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模式 比较与借鉴

韩国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模式 比较与借鉴
韩国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模式 比较与借鉴

韩国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与借鉴

摘要中文摘要二战后的40余年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韩国和台湾地区一起快速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换。韩国和台湾地区属于Chcncry和Syrquin为进行国际比较而分类的人

口大国的范围,拥有一定规模的领土,因此,它们的经济发展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实践性意义。-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地域相邻、基础相似、文化近同,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验的借鉴使大陆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今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轨迹,接着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其次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再次分析了对外贸易、产业政策、要素投入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的情况进行比较。最后,总结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模式调整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韩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1【韩】安忠荣.现代东亚经济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4.摘要^眵.Abstract■

Duringthe40yearsaftertheSecondWorldWar,SouthKoreaandTaiwan,asdevelopingcountries,tookaquickturnontheireconomicdevelopmentstrategyandadoptedastrategywhichisdominatedbyexport.Eventually,thesetwocountriesachievedgrowthineconomyandtransformationinindustrialstructure.SouthKoreaandTaiwanfallintothecategoryofmost

populouscountrieswhichweredefinedbyCheneryandSyrquinforthepurposeofinternationalcomparison,andbothcountrieshaverelativelyvastterritory.Therefore,theirexperienceineconomicdevelopmenthasawiderpracticalsignificanceind

evelopmentmodelsfordevelopingcountries.AdjacenttoSouthKoreaandTaiwan,Chinasharessimilarityinprimaryindustryandculturewiththetwocountries,andbydrawingontheexperienceofthern,Chinaavoidedmanytwistsandturnsinitsprocessofreformandopeningup.Bycarryingout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economicdevelopmentmodelsofthetwocountries,moreinformationCallbecollectedwhilechoosingtheeconomic,developmentmodelformainland

chinainthefutureThispaperexaminesfirstly,theevolvementprocessofeconomicdevelopmentt,广modelsofSouthKoreaandTaiwan,second

ly,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ineconomicdevelopmentmodelofthetwocountries,thirdly,thepolitical,economicandculturalbackgroundfortheformationofsuchmodels.Then,itanalyzestheinfluenceofsuchdevel

opmentmodelonbonlcountr

iesfromtherespectofforeigntrade,industrypolicyandelementinput,andfl/nlleranalyz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conomicgrow

thofthetwocountriesand

theincomedistributionandlivingstandardoftheirpe

ople.Finally,itanalyzestheenlightenmentoftheecon

omicdevelopmentmodelsof

bothcountriestoChina,theproblemsf.acedwithChina’

Sec【;nomicdevelopmentmodel,andputsforwardssomesuggestionontheadjustment

oftheChinamodel.Keywords:SouthKorea,Taiwan,Economydevelopmentmodel,Comparison-毫.‘一Ill.◆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卜≮IV中文文摘^,,●中文文摘二战后的40余年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韩国和台湾地区一起快速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换。它们的发展战略及采用的政策措施都被评为东亚经济模式的典范。(世界银行,1993)东亚模式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韩国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东亚模式的典型代表,将韩国与台湾地区作为东亚模式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的著作不少,但此类分析主要是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前,对东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的分析较少。同时,国内外学者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共性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差异性进行对比的研究较少。希望通过本文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解剖与比较,能够进一步丰富东亚模式的内涵,深化对人们东亚模式的认识。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

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实践性意义。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地域相邻、基础相似、文化近同,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验的借鉴使大陆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今后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本文谬深入分析了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总结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希望有助于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选择一条能够让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本文共分五章。围绕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选题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理论学界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义,论述了本文的分析框架。然后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轨迹、相同和不同的特征,紧接着分析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再次分析了对外贸易、产业政策、要素投入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进行比较。最后,分析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对中国模式进行调整的对策。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理论综述中,国内外学者主要对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模式定义及其内涵进行详细的论述,其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本章还概括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韩国和台

