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与发展史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重点

4、了解儿科护士角色特点,熟悉儿科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部分概述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科学。

目前在全球15岁以下儿童有12亿,我国有4亿,据统计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我国199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33.1‰,婴儿死亡率为50.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1.0‰;2002年新生儿死亡率是21.4‰,婴儿死亡率是3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5.9‰。儿童死亡率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2倍多。

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各、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由单纯的病童护理扩展为包括所有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与护理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由单纯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其任务逐渐发展为全社会都来承担儿童的预防、保健和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要达到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必须将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三、儿科特点

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是小儿。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疾病诊治、心理社会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且各年龄期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护理上有其独特之处。

(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

1.解剖特点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各器官的发育亦遵循一定规律。如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臂围等的增长,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骨骼的发育,

牙齿的萌出等。熟悉小儿的正常发育规律,才能做好保健护理工作。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相对较重,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小儿骨髓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但长期受压易变形;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臼窝较浅,易脱臼及损伤,护理中动作应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2.生理特点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化功能未趋成熟,故极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婴儿代谢旺盛而肾功能较差,故比成人容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此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如心率、血压、呼吸、周围血象、体液成分等。熟悉这些生理生化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免疫特点小儿皮肤、粘膜娇嫩易破损,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防御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被动免疫),故生后6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但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活性及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故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儿童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较强,较不能合作,需特别的保护和照顾。同时儿童心理发育过程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在护理中应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学校教师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儿科临床特点

1.病理特点由于小儿发育不够成熟,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往往与成人迥异,从而'发生不同的病理改变。如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在婴儿常为支气管肺炎,而在年长儿则发生大叶性肺炎。

2.疾病特点小儿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如婴幼儿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见,且患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往往起病急、来势凶、缺乏局限能力,故易并发败血症,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如体温不升、拒食、表情呆滞、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或不增等,并常无定位性症状和体征。此外,儿童病情发展过程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故应密切观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诊治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患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故在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以小儿惊厥为例,发生于新生儿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发生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则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大;发生于3岁以上年长儿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年幼儿常不能主动反映或准确诉说病情,在诊治过程中,除应详细向家长询问病史,还须严密观察病情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早期作出确切的诊断和处埋。细致的护理非常重要。

4.预后特点小儿患病时虽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多,但如诊治及时、有效,护理恰当,好转恢复也快。由于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后遗症一般较成人为少。但年幼、体弱、危重病儿病情变化迅速,应严密监护、积极抢救,使之渡过危急时期。

5.预防特点加强预防措施是使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重要环节。由于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已使许多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由于重视儿童保健工作,也使营养不良、肺炎、腹泻等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及早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视觉、听觉障碍和智力异常,并加以干预和矫治,可防止发展

为严重伤残;在儿童时期注意合理营养,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可防止小儿肥胖症,并可对成年后出现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起到预防作用;及时诊治小儿尿路感染,可防止延至成人时发展为晚期慢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可见小儿时期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不仅可增强小儿体质,使其不生病、少生病,还可促进小儿各方面的健康。因此,儿科医护人员应将照顾的焦点从疾病的治疗移至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上。

四、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关注儿童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疾病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服务。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护理工作不应仅限于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或维持已有的发育状况,还应包括维护和促进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精神心理的健康;除关心小儿机体各系统或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还应使小儿的生理、心理活动状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并应重视环境带给小儿的影响。

3.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儿科工作者应自觉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尊重儿童的人格,保障儿童的权利,促进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

第二部分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各系统组织器官逐渐长大和发育完善,功能亦愈趋成熟。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各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应以整体、动态的观点来考虑小儿的健康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在母体子宫内约经过294天(从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为42周,其周龄称胎龄或妊娠龄;从受精开始约为40周)。第1周,受精卵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腔,同时细胞不断分裂;第2周,受精卵着床,形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第3周,形成中胚层;第4周,形成体节,心脏开始跳动,以后器官迅速分化发育,至第8周末各器官的原基均已形成,胚胎初具人形,故怀胎最初8周为胚胎期(或成胚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使胚胎发育受阻,可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8周后至出生为胎儿期,各器官进一步增大,发育逐渐完善,胎儿迅速长大。胎龄满37周后出生的小儿为足月儿。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①妊娠早期:从卵受精至满12周,胎儿在此期末基本形成,可分辨出外生殖器;②妊娠中期:自13周至未满28周,此期胎儿各器官迅速成长,功能也渐成熟,但在20周前体重<500g,肺未发育好,如早产不能成活;胎龄28周时,体重约有1000g,此时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已具有气体交换功能,早产者大多可存活;

③妊娠晚期:自满28周至42周,此期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加快。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孕母如吸烟酣酒,或受到理化因素刺激、缺乏营养、感染、心理创伤等,可使胎儿生长发育障碍,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等严重不良结果。因此应重视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保健重点:

1、预防先天畸形(预防遗传性疾病、预防孕期感染、避免接触射线、避免化学物质

的污染、及时治疗慢性病、慎用药物、保证充足营养)

