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_浙江省自考试卷

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_浙江省自考试卷
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_浙江省自考试卷

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_浙江省2008年7月自

考试卷

浙江省自考2008年7月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

湖北自考网11月12日整理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是( )

A.1879年~1880年

B.1889年~1890年

C.1899年~1900年

D.1913年~1914年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巴甫洛夫

D.斯金纳

3.斯金纳依据他的强化原理,提出了( )

A.发现教学

B.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C.接受教学

D.掌握教学

4.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其实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

A.顿悟

B.试误

C.接受

D.建构

5.总的来说,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发展过程是从( )

A.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展

B.单纯联合学习向中介性联合学习发展

C.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向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发展

D.刺激—反应学习向动作联锁学习发展

6.布鲁纳是下列哪种学习形式的积极提倡者?(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掌握学习

D.成功学习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B.学习习惯的养成

C.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D.知觉的重新组织

8.在考察操作学习的特点时,总是从区别它与以下选项中哪种学习之间的不同而提出的?( )

A.刺激—反应学习

B.言语学习

C.概念学习

D.原理学习

9.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10.根据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可以把游戏动机理论分为( )

A.补偿说、同化说与“殊途同归”说

B.生活预备说、生长说与“新瓶装旧酒”说

C.觉醒论、权能—效果论与异曲同工论

D.剩余精力说、松弛说与“一朵不结果的花”说

11.解释概念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主要有( )

A.接受理论与建(武汉自考)构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与认知主义理论

C.试误理论与顿悟理论

D.联结理论与假设理论

12.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13.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以下哪两方面而实现的?( )

A.学校教学与个体努力

B.教师教育与个体追求

C.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

D.家庭榜样与个体自觉

14.J·克劳森提出,儿童个性形成过程要经过以下哪四个阶段?( )

A.模仿与服从、感受暗示、认同与内化

B.认知、练习、整合与定型

C.感知、接受、练习与稳定

D.观察、模仿、认同与形成动力定型

15.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活动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

A.实际操作阶段、归纳经验阶段、提出理论阶段与理论再返回实践阶段

B.提出问题阶段、明确问题阶段、提出假设阶段与验证假设阶段

C.“登高”阶段、“悬想”阶段、“苦索”阶段与“顿悟”阶段

D.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与验证阶段

16.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17.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综合课程取向是( )

A.主题教育活动

B.学科教学活动

C.综合学科活动

D.综合实践活动

18.在系统观指导下,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思想的学者是( )

A.斯金纳

B.维果茨基

C.弗洛伊德

D.罗米索斯基

19.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涉及学习理论,主要包括( )

A.尝试错误学习论、顿悟说、操作条件反射说与经典条件反射说

B.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与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联结说、信息加工观、社会文化历史观与建构主义学习观

D.行为主义学习观、信息加工观、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情境学习观

20.根据指导主体的不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可以分为( )

A.外部指导与内部指导

B.教师指导与家长指导

C.领导指导与教师指导

D.教师指导与幼儿互相指导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2.意向性活动

23.个性化教育

24.亲子互动风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5.幼儿学习的特点。

26.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

27.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试阐述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29.试分析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0.请举一个应激的实例(自己的或他人的皆可),详细分析应激的原因并说明采用什么措施来控制应激。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 B.实验法 D.比较法 】 B.可靠度 D.信度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00163 【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页码和评分标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 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 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 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 A.数理分析法 C.判断法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58 2. 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是指【 A.认知度 C.效度 正确答案:D ( 1分)教材P59 3. 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指【 A.聊天 B.交往 C.感觉 D.沟通 正确答案:C ( 1分)教材P42 4. 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68 5.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 .欧文被后人称为【 A.科学管理之父 B.人事管理之父 C.组织管理之父 D.心理学之父 正确答案: B ( 1分)教材P64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 其 中 自 我 实 现 人 假 设 的 代 表 人 物是【 A.韦伯 C.马斯洛 正 确答案: 】 B.梅奥 D.摩尔斯 C ( 1分)教材P77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学前教育学自考练习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 D )155 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 导论”和( C )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56 A. 卢梭 B. 洛克 C. 皮亚杰 D. 蒙台梭利 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152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 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 C.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 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 4..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 杜绝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 D )原则。130 A.发展适宜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独立自主性 5.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 全身的。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137 A.连续性 B.发展性C.综合性D.差别性 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152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 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 7.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135 A.发展适宜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独立自主性 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 152 A.综合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启蒙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 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135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10.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 )144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 2.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心境 B.心态 C.激情 D.应激 4.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 5.在概括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 A.古利克 B.梅奥 C.马斯洛 D.厄威克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被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7.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是指()。 A.社会知觉 B.心理知觉

