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4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半数有X线所见的骨关节炎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的炎性病变。许多研究证明,本病主要由软骨退行性变而致的概念并不正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了讨论。一、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个体遗传素质均有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和磨擦损伤可能是骨性关节炎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证明,直接的压力作用可使动物的关节软骨细胞激活,引起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中胶原等蛋白的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1)。肥胖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增加即与这一机制有关。此外,随年龄增大,关节周围韧带松驰、神经反射减缓及外伤等均可致关节不稳,造成软骨的压力不平衡及损伤,进而出现软骨细胞激活、蛋白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除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外,骨性关节炎的另一个诱发因素是不同原因所致的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异常。临床研究发现,不少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之前即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等X线改变。反复的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组织的微骨折,并引起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变化、骨硬化及骨赘形成(2)。许多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部分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以Hebarden结节为突出表现的患者存在4q26-q27、7p15-p21及Xcen基因的连锁不平衡。II 型前胶原(COL2A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骨性关节炎有关。此外,IV型、V型、VI型胶原及COL9A1基因突变均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基因(3)。这些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不同骨性关节炎个体的发病,但是对其参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机制国内外的研究尚少。二、骨性关节炎病变进展的机制骨性关节炎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其病变的特点为致炎性蛋白和酶类分子增加,以及炎性抑制性因子的减少。一方面,软骨细胞受不同因素的作用活化后产生I、IIa、III、VI、X型胶原明显增加,以及这些胶原成分的降解增强。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致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自由基等的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炎性成分又可作用于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及其周围组织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的产生,终至出现软骨破坏。另一方面,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基质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明显减少,软骨细胞及滑膜的IL4、IL10及和IL13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水平降低,使这些细胞因子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IL1的作用减弱(4)。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病变进展与致炎性因子的增高和炎性抑制因子的水平减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近几年的研究提示,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程早期即出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保护和修复现象。主要的发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骨性关节炎者软骨细胞、软骨下骨组织及滑膜中的血小板获得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I和转化生长因子(TCF)-b的水平升高(5)。这些因子与基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因而可减缓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发生。但是,这些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同时参与了骨硬化及骨赘的形成。第二,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组织代谢增强,骨生成蛋白(BMP)-2等生长因子产生增多。BMP-2对软骨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不足以抵消本病中致炎因素等对软骨的损伤。同时,IGF-1等的促软骨修复作用也受到其受体或结合蛋白的抑制。因此,上述生长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的保护及修复作用并不能阻止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进展。软骨细胞活化及软骨下骨微骨折等病变的结果主要导致致炎性成份及生长因子的产生增多和炎性抑制因子的产生减少。同时,这些炎性成份还可引起关节液内磷酸钙结晶的形成。这些致炎因子及结晶等导致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并进一步促进上述炎性或破坏性因子的产生,最终出现软骨破坏、滑膜炎症、骨硬化和骨赘形成等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发生。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Chap0: 绪论 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D A. 病理反应 B. 病理表现 C. 病理障碍 D. 病理过程 E. 病理状态2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E A. 临床观察 B. 形态学观察 C.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D.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E. 动物实验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C A.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B.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C.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 A. 动物实验研究 B. 推理判断 C. 临床实验研究 D. 流行病学调查 E. 临床观察病人5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D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6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E A. 细胞病理学 B. 器官病理学 C. 医学生理学 D. 疾病病理学 E. 实验病理学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C A. 诊断疾病 B. 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C. 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D.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过程 E. 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 8病理生理学是E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C.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D.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E.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9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E A. 19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 C. 20世纪中叶 D. 20世纪前叶 E. 19世纪后叶10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全文)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全文) OA的规范性治疗是指:临床医生面对不同的就诊患者,能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发病的部位、患病时间的长短以及疼痛持续的时间等的不同,因人而异,制定系统的治疗计划,正确选择非药物性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患者的疾病知识教育等)、药物治疗(何种类型的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 非药物性保守治疗 非药物性保守治疗是OA最基础的治疗方式。其他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均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对于初次就诊但症状不重的OA患者而言,这应该是临床医生首先推荐的治疗方式。治疗方式具体包括: 1.患者疾病知识教育 通过良好的疾病知识教育,使患者对OA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以及转归等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积极与医生配合。这样不仅使患者消除了紧张情绪,主观感觉疼痛减轻,减少了到医院就诊的次数,而且日常活动量增加,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2.物理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疾病知识教育后,配合适当的有氧锻炼及肌肉力

