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

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

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3)造型与制芯;

4)熔化与浇注;

成形原理

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

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

1、型砂的性能

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

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纸浆等。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

工艺特点

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3)铸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零件很接近,既节约金属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时。

4)铸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广、铸件成本低。

5)铸造工艺灵活,生产率高,既可以手工生产,也可以机械化生产。

铸件的手工造型

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砂型铸造分为手工造型(制芯)和机器造型(制芯)。手工造型是指造型和制芯的主要工作均由手工完成;机器造型是指主要的造型工作,包括填砂、紧实、起模、合箱等由造型机完成。泊头铸造工量具友介绍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手工造型因其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工艺装备简单,无需造型设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但手工造型生产率低,劳动强度较大。手工造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整模造型

对于形状简单,端部为平面且又是最大截面的铸件应采用整模造型。整模造型操作简便,造型时整个模样全部置于一个砂箱内,不会出现错箱缺陷。整模造型适用于形状简单、最大截面在端部的铸件,如齿轮坯、轴承座、罩、壳等(图2)。

图整模造型

2.分模造型

当铸件的最大截面不在铸件的端部时,为了便于造型和起模,模样要分成两半或几部分,这种造型称为分模造型。当铸件的最大截面在铸件的中间时,应采用两箱分模造型(图3),模样从最大截面处分为两半部分(用销钉定位)。造型时模样分别置于上、下砂箱中,分模面(模样与模样间的接合面)与分型面(砂型与砂型间的接合面)位置相重合。两箱分模造型广泛用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铸件生产,如水管、轴套、阀体等有孔铸件。

图3 套管的分模两箱造型过程

铸件形状为两端截面大、中间截面小,如带轮、槽轮、车床四方刀架等,为保证顺利起模,应采用三箱分模造型(图4)。此时分模面应选在模样的最小截面处,而分型面仍选在铸件两端的最大截面处,由于三箱造型有两个分型面,降低了铸件高度方向的尺寸精度,增加了分型面处飞边毛刺的清整工作量,操作较复杂,生产率较低,不适用于机器造型,因此,三箱造型仅用于形状复杂、不能用两箱造型的铸件生产。

图4 三箱分模造型举例

3.活块模造型

铸件上妨碍起模的部分(如凸台、筋条等)做成活块,用销子或燕尾结构使活块与模样主体形成可拆连接。起模时先取出模样主体,活块模仍留在铸型中,起模后再从侧面取出活块的造型方法称为活块模造型(图5)。活块模造型主要用于带有突出部分而妨碍起模的铸件、单件小批量、手工造型的场合。如果这类铸件批量大,需要机器造型时,可以用砂芯形成妨碍起模的那部分轮廓。

图5 角铁的活块模造型工艺过程

4.挖砂造型

当铸件的外部轮廓为曲面(如手轮等)其最大截面不在端部,且模样又不宜分成两半时,应将模样做成整体,造型时挖掉妨碍取出模样的那部分型砂,这种造型方法称为挖砂造型。挖砂造型的分型面为曲面,造型时为了保证顺利起模,必须把砂挖到模样最大截面处(图6)。由于是手工挖砂,操作技术要求高,生产效率低,只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图6 手轮的挖砂造型的工艺过程

手工制芯

型芯用来形成铸件内部空腔或局部外形。由于型芯的表面被高温金属液包围,长时间受到浮力作用和高温金属液的烘烤作用;铸件冷却凝固时,砂芯往往会阻碍铸件自由收缩;砂芯清理也比较困难。因此造芯用的芯砂要比型砂具有更高的强度、透气性、耐高温性、退让性和溃散性。

手工制芯由于无需制芯设备,工艺装备简单,应用得很普遍。根据砂芯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手工制芯用芯盒有整体式芯盒、对开式芯盒和可拆式芯盒,如图7所示。

图7 芯盒制芯示意图

零件、模样、芯盒与铸件的关系

模样用来形成铸件的外部轮廓,芯盒用来制作砂芯,形成铸件的内部轮廓。造型时分别用模样和芯盒制作铸型和型芯。图 1 分别表示零件、模样、芯盒和铸件的关系。制造模样和芯盒所选用的材料,与铸件大小、生产规模和造型方法有关。单件小批量生产、手工造型时常用木材制作模样和芯盒,大批量生产、机器造型时常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铸铁等)或硬塑料制作模样和芯盒。

图零件、模样、芯盒与铸件的关系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往往由于原材料控制不严,工艺方案不合理,生产操作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会使铸件产生各种铸造缺陷。常见的铸件缺陷名称、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见表。

