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症状

合集下载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6
病因
7
病因
病因不十分明确,多认为卵巢功能减退,下丘脑和垂体 功能退化,导致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此外,因雌激素减少,干扰中枢神经递 质的代谢及分泌,使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精神症状。
8
临床表现
9
临床表现
1.生殖系统表现 (1)月经紊乱:绝经前半数以上妇女出现月经紊乱,多为 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经量增加,或月经稀发而逐 渐绝经。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出现异常子宫出血,一定要 警惕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肌瘤的发生。 (2)生殖器官萎缩:外阴、阴道萎缩,分泌物减少、干燥, 疼痛,外阴瘙痒,盆底肌肉松弛。
概念与概述 病 因
临床表现
治疗
4
概念与概述
5
概念与概述
围绝经期是指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 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即绝对过渡期至 绝经后1年。围绝经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 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一般发生于45~55 岁。除自 然绝经外,手术切除两侧卵巢或受放射线破坏,可导致人 工绝经,更容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23
总结
概念与概述 临床表现
围绝经期 综合征
病因 治疗
24
作业
作业
1
围绝经期 综合征
2
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临床表现。
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 治疗。
25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

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症状体征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

大致分为3种类型:(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

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

约3/4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妇女可以出现。

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

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

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

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2 用药治疗3 饮食保健围绝经期综合征吃那些对身体好?1.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糖类丰富的食物。

例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围绝经期症状

围绝经期症状

围绝经期症状文章目录*一、围绝经期症状*二、围绝经期吃什么*三、围绝经期该如何调养围绝经期症状1、围绝经期症状月经周期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多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加,或过早绝经。

血管舒缩功能失调阵发性潮热感,常表现为前胸首先发热,随之热涌向颈部及面部,热后出汗。

每次发作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每日发作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从绝经前期开始,妇女情绪变化较大,常易激动,烦躁易怒,焦虑不安,郁郁寡欢,无故悲伤啼哭。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也较常见。

心血管症状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使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各种脂蛋白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率下降,故出现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等。

骨质疏松围绝经期过程中约25%的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

患者常有肌肉痛、腰腿痛、颈背痛、夜间腿抽筋等症状,部分病人有身高降低、关节变形、驼背、脊柱弯曲等。

泌尿生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外阴瘙痒、阴道干涩疼痛、性交困难;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排尿困难,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皮肤的变化皮肤变薄、干燥、瘙痒、弹性减退,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温度低,针刺、蚁走、虫爬感,色素沉着亢进,出现老年色素斑,口鼻腔粘膜干燥,眼结膜干涩。

2、什么是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是妇女从成年进入老年期所必须经过的阶段,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围绝经期是指从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一般发生于45~55岁之间。

女性在这一时期中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3、围绝经期和更年期一样吗围绝经期跟更年期还是有一点点差异。

更年期一般是指生育功能比较旺盛到卵巢功能衰退。

围绝经期是1994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一些专家在一起讨论了一起定了围绝经期的定义。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向更年期说“拜拜”!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向更年期说“拜拜”!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向更年期说“拜拜”!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生理阶段,女性在45-55岁之间,是处于围绝经期的时期,标志着女性即将迈入中老年的年龄阶段,此时女性身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该阶段女性要正确的认识围绝经期,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

本文介绍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关症状,分析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围绝经期指的是女性从接近绝经的一段时间,处于该时期的女性会出现与绝经有关的特征,包括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均可能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女性一般从40岁以后开始将会进入围绝经期,这是一种女性正常的生理变化。

该阶段内,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改变,雌激素降低,有些女性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例如阴道干涩、潮热、月经失调、情绪变化等。

症状轻微的女性是不需要接受治疗的,若是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症状,对生活质量形成了影响,需要前往正规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围绝经期可持续平均时间为4年左右,也有一些女性只持续了几个月的围绝经期时间,不过也有女性的围绝经期长达10年,当女性连续一年没有来月经时,意味着围绝经期结束,围绝经期女性可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表现。

(一)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可出现潮热,这一症状又被称为血管舒缩综合征,这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绝经症状,也是围绝经期内最常见的症状,女性处于围绝经期时,可以发生短暂、反复出现的颈部皮肤发红、面部发红,伴有出汗、红热、潮热,可出现在绝经之前、绝经同时或绝经之后,症状的持续时间不等,从数月到数年均有可能,症状的轻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二)围绝经期的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因为随着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月经将会逐渐失去规律,直到变少,永久停止,月经紊乱的症状表现为经量过少或过多,经期不规律,经期时间延长,阴道发生了不规则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月经紊乱期间,经量过多会导致女性发生贫血,若是出现了月经量过多的情况,应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围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疾病防治——血管舒缩症状处理

围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疾病防治——血管舒缩症状处理

围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疾病防治——血管舒缩症状及处理【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习者需要:1.掌握围绝经期妇女血管舒缩的症状。