D.角色知觉 9.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约占全部人口的80%左右的IQ在()。 A.70以下 B.70?79 C.80?120 D.120以上 10.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能力二因素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塞斯登 C.基尔福特 D.加德纳 14.在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A.德鲁克 B.马斯洛 C.弗洛姆 D.波特尔 15.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A.团体的风气 B.团体的同质性

全国2019年4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2. 看到”二 听到”二 想象”二 思考” 记忆”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心理 D.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4.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三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三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A.关键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期 5.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不确定 6.幼儿有意注意开始萌芽的年龄是 A.出生 B.1岁 C.2岁 D.3岁 7.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 A.20cm B.30cm C.40cm D.50cm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1页(共3页)

8.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是 A.爱听柔和的声音 B.就人声和物声而言,趋向物声 C.就声音音调来讲,趋向于低音调 D.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9.幼儿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在 A.0-1岁 B.1-2岁 C.2-3岁 D.3-4岁 10.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11.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2.下列选项中,从哪个角度来说,学前儿童的想象具有再造性 A.想象发生 B.想象过程 C.想象目的 D.想象内容 13.儿童对空间概念的学习中,最难掌握的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中间 14.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 B.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低于对过去的认识水平 C.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D.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15.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交流活动 C.社会现象 D.言语过程 16.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二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17.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同龄孩子都能独立走路时,他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三其实质是 缺乏独立行走的 A.兴趣 B.需要 C.目的性 D.有意性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2页(共3页)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团队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 A.团队配合 B.人际关系 C.组织结构 D.管理理论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甚础是 A.管理问题B?生产问题C.人性问题D.人事问题 5、霍桑实验的第四阶段是 A.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B.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C. 态度和意见调查 D.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6、在两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7、有一种最简羊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知觉 B.感觉C?印象D归因 &社会知觉的核心成分是 A.-般知觉 B.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A.凯利 B.海徳C?武徳沃斯D.威廉?詹姆斯 10、智力属于 A.—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液态能力 D.晶态能力 11>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对于性格特征粗暴急躁的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思想教育与管理方法应该是