常见铸件缺陷及产生原因

缺陷名称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

气孔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洞①炉料不干或含氧化物、杂质多;②浇注工具或炉前添加剂未烘干;③型砂含水过多或起模和修型时刷水过多;④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气孔被堵塞;⑤春砂过紧,型砂透气性差;⑥浇注温度过低或浇注速度太快等

缩孔与缩松

缩孔多分布在铸件厚断面处,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壁厚相差过大,厚壁处未放冒口或冷铁;②浇注系统和冒口的位置不对;③浇注温度太高;④合金化学成分不合格,收缩率过大,冒口太小或太少

砂眼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型砂充塞的孔眼①型砂强度太低或砂型和型芯的紧实度不够,故型砂被金属液冲入型腔;②合箱时砂型局部损坏;③浇注系统不合理,内浇口方向不对,金属液冲坏了砂型;④合箱时型腔或浇口内散砂未清理干净

粘砂

铸件表面粗糙,粘有一层砂粒①原砂耐火度低或颗粒度太大;②型砂含泥量过高,耐火度下降;③浇注温度太高;④湿型铸造时型砂中煤粉含量太少;⑤干型铸造时铸型未刷涂斜或涂料太薄

夹砂

铸件表面产生的金属片状突起物,在金属片状突起物与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①型砂热湿拉强度低,型腔表面受热烘烤而膨胀开裂;②砂型局部紧实度过高,水分过多,水分烘干后型腔表面开裂;③浇注位置选择不当,型腔表面长时间受高温铁水烘烤而膨胀开裂;④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慢

错型

铸件沿分型面有相对位置错移①模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对准;②合箱时,上下砂箱错位;

③上下砂箱未夹紧或上箱未加足够压铁,浇注时产生错箱

冷隔

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接处是圆滑的①浇注温度太低,合金流动性差;②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有断流;③浇注系统位置开设不当或内浇道横截面积太小;④铸件壁太薄;⑤直浇道(含浇口杯)高度不够;⑥浇注时金属量不够,型腔未充满

浇不足

铸件未被浇满

裂纹

铸件开裂,开裂处金属表面有氧化膜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壁厚相差太大,冷却不均匀;②砂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差,或春砂过紧;③落砂过早;④浇口位置不当,致使铸件各部分收缩不均匀

常见铸件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序缺陷名称缺陷特征预防措施

1 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形状有圆的、长的及不规则的,有单个的,也有聚集成片的。颜色有白色的或带一层暗色,有时覆有一层氧化皮。降低熔炼时流言蜚语金属的吸气量。减少砂型在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改进铸件结构,提高砂型和型芯的透气性,使型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2 缩孔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薄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

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壁厚小且均匀的铸件要采用同时凝固,壁厚大且不均匀的铸件采用由薄向厚的顺序凝固,合理放置冒口的冷铁。

3 缩松在铸件内部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聚集在一处或多处,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很小的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壁间连接处尽量减小热节,尽量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4 渣气孔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孔眼。孔眼不光滑,里面全部或部分充塞着熔渣。提高铁液温度。降低熔渣粘性。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增大铸件内圆角。

5 砂眼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严格控制型砂性能和造型操作,合型前注意打扫型腔。

6 热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注要是弯曲形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严格控制铁液中的S、P含量。铸件壁厚尽量均匀。提高型砂和型芯的退让性。浇冒口不应阻碍铸件收缩。避免壁厚的突然改变。开型不能过早。不能激冷铸件。

7 冷裂在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主要是直的),开裂处金属表皮氧化。

8 粘砂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减少砂粒间隙。适当降低金属的浇注温度。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

9 夹砂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物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严格控制型砂、芯砂性能。改善浇注系统,使金属液流动平稳。大平面铸件要倾斜浇注。

10 冷隔在铸件上有一种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界边缘是圆滑的。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改善浇注系统。浇注时不断流。

11 浇不到由于金属液未完全充满型腔而产生的铸件缺肉。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不要断流和防止跑火。

铸造铸件金属液的浇注

生产中,浇注时应遵循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原则。因为提高金属液的出炉温度有利于夹杂物的彻底熔化、熔渣上浮,便于清渣和除气,减少铸件的夹渣和气孔缺陷;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则有利于降低金属液中的气体溶解度、液态收缩量和高温金属液对型腔表面的烘烤,避免产生气孔、粘砂和缩孔等缺陷。因此,在保证充满铸型型腔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

把金属液从浇包注入铸型的操作过程称为浇注。浇注操作不当会引起浇不足、冷隔、气孔、缩孔和夹渣等铸造缺陷,和造成人身伤害。

为确保铸件质量、提高生产率以及做到安全生产,浇注时应严格遵守下列操作要领:

(1)浇包、浇注工具、炉前处理用的孕育剂、球化剂等使用前必须充分烘干,烘干后才能使用。

(2)浇注人员必须按要求穿好工作服,并配戴防护眼镜,工作场地应通畅无阻。浇包内的金属液不宜过满,以免在输送和浇注时溢出伤人。

(3)正确选择浇注速度,即开始时应缓慢浇注,便于对准浇口,减少熔融金属对砂型的冲击和利于气体排出;随后快速浇注,以防止冷隔;快要浇满前又应缓慢浇注,即遵循慢、快、慢的原则。

(4)对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比较大的铸件,如中、大型铸钢件,浇注后要及时从浇口或冒口补浇。

(5)浇注时应及时将铸型中冒出的气体点燃顺气,以免由于铸型憋气而产生气孔,以及由于气体的不完全燃烧而损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空气。

铸造的坩埚炉熔化

常用的铸造有色金属有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铸造镁合金和铸造锌合金等。

有色金属的熔点低,其常用的熔化用炉有坩埚炉和反射炉两类,用电、油、煤气或焦碳等作为燃料。中、小工厂普遍采用坩埚炉熔化,如电阻坩埚炉、焦碳坩埚炉等,生产大型铸件时一般使用反射炉熔化,如重油反射炉、煤气反射炉等。如图是坩埚炉的示意图。

图坩埚炉的示意图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或精密铸造。它是用易熔材料(如蜡料)制成模样并组装成蜡模组,然后在模样表面上反复涂覆多层耐火涂料制成模壳,待模壳硬化和干燥后将蜡模熔去,模壳再经高温焙烧后浇注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熔模铸造工艺过程。

可用熔模铸造法生产的合金种类有碳素钢、合金钢、耐热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轴承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和球墨铸铁等。

熔模铸件的形状一般都比较复杂,铸件上可铸出孔的最小直径可达0.5mm,铸件的最小壁厚为0.3mm。在生产中可将一些原来由几个零件组合而成的部件,通过改变零件的结构,设计成为整体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铸造铸出,以节省加工工时和金属材料的消耗,使零件结构更为合理。

熔模铸件的重量大多为零点几十牛(即几十克到几公斤),太重的铸件用熔模铸造法生产较为麻烦,但目前生产大的熔模铸件的重量已达800牛左右。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较复杂,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较贵,故它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或很难进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涡轮发动机的叶片等。

金属型铸造,硬模铸造

将液态金属浇入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铸型而获得铸件的方法,称为金属型铸造。金属铸型可反复使用,又称为永久型铸造或硬模铸造。金属型一般用耐热铸铁或耐热钢做成。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液体金属浇入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铸型是用金属制成,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几百次到几千次)。

金属到铸造与砂型铸造比较:在技术上与经济上有许多优点。

(1)金属型生产的铸件,其机械性能比砂型铸件高。同样合金,其抗拉强度平均可提高约25%,屈服强度平均提高约20%,其抗蚀性能和硬度亦显著提高;

(2)铸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比砂型铸件高,而且质量和尺寸稳定;

(3)铸件的工艺收得率高,液体金属耗量减少,一般可节约15~30%;

(4)不用砂或者少用砂,一般可节约造型材料80~100%;

此外,金属型铸造的生产效率高;使铸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减少;工序简单,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金属型铸造虽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

(1) 金属型制造成本高;

(2) 金属型不透气,而且无退让性,易造成铸件洗不足、开裂或铸铁件白日等缺陷;

(3) 金属型铸造时,铸型的工作温度、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铸件在铸型中停留的时间,以及所用的涂料等,对铸件的质量的影响甚为敏感,需要严格控制。

金属型铸造目前所能生产的铸件,在重量和形状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如对黑色金属只能是形状简单的铸件;铸件的重量不可太大;壁厚也有限制,较小的铸件壁厚无法铸出。因此,在决定采用金属型铸造时,必须综合考虑下列各因素:铸件形状和重量大小必须合适;要有足够的批量;完成生产任务的期限许可。

金属型铸件形成过程的特点

金属型和砂型,在性能上有显著的区别,如砂型有透气性,而金属型则没有;砂型的导热性差,金属型的导热性很好,砂型有退让性,而金属型没有等。金属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铸件形成过程中有自己的规律。

型腔内气体状态变化对铸件成型的影响:金属在充填时,型腔内的气体必须迅速排出,但金属又无透气性,只要对工艺稍加疏忽,就会给铸件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铸件凝固过程中热交换的特点:金属液一旦进入型腔,就把热量传给金属型壁。液体金属通过型壁散失热量,进行凝固并产生收缩,而型壁在获得热量,升高温度的同时产生膨胀,结果在铸件与型壁之间形成了“间隙”。在“铸件一间隙一金属型”系统未到达同一温度之前,可以把铸件视为在“间隙”中冷却,而金属型壁则通过“间隙”被加热。

