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竞争力的塑造与提升-倪砥

课程大纲
职业竞争力的塑造与提升
学 员 手 册
第 1 页 共 30 页课程大纲
做必须做的事
我们以非常的方式作为开始,是想告诉朋友们这既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又是一种状态的结束。结束那些阻碍你很久的观念、态度、习惯、借口……其实,很多人都为此付出过代价,可是改变不了这种状态将会使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要否认,谁都不会比走进这间教室之前更年轻了;活着的压力和责任只会越来越重;在竞争中被允许犯错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不过,这都算不上什么坏消息,这些只是事实,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得面对的事实。
真正的坏消息来自你自己。如果并没有打算改变过去的想法和做法,只是一味沉溺在自己习惯做的、喜欢做的事情里,却还在期待有奇迹发生,那就很悲哀了。有人对精神病的解释是这样:不断重复同样的行为,却又企图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无论是职业族还是创业族,把工作和喜好分清楚实在是很重要。有人说:为兴趣而工作其实很幸福。可你要知道,如果总是为了兴趣而做事,这就很难突破了。有些人之所以无法成为好的管理者,就是因为他们太喜欢过去做的事,以致时常去抢员工的工作,而忘了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
职业化是需要牺牲的,就像真正的职业运动员为了成就会约束自己一样。当他们内心还有更多渴望的时候,在“喜欢做”和“必须做”之间,就做出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是的,谁都得面对很多不喜欢但又必须做的事:上班、加班、开会、应酬……可是那些内心还有更多渴望的人,会以不一样的心情投入其中,而他们也很快能够发现:一旦投入,事情也就变得越来越好。
“做必须做的事,投入其中,并试着去喜欢它”。这是职业化的所作所为,也是你快乐生存的策略。
在公司里令我喜欢做的事情是: ———————————————————————————————————— ———————————————————————————————————— ————————————————————————————————————
在公司里令我不喜欢做的事情是: ———————————————————————————————————— ———————————————————————————————————— ————————————————————————————————————
第 2 页 共 30 页课程大纲
来自外部的保护,制造了无能的就业者
如果你对这句话还抱有怀疑,不妨想想那些动物园

里的猛兽吧! 长期缺乏竞争使他们变得木讷、温良,敏锐度、生存能力普遍降低。如果动物园要关门,这些野兽都要回到原始森林:一个本应属于他们的天堂。你能想象在那样一个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们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能否匹敌那些从未受过动物园宠爱的同类呢? 在今天的职场,我们看到了同样的情形。那些被行业宠惯的企业,那些被这种企业宠惯的就业者,当他们回到了自由竞争的规则里,请问:谁来保护他们?
就业保障是危险的。由于它是来自外界的保护,因此一旦发生变故,那些长期受到保护的就业者就会显得无法适应,甚至惊慌失措。毕竟,缺乏竞争已使他们的竞争力大大的削弱了。这种时候,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是通常的做法,但收效甚微。
有些人会意识到问题的症结:社会很难对这一切负责,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安全感,毕竟,这是人类的需要。
很快,一种新型的保障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可。它强调运用自身的能力来保护自己,每当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也跟着改变。同时,就业者也获得了更多的主动,因为可以借由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来加固保障系数。它被称为:职业保障。
职业保障是安全的,因为保护来自你自己。就像森林里的野兽,它们从来就是通过提高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安全的。
你会发现,那些依靠就业保障的人往往很被动,斤斤计较、不愿付出,很少考虑提升自己来获得竞争力,幻想有人可以保护他们一辈子。而那些在全力赢取职业保障的人,决不会轻易放弃任何机会,即使付出没有立刻的回馈,他们也毫不在乎,因为他们清楚:能力的提升意味着未来的保障。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外来的保护,只能造就那些被动、无能、缺乏竞争力的就业者,而真正的保障是要靠自己来赢得的。如果你也这么想,那真的恭喜你,并欢迎你加入到自由竞争者的天堂。
什么是就业保障: ———————————————————————————————————— ————————————————————————————————————
什么是职业保障: ———————————————————————————————————— ————————————————————————————————————
决定了,我要
保障
——————
第 3 页 共 30 页课程大纲
有了职业化,走遍天下才不怕!
20世纪70年代。当我还是个活蹦乱跳的小学生,父母就给我一个观念:“长大后,你的碗里吃什么样的饭