量练习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能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对于膝关节OA患者而言,股四头肌的力量尤为重要。以往我们通常认为,OA患者的股四头肌无力是因为关节疼痛而导致的废用性萎缩,但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放射学OA的表现但没有疼痛等临床症状的人群依然表现有股四头肌的无力。因此,股四头肌无力导致的关节不稳定可能是导致OA发病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发病后疼痛引起的结果。有观点认为应该减少活动和走路;还有观点认为多活动能把骨刺磨平或磨光滑。其实,两者都不对。功能锻炼的目的是维持一定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最好的锻炼方式是游泳,水的浮力可以减轻体重对关节的压力,从而可在水中进行较剧烈的活动以减少体重,这样既不会因运动过量而增加关节磨损,也不会由于活动过少而过度肥胖及肌肉萎缩。 3.减肥 减肥可以降低关节的负荷,从而减少关节的进一步磨损。研究发现,单纯节食减肥的效果没有通过锻炼在降低体重的同时增加肌肉力量的效果为好。 药物治疗 对于经过单纯的非药物性保守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的OA患者,则可采用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关节内用药等。镇痛药物的应用应遵循中华医学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1.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的OA患者来说,对乙酰氨基酚被美国类风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 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 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 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 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 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诊疗指南· [编者按]为规范骨关节炎诊断治疗,现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进行转载,供读者工作中参考。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1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1月13日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一项旨在引起各国政府、医疗研究机构、民众以及社会各界对骨骼疾病重视的“骨与关节十年”。其中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OA是一种常见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我国卫生部也于2001年10月12日举办了“世界关节炎日”宣传活动,并决定设立“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在该基金的支持下,组织国内骨科和风湿免疫科专家起草了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它为全国医师进行OA诊治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但该指南(草案)出版至今已4年余,尤其近些年来,随着对OA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入,该指南中存在诸多亟待更新的内容,因此在借鉴国外OA指南以及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上版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实施时仍须根据患者以及具体的医疗情况而定。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相关产品说明。 2概述 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O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OA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 3分类 OA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OA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4临床表现 4.1症状和体征 4.1.1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4.1.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及发紧感,也称之晨僵,活动后可缓解。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min。 4.1.3关节肿大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部分膝关节因骨赘形成或关节积液也会造成关节肿大。 4.1.4骨摩擦音(感)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4.1.5关节无力、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可引起关节无力,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 4.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升高。继发性OA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4.3X线检查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78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核黄疸 2.原发综合征 3.裂体细胞 4.原位癌 5.缺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适应在形态上表现出 、 、 、 。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 和 。 3.深部脓肿出现一个开口的排脓管道,称为 ;若出现2个开口且相通的排脓管道则称为 。 的计算公式为AG ,其正常值 。当该值大于 时,可诊断 。 5.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有 、 、 。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 、 。 7.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某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 大小边缘隆起的溃疡,你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 )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线钡餐检查 D.大便化验 E.胃液分析 2.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 )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E.肾、肺、脾 3.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 A.血栓吸收 B.血栓愈合 C.血栓再通 D.血栓软化 E.血栓机化 4.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 A.变性、坏死、渗出 B.变性、渗出、增生 C.变性、渗出、再生 D.变质、渗出、增生 E.变质、渗出、化生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 )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D.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E.杯状细胞、粘液腺体增生、肥大,浆液腺粘液化