金属型阻碍收缩对铸件的影响:金属型或金属型芯,在铸件凝固过磋甲无退让性,阻碍铸件收缩,这是它的又一特点。

金属型铸造工艺

1金属到的预热

未预热的金属型不能进行浇注。这是因为金属型导热性好/液体金属冷却决,流动性剧烈降低,容易使铸件出现冷隔、浇不足夹杂、气孔等缺陷。未预热的金属型在浇注时,铸型,将受到强烈的热击,应力倍增,使其极易破坏。因此,金属型在开始工作前,应该先预热,适宜的预热温度(即工作温度),随合金的种类、铸件结构和大小而定,一般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金属型的预热温度不低于1500C。

金属型的预热方法有:

(1)用喷灯或煤气火焰预热;(2)采用电阻加热器;(3)采用烘箱加热,其优点是温度均匀,但只适用于小件的金属型;(4)先将金属型放在炉上烘烤,然后浇注液体金属将金属型烫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型铸型,因它要浪费一些金属液,也会降低铸型寿命。

2金属型的浇注

金属型的浇注温度,一般比砂型铸造时高。可根据合金种类、如化学成分、铸件大小和壁厚,通过试验确定。下表中数据可供参考。

各种合金的浇注温度

合金种类浇注温度℃合金种类浇注温度℃

铝锡合金350~450 黄铜900~950

锌合金450~480 锡青铜1100~1150

铝合金680~740 铝青铜1150~1300

镁合金715~740 铸铁1300~1370

由于金属型的激冷和不透气,浇注速度应做到先慢,后快,再慢。在浇注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液流平稳。

3铸件的出型和抽芯时间

如果金属型芯在铸件中停留的时间愈长,由于铸件收缩产生的抱紧型芯的力就愈大,因此需要的抽芯力也愈大。金属型芯在镜件中最适宜的停留时间,是当铸件冷却到塑性变形温度范围,并有足够的强度时,这时是抽芯最好的时机。铸件在金属型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型

壁温度升高,需要更多的冷却时间,也会降低金属型的生产率。

最合适的拔芯与铸件出型时间,一般用试验方法确定。

4金属型工作温度的调节

要保证金属型铸件的质量稳定,生产正常,首先要使金属型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变化恒定。所以每浇一次,就需要将金属型打开,停放一段时间,待冷至规定温度时再浇。如靠自然冷却,需要时间较长,会降低生产率,因此常用强制冷却的方法。冷却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风冷:即在金属型外围吹风冷却,强化对流散热。风冷方式的金属型,虽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但冷却效果不十分理想。

(2)间接水冷:在金属型背面或某一局部,镶铸水套,其冷却效果比风冷好,适于浇注铜件或可锻铸铁件。但对浇注薄壁灰铁铸件或球铁铸件,激烈冷却,会增加铸件的缺陷。

熔模铸造铸件的特点

熔模铸造方法的另一优点是,它可以铸造各种合金的复杂的铸件,特别可以铸造高温合金铸件。如喷气式发动机的叶片,其流线型外廓与冷却用内腔,用机械加工工艺几乎无法形成。用熔模铸造工艺生产不仅可以做到批量生产,保证了铸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机械加工后残留刀纹的应力集中。

熔模铸件尺寸精度较高,一般可达CT4-6(砂型铸造为CT10~13,压铸为CT5~7),当然由于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较多,例如模料的收缩、熔模的变形、型壳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线量变化、合金的收缩率以及在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变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铸件的尺寸精度虽然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采用中、高温蜡料的铸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

压制熔模时,采用型腔表面光洁度高的压型,因此,熔模的表面光洁度也比较高。此外,型壳由耐高温的特殊粘结剂和耐火材料配制成的耐火涂料涂挂在熔模上而制成,与熔融金属直接接触的型腔内表面光洁度高。所以,熔模铸件的表面光洁度比一般铸造件的高,一般可达Ra.1.6~3.2μm。

熔模铸造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熔模铸件有着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所以可减少机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较高的部位留少许加工余量即可,甚至某些铸件只留打磨、抛光余量,不必机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见,采用熔模铸造方法可大量节省机床设备和加工工时,大幅度节约金属原材料消耗。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 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 件,绘制铸造工艺图; 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 3)造型与制芯; 4)熔化与浇注; 成形原理 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 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 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 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 1、型砂的性能 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 性等。 2、型砂的组成 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 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