2、给予孕妇良好的生活环境

3、产时保健,预防产伤及产时感染

4、产后保健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

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因此,新生儿时期应特别加强护理,如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又称围产期,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须重视优生优育,抓好围生期保健。

保健重点:

1、合理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喂养、防止窒息

2、保暖:温度22℃ ~24℃,湿度55%~65%,防止烫伤、冻伤

3、日常护理:口、眼、鼻、耳、臀部和脐部

4、预防疾病和意外

5、早期教育:视、听觉训练、亲子感情建立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这个时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对热能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此期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婴儿期的后半年,因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保健重点: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

2、日常护理:清洁、衣着、睡眠、活动、牙齿

3、早期教育:大小便训练、视听能力训练、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培养

4、防止意外:异物吸入、窒息

5、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完成基础计划免疫

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但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幼儿乳牙出齐,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保健重点:

1、合理安排膳食

2、日常护理:衣着、睡眠、口腔保健

3、早期教育:大小便训练、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卫生习惯的培养、品德教育

4、预防疾病和意外:龋齿

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好模仿,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理能力增强。因此期小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应加强早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入学作好准备。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因接触面广,喜模仿而无经验,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且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应根据这些特点,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保健重点:

1、合理营养

2、日常护理:自理能力、睡眠

3、早期教育:品德教育、智力发展

4、预防疾病和意外

5、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六、学龄期

从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岁)为止称学龄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是长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应加强教育,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保健重点:

1、合理营养

2、体格锻炼

3、预防疾病:

4、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口腔卫生、预防近视、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七、青春期(少年期)

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相差2~4岁,也有种族的差异。此期特点为生长发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第2性征逐渐明显,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女性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到晚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此时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瘁疮、贫血等,女孩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另一方面由于接触社会增多,遇到不少新问题,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常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因此,此期除了要保证供给足够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加速所需,加强体格锻炼和注意充分休息外,应及时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健重点:

1、供给充足营养

2、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进行正确性教育

4、法制和品德教育

5、预防疾病和意外

6、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三部分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角色有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儿科护士作为一个有专门知识的独立的实践者,被赋予多元化角色。

(一)护理活动执行者(care -giver)

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生活尚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在帮助小儿保持或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如营养的摄取、感染的预防、药物的给予、心理的支持等以满足小儿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二)护理计划者(planner)

为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发展,护士必须运用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收集小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小儿的健康状况,找出其健康问题,并制定系统全面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小儿的痛苦。

(三)健康教育者(educator)

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儿童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四)健康协调者(coordinator)

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有关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以使诊断、治疗、救助与有关的儿童保健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保证小儿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如护士需与医生联络,讨论有关治疗和护理方案;护士还需与营养师联系,讨论有关膳食的安排。

{五}健康咨询者(consultant)

护士通过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感受、触摸和陪伴儿童、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有关治疗的信息、给予健康指导等,澄清儿童及其家长对疾病和与健康有关问题的疑惑,使他们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付压力,找到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最习惯和最适宜的方法。(六)患者代言人(advocate)

护士是儿童权益的维护者,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护士有责任解释并维护小儿的权益不受侵犯或损害。护士还需评估有碍儿童健康的问题和事件,提供给医院行政部门改进,或提供给卫生行政单位作为拟定卫生政策和计划的参考。

(七)护理研究者(researcher)

护士应积极进行护理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同时,护士还需探讨隐藏在小儿症状及表面行为下的真正问题,以能更实际、更深入地帮助他们。

二、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1.热爱儿童,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具有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3.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

(二)科学文化素质

1.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2.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

(三)专业素质

1.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比较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准确,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

2.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3.具有开展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能力,勇于创新进取。

(四)身体心理素质

1.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言行举止。

2.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

3.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求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

4.具有与小儿成为好朋友、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同仁间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儿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精品文档 儿科护理重点整理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下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乙型肝炎并非哺乳禁忌。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3、婴儿辅食的添加原则 1)时间:一般在小儿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方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3)质量:单独制作,保证质量,不能以成人食品代替 4)要求: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后观察小儿大便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奶嘴2)测试乳液的温度3)避免空气吸入4)加强奶具卫生5)及时调整奶量 第五章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识记内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比例高)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教材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目标与学习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3.了解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难点要求 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儿科护理学(PediatricNursing)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并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为小儿提供整体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是医学护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与不断发展,已成为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性应用的科学。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是需要保护和关爱的最脆弱的人群。 小儿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研究对象: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青少年时期(胎儿期至青春期)。 小儿 工作(服务)对象:出生到14岁(18岁)

(我国卫生部规定)。 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护理模式: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特点。即由“以 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身心” 兼顾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化。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 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对儿童提供整体护理(holisticnursingcare),包括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保健护理、心理护理等,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素质的优秀接班人。 二、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很广泛,一切涉及小儿时期的健康和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它包括正常小儿生长发育、身心健康与保健、疾病防治与临床护理、护理科学研究等,并且与营养学、社会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绘画音乐等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第二节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一般原则

