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诱发以及检测工具的检测 心理学实验报告

情绪诱发以及检测工具的检测 心理学实验报告
情绪诱发以及检测工具的检测 心理学实验报告

通过视频短片诱发的情绪来检测自制

情绪测验工具的有效性

冯绍云,杨冬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昆明

(650500))

摘要:为了研究部分TAT图片与问卷相结合的情绪测验工具的测验效果,自行编制了一套情绪测验题。通过设计实验诱发被试情绪,并使用测验编制题对被试情绪进行评估。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随机抽取大学生被试若干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诱发情绪组(即实验组)与未诱发情绪组(即对照组)的实验整体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情绪测验工具、主题统觉、情绪诱发

1 前言

TAT,即主题统觉测验,投射测验的一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不断发展成熟,作为诊断特殊心理疾病的辅助工具,在我们的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TAT的理论基础:与所有投射测验一样, TAT的理论基础与背景是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刺激——反应学说和知觉理论。精神分析强调人格结构中的无意识范畴, 认为借助于那些隐晦图片刺激的引导, 能使个体将隐藏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动机和冲突等不自觉地投射到自己所编的故事中。人格的刺激——反应学说指出, 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 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赋予外界刺激某

种意义, 而后对其表现出适当的反应。知觉理论认为, 人对图片等的反应是在整合图片引起的感觉和已有记忆痕迹的基础上形成的。Murray 整合上述理论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动机理论。研究者对主题统觉测验材料, 标准化及信效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人们对主题统觉测验还存在不少争议, 但作为一种重要的间接测量技术, 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测量的缺陷, 通过与直接测量技术结合, 其应用也正走向多样化。问卷测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其结果也易于量化与解释。TAT 与问卷测验的综合应用可以扬长避短, 更加准确、有效地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1]

本实验将情绪作为自变量,研究个体情绪反应对主题统觉图片理解的差异性,并假设该测量实验能有效评定被试情绪是否被诱发。实验采用的情绪诱发材料为视频短片,长度适当,情绪测量的工具是由TAT主题统觉测验图片和问卷整合而成的,问卷的内容与图片相关。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比较,来研究该情绪测量工具的效用。

诱发材料是情绪实验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情绪诱发方法有很多, 如呈现图片、音乐片段、声音和视频(电影、录像等)等刺激诱发被试情绪; 利用想象技术诱发情绪; 还有通过实验人员与被试的相互作用诱发情绪的技术等。其中用电影呈现情绪刺激的方法可控性强, 应用最为广泛。[3]电影的属性虽然复杂, 但它属于视听双通道的动态呈现刺激, 具有较高的生态学效度。[4]

2.方法

自变量:是否给予情绪刺激

(或是否诱发被试情绪);

因变量:情绪测验的结果。

2.1被试

随机抽取云南民族大学学生被试50人,并自愿参与实验,情绪体验正常,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人。性别不计,年龄18-22岁。身体健康,并且在实验结束后不给予被试实验解释。[2]实验时,将随机抽取的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通过情绪诱发材料给于情绪刺激,再用编制的情绪测量工具对情绪进行评定,对照组则在自然状态下,直接对情绪进行评定,两组分两个教室进行。实验时间在19:00。

2.2 实验材料

2.2.1 情绪测验工具的编制从网上搜集心理图片共136张,从中挑选出两可图片共31张,最终选取了7张统觉图片作为情绪测验材料,并根据图片材料设置与之内容相关的问题共9个,第9题为测验有效性评估题,不算入计分,其余1~8题每个问题设有三个以上的选项,每一题的所有选项都被分为三个维度,即:积极、中等、消极,分别计为3分、2分、1分,最终得分越高者情绪反应越积极,反之则越消极。实验时,以纸质的形式呈现给被试,人手一份(题目及记分方法见附页)。

2.2.2 实验组的情绪诱发材料本实验采用经过筛选的国外有声悲情视频短片,带中文字幕,时长为8分钟59秒。

2.2.3 实验室环境情绪诱发和评定过程在隔音效果较好的两间多媒体教室内进行,室内各放置一台多媒体设备,视频和图片通过大幕布呈现,视频及主题统觉图片由实验人员统一播放,室内温度在19℃~21℃,灯光均匀适度,有足够多的座位让被试相隔一定的距离。

2.3 实验程序

除两组主试外,分配好的控制人员提前布置好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实验场所,并调试多媒体、窗帘、灯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好两组被试,并

分别带入两实验室。两主试安排被试按要求就坐,即:坐中间位置,列与列之间空出1—2个座位,并让被试将手机调整为静音或关机状态。

2.3.1 实验组程序

2.3.1.1 由主试1说第一段指导语后,由控制人员1播放视频,并关闭实验室灯光。

第一段指导语:好的,请各位同学保持安静,首先请看一段视频短片,注意认真地看,用心地去感受。

2.3.1.2 视频放映结束后,开灯,由主试1发放答题卡,并说第二段指导语,控制人员1播放PPT,每张图片呈现的时间已经设定为45秒。

第二段指导语:各位手上都拿到了一份答题卡,接下来,我们将在屏幕上为大家一一呈现几张图片,每张图片都设置了相应的1—2个问题,大家有足够的时间,请仔细观察每张图片并展开想象,完成答题卡上相应序号的题目,注意尽量根据你的第一感觉,选择与你的想法最接近的一项,并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每道题前的括号内。答题过程中请保持安静,认真作答。

2.3.1.3 结束后由主试和控制人员安排被试离场。

2.3.2 对照组程序

2.3.2.1 由主试2发放答题卡,并说指导语,控制人员2播放PPT,每张图片呈现的时间已经设定为45秒。

指导语:各位手上都拿到了一份答题卡,接下来,我们将在屏幕上为大家一一呈现几张图片,每张图片都设置了相应的1—2个问题,大家有足够的时间,请仔细观察每张图片并展开想象,完成答题卡上相应序号的题目,注意尽量根据你的第一感觉,选择与你的想法最接近的一项,并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每道题前的括号内。答题过程中请保持安静,认真作答。

