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综述

普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综述
普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综述

C o n t e n t s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2)

甲状腺癌根治术 (5)

甲亢(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8)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1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5)

肝破裂修补术 (19)

脾破裂修补术 (22)

无张力疝修补术 (25)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29)

胃癌根治术 (33)

肠梗阻(小肠部分切除术) (39)

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43)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45)

结肠癌根治术 (48)

直肠癌根治术 (52)

肝癌(行半肝或肝叶、肝段切除术) (57)

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 (61)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65)

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69)

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腔静脉分流术) (74)

脾脏肿瘤(经腹腔镜行脾切除术) (78)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8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介入溶栓治疗术) (84)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行下肢动脉重建术) (87)

ERCP EST检查术 (91)

肿瘤化学治疗 (94)

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护理路径㈠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龚美英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护理,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能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是目前较佳的一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 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04 剖宫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分娩方式,是解决难产儿、巨大儿的一个重要手术方案。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分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剖宫产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剖宫产毕竟为有创性手术,其护理工作相当繁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是通过制定标准的护理流程,而使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1] 。我科对49例剖宫产产妇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1月在我院行剖 宫产分娩产妇98例做为研究对象,全部产妇均为足月单胎择期剖宫产产妇, 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本次研究均排除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产妇。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9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本次研究分组及护理方案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全部产妇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手术及护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产妇年龄24 32岁,平均(25.15?3.38) 岁。孕36 42周,平均(38.56?1.52)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 33岁,平均(25.45?3.53)岁。孕37 42周,平均(38.42?1.61)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手术及麻醉方法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如指导产妇产前检查、产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进行系统化护理,以 护理时间为纵轴,以护理内容为横轴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程序化的护理方案,护理路径表格由护士长和多名资深护士联合制定,并根据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护理实施时,将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发放给产妇1份, 护理工作人员1份,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表格内容实施护理,对已执行的护理操作和未能执行的护理操作做不同标记, 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详细记录,并反馈给护士长,以便对护理表格作出调整,为下一步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护理期间由护士长进行监督,并进行随机检查和评价。具体临床路径见表1。 表1 择期剖宫产产妇临床护理路径表 时间 护理内容 第1d (入院日)首先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与设施、住院医师、责任护士等相关情况,并告知家属探视事项;帮助产妇完善各 种检查;术前准备,如更衣、备皮、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禁饮、禁食)等第2d (手术日) 由责任护士将产妇护送至手术室,并与手术护士交接,术后严密观察母婴生命体征,观察产妇阴道出血情况,并给予相应措施;给予产妇肌内注射缩宫素;观察新生儿情况,并常规注射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指导产 妇进行母乳喂养, 尽量做到早吸吮、早开奶;给予产妇心理安慰与疏导,并指导其饮食及活动第3d 密切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情况、阴道出血情况;给予产妇乳房护理并进行母乳喂养宣教,观察母乳分泌情况; 指导其下床活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类食物;做好会阴护理;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及抚触 第4d 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情况;指导产妇进行活动;母乳喂养宣教;对新生儿进行抚触与护理;观察产妇乳房及泌乳情况,并教会产妇挤奶;会阴部护理第5d 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情况、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情况;指导产妇合理饮食;指导产妇活动;给予乳房护理,取 新生儿足跟血送检、 筛查第6 8d 观察产妇恢复情况;指导其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心理护理 第9d (出院日) 指导产妇出院后饮食、活动、避孕、个人卫生及性生活等相关情况,告知婴儿的护理常识、预防接种等相关事项 作者单位:335300江西省资溪县人民医院龚美英: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 01·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19期(上半月版)

最新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

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 内容简介 丁炎明、王兰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每个“一病一品”护理均包括护理框架、护理方案和专科护理品牌三部分。针对常见的46种疾病,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并以”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这一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和随访全过程的”优质护理服务链”为疾病护理实践过程的主线,突出患者角度对护理服务的愿望与体验,同时依据循证护理的步骤,通过**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制定疾病*佳的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方案和专科护理品牌。本书可用于临床护理人员巩固并*新疾病护理知识的参考,新护士专科疾病护理的培训资料,以及护理管理者管理的依据。 作者简介 丁炎明,女,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0余年,其专业领域为普外科、手术室、泌尿外科和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及管理。曾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4年短期在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德国柏林T业大学、英国皇家护理学院及美国霍普金斯医学中心学习医院管理。2014—2015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学习并毕业。组织并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承担并负责院级课题数十项。负责组织本院护理科研团队申报课题并荣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以**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并获得2008年度《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生物类学科高被引作者前10名;主编40余部护理书籍。现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华护理学会第24届、25届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24届、25届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中华护理杂志副总编辑;教育部高等学校护

