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系社区康复专业

康复医学系社区康复专业
康复医学系社区康复专业

---------------------------------------------------------------最新资料推荐------------------------------------------------------

康复医学系社区康复专业

康复医学系康复专业《正常人体功能》课程理论教学大纲《正常人体功能》课程理论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教学对象本大纲供三年制康复专业教学使用。

(二)课程简介正常人体功能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以及它们的物理学规律和化学基础的科学,属医学基础课。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学习人体备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认识机体的功能与结构的联系。

人体机能学的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功能调节。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教学过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中尽量使学生观察标本、模型,同时密切结合活体观察,多媒体、图、表教学和临床例证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及记忆。

(四)教学安排和考核评价本课程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课程,为考试科目,考试分理论考试与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期末考试。

课程结束一般平时作业时进行一次标本考核。

成绩计算,平时作业占 10%,实验考核占 30%,期末占 60%。

1 / 13

二、课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分配学时理论讲授实验 1 绪论 1 1 2 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 2 3 酶的结构与功能及生理学意义 2 2 4 细胞的基本功能,信号传导,骨骼肌的收缩机制2 2 4 5 糖代谢机制及生理学意义 2 2 6 糖异生的机制及生理学意义,血糖 2 2 7 脂质代谢的机制及生理学意义 2 2 8 氨基酸代谢的机制及生理学意义 2 2 9 核苷酸的代谢及意义 2 2 10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2 2 4 11 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学功能 2 2 4 12 ABO 血型系统和输血 1 2 3 13 心脏的功能特性及生理学机制 2 2 4 14 呼吸运动,气体交换的机制及调节 2 2 4 15 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及机制2 2 4 16 肾功能及尿液的生成与排放 2 2 17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2 2 4 18 感觉器官的功能及机制 1 1 19 神经系统的功能级调节机制 2 2 4 20 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功能和机制 1 1 课时总计36 18 54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机体活动的调节 2、熟悉兴奋性、刺激、反应、反射的概念 3、了解人体功能学的任务和学习人体功能的目的 [教学内容] 1、人体功能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人体功能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人体功能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人体功能学的目的。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 3、机体活动的调节:

机体后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正

---------------------------------------------------------------最新资料推荐------------------------------------------------------ 反馈与负反馈的意义。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分子结构,掌握酶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 2.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特点 [教学内容] 1. 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与核酸的生理学意义 2. 酶的结构与功能及生理学意义,作用机制和特点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2、掌握静息电位及产生机制 3、掌握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 4、掌握组织的兴奋及兴奋性 5、熟悉神经肌接头的传递机制,骨骼肌收缩形式 6、了解细胞的受体功能 [教学内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细胞的受体功能 2、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产生机制之阈电位、局部反应与动作电位传导 3、神经肌接头结构与传递过程 4、肌细胞收缩功能:

肌原纤维与肌小节、肌管系统、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偶联、肌肉收缩形式(单收缩、强直收缩、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物质代谢物质代谢 [目的要求] 1. 掌握糖代谢的几种途径,掌握三羧酸循环的过程以及生理学意义 2. 掌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血糖的概念和意义 3. 掌握脂质代谢的过程及生理学意义 4. 掌握蛋白质以及核苷酸代谢的生理过程及意义 [教学内容] 1. 糖代谢机制及生理学意义,有氧,无氧,磷酸戊糖途径 2. 糖异生的机制及生理学意义,

3 / 13

血糖的概念,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 脂质代谢的机制及生理学意义,胆固醇代谢 4. 氨基酸代谢的机制及生理学意义,脱氨基转氨基作用,氨的来源和去路 5. 核苷酸的代谢及意义,尿酸的排出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与体温 [目的要求] 1. 掌握生物氧化的定义,呼吸链的过程及生理学意义 2. 了解能量的储存和利用,能量代谢的测定 3. 掌握基础代谢的定义,了解基础代谢率的测定 4. 掌握体温的意义,产热与散热的过程与方式,调定点学说 [教学内容] 1. 生物氧化过程,呼吸链过程及生理学意义 2. 能量在体内的储存方式,能量代谢测定法 3. 基础状态概念,基础代谢率的测定 4. 体温的变化范围,正常体温值,产热与散热的方式,调定点学说血液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液凝固,纤溶作用和 ABO 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2、熟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性及功能。