■●q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共识及差异,指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相关研究的不足。_V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t■同时,架构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第一章,本章分析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首先介绍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轨迹,韩国和台湾地区50年代实行的是初级产品出El和进口替代战略,60年代向出E1替代战略发展,70年代发展的是出口导向战略,90年代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型。重点从政府作用、市场主体、对外贸易方式、产业政策和要素投入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五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第二章,本章论述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背景。战后,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军人政府开启了韩台现代化建设的契机,土地革命又为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韩国和台湾地区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和社会初始条件的差异都导致其经济发展模式呈现不同的特征。美国的经济援助、有利的国际环境为韩国和台湾地区提供了资金、技术来源和市场支持。儒家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章,本章分析了韩国和台湾地区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韩国和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不仅带动经济的增长,更强有力的带动了韩国和台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韩国

和台湾地区强政府制定的不同的产业政策,使韩国和台湾地区要入投入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并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韩国和台湾地区通过对外贸易、产业政策和要素投入推动了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但也使其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呈现出不同的情况。第四章,本章揭示了韩国和台湾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中国借鉴和学习了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体制上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战略上中国选择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政策上中国注重利用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这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正如采用这种发展模式的韩国和台湾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出现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外经济失衡等问题那样,中国在本世纪初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除此之外,近年来中国经济还存在着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相区别的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官员腐败现象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缓慢等特有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得出以下结论: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Ⅵ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协调多方面的行为。经济发展模式的完善需要正确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职责。对外开’.放对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外贸和外资可以弥补落后国家经济起飞初期很多方面的不足,但也不能对外资和外贸过度依赖。国家战略性产业政策的选择可以带动经济起飞。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全面起飞的基础。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从各自成功和失败中通过相互学习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中国也可以吸取韩国和台湾地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转型。VⅡ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昆鲁。,●Ⅷ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I中文文摘…。……………。V目录。……………Ⅸ绪论………………。-1-第一节选题意义…………………………………………………………………….1.第二节韩台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相关理论评述…………………………………….1.第三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5-第一章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比较第一节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轨迹………………………………-7-第二节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10·第二章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背景.17.第一节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政治背

景……………………….-17-第二节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经济背景………………………一18-第三节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文化背景……………………….一2卜.23-第三章韩国与台湾地区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一………第一节韩国与台湾地区模式对对外贸易的影响………………………………..23-第二节韩国与台湾地区模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25一第三节韩国与台湾地区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28-第四节韩国和台湾地区收入分配与生活水平比较……………………………….-30一第五节韩国和台湾地区利用外资模式比较…………………………………….一36一第四章韩国与台湾地区模式对中国的启示-41.第一节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与中国的改革开放…………………….·41·第二节韩国与台湾模式的局限性与中国发展模式的调整…………………….·41-第五章结论………。....…...………......-45-参考文献……………………………….......47.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53.个人简历...………-55.I

X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__-l-_l--___●-_-●-_-●●_●___-____-____--___l_●_l-l一一一_^.^■X绪论绪论第一节选题意义一、认识意义二战后的40余年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韩国和台湾地区一起快速转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换。它们的发展战略及采用的政策措施都被评为东亚经济模式的典范。(世界银行,1993)东亚模式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韩国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东亚模式的典型代表,将韩国与台湾地区作为东亚模式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的著作不少,但此类分析主要是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前,对东亚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的分析较少。同时,国内外学者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共性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其差异性进行对比的研究较少。希望通过本文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解剖与比较,能够进一步丰富东亚模式的内涵,深化对人们东亚模式的认识。二、借鉴意义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实践性意义。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地域相邻、基础相似、文化近同,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验的借鉴使大陆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对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今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更

多参考。本文深入分析了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总结韩国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希望有助于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选择一条能够让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第二节韩台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相关理论评述一、经济发展的内容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总量的增长,随后,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内容不应该仅仅是经济增长,还应该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变,其代表人物吉利斯和帕金斯(1989)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包括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DP提高、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结构变化、由本国人民而非外国人参与的经济发展过程并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三个方面的内容。制度学派代表人物诺斯(1994)认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功能及其存在意义,就是提供一套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则或制度,国家的制度供给及其变迁路径,既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绩效,也可导致经济发展的衰退或停滞,制度及制度演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定义C一)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路径选择。陈勇勤(2007)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实质上,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一国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途径。(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考

