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敬畏生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敬畏生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敬畏生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教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他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对生命的敬畏,珍爱生命的观念还没形成,需指导、引导。

3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故事导入】:噩梦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梦到我去到24世纪的地球,那里------没有蓝天白云,没有森林海洋,只有动物的骨架,浑浊的空气,让人难以呼吸,大地炽热得烫伤了我的脚------终于有四个衣衫褴褛的青年向我走来,我惊喜地向他们求救。然而我们的后代却飞奔过来,把我扑倒在地,拽我的衣服,啃我的肉,“救命啊!救命啊!”上帝听到我的呼叫声,将我救回到21世纪。上帝临走时对我说“天堂和地狱大门的钥匙都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讨论:1.看了这则故事,你们认为梦中24世纪的凄惨景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认为上帝指点我们人类的钥匙是什么?

【教师总结】人类的贪婪,对其它生命的无视、杀戮带来24世纪的凄惨景象。所以人类只有找到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钥匙才能生存、繁衍、发展。

【新授】

活动一:探索与分享

2014年,为找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包括飞机、船只、潜艇、卫星在内,花费高达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基于各项搜寻设备每小时的运行成本,美国五角大楼国防专家提供的分析数据显示,在客机失联后第一个月的搜寻中,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越南等国在印度洋和中国南海海域部署的军舰、飞机的项目上投入了约4400万美元。打捞专家表示,实际可能是官方公布数字的3—4倍。

思考:.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值得。因为这是对那些逝去生命的尊重,是对逝者家属的责任。表现了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之心。

活动二:看视频、案例

视频《瞬间消失的生命》播放

案例展示:霍金,他所罹难的“卢伽雷氏症”,医学上称之为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

21岁时,医生预言他活不过2年的,但是他全身心投入研究中去,忘记病痛,竟然奇迹般地活了几十年,直到现在,并且在他的事业中取得了无人能及的成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 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 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 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 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 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人文性.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 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 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 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 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教学主题课例研究报告20

《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主题课例研究 【课例主题】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观课要点】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2.主题活动的设计对目标达成的效用 3.教学资源的整理和运用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从逻辑结构上来分析:先阐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靠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关键还要靠自身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从较轻和较严重两个角度分析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应对? 较轻: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解决。在申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后,用法律的威严震慑违法分子,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较重:能将其制服时将其制服,不能制服时用“呼救法”“报警法”“周璇法”“正当防卫”“两害相权取其轻”。 此时,在从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侵害时,最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

认识到,预防更为重要,所以接下来探讨如何预防生活中容易受到的侵害。 二、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在研究被侵害前如何预防受到侵害和在受到侵害过程中如何机 智应对以后,再探讨如何在被侵权后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找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机构寻求帮助。其次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再次,采取诉讼途径维权。最后指出如果有经济困难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本节内容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找出线索,我按照侵害前——侵害中——侵害后的线索引导学生探索效果更好。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生活,但基于这方面的经验比较简单,对于面对较重的侵害和受到侵害后如何维权的问题,课前调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教学中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探讨、应用,以缩小理论与现实的距离,顺利完成本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觉守法、护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农村初中生视力影响因素及改善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蓝慧珍 一、活动背景 近视眼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但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妨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年来,保护学生视力,积极预防近视,防止视力低下(视力不良)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呼声很高,并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对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其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中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的影响因素,掌握在日常生活改善视力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关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视力测试、问卷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 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撰写调查小报告。 2、器材准备笔记本、视力测试表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五、活动过程 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 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课题,拟定活动计划。(即确定本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今年秋季,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9月28——29日在市墨子中学隆重举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活动”。来自城区和乡镇的11位优秀教师经过充分准备,为全市品德课教师呈现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使广大老师深受启发。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美”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在听课中要不断汲取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力求避免别人出现的一些瑕疵,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 综合11节课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 1.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探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2.教学设计新颖实用。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体现,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设计的优劣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多数教师都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使设计不仅新颖而且实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一系列的视频、歌曲、图片、情境材料或