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以及科学性、实用

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以及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评价 发表时间:2018-07-04T15:54:03.2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石金玉樊晓君[导读] 建立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之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具有实施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咸安区中医医院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中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评价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小儿内科患者500例,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不同护理模式的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小儿内科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后的住院时间(5.01±1.32d)、住院费用(1233.62±300.26元)经数据软件分析发现比对照组(住院时间:8.01±1.35d、住院费用:2001.33±300.65元)均更低,且研究组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89.60%),P<0.05,差异显著。结论:建立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之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具有实施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关键词: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临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的住院时间作为横轴,以各种护理措施作为纵轴而制定出来的护理日程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时间相对较早,最早应用的国家是美国,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医院开始陆续应用,已经取得了较为肯定的应用效果。 1. 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小儿内科患者500例,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不同护理模式的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 研究组:组内患者250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5.01±2.03)岁;支气管肺炎患者65例、急性支气管患者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1例、小儿腹泻患者60例。 对照组:组内患者250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5.15±2.16)岁;支气管肺炎患者66例、急性支气管患者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小儿腹泻患者59例。 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资料指标差异,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依据医院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向患者家长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张贴治疗中值得注意的事项于医院醒目位置[1]。 研究组:(1)组间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均由科室中的骨干成员担任,对小儿内科常见的病症类型进行护理路径设计,确保护理流程可以得到落实。(2)对小儿内科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目的、意义等相关内容。(3)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设计,对护理流程进行评估,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结合科室病症特点制定出最适宜的护理路径,将治疗、护理目标详细列在护理路径告知单中,以此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配合。(4)按照护理计划争取患者家属同意,与主治医生共同确定,以此落实护理路径中的各项护理措施,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护理过程。(5)选定责任护理人员评估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对各种变量因素进行记录和及时反馈,向患者家属进行口头形式的疾病宣教。(6)在实施过中分析患者家属对护理路径中项目的满意度,并分析产生该种结果的原因,不断给予改进意见[2-3]。 1.3观察项目 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数据指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版本用SPSS21.0系统分析,文中观察项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数据指标涉及计量、计数资料, P<0.05有差异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小儿内科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后的住院时间(5.01±1.32d)、住院费用(1233.62±300.26元)经数据软件分析发现比对照组(住院时间:8.01±1.35d、住院费用:2001.33±300.65元)均更低,且研究组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89.60%),P<0.05,差异显著。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 一、心电监测技术 (一)目的 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二)实施要点 1.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2.操作要点: (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 (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二、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一)目的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 (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2.操作要点: (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

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作者: ————————————————————————————————日期: ?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 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二、总体目标 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组长:张爱萍 副组长:贾改霞刘叶张燕 成员:郝乐李敏王耀霞韩燕王丽英刘茹赵婷 2.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 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工作职责 (1)管理委员会职责: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②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③组织人员培训。④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2)护士职责:①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②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③负责病人的活动、

普外科护士工作总结字

普外科护士工作总结字 通过在普外科这段时间的实习,我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前辈的悉心指教,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将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努力改善... 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始终以实事求是的观点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为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便于早发现,早解决,不停的在各个病房中穿梭;为进一步巩固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按时参加晨间护理,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认真执行医嘱,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在一个科室里待久了,感觉大家真的如同一家人一样,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整个科室的团队协作,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我喜欢外科的干脆利落,尽管忙,但有种畅快的感觉,而且每天都有收获。 我的带教老师以上主班居多,除了跟随老师处理医嘱、清点物品、发放清单、打印输液卡等,我也会主动请缨去帮忙接盐水,更换引流袋,做理疗、雾化、吸痰等治疗工作,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我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并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

理操作,能做好普外科常见病,如:疝、腹膜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并发症、肠梗阻、阑尾炎、结肠癌、急性胆囊炎、血气胸、脓胸、坏疽等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后护理及观察。在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总结:人第一次做没干过的事情,难免慌乱,不打紧,熟能生巧。关键是现在认真学,不管做的时候有没有做到,心里要知道原则上应该怎么做,不然以后带师弟师妹时,自己连标准的做法都不知道,给他们讲不出来,丢脸还是小事,后悔都莫及。不管你懂不懂,要敢于去看病人,问病人,不要怕被病人问问题,病人问的问题才是最实际的问题,也是以后自己以后做护士或者工作的时候会被问到的问题,现在不会比以后不会要好些。相信有了外科实习的经历,下一科室的工作将更为顺利。 姚利,女,31岁,中共党员,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护士,曾获得市级“优秀护士”“优秀党员”“首届十佳青年文明号号长” “三八红旗手”“十佳护士长”的称号。于XX年,主动请战成为第一批工作在非典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并获得“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于XX年被获选为“河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分队队员,于XX年5月25日成为邯郸市首批赴川医务工作者,开展乡村巡诊工作。于6月8

