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李知郿

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我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

读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上,笔者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在学生诵读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 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之后再进行诵读,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3. 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教师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

1. 营造社会氛围。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文,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所以营造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会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大大提高。

2. “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学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他们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

3. “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回答……花样多了,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浅谈古诗文经典诵读

茅村实验小学曹红莉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观念上,不能为背诵而背诵,而要认识到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累古诗文,可以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诗词中蕴涵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因此,教师指导古诗文的诵读,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降格为技能技巧的分析,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涵的丰富的育人功能。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炼、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的心田撒播文化的种子,播撒做人的良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当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那种不断进取、立志攀登的精神能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再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寓含的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养料。

第二,在方法上,要突出吟诵,把握诗歌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古诗文经典诵读,意在突出一个“诵”字。中国的诗词一向也是“吟诵”的,而不是“朗读”的,更非机械识记、背诵。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反复多次的读,在方法上无疑机械了一些,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吟诵起来有口无心。教师也迫于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

学生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对于诗中形象、情味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角色,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沟通,才可以读得慷慨激昂,读得委婉含蓄,才能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当然,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如字音读错要纠正,停顿有误要指点。教师也可以示范吟诵,更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让学生倾听名家

大师们的经典诵读作品等。

第三,在操作上,要课内外比翼双飞,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引入课内学习。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古诗文引入课堂集中学习。如学习四季的课文,可以引进相关的季节诗;情感相似的诗文可以一并诵读等。其次,引导课余学习。①课前两分钟背古诗。即利用上课预备铃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间隔,由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诵读古诗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告别课间的喧闹,进入角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少成多,自然而然地识记、巩固诗文。②组织诗歌朗诵会。可以配乐朗诵,可以浅吟低唱,可以编成小品进行表演。③诗配画和诗化文。从背诵的古诗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还可以把古诗词改写成小习作,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可感的篇章。④诗文集锦。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诗词收集起来,再适当配上插图,贴在日记本上。

第四,在自身方面,要开阔视野,与学生共同阅读,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朗读吟诵,甚至还应该多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等,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教师要做到“口中有文”,随时能为学生范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人生体验,把古诗文读活。例如:读《游子吟》时,我们完全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一起交流感受,一起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眼中的母亲。在浓浓诗情中,师生心灵交融,共同感恩。

最能致远是书香——古诗文教学经典诵读心得

以诗传情,品美悟情。引导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文化魅力、情感魅力,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丰厚语文素养是古诗文教学的特有内涵: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则更是古诗文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文教学如何恰当地把握好一个“情”字,以更好地收到以诗传情、品美悟情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地解读文本,不仅要在理解诗句上咬文嚼字、领悟意境、体验情感,还要查阅大量资料,包括对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写作年代、写作风格进行细致探究,从而真正理解诗人情之所系,情之所在。现就有关桃花的古诗文教学谈一点心得。

桃树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桃花进入中国古典诗文,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传达出古人不同的情感。桃花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颇高的,《全唐诗》中涉及桃花的诗有293首,《全宋词》中涉及桃花的词有169首,《全宋诗》中涉及桃花的诗有865首,加上元、明、清的词及文章,共有1800余首(篇)。翻开中国古典文学,可谓满眼的“桃花灿烂”。

在如此浩繁的涉及桃花的诗文中,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就能填补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一、设身处地,品景悟情

在春风料峭之时,在万物尚未复苏之际,桃树开始苏醒,暗淡的树皮泛出了点点的绿意,紫褐色的花骨朵开始突起、胀大,不知道什么时候绽开了鲜艳的花朵,那粉白色、粉红色、淡粉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似妙龄女子的脸,似天边的云霞,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春意。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写这首诗时已孟夏时节,诗人登山寻春,没想到在深山古寺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花!“始盛”点明桃花怒放,浓艳欲滴。那一片火红灿烂的桃花在诗人始料未及之时冲入眼帘,扑面而来,这多么令人惊异、欣喜啊!一片桃花唤起了诗人美丽的

幻想,表达了诗人对浓浓春意的喜爱。

再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首诗写兰溪山水之美,抒渔家欢快之情。首句描写月挂柳枝,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的情景。次句写月下山水,皓月当空,银辉四泻,溪平如镜,倒影清明。两句诗文把兰溪山水写得朦胧飘渺,如诗如画。然而对于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于春潮渔汛:春雨过后,桃花飘零,溪水猛涨,鲤鱼跳滩,拨鳍摆尾,噼里啪啦。看到这种情景,怎能不让人心花怒放?全诗写柳写月、写山写水、写花写鱼,描绘出一幅明澈秀丽、生机盎然的山水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还有很多的诗文,作者都借用桃花这一意象来展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而当满树的桃花开始凋零,娇艳的花瓣随着春风的吹拂纷纷落地,这就到了晚春了,文人骚客面对此情此景常常会产生“春归无觅”的惆怅。如李贺的《将进酒》中有这样的诗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里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凋落的花瓣比喻成红雨,说明春天将要过去了,也暗示“青春将暮”,传达出一种凄凉感伤的心绪。