自考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自考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 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名词解释题目录 .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 .观察法 .测验法 .作品分析法 .年龄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发展区 .手眼协调动作 .五指分工 .注意 .定向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注意的选择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感觉 .知觉 .视觉敏度 .颜色视觉 .弱视 .色盲 .触觉 .适应现象 .对比现象 .记忆 .幼年健忘 .记忆广度 .工作记忆 .表象 .延迟模仿 .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保持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干扰说 .想象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思维 .客体永久性 .类比推理 .“展开式” .语言 .言语 .内部言语 .语音意识 .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论”.情绪丰富化 .情绪深刻化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从整体到局部规律.首尾规律 .近远规律 .大小规律 .无有规律 .坚持性 .意志行动 .外部障碍 .内部障碍 .个性 .自我意识 .需要 .动机 .兴趣 .气质 .性格 .能力 .智力分化论 .智力复合论 .智力内容变化论 .社会性发展 .亲子关系 .性别角色 .性别行为 .男女双性化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社会性 .挫折 .生理成熟 .早期隔离(剥夺)实验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 .相互作用论 名词解释题答案 .心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现在:(1)心 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 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 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 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 展的规律和特征。 .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 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 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 的差异。 .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年龄特征: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 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儿童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 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 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 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 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 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 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 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学习某种知 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 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 形成:(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2)与儿童心 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 有关。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 时期,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语言 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最近发展区: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 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 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 刻都存在,同时又不断变化,因人而异。 .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 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 到的东西。 .五指分工: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活 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有利于它的发展。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 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 能动的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两个特点。 .定向性注意:由婴儿与生俱来的定向性反射发展而 来,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 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 小,但不会消失。 .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 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 象。 .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 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自主的、被动的注 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 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 .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的 反映,使儿童在一定的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 的对象,并做出清晰的反映,它的发展依赖于生理 的成熟,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 及兴趣、情绪有关。 .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较短的时 间性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它是 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还取 决于对象的特点以及注意者本人的知识经验。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 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 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 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的状 态都有关系。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 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 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基 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 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 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 觉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 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 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 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 觉会有所不同。 .视觉敏度: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7)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D 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 2..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认知发展理论。 ) 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C )的儿童 A. 卢梭 B. 洛克 C. 皮亚杰 D. 蒙台梭利 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 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 C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 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 4.. 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 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D )原则。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 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5.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全 身的。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 A.连续性B .发展性 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 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综合性 D.差别性 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 7. 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 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 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 A.综合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启蒙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 10.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 ) A.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11. 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 C ) A. 保教结合原则 B. 综合性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2.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 育的(D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3.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C )

(整理)年10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 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 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B. 性格 C. 个性 D.人生观 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 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 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 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 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 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10.态度的基础是【】 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 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 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 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 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

2018年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3.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胆汁质的孩子 B.多血质的孩子 C.粘液质的孩子 D.抑郁质的孩子 4.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5.1-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6.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访问法 D.测验法 7.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8.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11.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痛觉 B.听觉

自考学前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 C.80年代)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A.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P50

A.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 ..提到的是(D.综合运用)知识, 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A.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3)智慧技能的学习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4) 6.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P61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2、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 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 ..提及的强化类型是(A)P92 A.内部强化

学前教育学 自考复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基础教育 B. 启蒙教育 C. 属义务教育 D.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 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 C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权威性 B. 知识性 C. 主导性 D. 艺术性 3.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 D )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A. 教育制度 B. 教育结构 C. 教育内容 D. 教育观念 4.有固定的场所,有目的的按计划进行,有班级整体施教、小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等形式的活动是( C ) A.自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 A )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5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生教育 6.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B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7.(A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8.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D ) A.产生效益的活动B.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 C.传递知识经验的活动D.培养人的活动 9.人类的教育与动物界中代与代之间的“教”和“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 B )。 A.一种社会性活动 B.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C.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D.一种人类活动 10.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促进学科发展 D.促进知识掌握 11.从教育的起源看,教育是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 D ) A.个体现象 B.群体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2.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 D ) A.共存 B.共发展 C.共产生D.共存、共产生、共发展 13.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C ) A.自我教育的发展B.家庭教育的发展 C.学校教育的发展D.终身教育的发展 14.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 A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物质资源 15.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是( C )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16.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D ) A.教育制度现代化 B.教育手段现代化 C.教育方法现代化 D.教育观念现代化 17.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C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18.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是( B ) A.全民教育 B.终身教育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19.教育的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 B )

《学前教育学》自考考题汇总

《学前教育学》自考考题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 A. 蒙台梭利 B. 陈鹤琴 C. 福禄贝尔 D. 夸美纽斯 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A. 良好的智力品质 B. 良好的道德素质 C. 良好的身体素质 D. 良好的个性品质 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 伙伴关系 B. 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 行政关系 4. 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 全园教育目标 B. 中期目标 C. 近期目标 D. 行为目标 5.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达到学前教育的( A. 民主化 B. 社会化 C. 义务化 D. 普及化