2.3.2.2 结束后由主试和控制人员安排被试离场。

3.结果

3.1 对照组与实验组总分的差异性比较

将每一个被试最后所得的总分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检验,对照组被试与实验组被试所得总分之间差异性并不显著(sig>0.05,表2)。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验得分及均值序号对照组得分实验组得分

1 1716

2 1520

3 1316

4 1719

5 2116

6 1817

7 1418

8 1522

9 1915

10 1422

11 1720

12 1715

13 1716

14 2014

15 1720

16 2017

17 1613

18 1818

19 1916

20 1914

21 1818

22 1813

平均17.2272717.04545

表2 对被试总分进行非参数检验

总分

Mann-Whitney U

Wilcoxon W

Z

渐近显著性(双侧)

222.000

475.000

-0.473

0.63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 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4.讨论

本次实验为一项探索性实验,实验结果虽然存在与实验假设相吻合的差异,即实验组(诱发消极情绪)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未诱发消极情绪)平均得分,但sig(渐进显著性)为0.636,大于0.05,差异不显著,因此没有验证假设,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情绪诱发材料是否诱发了被试相应的情绪(悲观情绪)或产生情绪的程度缺少一个检验或衡量标准,不能保证被试都产生了情绪;另一方面,主题统觉图片是一组投射测验的材料,通常用来测试人格,反映的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与个体长期以来的经验和习惯有关,本次实验的结果不显著,说明统觉图片可能无法反映个体当下的情绪状态,即个体当下的情绪不影响其对图片内容的判断;另外,不可避免的实验误差和事先没有考虑和排除的实验干扰因素,如:被试在认真观看视频短片过程中有人出入实验室,有人电话铃声响起,短片语言不属于国语,被试对视频短片的熟悉程度影响了情绪的产生程度,视频字幕太小导致被试看不懂短片,实验组、对照组随机分配的控制不够严格等。

其次本次实验虽然是一次探索性实验,但是存在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没有在实验前测试被试的情绪,并且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并不是同一被试并不具有可比性。对于实验需要做一些大的方面的修改,让实验得到完善。首先,需要将TAT统觉图片换成有效

的并且能真正反映被试情绪的测量工具。其次,需要改进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配,让两个组具有可比性。最后,由于需要控制得干扰因素错综复杂,需要考虑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是否需要做一些特殊的指导。例如,放松训练。

5.结论

本实验所编制的测验工具的测验结果虽然存在与假设相吻合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实验没有验证假设。主题统觉图片与问卷相结合的情绪测验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但可能不适用于本实验中的情绪测量。本实验在实验设计的内在逻辑上存在问题,即在情绪诱发的实验之后,缺少一个情绪的检测或衡量指标,难以保证每个被试都产生了相应情绪,因此之后的情绪测验工具是否有效无从考证。另外,如果被试真的产生了我们所要测验的情绪,而工具却没有明显反映出这一点,说明该测验工具并不适合做情绪测验。通过本次实验,暴露了我们存在的问题,但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锻炼了我们的分析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另外,也体现了我们在研究问题时的大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林荣茂,胡海沅.主题统觉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 靳霄,邓光辉,经旻,林国志.情绪主观体验的性别差异.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9期.

[3]靳霄,邓光辉,经旻,林国志.视频材料诱发情绪的效果评价.心理学探新,2009年第6期.

[4]Schaefer A, N ils F, S anchezX,

et a.l A m u lti- criteria validat ion of 70 em otion- inducing film s[ R ]. Un iversit?C athol ique de Louvain,Louvain-La-N euve, BE, 2006.

[5]张同延,徐嗣荪,蔡正宜,陈志敏,王翠莲,徐方忠.主题统觉测验中国修订版(TAT-R.C)的编制与常模.心理学报,1993年第3期.

[6]马前锋, 孔克勤.学生团体主题统

觉测验研究.心理科学,1998年第21卷.

[7] 郭秀艳著,杨治良审定.实验心理

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84~592.

附:

你觉得他在做什么?

A.晒太阳

B.憧憬

C.抱怨

他在想什么?

A.他逝去的爱人

B.他当下的恬静生活

C.等待他放学回家的孙子

你觉得左后方的两只猴子在谈论什么?

A.有趣的事

B.闲聊

C.散布谣言

你觉得右边较大的猴子队在做什么?

A.责骂

B.指导

C.爱抚

你认为她对着镜子的心情接近以下哪一种?

A 痛苦 B.平静 C.欣喜

你觉得右边的女士对左边女士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A. 欣赏

B.观察

C.敌意

画面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种心情?

A.悲伤

B.疑惑

C.烦恼

D.喜悦

E.骄傲

F.其他

你觉得主人公后面的女性是她什么人?

A.母亲B,其他关系的长辈 C.主人公未来的形象 D.幽灵或女巫E.敌人 F.其他

根据图片内容编一个短故事!

记分方法

问卷题型是单选题

问卷采用3级评分,标准是积极情绪选项每一选项3分,中性选项每一选项2分,消极情绪选项每一选项1分。

你觉得他在做什么?

A.晒太阳

B.憧憬

C.抱怨积极选项:B 中性选项:A 消极选项:C

他在想什么?

A.他逝去的爱人

B.他当下的恬静生活

C.等待他放学回家的孙子积极选项:B 中性选项:C 消极选项:A

你觉得左后方的两只猴子在谈论什么?

A.有趣的事

B.闲聊

C.散布谣言积极选项:A 中性选项:B 消极选项:C

你觉得右边较大的猴子队在做什么?