再如白居易的《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这首诗写前日桃花开得正鲜艳,而今天晚上睡觉时,树上的桃花已经凋落得只剩一半了。诗人叹息桃花的凋落,目睹明月下的零乱花瓣,想起了友人钱员外。桃花凋落狼藉暗指春已去,自己的美好年华也在流逝,传达出诗人难平的心绪。

桃花是美好春天的象征。桃花的盛开,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桃花的凋落,传达出诗人对春归、年华易逝的感伤。

二、以花喻爱,品美悟情

桃花盛开在早春,桃花扶疏的枝干常被形容为女子曼妙的姿态;桃花鲜艳娇嫩的花瓣就像女子美丽的容貌;桃花花落叶繁,“桃子压枝垂”,又代表着女性孕育子女的情形。所以,桃花这一意象很早就和美丽女子联系在了一起。如《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这里以桃花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以桃花的花叶繁茂比喻女子出嫁后的幸福生活。如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诗

中的桃花,暗指爱恋的女子。诗人借栏下水可以终日和桃花相守,比喻自己不能和心爱的女子相爱相依的伤感。

再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宛如一幅画,以桃花为衬托,表达了诗人对温婉可人、脉脉含情的女子的爱慕之情。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花掩映的门户,可美丽的女子却不知去处,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临风盛开,笑对诗人。这里还是以桃花为衬托,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全诗爱恨喜忧全由一束桃花映照而出,而美丽的桃花既是美貌女子的衬托,也是美貌女子的象征。

诗人把桃花比喻为妙龄女子,表达对她的爱慕和追逐,或是表达诗人寻而不得,爱而不能的伤感。

三、宁静淡泊,品境悟情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桃花源”就成了自由隐逸的代名词。此后,很多的诗人都借桃花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二两句“问”而“不答”,“笑”含悬念,“闲”显心性,尽见诗人远离尘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怀。第三句特写桃花流水、窅然远逝的景色,渲染一种天然宁静、淡泊幽深的氛围。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令人联想到宠辱不惊、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末句对比议论,满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闲,别有天地而自得其乐。这份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舒适惬意,哪里是滚滚红尘、碌碌人间所能相比的呢?全诗借“桃花流水”展示诗人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

再如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起笔画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山溪之上,长桥横跨,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深幽而神秘,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发问绘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岩石,如岛如屿(石矾);清溪之上,桃花飘流,源源不尽,绵绵不绝,如红霞映水,似赤袖拂风。诗意美妙空灵,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问”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飘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见,表达了诗人心仪虚无飘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审美情趣。但这明

知故问也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此外还有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杜甫的“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还有张说的“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等等,在这么多诗文中,桃花这一意象都传达出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慕,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厌恶。

四、浪漫遐思,品幻悟情

自从王母娘娘大摆蟠桃宴,招待众位神仙开始,蟠桃以及桃树、桃花也成了丹霞仙境的代名词。如李贺的《浩歌》里有这样的诗句,“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诗人开篇从虚处起笔,将幻想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南风把大山吹成了平地,天帝派遣天吴去移海水,幻象纷呈,雄奇诡谲,委婉而又鲜明的表达了沧海桑田之意。三四句写仙境和尘世,传说王母的桃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果”,当王母的桃树开花千遍的时候,彭祖和巫咸这样长寿的人也不知道死过几遍了。两相对照,见出生命的短促。在感叹生命短促之时,诗人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桃花盛开,永恒存在的仙境,感伤和向往之情通过对照也鲜明地呈现出来。

再如晏殊的《燕归梁》也有这样的句子,“蟠桃花发一千年。祝长寿、比神仙。”借仙境中的蟠桃树的恒久存在表达了词人对于神仙的羡慕,对于长寿的向往。又如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里这样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首诗通过对桃花仙人自由自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桃花仙人的羡慕,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总之,经典诗文中的桃花意象,缤纷多彩,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留给后人无穷的回味。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在感悟中生成,就一定能提升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谈诵读经典古诗文与学生品德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

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

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因此,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

的精华积淀,我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准诗文、读好诗韵、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文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校德

