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策略.ppt
2024版急救CPR培训版PPT课件

•急救CPR概述•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与原理•急救CPR操作步骤与技巧•常见急救情况处理策略目录•急救CPR培训实践与考核•总结与展望01急救CPR概述定义与目的定义目的急救CPR的重要性心脏骤停的严重性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的、危及生命的状况,若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CPR的有效性通过及时的CPR救治,可以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为后续医疗救治争取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掌握急救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适用场景与对象适用场景适用对象02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与原理心肺复苏的定义及作用定义作用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脑部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心肺复苏的生理学基础呼吸生理心脏生理呼吸是氧气进入血液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心脏骤停时,呼吸停止,氧气无法进入血液,导致组织缺氧。
神经系统生理禁忌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气胸等胸部外伤;晚期癌症、严重烧伤等终末期疾病;明确的心肺复苏无法挽救生命的情况。
适应症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电击等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紧急情况。
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现场环境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03急救CPR操作步骤与技巧轻拍患者肩膀,大声询问:“你还好吗?”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若无反应,立即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判断呼吸情况。
若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判断意识与呼吸情况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上,解开衣物,露出胸部。
01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定位按压点: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02用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点,另一手叠加其上,手指交叉翘起,以掌根用力按压。
03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保持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04注意保持患者气道通畅,避免过度通气。
05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01020304复苏效果评估与后续处理04常见急救情况处理策略判断心脏骤停立即呼救心肺复苏(CPR)除颤治疗心脏骤停的判断与处理窒息的急救措施01020304判断窒息清除异物人工呼吸就医治疗触电、溺水等特殊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CPRC的现代概念

目录
CONTENTS
• 心肺脑复苏CPRC的概述 • 心肺复苏(CPR) • 现代心肺复苏技术 • 脑复苏 • 心肺脑复苏的未来展望
01 心肺脑复苏CPRC的概述
CHAPTER
CPRC的定义
CPRC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是一 种紧急医疗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 通过人工方式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CPRC的历史与发展
1950年代
心肺复苏术开始得到广泛研究 和推广,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成为主要抢救措施。
1960年代
随着体外电除颤技术的出现, 心肺复苏的存活率得到显著提 高。
1970年代
开始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连 续性,以及在复苏过程中使用 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1980年代至今
心肺脑复苏的概念逐渐形成和 完善,强调在复苏过程中对患 者大脑的保护和整体生命体征
脑复苏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大脑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以减 少脑细胞的死亡和损伤,从而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 。
脑复苏的策略
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系统
在发现心脏骤停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启动急救系统。
心肺复苏
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大脑 的氧气供应。
低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护大脑,需要进行低温治疗,以降低脑细胞 的代谢率和氧气需求。
心肺脑复苏的普及和教育
公众教育和培训
心肺脑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 能,需要广泛普及和培训,未来 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提高公众的心 肺脑复苏知识和技能上。
专业人员培训
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心肺脑复苏 技能也是必备的,未来的培训将 更加注重专业人员的技能提高和 知识更新。
心肺复苏用药及复苏后治疗策略

①扩张支气管 ②兴奋β1 肾上腺素受体, 增快心 率、增强心肌收缩力。③扩张外周血管,减轻 心(左心为著)负荷,以纠正低排血量和血管严 重收缩的休克状态。
适应证
心动过缓(Atropine,Dopamine及Epinephrine 效欠佳的病人), 不能常规用于治疗心跳 骤停
剂量
2~10ug/min, <10ug/min
脑缺氧体征 CPR成功后出现 体温升高,
肌张力增加,痉挛,抽搐,惊厥,昏迷
脑复苏措施
一、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灌注
以减少血管外(和细胞内)水为主, 适当血液稀释和正常偏低血管内 容量 血浆胶渗压>2.0kPa(15mmHg) 血液渗透压>280~330mmol/L
胸肺x片:气管位置、肋骨骨折、 气胸、肺水肿 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维持合适 的pH,PaO2,PaCO2 防治低氧血症,必要时用PEEP 轻度低碳酸血症(25~35mmHg) 减慢脑水肿的发展
确保循环功能稳定
血流动力学监测(IBP,CVP) 轻度低血压也可损害脑功能的恢复 不需任何药物支持下保护循环功能稳定
CPR用药及复苏后治疗策略
CPR步骤
A(Air 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D(Drug)-合理用药
. . .
CPR用药
肾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AD)
主要心血管作用(α和β肾上腺能激动剂)
* 全身血管阻力↑
适应证
PH<7.20 严重肺动脉高压
高血钾
用量
用药剂量可按5%碳酸氢钠 5ml/kg,稀释成等张液体快 速静滴
根据BE-B,5%SB ml=(|BE|×kg)/2,首次用半量
心肺复苏培训ppt课件

04
高级生命支持技能操作要点
电除颤技术原理及操作指南
• 电除颤技术原理:通过电击使心脏所有心肌细胞在瞬间同 时发生除极化,并均匀一致地协调收缩,恢复窦性心律。
电除颤技术原理及操作指南
操作指南 评估患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电 除颤。 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
电除颤技术原理及操作指南
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并除去患者身上 的金属物品。 放置电极板,并施加电击。
心肺复苏培训pCONTENTS
•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识别心脏骤停与启动应急反应
系统 • 基本生命支持技能操作要点 • 高级生命支持技能操作要点 •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在心肺复
苏中作用 • 心肺复苏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0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心肺复苏定义及意义
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或两乳头连线中点 。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钟。
按压中断时间
尽量不超过10秒钟 ,保持按压连续性 。
人工呼吸方法介绍
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 确保呼吸道畅通。
呼吸方式
口对口、口对鼻或口对面罩等方 式进行人工呼吸。
呼吸频率
成人10-12次/分钟,儿童12-20 次/分钟,婴儿20次/分钟。
0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性。
02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和技巧
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检查环境、判断意识、呼叫急救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03
心肺复苏团队协作和沟通
强调了团队协作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包括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有
急救常识科普知识宣教ppt课件