熟悉围绝经期妇女血管舒缩症状的处理原则。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身心疾病。

2.能为围绝经期妇女介绍血管舒缩症状的处理方法。

3.尊重保护围绝经期妇女的隐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目录】一、概述二、血管舒缩症状一、概述由于生理上的特点,妇女进入围绝经期以后,生殖器官的功能从减退到衰竭,生殖激素的分泌由紊乱到消失,因此会引起许多功能和解剖上的独特变化。

除了生殖系统的变化外,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骨髂系统等也在发生衰退变化,从而引发种种临床症状。

围绝经期激素变化对机体带来的近期改变包括异常子宫出血、血管舒缩症状,同时还有远期的、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如骨质疏松骨折,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围绝经期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以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生殖系统病变、骨质硫松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

妇女在围绝经期的各种症状是逐渐出现的,症状的多少及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约有75%的妇女出现绝经过渡症状,症状严重需要治疗的就有10%-25%,症状的出现及轻重与个体的遗传因素、精神状况、神经类型、卵巢功能的衰减速度及生育期的生殖健康保健有密切关系。

这些危害如在围绝经期及时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其发生发展。

二、血管舒缩症状1.围绝经期妇女可发生体温调节障碍,白天出现潮热,晚出现盗汗。

围绝经期的最典型症状:潮热、潮红及出汗。

常常突然感到面部、部、胸部烘热,这种现象叫潮热。

与此同时,这些部位的皮肤有弥没性或片状发红,称之为潮红。

在潮热的同时常伴有出汗。

有些人在潮热的同时还件有头绿、耳鸣、头部压迫感或胸部紧迫感。

潮热的发生率约为50%-75%,其中65%患者症状持续1年,25%持续5年,少数妇女可持线10-20年不等,10%-15%患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1)血压波动围绝经期常有血压被动,特点是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波动时常伴有潮热发生。

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行为调查分析

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行为调查分析
3讨论 围绝经期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及心理阶段, 容易出现内分泌 系统功能降低, 神经系统与性腺相互制约, 影响神经系统, 导致月 经不规则, 性功能下降以及关节疼痛等。 在这期间, 女性多情绪不 稳定, 容易激动, 多存在焦虑、 紧张等不 良心理。 这一系列特殊的 生理及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女性的生存质量 阁 。 该研究 结果显示, 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症状, 本组占5 1 . 8 9 %, 此外 。 肌 肉以及骨关节疼痛、 烦躁、 头晕头痛、 易乏力或疲劳、 性 欲减退以及阴道干涩等发生率也较高。 该研究中约有 6 7 . 0 3 %的 女性已绝经, 而在未绝经女性中, 多存在月经周期以及月经量变 化。 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 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不仅与内分泌水平
城镇居 民的围绝经期保 健知识 知晓率 以及 保 以上 , 3 5 名( 1 8 . 9 2 %) 职高或者高 中以上, 7 1 名( 3 8 , 3 8 %) 初中 该研究 结果 显示 , 可能是由于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 生 学历 , 6 9 例( 3 7 . 3 0 % ) 小学及以下 ; ②职业" 7 8 例( 4 2 . 1 6 % ) 为农 健行为显著高于农村居民, 活条件以及职业类型等因素有关。 民, 8 例( 4 . 3 2 % ) 为职员, 1 1 例( 5 . 9 5 % ) 为工人,8 8 例( 4 7 。 5 7 % ) 为帮 助围绝经 期女性 安全 、 健康 、 愉快 、 高质量 地渡 过围绝 为下岗、 退休、 家庭妇女 ; ③婚姻状况l 1 7 3 例( 9 3 , 5 1 % ) 在婚。9 经期, 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教育, 尤其是对于农村妇 例( 4 . 8 6 % ) 离异, 2 例( 1 . 0 8 %) 未婚 , 1 例【 0 . 5 4 % ) 丧偶。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称】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称】perimenopausal syndrome【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类别】内分泌科/女性性腺疾病【 ICD 号】E34.8【概述】绝经期系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失去生殖机能的时期称绝经期。

月经的终止是最为明显的标志,过去也称更年期。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建议停用“更年期”一词,改用围绝经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等名词,围绝经期多始于41岁,绝经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

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以至完全消失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也可因卵巢手术摘除,放射破坏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生育能力和性活动力下降,月经稀少以至停止,性器官进行性萎缩和逐渐衰老。

多数妇女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顺利渡过,但也有不少妇女,此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群,包括潮热、多汗、心悸、水肿、头晕及失眠等,占75%~80%,其中15%比较严重,需药物治疗。

【流行病学】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城市为49.5岁,农村为47.5岁。

经济、营养、人种、生活地区的气候与海拔高度等皆可影响绝经年龄。

按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一般绝经15年后进入老年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60亿,65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78亿,占人口的9.63%。

