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思考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思考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思考

读懂教材关注本质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思考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三大特性: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工具性、人文性兼备的特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初步认识分数。本节课主要学习一、两位小数的读、写法及一位小数的意义,意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小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知识打下基础。由于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通过对分数认知的引导,类推出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数的方法。

学生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过整数、初步认识分数、学习了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数的一次飞跃。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入手,如物品的质量、商品的价格、测量体温、量身高等等。教学时,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已经掌握的分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含义及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小数的过程,知道小数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即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活中,我们都在和各种数字打交道。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整数。出示课本91面主题图。

师:那这样的数,你见过吗?他们是什么数?

学生回答。

师:对,像3.45、0.85、2.60、36.6、1.2、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师:同学们。小数就在我们身边。

课件展示:商品的质量、价格、孩子的温度、身高等生活中的情景。(设计理念:通过课本上的主题图,体会生活情境中的小数,引领学生轻轻松松地走进生活、走进小数。初步感知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组成

师:从样子上看,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发现,回答。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对,这个小圆点在数学中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就以它为界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个部分。小数点的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在小数中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2、小数的读法

主题图情境中读数。

师:光知道小数长什么样还不行,你会读这些小数吗?先自己小声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试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按照课件上小数的排列顺序,学生个别读。

第一个小数:3.45给出读法。

3.45读作:三点四五

学生个别读数中,出现错误给予纠正。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都会自己读小数了。你觉得我们该怎样读小数呢?再来读一读,这些小数吧。

课件出示:3.45、0.85、2.60、36.6、1.2、1.5。

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

师:刚刚我们是怎么读小数的?把你的想法,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发言、补充。

师总结读法:在读小数时,要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数字,看见几就读几。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都发现小数的读法了。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下面这些小数吧。

课件出示:

(1)

(2)

(3)

3、生活中的小数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发言、汇报。

(设计理念:大部分同学都认识小数,但是小数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小数的读法等对学生来说还是新知,这些大多是数学规定,或者是传承下来的数学文化。还有一些同学受整数读法的负迁移,造成对两位小数的错误读法。当读两位小数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多数学生在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之间动摇不定,通过接收式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的差异,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读法的认识。)

4、认识一位小数

出示课本92页主题图。

师:这两位同学在干嘛?

学生回答。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米、分米)

师: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如果只用米作单位,1米3分米该怎样表示?

学生猜测、回答。

师:那到底对不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师:1米就是1米。3分米不到1米,该怎么用米来表示呢?

(1)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

师提问:你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出3分米吗?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生1:量一量

生2: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3分米了。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有多长?(1分米)

想一想,一分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

指名口答,说明理由。

1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明确并板书:1分米是

10

师追问:整数部分为什么写“0”,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

师:3分米该标在哪?

学生指出并追问原因。

提问:3分米你会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

师:用小数表示呢?

学生回答。

3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板书:3分米是

10

(2)自己发现小数

师:除了0.1米、0.3米,你还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到哪些的小数?

学生自主发言。解释想法。

(3)提问:1米3分米用米做单位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板书:1米3分米=1.3米

师追问:“1”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3”呢?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学生要建构数学概念,决不能是教师简单的告知,需要教师适时后退,要让学生基于经验充分经历自主探索数学概念本质意义的学习过程。所以,小数的意义的建构中,我们依然抓住学生最直接的感性经验,紧扣长度单位模型来认识小数的含义,尊重学生

的学习方式。要把重点放在每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带领学生进入问题核心,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认识计数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感悟同一个量既可以用整数表示又可以用小数表示(单位不同,其结果就用不同的数来表示)。)

三、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教材92面做一做。

(1)出示上图,提问:观察图片,你知道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并补充。出示问题:

(2)学生拿出作业纸,自主填空。

(3)展示学生作品。

追问:8元5角为什么可以写成8.5元。强调小数的写法。

(设计理:拓展延伸,类比迁移。学生已经通过长度单位模型探索出小数的意义。这里选取学生熟悉的元与角的关系,丰富具体情境范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并巩固小数的写法。)

2、出示教材94面第三题

把下列各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1)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第三幅图,先涂一涂再填一填。

(2)指名学生回答。

第三幅图,展示多位学生作品。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尝试回答、补充。

师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3、猜书价

师:这本书,它的标价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标价中出现了以下数字和符号(2、3、5、.),猜一猜可能是多少?

