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参赛教案

主讲人:

2011年3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教学提纲

开课系部: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职称:

一、本门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课程。开设《基础》课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一项创新举措。

二、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

《基础》课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应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价值取向问题、诚信问题、社会责任感问题、艰苦奋斗问题、团结协作问题和权利与义务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教师要在吃透吃准新教材的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以及应把握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热点。教学中要转变观念,从片面注重理论化、专业化教学转变到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上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切实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3学时

(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4学时

(3)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4学时

(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5学时

(5)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4学时

(6)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4学时

(7)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4学时

(8)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4学时

(9)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5学时

四、教学方式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观念和意识培养,力求将案例和“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如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法庭、辩论赛、志愿者活动以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监狱、戒毒所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应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社会实践活动应将计划报马列部,费用由马列部承担。

每学期布置两次课外作业。作业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为主题,以社会实践和学生学习生活为内容。如:“我所感受到的大学新生活”、“高校学生道德现象面面观”、“我理解的法律”、“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之我见”等等。

五、考试及成绩评定

学生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30%(其中作业和期中考查占15%,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5%),期末考试占70%。旷课三次者取消平时成绩,旷课达总学时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

考试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

六、其他

在学期结束前,请任课教师将教学记录、学生作业和教学工作总结交到教研室。

[以下为参赛节选的第七章第一、二节内容]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目的要求:通过介绍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引发对社会主义法律现象的思考,进而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在感悟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的基础上,提出法制、民主与法治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最终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在体会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之后,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深入具体地阐述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公民应当在哪些方面拥有保护国家安全的法制意识,从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为下一章具体法律制度的教学,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全面分析法制、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树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2.大学生如何理解法律修养;如何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1.大学生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本质;2.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3.大学生如何从体会法律思维方式到自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课时:第一、二节3课时;第三、四节3课时。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本节教学思路:从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入手,阐述法的概念,再以法的产生过程为切入点,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从而提出法的本质。

接着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法律的实质内容及法律的社会作用三个方面,深入阐述如何理解法律的本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可以提出社会主义法律本质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保障人民权利”。

再者,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运行方式,提出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然后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及任务。

最后,为下一节阐述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埋好伏笔。

导入: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存在许多种关系,但并非每种关系都有法律的存在。在人的内心,存有理想和信念;在人和人之间,存在大量道德规范;在人与自然之间,还有宗教和信仰;那法律是什么?人类社会为什么会需要法律?人和人之间为什么有时需要法律来建立彼此的信任?一个国家为何需要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也许只有了解了法律的基本含义、理解了法律的本质、体会到法律的作用,大家才会领悟到法律的精神吧!之前大家学习了许多道德规范,从今天开始,大家也将感受到法律的魅力,更希望大家从法律中学习到一种思维方式,收获另一种处世的“哲学”。

在开始课本内容前,请大家看两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孔融让梨”是大家熟悉的中国优良传统道德范例,现在出现了另一种“分梨”的方式,即:母亲将两兄弟叫到跟前,对两兄弟说:“你们中任何一个人可以首先选择切这个梨,那另一个未选择切梨的人,就在梨切完后,先挑自己想要的那一半,另一个后挑。这样大家就公平了。”现在,请各位同学分析一下,两种方式(“让”和“分”)需要的条件、产生的后果以及其它的不同。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

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

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

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

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

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

哩。就故意问孔融:

“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

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

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返回

(“让”,在物质满足或道德素养较高的情况下易于适用,其后果有利于培养人与人之

间的感情,但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一味追求此方式,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不平衡等问题,影响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稳定;“分”,在物质缺乏或道德修养缺乏的情况下易于适用,其后果有利于定纷止争,实现基本的公平,稳定家庭及社会关系,但不分层次的适用此方式,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淡漠感。)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应该发现了,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这也许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个例子,但是其中大家可以体会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以及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法律。那么,究竟我们的生活中,哪些规范才是法律呢?哪些行为方式属于法律的范畴呢?如何辨别法律与其它社会现象?