者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刘焕敏、张发芹、孙雪春等老师创设学生的系列故事,让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在系列故事中进行探究学习;李敏、李立伟、李莹等老师通过创设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认知。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系列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既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和活动,又创造性地进行补充鲜活的材料,使课堂充满时代感和新鲜感。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 5.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课堂评价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及时恰当的评价既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机智,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及时扑捉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或者让学生进行互评,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如孙雪春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偏差,并及时进行纠错;李敏、李莹老师不断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反思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反思 马靓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山东版教材九年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根据当今社会热点,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地理、历史)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现我将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以后的上课思路在此做一下总结和反思。 本堂课闪亮之处: 1、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时间把握合理。利用视频导入新课,充分展示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有效结合。 2、展示《绿色即生命》公益招贴画,让学生充分体会,畅所议言,思考它的内涵。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当中,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体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3、结合宁夏的现状,讲述宁夏上世纪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带来严重的后果——沙尘暴,以及“草方格”防沙治沙法给环境带来的改善。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充分感受到人类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护生态平衡。 然而,这堂课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个别问题设置过难。在解决“人类的哪些发明是受大自然的启发”这个问题时,课件设计了虾与宇航员的图片对比,意图让学生发现:宇航服的设计

灵感来自于虾。但大部分同学都反应不过来,因为这两幅图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设计过难。 2、讲述宁夏上世纪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带来严重的后果——沙尘暴,以及“草方格”防沙治沙法给环境带来的改善。虽然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如果让学生来讲,效果可能会更好,应该放手让学生多说。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之,今后一定总结经验教训,把自己的课堂做到最好!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好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打造真真正正的高效课堂。切不可盲目照搬,要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促进自身课堂效益的提高。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标签: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应用 在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身体素质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传统基于知识讲授的授课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发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而活动教学法则是一种基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强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1.开展经典朗诵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中化民族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期间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这些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初中生切实体会到中华文化和自身成长之间的联系,从小就建立起特有的中华文化基因,增强初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亲切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化的喜爱之情,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从而可以自觉承担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这对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家的意味”这部分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在课下借助互联网来为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家”的故事、诗词或广泛流传的“家训”和“家规”等等。比如,其中关于“家”的故事主要包括“百里负米”“孟母三迁”和“卧冰求鲤”等;关于“家”的常见诗词主要包括《回乡偶书》和《游子吟》等;关于“家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诫子书》(诸葛亮)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这些优秀的文化阅读知识,引导他们进行朗读以及思考这些内容所蕴含的中心思想。通过这种活动教学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关于家的丰富内涵以及深厚意味,有助于强化他们对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提升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2.重视生成资源开发,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除了阅读资料外,还包括漫画、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有计划地为学生选择一些教学资料。然而,课程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生成性资源,所以教师不可忽视这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如果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生成性资源,那么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爱在亲人间”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相应的教学任务主要为学生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改革以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授课部分已于昨天下午全部展示完毕。 下面,我代表初中学科组对参赛的32节思想品德课予以评析并向大家进行汇报。评析汇报的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本届优质课总体水平高于往届,思品课改成效斐然,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四个进一步: 1.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追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从思品课的角度剖析,它要求“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是根本,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环境意识等等,这些理念在本次参评可中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建生机勃勃的课堂。第二,研究的教学容着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关注自身成长。第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实施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例如24中的孟杰老师在讲解“网络的人际关系”时围绕“朋友”一词,采用“点兵点将123”的方式引出“网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努力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走向的学习,使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 2.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本次课改倡导的德育要回归生活,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本次参评课表明:许多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容和时代的“活水”,注重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成生活化的思品课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用生活来教育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思品课教学生活化具体表现在: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生活化等等各个环节。例如双十中学的闫晓老师选用自己学校的学生的资源讲解平等尊重的做法,江城中学的查老师在讲诚信是金的问题时将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信实”作为教学元素纳入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变化,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从本届参赛课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角色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成员的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感悟,共同探索,共同理解,共同建构。与此同时,教师更加关注学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的小公民 活动教学目标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树立并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活动教学方法 围绕成长中的“我”在责任意识领域的经历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等开展教学。教学以学生成长体验经历作引导,分“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三个部分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 问卷调查 1.什么是责任?你是如何理解它的含义的?(可以通过具体事例作解释说明) 2.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4.你在家里常做的事有哪些?这些事情中那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 的?爸爸妈妈是否满意,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5.你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中那些事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老师和同学 是怎样评价的?自己觉得怎样?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对责任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确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二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 1.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被赋予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们因不同的社会 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学生观看四川汶川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视屏,讨论 (2)他们可不可以不去做?做与不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果你身处其中,你会怎样做? 2.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开课