3、掌握 ABO 血型系统及输血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浆的成分与作用、血浆渗透压。

2、红细胞:

红细胞的数量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部位、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促使红细胞成熟因子、红细胞生成调节、红细胞破坏。

3、白细胞:

---------------------------------------------------------------最新资料推荐------------------------------------------------------ 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各类白细胞的功能。

4、血小板:

白细胞的生成及数量、功能。

5、血液凝固:

血小板的生成及数量、功能。

6、血量:

人体正常血量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a 7、血型:

ABO 血型系统,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ABO 血型的测定与输血的关系,Rh 血型。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射血过程 2、掌握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3、掌握心肌的特性及生理学意义4、熟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6、掌握血压形成的机制及测量 7、掌握微循环 8、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1、心脏生理:心动周期与心率、心脏射血与充盈、心音、心输出量的要领及影响及输出量的因素、心脏生物电现象、心室肌细胞、实房结细胞生物电产生机制。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Nat+、K++Ca2对心脏活动的影响,正常心电图各波代表意义。

2、血管生理:

血流、阻力与血压、动脉血压正常值与生理变异、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心静脉血压,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心

5 / 13

缩力、重力与体位、呼吸运动及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微循环概念与组成、微循环通路及其作用、微循环血流的调节、组织液生成,影响组织液生成因素、淋巴循环。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交感神经与心迷走神经的递质 Q 受体及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递质、受体及作用延髓心血管中枢。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肾上腺毒与去甲腺上腺毒、血管紧张素、血管加压素、局部性体调节因素(激肽、组织胺、组织代谢产物)。

4、冠脉循环的特点,肺循环的特点,脑循环的特点。

呼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通气与肺换气的机制、气体运输 2、熟悉呼吸的基本过程,肺活量 3、了解肺通气量、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要求] 1、呼吸概述:呼吸的概念、呼吸的全过程及意义。

2、肺通气:

肺通气机制、呼吸类型、胸膜腔负压、形成及意义、肺通气量(弹性阻力、气道阻力)。

3、肺容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与功能余气量、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肺总容量。

4、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机制、肺换气与组织换气,影像肺

---------------------------------------------------------------最新资料推荐------------------------------------------------------ 换气的因素。

5、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化学结合。

6、二氧化碳运输:

物理溶解、化学结合(碳酸氨盐形式、氨基甲酸血的红蛋白形式)。

7、呼吸运劫调节:

呼吸中枢、正常呼吸节律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缺 O2、H+、CO2 对呼吸的影响及途径)。

消化系统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胃液、胰液、胆汁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2、熟悉唾液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胃肠运动形式、消化功能的调节。

3、了解消化与呼收的基本过程、三大营养物质吸收、排便反射。 [教学内容] l、概述:

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性肌生理物性、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

2、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成份及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与吞咽、食管蠕动。

3、胃内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份与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动动形式(容受性舒

7 / 13

张、紧张性收缩、蠕动)、胃排空。

4、小肠内消化:

胰液的性质、成分与分用、胰液分泌的调节、碑汁的性质、。

成分与作用、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

小肠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支运动、蠕动),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5、小肠的功能:

大肠液及细菌作用,排便反射。

吸收:

物质吸收的机制与部位、糖、脂肪、蛋白质的吸收形式与途径。

6、胃肠激素:

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激素抑胃肽。

肾脏的排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肾脏的功能、机体的排泄途径、尿量、尿的理化性质、排尿反射。

3、了解尿的浓缩与稀释。

[教学内容] 1、概述:

机体的排泄途径、肾脏的功能。

尿液:

正常尿量、尿的理化特性及化学成份。

---------------------------------------------------------------最新资料推荐------------------------------------------------------ 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2、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有效滤过在与滤地率,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血浆流量)。

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

童吸收方式,Na+、K+、水、CI-、葡萄糖重吸收。

影响重吸收的因素(小管液溶质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硐)。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

H+的分泌、K-的分泌、NH3 的分泌。

3、尿的浓缩与稀释:

尿浓缩与稀释过程、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与保持。

4、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放。

水、无机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目的要求] 1、掌握水代谢、无机盐代谢。

体内酸碱来源及平衡调节。

2、熟悉体液及微量元素。

酸碱平衡失调。

[教学内容] 1、体液:

分布、电解质分布与含量。

2、水代谢:

9 / 13

水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3、无机盐代谢: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Na 一、C1 一代谢、钾、磷代谢。

4、微量元素:

铁、锌、碘、硒。

5、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来源。

6、血液的缓冲、肺、肾的调节。

7、酸碱平衡的几项生化指标、类型和失衡与电解质的关系感觉器官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的调节,声波传导途径 2、熟悉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3、了解眼的折光异常,前庭器宫的功能 [教学内容] 1、感觉器: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眼的功能:

眼的折光成像、眼的调节(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眼球会聚)、眼的折光异常、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分布与作用、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暗适应与明适应,视力与视野。

3、耳的听觉功能:

外耳与中耳的功能、内耳的功能、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4、前庭器官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突触传递过程、感觉投射

---------------------------------------------------------------最新资料推荐------------------------------------------------------ 系统、牵张反射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熟悉反射中枢概念及兴奋传递特征,内脏痛特征、牵涉痛概念、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调节、小脑功能。

3、了解神经纤维传导特征、中枢抑制、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特征、大脑皮质活动、觉醒与睡眠。

[教学内容] l、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及传导速度。

2、突触传递:

突触结构,突触传递过程。

3、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概念.中枢内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反射中枢兴奋传递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

4、神经系统感觉功能卜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丘脑及感觉投射系统(特导性与非物异性投射系统),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5、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牵张反射(键反射、肌紧张),脊髓休克。

脑干网结构对肌紧张调节,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自主神经的特征、自主神经的外周递质与受体、自主神经系统的

11 / 13

功能及意义、脊髓、脑干、下丘脑及大脑皮质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

7、大脑皮质的活动:

条件反射、人类大脑皮质与语言活动的关系、大脑皮质的电活动、觉醒与睡眠。

内分泌与生殖系统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月经周期。

2、熟悉激素作用机制、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睾硐、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及分泌调节、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3、了解激素作用特征、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及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教学内容] 1、概述: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作用机制。

2、垂体: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激素生理作用。

3、甲状腺:

甲状腺素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甲状旁腺素及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4、肾上腺:

肾上腺髓质及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5、生殖:

睾丸的功能(生精功能、内分泌功能)及调节、睾硐的作用。

卵巢功能(生卵功能、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孕激素生理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月经周期中卵巢及子宫内变化、月经周期形成机制、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13 / 13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着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着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基本标准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参照国家对康复医学科的基本规定编写) 一、科室设置、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设置: 1、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 2、设置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等,并具 备相应的临床康复评定功能。 3、支具室(有条件要具备)。 (二)康复科面积: 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用房面积要有500-1000平方米。 (三)康复科床位: 病床数一般应为医院总编制床位的2.5-3%,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人员配置: 1、康复医师:康复医师和康复科病床数的比例是0.25:1,其中至少有一名 以上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2、康复师:康复师和康复科病床数的比例是0.5:1; 3、护士:护士和康复科病床数的比例是0.3:1; 三、康复科常用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检测设备 1、科室必须要配备关节活动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语言言语评定、作业评 定设备; 2、科室或医院要具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 3、有条件可以配备运动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评定设备。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 运动治疗:一般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衡杠、楔形板、 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助力平行木、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PT凳、移位机、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骨关节训练器、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 物理因子治疗: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直流电 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 3. 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作业游戏设备、木工作业设备、粘 木或橡皮泥作业设备、编制作业设备、手眼协调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 言语治疗:配备录音机(MP4等)、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言语 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言语交流用计算机(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或交流板、可单幅播放的数码录像机等。 5. 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火罐等。