虑,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状况。李琮(1996)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特点可从一组经济指标中得到反映,经济发展模式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赖平耀(2001)认为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系统方式建立的一组有关发展的“程式化(stylize)’’事实,这组事实能够集中地反映所关心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本质特征。杨文武和邹毅认为,经济学家在考察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首先对经济增长规律及其源要素等相关问题剖析入手,去考察一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基本经济发展状况。(三)经济发展模式是各种经济成分的构成形式和调节经济运行机

制的一定式样。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指GNP的发展趋势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之间的

关系。蔡富洋(2004)认为,经济模式是各种经济成分的构成形式和调节经济运行机制的一定式样,是撇开经济活动中的次要因素和细节,对现实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框架和原则所作的抽象;也可以是对国民经济基本运行规则、增长类型以及主要经济政策在理论上的一种设计和构造。刘阿男(2008)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入手,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

济发展战略相适应,反映特定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一个经济范畴,其实质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也就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绪论(四)从制度的角度考虑,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各国形成的发展经济的非正式制度。陈伟民(2004)认为,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各地根据自己的习俗、习惯形成的一种发展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它是在规范、惯例、风俗、文化等不断的变迁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的形成过程。三、国内外学者关于韩台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综述与评析(一)国内外学者对于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共性的研究李晓(1996)认为“强政府”不仅以较高乃至极高的“政府强度’’,实现了有利于发动经济增长和缓解随之产生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压力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而且以较高的“政府质量”,有效地确保了各种制度安排的顺利实施,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从强政府的角度入手,分析韩国和台湾地区政府为发动经济增长所进行的“增长极”的确立和选择,在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韩国采取的主导性产业是重化工业,于此相适应的是主导性企业组织是财阀,而台湾地区选择的是轻工业,于此相匹配的是主导性产业组织是公营企业.=,j《和中小企业。日本学者服部多美子

和佐藤幸夫(1999)认为,韩国和台湾地区发展模式的相似之处在于,依赖美国与日本市场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他们认为韩国和台湾地区高一椒凇速经济增长是通过工业化来实现的,主要依赖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拥有相同的贸易伙伴。韩国经济学家安忠荣(2000)也认为,韩国与台湾地区的经济模式_虽然,:?。尊喘实行的都是以创.

剖析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

剖析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 韩国作为后发国家,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这对于许多在贫困中挣扎、渴望发展的后发国家来说,无疑增强了获得成功的自信。韩国经济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推动落后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经济赶超。 虽然围绕韩国政府主导型模式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韩国政府主导型模式越发受到质疑与攻击,有人甚至将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归结为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但是在经济赶超过程中政府主导型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遵从“华盛顿共识”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推行现代化进程,普遍没有获得预想的发展结果,甚至大部分国家以失败告终以后,国家、政府在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背景 权威主义政体 ———政府主导型模式形成的政治基础一个经济落后、社会秩序混乱,外部压力很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政治稳定。而没有制度化和缺乏稳定的民主政治框架所带来的政治竞争会急剧削弱后发国家的能力,不利于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鉴于很多后发国家在长期殖民历史中,缺乏民主政治的基础,加之经济基础大部分都极其脆弱,在独立后的政治实践中,大部分国家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选择了权威主义政治体制。在韩国,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成了维护政治稳定的最好手段,依靠强势的权威主义政权带来的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广泛的政府干预,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韩国的经验来看,战后持续的权威主义政体在维护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确实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毁灭性的内战和随后的政治动荡之后,从1961年起,韩国经历了长达32年的军人集权统治,而这一时期也正是韩国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个时期政策和体制变化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权威并且高度集权的政府。正是这个政府维持了政治和社会的高度稳定,并把加快经济的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权威主义政府依靠强制力使得提出的目标和政策没有遇到严重的和有组织的反对,能够比较顺利地制定和实施政策,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而这些对民主制的政府来说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韩国权威主义政体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主要作用和影响在于: 1.能提供秩序、纪律和稳定,解决了韩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发展无从谈起,虽然这种稳定是基于强权高压控制下的稳定。战后初期韩国在制度建设上很薄弱,选举、政治运动和民主的协商会引起混乱和不稳定,要