学生尝试不同结果。师给出正确价格。

师:同学们知道23.5元到底是多少钱吗?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小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知道我国古代是怎么表示数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小知识:

“小数”的名称是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如把3.12摆成

这才是我们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了解更多小数世界的奥秘。

板书设计:

1米3分米=1.3米

设计思考:《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小数点 3.45读作:三点四五

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结合熟悉的长度单位模型认识一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上完课,反思了很多,也对几个方面颇有感触:

一、从实际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质量、温度、身高、价钱,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二、让生活经验在数学知识中发生、发展,并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与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读小数和启发探究式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本次课堂中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尝试找小数,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认识升

华为实践的能力。

三、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回归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学生自身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活”的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经验积累,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题目:元与角的关系,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组小数…这样的练习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小数,感悟小数。在生活实际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钢笔 铅笔盒 橡皮 书桌 毛笔

剪刀 15.4元 12元 0.6元 208元 3元 7.9元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预设分法: 钢笔 15.4元 毛笔 3元 剪刀 7.9元 铅笔盒 12元 橡皮 0.6元 书桌 208元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你们知道这列数叫什么? 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小红和妈妈转了一圈后,决定买这一张书桌(出示例1图)1.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说明:5分米是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反过来,0.5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0.4米表示什么? 板书:5分米5/10 米0.5米 4分米4/10 米0.4米 2.比较: 这两组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竖看时,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第三列呢?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教案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读、写小数。 2.初步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知道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3.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读小数;正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助学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学习数学离不开认数,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数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小数。(板书课题: 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读小数。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搜集了一些材料,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①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

②一本书的厚度是3厘米。 ③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 ④一口挂钟的价钱是285元。 ⑤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 ⑥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 师:读一读这些材料,你能找到小数吗?生:读材料找小数。 师:找到小数了吗? 生:学生读出小数 师:剩下的是什么数?(整数) (师操作课件把材料分成左右两部分) 小数整数 ①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②一本书的厚度是3厘米。 ③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④一口挂钟的价钱是285元。 ⑤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 ⑥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 2、介绍小数点 师:同学们都认为像这样的数就叫小数,那这些小数与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小数点。(课件出示“小数点”)

师:就是这个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它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 3、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除了长得跟整数不太一样,还有什么区别?(或读起来有什么区别?) 生:读起来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读一读这些小数。 生:读小数。 师:也来读一读整数。读起来有什么区别? 生: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读点,小数点右边部分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2—3人)师:小结。(例如:25.25读作:二十五点二五。) 师:会读小数了吧?那读出下面的小数P94①题 4、小数的意义(①以元为单位的) 师:这些小数都是表示价格的吧?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多少钱吗? 课件出示一本作文本的价钱是0.85元→()元()角()分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09元→()元()角()分 一片创口贴的价钱是0.1元→()元()角()分 一本书的定价是25.25元→()元()角()分 生: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 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及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描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植物、图形的情境,通过看一看、圈一圈、摆一摆、辨一辨、做游戏等活动,能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准确说出“几份”就是“几倍”,能正确描述具体情境中倍的含义。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发现图中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评价目标1。 2.创设“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感知倍的含义,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以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评价目标1) 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吧。 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2个2下。 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2个3下。 游戏三:教师拍4下,学生拍3个4下。 游戏要求: (1)注意停顿。如“游戏一”中,学生拍3个2下时,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 (2)注意思考拍的次数。如“游戏一”中,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是几下。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伴随着大家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看一看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小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贴教具: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小数》师: 孩子们,请坐好,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你们一起上课。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公,大家可以喊我公老师,我在桃墟镇中心小学任教,我的爱好是逛超市,看看鞋呀、服装呀等等,对了,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最喜欢穿高跟鞋了,知道为什么吗?(生: 不知道)因为我的个子有些矮,穿上高跟鞋身高才1 分米),知道鞋跟有多高吗?(生: 不知道)光鞋跟呀就有6 厘米高(板书: 6 厘米),你们是不是已经算出老师的实际身高了,是多少?(生: 1 米54 厘米)非常准确(板书: 米54厘米)。 认识了老师,你也来让老师认识一下你,好吗?(生: 好)你也可以像老师一样介绍介绍你的身高呀,爱好呀等等。 谁先来?生1: 我叫**,在**上三年级,家住...,爱好...,身高是 (2) 我叫**,上三年级,爱好...,家住 (3) 我叫**,家住…,上…,爱好…,身高… 遇到身高接近1 米40 厘米时,师: 你的身高马上就要接近1 米40 厘米了,师板书(1米40 厘米),老师穿上高跟鞋比你高了几分米呀?(生:

2 分米)板书(2 分米)。 师: 听了你们的精彩介绍,老师又进一步认识了各位,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们会表现的更棒!有没有信心?(生: 有!)准备好了吗?(生: 准备好了!)上课!(生: 老师好!)师: 孩子们好,请坐!【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自然的引出几个数据,可作为后面的一个实例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环视,孩子们,都坐好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去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师: 小明先写完作业(点击课件: 超市图片)。 看,小明来到了那里?生: 超市!师: (点击课件)物品价格,他想买这几种商品,大家看这些表示商品价格的数跟咱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有的孩子已经发现

