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

?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各种阀,机油散热器以及检视设备。

1. 机油泵

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目前发动机润滑系中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和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两种。

(1) 齿轮式机械泵(图6-5)

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

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两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槽间的机油沿油泵壳壁由进油腔带到出油腔,在进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脱开啮合以及机油被不断带出而产生真空,使油底壳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集滤器进入进油腔,而在出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进入啮合和机油被不断带入而产生挤压作用,机油以一定压力被泵出。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简单,机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应用较广泛。

(2) 转子式机油泵(图6-6)

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

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这样,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吸油真空度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匀性好,成本低,在中、小型发动机上应用广泛。

2. 机油滤清器

发动机工作时,金属磨屑和大气中的尘埃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炭粒会渗入机油中,机油本身也因受热氧化而产生胶状沉淀物,机油中含有这些杂质。如果把这样的脏机油直接送到运动零件表面,机油中的机械杂质就会成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损,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环、气门等零件胶结。因此必须在润滑系中设有机油滤清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净化处理。保证摩擦表面的良好润滑,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润滑系中装有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串联和并联在主油道中。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称为全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粗滤器;与主油道并联的滤清器称为分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细滤器,过油量约为10~30%。

(1) 集滤器(图6-7)

集滤器是具有金属网的滤清器,安装于机油泵进油管上,其作用是防止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机油泵。浮式集滤器飘浮于机油表面吸油,能吸入油面上较清洁的机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吸入,使机油压力降低,润滑欠可靠,目前应用不多。固定式集滤器淹没在油面之下,吸入的机油清洁度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润滑可靠,结构简单,逐步取代浮式集滤器。

(2) 粗滤器

粗滤器用于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的杂质,机油流动阻力小,它通常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粗滤器是过滤式滤清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油通过细小的孔眼或缝隙时,将大于孔眼或缝隙的杂质留在滤芯的外部。根据滤芯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传统的粗滤器多采用金属片缝隙式和绕线式,现多采用纸质式和锯末式。

a. 金属片缝隙式粗滤器(图6-8)

这种粗滤器的滤芯是由薄钢片制成的滤清片、隔片和刮片等组成。它们彼此相同地套在滤芯轴上,用上、下盖板及螺母压紧。由于滤清片之间有隔片,形成了一定的间隙,机油可通过此间隙流入滤芯,再经上盖出油道流向主油道,机油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上盖设有旁通阀,当滤芯堵塞时,旁通阀被机油压力顶开,润滑油不经滤芯而直接流入主油道,保证供油不会中断。

b. 纸质滤芯式机油粗清器(图6-9)

金属片式粗滤器是一种永久性滤清器。由于它质量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已基本被淘汰。纸质滤清器的滤芯是用微孔滤纸制成的,为了增大过滤面积,微孔滤纸一般都折叠成扇形和波纹形(图6-10)。微孔滤纸经过酚醛树脂处理,具有较高的强度,抗腐蚀能力和抗水湿性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结构简单、滤清效果好、过滤阻力小、成本低和保养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c. 锯末滤芯式机油粗滤清器

锯末滤芯式粗滤器滤芯为酚醛树脂粘结的锯末滤芯,它阻力小,滤清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3) 细滤器

机油细滤器用以清除细小的杂质,这种滤清器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它与主油道并联,只有少量的机油通过它滤清后又回到油底壳。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过滤式机油细滤器存在着滤清能力与通过能力的矛盾。为此多数发动机采用离心式细滤器。

3. 机油散热器和冷却器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机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稀,降低了润滑能力。因此,有些发动机装用了机油散热器或机油冷却器。其作用是降低机油温度,保持润滑油一定的粘度。

(1) 机油散热器(图6-11)

机油散热器由散热管、限压阀、开关、进出水管等组成。其结构与冷却水散热器相似。

机油散热器一般安装在冷却水散热器的前面,与主油道并联。机油泵工作时,一方面将机油供给主油道,另一方面经限压阀、机油散热器开关,进油管进入机油散热器内,冷却后从出油管流回机油盘,如此循环流动。