骨关节炎-中文综述

题目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研究进展 作者 摘要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前言 骨关节炎(OA)是受多因素影响的慢性进行性非炎症退行性的关节疾病,常会累及肌肉骨骼的疾病,以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的病理改变为主(1)。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在OA病理生理中的关键细胞,也是软骨内骨化正常的骨骼发育、关节软骨的保护和关节运动功能的维持的关键因素。此外软骨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保护组织免受关节软骨的破坏。说明关节软骨与OA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对OA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无明确有效的针对改善关节软骨病情和理想的消炎止痛药。因此,探讨关节软骨在OA中的病理机制将有巨大的临床价值。 正文 1.OA的病理生理 OA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尤其与高龄相关,继而导致骨和软骨的降解和修复的过程。然而,对于这些骨和软骨相互作用的变化是否有一个共同的通路,还需要研究者们不断探索。 1.1软骨细胞的调节 软骨细胞在OA中非常重要,与骨骼发育、关节软骨的保护与关节运动紧密相关。在原代人类软骨细胞,其中一个信号瀑布是由胶原II和其释放的细胞因子介导的,包括白介素(IL)-6,同时响应细胞因子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死亡的软骨细胞会减少软骨的细胞构成,剩余的软骨细胞被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激活,促进分解和使细胞分化异常,如抑制IL-1导致细胞外基质(ECM)降解(18)。天然胶原主要包括MMP-1、MMP-8和MMO-13,其中MMP-13是软骨细胞终末分化的早期标志物。 1.2关节软骨的降解 刺激软骨细胞外基质的两个关键分子是II型胶原(如MMPs)和蛋白聚糖(如聚蛋白多糖酶,ADAMTS),由软骨细胞镶嵌在基质中,也被蛋白水解酶降解。它的降解导致关节软骨基质的丢失。蛋白聚糖被蛇毒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调控,主要通过ADAMTS-4和ADAMTS-5实现。 MMPs和ADAMTS在软骨降解介导ECM丢失中可能是最重要的酶。此外,MMP-13和ADAMTS-5可通过促进分解信号使OA改变,同时也可以调节合成信号维持软骨内环境的稳定。 I型胶原是第一个被描述的人源化OA软骨中诱导的基质分子,可在OA中观察到其上调。 此外,DDR家族代表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和一些纤维状胶原的交互,以两种形式存在,DDR1和DDR2。II型胶原更加特异性的与DDR2结合。DDR2是OA软骨降解中的中央调节分子,也与压力途径相关,通常包括IL-6,作为促炎细胞因子的原型,通过原代人类软骨细胞预处理再由II型胶原释放(28)。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探讨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探讨 发表时间:2016-04-12T15:26:56.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作者:王友成张钊黄大华刘国华刘振中刘铮高新[导读] 黑龙江省医院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讨论。 黑龙江省医院骨外一科哈尔滨市 15003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病理性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两类。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是指病人无创伤、感染、先天性关节畸形等的病史,无明确原因而导致骨关节炎[1]。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的炎性病变。许多研究证明,本病主要由软骨退行性变而致的概念并不正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讨论。 一、膝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诱发因素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到压力和磨损有关。研究证明,肥胖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增加是因为压力可使膝关节软骨细胞激活,引起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中胶原等蛋白的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此外,随年龄增大,关节周围韧带松驰、神经反射减缓及外伤等均可致关节不稳,造成软骨的压力不平衡及损伤,进而出现软骨细胞激活、蛋白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除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外,另一个诱发因素是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异常。研究发现,不少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在关节软骨退变前即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等X线改变。反复的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组织的微骨折,并引起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变化、骨硬化及骨赘形成。遗传因素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王友成等研究结果人群TGFβ1基因的多态位点C1348-T(Bsu36Ⅰ)可能与OA的发生有相关性,它是影响OA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TGFβ1 C1348-T (Bsu36Ⅰ)尽管它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但是它可能通过影响该SNP的下游m RNA的转录,或者可能通过干扰miRNA或是钙调蛋白特异结合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而发挥作用[2]。 二、膝骨性关节炎中化学因子对软骨病变的影响 膝骨性关节炎基本病变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其特点为致炎性蛋白和酶类分子增加,以及炎性抑制性因子的减少。软骨细胞受不同因素的作用活化后产生I、na、l、VI、X型胶原明显增加,以及这些胶原成分的降解增强。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一1(IL一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致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自由基等的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炎性成分又可作用于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及其周围组织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的产生,终至出现软骨破坏。Ehrlich,Martel-pelletie等证明了KOA的关节软骨成分的降解可能与中性蛋白酶和胶原酶(统称关节软骨酶)的含量和活性呈正向关系。而且多参数综合研究表明KOA的关节软骨的分解代谢明显大于合成代谢。Sapolsky等在体外实验研究中,发现中性蛋白酶在体外中性环境中较低浓度时即可降解软骨中的蛋白多糖。自由基具有很强反应活性的基团,能改变氨基酸、多酞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为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魏西秦[4]等的研究结果发现自由基可抑制关节软骨细胞DNA、基质蛋白多糖及胶原的合成,同时引起软骨细胞膜性结构的严重损伤。 进上述炎性或破坏性因子的产生,最终出现软骨破晶等导致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并进一步促进上述炎性或破坏性因子的产生,最终出现软骨破坏、滑膜炎症、骨硬化和骨赘形成等膝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发生[5]。 综上所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引起的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膝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发生主要与多种蛋白酶和致炎性因子的产生增多以及炎性抑制因子的减少,并导致软骨和软骨下组织的破坏有关。参考文献: [1] Wigley RD,Zhang NZ,Zeng QY,et al. Rheumatic diseases in China:ILAR-China study comparing the prevalence of rheumatic symptoms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rural populations. J Rheumatol.2008;21(8):1484-1490. [2] Sarzi-Puttini P,Cimmino MA,Scarpa R,et al. Osteoarthritis:an overview of the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strategies.Semin Arthritis Rheum.2005;35(1):1-10. [3] Stitik TP,Foye PM.The prevalence of knee pain and sympto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 among veteran traumatic amputees and nonamputees.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6):1273. [4] 陈游,孙才江,魏西秦等.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几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26 -1427. [5] LEQUESNEM. Indice of severity and disease activity forosteoar-thritis[J]. SeminArthritisRheum,1991,20(12):48.