主管护师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第十五章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 一、A1 1、小儿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时期最主要是 A、学龄期 B、围生期 C、学龄前期 D、青春期 E、婴幼儿期 2、风湿活动的正确判断指标是 A、血沉慢 B、血小板减少 C、黏蛋白降低 D、C-反应蛋白增多 E、血浆白蛋白增高 3、下列关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病因说法正确的是 A、病因不清 B、可能与感染有关 C、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 D、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 E、以上说法均正确 4、儿童时期最长见的风湿性疾病是 A、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B、红斑狼疮 C、强直性脊柱炎 D、骨性关节炎 E、感染性关节炎 5、目前认为过敏性紫癜与什么有关 A、致敏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 B、皮肤抵抗力低 C、遗传因素 D、毛细血管通透性 E、以上说法均正确 6、下列哪种疾病血清补体降低不明显 A、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过敏性紫癜 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7、有关川崎病,下列说法哪项不妥 A、病因未明

B、心肌梗塞是主要死因 C、好发于婴幼儿 D、病理改变主要涉及心血管 E、发病男多于女 8、川崎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感染 B、心肌梗死 C、脑血栓 D、高热 E、癫痫 9、一般认为川崎病可能与 A、多种病原感染有关 B、抵抗力低下有关 C、先天性血管畸形有关 D、与小儿皮肤敏感有关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0、与风湿热发病有关的细菌感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脑膜炎双球菌 11、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最常发生于起病的 A、10天内 B、1~2个月 C、10~14天 D、14~28天 E、以上都不是 12、对川崎病最具诊断价值的心血管表现是 A、心包积液 B、二尖瓣返流 C、冠状动脉主干扩张 D、冠状动脉瘤 E、冠脉壁超声回声增强 13、诊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最佳检查是 A、超声心动图 B、心电图 C、冠脉造影 D、X线 E、放射线核素

儿科护理学题库1

儿科护理学题库1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学得范围 难度系数1 关键字:儿科护理学范围 1、儿科就诊得年龄范围就是 C B.0~13周岁 C.0~14周岁 D.0~15周岁 E.0~16周岁 2、不属于儿科护理学范围得一项就是 D A、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B、儿童期卫生保健工作 C、儿科护理科学研究 D、儿童早期教育 E、保证儿童安全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儿科护士得角色及素质要求 难度系数1 关键字:儿科护士得角色及素质要求 1.小儿最基本得特点就是 A A.生长发育 B.年龄越小能量需要越多 C.器官功能不成熟 D.免疫力薄弱 E.生活护理内容多 2、儿科护士不应当承担得角色就是 C A.护理计划者 B.护理活动执行者 C.医疗诊治者 D.健康教育者 E.护理研究者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儿科护理得特点与理念 难度系数1 关键字:儿科护理得特点与理念 1、小儿与成人根本得区别在于 D A、婴儿头长为身长得1/4 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 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

D、不断地生长发育 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 2、小儿得特点中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D A、婴儿头长为身长得1/4 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 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 D、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 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 3.小儿易于发生感染性疾病得原因就是 E A.生长发育迅速 B.消化功能差 C.肝功能不成熟 D.肾功能不成熟 E.免疫功能不完善 4、小儿易于发生营养性疾病得原因就是 B A.小儿外观与身体各部分比例都在不断变化 B.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成人多 C.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得生理生化正常值 D.小儿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 E.小儿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不健全 5、婴幼儿易患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得主要原因就是 E A.生长发育迅速 B.消化功能差 C.肝功能不成熟 D.肾功能不成熟 E.免疫功能不完善 6、不属于儿科重点防治得疾病就是 E A.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B.小儿腹泻 C.小儿肺炎 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E.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7、儿科护理学得工作中心就是 E A、患儿得疾病护理 B、患儿得身心护理 C、所有小儿得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得护理 D、所有小儿得身心护理 E、“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得身心整体护理 8、下列适用于护理婴儿得沟通技巧就是 C A.因势利导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

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麻疹的病原体是 A.链球菌 B.风疹病毒 C.疱疹病毒 D.麻疹病毒 E.水痘病毒 2.麻疹的传播途径最主要是 A.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垂直传播 E.血液传播 3.典型麻疹皮疹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面部 B.上肢 C.下肢 D.躯干部 E.耳后、发际 4.下列哪项是麻疹出疹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A.发热 B.典型皮疹 C.麻疹粘膜斑 D.米糠样脱屑 E.褐色色素沉着 5.早期发现麻疹最有价值的依据是 A.发热 B.结膜炎 C.麻疹接触史 D.麻疹口腔粘膜斑 E.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喉炎 B.肺炎 C.脑炎 D.中耳炎 E.心肌炎 7.麻疹出疹时间与发热的关系是 A.发热1天~2天出疹,热退疹出 B.发热2天~3天出疹,出疹时仍发热 C.发热3天~4天出疹,出疹期热更高 D.发热3天~4天出疹,热退疹出