教学提纲: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奴隶制国家——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国家——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法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特点)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对比“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实例进行阐述)

(一)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道德规范

宗教规范

风俗习惯

社会礼仪

职业规范

区别:由国家创制

并保证实施的社

会规范

习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习题:

以下各类社会规范哪种是法律?

A 婚嫁习惯

B 佛家斋戒

C 尊老爱幼

D 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E 公司员工应当自觉保守公司商业秘密

F 老王与老张多年不见,热情拥抱

答案

请同学回答并揭晓答案。

?以下各类社会规范哪种是法律?(D)

A 婚嫁习惯(风俗习惯)

B 佛家斋戒(宗教规范)

C 尊老爱幼(道德规范)

D 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

E 公司员工应当自觉保守公司商业秘密(职业规

范)

F 老王与老张多年不见,热情拥抱(社会礼仪)

了解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

一、制定:国家机关在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

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

件的活动

二、认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

效力,或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思考:我国哪些国家机关有制定、认可法律的权利?)

法律规范由谁来保证实施?(补充)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

返回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

?法律所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

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返回

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统治阶级的意志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阶级的产生

国家意志

国家的产生

统治阶级意志

法律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对法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应地产生了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同样,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法律的发展程度。不能设想,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

?结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

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返回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提示:“本质属性”即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注意:结合法律的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可以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保障人民权利,维护公共利益”。

二、我国的法律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的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

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

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

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不同的法律部

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

统一整体。

(简单讲,法律体系就是一个国家法要分成很多个部门,

而这些部门之间又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补充:什么是法律部门?

什么是法律部门?(补充)法的部门,又叫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

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形成不同的法律部门。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一个是主要标准,就是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一个是次要标准,是调整方

法的不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

(二)行政法

(三)民商法

(四)经济法

(五)刑法(六)程序法

返回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下图:

返回宪法(基本法)

?

行政法

民商法刑法经济法程序法国务院颁布

物权法市场运行法民事诉讼法的行政法规

债法(如消费者权刑事诉讼法及其各部委

婚姻法益保护法等)行政诉讼法

规章

人身权法市场管理法地方行政法规

继承法(如劳动法等)和规章知识产权法等宏观调控法

(如税法等)

宪法(基本法)

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程序法

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物权法民事诉讼法及其各部委规章债法市场运行法(如消费者权刑事诉讼法地方行政法规人身权法益保护法等)行政诉讼法和规章婚姻法市场管理法(如劳动法等)

继承法宏观调控法(如税法等)

知识产权法等

注意:刑法和程序法并不是以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的分类,而是以特殊的法律调整机制为标准作的分类。

这些部门法律是如何制定的呢?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制定

法律

遵守

法律

执行

法律

适用

简单了解一下相关概念:

法律制定: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

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

务的活动。

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

和公共事物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

施法律的活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

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返回

(一)法的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不同层次的法律,制定的机关不同,制定的程序也不同。

(以上图我国的法律体系为示,说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及制定机关的不同)

无论制定程序、机关如何不同,每个立法机关在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守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二)法的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其实,守法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人们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

“法律所以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而遵守法律的习性须经长期的培养。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第81页。

(三)法的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四)法的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

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公正司法,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惩罚违法犯罪行为,解决法律纠纷,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

请问:各位同学在了解了我国的法律制度及运行方式后,可以发现我国规定了很多的法律制度,可为什么仍会经常听到“我们的法律不健全”、“中国缺法律”等等说法,中国真的没有法制吗?同学们在看待中国法律制度问题时,是否有误解呢?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回答以上问题,还得先了解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了解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即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

法、法律监督的总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

法治,含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和实质意义上的法

治,前指一种方法,即是用人治还是法治的方法

来治理国家,是一种治国方法。后是强调制约政

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法治,从形式上看是一

种方法,但实质上是制约政府权力的一种手段。

法律制度的终极目标是民主,在政治价值上体现为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就是“法治”。

中国真正缺乏的是“法治”:程序法需要不断完善;执法者需要“依法行政”的理念;政府需要合理的权力分配及监督机制;法律的适用者需要公正司法;公民的法律意识淡泊,法制信仰不强。而此“法治”建设,仅仅是“法律制度”完善能取代的?能单纯以“法律制度不健全”概括中国所有的“法治”问题吗?