海洋经济概念

1984年,杨金森的论文《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实行统筹兼顾的方针》讲到“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特点是侧重从外延对海洋经济进行界定。 1986年,权锡鉴《海洋经济学初探》定义了海洋经济活动和过程,说:“海洋经济活动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以海洋及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过一定的劳动投入而获取物质财富的劳动过程,亦即人与海洋自然之间所实现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该定义特点是将海洋经济看作一个过程,指出过程所包含的若干关系,试图探讨海洋经济过程内部的某些结构。 1995年,徐志斌的论文《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讲到“所谓海洋经济,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条件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活动的总称。’’其特点是触及了概念的内涵,即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对海洋的相关性。1993年,韩国学者柳石融讲到:“海洋产业是指经济主体的投入物和产出物与海洋这一地理的、空间的特殊环境和需要及供给有关的所有产业。包括海洋水产业、海洋运输业、造船业、沿岸土木建筑业(包括围海造陆工程、旅游设施建设、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工程、海洋能开发及海洋矿产开发工程)等。”其特点是指除了海洋经济要么是投入物要么是其产出物,要么是其需求要么是其供给,与海洋这一特殊空间环境有关,将海洋经济外延上的特殊性具体化了。 1998年,陈万灵把海洋经济定义为“海洋经济就是指对海洋及其空间范围内的一切海洋资源进行开发的经济活动或过程。海洋经济实质上是关于海洋资源的经济问题,即为了满足人们对海洋资源产品的需要,如何协调开发与管理、利用与保护、改造与培育的经济问题"。该定义是从“海洋资源”的定义出发,阐述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的内涵及其系统改造。徐志斌在《广东省海洋经济重大问题研究》中,对海洋经济概念的定义为:“海洋经济是从一个或同时几个方面利用海洋的经济功能的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对象、服务对象、初级产品原料与海洋有依赖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从区域意义上,可以把海洋经济占优势的一定地域看作海洋经济去。"他还指出:“上述不相混同的五个方面,可视为对海洋经济概念外延的一种粗划分。" 在2003年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海洋经济”的定义是“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设计的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4海洋石油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2006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对海洋经济(Ocean Economy)的定义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徐质斌、牛福增的定义【lJ是: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和服务对象、区位选择和初级产品原料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该定义试图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海洋经济”加以界定:“海洋经济”就是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经济活动(内涵);这些经济活动包括以海洋资源为要素投入的生产(资源依托、区位选择)、分配(活动场所、初级产品原料)、交换和消费(销售和服务对象)等(外延)。 陈可文指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海洋经的本质是人类为了自身需要,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通过劳动获取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海洋经济与海洋相关联的本质属性是海洋经济区别于陆域经济的分界点,也是界定海洋经济内容的依据。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程度海洋经济可以分为二类:(1)狭义的海洋经济,指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水体和海洋空间而形成的经济;(2)广义的海洋经济,指为海洋开发利用提供条件的经济活动,包括狭义海洋经济产生的上下接口的产业、海岸带的陆域产业及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等。包括海岛经济和沿海经济。海岛经济同