康复医学科简介

. 康复医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系集治疗、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现有业务用房面积约300平方米,为川东北康复设备、服务技术项目齐全、医疗水平与质量较高的康复科室之一,设置独立门诊和病区,病房展开床位10张。现有工作人员7人,副主任医师1人,康复医师1人,康复治疗师3人,有开展全面康复的中西医康复专业人才。 先进设备: 电脑三维腰椎牵引仪、激光仪、温热电脉冲、中频、脉冲磁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动态干扰电、神经肌肉电刺激、超声波、超短波、毫米波、微波、远红外、波巴士球、CPM、肌力训练装置、作业设备等。 技术水平:先后多次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眉山市中医院进修学习,基本能开展三乙要求的康复技术。目前开展了物理(包括声、光、电、磁等)、运动、作业、牵引、针灸(包括小针刀、埋线、穴位注射等)、推拿等中西医康复项目。以骨科及创伤康复、神经康复为主,也开展了风湿科及代谢疾患康复、五官康复等较全面的康复治疗。 特色病种: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防再发、康复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与康复治疗;关节损伤、手外伤及骨科术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急慢性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病等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烧伤、各种疼痛、慢性炎症、肩周炎等。 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师相互协作,各治疗室相互协作。 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用心服务。 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主任从事康复医学工作20余年,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防再发、康复治疗,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与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精选文档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 1、康复治疗大厅 2、康复病房 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 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 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 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 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 疗的方法等) 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 引技术、五行音乐等)

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 械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 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 具体康复流程如下: 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成员:团队的所有成员。 骨伤住院患者康复流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检诊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的骨伤科病人和健康者进行康复干预,辩证使用中草药,下达治疗医嘱和康复会诊医嘱,康复医师在24小时内检诊患者并与主管医师沟通、协商,进行康复评定,确定近、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处方和治疗计划,并出具相关文书或医嘱、治疗单。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评定治疗内容进行补充,并结合患者进行教学,体现新经验、新进展、新观点。对患者及亲属进行详细告知康复训练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签订康复治疗同意书。康复团队的成员分头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经过治疗康复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分头实施。 在治疗康复中,要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和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康复医学科岗位职责(最全)(修订版)

康复医学科岗位职责(最全) 1、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中心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2)贯彻执行医院、学校各项方针、政策 (3)完成医院、学校下达的各项医疗、教学、科研任务 (4)制定中心发展策略和规划 (5)制定中心人才选拨和培养计划并负责实施 (6)保持科室总收入以每年15%速度递增 (7)每周一次医疗查房,严把医疗、教学、科研质量关。 (8)每半年组织科室实物盘存一次 (9)主持发放科室奖金和津贴。 2、中心副主任岗位职责 (1)协助中心主任完成上述各项职责 (2)具体执行并实施中心主任的各项医、教、研及行政任务 (3)中心主任不在时,代理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

3、护士长岗位职责 (1)协助主任完成科室各项医、教、研及行政工作。 (2)负责本中心护理人员的选拨、培养、素质教育,严把护理质量关。 (3)负责病房管理、床位安排调整、住院病人费用结算、查对(每周2次)及主持每月一次工休会。 (4)每周一次护理查房:重点检查护理质量(态度)、院内感染及褥疮预防、病区防火防盗安全状况。 (5)每月一次各治疗室收费情况检查,重点检查有无漏收、多收、错收。 (6)根据医疗、教学、科研需要有计划报领各种消耗材料及用品,实施各治疗部、室领用物品登记制。 (7)负责实物库房安全防火、防盗。 (8)每年组织二次护理常规考试。 4、住院总职责 (1)同住院康复医师职责 (2)负责院内科间会诊。 (3)负责病区医疗、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及进修生、实习生带

教。 (4)每晚9时查房一次,负责住院人心理疏导治疗。 (5)24小时在岗,每周休息一天,节假日不休,待住院总期满,按医院规定处理有关假期。 5、物理治疗师岗位职责 物理治疗师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本室治疗、带教、设备维护、安全、工作计量等全部工作统筹。 (1)遵守医院和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严守作息时间。上午8~12:00,下午2~6:00,冬季顺延。中级以下职称者7:40上班。 (2)对病员要热心、耐心、细心、关心,坚持服务第一、质量第一。 (3)加强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康复医疗操作规范。 (4)医疗质量控制 ●实行教授(或科主任)、主任(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三级负责制。 ●治疗师与主管医师在病员和/或病员家属参与下负责病员治疗方案的确定。