讨论------案例1:一母亲由于贫穷,亲手将自己病危的小孩杀害,一审法官认定该母亲不接受刑法处罚;(切入点:中国刑法有故意杀人罪,即有法律的制度,但是适用法律的人如果没有“法治”的观念,“法律制度”再完善,恐怕也是没用的)

案例2:湖北汉川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神)”

系列酒的通知》(切入点:执法者缺乏依法行政的理念,既使有所谓的“法律制度”,但仍不能实现公平公正的目的。)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完善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水平

提高党依法

执政水平

建立法制

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

法治政府,完

善权力制约与

监督机制

健全体制

健全司法体

制与制度,

培植社会主

义新型法律

文化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坚持立法与改革、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用立法引导和推进国家的改革、发展;坚持立法严密、细致的原则,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坚持经济立法与政治立法并重的原则,保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科学研究,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改善立法技术和方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善于运用国家政权处理国家事务。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要主张,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需要全体人民一体遵行的,要作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使之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充分发挥国家政权机关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我国必须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制度。(1)以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合理划分、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2)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为目标,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改进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技术、方法,使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以民主、公开、高效为目标,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坚持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控制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行使;(4)以

加强监督为目标,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内外的监督机制,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置于国家和社会强有力的监督之下;(5)以强化责任为目标,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在我国,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1)要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2)要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3)要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4)要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5)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为防止权力的滥用与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监督体系与制度。包括:(1)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使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2)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权。(3)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同时,高度重视、大力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与制度。包括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等。

(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以继承人类法律文化优秀成果、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新型法律文化为其思想基础与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向全体公民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的培植,更重要的任务是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要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只有大力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精神,使人们的法治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换和更新,才能最终培植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法治需要的法律文化。

课后习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3、理解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本小节结束

谢谢各位专家!

点击进入下一节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本节教学思路:本节教学是前一节教学的延伸,在前一节第四目的基础上,本节应当补充说明三种理念主要适用的范围,重点阐述法律权利义务观念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导入------请同学们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1:今年年初火车票涨价实行了听证制度,与此同期,今年年初昆明海埂大坝延线禁止停车的规定被取消;

案例2:在“一个馒头”引发的纠纷中,胡戈拥有了大部分人支持的“大众权利”(即鼓励和支持此种恶搞行为),而陈凯歌拥有法律上的知识产权;

案例3:深圳市某公安分局“以被害人再次遭强奸为条件抓捕嫌犯”;

案例4:苏格拉底的慎重;

案例5:一母亲由于贫穷,亲手将自己病危的小孩杀害,一审法官认定该母亲不接受刑法处罚;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现象,请同学们试着分析它们分别反映了法治建设中的

哪些现象?

(案例1是从立法的角度反映了法治建设中法律制度完善的问题:案例2、3是从法律的权利和义务角度反映了法治建设中的公民法律意识;案例4、5是从法律遵守和适用的层面反映了法治建设中的公民法律意识。)

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法治观念

教学提纲: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

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返回

“民主”一词最早来源于古罗马,是“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的合称,意为“人民的权利”。“法制”作为“法治”的形式载体,必然以“人民的权利”为核心内容,可以说,民主是法制追求的价值目标,而法制是实现民主的制度载体,只有在法律制度中体现出民主,才有实现民主的可能。因此,民主与法制观念是从立法的角度,要求法治建设中的立法者,应当以民主为理念,以实现人民的权利为宗旨,制定体现人权的法律制度。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权利义务是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公民法律意识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公民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权利,如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是从公民守法的角度,说明法治国家每一位公民应当如何看待法律的权利与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一对关系密切的概念,应当以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它们的基本性质,而不应当孤立地理解它们各自的性质。从这一前提出发,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性质。

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

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

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

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义务要求人

们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满足他人的愿望或

权利。

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

显的界限。

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后一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通常被称为默示的或推定的权利和义务。