韩国经济发展经验

如图2.5所示,在1967年,经济发展的早期,纺织业及同类行业是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1971年之后,对贸易收支呈现正贡献率的还有电子电气产品,紧随其后的是交通设备行业,如汽车和轮船。而化学工业在1995年之后才出现贸易顺差,与此同时化工行业的组成部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早期发展中,韩国的化工行业在工业化学品(如石油化工品,塑料,橡胶等)方面竞争激烈,而且严重依赖进口化学原材料和精细化工品。直到近年来,韩国才扩大生产国内的化学原材料和精细化工品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就国际竞争力而言,机械虽是最后发展起来的行业,但也在日臻完善。 构建科技能力 韩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构建本土的科技能力。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首要考虑的就是科学和技术;例如,EPB在制定经济发展第一个5年规划的同时,就制定了科技进步的第一个5年规划,说明本土科技的发展对工业化成功的重要作用。 为贯彻科技进步5年计划,韩国大力投资研发,国内研发总指出(GERD)在规模和强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研发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从1963年的0.25%增加到2005年的2.99%。同期研究人员的数量也从1900人增加到198500人,增长近120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每一百万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的平均水平是3717人,韩国经济在这一指标上已经基本接近经合组织成员国。研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私营部门投资的扩大。在工业化早期,私营部门研发支出比重并不大,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强烈需求,私营部门持续加大研发投资。最后的结果是,科技发展的资金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内研发支出中,政府占的份额持续下降,近年来,只有1/4的资金是来自于政府,而剩下的3/4都来自于私营部门。 韩国构建科技能力的过程可以归结为引进技术与本土研发的结合。 从图2.8中可以看到,横轴表示版税(即引进技术)占商业研发支出(BERD)的比重,纵轴表示商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也叫研发的强度)的比重,图中的曲线表示从1976年到2005年这两个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版税占商业研发支出的百分比直到1980年早期才有明显地下降,这表明商业研发支出的增长超过了版税的增长。然而就研发强度来说,19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维持在0.5%。1980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倪娟 韩国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稀缺的国家,但自60年代以来,韩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并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江汉奇迹”,一跃跨入“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一、韩国经济发展经验 1 发展经济,专家治国 1961年,政府采取“经济发展第一”的治国方略,特别重视专家、学者和经济官僚在经济、社会决策中的重大作用。为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千方百计地搜罗和延聘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进入政府工作。韩国经济企划院是专家荟萃之地,其中的20%是经济学家,其他为政治、法律、公共管理和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同时,为确保专家的相对稳定性和对政策研究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韩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有职有权的常设机构,如韩国开发研究院(KDI)、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和韩国国际经济研究院(KIEI)。这些咨询研究机构除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咨询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即向政府各部门输送高级官员。 2 注重教育,技术立国 二战以后,韩国政府着手进行教育改革。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规定教育的目标应着眼于人的道德修养、理性的崇高、个性的丰满和精神的健康,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韩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人,兴办了大批国立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并鼓励发动社会力量办学。1973年韩国出台了新的《产业教育振兴法》,要求大企业与学校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1995年,韩国又制定了《建立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推动建立“开放教育社会”和“终身教育社会”。上述措施使韩国青少年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另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方略,并于1985年制订和颁布了《科技促进法》,引导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技术开发为先导,增加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建立科技型企业,努力迎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挑战。通过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英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英国海洋经济发展介绍 一、英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英国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与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环境 2019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整体上呈疲弱态势。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进一步放缓,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也出现放慢迹象。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发布的调查显示,自2010年初到2019年12月底的这十年间,是美国从未出现经济衰退的首个十年纪录。分领域看,世界工业增长缓慢,贸易表现低迷,众多不稳定因素加剧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面临加大的下行压力。 (2)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2019年以来,英国经济继续受“脱欧”所累,尤其是“无协议脱欧”

风险,严重扰乱商业决策,导致经济增长波动巨大,面临衰退风险。英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英国经济环比增幅为0。“脱欧”长期悬而未决严重拖累英国经济,导致生产率增长乏力、投资低迷。 图1为2000~2019年英国GDP变动情况。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与“脱欧”相关的不确定性影响,英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自2018年以来,英国商业投资下降,实际收入增长疲弱抑制了消费,英国公共债务一直保持在GDP的85%以上。然而,由于持续的财政整顿,政府财政赤字在15年内首次降至GDP的2%以下,通货膨胀率下降。尽管增长适度,但就业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失业人数占劳动人口的3.8%,预计到2020年和2021年将分别上升至4.8%和4.4%。 图1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状况(2000~2019年) (3)国际经济布局与博弈

