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潜艇埋伏在大西洋海

底,攻击盟军补给运输船队,致使盟军船只下沉、船员纷纷落水,由于海水冰冷,且远离陆地,所以造成大量的水手牺牲。后来人们发现许多海难都会有极少数人能够活下来。令人惊奇的是活下来的并不是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船上年纪相对年长的水手,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决定你生存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你的体能,而是你的心理素质及意志。年长的水手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处事经验,沉着冷静分析当时所处的环境,怀着坚定的生存信念,最终摆脱了死亡厄运。而年轻的水手们,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精神的沮丧和不知所措会导致人的生理防线全面崩溃,造成体力的急剧下降,最终的结果是死亡。

于是军方建立了一些水上训练学校,除了训练海军的体能外主要通过一些情景模拟的科目对海军的生存能力、作战意志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训练。当时这所学校对战争的兵员保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战争中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

二战结束后,这所学校的功能也随之退化,后来一些组织行为专

家从这所学校的培训模式里得到启发。德国人库尔特.汉恩(KURT HAHN)和英国人劳伦斯.沃特(LAWRENCE HOLT)首先将这种训练运用到战争以外的培训中,并提出拓展训练概念(OutwardBou nd),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很多社会人和管理者经常遭遇着与落海水手同样的境遇,人们在面对节奏飞快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复杂的社会氛围,往往会造成很多社会人的思

想保守、情绪焦躁、精神压抑、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承受不了压力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种种这些现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就慢慢形成以培训管理者和企业人为对象、以培训管理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技能作为培训目标的学校。他们创立的拓展训练概念(O utwardBound)就是体验式培训的前身,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它并不灌输你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你直接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同时,去完成一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获得感悟,后来这种训练方式逐步被应用到企业人才培训中。

现代拓展培训,它利用户外场地及自然环境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设施和培训课程,通过受训者攀爬、跳跃、通过、相互协作等高于生活面的环境体验,去真正地亲身体会那些早已熟悉的、看似平常的管理、生活理念,以达到提升受训者个人的自信心、意志力、决断力,熔炼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培养受训者的组织归属感,以此改善学习者的生活、工作理念,并将此改变建立在以后的行为中。使组织成员间培养出较高的团队凝聚力,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04】(单词整理)

1.Yet the Japanese forces did not land in Hawaii nor they take the harbor. They sank part of the American fleet but only the now outdated battle ships. Aircraft carriers will become the key to victory in naval warfare. 然而日军并未在夏威夷登陆,他们甚至没有攻占珍珠港他们击沉了部分美国舰队但都是较陈旧的战舰,航空母舰才是海军胜利的关键 2. sea. And so miraculously they were remained intact. 3."Yesterday, December 7th, 1941""A day which we'll live in infam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 suddenly and deliberately attacked." "No matter how long it may take us to overcome this premeditated invasion""The American people in the right just might, we'll win for all to absolutely victory." “昨天,1941年12月7日”“将会是历史上的国耻日”“美国遭到蓄意突袭”“不管我们得花多久时间才能击败这次的预谋侵略行动”“美国人民位居正义一方,必能获得全面胜利”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初中历史)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 一、根据提示写出具体事件,包括时间. 1、二战期间,三次闪击战 2、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的顺序及时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4、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 6、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的标志: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8、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 9、二战欧洲战事结束的标志: 10、二战结束的标志: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 (1)1945年2月: (2)1945年7月: 12.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 13.二战的主要战场:

二、选择题 1.《凡尔赛条约》的缔造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指出:“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事件能证实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预言的是() A.组织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B.出兵山东,占领青岛 C.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二战 D.成立国联,对抗英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德国突袭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 3.刘辉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二次大战转折点”。她查找的应该是()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B.萨拉热窝事件 C.诺漫底登陆战D.柏林战役 4.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诺曼底登陆的情景。下列对诺曼底登陆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开辟了欧洲第一战场 B.法西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导致了意大利的率先投降 5.1941年9月,德军进攻苏联首都,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这场战役是()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6、图片是凝固的历史,观察下图,①处填()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习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习题 一、选择题: 1.参加慕尼黑会议的英国首相是() A.达拉第 B.张伯伦 C.希特勒 D.墨索里尼 2.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国是() A.波兰 B.苏联 C.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 3.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军突袭苏联 5.二战中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列宁 B.丘吉尔 C.罗斯福 D.斯大林 6.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德军突袭苏联 B.不列颠之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卢沟桥事变 7.珍珠港事件发生于() A.1939年9月 B.1940年5月 C.1941年6月 D.1941年12月 二、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 2. 三、材料解析题: 1.下面是某一协定的内容,阅读后回答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月一日开始从苏台德区等地"撤退",十月十日完成。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不得破坏,无偿移交给德国。 (1)这是哪一协定的内容?签订于何时? (2)为什么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一场阴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英国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政策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是什么? (2)这是一条“通向稳定的道路”吗? (3)材料二所体现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会出现如此的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题及答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填空题: 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张,在吞并(国)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 2.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3.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因此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慕尼黑阴谋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 4. 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发动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1940年四、五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国在内的西欧和许多国家,国也遭到轰炸。在此期间,(国)也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6.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的企图没能得逞。 7. 年12月7日凌晨,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选择题: 1.参加慕尼黑会议的英国首相是() A.达拉第 B.张伯伦 C.希特勒 D.墨索里尼 2.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国是() A.波兰 B.苏联 C.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 3.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 慕尼黑阴谋 B. 德军突袭波兰 C.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德军突袭苏联5.二战中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 . 列宁 B. 丘吉尔 C. 罗斯福 D. 斯大林 6.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德军突袭苏联 B. 不列颠之战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卢沟桥事变 7.珍珠港事件发生于() A.1939年9月 B.1940年5月 C.1941年6月 D.1941年12月 8.德军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A.闪电战 B.持久战 C.运动战 D.阵地战 三、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什么战争的战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天,我们祈祷和平永在。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有原因,我们要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战争再度发生。下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对外战争 B、《凡尔赛合约》──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德国闪击波兰 D、杜鲁门主义出台──科索沃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强凌弱”“强权即真理”的强盗思想,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实践着,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下列史实中,体现“悲哀”的有( ) ①《九国公约》的签署②《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其内容反映的是( ) A、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灭绝人性地释放毒气 B、德意法西斯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 图片来源| 豆瓣很多人去欧洲旅行,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教堂很宏伟,城市很小资,处处风景如画,可是过几天后,审美疲劳就会一阵阵袭来,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说实话,欧洲要玩得好,真得懂历史。那么,怎么才能快点对西方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呢?这种事,还是要找BBC——人家专门干这个的,巨额投入,不计回报,就是想用他们的知识给你“洗洗脑”。今天特别整理了BBC制作的8部精彩历史纪录片,大多数是关于欧洲历史的。藏着,慢慢看~1BBC 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 ▌《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着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 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日本的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