包扎技巧
使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 进行包扎,注意松紧适度 ,避免过紧导致组织缺血 。
注意事项
在处理伤口前,务必清洁 双手并戴上医用手套,以 防止感染。
8
骨折固定与搬运
骨折判断
通过观察伤者的症状、检 查受伤部位是否有畸形、 异常活动或骨擦音等来判 断是否骨折。
2024/1/28
固定方法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 基本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2024/1/28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 基本技术的实践操作演示和案 例分析
26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1/28
27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01
02
03
04
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急救 常识对于挽救生命、减少伤害
的重要性。
加强急救常识普及力度
通过更多渠道和形式宣传急救常识,提高公 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水平。
推动急救常识进校园
将急救常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孩 子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开展专业化培训
针对不同人群和行业特点,开展专业化的急 救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和实用性。
2024/1/28
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宣教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让公 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
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对 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 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
搬运技巧
在搬运骨折伤者时,应注 意保持伤者身体平稳,避 免颠簸和碰撞。
9
烧伤烫伤的急救处理
冷却处理
立即将受伤部位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水 冲洗,以降低皮肤根据烧伤程度选择合适的药膏涂抹于 伤口表面,如抗生素药膏、烧伤止痛 药膏等。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解读PPT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更新内容回顾
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
本次更新强调了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包括正确的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和减少 按压中断等。
关注患者自主循环恢复
新版共识更加注重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提出了在复苏过程中优化通气和氧合的策略。
细化复苏流程
对成人体外心肺复苏的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启动应急反 应系统、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除颤等步骤。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立即停止按压
一旦识别到并发症的发生,应立即停止胸外按压,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损伤。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稳 定生命体征。
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应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3-12-27
(2023版)解读
目录
• 引言 •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原
理 • 2023版专家共识更新内容详解 • 实际操作演示与技巧分享 •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指南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复苏成功率
提高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水平建议
加强公众普及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 途径,普及成人体外心肺复 苏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
自救互救能力。
01
02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 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 团队协作能力,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实施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在难治性心脏骤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急诊医学专家团队在 2018 年发表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系统阐述实施成人体外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大大推进了国内急诊 ECPR 技术的开展。
我国 ECPR 的发展远未满足临床需求,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存在地域不均衡、部分医院缺乏经验、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开展等情况,加之 ECPR 发展迅速,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及临床实践对 2018 年共识进行补充及更新。
ECPR 的应用现况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对 ECPR 的研究较为领先。
欧洲的注册研究显示 2011 年 5 月到 2018 年 1 月间发生的可疑心源性院外心脏骤停中大约 4% 的患者使用了 ECPR。
截止 2022 年10 月,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注册的成人 ECPR 病例共 12 125 例,其中 42% 的患者能成功撤除 V-A ECMO,30% 能够出院或者等候至器官移植 [3]。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建成了区域性 ECPR 中心,且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 2015—2022 年 OHCA 患者出院存活率 22.5%,存活患者中77.8% 神经功能预后良好。
然而,部分医疗结构技术不全面、受制于伦理及费用昂贵等,ECPR 技术的发展仍处于瓶颈期。
建立完备的分级转诊机制、做好定期专业培训、资质认证和后续质量控制将成为我国 ECPR 技术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ECPR 联合其他急救技术的集束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ECPR开始后,即使尚未恢复自主循环,体外循环仍可为全身脏器提供灌注。
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ECPR 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ROSC 率以及除颤成功率,并且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ECPR 能够提供充足的器官灌注,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风险。
2023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国际共识及治疗建议ppt课件

发展远程复苏技术: 利用5G等通信 技术,实现远程指导和辅助心肺复苏 ,为偏远地区提供实时的专业支持。
通过实施上述建议,我们期望能进一 步提升全球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 水平,挽救更多生命。
强调有效的胸外按压,保证足够的按压深度及频率,以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压 。最小化中断按压时间,确保在转运、除颤等操作过程中持续进行胸外按压。
高级生命支持:气道管理、通气和给氧治疗
气道管理
在高级生命支持阶段,迅速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以确保有效通气和氧合 。
通气和给氧治疗
根据患者的氧合和通气需求,选择合适的通气策略,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 氧浓度。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指标,以调整通气参数。
01
02
03
提高复苏成功率
通过标准化和优化CPR和 ECC的技术和流程,提高 患者复苏的成功率。
更新科学知识
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 ,更新CPR和ECC的实践 建议,以确保治疗方法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全球适用性
旨在提供适用于全球不同 医疗系统和资源环境的共 识和建议,以改善全球范 围内的急救护理。
更新概述
在降压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引起高血压急症的病因,如急性肾小球 肾炎、嗜铬细胞瘤等。
密切监测与预防并发症
在高血压急症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靶器官损害 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6 心血管急救治疗建议和实 践
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 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中,迅速溶解血栓是恢 复血流的关键。溶栓药物如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用于 加速血栓溶解,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