E.发热5天~6天出疹,出疹时可以发热,也可以体温正常8.关于麻疹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密切观察病情 B.高热时宜用冰敷以迅速降温 C.绝对卧床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D.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E.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饮食 9.生后初次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年龄是 A.1天 B.1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E.1岁 10.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 D.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11.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胎盘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皮肤破损处传播 12.PPD试验的注射方法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静脉注射 E.肌肉注射 13.PPD试验结果局部硬结为10mm~19mm,其表示符号是A.- B.+ C.++ D.+++ E.++++ 14.PPD试验一般用PPD制剂0.1ml,含结核菌素 A.1单位 B.2单位 C.3单位 D.4单位 E.5单位 15.结核菌素试验后何时观察结果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 A型题 1.1~5岁儿童死因中意外事故占第 A.一或二 B.三或四 C.四或五 D.六或七 E.八或九 2.我国儿科临床工作对象的年龄界限是 A.从妊娠28周至青少年时期 B.从精子细胞结合到青春期 C.从出生到14周岁 D.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 E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 3.小儿出生时头长占身长的 A.1/2 B.1/3 C.1/4 D.1/5 E.1/6 4.体内缺乏下列那种物质新生儿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 A.SIgA B.IgG C.IgE D.IgM E.IgA 5.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年龄是 A.胎儿期 B.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E.学龄期 6.小儿最易发生急性肾炎的年龄期是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7.围生儿期是指 A.从孕期28周到出生后1周 B.从孕期28周到出生后2周 C.从出生到出生后满2周 D.从出生到出生后满28天 E.从出生到出生后满30天 8.能够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是 A.IgE B.IgG C.IgM D.IgD E.SigA A. B型题 A.妊娠28周到生后1周 B.受孕到分娩 C.出生到生后28天 D.出生后到12个月 E.出生后1~3周岁 1.胎儿期 2.新生儿期 3.婴儿期 4.围生期 X型题 1.儿科护理学的内容丰富,儿科护理项目包括 A.基础护理 B.疾病护理 C.皮肤护理 D.儿童教养 E.口腔护理

2.护理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 A.思想道德 B.科学文化 C.专业素质 D.心理素质 E.身体素质 3.儿科护理学范围 A.临床护理 B.预防保健 C.开展健康教育 D.儿童心理及儿童教育 E.护理科学研究 4.小儿生理机能方面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包括 A.解刨 B.病理 C.免疫 D.生理 E.预防 5.小儿尿路感染可延至成人期的疾病是 A.慢性肾炎 B.肾衰竭 C.营养不良 D.腹泻 E.肺炎 6.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包括 A.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 B.小儿易患支气管炎 C.小儿免疫低下 D.小儿的思维到一定程度时与成人等同 E.小儿易患软化症 二、名词解释 1.前囟 2.婴儿期 三、填空题

儿科护理学各章复习题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关于儿童的特点,正确的是 A.主要是体积小 B.各器官功能不成熟 C.体液免疫发育尚好 D.年龄越小代谢越慢E.前半年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后半 年 2.关于儿童患病的特点,正确的 是 A.起病较慢 B.预后较差 C.表现较典型 D.预防效果差 E.感染性疾病较多 3.关于儿科护理的特点,正确的 是 A.健康史可靠 B.护理操作容易 C.护理项目繁多 D.心理护理简单 E.采集标本容易 4.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 期是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5.胎儿期是指 A.受精后的28周 B.受精后的32周 C.受精后的40周 D.从受精到分娩,约38周 E.从受精到分娩,约40周6.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但3个月~5个月后逐渐消失的抗体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7.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中,婴儿 期是指

A.出生~28天 B.出生~12个月 C.生后1岁~3岁 D.生后3岁~5岁 E.生后5岁~7岁 8.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不正确 的是 A.死亡率高 B.发病率高 C.适应能力较差 D.生活能力较差 E.各器官功能发育完善 (二)X型题 9.儿童护理人员须具备的素质包 括 A.丰富的知识 B.强烈的责任感 C.良好的书写能力 D.良好的模仿能力 E.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10.婴儿期的特点有 A.各系统功能成熟 B.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C.自身免疫功能未成熟 D.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 E.不易患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二、填空题 1.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七个时期,分别是胎儿期、____、____、幼儿期、____、学龄期、青春期。 三、名词解释 1.儿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 四、简答题 1.简述婴儿期保健的要点。 2.简述小儿心理行为发育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E 3.C 4.B 5.E 6.D 7.B 8.E 9.ABE 10.BCD 二、填空题 1.新生儿期婴儿期学龄前期 三、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

儿科护理学重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围生期:胎龄满 28周(体重羽OOOg )至出生后7天 (一)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 天 1.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2.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 1 周岁 (四)幼儿期: 1 周岁后到满 3 周岁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个体差异 第二节体格生长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xc.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 )= 6 +月龄X).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 (7) kg 2.身高:新生儿 50cm 1 岁 75cm