璃砂、树脂、 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为了进 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 纸浆等。型砂结构,如图 2 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 工艺特点 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 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 艺具有以下特点: 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 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 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 毫米到1 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 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3)铸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零件很接近,既节约金属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时。4)铸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广、铸件成本低。 5)铸造工艺灵活,生产率高,既可以手工生产,也可以机械化生产。 铸件的手工造型 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砂型铸造分为手工造型(制芯)和机器造型(制芯)。手工造型是指造型和制芯的主要工作均 由手工完成;机器造型是指主要的造型工作,包括填砂、紧实、起模、合箱等由造型机完成。

铸造的生产流程

铸造的生产流程 铸造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金属加工方式,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待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的零件或产品。铸造工艺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包括模具制备、熔炼金属、注模浇铸、冷却凝固和后续处理等环节。 首先,在进行铸造之前,需要制备好模具。模具的设计和制备是整个铸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模具的质量和精度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通常,模具可以由金属、砂型、陶瓷等材料制成,其形状和结构应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来确定。 接下来是熔炼金属的过程。在铸造车间,通常设有熔炉用于加热和熔化金属。不同的金属需要不同的熔化温度和处理方式。熔炼后的金属液体将成为注入模具中的原料,因此需要确保金属液体的质量和温度符合要求。 注模浇铸是铸造过程的关键环节。一旦金属液体达到适当温度和状态,便可开始注入模具。通常通过重力或压力将金属液注入模具中,填充整个模腔,确保形成产品的完整形状。这一步需要高度的技术和操作技巧,以避免气孔、缺陷和变形等问题。 冷却凝固是铸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一旦金属充分填充模具并开始冷却,金属将逐渐凝固成固体产品。冷却速度和方式直接影响产品的内部结构和性能。通常需要一定的冷却时间,以确保产品充分凝固和稳定。 最后是后续处理环节。冷却凝固后的铸件需要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去毛刺、修磨和热处理等工艺。这些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经过后续处理后,铸件便可成为最终产品,用于各种工程和行业应用。 总的来说,铸造是一项复杂且精密的金属加工工艺,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要求。通过精心设计模具、熔炼金属、注模浇铸、冷却凝固和后续处理等步骤,最终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符合需求的铸件和产品。铸造工艺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1

钢铁铸造工艺流程

钢铁铸造工艺流程 钢铁铸造工艺是一种通过熔化钢铁并将其浇铸成特定形状的加工方法。该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和构件,例如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下面将介绍钢铁铸造工艺的流程。 1. 材料准备 钢铁铸造工艺的第一步是材料准备。通常使用的原料是钢铁合金,如碳钢、合金钢等。这些原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用于熔炼和浇铸的辅助材料和化学品,如石墨、砂型、涂料等。 2. 模具设计与制造 在钢铁铸造工艺中,模具起到关键的作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进行。通常情况下,会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并通过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模具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以承受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钢铁浇铸。 3. 熔炼钢铁 在钢铁铸造过程中,熔炼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常采用电弧炉或感应炉等设备来进行钢铁的熔炼。首先,将预先准备好的钢铁合金和辅助材料放入炉中,并加热至高温。在高温下,钢铁合金会熔化,并将杂质和气泡排出。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一些合金元素来改变钢铁的性质和成分。

4. 浇铸 熔炼完成后,需要将熔化的钢铁倒入模具中进行浇铸。浇注过程需 要严格控制温度、浇注速度和压力等参数。钢铁在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和结构。浇注后,需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 钢铁完全凝固。 5. 去毛刺与处理 在钢铁铸造工艺中,产品通常会出现一些毛刺和表面瑕疵。为了提 高产品的质量和外观,需要进行去毛刺和表面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 机械去毛刺、喷砂、抛光等。这些处理过程可以消除毛刺,并改善产 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平滑度。 6. 热处理 某些情况下,钢铁铸件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正火等。热处理过程可以提高钢 铁铸件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7. 成品检验与包装 经过以上工艺步骤后,需要对钢铁铸件进行成品检验,以确保其符 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 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合格的产品经过检验后,将进行包 装和标识,以便运输和使用。 总结: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是一种制造工艺,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或其他材料倒入预先设计 好的模具中,经凝固后得到所需的产品形状。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包 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与浇注、凝固与冷却、脱模与清理等多 个步骤。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步骤。 模具设计是铸造生产的基础,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 师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特点,绘制出模具的结构和尺寸。模具通常由两 部分组成, 上模和下模, 其中上模负责形成产品的外形, 下模则负责形成 产品的内部结构。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收缩率、浇注口和排 气孔的设计,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原料准备是第二个重要步骤。铸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金属、砂型材料、脱模剂等多种原料。金属通常以块状或粉末的形式使用,而砂型 材料则是用来制作模具的材料。原料的选择和准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 质量和成本,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测试,确保其符合产品的要求。 熔炼与浇注是铸造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在炉中,原料被加热到熔化 状态,形成液态金属。随后,通过专门设计的浇注系统,将熔化金属 倒入模具中。浇注时需要考虑金属温度、浇注速度和浇注方式等因素,以保证金属能够顺利填充模具,并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 凝固与冷却是铸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浇注后,熔融金属逐渐冷 却凝固,形成固态的产品。凝固过程中,金属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晶体逐渐生成并排列有序。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凝固特性和收缩率,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梯度,以获得理想的凝固结构和性能。 脱模与清理是最后两个步骤。脱模是指将凝固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由于模具和产品的材料和形状不同,常常需要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来脱模。脱模后,产品会产生一些缺陷和砂型残留物,需要进行清理和修整,以达到产品的要求。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综合考虑了多个因素,包括产品的要求、模具的设计、原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等。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和控制整个流程,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铸造生产作为一种传统的制造工艺,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铸造工艺不断创新和改进,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材料和方法,使得铸造生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铸件的工艺流程