(如:刑法中的理念“法无明文不可罪”与民法上的理念“法无禁止皆自由”,

可以由此分析,权利的来源,可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也可能是法律没有直接规定的。)

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如依法纳税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如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的义务、不得挪用公共财产的义务。法律通过规定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

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首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及范围,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承受能力为限度。其次,每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法定界限。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应当在法定界限内进行。我国《宪法》第5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个表征利益,另一个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受动的。就此而言,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它们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依存表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相互贯通表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及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上述对立统一关系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在一个社会,无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怎样分配,不管每个社会成员实际享有的法律权利和承担的法律义务怎样不均衡,也不管规定权利与规定义务的法条数量是否相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总是等值或等额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法律权利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同样,法律义务的范围就是法律权利的界限。例如,500元的债权必然伴随着500元的债务。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

初一政治课教案中学政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第十二课保护环境 一、教学要求与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及它所包括的内容,掌握什么是环境 问题及危害,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产生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环境问题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行为目标: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及危害。 3、难点:环境问题及危害 4、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5、教具:幻灯、胶片、小黑板 二、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就像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你在地球上生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有花、草、水、树……空气清新……)这种环境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心情愉快、精神抖擞、学习、工作、生活……信心十足),假如你所在的环境被废水、废气、废渣所污染,你的心情还会如此畅快吗?(不会)那么为了防止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办?(保护环境) ㈡、讲授新课 第十二课保护环境(板书) 指名学生阅读本页一段文字: 师:为什么说保护自然环境,正是保护人类自身?因为整个地球都面临着:

一框:严重的环境问题(板书) ㈠.人与环境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思考: 1、什么是环境?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2、人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师举例说明) 师:不适当的索取资源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㈡.环境问题及危害(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出示图表: 人类活动与环境 该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师:它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之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以致逐渐产生了环境问题,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1、环境问题(板书) ⑴、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这一图表告诉我们,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协调的结果。

我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我们高中阶段的时候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期,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正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经历进行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一个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着眼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而我们高校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不仅要从我们的生活上,还要从我们的学习上注入更多的关于思想政治的元素,让我们的行事更得当,让我们的思想更成熟! 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充分认识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一些学生之所以出现散漫、晨昏颠倒的状况,就是对进大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党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

的大学生应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珍惜大学的宝贵时间,按照教育方针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确保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一些学生之所以感到茫然、出现生活散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最新理论成果,是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生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及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这两个伟大理论,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能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的知识有密切关系。列宁曾经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和掌握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_1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效性是其生命线,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实效性问题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必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及运用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尤其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着“生多师少”和轻视课堂教学的现状,加之教学资源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合班讲大课的授课方式,甚至有人肆意贬低课堂教学作用。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合班上大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其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从而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对提高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每一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面临和思考着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也明显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由此我国不断流入越来越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所以,各种政治信息就通过日益强大的媒体不断传播,不断冲击着社会大众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基于这一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的思想观念来引导。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课程的基础,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教师队伍不断更新的新形势 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普遍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政治观念,并且很可能与思想政治课程中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分析批判的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针对“两课”课程设置体系和要求的新变化,结合高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关于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两课”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倡导改革以来,一直是在围绕着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来展开的。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两课”课程设置体系和要求的新变化,主要是针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在体系上力求系统化的表现。在“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中,国家对每一门课程的基本纲要都作了修订,这应当是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必须把握的基本平台。在总体上,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革要始终围绕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展开,即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的“两课”体系。 (一)要在内容的讲授上创造兴趣点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但这些重点内容并不都是令人感兴趣的。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创造兴趣点,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从而增加学生主动接受课程内容的意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更应该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明了课程不同章节的重点、难点,还要充分做好资料的准备,精心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围绕重点概念、关键词、基本观点和原理展开背景论述和分析,引史据实,尽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两课”内容鲜活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遵循课程的基本大纲,必须注意基本观点的导向问题,不能单纯以增强学生兴趣为借口而偏离原则和方向。就目前的内容改革来说,要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的基本要求为框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妥善处理好内容新颖、视角多元、材料丰富等与课程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要在分析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基本点和重点、难点 “两课”的内容改革要防止脱离重点和教学目的,不能学生喜欢听什么就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及注意事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及注意事项 1.学分认定工作由人文社会科学系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应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学习完成之后的一学期内修满该门课程所要求的学分,并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末之前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2.5个实践教学学分,除特殊情况外学生应按《西南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的要求和指导教师的安排,完成规定的实践环节,撰写四门课程的实习报告,并将填写完毕的相关认定表格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统一交人文社会科学系审核。人文社会科学系于第六学期第八周前将学生实践学分情况登录上网。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不能冲抵理论教学学分。转专业的学生,之前获得的实践教学学分可累积计算。 3.被收录或相关刊物采用并已认定过学分的文章不能再用来当作综合实习报告进行学分认定。 4.四门课程综合实习报告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5.成绩认定为“不合格”或者所有学分汇总不到2.5学分的同学,需要进行补充学习,并修够相应的学分,方能毕业。 6.课程综合实习报告应根据四门课程的实习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己亲自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调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撰写,其参考格式请到人文社会科学系网站下载。 7.注意事项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分属于课内学分,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内容才能获得学分; (2)学生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和课程综合实习报告应妥善装订在对应的表格上,并和填好的学分认定手册一起上交; (3)封面的专业栏要填全称; (4)《考察调研学习活动学分登记表》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分登记表》两个表中的“证明人”一项,除需要详细写明证明人的姓名外,还需要提交盖有相关单位行政章的证明材料,其参考格式请到人文社会科学系网站下载。 (5)学生应妥善保存好《西南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以备四年之用。