新生儿头围 34cm , 3个月40cm , 1岁46cm , 2岁48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前囟:出生时 1.5?2cm, 1 —1.5岁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 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 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 1 岁会走腰椎前凸。 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1—9 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其岁数加 1 头状骨、钩骨( 3 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 1 岁);三角骨( 2~2.5 岁);月骨( 3岁);大、小多角骨( 3.5~5 岁);舟骨( 5~6 岁);下尺骨骺( 6~7 岁);豆状骨( 9~10) (三)牙齿的发育 2 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 4? 6。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 6 岁萌出第一磨牙。 (小儿何月龄克氏征阳性是正常: 3?4个月前。小儿巴氏征阳性在何时为生理现象: 2岁之 前。小儿出现第一个条件反射是吸吮动作) 第三单元儿童保健 婴儿期计划免疫 重点 : 计划免疫概念 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 1月龄:乙肝疫苗 2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3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4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5月龄:百白破混合制剂 6月龄:乙肝疫苗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儿科护理学总结笔记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 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一章绪论.doc

第一章A1测试题 绪论, 型题 1.儿科护理工作的中心是 A. 患儿 B. C. 疾病 D. 患儿父母亲 儿童及其家庭 E .心理健康 2.我国儿科工作者研究的对象是 A. 从妊娠 28 周到青少年时期C.从出生到14周岁 B.从新生儿到青春期D.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 E.从精卵细胞结合到青春期 3.儿童患病特点主要是 A .预后较差 B.表现较典型 C. 感染性疾病较多 D.起病较慢 E.预防效果差 4.婴儿对某些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主要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 A. IgA B. SIgA C. IgM D. IgE E. IgG 5.符合新生儿期特点的是 A.发病率低C.死亡率高B D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 .不易发生感染 E.体温维持稳定 6.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 .从出生到满 1 周岁以前C .从满月到满 1 周岁以前B D .从出生后7 天到满 1 周岁以前 .从出生到满 1 周岁半以前 E .从出生到满 2 周岁以前 7.儿童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 C. 学龄前期 D. .幼儿期学龄期 E.青春期 8.以下不是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生殖系统发育迅速 B.淋巴系统发育迅速 D.心理失调多见 E.体格发育迅速 9.儿科护士应善于与儿童沟通,其沟通方式不妥的是 A .抚摸头部C. 表情自然B D .口头交流 .愤怒不理 E.游戏陪伴 A 2型题 10.某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较前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是增长知识、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请判断该儿童属于 A. C. 婴儿期B.幼儿期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11.患儿,男,16 个月。护士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告知,儿童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

儿科护理学第1-10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单选题 1.关于幼儿期的划分哪项是正确的 ( ) A.生后满 28天 ~36个月 B.生后满⒛天 ~扭个月 C.生后满 1月 ~36个月 D.生后满 12月~扭个月 E.生后满 12月 ~36个月 2.女孩青春期的一般年龄范围是 ( ) A.9~10岁到 17~18岁 B.11~12 岁到 15~16岁 C.10~11岁到17~18岁 D.11~12岁到 17~18岁 E.12~13岁到 18~19岁 3.男孩青春期的一般年龄范围是 ( ) A.11~12岁到 18~21岁 B.12~13岁到 18~21岁 C.13~14岁到18~2o岁 D.13~14岁到 20~22岁 E.14~15岁到 20~22岁 4.生后 6个月,婴儿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 ( ) A.来自母体的 IgG 浓度下降 ,而自身合成 IgG 的能力又不足 B.来自母体的 IgM 浓度下降 ,而自身合成 IgM 的能力又不足 C.白细胞吞噬功能不足 D.来自母体的微量元素储备不足 E.全身皮肤、黏膜屏障机能差 5.以下哪项不是小儿疾病的特点 ( ) A.后遗症多 B. 感染性疾病多 C.合并症多 D. 起病急 E.变化快 ,来势凶 6.以下哪项不是青春期的特点 ( ) A.一过性甲状腺肿 B. 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成熟 C.体格发育再次加速 D. 淋巴系统发育迅速 E.10~20岁 7.婴儿期小儿的主要特点,要除外下列哪一项( ) A.小儿生后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B.身高增加 50% C.体重增加 2倍于 D. 脑组织快速发育 E.逐渐接触周围事物,智力发育快 8.胎儿期市指 ( ) A.从受精开始到满 37周 B.从精仔和卵子结合,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 C.从受精开始到满 40周 D.从末次月经开始到满 40周 E.从末次月经开始到小儿出生 9.关于青春期的划分,哪项是正确的 A.8~18岁 B.12~I6 岁 C.16~20岁 D.14~20 岁 E.10~20岁 10.以下哪项符合婴扎期的发育特点 ( ) A.消化系统发育迅速成熟 B.营养紊乱多见 C.对营养需求不高 D.语言发育迅速 E.免疫功能成熟 11.关于婴儿期的划分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 A.出生~生后满 6个月 B.出生~生后满 8个月 C.生后 28天 ~生后满 18个月 D.生后 28天 ~生后清 15个月 E.出生~生后满 l周岁前 12.关于新生儿期的特点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 A.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无特殊性 B.发病率低 ,死亡率高 C.脱离母体生存 ,所处环境变化不大 D. 先天性畸形常在此期表现 E.分娩过程的感染不延续存在 13.下列有关小儿年龄分期 ,正确的是 ( )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笔记