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24T14:56:54.5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房英 [导读] 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长沙医学院附属一医院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6例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5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通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6),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00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2),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临床路径;应用价值;护理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nursing care of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Fang Y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Hunan Changsha 41021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peration. Methods:106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53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ceived nursing satisfaction,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nursing,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016),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000),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432),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operation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an 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peration;clinical pathway;application value;nursing 临床路径护理是指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其他参与医疗活动的工作人员一起针对某一种疾病展开治疗,有效减少造成患者延时出院的影响条件,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避免浪费的一种优质医疗护理服务。[1]本文选取106例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就临床路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106例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53例)与对照组(n=53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外科相关手术的诊疗标准[2],排除有严重感染、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慢性疾病以及意识不清患者。研究组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范围为16至68岁,平均年龄为(39.68±10.7)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范围为18至61岁,平均年龄为(40.3±11.4)岁。患者中阑尾切除手术53例,甲状腺手术30例,胆囊手术16例,其他7例。全部患者均知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将知情同意书签署。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分析,组间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遵照医嘱安排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准备,给予患者常规饮食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其他必要护理。 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服务,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安排制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具体内容为[3-5]:1术前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相应医疗条件及先进设备,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紧张、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安排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告知其手术注意事项。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积极与患者交谈,核对患者信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调整至舒适正确的体位,辅助麻醉师完成对患者的麻醉,辅助手术医生完成手术。3术后护理:针对不同疾病易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镇静处理,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以防出现便秘情况;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手术创口的愈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本院自行设计,问题答案设置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问卷共发放106份,回收10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通过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用(%)表示,如果检测显示(p< 0.05),具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如果检测显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79.25%(42/53)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1±1.9)天,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7±2.2)天,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1.5204,p=0.0000),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8-06-27T15:40:19.1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作者:唐晓梅 [导读] 可明显改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用时,可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可促使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工作差错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甘肃省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8100) 【摘要】目的:在妇产科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评价实施效果。方法:入组52例妇产科患者,符合随机原则,选取时间2017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26例;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用时、护理质量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工作差错率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289-01 妇产科在医院中属于重要科室,受到临床重视。妇产科护理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日益提升,给予妇产科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并不能获得理想护理效果。本组选取52例患者,深入分析了在妇产科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自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52例患者入组,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知情同意,观察组26例患者年龄28岁至72岁,中位年龄48.2岁,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及以上患者例数分别是9例、8例、9例,卵巢囊肿、剖宫产、宫颈糜烂、子宫肌瘤患者例数分别是4例、10例、10例、2例;对照组26例患者年龄29岁至73岁,中位年龄48.3岁,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及以上患者例数分别是8例、8例、10例,卵巢囊肿、剖宫产、宫颈糜烂、子宫肌瘤患者例数分别是5例、9例、9例、3例。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P> 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按照本院常规护理流程严格执行并给予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 观察组(26例;临床护理路径):(1)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3~5名护理人员作为组员,负责为患者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2)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合理制定,横轴代表护理措施[1],纵轴代表时间,将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贯穿护理全程。(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满意的病房环境并确保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实施入院指导,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性知识,为患者介绍医务人员及所处环境。(4)加强巡视。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加强护理巡视,关心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2],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严重不良情绪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并增加安全感。(5)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存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心情稳定,促使患者治疗疾病信心明显增强。(6)出院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给予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叮嘱患者遵医嘱。 1.3 效果评估[3] 护理质量评分:由本院自拟调查问卷统计。 1.4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结果 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用时、护理质量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工作差错率对比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更优,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用时对比 3.讨论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逐渐引入至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属于整套护理模式,护理依据是循证医学、护理指南,可促使妇产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给予妇产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期间,需要做到: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全程微笑服务,态度亲和,在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给予患者进行诊疗环境介绍时需要详细易懂,促使患者消除对所处环境陌生感,促使患者感觉到舒适满意,在给予患者护理巡视期间,需要