A.责骂

B.指导

C.爱抚积极选项:C 中性选项:B 消极选项:A

你认为她对着镜子的心情接近以下哪一种?

A 痛苦 B.平静 C.欣喜积极选项:C 中性选项:

B 消极选项:A

你觉得右边的女士对左边女士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A. 欣赏

B.观察

C.敌意积极选项:A 中性选项:B 消极选项:C

画面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种心情?

A.悲伤

B.疑惑

C.烦恼

D.喜悦

E.骄傲

F.其他积极选项:D、E

中性选项:F

消极选项:A、B、C

你觉得主人公后面的女性是她什么人?

A.母亲B,其他关系的长辈 C.主人公未来的形象D.幽灵或女巫 E.敌人 F.其他积极选项:C

中性选项:A、B、F 消极选项:D、E

对照组实验数据

编号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

1. 2. 1. 2. 1. 1. 1. 1.

1 B A A B B B C C

2 B B C B B B C D

3 A C C B A B A D

4 B A A B B B B C

5 B B A B B A D A

6 B B A B A B D D

7 B A C B B B B B

8 B B C B B B C D

9 B B A C A B B C

10 B A B B B B B D

11 B B A B B B B D

12 B B B B B B F D

13 B A B B C B B C

14 B B A B C B B C

15 B B A B A C B C

16 B B A C B A B F

17 B A A B B B C A

18 A B A B B B F A

19 B A B B C A D F

20 A B A B B B D B

21 A B B B B B F C

22 B B A B B B F D

实验组实验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 2. 1. 2. 1. 1. 1. 1. 1 B C C B B B F A 2 A B A C B A B C 3 A C B C B B F D 4 B B B C B B C C 5 B A A B B A B D 6 B B A B B B C D 7 B A A C B B F B 8 B B B C B A E C 9 A B C B B B F D 10 B B A B C B E C 11 B B A C B B C C 12 B A A C B C C E 13 B C B B B B B A 14 B A B B B B B D 15 A B B C B B D C 16 B A B C B A C B 17 B A C B B B C D 18 B B A C B B A D 19 C A A B C B C C 20 B A B C B C C D 21 B B A C B B B D 22

C

A

C

B

B

B

D

D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分析表 姓名学号得分实验名称习得性无助实验 研究背景 (“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人类的一型沮丧。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 一直以来,情绪起源的问题都困扰着心理学家们。 华生在70年前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他用该实验证明了情绪能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在试验中,小阿尔伯特对老鼠甚至后来泛化到对白色东西的恐惧。华生还证实了阿尔伯特习得的情绪是会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如,把阿尔伯特带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更亮的灯光,更多的现场人员。阿尔伯特对老鼠和兔子的反应仍然是恐惧,尽管程度有所减轻。 在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进行过另一项研究。他们把40只狗置于“穿梭箱”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必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他们的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但华生和哈佛的学者们没想过如果在一个被试可以控制或逃离的情景中,被试们的反应又会如何呢?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突出的实验者之一是宾州大学的马丁·赛里格曼。他和梅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以狗为被试的试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他的理论。 (后续研究: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情绪心理学

简述情绪劳动的研究极其特征 吴其0914040102 前言情绪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究。由于情绪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情绪的应用研究也就涉及到了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 直到20 世纪70 年代, 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才把研究的兴趣逐渐转移到组织中的情绪问题上来。最近几年,由于失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等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最终导致了一个异常引人注目的问题—情绪劳动或工作。企业员工在工作时有一定的工作表现,这种情绪表现作为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付出体力和智力的同时还得付出情感。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 于1979 年提出。她在1983 年出版的著作中对空姐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她们的工作不仅具有生理方面的要求, 而且更有情绪方面的要求: 必须时刻应付乘客和她们自己的情绪问题。情绪劳动其实质就是员工与顾客的相互交往, 在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交往中, 员工都被要求表达适当的情绪。例如, 上面提到的空姐就被要求即使面对傲慢无礼的乘客也必须表示友好; 护士和教师必须对病人和学生表示同情; 银行职员必须以好的情绪状态而不是板着面孔来显示对他人的信任; 商场营业员必须以微笑来面对顾客。Gaffman 指出, 在所有的现实社会交往中, 人们都倾向于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努力产生某种印象, 这种印象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 表现出适当的情绪。H 运用这一观点来解释情绪劳动, 把情绪劳动看作是组织中的社会互动。她认为员工不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 付出精力和生理努力, 而且他们往往被要求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Mo rris 和Feldman 把情绪劳动定义为员工必须进行努力、计划和控制, 在人际交往中按照组织的要求表现出情绪的活动。由此可见, 情绪劳动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1) 情绪劳动在与顾客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互动中完成。( 2) 情绪表达要用来影响他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3) 情绪的表现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二情绪劳动的特征 情绪是在客观事物满足或不满足人的主观需要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体验。人的情绪活动是普遍、广泛的, 人时时在产生情绪, 处处在体验情绪。然而, 不能把员工所有的情绪活动都看成是情绪劳动。Zapf 对情绪劳动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 1. 情绪劳动是员工与顾客之间互动的产物。情绪劳动是与顾客面对面、声音对声音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作, 特别是助人职业, 如教师、医生、警察、收银员等的工作都是情绪劳动。如果没有他们付出情绪劳动, 很难想像这些职业会取得成功。不过, 并非所有的服务工作都是面对面和声音对声音进行的工作。工作应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另一类是与物打交道的工作。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比与物打交道的工作涉及更多的情绪控制、产生及表现问题。因此, 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 员工必须按要求付出情绪劳动。 2. 情绪劳动是有目的地表现情绪来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 员工常常需要按要求表达情绪, 以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员工的工作行为是由其内在的情感及情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动作稳定性实验 班级:10人力(1) 姓名:蔡金 学号:2010950072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学习手动作稳定性的目的是除了学习其本身,还要学会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被试从九洞仪直径大的洞向直径小的洞移动点击,只要在每洞中没碰到边缘则算通过,每个洞有三次机会,当出现连续碰边三次时,则被认为失败。手动作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并受个体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手动作稳定性情绪指标 1 引言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本实验所用的九洞动作稳定器就是一种通过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的仪器。 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已发现: (1)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 (2)右手的运动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