精心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儿科护理学总结笔记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1 2倍 3低于5岁:50;154 2.5岁长齐。 5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儿童保健原则: 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2,计划免疫:乙肝疫苗:0、1、6;卡介苗:0;脊髓灰质炎:2、3、4;百日破:3、4、5;麻疹:8。

3,儿童意外伤害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和异物的吸入、中毒、外伤、溺水和交通事故。 四,儿科疾病的诊治原则: 1,神经反射:2岁以下Babiinski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一侧阴性有临床意义。 2,贫血饮食:每日增加含铁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各种肉类。 3,药物选择:①水痘患儿禁用糖皮质激素;②镇静止惊药: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年长首选安定;③每日(次)=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4 1 2 3 4 不全。D; B活 无临床表现;C恢复期;后遗症期。④诊断:血生化与骨骼X线查为诊断的“金标准”,血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1)临床表现:主要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①隐匿性: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②典型发作:血清钙低于1.75mmol/l 时可出现可出现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2)治疗: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钙剂治疗: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或者滴注,不可皮下或肌内注射钙剂,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吉林大学《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一、风湿热的定义以及临床表现如何?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多伴有关节炎、心肌炎,较少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或舞蹈病。发病年龄以6~15岁多见。 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前1~4周上呼吸道感染史 2、发热一般持续3~4周 3、心脏炎:心率快、心律失常、心音弱、心脏大 4、关节炎:游走性、多发性、不留畸形,常累及膝、踝、肘等大关节。 5、舞蹈病:四肢和面部快速运动,入睡后消失 6、皮下结节:关节伸面,无痛硬结 7、环形红斑:躯干及四肢屈侧,红色环状。 二、风湿热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2周;心肌炎—绝对卧床4W~12W;血沉正常—下床活动 营养:少吃多餐、易消化饮食、补充维生素C、A 2、对阵治疗:抗感染:青霉素、红霉素2W 抗风湿:激素、阿司匹林10W 三、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D)病理 关节呈非特异性水肿、充血、纤维蛋白渗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厚呈绒毛状向关节腔突起→向软骨延伸形成血管翳→破坏关节软骨→关节面黏连融合→纤维性或骨性结缔组织→关节僵直、变形→关节周围肌腱炎、肌炎、骨质疏松、骨膜炎。 四、JRD的临床表现如何? 1、全身型20% 发热:是突出特征,1~2次/日,体温39℃~40℃,每天体温可降至正常,发热可持续数周、数月。 皮疹:约95%患儿发生。在高热时出现,热退后消失,不留痕迹,皮疹多呈淡红色斑点,

或环形红斑,见于身体任何部位,抓伤后出现瘙痒。 关节痛:全身症状突出时关节症状常被忽视,高热时疼痛更加明显,热退时关节症状改善。 心包炎、胸膜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腹痛,惊厥,行为异常 2、多关节(≥5)型30% 学龄女孩多见,患儿多关节肿胀、疼痛、发热、触痛、活动障碍、晨僵表现突出。RF 检测阴性。活动期低热、全身不适、激惹、生长滞缓、轻度贫血。持续数月,数年。80%~90%的患儿最终缓解或及存留轻微慢性病变,很少造成永久的损伤。 3、少关节(≤4)型50% 大关节病变为主,非对称性,受累关节周围的骨组织受刺激后过度增生,导致双腿长度不等而呈跛行,关节周围组织挛缩,发生屈曲障碍。主要并发症为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五、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如何? 1、皮肤紫癜:首发症状,皮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的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紫红色、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2、消化道症状:阵发性腹痛、便血,肠鸣音增强 3、关节症状:疼痛及肿胀,游走性,不留畸形 4、肾损害:1~8周内发生紫癜性肾炎 六、如何治疗过敏性紫癜? 1、去除病因:抗感染,避免应用过敏性食物和药物 2、抗组胺药物:扑尔敏、异丙嗪药物口服或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每日1~2次 3、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期和腹部、关节疼痛明显者,能迅速缓解症状,口服强的松。 4、其他:维生素C(3~5g/日)、VitK;肌肉注射阿托品~1mg,胸腺肽,口服潘生丁 七、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的定义及临床表现如何?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又称川崎病(KD),是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以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热: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A1测试题,型题 1.儿科护理工作的中心是 A. 患儿 B. 患儿父母亲 C.疾病 D. 儿童及其家庭E.心理健康 2.我国儿科工作者研究的对象是 A. 从妊娠28周到青少年时期 B. 从新生儿到青春期 C. 从出生到14周岁 D.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 E. 从精卵细胞结合到青春期 3.儿童患病特点主要是 A.预后较差 B. 表现较典型 C. 感染性疾病较多 D. 起病较慢 E. 预防效果差 4. 婴儿对某些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主要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 A. IgA B. SIgA C. IgM D. IgE E. IgG 5.符合新生儿期特点的是 A.发病率低B.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 C.死亡率高D.不易发生感染 E.体温维持稳定 6.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B.从出生后7天到满1周岁以前 C.从满月到满1周岁以前D.从出生到满1周岁半以前 E.从出生到满2周岁以前 7.儿童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 A. 婴儿期B.幼儿期 C. 学龄前期 D. 学龄期 E.青春期 8.以下不是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生殖系统发育迅速 B. 淋巴系统发育迅速 C.建立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 D. 心理失调多见 E. 体格发育迅速 9.儿科护士应善于与儿童沟通,其沟通方式不妥的是 A.抚摸头部B.口头交流 C.表情自然D.愤怒不理 E.游戏陪伴 A2型题 10.某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较前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是增长知识、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请判断该儿童属于 A. 婴儿期B.幼儿期 C. 学龄前期 D. 学龄期 E.青春期 11.患儿,男,16个月。护士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告知,儿童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