2019年8月,韩国和英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两国还商定在协定生效两年内再次启动谈判,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水平发展到更高层次。韩英自由贸易协定将促进开放、自由的双边贸易,进而助推两国实现共同繁荣。 2019年11月,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正式通过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脱欧”协议规定,英国需向欧盟支付总额约390亿英镑,在2020年3月英国正式“脱欧”后设置为期21个月的过渡期,其间英国仍继续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享受贸易零关税待遇。 2.海洋经济政策与法制环境 在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英国海洋政策也不断发展完善,进一步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2019年,英国发布了《2050年海事报告》,概述了一系列短中期和长期的海洋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有2025年实现英国船舶注册全数字化,2030年在英国港口建立一个创新中心,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海洋经济相关行业的培训和技能发展,这些都将大大促进英国海运业的发展。 3.海洋资源与科技环境分析 英国是一个群岛国家,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加上海洋暖流的作用,内河航运发展优势明显。英国有曲折绵长的海岸线,这使英国不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近海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其大力发展海洋可再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1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 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资源:有关地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台湾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2.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 承转: 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 位置和范围 请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并完成: 1.找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台湾的领土构成有什么特点? 2.找出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 自然地理环境 阅读P79课文“自然地理环境”,回答:

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小结: 台湾岛四面环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在热带、亚热带季风的作用下,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台湾岛赢得“宝岛”之称的美誉。 发展中的经济 1.观看有关台湾经济的录像。 2.结合课本81~83页内容,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经济部门?各有什么特点?物产丰富,大量出口农产品“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工业发达的旅游业 3.提出问题: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 人口与城市 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台湾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承转: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看看你找到了有关台湾省物产的哪些美称,如“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水果之乡”、“海上粮仓”、“蝴蝶王国”、“美丽宝岛”、“东南海上的盐仓”等。老师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并设计结构图进行分析。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

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1-10-23信息来源:浙商 文│本刊记者俞越 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那么,海洋经济有哪些细分产业最值得投资?《浙商》杂志发布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榜单,结合了近年来海洋经济各大产业的布局、产业总值、发展增速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众多因素综合评定。 [上榜理由] 海洋物流业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趋好和航运价格恢复性增长,海洋物流业迅速回暖。2010年,我国海洋物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脱颖而出,宁波、舟山都把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放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位置。 海洋船舶工业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正处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造船完工量及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未来,海洋船舶工业要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军民结合,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稳步发展。形成环渤海船舶工业带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及船用配套设备,同时稳步提高修船能力。 海洋油气业 我国继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多个油气田陆续投产,海洋石油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海洋油气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9%。重点建设面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南海、东海、渤海天然气田,逐步形成三个区域性市场供应体系。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也已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探析林建宁 (漳州开发区统计局,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甚至超过工业,成为拉动岛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服务业成长速度减缓,对台湾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创造的贡献度开始减弱。本文认为要保持台湾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产业升级,加强海峡两岸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关键词:台湾;服务业;知识服务产业一、台湾服务产业发展概述服务业也称为第三产业。前者相对于农业和工业而言,后者则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由于它由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行业构成,第三产业在开始分类之初也叫混合产业、复合产业或异种混成产业。”[ 1 ]近十几年来,由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衍生出许多新兴服务业,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也时有调整更新。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1996年12月第6次修订的行业标准分类,台湾服务业可概分为批发零售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讯业、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工商服务业、社 2 会服务及个人服务业、公共行政业、其他不能归类的行业等7大类。2001年1月第7次修订的“中华民国行业标准分类”,又将服务业进一步细分为11大类,包括批发及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金融及保险业、不动产业及租赁业、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医疗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文化运动及休闲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公共行政业等[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转型,台湾岛内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革,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增加,而农业及工业比重逐步减少。具体变动见表1。从表1可看出, 1980年代末至今,随着台湾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和传统工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的相继外移,台湾第一、二产业呈逐步萎缩之势,而现代服务业则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198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超过50%后, 1995年又突破60%,而据台湾“主计处”统计资料显示,至2005年底台湾服务业产值占岛内GDP的比重甚至已高达73. 6%,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性。表1 台湾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表单位: % 产值构成年份农业工业服务业 1981 8. 7 45. 5 44. 0 1986 6. 6 47. 1 44. 8 3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北邻朝鲜,东临日本海,西濒黄海,南临东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国土面积为9.93万平方公里,人口4770万(2001年)。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30多年来,韩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一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并称“亚洲四小龙”,并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90年代后期韩国虽然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打击,但仍保持了较强的经济竞争力。韩国富有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韩国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1)自然条件 韩国三面环海,拥有5259公里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港湾,为海运事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山地多平原少,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0%。耕地资源明显不足,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韩国境内河流众多,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多属于山地河流,河流中下游广阔的盆地和冲积平原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洛东江和汉江是半岛南部地区两条主要河流。韩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均温7℃-15.5℃,年平均降水量1000mm-1700mm。韩国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工矿原料对外依赖性较强,一些重要的能源如石油、煤、铀、原木和天然橡胶等,对外依赖程度甚于日本;油脂、原棉、原糖、铝矿等资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社会经济条件 二战后初期,韩国对外经济联系被切断,经济处于瘫痪状态;朝鲜战争中近一半的工矿、电力和交通设施遭到破坏;停战后,在美国援助下建立起制粉、制糖、纺织等消费品工业,但经济仍然较为落后,因此韩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东亚、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政局和优惠的外资政策,为韩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投资气候”。韩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口密度差异大,2000年全国将近80.6%的人口集中于城市。韩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教育之国”,重视科教文化事业,劳动力素质较高;但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6.2%。目前,韩国已基本形成比较发达的海陆空运输体系,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韩国的经济发展概述 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韩国通过了“新村运动”等一系列经济改革,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至1996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4804亿美元,国际舆论称之为“韩国奇迹在战争的废墟上出现”。1997年韩国经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金大中执政后,推行经济制度改革,在较短时间内克服金融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631542.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韩国经济与文化