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建议

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质量的建议 段新 我曾调研过一所高校刚组建不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目前只有18名教师,却承担了全院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基础》等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人数虽少,但队伍干练,精兵强将,团结协作,战斗力强,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优秀光荣称号。可喜可贺!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生中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达成教育目标,做到教学有的放矢、针对性强、适时及时,使学生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犹如久旱逢甘霖,迷路遇向导,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须在备课阶段,多次深入到学生中开展广泛的客观的调查研究,掌握丰富、准确和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调查的方式很多,如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网上调查、专项调查与多项调查等,各有利弊,可综合运用,互为补充。调查很辛苦,很繁琐,很费时,然而却必不可少。调查也不可一劳永逸,要坚持经常调查、每届学生调查、带着问题调查。 在经过充分调查获得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要作深入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工作。整理材料,提炼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清是非,舍弃枝节,抓住主流,揭示本质;联系教材,运用理论,寻求对策,解决问题。选择调查材料中的典型事例引入教学中,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石破天惊,产生轰动效应。由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我院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他们听起课来就会思想格外集中,十分关注和渴望,做到点点滴滴入心头,做到台上教师嘴上讲的东西和台下学生心里想的东西合拍,就能引起师生间强烈的思想共鸣。 教师若只是空洞地讲理论,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昏昏入睡也势必难免。教师若是尽举古代案例,学生认为那是遥远的历史已经过时;教师专讲外国的事例,学生认为那是外国发生的事不符合我国国情;教师若能除古今中外也举些学生身边的实例,他会觉得鲜活具体,看得见、摸得着、亲切实在。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倍增。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15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万宁萱高等学校作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端和前沿阵地,其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综合改革,突出协同创新,着力提升质量,推进内涵发展,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思想教育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但在我看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的确尴尬:几乎在所有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处于“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的地位。学生们对着一堆说得头头是道的大理论而头痛不已,上课时也是一片死气沉沉,提不起半点兴趣,而一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更是闻之色变。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这样的考试就意味他们有背不完的资料,写不完的文章。老师们则是对着一群毫不配合、毫无求知欲的学生兴趣缺缺,只图快点讲完,完成教学任务。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无聊,更加不受学生欢迎了。针对此现象,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调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文件,进行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部署,集中了全国最强力量重新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些举措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越来越灵活多样,教师突破了原有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开发出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思维观念的影响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坚不可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马克思主 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个方面。全方位的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

公共学位必修课(政治理论)