儿科护理学题库(1)

儿科护理学题库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关键字:儿科护理学范围 1.儿科就诊的年龄范围是 A.0~12周岁B.0~13周岁C.0~14周岁D.0~15周岁E.0~16周岁 2.不属于儿科护理学范围的一项是 A.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B.儿童期卫生保健工作 C.儿科护理科学研究 D.儿童早期教育 E.保证儿童安全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1.小儿最基本的特点是A.生长发育B.年龄越小能量需要越多C.器官功能不成熟 D.免疫力薄弱E.生活护理内容多 2.儿科护士不应当承担的角色是 A.护理计划者B.护理活动执行者C.医疗诊治者D.健康教育者E.护理研究者 第三节儿科护理的特点和理念 1.小儿与成人根本的区别在于 A.婴儿头长为身长的1/4 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 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 D.不断地生长发育 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 2.小儿的特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儿头长为身长的1/4 B.基础代谢较成人旺盛 C.病理变化常因年龄而异 D.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 E.儿科护理项目内容繁多 3.小儿易于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是 A.生长发育迅速B.消化功能差C.肝功能不成熟D肾功能不成熟E.免疫功能不完善 4.小儿易于发生营养性疾病的原因是 A.小儿外观和身体各部分比例都在不断变化 B.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成人多 C.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 D.小儿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 E.小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不健全 5.婴幼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发育迅速B.消化功能差C肝功能不成熟D.肾功能不成熟E.免疫功能不完善 6.不属于儿科重点防治的疾病是 A.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B.小儿腹泻 C.小儿肺炎 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E.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7.儿科护理学的工作中心是 A.患儿的疾病护理 B.患儿的身心护理 C.所有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的护理 D.所有小儿的身心护理 E.“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 8.下列适用于护理婴儿的沟通技巧是 A.因势利导B.多做游戏C.搂抱与抚摸D.适时鼓励E.社会交流 9.儿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 A.保证患儿的安全B.缓解分离性焦虑C.适应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 D.适应不同年龄的生活护理E.重视皮肤护理 (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A.IgAB.IgMC.IgGD.IgEE.IgD 10.胎儿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C) 11.乳儿可以通过母乳从母体获得(A)

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 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4、追赶生长: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或缺乏激素时,就会逐渐偏离生长发育的轨道,出现生长迟缓。而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去除,儿童将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长,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 5、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 ①体重(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正常值(必考):出生时3-5kg,第1个月体重增长1-1.5kg;3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为出生时的4倍---12kg;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可选公式:(必考)▲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 ②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③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也称顶臀长。(身体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④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正常值: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7cm;1岁时约46㎝;2岁时约48㎝;5岁时约50cm;15岁时54-58cm。 头围测量在2岁时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常----脑积水。 ⑤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 ⑥上臂围:沿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评估标准:>13.5cm 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骨骼发育: (1)前囟:出生时约为1.5-2.0㎝,1-1.5岁时闭合(异常:①前囟早闭合或太小:见于小头畸形②前囟迟闭、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③前囟饱满:表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④前囟凹陷: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间隙。出生时已经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闭合; (2)脊柱的发育:三个生理性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腰椎前凸。 (3)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正常值: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0个;2岁以内的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迟缓。(牙质发育差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21- 三体综合征。) 7、小儿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 第三章儿童保健 1、儿童计划免疫(MJ常考):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种到婴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知道):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主动免疫的常用制剂有:菌苗、疫苗、 精选