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四章一次函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用表格、关系式及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从生活中去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概念,从数与形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及图像的性质.感受到了表格—关系式—图象的转化过程并掌握了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能灵活使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上通过六个问题的形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举例建立函数模型,注重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理解水平与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和水平.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归纳总结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4.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 5、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讲解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提前一天布置) 以6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自我归纳与总结活动: (1)各尽所能从课本、笔记本、教辅资料实行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 (2)根据课本97页回顾与思考提出的五个问题,每一小组准备一个同学就一个问题实行成果汇报.(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对学生选择的问题方面给予一定的规定与指导,使合作交流更有实效性). 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自主复习,学会归纳重点内容,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理清本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而在第2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在

认识小数教案2【人教版】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认识小数 备课人:高景 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内容及第9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小数的基本概念,学会读、写小数。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观察和收集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构建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突破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突破方法:练习与交流。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与指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读、写小数 1、谈话导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小文具店,一起 看看里面有什么。 师:这么多学习用品啊!仔细观察它们的价格,你能根 据它的价格特点分类吗? 生:分两类。书包、文具盒和日记本一类,铅笔、橡皮擦和彩笔一类。 师: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因为书包、文具盒和日记本的价格都整数,铅笔、橡皮擦和彩笔的价格都是小数。 师:大家认同他说的吗? 生:认同。 师:老师有个疑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数是小数的? 生:因为它们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是不是,你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是。 师:像3.60、1.2、0.85,它们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小数,(板书)。那么今天的课我们一起认识小数。(板书) 师:表示物品价格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刚刚大家都说了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中间有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呀是小数点。 师:同学们谁会读这些小数呢?试着读一下。 预设1:生:三点六零。(师板书)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谁再来读一下? 生:三点六零。 师:很棒!你们发现没读小数的时候是一个一个底读的,像读电话号码一样。

《倍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优质资料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俩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师:课下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

小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课程教案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 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本课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三、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而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中体验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本质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开学了,妈妈给贝贝买了一些文具。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你能将这些数据分成两类么?整数和分数 大家认识这个数吗?(指着小数问)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实践课上,老师布置同学们对我们教室里的物品进行一次测量,同学们量得可认真了,你瞧!(出示课件) 1、有关例1的教学 (一)认识0.5米、0.4米。 请看,大屏幕:课桌的长是多少?满1米了吗?是几分米? 生:5分米。 师:那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十分之几米? 生:十分之五米。 师:我们再来看看宽,有没有满1米呀?是几分米呢? 生:4分米。 师: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十分之几米? 生:十分之四米。 师:同学们,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5/10米,5/10米呀,还可以写成,板书:“还可以写成”这样的一个数,先写一个“0”,右下角写一个小圆点,紧挨着写一个5,这个数,怎么读呀? 生:这个数读作:零点五。 师:好的。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那么4/10米,还可以写成怎样的数? 生:0.4米。 师:手伸出来,一起写一写。先写0,右下角小圆点,写一个4。 生:零点四。 (二)米尺中的小数。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 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 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 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 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 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 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 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 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 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 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 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 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 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倍的认识” 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 铺垫。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 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六章概率初步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单元中,学生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学习了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七年级学生具有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的竞争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因此,参与本节课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是复习本章内容,测试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是从知识结构图入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本章所学知识点。组内,通过“生教生”的方法展开例题的学习,努力做到全员参与。组间,通过竞赛的形式做到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复习思考;课堂小结;博弈竞技;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内容:以“提问——补充”的方法复习本章内容。 事 件 的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P(A)=1 P(A)=0 (随机事件0

目的:通过学生抢答,小组加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复习思考 内容:组内互帮互助完成例题的学习,教师提问后统一答案。 例1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请说明理由。 (1) 随机开车经过某路口,遇到红灯; (2)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3) 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4)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质数。 例2 如图所示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9这九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1) P (抽到数字9)= ; (2) P (抽到两位数)= ; (3) P (抽到的数大于6)= ,P (抽到的数字小于6)= ; (4) P (抽到奇数)= ,P (抽到偶数)= 。 例3 如图,一个均匀的转盘被平均分成10等份,分别标有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 两人参与游戏: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猜数,若所猜数字与转出的数字相符, 则猜数的人获胜,否则转动转盘的人获胜。猜数的方法从下面三种中选一种: 不 确 定 事 件 游戏的公平性 概率的简单计算 (频率的稳定性,P(A)= ) n m