2017年(AAOS)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

2017年(AAOS)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 推荐1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建议参与自我管理项目,包括力量训练、低强度有氧运动、神经肌肉训练和参与与国家指南一致的体力活动。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推荐2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5,建议减肥。推荐等级:中度推荐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3a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针灸疗法。推荐等级: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有害性分析,但我们仍然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推荐3b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疗法)。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3c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按摩治疗。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 4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外翻应力支具(使膝内侧间室不负重)。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 5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不建议使用外侧楔形鞋垫。推荐等级:中度推荐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 6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推荐等级: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有害性分析,但我们仍然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4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半数有X线所见的骨关节炎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的炎性病变。许多研究证明,本病主要由软骨退行性变而致的概念并不正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了讨论。一、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个体遗传素质均有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和磨擦损伤可能是骨性关节炎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证明,直接的压力作用可使动物的关节软骨细胞激活,引起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中胶原等蛋白的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1)。肥胖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增加即与这一机制有关。此外,随年龄增大,关节周围韧带松驰、神经反射减缓及外伤等均可致关节不稳,造成软骨的压力不平衡及损伤,进而出现软骨细胞激活、蛋白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除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外,骨性关节炎的另一个诱发因素是不同原因所致的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异常。临床研究发现,不少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之前即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等X线改变。反复的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组织的微骨折,并引起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变化、骨硬化及骨赘形成(2)。许多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部分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以Hebarden结节为突出表现的患者存在4q26-q27、7p15-p21及Xcen基因的连锁不平衡。II型前胶原(COL2A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骨性关节炎有关。此外,IV型、V型、VI型胶原及COL9A1基因突变均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基因(3)。这些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不同骨性关节炎个体的发病,但是对其参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机制国内外的研究尚少。二、骨性关节炎病变进展的机制骨性关节炎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其病变的特点为致炎性蛋白和酶类分子增加,以及炎性抑制性因子的减少。一方面,软骨细胞受不同因素的作用活化后产生I、IIa、III、VI、X型胶原明显增加,以及这些胶原成分的降解增强。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致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自由基等的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炎性成分又可作用于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及其周围组织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的产生,终至出现软骨破坏。另一方面,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基质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明显减少,软骨细胞及滑膜的IL4、IL10及和IL13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水平降低,使这些细胞因子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IL1的作用减弱(4)。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病变进展与致炎性因子的增高和炎性抑制因子的水平减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近几年的研究提示,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程早期即出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保护和修复现象。主要的发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骨性关节炎者软骨细胞、软骨下骨组织及滑膜中的血小板获得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I和转化生长因子(TCF)-b的水平升高(5)。这些因子与基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因而可减缓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发生。但是,这些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同时参与了骨硬化及骨赘的形成。第二,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组织代谢增强,骨生成蛋白(BMP)-2等生长因子产生增多。BMP-2对软骨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不足以抵消本病中致炎因素等对软骨的损伤。同时,IGF-1等的促软骨修复作用也受到其受体或结合蛋白的抑制。因此,上述生长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的保护及修复作用并不能阻止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进展。软骨细胞活化及软骨下骨微骨折等病变的结果主要导致致炎性成份及生长因子的产生增多和炎性抑制因子的产生减少。同时,这些炎性成份还可引起关节液内磷酸钙结晶的形成。