做一个有职业道德得教师 155800 严世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得学校,尽职尽责,教书 育人,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得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答疑,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得思想。授课之余,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师德修养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得过程,既要有崇高得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得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得具体要求;从现实中得具体问题入手,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以“人类灵魂得工程师”得标准来要求自己。 然而作为老师该不该体罚学生,争论自古就从未停止过,我发表一下我自己得浅见。我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要把什么就是体罚学生弄明白,那就就是在校期间老师以暴力行为对待学生。我觉得这种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并且应该从立法得高度加以明确。明确哪些行为就是体罚学生,并且老师需要承担怎样得法律责任,都要详细得作出规定。学校就是培养教育下一代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就是教育工作者得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就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得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当然,谁都喜欢优秀学生,可就是没有差生又怎能映衬出优秀生,差生得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有缺点、错误得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她们得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与调动后进生身上得积极因素,肯定她们得微小进步,尊重她们得自尊心,鼓励她们得上进心,帮助她们满怀信心得成长。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很清楚,其实根本没必要体罚学生,用其她得说服教育得方式完全可以取得跟好得效果,而一味得打骂反而会适得其反。而我们需要得只就是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耐心!! 第二,同时我们在谴责体罚得同时,还要明确一个概念叫:适当惩戒!在具体得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一个概念,我不会打骂学生,但我一定会对违反纪律,违反合理规定得学生予以合 理得、制度化得、适度得惩戒。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得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得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与压服得办法,更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得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 与学生们主动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得困难或疑惑不解得问题。对学生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知道就是非对错。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教育过程中来,能比较好得完成德育工作得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得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得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就是教师得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与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与老教师请教她们得经验与优秀得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得课,增强自己得业务能力。在不断得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做一名合格得教师职业道德就是非常重要得,同时也就是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得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得人民教师就应该在无论就是自身得政治思想还就是关爱学生以及教育得大层面上都要认真对待。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得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得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增强自身得自控能力,控制自己得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与得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各种学校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组里搞好各种教研活动。 二、关爱学生方面 本人能够坚持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想信念的概念 2、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四、教学方法: 课堂发言、系统讲述、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要求: 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持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力求做到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六、教学课时及分配: 总课时:3节课,共120分钟。其中课堂发言30分钟,案例演示20分钟,讲授70分钟。 教学进程:(幻灯片演示) 首先演示案例: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案例一) 然后,由学生课堂发言(上次课已经布置学生回去思考),谈谈对徐本禹行为的看法?(10分钟)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 想坚定崇尚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 生成长成才(30分钟) 幻灯片演示 案例一: 徐本禹,23岁,山东聊城人,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2年7月开始到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义务支教,2003年徐本禹考上本校研究生,当年7月,他申请保留研究生学籍,再次回到贵州狗吊岩村义务支教,徐本禹的到来,为狗吊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即使常常身无分文,徐本禹也寻思着“为他人做点什么”。大学4年,徐本禹用奖学金和生活补助资助了5名大中学生。他的行为,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案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竞赛Array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赛教案: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参赛单位: 参赛教师: 2011年3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授课时间: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过程,了解中国革命经历的挫折、坎坷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从中国革命实际和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进一步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教学方法: 理论讲述与启发思考相结合。具体而言,按以下逻辑结构展开:通过对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及其内政外交政策的阐释,使学生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为民主革命的对象。 通过对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阐述,使学生明晰革命新道路的创建的历程,理解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学时分配: 本章内容安排2课时。 其中第一个大问题(即?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和第