一、传承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经典诗文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魂、民族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所以我在诵读课中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诚”为先的交往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范,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如诵读《三字经》的内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

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上进,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

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泊瓜洲

爱家乡之心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是我们诵经活动的最终目标。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诗文不仅能

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陈越

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

族的民族精神,深受感染、熏陶,从而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高尚的灵魂和完美人格。如诵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诗人的修养、胸怀会感染学生,使得思想品质教育渗入他们的血液,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

总之,经典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他们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古诗文诵读课的开展,在提高少年儿童资质品格,陶冶情操,学习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转贴于论文联盟

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

摘要:我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此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孩子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科学性可行性

古典诗文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摸索出了一条以“古诗文诵读工程”为核心,结合国学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特

色教育之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真正起到“让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的效果,充分印证了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以科学性、可行性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我国的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共同情感和群体心声的抒发和体现,引起了后人心灵上的共鸣,深得一代代中国人的喜爱,并将其发扬光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这充分说明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二、建立行之有效、规范的制度,保证“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

1.开展课前十分钟诵读。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诵读,并且列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年背诵古诗文80篇,小学阶段共背诵古诗文不少于500篇。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篇目大大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数目。

2.开展古诗过级测试。我校建立了古诗文经典诵读过级制度,规定了考核要求,制定了《小学古诗文诵读过级实施方案》以及测试标准。每年5—6月份,我校组织并培训科任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古诗文过级测试。过级测试要求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背诵自己所在年级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中的6首,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求过2级,6年共过12级。只有熟练背诵全本教材上的古诗文,才能顺利通过。

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诵读实践,编辑、出版教材,拓宽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阅读面、阅读量

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初始阶段(1999—2006年),我们先后以《中华古诗文读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书为诵读教材。在积累了大量的诵读实践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于2005年组织本校语文教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优中选精,遴选出334篇适合少年儿童背诵的名篇佳作,编为6册,分别供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使用。

这套《小学生古诗文经典诵读》覆盖并超过新课标规定的篇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编排。低年级学生从背诵白话蒙学经典以及简短的名句、诗歌开始,

难度逐渐加大到篇幅较长的诗文词赋等,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诗文的理解和思考。在编写时,除在原文中给生字加注拼音外(一至三册),还在文后安排了“请你知道”“为你释疑”“帮你理解”或“给你提示”几个小板块。前三项分别是介绍作者、解释字词和作品的译文、鉴赏,我们在译成现代汉语的同时,尽量保持了原作的意境和风格。最后一项是对作品内涵的提炼和延伸,启示学生自察自省,完善自我。

四、结合学年德育目标,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我们在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时,十分注重它的长久性和实用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德育目标,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1.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古诗文。诗是浓缩了的语言精华,把语言展开,诗的意境也就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我校先后举行了以“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每年的“六一”联欢会上,都有以古诗为题材的节目。

2.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班开展不同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同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有感情地背诵或PK。

3.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学生把诵读过的古诗文,配上想象的画面,精心设计,绘制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生动意象。

4.写读后感。学校要求各班都召开《我从古诗中寻找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做礼仪小公民》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并要求学生及时把读古诗文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这样不仅使学生会背诵古诗文,还使学生从古诗中有所感悟,受到了教育。

5.每日一句古训。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同时,我们注意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要求各班在黑板左边一小角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古诗文经典名句,每日一换,并且让各班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每天将本班黑板上的经典名句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在学生中弘扬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五、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

开展此项工程,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的层面,而是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实践证明,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不少学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爱惜粮食的警句;“温故而知新”则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此外,古诗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总之,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十几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从古诗文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中汲取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精华,充分领略汉语言微言大义的魅力,体验余韵悠长的、咀嚼不尽的文学之美,让更多的学生在记诵经典、沐浴圣人先贤思想恩泽的同时,逐渐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明理崇学的翩翩少年君子。

语文教学应加强古诗文的诵读

摘要:诵读,是古代私塾教学的重要方法。古人一再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诵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诵读古诗文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提高文化知识修养作用。我们应当督促学生加强诵读,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语言风格,懈悟句句箴言,顺应层层波澜,体会种种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文诵读作用方法

诵读,是古代私塾教学的重要方法。古人一再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诵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连起码的断句都不会,对最基础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就更差了。笔者在上古诗文课时,许多学生学得很被动,课堂上没有积极活跃的气氛。后来笔者了解到,学生之所以怠慢古诗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们觉得学这些古代的文辞似乎没有多大的作用,而我们语文教师也没有认真对待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以致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认识方面造成短缺。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古诗文的诵读。下面笔者主要从诵读古诗文的作用和怎样诵读两大方面谈谈笔者的一点见解。