成人 则有时相反; (3)大多数男孩的两手运动稳定性都超过女孩; (4)运动的方向对稳定性有影响。 本次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验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安徽财经大学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5名学生,各项生 指标正常。 2.2 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04动作稳定仪 2.3 实验方法: 1 将主机与附机EPT704动作稳定仪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2 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九洞型→学号→姓名→允许碰壁次数(3),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3 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握试笔,肘部悬空。尽量与桌面保持垂直,将笔头在最大洞旁的金属区域点一下,仪器开始计时,被试将笔插入洞中,碰到底后再拿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做,整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最新资料推荐------------------------------------------------------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1、婴猴的人造母亲依恋实验动物心理学家 Harlow 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实验研究。 他以罗猴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婴猴由人造母猴喂食。 人造母猴则分为二种: 一种由金属丝所构成,称为金属母猴;另一种外形与金属母猴相似,不同的是在其表层盖了一块绒布,称之为绒布母猴,两种母猴身上都附有可提供食物的奶瓶。 如果让婴猴自由选择,无论绒布母猴是否提供食物,婴猴总是选择绒布母猴,花大部分时间依附在绒布母猴旁。 婴猴只是在饥饿时才去金属母猴那里寻找食物。 分别由两种母猴抚养的婴猴对母猴的依恋反应也不相同,当实验者将玩具熊等陌生物体放入猴子居住的笼中时,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会立即逃到绒布母猴身边,紧紧依偎绒布母猴,表现出一定安全感,稍后,它会试图接近陌生物体,出现探索行为。 但在这种情境下由金属母猴抚养的婴猴产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它发现有陌生物体时不是逃向母猴寻求保护,也不依偎在母猴身旁,而是紧张不安,或者想将陌生物体推开,或者躲在一边,局促不安。 ■人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存在三种方式: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2、奥尔兹的老鼠自我刺激实验实验者在老鼠的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 1 / 5

与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连。 老鼠只要按压杠杆,电源即接通,在埋电极的脑部就会受到一个微弱的刺激。 老鼠经过反复学习,逐渐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通过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 3、颜色与情绪反应关系的实验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红色可使人的心理活动活跃,黄色可使人振奋,绿色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紫色使人感到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减轻人的寂寞感,淡蓝色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英国伦敦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人到这里投河自杀,后来,将桥的颜色改为黄色,来此自杀的人数减少了一半,充分证实了颜色的功能。 4、情绪的脑切除实验 1892 年高尔兹发现切除大脑皮层的狗变得十分凶猛。 1925 年卡农等人对切除大脑皮层的猫进行了经典研究并确定了假怒动物标本的手术方法。 1934 年巴德把假怒一词引入生理心理学中。 他指出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行为表现:

情绪心理学全 孟昭兰

情绪心理学: 单项选择: 1、提出情绪三维学说的是冯特。 2、经常被用来描述社会性高级感情,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感情性反映叫做情感。 3、詹姆士首先提出了情绪的发生与身体变化相联系的观点。 4、佛络伊德把情绪放在他的基本概念中,也就是把情绪放置在内驱力和无意识框架内。 5、伊扎德认为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核心作用。 6、在突然发生的情况下直接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反射性情感反应。 7、情绪在神经学上第三类水平划分是高级情绪。8、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被称为体验。 9、情绪体验具有泛人类性,是指情绪体验具有不变性。 10、情绪的外显行为被称为表情。 11、不同文化民族人类的基本情绪表情是一致的。 12、婴儿前语言发育阶段的基本情绪表情是先天的。 13、涉及情绪的记忆会使回忆的准确性增加。 14、在外来信息与认知活动之间,情绪起着中介作用。 15、沟通成人与婴儿交往的媒介是他们之间心理通讯,这种心理通讯的最初信号是感情性信息。 16、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是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17、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分化性社会化能力发展阶段发生在1——2个月至6——7个月。 18、选择性注意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19、自我把精神宣泄用于抑制过程,形成一种反宣泄作用以抑制那些不被接受的本我的精神宣泄。20、第一位把好奇心视为心理构成的学者是麦孤独。 21、人们生活在舒适条件中感到愉快是感觉愉快。 22、快乐的原型显示为额头平展、眼睛闪光而微眯,面颊上提;嘴角后拉、上翘如新月。 23、儿童从观察他人的情绪而不是根据自身的体验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属于行为型。 24、情绪社会化的途径有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25、情绪社会化指人在长期与他人的关系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26、下列属于复合情绪的是恋爱。 27、焦虑是人受到威胁和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退缩或逃避的体验和行为。 28、敌意是愤怒与厌恶、 轻蔑的结合。 29、激情爱的后果有爱的 代价和爱的回报。 30、依据调节努力程度, 可以将情绪调节分为减弱 调节、增强调节和维持调 节。 31、安慰自己不要生气, 是小事,无关紧要属于认 知重评,是一种重要的情 绪调整的策略。 32、你的情绪被一个热烈 的群体性公益活动场合所 激起,增强了你的热情, 这就属于反应调整。 33、移情指的是个体对他 人的情感产生的情绪性反 应。 34、虚拟内疚理论的创始 人是霍夫曼。 35、自豪认为是一种必要 的良好的正性情绪,产生 于对其体行动的成功结期 待果的认知评价。 36、爱的五种情绪原型有: 爱与快乐和怒、怕和悲伤。 37、研究表面人具有一种 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即趋向 积极。 38、不同学习焦虑水平学 生在能力归因倾向向上有 显著差异反映了学习焦虑 水平对归因起的指导作 用。 39、情绪的重要功能不包 括持续性。 40、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不 包括下列哪个特点持续 性。 41、任何情绪的生成都是 有原因我们把这种原因称 之为诱因。 42、运动员面对即将到来 的比赛由积极的参赛欲 望,精神饱满,力量增强, 身心协调,这是一种运动 振奋情绪体验。 43、在跳伞、登山、赛车 等危险的运动项目中,冒 险行为与下列那种唤醒水 平有关极高。 44、下列哪个理论否认中 等唤醒水平较低或高的唤 醒水平而言,更有利于操 作这一看法是最佳状态焦 虑理论。 45、过渡应激实质上是一 个人对哪种认知消极评价 的结果,环境。 46、反社会情感犯罪的特 点不包括不稳定性。 47、当人在升学、就业、 加等要求没有达到理想状 态时,引发的报复行为是 由失望所导致的犯罪。 48、易于发生冠心病的人 格特征A型人格。 49、具有高控制的人使用 哪种控制威胁性诱发的负 性情绪正性想象。 50、习得性无助状态是由 塞林格曼提出的。 51、贝克的复合认知模式 解释抑郁时,认为人们是 按照下面的哪项去判断自 身和周围世界的图式。 多项选择: 1、情绪心理学的创始人有 达尔文、詹姆士、佛洛伊 得。 2、属于认知情绪理论的有 阿得诺的评价——兴奋理 论、拉扎勒斯的认知—— 评价理论、林和诺尔曼的 信息加工学说。 3、情绪由身体变化的、有 意义的体验、认知成分构 成的。 4、母婴依恋可分为安全性 依恋、不安全——反抗性 依恋、不安全——回避性 依恋。 5、本我、自我、超我都能 对精神宣泄起作用。 6、亨特的内在动机包括的 因素有环境刺激因素、情 绪唤醒因素、认知评价因 素。 7、惧怕的诱因有分离、失 败。 8、快乐的功能有快乐增强 人的自信、快乐使人在紧 张中得到松弛、快乐增进 人际间的社会联结。 9、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愉快、悲伤、愤怒、恐惧。 10、陪伴爱的形式有母婴 陪伴爱、夫妻间的伴侣爱、 陪伴爱的升华。 11、焦虑的发生经历着一 系列的脑的活动包括自主 性生理激活、选择性注意、 无意识知觉加工、期望评 估。 12、情绪的自我调节是促 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之 一,调节的方式包括控制 调节、预期调节、探索性 调节。 13、阿尔伯格通过研究认 为道德判断的发展有以下 几个特点道德判断的发展 具有阶段性、道德判断的 发展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 关、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 虽然不能改变道德发展的 顺序,但可以影响发展速 度。 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 的制约或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情绪追求与 教学的可接受性、情绪追 求与学习动机的内化、情 绪追求与学生的意志努 力、情绪追求与学习行为 的自我调节。 14、从外部因素看高中焦 虑着将更多的失败的原因 归因于他人的努力、他人 的帮助。 15、表演艺术的种类包括 抒情、叙事。 16、情绪记忆的特征主要 有形象性、偶然性、可变 性。 17、运动竞赛的特点包括 结果的不确定性、紧张激 烈的竞争性、突出的社会 功能。 18、运动员的高级社会性 情感体验,包括着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 19、下列那些因素的作用, 会影响到比赛的发挥唤醒 水平、注意的范围、情绪 体验的性质、技能水平和 经验。 20、情绪型犯罪的人的消 极情绪具有的特点包括表 面性、非原则性、高强度 性。 21、下列哪些情绪、情感 与犯罪有关自卑感、爱、 希望与失望、妒忌。 22、自卑感容易在个体太 敏感、他人的负强化下产 生。 23、情绪的三级水平包括 原始情绪、基本情绪、社 会化复合情绪。 24、抑郁症的核心情绪是 痛苦、忧伤。 25、认知论对情绪的核心 情绪思想是,认知是下列 哪些内容的决定性因素行 为、心境。 填空 1、情绪代表着感情性反应 的过程。 2、情绪与语言一样,具有 服务于人际间互相交往的 通讯智能。 3、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是受 无意识控制的,但都是在 意识中发生的。 4、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一 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5、情绪所携带的特定情绪 色调永远不变,这意味着 情绪体验的泛人类性。 6、情绪监控和认知加工是 脑的心理功能的核心机 制。 7、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 知,而且影响认知的结构。 8、人性学理论强调学习和 互动两者对情绪的后果和 适应作用。 9、享乐主义根据情绪的享 乐性质,把情绪界定为, 人们的需要和期望决定情 绪反应的方向。 10、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 微笑是有选择的社会性微 笑。 11、情绪感染是早期婴儿 情绪交流的基本媒体和首 要对象。 12、笑是婴儿出生后发出 的第二个有效信号。 13、情绪是长期积沉在神 经系统和脑机构中的一种 最有用、最有效的独特属 性。 14、兴趣的基本情绪的性 能有适应性和动机性品 质。 15、兴趣的原因既可来自 外界,也可来自内部的想 象和记忆。 16、马络斯认为在即兴和 灵感阶段中,个体被强烈 的兴趣和激情所激活。 17、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 成分——快乐能对紧张发 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18、痛苦作为一种动机力 量,驱使人去应付和改变 导致痛苦的因素,以改善 人的处境。 19、恐惧可能是习得的, 还可由想象或认知过程诱 发。 20、基本情绪依赖于杏仁 核环路、人类前额叶腹测 区域损伤导致失去感受复 合情绪的能力。 21、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 程包括婴儿的工具性模 仿、幼儿的情绪变式和社 会情景关系的内化。 22、爱可以分为激情爱和 陪伴爱。 23、自豪被认为是一种必 要的和良好的正性情绪, 产生于对其体行动的成功 结果的认知评价。 24、情绪调节的复杂性是 由脑核心边缘结构与额叶 新皮层的神经通路极为复 杂作用的结果。 25、当情绪调节使情绪、 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 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 26、认知调节是通过改变 认识而进行的情绪调节和 不良调节。 27、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 情。 28、情绪的外部表现为表 情。 29、虚拟内疚理论的创始 人是霍夫曼。 30、一般来说学生的意志 努力总是在符合积极情绪 追求的活动中得到有效的 发挥。 31、学习焦虑作为一种建 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并指 向未来的情绪预期反应是 联系过去与未来、可能与 现实、计划与行动的心理 纽带。 32、兴趣因具有独特的内 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神经 生理学而被视为人类的基 本情绪。 33、再创造时的情绪必然 会受作品的制约和限制。 34、竞赛情绪具有适应功 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 和组织功能。 35、耶克斯——道森定律 认为,运动成绩与运动员 负情绪激活水平呈倒U形 曲线。 36、对运动员来说,典型 的应激情境是比赛。 37、产生了破坏性应激的 内部原因是消极性思维。 38、反社会情感指相对于 正常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的高级情感性质相反的情 感。 39、情绪性犯罪行为特征 包括盲目性、冲动性、戏 谑性、隐蔽性、情绪性和 残暴性。 40、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 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 能力减弱的情绪。 41、情绪是一种生理、心 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 的动态过程。 42、个人企图控制体验愿 望之所以不起作用,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自主系统活 动的过度激活与中枢过程 的割裂。 43、工作——努力模式与 应激-痛苦模式是产生高 能量激活的两种模式。 44、快乐是人的生活和心 理和第一需要和需要满足 的标志。 判断题: 1、情绪过程和认识过程一 样都是脑的功能。对 2、环境刺激能直接决定人 的行动。错 3、达尔文是情绪心理学的 创始人之一。对 4、冯特的心理学观点重视 感情在意志中的作用。对 5、海马在确定感觉事件意 义上起重要作用。错 6、在确定是感觉事件的感 情意义上起重要作用的是 杏仁核。对 7、情绪的不变性是指每个 人的情绪是一致的。错 8、动物没有情绪。错 9、人类的面部表情由大脑 中的不同区域控制。对 10、人类的面部表情是遗 传的。错 11、涉及负性情绪的记忆 会降低回忆的准确性。错 12、物理刺激直接产生感 情性反应,可能是无条件 的,也可能是有条件的。 对 13、从行为趋势中推演情 绪的研究方法,成为研究 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手 段。对 14、基本情绪随着个体的 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出现 有时间的顺序,个体显现 的时间也没有差异。错 15、新生儿发出的第一个 有效信号是哭。对 16、情绪的进化和分化同 脑的进化和分化同步。对 17、兴趣趋势注意有特定 的指向性,许多不相关的 刺激从而可以被筛选掉。 对 18、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产 生快感,称为感觉愉快。 错 19、人们在玩笑和娱乐中 产生的快感,称为趋力愉 快。错 20、恐惧是最有害的情绪, 强烈的恐惧所产生的心理 震动会威胁人的生命。对 21、痛苦的诱因有分离和 失败。 22、儿童从观察他人的情 绪而不是根据自身的体验 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属 于唯我型。错 23、不同的情绪行为可用 于达到同样的目标,同样 的情绪行为也可以达到不 同的目的。对 24、愉快和悲伤、依恋和 恐惧都属于基本情绪。错 25、恋爱对象的选择在类 型上必然是一对一的关 系。错 26、激情爱仅仅发生在两 性之间。错 27、敌意是愤怒与厌恶和 轻蔑的结合。对 28、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 源分类,可以分为良好调 节和不良调节。错 29、情绪的自我调节是促 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错 30、反应关注调节针对引 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 包括对情景的选择、修改, 注31、意调整以及认知策 略的改变等。错 32、每个人的品德特制在 1