三级上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 教具准备:课件、不同的萝卜卡片 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地里拔萝卜。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有2根,有6根,有10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从生活中捕捉“倍”的概念。 师:图中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3个2。(边说边圈一圈) 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动手探索新知,建立“倍”的概念。 师:你能说出与之间的倍数关系吗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粘贴并板书: 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深化“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摆出一组有倍数关系的圆片吗(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4.动手操作,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通过摆圆片的游戏来考考你们。 (出示课件) 第一行:○○○ 第二行: 师:第二行怎样摆,能看出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放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50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53页1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1例2及第53页练习2、3题。 教具准备:课件、小人卡片等 学具准备:圆形卡片、小人卡片等

《认识小数》教案设计

认识小数教案 教学内容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求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钢笔铅笔 盒 橡皮书桌毛笔剪刀 15.4 元 12元0.6元208元3元7.9元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 预设分法: 钢笔15.4元毛笔3元 剪刀7.9元铅笔盒12元 橡皮0.6元书桌208元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你们知道这列数叫什么? 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小红和妈妈转了一圈后,决定买这一张书桌(出示例1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说明:5分米是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反过来,0.5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0.4米表示什么? 板书:5分米 5/10 米 0.5米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

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 1、列式计算。 2、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个3) ⑵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⑶要求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认识小数》优质教案

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即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 米尺,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 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展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 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证书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 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元角分 3 5 0 3元5角 0 5 0 5角 0 1 5 1角5分 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 1米,还可以写成0.1米。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 10 3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 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鹅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 100 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1.3米。) 4、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

第二章 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与作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②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③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的重点应帮助学生理清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处:①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②实数的混合运算也一向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学生往往在运算顺序、运算法则上出错;③本章对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生掌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教案

认识小数 --------付青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0到81页 教学目标: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节,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会看价格牌上的价钱具体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的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的情节,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一、教学情景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礼物,数字卡片,你来猜一猜这张卡片上的数字是多少? 生:1 生:5 生:6 师:给你一个条件,它是最大的一位数 生:9 师:我这还有两张卡片,如果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组在一起。与9相比,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比9大。因为组成的是两位数比一位数要大 师:说的很好,那真是两个最小的数字。你觉得会组成多少? 生:10

师:我这还有三张卡片。如果组在一起,与上两个数字相比,有什么想说的? 生:比9和10都大,因为组成的是三位数 师: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 (5.7) 师:这是数与前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啊?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你真厉害一眼找到的关键所在。那上两个都是数字组成的数,我们成为整数,那你知道这个模样的数叫什么名字吗? 生:小数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见多识广,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 5.7,这个小圆点我要点在数字的右下角。以小数点为界限。左边的人们把它称为整数部分,右边的称为小数部分。读作:五点七。生活中,你都在哪里再见过小数呢? 生:超市里 生:价钱 生:买东西的称上 师:咱们都是留心观察的孩子,老师也在文具店见过你们说的小数,瞧,漂亮吗?想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想买什么?他们的标价是多少? 生:我想买铅笔,它的标价是零点五元

倍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说明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设计理念】 “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指导。为此,在设计上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数一数的过程,逐步建立倍的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在获

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小棒,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小兔子在忙着收获秋天的果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胡萝卜和红萝卜之间存在着什么数量关系吗? 生:自由说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红萝卜和胡萝卜有多与少的关系,这里还有一种

新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七单元91—92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感悟小数的含义。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通过结合长度、重量、人民币等常用的直观模型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认识小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 2、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能够使学生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 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1 10 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题卡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小数 1、谈话激趣

师:孩子们,春天到了,这是旅游的好时节,你喜欢旅游吗?我们建昌就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 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两类数据,52、8、348这是以前我们学过的整数。像75.05、78.05、72.7、73.7、62.36……这样的数你知道是什么数吗? 2、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小数的含义。 2、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三、提纲导学探究新知 1、学生试读62.36。 2、根据“自学提示一”,学习小数的读法。 (1)你能试着读出黑板上的小数吗? (2)思考: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数怎样读?那小数点右边呢? ①生独立完成 ②小组交流 ③反馈汇报 师总结: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顺序依次的去读。 3、根据“自学提示二”,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教案

§3.5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掌握通分、约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熟练掌握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知识融汇贯通,进行一些提高训练.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分式四则运算.(2)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的建立,以及分式和分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总结知识体系 要求学生读教材P 86的回顾与思考,在读书时思考讨论: 1.这一章学习中要掌握哪些内容,有哪些知识点? 2.这章中每节学习的内容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出: 1)分式的定义、性质、运算: 二、例题 在分式 33 --x x 中,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零? 分析:提问.

(2)分式的分子、分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分母≠0) (3)分式的分子、分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值为正?(分子、分母同号) 2、化简 (1) (2) 三、练习 教材P 86中1—4. 四、小结 分式这一章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这也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作业 P 87中5—9 B 组1--3 教学反思 有意思:复习题A 组中的7、8、9题中的速度、效率都是1.5倍,难道就不能是其它倍数吗? b a c ab 22128--44422+-++a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