韩国经济与文化 绪论思考题: 1.韩国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 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强国 2.韩国经济的成功对中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a.后发国如何实现经济起飞与赶超 b.相似文化背景下的背景 c.后发国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d.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同时推进 e.需要我们迫切借鉴的其他成功经验 3.了解,学习韩国问题的意义: 对中国的东亚,亚洲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韩国是东北亚,乃至亚洲地区重要国家,世界性经济大国,区域性政治大国,解决地区事务的重要国家,中韩之间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和共同利益) 第二章思考题 1.简要分析韩国经济起飞前的状况: 独立后的韩国经济状况;朝鲜战争的破坏;美援依赖型经济;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 2.朝鲜战争对韩国的影响: a.经济领域毁灭性破坏, b.历史遗留的落后残余比较彻底的清算

c.政治领域左翼力量的消退与右翼力量的得势 d.国家安保成为韩国社会的最基本政治理念 e.军队势力的抬头与军事文化的生根 f.成为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阵营一员 g.庞大安保费用的支出经济增长是巨大负担 3.韩国农地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4.韩国推行重化学工业化的经济背景及成就: 背景: 经济因素:着眼于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重化学工业化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资本货物,零部件等进行进口替代,改善国际收支;持续增进出口能力,增加出口创汇能力;扩大和提升对外经济竞争力 政治因素:确立对朝鲜的经济优势,强化军事政权的权力基础;重化学工业作为体现“维新政权”的合法性,正当性,维护统治稳定的一项国家政治课题;实现自主防卫,实现统一的需要 国际因素: 成就: 产业结构,出口结构的升级;韩国企业扩大;提升了韩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创汇能力;完成了对主要资本物资的进口替代,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工业体系。 5.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a.以政府干预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各种经济问题和矛盾长期积累

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经济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海洋经济》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1978年以前,我国海洋三大传统产业是哪几个?( ) 2、在什么时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 A.1993年 B.1996年 C.1999年 D.2003年 3、海洋产业的概念是什么?( ) 4、海洋渔业主要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 5、海洋油气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海洋矿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7、海洋盐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8、海水利用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9、滨海旅游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10、我国沿海地区是指哪些地区?() 11、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亿吨级港口数量达到多少个?() 12、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

13、《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期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14、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怎样排序的?() 15、国家海洋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哪一年制定了《全国海 洋功能区划》?() 16、《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包括哪些地区?() 17、我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形成的三大海洋经济区是哪些?()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