实验二-肌电反馈-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

肌电反馈效应的实验评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物反馈的原理及掌握生物反馈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被试边听录音边做动作,主试通过多导仪记录其各个阶段的斜方肌的肌电、呼吸、脉搏,同时被试根据生物反馈来继续协调自己的动作,来降低自己的肌电活动水平等。 2.2 实验原理 放松训练也称松弛疗法,是诱发松弛反应的技术。松弛反应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赫斯首先描述这种反应,称之为“向营养性反应”。后来赫伯特·本森将其定义为:松弛反应是当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引起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他们包括耗氧量、心率、动脉血压、呼吸率的降低,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等。 生物反馈(或生理回馈,biofeedback)是利用电子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机体生物学信息(如肌电、皮电、皮温、心率、血压、脑电等)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有意识的调控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肌电反馈是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反馈方式之一。 肌电反馈(electromyography feedback)就是利用生物反馈仪,将骨骼肌兴奋收缩时产生的肌电活动及时加以检出,并转换成大脑所熟悉的感觉刺激方式加以显示。通过示波器和扬声器的反馈,训练受试者对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放电进行控制,进行松弛肌肉和加强肌肉收缩运动的训练,以达到全身松弛和神经肌肉功能再建的目的。 肌肉的松弛和紧张程度与生物反馈仪测量的表面肌电电压幅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肌肉紧张时,肌电值迅速上升,肌肉放松时,肌电值迅速下降。肌电反馈的优点是,能较为敏感且迅速的反映机体不同部位肌肉的紧张程度,也可以反映情绪的兴奋程度。同时,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降低肌电活动水平,这对于放松肌肉、缓解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主要仪器材料 多道生物反馈仪,计算机,测量呼吸频率和脉搏和肌电的传感器。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自我分析(一) 发展史之高峰低谷 个人发展史的过程为: 1、开始对社会、人文、科学等有一个简单的接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选择等。 2、开始规划并努力实现梦想、愿望,并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生活方式。 3、发展潜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多方位发展个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学习并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个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长、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个人发展。 5、增强自我认知,取得个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实现。我想我的发展史高峰是在初中阶段吧,那时的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斗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们生气,学习也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到如今,自我感觉低谷就在高中阶段了,那时的我从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动力和目标,尽管最终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状态,但始终都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点遗憾,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识到自己成为成人 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成人最初的感觉是在初中阶段,当时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已经快16岁了,应该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吧。当时一听这话瞬间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该懂事了。其实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人的时候便是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吧,说也奇怪,仅仅一天之隔,18岁前和18岁后就是不同的两种感觉,从此肩上无形地多了一种压力,不,是责任感。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为我操心,我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安心、放心、舒心、宽心、关心。而体现我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等等特点。 (三)最好的五个品质 我觉得应该是积极、乐观、有耐心、幽默、虚心。 在我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乐观的心态,在经过人生最低谷之后,在我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自然,这就造就了我乐观的心态,成为了我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