儿科护理学习题讲课稿

儿科护理学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儿科护理学绪论-生长发育 一、简答题 1.简述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及其临床意义。 2.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3.9个月女婴,因尚未出牙就诊,最恰当的处理是 A. 再观察3个月 B. X线检查上、下颌骨 C. 治疗甲状腺疾病 D. X线检查腕部骨化中心数目 E. 肌内注射维生素D治疗 4.3岁儿童,身高90cm,体重14kg,牙齿20个,腕部骨化中心4个,属于 A. 正常 B. 低体 重 C. 矮身材 D. 高身材 E. 营养不良 5.前囟早闭常见于 A. 佝偻病 B. 甲 减 C. 脱水 D. 小头畸形 E. 颅内压增高 6.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 A. 神经系统 B. 淋巴系统 C. 消 化系统 D. 呼吸系统 E. 生殖系统 7.婴儿期是指 A. 自出生后至1周岁 B. 自出生后28天至1周岁 C. 自出生后30天至1周岁

D. 自1周岁至2周岁 E. 自1周岁至3周岁 8.10岁儿童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应为 A. 8个 B. 9 个 C. 10个 D. 11个 E. 12个 9.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正确的是 A. 出生后1个月,出现拥抱反射 B. 出生后3~4个月,出现握持反射 C. 出生后2个月出现第1个条件反射 D. 1岁以内小儿克氏征(Kernig)可为阳性 E. 2岁以下小儿巴氏征(Babinski)可为阳性 10.头围与胸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出生时头围32cm,胸围34cm B. 出生时头围34cm,胸围32cm C. 6个月时头围42cm,胸围等于头围 D. 1岁时头围46cm,胸围小于头围 E. 2岁时头围52cm,胸围大于头围 11.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 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前期 E. 学龄期 12.幼儿期是指 A. 出生后满28天至2周岁 B. 出生后满1个月至2周岁 C. 出生后满1周岁至2周岁 D. 出生后满1周岁至3周岁 E. 出生后满2周岁至3周岁 13.儿童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是 A. 自下而上 B. 由远到近 C. 由 细到粗 D. 由简单到复杂 E. 由高级到低级 14.男婴,营养发育良好,能坐,身长65cm,头围41cm,前囟2cm×2cm,两个中切牙正在萌 生,腕部X线检查可见2个骨化中心。该男婴最可能的年龄是 A. 2~3个月 B. 4~5个月 C. 6 ~8个月 D. 9~10个月 E. 10~12个月 15.多数儿童青春期生长加速出现的年龄为 A. 男孩9~11岁,女孩11~13岁 B. 男孩11~13岁,女孩9~11岁 C. 男孩11~13岁,女孩11~13岁 D. 男孩13~15岁,女孩11~13岁 E. 男孩14~16岁,女孩12~14岁 16.小儿已会说短句,能跑跳、一页一页翻书,但尚不能独足跳、不能辨别颜色,其年龄为

儿科护理学 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

儿科护理学一一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 ?麻疹的病原体是 A. 链球菌 B. 风疹病毒 C. 疱疹病毒 D. 麻疹病毒 E. 水痘病毒 2 .麻疹的传播途径最主要是 A. 皮肤 B. 消化道 C. 呼吸道 D. 垂直传播 E. 血液传播 3?典型麻疹皮疹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 面部 B. 上肢 C. 下肢 D. 躯干部 E. 耳后、发际 4. 下列哪项是麻疹岀疹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A. 发热 B. 典型皮疹 C. 麻疹粘膜斑 D. 米糠样脱屑 E. 褐色色素沉着 5. 早期发现麻疹最有价值的依据是 A. 发热 B. 结膜炎 C. 麻疹接触史 D. 麻疹口腔粘膜斑 E.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6.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喉炎 B. 肺炎 C. 脑炎 D. 中耳炎 E. 心肌炎 7?麻疹岀疹时间与发热的关系是 A. 发热1天?2天出疹,热退疹出 B. 发热2天?3天出疹,出疹时仍发热 C. 发热3天?4天出疹,出疹期热更高

D. 发热3天?4天出疹,热退疹出

E. 发热5天?6天出疹,出疹时可以发热,也可以体温正常8关于麻疹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 密切观察病情 B. 高热时宜用冰敷以迅速降温 C. 绝对卧床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D. 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 E. 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饮食 9.生后初次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年龄是 A. 1天 B. 1个月 C. 6个月 D. 8个月 E. 1岁 10?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 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B. 易感儿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 患儿停留过的病室要彻底通风 D.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 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11?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 血液传播 B. 胎盘传播 C. 呼吸道传播 D. 消化道传播 E. 皮肤破损处传播 12. PPD式验的注射方法是 A. 口服 B. 皮下注射 C. 皮内注射 D. 静脉注射 E. 肌肉注射 13. PPD式验结果局部硬结为10mn r 19mm其表示符号是 A. — B. + C. + + D. + + + E. —I—I—H 14. PPD式验一般用PPD制剂0.1ml,含结核菌素 A. 1单位 B. 2单位 C. 3单位 D. 4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