1.1诵读古诗文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

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波动时期,经常诵读古诗文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学习处世的方法。如荀况的《劝学》一文,行文中整齐的排比、和谐的音节、畅达的气势使之流传久远,文中的比喻贴切、浅显易懂。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育人们要有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学习态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指出了人们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文中蕴含的辩证唯物的思想观点多年来一直给人以启示和鼓励。还有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虽是一篇游记,却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深思慎取”的态度。这里包含了实事求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我们人生的各方面都值得提倡。

1.2可提高文化知识修养

优美的古诗文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诵读这些名篇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灵敏的文言语感,弄通文言语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使学生便于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古诗文,常常离不开对疑难词句重要语段的翻译。教师在课堂上点出了课文重点词句的翻译,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语境体会、理解和记忆。并且在诵读中,还可形成良好的语感,既理解了课文,又领会了作者的情感。做到文感和情感的统一。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可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我们学的古诗文,大都是作家的经典之作,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如古代四言诗的典范《诗经.硕鼠》;古代议论文的典范《荀子.劝学》,史传文学的经典《廉颇蔺相如列传》;五言律诗典范杜甫的《春望》等,这些名著不仅是古代语文的精品,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它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对自然、人生、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文化积淀,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意志和品质。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古诗文时,不但学习了其中虚词、实词灵活多样的用法,还学习了动词的活用、介词结构后置、疑问代词后置等特殊的语言现象。也学习了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3)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快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和成语,可以做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望洋兴叹”、“完璧归赵”、“不求甚解”、“锲而不舍”、“贻笑大方”、“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等等,这些词句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字字珠玑,脍炙人口。我们的老一辈学者们,无不具有浓厚的文言文功底,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诵读了无数的名篇佳作。学生们更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名篇,从而奠定起“满腹经纶”的基础。

(4)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写”,一些学生就是因为积累的材料少,无话可说,因此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多诵读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的运用,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使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此外,古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学生写作时也可以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1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激发学生学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热情,是我们师者的关键问题所在。

(1)把讲与读结合。笔者在进行古文教学时,对文中每个段落都要先讲解重点的字、词、句,再由学生参与译文理解文意,讲后一段读一段。先是笔者来范读,学生再进行全班齐读或单独诵读或小组诵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笔者主要采用“背诵接力”、“默写比赛”、“小组竞争”、

“小组个人评优”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热情。

“背诵接力”就是用接力式背诵,每组抽一个人开始背诵,前一人出现差错或者遗忘时,小组其他同学接续,看哪一组用的人少。

“默写比赛”就是全班同学同时默写,学生互改,小组总评分,选出得分最高的同学和小组。

“小组竞争”就是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参加读、背、默写比赛,以代表成绩记入小组成绩,评出先进小组。

“小组个人评优”就是每次竞赛都记下小组个人成绩,一阶段后进行总评,选出小组优胜个人。通过这些宽松,有趣味的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精神集中的状态,激发、提高他们诵读的兴趣。

(3)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常会情不自禁的被作者描绘的情景所感染,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个情感契机,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至在诵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词中运用比兴手法,“借水怨山”,作者以眼前景(清江水和无数山)道心上事(追忆金兵往事,感叹中原沦亡,壮志难酬),达到了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词的开头一句就把词境从百里外的郁孤台,收至江西造口的江清水,紧接着“行人泪”三个字直点造口当年之事。词人身临宋太后隆祜及宋高宗被金兵追至之地,愤金兵之狂,羞国耻之未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词人因怀想隆祜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遥望汴京,然而,被无数青山重重遮住,望不见也。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郁苦凄迷的景中,理解作者的愤慨之感,才能在诵读时做到声情并茂,如临其境。

2.2加大诵读古诗文在考试中的比重,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在已往的考试中,我们只侧重于对字、词、句子的翻译、理解,考查背诵的内容较少,笔者认为可以加大一些比重,引起学生对诵读的重视。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督促学生加强诵读,使他们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语言风格,懈悟句句箴言,顺应层层波澜,体会种种情感。在诵读中,积累文学精华和思想才富,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做到“下笔微云超泰山”。

古诗文诵读教学之“四味”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诵

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但是,古诗文毕竟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存在隔膜,学生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势必造成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尴尬状态。如何指导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精神?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打破时空距离,走进作品,亲近作者,切身体味,充分诵读出古诗文作品中所蕴涵的四种“美味”来,即韵味、情味、意味、个味。