、什么样的菜,全靠你自己。”然后,一定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重要规则:“给我好好念书!记住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80年代,当我成了中学生,规则也发生了变化:“给我好好念书!记住了:英语一定得学好,不然没法走天下!” 90年代,我成了大学生,规则也变成了这样:“除了英语,还有电脑,两者缺一,别走天下!” 踏上社会这么些年,父母的教诲念念不忘。可谁能想到,数理化也好、英语电脑也好,都成了吃一口饭的基本条件,没法再指望什么好菜好饭了。 不过你还是会看到,很多人试图用过去的规则来出牌。当他们握着各类文凭和证书,信心满满地憧憬着碗里的可口饭菜时,职场的规则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很多迹象表明:文凭、证书可以帮忙你获得工作,但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
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恐怕很多人要失望。因为现实和他们的期望不太一样,学历变成了竞争力很基本的一小部分。更让人担心的是有资格加入竞争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那些拿着洋学历的人也要杀回来抢饭碗。挑三拣四是没指望了,边吃边看吧,只是奇怪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快?
好在不管世界怎么变,总会找到新规则。建议现在的父母面对已经踏上社会,或者即将踏上社会的孩子时,可以这样说:“记住了,有了职业化,走遍天下才不怕!”必要的友情提醒: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念小学或者中学,请别急着告诉他们。因为谁又知道若干年后的规则又会是什么呢?
职业品牌
职业结果
(做人做事的品质)
职业能力
(态度、技能)
职业化金字塔
第 4 页 共 30 页课程大纲
你的品牌会说话
从一大早的香水、职业装,到晚上临睡前的牙膏、沐浴露,不要否认,你的生活被品牌紧紧包围着。品牌不仅意味着品质,也是一种承诺和信仰。在物质丰沛的今天,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性能之比,逐步跃升为品牌和文化之争了。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人才的买卖里。供大于求是那么显而易见。在过去,大学生可是抢手货,不过今天,即使是MBA也不得不被挑挑拣拣。 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一个不懂怎么去经营个人品牌的高学历者,完全有可能惨败给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的低学历者。和其他产品的竞争一样,个人竞争也已经从单纯的学历、技能之争,升级为个人品牌和职业化的竞争了。 没有人会教你怎么去经营自己的品牌,不过那些世界级品牌为自己创造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品牌资产的做法,你倒也不妨学着试试看: 强化你的品质是永远要做的事情。你能期待用一件质量糟糕的产品去赢