第1课我更了解自己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使自己的长处更长,短处更短。 2.情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挖掘发挥潜能,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能力:培养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会使自己长处更长的方法,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挖掘发挥潜能,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会使自己长处更长的方法,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新学期的第一天,老师看见几位同学在一起聊天,可热闹

了,也加入了进去。原来他们正在为自己成为五年级学生而自豪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课件展示根据课文拍摄的小品。 老师解说:王路同学发言后,大家也纷纷回答起来。老师还要求大家回去好好想想,把自己的优点说具体些。第二天,华震宇同学就交来了一篇自我介绍。请同学读一读华震宇自我介绍的内容。 3.分析交流:王路和华震宇是不是挺不错的?能说一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小结,教师帮助总结:看一个人是不是不错,除了学习成绩,我们还可以看品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好多方面。 二、自我审视,学会欣赏 1.同学们一定也感到自己挺不错的吧!千万别错过那么好的机会,说说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挺不错呢。 2.以一小组作示范,请其中一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点,小组 讨论:怎样对待这些缺点? 小结: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正视缺点,不敢去克服它,只要敢走出第一

步,你将会更棒。 故事补充名人克服先天不足的感人故事。 2.学习第3部分:结合自身,不断完善自我 (1)听故事《与自己较量》 学生谈感受(学生自由读故事,并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小结: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假如轻率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是不能成功的。 (2)认识自我,挖掘潜力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变得更好的潜能,想一想,你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出色?(学生思考)你准备怎么做? 请大家拿出表格,在表格中写下自己想做得更好的方面,并在下面写下自己的方法,制定一个使自己变得更好的计划。 我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 班级姓名 大家完成得真快,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你的计划吗? 那么,你们都想在哪些方面使自己变得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走进初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初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2.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变化,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6. 认识到自己角色上的变化,由依赖逐步自立; 7. 珍惜当前,放眼未来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2学情分析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老师,七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适应新环境、熟悉新同学、新老师,所以引导他们学会跨越陌生,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为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3重点难点 1.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2. 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变化,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6. 认识到自己角色上的变化,由依赖逐步自立; 7. 珍惜当前,放眼未来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校园风景线 4.1.1新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或黑板写出几个大字: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对学生来说,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应该给它起一个名字——开学节。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辞旧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初一、高一的新同学步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殿堂。 走进中学(板书) 提议:教师准备若干张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或明信片,通过投影或在班内传阅展示给同学们看。 1. 校园风景线(板书)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并且比小学大得多,有很多场地和部门,有很多场馆和社团组织,下面我们来一一来辨识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第一层次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活动主题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的小公民 活动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树立并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活动教学方法围绕成长中的“我”在责任意识领域的经历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等开展教学。教学以学生成长体验经历作引导,分“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三个部分完成教学。 总结性问题 1.什么是责任 2.中学生如何承担责任,学做负责人的小公民 教学过程 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 问卷调查 1.什么是责任?你是如何理解它的含义的?(可以通过具体事例作解释说明) 2.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4.你在家里常做的事有哪些?这些事情中那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爸爸妈妈 是否满意,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5.你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中那些事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评价 的?自己觉得怎样?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对责任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确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二,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 1.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被赋予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 不同的责任 学生观看四川汶川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视屏,讨论 (1)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初中道德与法治达标课活动总结