一、韵味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大致的文义。这里就不可避免地要引导学生查阅字典,对照注释,搞清楚疑难字词。其次,要读出语气。如《离骚》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学生找出语气的变化。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等。再次,要把握古诗文的节奏。大多数古诗文属韵文,有自己的格律,讲求四声平仄规律。(1)诗:我们学过的诗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五绝和五律可分为两个音节,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这样的诗句式整齐,根据其中的一句,即可将整首诗的朗读节奏划分为两个音节。还有可分为三个音节的,其中有“二、一、二”式。如“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另外一种是“二、二、一”式。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这里的“一”主要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补充说明。七绝和七律主要可分为“二、二、三”式和“四、三”式。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它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另外《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有特殊的地方。文中四字句比较多,而且句式整齐,如“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就按“二、二”式划分节奏。(2)词: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3)古文:首先是按照意义划分。如《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这里就是按意义划分,读起来既朗朗上

口,又意思鲜明。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弄懂得诗词格律,熟悉四声平仄,才能正确吐字发音,处理诗句的抑扬顿挫。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古诗文诵读中,还必须按照古典诗词的格律要求来吐字发音,处理句子的声调,才能悦耳动听,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否则,音韵全失,甚至意义千里。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面两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几度低回婉转,后面一句仄仄仄平平,一气呵成,尘埃落定。这里的“胜”字,作“承受”解,应念为平声,即shēng第一声。但是在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之句,这里的“胜”字,按照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要求,必须念去声shèng。

二、情味

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与景交融,或抑扬铿锵,或缠绵悱恻,或迭沓酣畅,或悠扬明快,或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其中的味道。

首先,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就要有热情,以情激情,这样学生才能读懂诗后的故事。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儿女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田园乐,“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越”之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才能加以体味辨别,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也只有在诵读中逐渐体味蕴涵在这些古诗文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得以提升,才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做一名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三、意味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古诗文追求意境。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比如,唐代王维的诗被后世文人墨客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想象力,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趣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创

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就会产生共鸣,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课文。如学习词《天净沙·秋思》,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描述一幅秋景图,用“枯藤”、“老树”“西风”等的荒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漂泊天涯的游子那种睹物思乡、愁肠欲断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向学生展示意境相同的山水画或自己绘制的图画,还可以配上比较忧郁惆怅的音乐,这样,图、文、乐并茂,更有利于学生揣摩诗中蕴涵的意境美。只有让学生深切地体味到了诗中的意境之后,教师再来引导学生诵读,教师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由“眼前景”联想到诗人的“胸中情”,将自己变为作者,并将自己完全地融入作者创设的情景之中,才能精确地表达诗文中的意味之所在。

四、个味

学习古诗文,掌握字、词、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章主旨等是不可或缺的,但还应该学会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一目标,突出了“欣赏”和“体验”,体现了对初中语文文学教育思想的回归。欣赏是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古诗文教学,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体验。

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魅力来自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的发现与感悟。不论是采用各种方式导入特定意境,以增强诵读效果,还是饱含激情地诵读演绎作品,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与作品的同振共鸣,深入体验与感悟,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鉴赏评价,让学生独到的见解得以亮相,有个性的发现得以张扬。因此,诵读教学最赏心悦目、最令人迷恋、最让人激动、最使人击掌而呼的是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感知理解后的有创造性的诵读,通过诵读质疑解疑,达到有独到的见解与评判。这个环节是整个诵读课最光彩夺目的亮点,是诵读教学要达到的高潮。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我们以诵读经典为主渗透常规语文朗读,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对孩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个人的文化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实现了不一样的课堂与教学效果,对此,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诵读课文,记忆力明显增强。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水结晶试验表明,诵经典正是利用上善治水的重要方法,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丰富美善智能量的经典语言,文字信息,反馈给自己的体内之水,从而改善整个身心气质,达到和谐身心、开智益慧的目的。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学习力的强力影响正是建立在对记忆力的拓展和优化基础上的,具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具有开智的意义。一年级的孩子读经典也能达到倒背如流。他们每次背诵常规语文的时候也用背经典的方法熟读成诵,背得很快,这正是诵读经典带来的极强记忆的神力。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进行儿童读经典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再次证明读经典的儿童其记忆力更强。 二、有助发展孩子的语言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

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目录 1.一字诗 16.古朗月行 2.一去二三里 17. 画鸡 3.咏鹅 18. 竹里馆 4.风 19.村居 5.遗爱寺 20.早发白帝城 6.凉州词 21.悯农(一) 7.登鹳雀楼 22.悯农(二) 8.画 23.画眉鸟 9.小池 24.竹枝词 10.出塞 25.咏雪 11.暮春 26.所见 12.鹿柴 27.宿建德江 13.春晓 28.从军行 14.别董大 29.敕勒歌 15.静夜思 30. 江南

