班洪乡接壤,南领勐懂镇,北连勐来乡,东接糯良乡,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9 05 ~99 8 ,北纬23 0 ~23 9 之间,辖区总面积216.75km2,耕地面积34991亩,其中水田13742亩,旱地21249亩;全乡林地面积共234548亩,其中国有林面积83116亩,乡村组林地面积151432亩,森林覆盖率为71%。距省政府驻地780km,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203km,距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15km,是澜沧江和怒江水系支流的分水岭,地势中北部高,东西南面低,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最高峰为窝坎大山,海拔2605m,最低海拔新牙河与班洪接壤处,海拔641m。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气候温和。历年最高气温33.7℃,最低气温零下4.3℃,平均气温17.4℃。常年日照数1900.5小时。平均霜期50天。年均雾日达147天。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立体气候突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灾难是洪涝,其余为霜冻、寒害、冰雹和泥石流等。

勐角乡下辖勐角、莲花塘、控角、糯掌、控井、勐甘、芒公、勐卡、翁丁9个村民委员会,51个自然村寨,60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傣族、彝族、拉祜族、佤族等12个少数民族,有3503户,总人口14028,其中少数民族有13016人,农村人口3145户,农村人口有13139人;勐角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3‰。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唯一的一个以傣、彝、佤、拉祜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贫困乡。

2014年,勐角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425.7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892.52万元,第二产业71.51万元、第三产业451.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49元。大小春播种面积469.78亩,粮食总产量11850吨,商品粮出售2930吨,人均纯有粮食498公斤。大牲畜年末实际存栏3282头,出栏795头实现产值168.89万元;家禽养殖存栏4.39万羽,出栏1.94万羽,实现产值63.41万元。全乡畜牧渔业总收入830.03万元。全乡经济作物种植情况:油菜种植面积3.644万亩,产量595吨,实现产值461.5万元;烤烟种植面积1680亩,产量194吨,实现产值493.19万元;甘蔗种植面积1933亩,产量7732吨,实现产值325.64万元;茶叶面积6273亩,产量113吨,实现产值2206.03万元,蔬菜种植面积4317亩,产量1281.65吨,实现产值384.27万元。

1.1.2自然、地理情况

芒回水库径流区属怒江流域三级支流勐卡河。发源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后山,源地高程2124.70m。流域面积26.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888.7万m3,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2405.3mm,P=80%时设计年径流量3157.8万m3。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寒武系为主,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岩、复岩屑砾岩、砂砾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变质绢英砂岩及屑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泥板岩、绿泥绢云微晶片岩夹板岩、千枚岩、绢云石英微晶片等为主,基岩祼露率为30%~35%,上伏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工程区位于沧源—西盟褶皱束之间,构造发育;区内共发育断层十余条,均属小型构造,走向多为北东向,东西向较少,属经向构造体系,倾角在50~60°之间,平面上分布纵横交错,相互切割,属多期构造运动的结果,压性逆断层较多。岩层走向多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局部地区褶皱较发育;但总体受区域地质构造南汀河断裂、澜沧―耿马地震带所控制。

1.1.3水资源情况及水利现状

沧源佤族自治县河流分属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河流84条,其中径流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南滚河、拉勐河、南碧河、那底河、贺勐河、南令河、勐董河等7条。水资源总量达24.53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1.7万kw,可开发利用18万kw。降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总量43.29亿m3,年均降雨量1780.8mm。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12.8%,其中5~10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7.2%。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域山峦起伏、谷地相间,大部分村寨散居山区,耕地零星散布,水利建设以蓄、引、提等小型工程为主。迄今为止,全县已建成蓄水工程65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9座、小(2)型水库20座、小水塘35座,总库容4172万m3,实际年供水量4378万m3,灌溉面积5.94万亩;建成引水工程3058件,长11020km,实际年供水5438万m3,灌溉面积7.74万亩。渠系以土渠为主,有三面光衬砌防渗段仅有201.63km。按实际供水量计算,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 4.2%,远低于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6.9%的平均水平,各类水利工程总供水量9816万m3,有效灌溉面积13.68万亩,有效灌溉率31.6%,低于全省37%的平均水平。工程性缺水严重,兴建水源工程,破解供水不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促进全县工农业生产发展,保持国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