发扬优点思不足,展望未来待花开 初中道德与法治达标课活动总结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星级达标活动,活动告一段落了。深思之后,有些许惊喜,亦有不少遗憾。现总结如下: 本次达标教师八年级讲的课是:《诚实守信》,七年级讲的是:《深深浅浅话友谊》。 参与达标课的老师精心准备,各显神通,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道法教师敬业、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本次达标课的优点有: 1.态度决定高度。讲课的老师我在入校调研时多数听过他们的课,部分教师所讲的课总是不尽人意,而这次听课时发现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比较大的进步,究其原因,准备充分。 2.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或图片,或视频、或音频等手段都能有效辅助教学,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提升,通过初步认识到理解感悟再到情感升华,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匠心。 4.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阶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5.课堂的探究活动或用教材上的或老师精心挑选的,都能够精心策划,组织到位,师生互动的效果较好。 6.绝大多数老师都有板书,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7.能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 当然也有很多缺点,针对不足特对今后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研读课标,学习目标制定必须精准、精炼,极易操作。 2.根据课标要求,必须把立德树人扎扎实实落实于每一节课中。 3.真正重视教材上设置的小栏目,对个别栏目不是很新颖的材料可以换上紧扣时代的同类型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资源。比如在讲《深深浅浅话友谊》友谊特质中友谊是平等的,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讲清楚“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真正朋友之间的友情,就像水一样,虽然平淡但却自然,会被人一直需要,并且像流水一样长长久久。形容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是纯粹的因为性情相投而交的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更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友谊是平等的,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学竞赛学习心得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上饶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学竞赛10月21日,很荣幸参加上饶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学竞赛,开启了2天的听课学习,在这2天学习中,每一天都倍感幸福而又充实;每一天都能见到不同风格的老师,并聆听不同内容的课。听课的地点在婺源县风景酒店。两天的比赛中,来自全市各地的参赛老师精彩纷呈的课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我的确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每节课都是经过授课老师精心设计,反复锤炼的,因此都非常的精彩,我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感触很多,具体如下: (一)教学理念先进,突出情感目标 要成才先成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思品)课程标准明确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第一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在这次比赛中体现的很充分。在这些课堂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得到了情感的培养、思想的教育等。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民主和谐,教师课堂教学富有激情与感染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十分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设计新颖,活动贯穿始终 本次参赛的每节课的整体设计都有自己的特色,汪秀文老师的《大家排好队》,富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受到秩序的重要性。李宝英老师的《虎门销烟》通过现场视频,以及老师的讲解,让

我们能感受到当时毒品带给我们的危害。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是神圣不可欺的。李雪娣老师的《父母多爱我》让学生体会到平时父母的不易。黄麒老师的《传统游戏我会玩》课件制作十分精美,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美的享受,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所提的问题也很恰当到位,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流程清晰流畅,教师功底扎实 从上课前的师生互动交流到开始上课,从学习课本内容到设计拓展活动,从创设生活情境到师生模拟表演,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紧紧相扣,教师始终都恰到好处地调控着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也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如方莉老师在上《吃饭有讲究》时给参与现场表演的学生贴奖励贴纸,给回答问题的同学盖奖章。黄麒老师在上《传统游戏我会玩》时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奖励卡等,几乎每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各种鼓励和表扬,这些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性,让学生更有动力,让课堂更有活力。 此外,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不仅各位老师的课让我收获良多,专家们的点评和讲座同样让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一)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时间过于陈旧或者不适合于本地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取舍,某些内容可以换成更新,更能联系本地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巧安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666567.html, 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巧安排 作者:周永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2期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其实就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自教育教学改革之后的更 名。为了使这一课程的教学更具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对课堂活动更进行调整。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一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巧安排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安排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69-01 如果追究成功课堂的成功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便是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知识既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又具有一定的强逻辑性,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会比其他学科稍微枯燥单调一些。在学习这个课程的知识的时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不浓厚,而且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不强烈,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反感心理。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课堂效率有所降低。由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安排,从而来使得整个教学课堂能够“活”起来。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例,来试着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进行巧妙的安排。 一、进行生动有效导入 作为求知的先导,“乐学”的前提,一定的参与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时候,可以进行巧妙生动的导入,借由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学生的目光被紧紧的吸引住,进而使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以增强。这样的方式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现,也是课堂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步骤。 例如,以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这个课时的内容为例。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分别为“生命可以绽放吗?”以及“敬畏生命”,那么应该如何来安排这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呢?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可以先使用歌曲,如“生命之歌”这样的曲子来渲染氛围,然后再借助一些生活中学生经常看见的场景来导入内容,比如说“墙角长出来的草”,或者是“已经奄奄一息,只因一点水就活过来小鱼”之类的。通过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一想到那些场景或者是画面就联想到课本上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能够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对这个课时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 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