康复医学发展史

。 康 复发展史 年前)一、史前期(1910 康复疗法:温泉、日光、砭针、磁石、按摩、健身运动等 康复疾病:风湿、慢性疼痛、劳损等疾患 ,古希腊医师,称370约公元前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 --- 医药之父)假足 初期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法和光疗法) 盲文与手语聋人与盲人的特殊教育 (

,六点盲文的发明者。·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 1829年法国盲人年正式定稿。)1837盲文于当时叫1887 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夫妇在山东登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聋校,启学馆。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中国情况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异法方宜论》“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国的功夫Mac Auliffe--- 坐禅松弛疗法--- ) 年二、形成期(1910—1946)一词首次正式出现。1910年,康复(rehabilitation首先开展了对伤员进行职业训一战期间,英国著名骨科专家Robert Jones 练,以便他们在战后能重返工作岗位。 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这成为最早的康复机构。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全美康复会上诞生了康复第一个著名的定义:1942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小儿麻痹症的流行造成许多有后遗残疾的年轻患者,刺激了物理医学的发展。—至今)1946三、确立和发展期()一)萌芽阶段(1946—1956)博士开始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Howard A.Rusk1946年,美国腊斯克(学科,推行康复治疗。此时的康复治疗已初步贯彻全面康复的原则,即重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康复,采取手术后或伤病恢复期早期活动的功能训练。直到病人被训练能用他所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生活和工作,医疗保健工作才结束。 1947年:腊斯克博士在美国纽约创建康复医学研究所,以后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的康复医师培训基地。 1949年:美国住院医师的专科培训增加了康复医学这一学科。康复医学观念和原则逐步为医学界所认识。美国物理医学会(1922成立)改名为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1950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 1952年:世界康复基金会成立(主席:腊斯克博士),目的为推动康复医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学学科人才培养。 1953年:英国出版第一本《物理医学与康复》(吉尔兰德主编)专著。 1954年~1956年:由于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流行造成大量患者出现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肢体瘫痪,甚至后期出现畸形等后遗症),需要积极的,新型的康复处理,因而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应用肌力评估、肌肉再训练(医疗性活动处方)、作业治疗、矫形器使用等康复诊疗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和兴趣。 二)成长阶段(1957-1980) 1958年:腊斯克主编的重要科教书《康复医学》(第一版)正式面世,是康复医学科第一本权威性的经典著作。 1969年:国际伤残者协会(1922年建立)更名为康复国际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 RI)

康复中心规划

康复中心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 第二部分康复医学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康复中心科室设置第四部分康复中心的规划设计要点和设备选型第五部分德国专家设计的相关康复中心平面图第六部分康复中心医疗康复设备方案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概况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医学的主体,成为现代医院的基本内容。 现代康复医学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强调应用各种医学和相关学科的手段,对残疾者进行身体、心理、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训练,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代偿或替代,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我国康复医学有组织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观念迅速改变。我国政府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康复医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十九章第三节明确指出:“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展基本医 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将康复医学工作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卫生部也提出“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康复医学‘早期介入、扶助临床’的作用,为病伤急性期、恢复早期存在躯体或内脏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这些都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动力,也预示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为各种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残疾人、各种 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急性病恢复期(有可能发生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些功能障碍不仅与生理功能相关,还与社会、心理、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 1.残疾者据WH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勺各种残疾者,每年以新增加1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1987年的抽样调查表明,言语、智力、视力、肢体和精神残疾者有5164万人,占总人口的4.9%, 分布在18%勺家庭中。而20RR年的抽样调查表明,残疾人总数增加致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 2.老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程度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需要通过康复治疗得到改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工作对象。 3?慢性病患者包括各系统脏器的慢性疾病,“患病状态”,活动能力受