这些致炎因子及结晶等导致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并进一步促进上述炎性或破坏性因子的产生,最终出现软骨破坏、滑膜炎症、骨硬化和骨赘形成等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发生。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专业代码077704或100104)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础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二)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坚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病理诊断。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半年,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和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在职硕士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延长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与临床 (二)急性肺损伤发病及其内源性修复机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70分计学分,选修课≥60分计学分。专业课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等工作统筹安排,第五学期末修完全部学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教材: (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理学:周庚寅主编,科学出版社,英文版 (3)高级病理生理学:杨惠玲主编,科学出版社 (4)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5)组织病理学技术:李甘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2.著作与期刊: (1)中华外科病理学:武忠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病理学杂志:吴秉铨主编,中华医学会主办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1 交卷时间:2019-05-21 00:10:48 一、单选题 1.(4分)引起肺气肿的因素不包括(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 2.(4分)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是(细胞浆的改变) 3.(4分)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4.(4分)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何种性质的炎症(纤维素性炎) 5.(4分)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 6.(4分)在大叶性肺炎中的哪一期可见铁锈色痰(红色肝样变期) 7.(4分)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的主要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8.(4分)急性肾盂肾炎属于(化脓性炎) 9.(4分)心肌串联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前负荷长期过重) 10.(4分)休克I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1.(4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 12.(4分)高热患者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13.(4分)绒毛膜癌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由合体细胞样和细胞滋养层样细胞构成) 14.(4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 15.(4分)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脑和胰) 16.(4分)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败血症) 17.(4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易发生的缺氧(低张性缺氧) 18.(4分)以下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中暑不属于过热) 19.(4分)DIC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微血栓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损伤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而外周阻力降低) 20.(4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21.(4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2.(4分)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定向游走) 23.(4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平卧时心指数增加) 24.(4分)肝性脑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三羧酸循环障碍) 25.(4分)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可发生于心肌细胞)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2 交卷时间:2019-05-21 22:34:46 一、单选题 1.(4分)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2.(4分)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 3.(4分)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风湿小结) 4.(4分)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5.(4分)以下对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先动脉阻塞,继而发生静脉淤血) 6.(4分)以下哪种不属于风湿病变(化脓性关节炎) 7.(4分)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是(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并与间质分界不清) 8.(4分)DIC的主要特征是(凝血功能失常) 9.(4分)原位癌的主要特征是(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底膜仍完整)

骨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

骨性关节炎的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1.了解骨关节炎患病因素,以及防护措施。 2.关注颈椎病。骨刺。 教学过程; 1、年龄:衰老是罹患骨关节炎的最危险因素,魂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约50%的60岁以上人群患 有此病。患者以老年女性多见。 2、关节损伤:损伤是导致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一次交严重的创伤或低强度的多次损伤,如路边失足,楼梯踏空 等,都能成为骨关节炎的治病因素。十字韧带缺失和半月板切除,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尤为密切。损伤可使关节软骨面的负荷和磨损增加,从而导致骨关节炎。 3、肥胖:据国外文献报道,肥胖着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为12~43%。因为体重增加了关节的负荷,以及姿势和步态 的改变等,导致关节的生物力学有所改变,其常见部位集中于膝关节内侧软骨。另外,肥胖着的脊柱和足部的骨关节炎发病率也较高。 4、遗传:关节的先天性结构异常和缺陷(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曰发育不良和股骨头骨骺脱位等)、软骨或骨 代谢的异常等都可能导致骨关节炎。 5、雌激素:由于临床上,女性的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也有实验证明,雌激素对骨关节炎有抑制作用,所以,绝 经期前后的女性的骨关节炎可能与雌激素失衡而加剧老化有关。 6、过度使用(职业因素):骨关节炎的发生于职业密切相关,由于某些职业的要求,导致某些关节由于过度使用 而更容易受磨损导致退化,引起骨关节炎,如矿工的髋关节、脊柱、膝关节;采棉采茶者的手、颈椎、