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

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公开课教案设计一等奖

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二、能力目标 1.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三、知识目标 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学毕业后,熊宁对公益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的理想。从2007年起,她坚持每周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节假日到福利院为孩子们发糖果、讲故事、辅导功课、做饭洗澡。熊宁还经常和丈夫一起接孩子回家,带他们出去玩。她总是说:“我要让这些孩子享受到家的温暖!”熊宁的爱让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熊宁妈妈”。在她的感召下,周围的许多朋友也纷纷加入到关爱孤残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一次去青海的旅游,让熊宁和藏族同胞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从青海回来以后,她深深地牵挂着那里的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此后,她先后4次前往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为当地贫困儿童捐款捐物、筹资助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春节后,熊宁得知玉树地区遭遇罕见雪灾的消息,立即发动身边朋友捐款捐物,还到多家企业开展募捐,跋涉颠簸两天来到玉树地区,给村民发放衣物、冻疮药等急需物品。3月10日,熊宁和同伴搭便车前往西宁商谈助教事宜,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年仅29岁。 熊宁先后被追授为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青海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中国好人榜。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被誉为西安最美的女孩。2015年当选为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熊宁,西安最美的女孩,你是最美的天使,我们祝福你,安息吧。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农村初中生视力影响因素及改善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蓝慧珍 一、活动背景 近视眼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但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妨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年来,保护学生视力,积极预防近视,防止视力低下(视力不良)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呼声很高,并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对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其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中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的影响因素,掌握在日常生活改善视力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关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视力测试、问卷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 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撰写调查小报告。 2、器材准备笔记本、视力测试表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五、活动过程 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 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课题,拟定活动计划。(即确定本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初中)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案精选3 篇(初中) 让友谊之树常青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树立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识。 能力目标:学会呵护友谊,能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能用智慧来维护友谊。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呵护友谊。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友谊。 难点:呵护友谊。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3.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地去关怀对方;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

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建立友谊 探究一:教材P49运用你的经验,P50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你的回答是________。 (2)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 (3)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 (4)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 (5)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 (6)学生分享教材P50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答案提示:交朋友,需要开放自己,需要主动一些,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不必难过尴尬,不要气馁,只要真诚待人就总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知识模块二呵护友谊 探究二:教材P51上面探究与分享 (1)你以为哪种方式能够使小鹏和朋友的友谊更长久? (2)如果你要对朋友好一点儿,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我认为倾听他的烦恼,关心支持他,帮助他学习能够使小鹏和朋友的友谊更长久。 (2)我会关心、理解、支持、帮助他等。因为朋友之间应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的友谊才会更才久。 探究三:教材P51下面探究与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政治书吗_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政治书吗_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做法适应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2020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新教材进课堂教学,新教材是新事物,如何把握新教材的脉络,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已成为初中政治老师深入研讨的课题。今学年,笔者执教初一《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逐步适应新教材教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笔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脉络 2020年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

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