得口碑甚至确立什么品牌优势吗?P&G的老板说:“一旦我们的产品不再是货架上最好的,就宁可把它们撤下来,我们必须把最好的产品卖给顾客。”学历、能力、资历,当然最重要还是做事的实力,这些都体现你的质量,没有质量当然就没有品牌。 可是有质量的人会很多,你未必能占什么便宜,所以懂得制造优势才会有优势。强势品牌都是制造独特卖点(USP)建立优势的高手。研究一下你的卖点,看看有哪些能力是职场需要的而很多人又没有的。有时候你必须给别人一个理由,选择你的理由。而制造一些竞争者缺少甚至没有的优势就是最好的理由。 你有品质、又有优势,可是不懂传播谁会知道你呢?广告、公关和客户的口碑都是大公司传播品牌的工具,你要学会用它们来传播你自己。传播你的能力、优势、做事的品质、值得被购买的理由……反正要让别人知道你,他们才有可能选择你。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上了猎头公司的“黑名单”,他们知道你的“事迹”甚至比你自己知道的还要多。那就真的不必在乎什么学历和资历了。
第 5 页 共 30 页课程大纲
观念管理
小心变成“植物人”
在和跨国公司边学边打了近20年商战后的今天,我们的企业都有了这样一个共识:要立足、要做列强,光靠生产看得见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品牌战、人才战、文化战,是更高端的竞争,也是成为列强的必经之路。
海尔、联想、TCL、华为……凡是有一些想法的企业,谁都不愿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还是在闹烘烘的低端争个你死我活。他们无一例外地脱下了脏兮兮的“工装裤”,换上了“西装”系上了“领带”,像模像样地做起的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和精神管理。
想象一下,企业的组织架构就好比人的骨架,产品、销售就好比人的血肉之躯。没有理念,就像没有大脑和思考的人一样,完全是行尸走肉,整个一“植物人”。
有图谋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他们甚至还没有完全摆脱生存危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构建“大脑中枢”。因为,不是你壮大所以要“大脑”,而是你有“大脑”所以你会壮大。
再看看职场,没有“大脑中枢”的从业者随处可见。很多人辛辛苦苦十几年,换来一块“敲门砖”,进入职场,顿时成了“植物人”。还老是抱怨:公司太现实,竞争太激烈。可仔细想想,如果你的老板整天也在抱怨社会太现实,同行竞争太惨烈,请问:谁会同情他?请问:这样的公司还能不能活?
职场“植物人”从不细想他们凭什么得到目前这份工作;尽管每个礼拜有两天休息,可他们还是“忙”得

没时间考虑未来究竟在哪里;当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或面对不确定的挑战时,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我只是个打工的;虽然也有很多抱怨和不满,但只要公司还在,他们是很乐意混下去最好做到退休的;如果看见曾经“脚碰脚”的兄弟在事业上突飞猛进,他们一定能够找到很多理由来安慰自己并希望以后最好不要见面…… 不过我相信,很多“植物人”并非已经无药可救。建议他们尽快去看医生,及早面对问题就不会使病情扩散。必要时动个小手术,痛一痛对恢复知觉会有帮助。如果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的话,还真得下定决心,因为一旦成为痼疾,那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唯一的解药:
建立职业使命——我的价值在哪里?钱以外的动力是什么? 建立职业目标——为了达成职业使命的中、短期目标 建立职业价值观——确保职业目标被达成的有效手段
第 6 页 共 30 页课程大纲
设定你的终极目标
“比好更好”就是卓越。很难为卓越去订立标准,因为它是指不断超越过去的表现。不难想象,一个总是不断超越过去表现的从业者,是很难被替代的。这就难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愿意把“追求卓越”作为他们的自我要求了。 但“追求卓越”远非说说那么简单,当一个人的能力和体力都不再有突破性成长的时候,“追求卓越”是不是成了一句口号呢?事实上,每一个达到这种境界的企业和个人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哲学。他们毫无例外会把“助人自助”作为最高的目标和信条。也就是当你帮助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你也能够得到你想要的。“助人自助”已不仅仅是一个观念,更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当医生帮助病人得到他们想要的:健康,医生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老师帮助学生得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老师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作者帮助读者得到他们想要的:启发和快乐,作者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球员帮助球队得到他们想要的:胜利和球迷,球员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老板帮助员工得到他们想要的:安全和发展,老板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员工帮助老板得到他们想要的:利润和优势,员工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 成功的企业也是如此,他们总是把满足他人作为终极目标,虽然谁都要利润,但谁都不会愚蠢到把获利作为工作的终极目标。因为他们很清楚,只要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利润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你会看到本田汽车的终极目标是:具备国际观,尽心尽力提供效率最高但价格合理的产品,以满足全世界顾客的需要。 Intel的终极目标是:在电脑业成为超越群伦的供应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