从更年期到老年死亡这段时间很长,大约为妇女整个生命期的1/3。

因此加强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妇女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病因】1.生理性绝经即自然绝经,系指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卵泡明显减少,卵巢功能衰退,排卵停止,同时合成雌,孕激素减少,引起月经紊乱到停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

2.病理性绝经由于先天或后天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病变(卵巢发育不全、肿瘤、炎症、损伤、辐射,药物等)和全身疾病(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贫血、结核及营养不良等)波及此轴所致。

围绝经期综合征简介

围绝经期综合征简介

围绝经期综合征(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失调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一些临床症状,如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腰膝酸痛,手足心热,面目浮肿,尿频失禁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殖年龄向无生殖能力年龄的过渡,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也是正常的生理周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需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目前,医学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了一些研究和临床观察,对其病因已基本明确。

本病在中医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归属于“脏躁”、“月经不调”、“崩漏”、“郁证”、“百合病”、“不寐”等范畴。

中医认为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妇女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肾气的盛衰是关键因素,肾气的充盛与渐衰是月经来潮与经断不来的内在原因,肾气衰退引起诸脏乃至全身机能失调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肝实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精神应激是围绝经期发病的重要因素,肝与情志密切相关,若肝失调达疏泄,则会导致各脏功能失调,因郁致病,产生各种病理变化,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往往有情绪抑郁的表现;肾虚肝实而致五脏失调形成综合病机。

西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血中的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平衡失调,影响植物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最明显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随后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