1.一字诗 (清)陈沆 yì fān yì jiǎng yì yú zhōu 一帆一桨一渔舟, yì gè yú wēng yí diào gōu 一个渔翁一钓钩。 yì fǔ yì yǎng yì chǎng xiào 一俯一仰一场笑, yì jiāng míng yuè yìjiāng qiū一江明月一江秋。 2.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yí qùèr sān lǐ 一去二三里, yān cūn sì wǔ jiā 烟村四五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亭台六七座,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八九十枝花。 3.咏鹅 (唐)骆宾王

ééé 鹅,鹅,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项向天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毛浮绿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解落三秋叶,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能开二月花。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过江千尺浪,rù zhú wàn gān xié 入竹万竿斜。 5.遗爱寺 (唐)白居易 nòng shí lín xī zuò

经典古诗文朗诵

经典古诗文朗诵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古典文学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画卷。 女:古典诗文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 男合: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女合: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第一篇章春之歌 男: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 女:春天孕育着生命与希望,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男: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 咏柳唐贺知章(赵嘉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女:生机勃勃的春天,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怎能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潘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篇章夏之莲 女: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男:莲花,美丽、纯洁、高尚。 女:江南盛夏,小船轻飘,莲叶田田,构成了江南采莲曲。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女:西湖边,送友人,看到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画面,唱的却是依依惜别、含蓄婉转的送别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朱熙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男: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一只小小的蜻蜓,多么和谐亲密的关系呀。 小池宋杨万里(周欣苒)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三篇章秋之月 男:从古至今,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女: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男: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 水调歌头(吟唱)宋苏轼(徐凌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女:不仅是苏轼,月亮也是诗仙李白一生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明月的传世之作。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男: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暮江吟白居易(曹栀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第四篇章冬之梅 男:当漫无边际的雪亲吻冬日的时候,跟着雪的昭示走,是温馨的,充满活力的。听到诗人们曾播下的诗句在雪地里鲜活起来了吗? 女:看,梅花开了!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含笑绽放;面对凛冽刺骨的寒风,她坚贞不屈。 梅花宋王安石(沈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男:冰天雪地的冬天,天地间是如此的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柳

少儿古诗词经典诵读

少儿古诗词经典诵读 六年级(下)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古诗十九首》(佚名)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又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孩子的各种习惯都很差,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我班有个杨超文的孩子,年龄不大,特别聪明,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于是我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就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们听,这方面的坏习惯就渐渐改掉了。当我们的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提醒自己。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一些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不同的读物里面有不同的知识,能懂得许多课本上或家长老师讲到的之外的道理。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一年级下学期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在我班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一两万汉字,如果仅和学课本相比,相当于超过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自然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学期,孩子们用了一半的时间学习课本,一半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记诵了接近一百首古诗词,还背下了《笠翁对韵》,因为孩子们背得多了,逐渐从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记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思想: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诗经》、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教育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5月24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对参赛作品的理解。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_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闫沟小学 2018.5.25

经 典 古 诗 文 朗 诵

读古今美文做中国少年 常沟小学 一、出场: 第一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第二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第三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二、诵读古诗: 引领:甲: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乙: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男:走过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 女:漫过时间的河堤,海角天涯,仿佛就在眼前。 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男: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 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女: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 合: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男:我们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在童年时光里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合: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女:我们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在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男:带着向往,带着梦幻,放飞诗意的童年! 合: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春风放纸鸢。 女:带着天真,带着浪漫,唱出舞动的诗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齐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三、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今天,我们在同一首歌中,激活了之呼者也的形象。 女:明天在同样晴朗的蓝天里,我们会有新的收获和展望。 合:我们将经典的诗文永远传承,放飞文明古国的梦想。 合:让我们读古今美文,做中国少年。 合: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小学班级经典诵读古诗词朗诵