膝关节;教师的颈椎、肩、膝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踝关节、膝关节;足球、篮球、排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踝关节等。同时,无电梯楼房居民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率均高于平方居民。 骨关节炎的分类 骨关节炎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两种。 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不明,是指到了一定年龄,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结果。患者一般无遗传缺陷,且没有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关节没有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病史。多发于中年以后,尤其是肥胖超重者。 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因畸形、损伤和疾病等某种明确的原因造成关节软骨的损害,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生骨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见原因有: (1)先天性关节畸形,如膝内翻、膝外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2)骨发育不良,如骨骺发育不良等; (3)外伤或机械性磨损,如运动员外伤导致软骨损伤、骨折损伤关节面、习惯性关节脱位、半月板切除术等;(4)代谢性疾病,如褐黄病、血红蛋白病等; (5)其他关节疾病继发: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颈椎病是关节炎么? 颈椎病是骨关节炎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颈椎间盘推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由于颈椎活动大,而且活动频繁,极易引起椎间盘的退变,特别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集老年人来说,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摘要】阐述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即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相关,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施治应注重寒热虚 实之分,并与辨病相结合。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本虚标实 Abstract: With TCM basic theory, it reiterates the attack mechanism of osteoarthritis, which is related with deficient live and kidney, malnutrition of physique, wind cold and wetness attack and sputum and stasis block,etc.,i. e. the sign of deficient root with overdo superficial. The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shall pay attention to cold, hot, deficiency and overdo, and b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ting diseases. Key words: osteoarthritis;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deficient root with overdo superficial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骨质增生 的慢性关节疾病,常伴随关节软骨的修复重塑、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软骨下骨囊肿 和边缘骨赘形成。 1发病基础 《内经》曰:“病在阳曰风,病在阴曰痹。故痹也,风寒湿杂至,犯其经 络之阴,合而为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雍闭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 痹之形成,多由正虚j?内,阳虚丁?外,营卫虚于经络,风借寒之肃杀之力,寒 借风之疏泄之能,湿得风寒之助,参揉其中,得以侵犯机体。初犯经络,继入 筋骨,波及血脉,流注关节。经气不畅,络血不行,阳气不达,则邪气肆虐, 而生疼痛。 痹证初期多为风寒湿之邪乘虚入侵人体,气血为病邪闭阻,以邪实为主; 如反复发作,或渐进发展,脉络瘀阻,痰瘀互结,则多为正虚邪实;病邪入深, 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遂为正虚邪恋之证,以正虚为主。若患者先 天不足,素体亏虚,阴精暗耗,则不仅发病为正虚,且缠绵日久,不易治愈, 且容易感染。 痹证之病变部位在筋骨关节,筋骨有赖于肝肾中精血的充养,又赖于督肾 中阳气之温煦,肾虚则先天之本不固,百病滋生。肾中元阳乃人身诸阳之本, 风寒湿痹多表现为疼痛、酸楚、重着,得阳气之振奋时能化解。肾中元阴为人 身诸阴之本,风湿热痹多化热伤阴,得阴精滋润、濡养始能缓解。故本病与肝 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 2病因病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与应激 一、填空题 1、病理学的三个层面:、、; (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 2、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在、、和处于完好状态。 3、亚健康的三类情况:、、和。 (身心轻度失调、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 4、关于遗传性因素与疾病,单基因决定的称为;多基因影响的称为。 5、疾病发展的四个期为、、 和。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6、传统临床死亡判定的标志是:和 传统死亡的三个阶段:、 和。 7、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强烈兴奋的两条轴分别是: 和。