情绪心理学 复习提纲

核心内容 1. 情绪维度理论的内容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制作方法。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assumes that emotion can be defined by a coincidence of values on three discrete dimensions. This view is founded in Osgood's (Osgood, Suci, & Tanenbaum, 1957) seminal work where factor analyses conducted on a wide variety of verbal judg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nce in emotional assessments were accounted for by three major dimensions: The two primary dimensions were one of affective valence (ranging from pleasant to unpleasant) and one of arousal (ranging from calm to excited). A third, less strongly-related dimension was variously called 'dominance' or 'control'. The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The developers used the Self- Assessment Manikin (SAM) procedure to rate affective valence, arousal and dominance for each picture. This procedure used a graphic figure depicting values along each of the 3 dimensions on a continuously varying scale (see Lang, Bradley, & Cuthbert,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 Technical Manual and Affective Ratings, 1997) 2. 基本情绪理论的内容与基本面部表情刺激的制作方法。 按照具体的面部表情形式,给定情景下正负情绪的基本类别可以划分为:厌恶,恐惧,惊奇,悲伤,愉快,愤怒。各种基本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特征,神经基础,表情形式,情绪行为与主观体验基本情绪的体验与表达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基本情绪是先天预存的,独立于后天学习与经验影响。由于每种基本情绪对应着独特表情形式尤其是面部活动模式。因此可以通过每种基本情绪所产生的独特的面部活动模式去界定基本情绪的类别。Ekman的基本面部表情刺激系统就是基于基本情绪的这一特点制定的。 3. 正负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正性情绪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而负性情绪与需求的缺失有关。正性情绪往往与趋近动机相联系,而负性情绪常与防御动机相联系。正性

情绪心理学实验报告

情绪心理学实验设计 引言: 手机社交依赖的概念以及手机社交依赖的标准国内外普遍存在争议。根据相关文献将其定义在无外界成瘾物质的作用下,过度的使用移动端社交应用与外界进行人际互动,从而导致使用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受到损害,进而产生躯体,心理等一系列并发症状。 针对大学生对社交类手机应用依赖现状的研究,国外(如美国)起步较早,日韩等国家也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结果呈现跨文化一致性。对于手机依赖, 前人多从个体的人格,孤独感等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展开研究。如研究发现 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张斌;邱致燕;蒋怀滨;崔润红,2015)但是不同情绪下,对于手机依赖人群的自我控制和奖赏系统等认知机制并没有深入探究。心理幸福感较低的人会在应对消极情绪时更加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王金良,2015)国内尚缺乏对依赖人群奖赏和控制系统深层次方面的分析和实证性研究,更没有该人群在情绪与两个系统交互作用相关 研究。研究角度多是社会学甚至传媒学角度,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思考并提 出有效的干预手段。 信息化背景下手机是网络的主要媒介,针对依赖源“手机社交应用”这一 客体国内尚缺乏从信息渴求角度对手机社交依赖深入探讨的实证性研究。那么 其心理渴求是什么机制呢?心理渴求是一种情绪动机状态,前人研究网瘾渴求可以有效预测网瘾程度。针对手机社交应用依赖人群这一主体,缺乏对其认知 机制的研究,手机社交软件依赖和传统成瘾的成瘾机制是否相似?手机依赖的 心理机制是什么?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而且没有更深一层探讨手机社交软件 依赖的神经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奖赏系统与成瘾机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曹枫林和苏林雁发现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其冲动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冲动特质作为激发个体产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内驱力,包含奖赏敏感/趋向和自发的冲动行为两种成分。本研究将从手机社交软件依赖人群的自我控制、奖赏系统的角度,与情绪心理学的交互作用出发,采用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等方法深入探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DOC)知识分享

实验心理学 第九章情绪的早期研究 1.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朗格的情绪理论(外周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朗格 观点:情绪发生必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该刺激必然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该生理反应最终产生了情绪体验,即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2)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丘脑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坎农,巴德 观点: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首先传递到丘脑和下丘脑部位,再由这两处同时发出神经冲动,一方面上达至大脑皮层,另一方面同时传递冲动到达内脏,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都是作为丘脑和下丘脑活动的同一个结果而在同一时刻产生的。 (3)帕佩兹环路学说 代表人物:帕佩兹 观点:整个位于前脑底部、重叠在下丘脑之上、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的边缘系统,调整着有机体的内部过程。 2.早期情绪实验 (1)后天习得实验——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华生) 观点:恐惧这种复杂的内在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逐步实现,并且这种情绪还会迁移和泛化到相似的物品上。 (2)先天获得实验——恒河猴的依恋(哈罗) 观点: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绪的测量方法(量化) (1)主观体验法: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个体情绪的主观体验。 ①形容词检表法(静态);②时间抽样技术(动态) (2)面部表情法: 伊扎德等人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3)生理指标法(客观):