古诗词趣谈 甲:好久不见最近忙什么呢? 乙: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哎,别提啦!前几天几位同学聚会,一位朋友根据我的谈话说了两句古诗。 甲:什么古诗? 全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就这么两句诗就激起了你对古诗词的兴趣。 乙:是啊,我不理解这两句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甲:这你都不懂还研究什么古诗词。 乙:那你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话让人听不明白。 乙:高才呀,你这样一解释确实让我茅塞顿开。 甲:这都不懂,你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张口就来,问什么答什么。 甲: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 乙:没问题。 甲:带“一”的。全体:“碧玉妆成一树高。” 甲:带“二”的。全体:“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带“三”的。全体:“白发三千丈。” 甲:带“四”的。全体:“四面荷花三面柳。” 甲:带“五”的。全体:“五月人倍忙。” 甲:带“六”的。全体:“毕竟西湖六月中。” 甲:带“七”的。全体:“七月七日长生殿。” 甲:带“八”的。全体:“平林云鸟八窗秋。” 甲:带“九”的。全体:“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全体:“十年生死两茫茫。” 甲:带“百”的。全体:“采得百花成蜜后。” 甲:带“千”的。全体:“千山鸟飞绝。” 甲:带“万”的。全体:“万里长征人未还。”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用数字来一首完整的行吗?乙:太容易啦。 甲:真的?那你来说说看。 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全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乙:这太多啦! 甲:不错,不错。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全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全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全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全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小学生诵读经典的意义及方法

小学生诵读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其实,个人亦然。纵观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那些从小就关注行云流水、濡渍阳春白雪、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孩子,往往出落得更为出类拔萃;而从来不事文理、孤陋寡闻、只盯着自己鼻子底下那一块小天地的孩子,发展空间大多有限。 一、诵读经典的意义: 诵读经典之所以重要,正如赫钦斯所说“经典著作乃是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当代性的作品。《苏格拉底对话》提出的那些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同样紧迫;读牛顿的《原理》,我们便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天才在活动。这些乃是我们知道的最好的书籍。没有读过这些书的人就是没有受到过教育。”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受了历史和人性的双重考验,是真正的人文精华。有些经典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情感品质、涵养孩子的气质;有些经典更包含了道德的、伦理的大学问和大奥秘,可以指导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经典著作更是哺育一个民族的“精神母乳”,是一个民族保持创造力的活水源头,任何一个民族必须扎根于自身文化的土壤、对自身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它才能适应社会合理、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才有深厚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能力;至于流利表达、提高写作,甚至都是皮毛性质的功用了。 鉴于此,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孩子,诵读尽可能多的经典著作,与经典同行,显得尤为紧要。二、经典材料的选择: 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诵读经典著作呢? 首先,家长必须选好题材。经典浩如烟海,人性各有千秋,哪一篇文章最适合你的孩子,这需要父母亲精心筛选、刻意“钦定”。 我个人感觉,孩子诵读的经典起码应符合三条:其一,在内容上具有普适性,讨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二、要有思想性与影响力,通过阅读能够激励孩子积极地生活;其三、具有历史性,就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 孩子诵读经典,家长必须先行浏览、筛选、有所取舍,倾向性地从经典中选择精华,并且精心研读、校订,不清楚的内容必须提前查证清楚,然后才能交给孩子。琅琅上口的唐诗宋词固然很适合儿童诵读,但若只是简单购买一本精装《唐诗三百首》或《宋词》塞给孩子,最大的可能是仅仅背诵开头的几首了事。因为,唐诗即使李杜,也有不适合孩子的章句;宋词除了苏辛,好篇章大有人在。胡适、王余光等人推荐出《论语》、《老子》、《诗经》、《庄子》、《史记》等20余部著作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诵读的经典之作。直接要求孩子通背这些大部头,显然是与虎谋皮。千古文章洋洋洒洒,谁都不可能全盘接受,能把先秦到现代登峰造极的几十篇代表作选出来、背下来,已经不错了。 另一个现成的问题是:即使是从这些经典中选出来的精华,孩子们会喜欢吗?能理解吗?怎么读啊? 三、诵读经典的态度和方法: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古诗词)

经典诵读:《三字经》 必背古诗词篇目: 1、江南…………………………………………………………………………汉乐府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咏鹅…………………………………………………………………(唐)骆宾王 4、风……………………………………………………………………(唐)李峤 5、咏柳…………………………………………………………………(唐)贺知章 6、凉州词………………………………………………………………(唐)王之涣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8、春晓…………………………………………………………………(唐)孟浩然 9、凉州词………………………………………………………………(唐)王翰 10、一去二三里…………………………………………………………(唐)王昌龄 11、题画…………………………………………………………………(清)袁枚 12、七步诗………………………………………………………………(三国)曹植 13、画眉鸟………………………………………………………………(宋)欧阳修 14、蝉……………………………………………………………………(唐)虞世南 15、雨晴…………………………………………………………………(唐)王驾 16、早春…………………………………………………………………(唐)韩愈 17、苔……………………………………………………………………(清)袁枚 18、山中…………………………………………………………………(唐)王勃 19、遗爱寺………………………………………………………………(唐)白居易 20、咏华山………………………………………………………………(宋)寇准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