其分泌相应的激素是和。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糖皮质激素) 8、劣性应激最终导致机体内怀镜紊乱和疾病,Selye将其称之 为。并将其分为三个期:分别为:、 和。 (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可分为三个期: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9、常在重伤、大手术、重病等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为胃粘膜糜烂、出血等主要病变,被称为。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理、化因素 B、生物因素C、遗传与先天因素 D、营养因素E、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与现代护理模式相适应的医学模式是: A、神灵医学模式 B、经验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医学模式 E、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下列哪种疾病通常经历疾病的四个期较典型 A、自身免疫疾病B、慢性疾病C、恶性肿瘤D、传染病E、

身心疾病 4、关于死亡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传统的死亡概念对死亡的判断虽然保守但最可靠 B、通常将死亡分为3个阶段:①濒死期、②脑死亡期、③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 C、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 D、脑死亡状态,如果有呼吸和心跳存在,某些患者经过及时正确地抢救,可望复苏成功 E、脑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E X型题: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包含下列哪些方面的完好状态: A、身体 B、心理 C、精神 D、社会交往 2、疾病表现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包括: A、生理功能改变 B、代谢改变 C、形态结构改变 D、临床症状与体征 3、免疫因素致病原因可有: A、免疫功能低下与缺陷 B、超敏反应 C、变态反应 D、自身免

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

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膝关节骨关节炎 简介: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我国通常叫骨质增生和膝关节退变。美国AAOS最新研究认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一些治疗方法缺少科学依据,因此制定出该指南,现摘要如下: 推荐方法有:1.做好宣教,加强 正文: 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我国通常叫骨质增生和膝关节退变。 美国AAOS最新研究认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一些治疗方法缺少科学依据,因此制定出该指南,现摘要如下: 推荐方法有: 1.做好宣教,加强自我管理,调整生活方式,如散步代替跑步。 2.鼓励超重者减轻体重(至少减轻5%以上体重),并且通过饮食控制或体育锻炼维持在较低水平。 3.鼓励患者进行有氧低强度适应性锻炼。 4.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和短期使用髌骨固定带。 5.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使用下列药物止痛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NSAIDS有胃肠道反应高风险者可以局部使用NSAIDS类药物或口服NSAIDS和胃肠保护剂;环氧化物酶-2抑制剂。 6.短期缓解疼痛可进行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但要慎用。 7.有相应症状的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游离体者可施行关节镜手术。 8.对轴线不正的单间室症状者可选择截骨。 不推荐的方法有: 1.足部矫形支具。 2.氨基葡萄糖类或软骨素类药物。 3.关节腔穿刺冲洗或初次发病即进行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 疗效不确定的方法有: 1.支具。 2.针灸。 3.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 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美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的循证医学解读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最新研究认为,目前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被普遍使用的一些治疗方法缺少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该学会于2008年12月份推出针对尚不够进行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22条治疗建议。 本指南主要针对于初级理疗师以及矫形外科医师,并不赞同进行已被广泛认同的一些治疗方法,如使用氨基葡萄糖、硫酸或盐酸软骨素等营养以及类似于足跟楔形垫的传统矫形器械。推出本指南的AAOS工作组主席John Richmond表示: 毫无疑问关节置换术在终末期的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价值,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治疗那些还无需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在美国3300万骨关节炎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还没有严重到非进行关节置换的程度。 AAOS主席Tony Rankin博士认为,本指南是对膝关节OA最新研究成果的精炼。 该指南认为,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OA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指南推荐了有氧锻炼、力量及低强度训练及体重指数超过25的患者必需控制体重等方

201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选择一项: A. 植物人状态 B. 濒死状态 C. 脑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临床死亡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 存在的诱因

C. 机体的抵抗力 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E.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细胞水肿属于()。 选择一项: A. 代偿性肥大 B. 轻度变性 C. 渐进性坏死 D. 细胞内物质沉积 E. 液化性坏死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患者,男,68岁,患高血压病20年,临床叩诊心界大,心肌最可能出现的病变是()。选择一项: A. 心肌萎缩 B. 心肌肥大 C. 心肌纤维化 D. 心肌钙化 E. 心肌梗死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一期愈合应具备的条件是()。 选择一项: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B.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无感染 C.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有感染 D. 创缘整齐、无感染、组织缺损大 E. 创缘整齐、组织缺损大、有感染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选择一项: A. 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B. 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 C. 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 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E.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创伤愈合中,胶原的形成需要()。选择一项: A. 维生素E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A E. 维生素K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