情绪的生理指标有:心率、呼吸、血管容积、皮肤电、循环系统、语图分析、脑电波、生化指标 4.情绪的实验方法 (1)刺激反应法 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测定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可以推测内部情绪。实验:双跑道程序(阿姆塞尔) (2)情绪诱导法 研究者运用一些新的方法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这些指标的关系。 A单词诱导法;B图片诱导法 ①诱导法的局限性:实验室情境中诱发的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人为性质,被试很可能由于知道这是一项实验而无法真正引发所要研究的情绪,这使得实验室中所得出的结论很难有推广性。 ②提高诱导法推广度的策略:A使用盲设计 B进行现场研究 5.情绪和认知 (1)情绪认知理论 ①阿诺德的认知-评估学说 代表人物:阿诺德 观点:强调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伊扎德 观点:a关于情绪的认知功能的观点 b关于情绪发展和分化的观点 ③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三因素论) 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观点:情绪是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6.情绪与记忆 ①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促进与阻碍—特定的情绪状态可以改善记忆,而某些情绪会损害记 忆 ②情绪与记忆的一致性编码效应:识记时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被试记住了更多的消极材料,

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 一、填空题 1、情绪过程与认识过程一样都就是(脑)得功能、 2、情绪得每一次发生,都融合着(生理与心理)、(本能与习得)、(自然与社会)诸因素得交叠。 3、情绪就是瞬息万变得心理与生理现象,反应了机体对不断变化得环境所取得(适应模式)。 4、从心理学得层面来说,情绪就是对客观事物得(态度体验)与(行为反应),为人与动物共有。 5、情绪从种属遗传而来得中枢保持在脑得(杏仁核)。 6、情绪因人得需要满足与否而具有(肯定)或(否定)得性质。 7、艾利斯得ABC理论:A-(事件) B---(对事件得瞧法 ) C—--(情绪及行为反应)。 8、人类婴儿具有6种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悲伤) 与(愤怒)。 9、(兴趣)不就是单纯得唤醒,而就是一种感情状态,就是婴儿好奇心、求知欲得内在来源。 10、(表情)就是情绪得外显行为,(体验)则就是情绪得心理实体。 11、情绪社会化得途径:(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12、情绪社会化发展模型:(惟我型)、 (行为型) 、(社交中心型 ) 。 13、情绪调节依据调节努力得程度分为:(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与(增强型调节)、14、情绪调节得策略有:(认知重评)、(表达抑制)。 15、第一位把好奇心视为心理构成得学者就是本能论者(麦独孤)。 16、“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17、(微笑)就是人际交往最好得通行证。 18、(愉悦度)与(唤醒度)组成人类情绪得坐标空间。 19、情绪常见得影响因素有:(认知因素)、(遗传因素)、(精神状)与(意外得刺激)。 二、判断题 1、无论情绪、情感或感情,指得就是同一过程与同一现象。( √ ) 2、以思维而言,机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它模拟出来,情绪则不能由机器加以复制、(√ ) 3、情绪不就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多水平整合得复合过程。( ×) 4、不良情绪通常就是指长期处于极端状态得情绪,即极端得肯定性质得情绪与极端得否定性质得情绪。(√) 5、微笑就是人际交往最好得通行证、(√) 6、“怒伤心,喜伤肝,思伤脾,忧伤肾,恐伤脾”、(×) 7、情绪得不到适当得宣泄,就会日积月累,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直到致病。(√) 8、一般来说,心理防卫机制就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 9、哭就是快乐发生得生物学基础,就是维系儿童与成人感情得重要方式、(×) 10、恐惧并不总就是有害得,它得原始适应功能在于起到警戒作用,有助于从逃避中得到解救或在群体动荡条件下保证个体得安全、 (√) 11、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得来源。(√) 12、人类得情绪体验可以在意识水平上出现,不可以在意识水平下出现。(×) 13、情绪体验与外显表情得先天一致性,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在社会交往中整合。(√) 14、遇到情绪困扰得时候,不要告诉能帮助您得人。(×) 15、适度表达自己得情绪就是无益于身心健康得。(×)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9.24 实验成绩 实验一:初诊接待与咨询关系的建立目的:掌握初诊接待、结构化技术与瞬间观察技术。 步骤: 一、初诊接待训练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有礼貌的接待来访者并运用礼貌用语; 3.咨询师间接的询问来访者能在哪方面帮助他; 4.咨询师询问结束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5.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 6.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来访者的义务与权利; 8.咨询师与来访者协商并达成协议。 二、结构化技术训练 1.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相关程序;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理论。 三、瞬间观察训练及实践训练 1.三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咨询师,一人扮演来访者,一人充当观察员,三者角色可以互换; 2.小组内自主模拟训练资料中的十个案例,每个案例平均用时5分钟;

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初诊接待步骤不太熟练,需要多次训练,直至掌握初诊接待的技术。结构化技术已经初步掌握,但要熟练运用还需多加练习。瞬间观察技术应涉及微表情等,较难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可。 二、反思 初诊接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术,是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要牢记初诊接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的咨询中要认真使用结构化的技术和瞬间观察的技术,察觉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为咨询的深入打好基础。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10.8 实验成绩: 实验二:参与性技术 目的:掌握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与共情技术。 步骤: 一、内容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2.咨询师以自己的语言概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3.咨询师的言语不得超越来访者的语义,也不能遗漏来访者所述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