铸件的工艺流程 铸件是指利用金属、非金属等材料,在特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通过液态或半固态材料的流动性,借助重力或压力,在铸型中浇注 而成的零件。铸件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 形状复杂、生产周期短、经济性好等特点。铸件的工艺流程包括模 型制作、模具制造、熔炼浇注、冷却凝固、去除毛刺、热处理等多 个环节。 首先是模型制作。模型是用来制作铸型的原型,通常由木材、 泥土、树脂等材料制成。模型的制作需要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工 艺要求进行设计,然后经过木工、铸造工等人员进行手工制作。模 型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铸件的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其次是模具制造。模具是用来制作铸件的工具,通常由砂、金 属等材料制成。模具的制造需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 然后经过铸造工艺师进行制作。模具的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铸件的 成型质量,因此需要精益求精。 接着是熔炼浇注。熔炼是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至液态或半 固态状态的过程,浇注是将熔化的材料倒入模具中的过程。熔炼浇

注需要根据铸件的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通常由熔炼工和浇注工进行操作。熔炼浇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铸件的成型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然后是冷却凝固。冷却是将熔化的材料冷却至固态的过程,凝固是将熔化的材料凝固成铸件的过程。冷却凝固需要根据铸件的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控制,通常由冷却工和凝固工进行操作。冷却凝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铸件的成型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接下来是去除毛刺。毛刺是指铸件表面产生的突出或凹陷的瑕疵,通常由打磨、抛光等方法进行去除。去除毛刺需要根据铸件的表面质量要求进行操作,通常由打磨工和抛光工进行操作。去除毛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表面质量,因此需要精益求精。 最后是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铸件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行保温、冷却等过程,以改善铸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热处理需要根据铸件的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通常由热处理工进行操作。热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铸件的使用性能,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综上所述,铸件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型制作、模具制造、熔炼浇注、冷却凝固、去除毛刺、热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图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图 铸造生产工艺流程图 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成形工艺,通过将熔化后的金属注入到预先制作好的铸型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铸造的生产工艺流程。 铸造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步骤:模具制作、熔炼金属、准备铸型、浇注、冷却回火。 首先,模具制作。模具是铸造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模具制作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设计,通常使用砂芯制作模具。首先,对产品的形状进行三维设计,并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模具的箱体。然后,在模具箱体内放入砂粒,然后将产品的模具放入其中,最后用除砂器将多余的砂粒去除,得到完整的模具。 接下来,熔炼金属。熔炼是将固态金属加热至液态的过程。通常使用电炉或火炉对金属进行加热。首先,将金属原料根据配比放入炉中。然后,加热炉子,使金属原料逐渐熔化。最后,将熔化后的金属倒入浇口。 准备铸型。铸造前需要准备好铸型,通常使用砂型。首先,在模具箱体内涂上一层分离剂,以防止砂粒粘附在模具上。然后,将准备好的湿砂加入模具中,并用震动器震动,使砂型更加均匀牢固。最后,将模具箱体放入烘干室中,用高温烘干砂型,以确保砂型中的水分能够蒸发掉。

浇注是铸造的关键一步。首先,将预热好的模具箱体取出,并将浇口对准浇注口。然后,慢慢将熔化后的金属倒入浇口,注意要控制好浇注的速度和角度。最后,等待金属冷却固化。 冷却回火。在铸造完成后,要对金属零件进行冷却回火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首先,将铸件放入冷却池中,在水中迅速冷却。然后,将铸件放入回火炉中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强度。 以上就是铸造生产工艺的主要流程。铸造工艺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每个步骤的顺序和关系,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铸造工艺的流程图对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铸造的工艺流程