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20T14:18:08.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蒋碧玉[导读] 外科手术是最常见、应用最多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而普通外科手术不仅仅包括手术过程,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蒋碧玉(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10月我科将护理路径应用于860例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中。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通过采取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更规范,健康宣教实效化,保证了每一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也使护患更加和谐。【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普外科围手术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31-01外科手术是最常见、应用最多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而普通外科手术不仅仅包括手术过程,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但有助于实施手术,而且对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手术后痛苦,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我科制定了普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每位护士按护理路径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减轻患者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2011年1月至10月我科将护理路径应用于860例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普外科患者860例,其中,男540例,女320例,年龄6-92岁。 2 结果 通过对在院及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98%。住院期间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零投诉。 3 护理路径 3.1 入院时临床护理路径 3.1.1 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时安排床位,对患者行入院宣教,介绍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陌生感。仔细询问病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以便在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宣教指导和情感支持。对可能发生意外事件(如坠床、摔伤、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前采取护理措施,如床头挂警示标识,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3.1.2 介绍入院后需做检查的目的和意义,部分患者由于经济收入不宽裕,对一些检查项目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医师。护士要耐心说服和讲解: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医师有针对性地检查,目的是排除或明确疾病,便于术前纠正和治疗,防止盲目急于送手术室而发生意外。我科编写了“相关检查知识宣教本”,对检查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注意事项均作了全面的介绍。 3.2 手术前临床护理路径做好术前准备,如禁止吸烟,练习有效咳嗽,预防着凉,加强营养摄入,术前饮食和肠道准备;认真做好术前宣教,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麻醉方式、预后等,介绍术前、术中、术后如何配合医师护士的指导,术前宣教非常重要,让患者有心理准备而主动配合,如果术后因手术创伤、麻醉刺激、患者烦躁不适,接受效果不理想。术晨行术前评估,血压、体温是否正常,皮肤准备情况,术前执行,心理状况等。 3.3 手术后临床护理路径 3.3.1 手术当日 3.3.1.1 病人接走后准备好麻醉床,床边备心电监护仪和氧气装置。 3.3.1.2 体位术后病人根据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舒适体位。全麻未完全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腰麻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4-6小时。麻醉清醒后,可取半卧位,减轻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利于腹腔引流。术后不能主动翻身的每2-3小时为其翻身一次,防止发生压疮,促进胃肠蠕动。 3.3.1.3 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重视患者主诉,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及时处理,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 3.3.1.4 加强专科护理,如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脱出、打折,严格交接班,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等。做好术后评估,评估内容为以上内容。 3.3.2 术后第一日 3.3.2.1 按医嘱执行治疗及观察病情变化。 3.3.2.2 加强健康知识指导,如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及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的重要性,预防肠粘连;指导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和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何时可进食,进食的种类、量。 3.3.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配合医师积极治疗和护理并发症,防止并发症加重。 3.3.3 术后每一日根据不同的手术和病情不同进行相应的治疗及指导患者休息、活动、饮食、自理能力等,重视患者情绪及家庭情感支持,直至出院。 3.3.4 出院时临床护理路径出院时由主管护士对患者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指导,并调查满意度,送出院贴心服务卡片,书面指导患者出院的注意事项。例如:腹部手术后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不宜吃得过饱等,何种食物少吃,何种食物可多吃,如何预防肠梗阻等。 4 小结 通过采取以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更规范,健康宣教实效化,保证了每一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K].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

普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一、乳腺良性肿瘤(纤维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纤维瘤)。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 4.病理检查:肿块活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2.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 3.预防应用抗生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腺良性肿瘤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5.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止血药物等。 3.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手术切口红外线治疗。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无积血,无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 病理报告为恶性病变,需要按照乳腺癌进入相应路径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护理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二、总体目标 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组长:张爱萍 副组长:贾改霞刘叶张燕 成员:郝乐李敏王耀霞韩燕王丽英刘茹赵婷 2.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工作职责 (1)管理委员会职责: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②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③组织人员培训。④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2)护士职责: ①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②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③负责病人的活动、

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普外科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体会

普外科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拓宽常规护理的思维方式,以人性化工作模式提升普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和遵医行为、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提升。结论对外科住院患者拓宽常规护理意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显着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达到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标签:普外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开发的一种标准化诊疗和护理临床模式,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主动性开展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对患者自觉参与和主动配合疾病的护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抑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促进医疗护理水平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选择临床护理路径的医疗服务模式,拓宽常规护理的思维方式,制定照护计划,对常规路经进行不断完善,使临床护理路径更合理,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此模式接受照护或是由医生和护士及其他有关人员对特定的诊断和治疗做最适当的、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照顾计划,达到满足患者及家属获取与手术相关信息的需要,促进患者及家属参与诊疗和护理过程,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适应性,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将笔者所在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情况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1.1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制定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标准模式,在充分了解外科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护理计划及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制定适合的临床护理路径,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及需参与的医护人员组成,按照方案标准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1]。 1.2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从入院接诊指导、检查、诊断、用药治疗、临床护理到饮食和活动指导、宣传教育、出院指导等护理手段作为目标,配以严格的时间量化目标,详细描述、记录何时该做哪项检查、何时用药治疗、何时给予护理、何时可出院等,从而指导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开展,患者通过了解自己的护理方案,提高自我护理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护理过程,促进护患双方相互合作,从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形成护理的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1.3临床护理路径操作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护理路径中体现人性化服务[2]。入院时由责任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作详细的入院宣教,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作出入院评估。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对于特殊的用药、检查要有告知内容。在术前要积极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