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促卵泡生成素(FSH敏感性降低,FSH 水平升高,血中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平衡失调,影响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生理解剖;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概念、流病、生理改变(激素分泌)、
症状(简述));
2.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1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围绝经期首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70%一80%属功能性的,与卵巢功
能衰退有关。其表现大致有3种类型。
2.1.1月经周期不规则
最常见的形式是周期提前,月经持续时间缩短,经量先多后少或逐渐减少,然后
完全停止。此类型出血为雌激素撤退性出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月经。
2.1.2长期无排卵出血
临床表现为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发生阴道流血,持续2—3周或更长。血量多少、持
续时间长短与雌激素作用持续时间及撤退速度有关。
2.1.3月经突然停止
临床少见,因为卵巢功能衰退是缓慢进行的。
2.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2.1潮热、潮红、出汗
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多在烦恼、紧张、激动时发生,
是围绝经期妇女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发作一般比较突然,潮热病人突然感觉胸
部、颈部、面部及手足有阵阵热浪袭来;潮红是发生潮热部分的皮肤出现弥漫性
或片状的发红;在发生潮热和潮红时,有人同时还伴有出汗,出汗后由于热量散
失,又会出现畏寒。这些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出现其中1、2种。其中潮热
最具有特征性。潮热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人1天之内可发生数次
甚至数lO次,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常以午后和夜间多见,一般在发作
后自行缓解。当潮热发作时有人还会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影
响工作、睡眠和身心健康。
2.2.2心脏神经宫贬症
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其症状多种多样,常受情绪影响,而与
体力活动无关。表现为胸部不适、心悸、气短、喉头发紧、叹气样呼吸,有时也
有心律不齐、早搏、心动过速或过缓。常与潮红、出汗同时发生,心电图检查无
心肌缺血的改变,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
死。
2.2.3围绝经期高血压
女性到了围绝经期,随着生理的变化,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会导致
情绪不稳定、失眠、烦躁等,从而引起血压波动,称为围绝经期高血压。一般表
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稍高,血压波动范围大,常无心、脑、肾及眼底
的器质性损害。血压升高时可伴有头昏、头痛、两眼发胀等症状。与原发性高血
压不同的是,血压升高常呈阵发性的。通过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随
着围绝经期的症状减轻,血压随之下降。
2.2.4神经精神症状
据统计,约75%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有2种表现:
一种表现为精神抑郁、失眠多梦、情绪低落、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常丢三
落四、无端惊恐、无病呻吟等;另一种表现为精神兴奋、情绪不稳定、易烦躁激
动、敏感多疑、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争斗不休、哭笑无常,甚
至神志错乱、损人毁物。心理上常有孤独、空虚、寂寞感,或疑病感、濒死感,
不少人出现自暴自弃、自罪自责,有的疑神疑鬼,终日忐忑不安。这些症状有时
表现相当突出,需与精神神经疾病相鉴别。这些症状的发生除与雌激素分泌减少
有关外,还与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经济情况等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神经
精神症状的出现,常使妇女紧张,更易焦虑、抑郁。有资料显示:围绝经期妇女
抑郁症状发生率达到32.06%r21。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是围绝经期妇女最易
发生精神、心理异常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应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心理调节,以避免
严重事件发生。
2.2.5感觉异常
常见的感觉异常有走路飘浮感、醉感,登高有眩晕或恐惧感,皮肤干燥、弹性减
退、光泽消失,易产生皱纹、老年斑,有时还会出现蚁走感或瘙痒感。还有不少
人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俗称“梅核气”,即咽喉部似有异物堵塞,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查无体征,久治无效,与精神状态有关,实质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
致的咽喉部肌肉收缩异常。少数人还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听觉异常。
2.2.6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表现为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应激性尿失禁,阴道干涩、性交疼痛、
性欲减退、外阴瘙痒、尿道炎、乳房萎缩、脱发等。
2.3雌波素分泌减少
2.3.1骨质疏松、肌肉酸痛
据统计,围绝经期妇女有25%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80%出现于绝经后期。骨质
疏松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所致。人体中甲状旁腺激素是调
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能刺激骨钙消溶,而雌激素有拮抗甲状腺激素
的溶骨作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逐渐低下,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拮抗作用也
随之减弱而导致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常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也常引起腰背和
四肢慢性疼痛。故围绝经期妇女需要长期使用雌激素进行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2.3.2肥胖
女性围绝经期多在45—55岁左右,正是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体最容
易发胖的时期。女性到围绝经期,卵巢的功能逐渐衰退,而指挥他们“正常工作”
的大脑垂体却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扰乱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营养物质的
代谢而易发生肥胖。
总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由发育期进入中年期和
老年期,身体内各器官和系统都在逐步老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广大妇
女要对此有一定的认识。针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特点,我们要做好健康指导,
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她们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3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指导
围绝经期症状多,个体有差异,这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程
度有关,像性格开朗的人围绝经期渡过就比较平稳,这是因为其可以进行自我调
节。围绝经期妇女要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唱歌、跳舞、绘画、旅游等,要
经常读书看报、多动手、多用脑,找到生活乐趣。学会享受生活,生活有规律,
饮食讲科学,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鱼、瘦肉、海带、虾皮、鸡蛋等,多
吃蔬菜、水果。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良好的精神状态,可调节神经功能
的平衡,减少症状的发生。
3.1心理方面
妇女围绝经期,心理指导很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对围绝经
期妇女最好的帮助,就是做好解释工作。首先劝病人做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器
质性疾病,解除病人的顾虑。若发现有器质性疾病,要用科学的语言、真诚的态
度向病人讲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生理衰退的一种表现,是一个生理过程,
尽管躯体在老化,然而心理要永葆青春。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医学和医学
心理知识对病人进行有效指导,消除她们对该病的错误认识,从而调动病人的主
观能动性,使其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围绝经期,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刺
激和过度激动。生活在—个愉快的氛围中,拥有一份好心情,有助于围绝经期综
合征症状的缓解。
3.2心血管方面
潮热、潮红,是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的病症。常常由此感觉不适,因此要安慰、
关心病人,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必
要时对症治疗。如中药配合滋肾养阴、疏肝理气,西药给予谷维素、维生素E,
保健药异黄酮等。心前区不适,心悸、气短者,注意和心绞痛、心肌梗塞鉴别。
必要时帮助病人做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向病人仔细解
释病情,使其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一般不必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需要时给
予小剂量的镇静剂,如地西泮;症状重者给予更复康、雌激素治疗。血压升高,
也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其特点为:血压波动范围大,常为收缩性高血
压,伴有头痛、头昏等症状。应经常监测血压,注意血压变化,观察头痛是否伴
有血压增高,如果病人的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一99mmHg时,先不
要急用降压药,可以服用一些调节内分泌或镇静药物,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观察3“个月,待围绝经期症状改善后,血压也会降下来。若血压持续升高,注
意监测,排除原发性高血压。
3.3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围绝经期妇女易发生的疾病,它与雌激素减少、钙质流失有关。因此,
要进行骨密度测定,补足身体所需的钙量及雌激素,同时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
炼,增加日晒时间。防止跌倒摔伤,以免骨折。
3.4肥胖
指导围绝经期妇女正视自我形象变化,在加强营养的同时,避免贪吃贪睡、过度
节食、过度减肥,通过适当运动,保持健美身材。
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指导,深深体会到,家庭和社会成员应重视对她们的
关心和帮助,尤其是症状重的职业妇女,由于长期精神压力大,影响围绝经期的
过渡。围绝经期引发的各种不适,给妇女工作和生活带来一系列困扰,甚至造成
周围同事、朋友、家属的不理解,导致抑郁寡欢。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大力宣传,
提倡给予她们关心、帮助和理解,并同她们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积极开展医
学心理咨询及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使广大妇女充分了解和认识
人生的转折期(围绝经期)变化,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姜淑琴 谈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健康指导 卫生职业教育 2009,27
(9) 141~142
家庭成员配合应对(简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