最新整理康复医学科宣传简介资料

康复医学科始终强调疾病早期的康复干预,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后遗症,康复治疗服务面向全院各临床科室,我们把应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手段作为学科发展的主要特色,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就疾病早期床边康复治疗时间讲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如脑中风发病后第2天就开始全面康复治疗,极大促进了患者的功能改善,提高了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减少了家庭的经济支出和人员负担.对于四肢骨折手术后和重症监护长期卧床患者我们也能提供优质的床边康复治疗服务,减少了卧床期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1996年我们科就配合骨科率先在浙江省内开展了全髋、全膝置换手术后康复治疗工作,手术后第2天就开始功能康复训练,1周后就下地行走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6年起全院实行“入院患者功能筛查制度”,使功能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都能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服务,充分体现了“人人享有康复治疗的权利”,这在全国综合性医院内是唯一的。在康复医学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具有全国领先水平,遵循美国国际化医院的管理标准(JCI标准)对康复医学进行学科管理和建立,定期进行康复治疗质量监控。 我们还有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高级职称人员2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5名,医师和治疗师比例为1:2,突出了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治疗师治疗为特色的学科。科研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偏瘫和截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尤其是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下腰痛的运动治疗、运动创伤综合康复治疗等。科室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康复专业书籍2部。在教学方面: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康复医学教学任务,每年承担来自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近30名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审核通过的“康复住院医生专科培训基地”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复专业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科室同时还是浙江省体育局运动员创伤康复治疗指导机构。 ◇康复服务内容◇ 一、脑中风、脑外伤后康复 (1)治疗对象:脑血管意外发生急性期、恢复期功能障碍患者 (2)治疗目的:尽量恢复患者各方面的身体功能,使他能独立生活,並重投入社会中。(3)治疗方法:康复评估、肉毒素注射、运动治疗、吞咽训练、活动能力训练、助行用具的应用、药物治疗。 二、骨科及运动创伤康复 (1)对象:四肢骨折手术后、脊髓损伤、关节置换手术后、截肢,疼痛如下腰痛,颈椎病、各关节、肌腱及韧带损伤,关节脱位,网球肘、肩周炎、腕管綜合症、脊柱侧弯等。 (2)治疗目的:减轻和消除疼痛,恢复功能及預防再发。 (3)治疗方法:手法治疗、电疗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熱敷、牵引治疗、运动疗法、冰疗、預防方法、康复评估及安排輔助步行训练、药物治疗等。 三、胸、肺疾患康复 (1)主要对象:肺功能受損者,如慢性气管阻塞、胸部手术后患者。 (2)治疗目的:控制及减轻呼吸系统疾病带來的症状;提高患者呼吸潜能. (3)治疗方法:呼吸训练、气管卫生、伸展及强化运动、带呼吸机运动、药物治疗等 四、呼吸系統疾病康复 (1)主要对象: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气管炎和哮喘等。

-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房。至少设置具备临床, 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 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 (三)床位:至少为医院床位数的2.5% ,但不得少于 10 张床,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 平方米, 床间距不少于1.2 米。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 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 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 名具备中 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 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床至少配备0.3 名护士 三、设备(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设备、平衡功能 评定设备、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配备肌 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 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 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 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 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 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 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 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 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治疗设备、低频电治疗设 备、中频电治疗设备、高频电治疗设备、 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 设备、牵引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 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 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 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 (三)急救设备。 至少配备简易呼吸器、供氧设备、抢救车。 (四)信息化设备。 至少配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 或认可的康复医学科诊疗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感染管 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康复医学科学科建设计划

康复医学科学科建设计 划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康复医学科学科建设计划 目标: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建立现代康复中心;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发展神经康复、骨科 疼痛康复等多中心专科康复;探索区域合作模式; 重点:规范管理、规范技术与流程,强调质量与服务,强化组工作制(医生根据专业方向分为神经损伤组、骨与关节组、内科 疾病组、传统中医组,治疗师根据兴趣及专业方向随医生分 组) 内容:1.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康复(偏瘫、截瘫及周围神经损伤),骨科康复(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手外 伤康复、烧伤康复、颈椎病、腰椎病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 和骨质增生康复、截肢后康复、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等),老 年康复,条件成熟后开展肿瘤康复及临终关怀。规范康复治 疗包括规范康复处方、康复病历、康复评定及治疗流程。2.建立现代康复中心:设立规范的康复医学中心医疗部、治疗部、 门诊部、康复工程部。 3.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到各相关临床科室 实施早期床旁康复,建立相关临床科室康复治疗室,如脑科 康复室、骨科康复室、老年康复室、肿瘤康复室等,由康复 医学科提供技术人员,临床科室提供场地及仪器,收入分成