铸造的工艺流程 铸造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最终形成所需的零件或产品。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浇铸、冷却和后续加工等多个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铸造的工艺流程。 模具设计 铸造的第一步是进行模具设计。模具是用来形成最终产品形状的工具,它可以是金属、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在模具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结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模具结构。模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和验证。 原料准备 铸造的原料主要包括金属合金、熔剂和其他辅助材料。在进行铸造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金属合金是铸造的主要原料,它的成分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熔剂用于降低金属的熔点,促进金属的熔化和流动。辅助材料如脱模剂、润滑剂等

则用于改善铸造过程中的工艺性能。 熔炼 熔炼是铸造的关键环节,它将固态金属加热至液态,并在一定温度下保持稳定。熔炼设备通常包括熔炉、熔化炉和保温炉等。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熔炼温度、时间和气氛,以确保金属合金的成分和纯净度达到要求。同时,还需要对熔炼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防止金属合金发生氧化、变质或其他不良现象。 浇铸 熔炼完成后,将熔化的金属合金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进行浇铸。浇铸过程需要控制浇注速度、温度和压力,以确保金属合金能够充分填充模具腔体,并且不产生气孔、热裂纹等缺陷。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金属合金与模具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以防止产生不良的金属浸渗、腐蚀等现象。 冷却 在金属合金充分填充模具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冷却的速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通常情况下,采用

铸造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

铸造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 铸造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设计、模具制作、熔炼、浇注、冷却固化、后处理等环节。铸造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制造工艺,在各行各业都 有广泛应用,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铸件。 首先,铸造的工艺过程始于设计。在设计环节中,根据需要的铸件 形状、尺寸和性能要求,绘制出具体的图纸和模型。这一步骤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对后续的工艺流程至关重要。设计完成后,便进入下一环节——模具制作。 模具制作是铸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模具,以便在后续的工艺中能够得到所需的铸件形状。模具制作通常包 括木模、石膏模或金属模具的制作。不同的铸造材料和铸件形状,需 要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和制作工艺。 接下来是熔炼环节。将所需的金属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炉中进 行熔炼。炉温的控制和金属合金配比的准确性对决定最终铸件质量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金属受到氧化,保 持熔融金属的纯净度和流动性。 熔炼完成后,接下来是浇注环节。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通过浇 注口使金属填充整个模具腔体,等待金属冷却固化。在浇注时,需要 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温度,以确保金属能够充分填充模具,并得到理 想的形状。

冷却固化是铸造工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金属冷却固化时, 金属原子排列逐渐变得有序,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铸件。冷却 时间的长短和冷却速率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内部组织结构和 性能。 最后是后处理环节。在冷却固化后,需要对铸件进行去除余砂、修整、打磨、加工等工艺。后处理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铸件的精度 和表面质量,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对铸 件表面的处理,使其光滑且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铸造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设计、模具制作、熔炼、浇注、冷却固化和后处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最终的铸件质量和性能起着 重要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控制和优化,可以获得满足要求的 铸件,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提供可靠的支持。

铸造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铸造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铸造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铸造车间是指进行金属材料铸造加工的场所,它是将熔化态金属通过液态流动和凝固过程,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的工作场所。下面将对铸造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述。 首先,铸造车间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造、熔炼金属、浇注铸造和后处理等环节。 模具制造是铸造车间工艺流程的第一步,将根据所需制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制作模具。制作模具的材料一般选用耐磨性好、耐高温的材料,如铁基、钢基等。模具制造包括模具的设计、制作、调试等步骤,确保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满足产品要求。 第二步是熔炼金属,将金属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一般选用电炉、燃气炉等设备进行熔炼。根据所铸造的金属种类不同,熔炼工艺也不同,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熔化时间等参数,以保证金属达到理想的熔化状态。 第三步是浇注铸造,将熔炼好的金属液体倒入模具中进行凝固。在浇注铸造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浇注温度、浇注速度等参数,以避免产生缺陷,如气孔、夹杂等。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在模具中设置出气、排炉和清理剂等设备,以保证铸件的质量。 最后是后处理环节,包括雕刻、清洁、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工

艺。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得最终的产品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此外,铸造车间的工艺流程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在熔炼金属过程中会产生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排放。同时,操作人员需要穿戴防护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人的安全生产。 总之,铸造车间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和工艺要点。只有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要求,才能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优质铸件。

金属铸造工艺流程

金属铸造工艺流程 金属铸造是一项重要的制造工艺,在各行业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金属铸造的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模具设计、熔炼与浇注、冷却与固化、去砂与后处理等环节。 一、材料准备 1. 材料选择:根据需要制造的产品性质和用途,选择适合的金属材料,如铁、铝、铜等。 2. 原料处理:对所选材料进行切削、研磨等处理,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铸造性能。 3. 材料预加热:将经过处理的材料进行预加热,以提高铸造质量。 二、模具设计 1. 模具材料选择: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模具材料,通常选择耐高温、耐磨损的材料。 2. 模具形状设计:根据产品的形状和结构设计模具的形状,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3. 模具制造:根据设计的模具形状,制造模具,通常使用数控加工等技术提高制造精度和效率。 三、熔炼与浇注 1. 加热熔炼:将预加热的金属材料放入炉中加热,使其达到熔点。