濉溪县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年级上册1 江南·汉乐府·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年级上册2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上册3 梅花·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上册4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一年级上册5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年级下册1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年级下册2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年级下册3 相思·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年级下册4 秋浦歌·唐代·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一年级下册5 鸟·唐代·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二年级上册1 长歌行·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年级上册2 夜宿山寺·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年级上册3 云·唐代·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二年级上册4 风·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年级上册5 乐游原·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年级下册1 华山·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年级下册2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年级下册3 绝句·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年级下册4 竹里馆·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年级下册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1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经典诵读20首古诗

1.重别周尚书 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2.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3.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4.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渡浙江问舟中人 唐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7.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8.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9.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内外经典诵读(古诗)

10.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2.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3.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6.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7.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8、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归雁 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20.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一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上学期 国学经典: zhào qián sūn lǐz hōu wú zhèng wáng赵钱孙李周吴郑王féng chén c hǔ wèi j iǎng s hěn hán yáng冯陈褚卫蒋沈韩杨z hū qín yóu xǔ hé lǚ shīz hāng朱秦尤许何吕施张kǒng cáo yán huà jīn wèi táo j iāng孔曹严华金魏陶姜qī xiè zōu yù bǎi(bó) s huǐ dòu z hāng戚谢邹喻柏水窦章yún sū pān gě xīfàn péng láng云苏潘葛奚范彭郎lǔ wéi c hāng mǎmiáo fèng h uā fāng鲁韦昌马苗凤花方yú rén yuán l iǔ fēng bào s hǐ táng俞任袁柳酆鲍史唐fèi(bì) lián cén x uē léi hè nítāng费廉岑薛雷贺倪汤téng yīn luó bìhǎo wū ān cháng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lè(yuè) yú shífù píbiàn qíkāng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wǔ yú yuán bǔ gù mèng píng huáng伍余元卜顾孟平黄hé mù x iāo yǐn yáo shào zhàn wāng和穆萧尹姚邵湛汪qímáo yǔ dímǐbèi míng zāng祁毛禹狄米贝明臧jìfú chéng dài tán sòng máo páng计伏成戴谈宋茅庞xióng jìs hū qūxiàng zhù dǒng liáng熊纪舒屈项祝董梁dù r uǎn lán mǐn xíjìmá qiáng杜阮蓝闵席季麻强j iǎ lù lóu wēi j iāng tóng yán g uō贾路娄危江童颜郭méi shèng lín d iāo z hōng xú q iūluò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 古诗经典: 1. 咏鹅

经典古诗文诵读主持词

经典古诗文诵读主持词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经典古诗文诵读主持词篇1 女:敬爱的老师们!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女: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mí)新,人们称之为“经典”。 男: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女: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 男: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女: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 男: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女: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 男: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女: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 男: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女:读书,让我们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

男:读书,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 女:让我们与好书为友,打好人生底色。 男:让我们与经典作伴,润泽精彩童年。 女: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男: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女: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男:现在,我宣布:美佛儿国际学校精英部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懂得该如何刻苦学习。“昔孟母,择邻处,融四岁,能让梨”我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接下来,有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三字经》的诵读比赛 女: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如同灿烂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

浅谈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作用及其影响

浅谈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作用及其影响 我所说的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作用及影响。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校秉承这一育人理念,经过三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我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我班的李武同学,原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都很差,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随意拿别人的钱物,书籍,同学们都躲着他,不跟他玩。父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自从诵读了国学经典以后,他思想态度及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再也没有听到同学们说又丢失东西了。有一次写人习作时,他写的题目是《我的后妈》,文章中他运用诵读过的经典名句表达了他对后妈的发自内心的爱,当我把文章给他后妈看了以后,后妈当时就感动得泪流满面。反复的感谢学校教育有方。其实,这些都要归功于诵读国学经典。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校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在我校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

三年级 经典诵读古诗文

《别董大》【其一】【唐代】_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代】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春日 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儿 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代】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乞巧 林杰【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píng)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天河一小经典诵读考级古诗文(三) 劝学 孟郊【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赠花卿 [唐]杜甫 锦[jǐn] 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题都城南庄 崔护【唐代】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sū]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dū]。晚春韩愈 唐 -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yú jiá] 无才思, 惟[w?i]解漫天作雪飞。 夜雪 白居易【唐代】 已讶[yà]衾[qīn] 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zh?ng], 时闻折[sh?] 竹声。 《南浦别》 白居易【唐代】 南浦[pǔ]凄凄[qī]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村夜 白居易【唐代】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qiáo]麦花如雪。 秋夕 杜牧【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白居易【唐代】 叶声落如雨, 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 谁为拂尘床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yōu 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竹石 郑燮 [xia]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