模式。建立骨科-康复一体化、卒中单元等临床-康复一体化 合作模式,发挥学科组合优势。 4.发展多中心专科康复:根据医疗市场发展方向及康复医学科的实 际情况,扩建康复治疗分中心:如偏瘫康复中心、截瘫康复 中心、骨折康复中心、颈腰椎病康复中心、手外伤和烧伤康 复中心、言语康复中心等。 5.探索区域合作模式:与各县级及区级医院合作,提供技术指导, 安排人员进修及开展学习班,以我院康复医学科牵头,探索 建立区域康复合作模式。 实施步骤:要完成以上目标,需要医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需要科室自身提供比较强大的财力支持,故而重点是科室的两 个效益,两个效益的提高来自于医疗、治疗的质量与服务、 来自于科室合理与科学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1.制定与实施科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2.现有医生、治疗师、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 3.每年轮派人员去国内外有名医院学习专科康复技术,学成 后作为骨干力量。(我科目前十分缺少医生、治疗师、护 士骨干力量,特别是治疗师骨干)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最新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功能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四条 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一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人员,积

康复医学中心整体解决方案.doc

康复医学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概述 1.1康复医学概念 1.2康复医学的发展 1.3中国古代康复 1.4我国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第二部分老年康复 2.1中国老龄化特征 2.2老年医疗消费 103.3 老年康复市场前景 113.4 老年康复机构 123.5 老年康复服务模式 13第三部分康复医学 133.1 全面康复 133.2 康复评定 143.3 康复治疗 153.4 康复协作 163.5 康复机构 173.6 质量规范18第四部分康复医学中心规划建设 184.1 场地规划 194.2 设备建设 214.3 人力资源 234.4 管理系统 244.5 服务产品 264.6 文化建设 28第五部分投 资概算及收益分析 295.1 投资概算 295.2 效益分析 305.4 价值体现 355.5 困局与对策 36第六部分项目实施 376.1 项目立项 376.2 项目运作 386.3 康复评估系统 396.4 临床治疗系统 40第一部分概述康复一词,译自英语Rehabilitation,是由词头 re,词干 habilis 和词尾 ation,合成而成的。其中 re-是重新的意思,habilis 是使得到能力或适应的意思,ation 是行为状态的结果。因此rahabilitation 是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意思.康复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世界卫生组织(WHO) 康复专家委员会在 1993 年正式定义:康复是一个帮助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机构康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1.1 康复医学概念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构成:基础康复学、康复残疾学、临床康复评定学和临床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功能锻炼、全面康复、重返社会。附:现代医学新模式与旧模式比较:旧模式新模式病因学生物-疾病生理-心理-社会-疾病病理学病因-病理-症状疾病-功能缺损(残损)-残疾-残障治疗学病理治疗控制疾病症状治疗(身体)抗生物治疗症状治疗消除症状功能治疗恢复功能(身体、精神、社会)附:临床医学模型与康复医学模型比较:临床医学模型康复医学模型解决问题疾病残疾、疾病医生的作用行动者、知情者教师、促进者病人的作用被动者主动者治疗定向个别进行、未形成组协作组工作方法治疗手段治疗疾病及人治疗残疾及人治疗恢复、组织促进功能恢复、模拟、调整、促进功能康复评定康复评定与诊断的区别:评定不同于诊断,远比诊断细致而详尽。由于康复医学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功能障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或代偿其功能,康复评定不是寻找疾病的病因和诊断,而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康复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科的工作方式:采用多专业联合作战的方式。康复治疗组(team work)成员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physiatrist),成员包括物