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212005648.html,/a_19rrg85rdp.html2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 15集看懂英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这比读历史教科书强多了,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对整个西方文化、西方历史有个入门的落脚点。 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2005648.html,/show_page/id_zd39889b28f7111e1 b2ac.html#rd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土耳其的灿烂历史 ▌最近热播的一档旅游节目《花样姐姐》的目的地就是土耳其,跟着明星们旅途看到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奥斯曼帝国就是土耳其人建立的政权,文化灿极一时。不了解奥斯曼,

2019届中考历史基础复习第二十三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习题

第二十三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一、选择题 1.(2018·徐州)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下图漫画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铁幕演说”的发表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公约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根据该条约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联合国 D.国际联盟 3.(2018·聊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意图主要是() A.铲除军国主义 B.稳定日本政局 C.巩固两极格局 D.遏制共产主义 4.(2018·黄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在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是() A.北约的建立 B.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联盟的建立 5.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9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亚太经合组织 6.(2018·无锡)下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A.推行社会改革 B.美国大力扶持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推行非军事化 7.(2018·黄石)15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逐步建立起了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A.埃及的独立 B.纳米比亚的独立 C.南非的独立 D.“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8.“万隆会议”“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答案

3.6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B.莫斯科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选择的是德军被首次打败的战役。A项战役中,德军没有被打败,B、C、D三项中的战役都是德军被打败的战役,但发生时间最早的是B 项。 【答案】 B 2.中途岛战役美军以少胜多的因素不包括() A.日军战术陈旧 B.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 C.日本舰队主力过于分散 D.日本军事装备落后 【解析】可用排除法,当时日本的军事装备很先进。 【答案】 D 3.二战中,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的战役是() A.西西里岛战役B.阿拉曼战役 C.开罗战役D.莫斯科战役 【解析】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标志着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答案】 B 4.下列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①中途岛战役②阿拉曼战役 ③不列颠战役④淞沪会战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四个选项,C项符合。 【答案】 C 5.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对法西斯国家的蔑视 B.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C.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D.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阅读图片信息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苏联人民爱国精神,故正确答案为B。A说法不准确,C体现的是具体战役,D不符合史实,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没开始。 【答案】 B 6.“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掌握: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能力训练过程与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性质是什么,后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西方大国为什么对德国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什么时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人文素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板书纪录】

【课程讲授】 复习提问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导入新课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⑵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⑶英法美等国为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⑷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还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二、xx政策: 1.实行的原因: ⑴英法在一战中其经济、军事受到了巨大的削弱,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 ⑵试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侵略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原因) ⑶英、法仇视社会主义苏联,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实行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初期 3.实行的主要国家: 英法美等西方主要xx。 4.实行xx政策的事例: ⑴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

⑵德国违犯《凡尔赛和约》,大肆扩军备战,并吞并奥地利,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⑶1938年,德意英法签定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交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⑷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宣而不战,按兵不动。 5.xx政策的影响: ⑴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⑵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⑶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6.xx阴谋: 背景: ⑴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并吞并奥地利,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⑵德国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⑶英法两国希望乙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内容: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影响: ⑴希特勒看清英法软弱可欺,得寸进尺,随后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并把矛头指向波兰; ⑵它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主要侵略活动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第14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版课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第14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华书局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他)充其量就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的那个人,结果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同一性质的改革是( ) ①大化改新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巴黎公社④当代中国农村改革 ⑤美国南北战争⑥赫鲁晓夫改革⑦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②⑤ B、③④⑦ C、④⑥⑦ D、⑤⑥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 ④苏联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面临的______局面,首先把______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______。此后,苏联的______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 ______,国家权力分散。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材料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地位,教学过程,情感价值观培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看学生,两年相处了如指掌;品学情,关键初三不能懈怠。现在我所任教的四班级是从初一一手带起来的,对于孩子们的情况基本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xxxx年宽城区初中历史八年级的全区质测中,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级的历史成绩在我区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在全区十几所中学中均排名第一位。但是成绩已经属于过去。孩子们已经升入初三,初三年段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肩负着中考的压力,经过两年的

学习,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我会继续延续前两年的教学方式顺应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生理年龄及心理年龄虽然已经有些成熟,但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依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男生对军事,战争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次,高屋建瓴谋全局,抽丝剥茧细穷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本册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下启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对战后世界格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的影响。又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承接关系,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二十世纪人类历史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有着深远作用。

【知识梳理】部编版九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 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 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 年 6 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 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 年 7 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胜利的规模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