2. 液态金属处理:对液态金属进行除杂、调温等处理,以提高铸件的质量。 3. 浇注铸造: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中,使其充满整个模具腔体。 四、冷却与固化 1. 自然冷却:浇注完成后,待金属材料自然冷却,使其逐渐凝固,形成铸件。 2. 控制冷却速度: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和加热或冷却措施,控制铸件的冷却速度,以防止产生缺陷。 五、去砂与后处理 1. 去除模具:待铸件完全凝固后,将模具进行拆除,取出铸件。 2. 去除砂壳: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铸件表面的砂壳进行除去,露出金属表面。 3. 后处理工艺:通过切削、焊接、热处理等工艺,对铸件进行进一步加工,以获得最终的产品形态和性能。 金属铸造工艺流程的完成,需要经过上述环节的有序进行。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质量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金属铸造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同产业的需求。

铸造生产工序

铸造生产工序 铸造是一种常见且古老的金属加工方法,也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铸造生产工序是将金属在高温下熔化,然后倒入模具中冷却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过程。铸造生产工序包括准备工作、制模、熔炼、浇注、冷却、脱模、清理和检验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进行铸造生产前,需要准备好原材料,包括金属原料、添加剂等。同时还需要准备模具、砂芯等辅助工具,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制模。制模是铸造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模具的设计和制作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形状。制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金属的收缩率、热胀冷缩等因素,以确保铸件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然后是熔炼。将准备好的金属原料放入熔炼炉中进行加热,直至金属完全熔化成液态。在熔炼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熔炼时间,确保金属质量符合要求。 接着是浇注。当金属熔化后,需要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这个过程需要注意倒注的速度和角度,以避免气泡等缺陷的产生。 接着是冷却。一旦金属倒入模具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其冷却凝固,这个过程时间长短取决于铸件的厚度和材质等因素。冷却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止应力集中等问题的产生。 之后是脱模。当铸件完全冷却后,需要将其从模具中取出,这个过程需要小心翼翼,以免损坏铸件本身或模具。 接下来是清理。脱模后的铸件表面可能会有一些残余物,需要进行清理和修整,以达到表面光滑、无毛刺等要求。 最后是检验。对铸件的尺寸、形状、质量等进行全面检验,确保铸件符合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铸造生产工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和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只有在每个工序都严格执行下去,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铸件,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1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是一种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熔化,倒入模型中,使其冷却凝固并取下模型后制成所需形状的工艺。铸造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模具制作、原材料准备、熔炼、浇注和冷却等环节。 首先,模具制作是铸造生产的第一步。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模具可以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等。其中砂型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模具类型,用于铸造大多数金属产品。制作模具时,根据产品要求,先在一个铸型盒中放置模具材料,然后压实并挤压以确保表面光滑,最后通过模具中心开孔,以便铸注金属。 其次,原材料准备是铸造生产的重要环节。根据所需产品的材质,选择相应的原材料。常见的铸造原材料包括铁、铝、铜、镁等金属。原材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便获得所需的合金组成。同时,还要对原材料进行净化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提高铸造质量。 然后,熔炼是铸造生产的关键操作。原材料按比例投入熔炉中,通过加热和熔化使其变成液体。熔炉可以使用电炉、燃煤炉或气体炉等不同类型的设备。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加入助熔剂和合金元素,以调整合金的成分和性质。 接下来,浇注是铸造生产的核心步骤。熔化的合金从炉中流出,通过导流管道注入模具中。在浇注过程中,需要保持合金的温度和流动性,确保均匀注入模具,并避免气泡和缺陷的产生。浇注完成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以确保合金的冷却和凝固。

最后,冷却和取模是铸造生产的最后一步。冷却时间取决于合金的类型和产品的尺寸。一旦冷却完全,模具可以分离并取出产品。如果是砂型模具,还需要清除模具残留物和表面砂粒,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最终得到的产品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和加工,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综上所述,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作、原材料准备、熔炼、浇注和冷却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铸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 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 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3)造型与制芯; 4)熔化与浇注; 5)落砂清理与铸件检验等主要工序。 一、成形原理 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 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二、型砂的性能及组成 1、型砂的性能 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 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粉、锯末、纸浆等。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 三、工艺特点 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3)铸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与零件很接近,既节约金属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时。 4)铸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广、铸件成本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