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方案

康复医学科建设方案 我院从2004年建院开始研究神经内科和脊柱关节相关性疾病诊疗,在深圳较早成立疼痛科,开展药物、针灸、理疗、激光针,银质针、小针刀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已形成了完善的系统治疗体系。致力于为广大病患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2014年获批升级成立康复医学科,为进一步规划好科室发展,争创市级重点专科,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发展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未来3年目标发展:在重点发展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神经康复、疼痛康复、肿瘤康复、亚健康状态干预、以及中医传统康复,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做大临床交叉和治疗前移,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在中海、龙翔分别开展康复医学门诊和简单治疗区,重点在医院建立2000平米的大型康复医学中心:专科康复病房、针灸推拿病房、传统疗法中心、现代康复治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将依托集团各医院及周边各社区,将成为我市最大、最具特色的康复医学中心。 1、第一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制定规划,初步完成科室规模、设备配置、 人员配置、人员培养。完成康复医学门诊和治疗区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2014年7月正式成立康复医学中心。 2、第二阶段:2014年7月~2014年底,进一步完成科室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人 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技巧的培训。 3、第三阶段:2014年底接受集团康复医学中心建设成效验收。 4、第四阶段:2015年底申报深圳市重点临床专科。 二、业务计划 治疗组分为传统康复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两大组,强化分组管理。 1、传统康复治疗分为针灸、推拿、针灸减肥、亚健康干预四组。开展各种针法、灸法、推拿、整脊、拔罐、刮痧、埋线、穴位注射等项目。 2、现代康复分为运动治疗、作业疗法、理疗、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等。 三、康复医学中心建设 1、科室设置:为医院独立科室,医、护工作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办公室进行 统一管理。专科目前先在原疼痛科开展前期工作,发展起来后再考虑安排独立区域。 康复医学科专家诊室设在骨科专家诊室。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科室、面积与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与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与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 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与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 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与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与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康复医学科发展规划

康复医学科发展规划 目标:实现我院康复医学规模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共赢得局面,把康复医学科培育成为全省重点学科, 争取挂牌山西省工伤康复中心。 重点:规范管理、规范技术与流程,强调质量与服务,强化组工作制(医生根据专业方向分为神经损伤组、骨与关 节组、重症康复组、肿瘤及心肺等内科疾病组、传统 中医组,治疗师根据兴趣及专业方向随医生分组) 内容:1、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康复(偏瘫、截瘫、脑瘫及周围神经损伤),重症康复,骨科康 复(术前康复、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颈椎病、腰椎病 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康复、截肢后康复、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等),肿瘤康复(乳腺癌),探索老 年(医养结合)康复新途径,条件成熟后开展社区康复 及临终关怀.规范康复治疗包括规范康复处方、康复 病历、康复评定及治疗流程. 2、建立现代与传统康复医学中心:设立规范得康 复医学中心医疗部、治疗部、门诊部、照护部。 3、做大临床交叉与治疗前移,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 得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到各相关临床科室实施早 期床旁康复,适时建立相关临床科室康复治疗室,建 立骨科—康复一体化、卒中单元等临床-康复一体化

合作模式,发挥学科组合优势。 4、探索社区康复发展模式及管理模式:积极构建医 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得康复平台,实现“康复进社 区,服务到家庭"得康复新理念。以社区康复发展为 切入点,探索社区康复得发展及管理模式,实施多社 区战略布点,抢占市场。 5、探索区域合作模式:与太原市区域内各级医院合 作,提供技术指导,安排人员进修及开展学习班,以 我院康复医学科牵头,探索建立区域康复合作模式。 6、逐步分级开展科研、教学:初期以应用研究类 为主,如SET、MRP、肌内效等新技术、新仪器得应 用性研究,积累科研经验,重点培养擅长科研得人员, 引进或培养2-3名硕士研究生;中期以改良技术得应 用研究为主,确立学科重点发展技术;待前期中期能 有优秀得科研成果后,再寻求与知名医院合作进行国 家级或部级科研课题。有计划培养康复治疗师、康复 医师教学人才,逐步筛选专职教学人员,负责理论与 实践、新技术、新设备得教学活动。 实施步骤:要完成以上目标,需要医院给予人力、财力、物力得支持,提高科室三个效益主要来自于医疗、治疗得 质量与服务、来自于科室合理与科学得管理制度、奖 惩制度。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完成)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和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

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三)急救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