二个大问题中的第一个小问题(即?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1课时;第二个大问题中的第二个小问题(即?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和第三个大问题(即?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为1课时。 ■教学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一)国民党各派的纷争与宁汉合流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和东北易帜 (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 1.内政 2.外交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一)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八七会议 2.各地武装起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4.其它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1.红色政权有可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沿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沿革 2014-06-13 12:2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吸收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创建了新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从1949年到1952年间,我国高校逐步开设了?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952年10月,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作了统一部署,规定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1953年又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史?,并增设?马列主义基础课程?。 1957年—1960年,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停开,只开设一门?社会主义教育课?。 1961年,教育部提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方案,高校开设?形势与任务?、?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等课程。 1963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试行《?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规定?(草案)的通知》,规定:高等学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两部分。 ?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冲击。 1978 年 4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一般应开设?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科院校还要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理工农医专业还要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1980 年7 月,教育部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规定全国高校本科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科)等课程。 1981年3月,教育部通过《关于开设自然辩证法方面课程的意见》,指出:自然辩证法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应列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文科研究生是否开设,由各校自定,学时可包括在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时间内?。 1985 年,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规定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文科) ,并增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 1987年6月1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要求所有硕士生都要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文科各专业硕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理工农医科各专业硕士生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文科各专业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上海电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2008年7月9日在北京召开)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结合我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际,为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拓宽校外实践渠道、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现实感、针对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生产实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接受并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指导实践,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品质,巩固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效果。 二、组织领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在学校领导、全体教师、校职能部门和院系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提高了认识才能有自觉的行为,统一了思想才能有统一的行动。为了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应成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任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学院等组成。 三、组织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体组织实施和监控部门,负责思政课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制订落实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每学期实施方案,审批任课教师实践授课计划,研究确定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和任务要求,负责指导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制订实践教学工作登记手册,考核、总结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务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列

思想报告-谈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汇编

谈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这学期正在学习maogike,我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几乎都没在听课,尝试询问理由,有人反问“听maogai 能学到什么,老师讲的东西你都听得懂?”我一时竟语塞不能回答,因为我发现我的理论课基础还不够扎实,所以不能自信从容地应对质询。看到同学们对思想理论课的轻视,我有些看法想谈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愈发增长,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就更加重要和迫切。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原”阐明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近代史纲要”课说明了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毛概”课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思修”课着重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则从国内国外的角度全面向学生阐述当前国家之间的形势与重大政策。这些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广泛又全面,值得我们沉下心来理清思路、深入学习。 作为一个高水平的大学生,不应该两耳不闻身外事,而应该多关注国家的各项路线、政策和方针,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自己的社会公民意识。对于轻视理论课的朋友们,我想说,理论课课本的知识有些也许离现在的环境比较远,但并不会完全过时。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深刻的历史教训以及重要的成功经验,这有利于我们真正了解国家的政治历史、各项路线、政策和方针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才有对它们的发言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希望,因此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将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便于我们能在将来的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事物的影响:比如很快接受周围的新鲜事物,却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容易产生困惑、迷茫,甚至迷失方向。这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PDF.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 作者:院办时间:2012-09-12 14:56:57点击:2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 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5.毛泽东:《实践论》 6. 毛泽东:《矛盾论》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10.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卷:《论持久战》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蒋革命进行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2.《邓小平文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建议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罗锐鹏。很荣幸在此与大家分享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得体会。 我谈论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总体评价一、对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的建议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大一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二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过两年来的学习,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有以下几个优点: 1、理论知识系统完整具体,介绍详尽细致,如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教材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5个方面高度系统性,整体性地剖析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 2、知识的体系结构明晰,便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思想主线清楚,体系严谨; 3、能够在较大程度实现全国教材的统一,便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 4、尤其是《概论》教材,能做到不断的与时俱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都有所体现,使当代大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 以上,若能举例来说更好。(四门课程的教材再大致看一遍) 经过两年来的学习,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有这样几方面的想法: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教材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 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我们热议的内容时,在“中国梦”成为人们共同价值追求时,我们还在学习编写到科学发展观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材。为确保内容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尽快更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家提供,可遇不可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一等奖教案系列(独 家提供,可遇不可求)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 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难点: 1、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 2、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进行互动教学。教学课时: 2学时基本内容安排: 1 教学目录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第二节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四节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一、目的要求二、教学内容三、课堂点击四、互动教学五、名人名言六、问题探索七、教学小结1.斯芬克斯之谜2.扼住命运的咽喉3.错误人生态度剖析4.感动中国5.价值观的思考 新课导入:

人性论(人是什么?) 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这样讲述的: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于是,斯芬克斯就把自己杀死了。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 2 课堂点击人的本质是什么斯芬克斯之谜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而,弄清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评价标准、实现方式等问题,以便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乃至对个体人的一生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述新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和一线教师的好做法好 经验,继今年2月中旬在中山大学召开华南片会后,教育部于3月18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东北片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主持会议,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出席了会议。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等4省区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卫红指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部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大一线教师全身心投入,真情付出,涌现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辽宁省着重打造教师队伍,尤其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设置。通过全面部署、个别督导,现有的24所学校,90%以上都建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吉林省成立了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全面加强教学指导、督导检查、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培训,组织教师境外考察,开阔教师

视野,深化教师对社会的了解,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各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也 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李卫红强调,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突破,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她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课,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讲明白、讲透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道理,还增强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要加强科研。要讲好这门课,不仅要真信,还要真懂。真懂,就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研究一些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最新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李卫红对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及其作用 徐瑞方 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今天我们能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及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首先是要充分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内涵。 这门课的性质是什么?或者说这门课应归于那一类课程?譬如,从事这门课教学的老师,当他走上讲台时,可能会认为这是政治课;而下面听课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政治宣传课、政治说教课、政治灌输课;一些校级领导会认为这是上级部门布置下来的硬课程,动摇不得,否则我的位子难保;其他专业课的老师会认为,这种课我也会上,没必要占用这么多课时,还不如让出一些课时给我的专业课;家长会认为这种课应该为那些思想品德不好的学生开设,自己的孩子思想品德没问题,这类课应该免修,甚至学费也应当少缴等等……。 我认为这些模糊思想的产生要作具体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涉及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应该属于政治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不是承担一般的传道、解惑和授业职责。他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这旗帜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教师丝毫不具有天生的马克思主义面孔,或者是一副绝对真理在握的样子。师生之间应当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社会阅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去获得学生的共同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特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在大学生时代接受的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功能,只不过其他的许多专业课,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新课,并且能带来功利,学生们鱼贯似走进教室,为的是获得就业的技巧和本领,教师一言堂的讲课方式根本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要进行准确的定位。 首先,是信念定位。信念是思想范畴,属于精神领域。人的本质除了有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之外,还应具有精神追求的动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精神追求的层面应该始终超越物质的层面,才有社会不断文明与进步。温家宝总理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学生要经常仰望星空,一个不能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记得在一次课堂上,一位同学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站在讲台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出于职业的需要呢?还是你内心里确实信仰马克思主义。”我直率地作了回答:“我的入党要早于读大学选择的专业,入党是怀着对党的事业的崇高理想,至今不渝。而当年选择的专业也决定了我今天的职业。当然,选择专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报告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调研报告 为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本学期XX周我们给XXXX班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效果,学生对教师、教材、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考核方法的评价,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道德素质等方面,于本周在我校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信息采集。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本次调查发放学生问卷XXX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有XX%的男生,XX%的女生,其中,大一同学占X%,大二同学占XX%,大三学生占XX%,大四同学占X %。 调查结果显示:

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比较满意,部分大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态度一般满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满意的比例不高,只有极少的同学不满意,表明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态度基本满意,基本符合我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的调查中,XX%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修养,XX%的大学生认为能增加知识,XX%的同学认为能让我们学会做人,另外还有X%的同学认为它用处不大,由此看出,绝大部同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有用处的,我们开设这门课程很有必要;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的问题上,约四成的同学认为这门课是在讲空泛的大道理,约三成的大学生觉得这门课紧密联系实际,约二成的同学对它的印象只是记忆和背诵,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告诉我们,高校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很有必要;在政治理论课上,XX%的大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只是教学监督者,4 1.3%的大学生把任课老师当成是平等互动的指导者,另外有XX%的同学认为老师只是个思想灌输者,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任课老师在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思想灌输者,更重要的是我们思想上的领导者和指引者,我们应该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密切配合老师的教学;在对任课老师是按什么顺序编排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问题中,与教材保持一致的占3X%,认为老师按自己的理解讲课的占XX%,按学生的接受情况的占1 8.4%,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按自己的理解讲课跟与教材保持一致的比例相差不多,同时老师应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课程;对政治理论课教材可读性的认识,认为教材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