6. 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 A. 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 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 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 D. 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7. 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教育者的主导性 B. 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 教育的目的 D. 教育的方法 8. 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 幼儿园生活环境 B. 幼儿园心理环境 C. 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 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9. 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个体发展是( A. 从复杂到简单,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B. 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C. 从复杂到简单,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D. 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10. 学前教育学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 A. 学前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B. 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 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卷管理心理学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勒温用“场”理论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 ) A.内在心理力场理论 B.外在心理力场理论 C.群体动力理论 D.群体合力理论 2.既考虑引起心理活动的原因,又考虑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体现了管理心理学研究的 (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具体性原则 D.联系性原则 3.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理论是(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韦伯认为指导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是( ) A.纪律准则 B.理性准则 C.感性准则 D.科学准则 5.表现为孤僻胆小、敏感多疑、缺乏果断和自信、行为内倾性严重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汗质 6.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动机、情感、意图的认识,这属于( ) A.人际知觉 B.角色知觉 C.对个人的知觉 D.经验知觉 7.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第一印象效应 8.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视为好兆头,这是( ) A.个人喜好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9.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归纳为七个层次,其中层次一是( ) A.宗法型 B.反应型 C.自我中心型 D.坚持己见型 10.态度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勒温 B.海德 C.费斯汀格 D.凯利 11.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挫折理论和( ) A.公平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 D.强化理论 12.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期望值和( ) A.需要 B.动机 C.人格 D.效价 13.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被称为( ) A.参照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假设群体 D.实属群体 14.大型群体的成员之间的接触和联系是( ) A.直接的 B.间接的 C.偶尔的 D.从不接触的 15.正式群体对于组织最主要的功能是( ) A.完成组织任务 B.满足成员需求 C.协调人群关系 D.影响行为观念 16.个体在群体意见正确时坚决支持,不正确时坚决抗拒的行为是( ) A.反从众 B.独立 C.集体主义自决 D.不从众 17.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的做法被称为( ) A.协作 B.回避 C.迁就 D.折衷 18.科学管理的基础是( ) A.人际关系 B.信息沟通

学前教育学自考练习

第十三章 、单项选择题 1.向家长介绍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计划,反馈儿童在园所的表现等,适宜采取的形式是( B )329 A.家访 B.开家长会 C.办家长学校 D.教育讲座 2.下列家长参与中,属于亲子活动的是( B )338 A.协助孩子收集资料 B.带孩子去公园 C.参观园所保教活动 D.与孩子共同参加园所活动 3.家长学校面向家长开放,其主要宗旨是( D ) 330 A. 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 B.向家长汇报园所情况 C.让家长为园所提供方便 D.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育儿方法 4.园所设立家长接待日的主要目的是( B )332 A. 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 B.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C.向家长宣传育儿方法 D.让家长为园所提供方便 5.为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问和难题,适宜采取的形式是( D )331 A.家长接待日 B.家长学校 C.教育讲座 D.举办咨询活动 6.因为儿童生病或过生日而进行的家庭访问是( C ) 330 A.新生家访 B.定期家访 C.情感性家访 D.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 7.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是 ( A )332 A.家长接待日 B.家长学校 C.咨询活动 D.开放日制度 8.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 A )331 A.开放日活动 B.家长接待日 C.家长会 D.家长学校 9.家长亲自到园所主持一些教学活动或者参与一些教学活动,这是( A ) 337 A.园所内参与 B.园所外参与 C.亲子互动 D.亲子活动 10.托儿所、幼儿园的( A )是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331 A.开放日活动 B.咨询活动 C.家长学校 D.家访 11.园所和家庭书面联系的主要形式是( A )332 A.家园联系手册 B.家长园地 C.问卷调查表 D.征求意见书 1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B )324 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行政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家长接待日332 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家长参与337 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331 3.开放日制度:是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加运动会,元宵灯会,节日庆祝活动等,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加对园所工作的感性认识。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着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