(2) 机油冷却器(图6-12)

将机油冷却器置于冷却水路中,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发动机起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润滑油迅速提高温度。机油冷却器由铝合金铸成的壳体、前盖、后盖和铜芯管组成,如图所示。为了加强冷却,管外又套装了散热片。冷却水在管外流动,润滑油在管内流动,两者进行热量交换。也有使油在管外流动,而水在管内流动的结构。

4. 阀门(图6-13)

在润滑系中都设有几个限压阀和旁通阀,以确保润滑系正常工作。

(1) 限压阀

限压阀用以限制润滑系中机油的最高压力。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的泵油压力是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增高的,并且当润滑系中油路淤塞、轴承间隙过小或使用的机油粘度过大时,也将使供油压力增高。因此,在润滑系机油泵和主油道中设有限压阀,限制机油最高压力,以确保安全。

当机油泵和主油道上机油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时,克服限压阀弹簧作用力,顶开阀门,一部分机油从侧面通道流入油底壳内,使油道内的油压下降至设定的正常值后,阀门关闭。

(2) 旁通阀

旁通阀用以保证润滑系内油路畅通,当机油滤清器堵塞时,机油通过并联在其上的旁通阀直接进入润滑系的主油道,防止主油道断油。旁通阀与限压阀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其安装位置、控制压力,溢流方向不同,通常旁通阀弹簧刚度要比限压阀弹簧刚度小得多。

5. 油尺和机油压力表

油尺是用来检查油底壳内油量和油面高低的。它是一片金属杆,下端制成扁

平,并有刻线。机油油面必须处于油尺上下刻线之间。

机油压力表用以指示发动机工作时润滑系中机油压力的大小,一般都采用电热式机油压力表,它由油压表和传感器组成,中间用导线连接。传感器装在粗滤器或主油道上,它把感受到的机油压力传给油压表。油压表装在驾驶室内仪表板上,显示机油压力的大小值。

标签: 汽车机油泵润滑系统零部件机油滤清器 | 编辑标签

标签取消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分享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赞赞取消赞

签名档

修改

[img]E:

oolsQQ200694151545CustomFaceRecv;8A7E624E2A8C2F7AA070C3E8E4BB48.JPG[/ img]

上一篇:悬架

下一篇:汽车转向系统各部...

|返回日志列表

评论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来坐第一个沙发

发表评论

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

表情 | 更多功能

同时分享这篇文章使用签名档道具

发表取消(可按Ctrl+Enter发表)

日志

上一篇:悬架

下一篇:汽车转向系统各部...

|返回日志列表

汽车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图解 [图片]

?分享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赞赞取消赞

登徒浪子 2010年06月21日 10:52 阅读(0)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各种阀,机油散热器以及检视设备。

1. 机油泵

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目前发动机润滑系中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和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两种。

(1) 齿轮式机械泵(图6-5)

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

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两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槽间的机油沿油泵壳壁由进油腔带到出油腔,在进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脱开啮合以及机油被不断带出而产生真空,使油底壳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集滤器进入进油腔,而在出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进入啮合和机油被不断带入而产生挤压作用,机油以一定压力被泵出。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简单,机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应用较广泛。

(2) 转子式机油泵(图6-6)

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

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

经出油道压送出去。这样,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吸油真空度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匀性好,成本低,在中、小型发动机上应用广泛。

2. 机油滤清器

发动机工作时,金属磨屑和大气中的尘埃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炭粒会渗入机油中,机油本身也因受热氧化而产生胶状沉淀物,机油中含有这些杂质。如果把这样的脏机油直接送到运动零件表面,机油中的机械杂质就会成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损,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环、气门等零件胶结。因此必须在润滑系中设有机油滤清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净化处理。保证摩擦表面的良好润滑,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润滑系中装有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串联和并联在主油道中。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称为全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粗滤器;与主油道并联的滤清器称为分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细滤器,过油量约为10~30%。

(1) 集滤器(图6-7)

集滤器是具有金属网的滤清器,安装于机油泵进油管上,其作用是防止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机油泵。浮式集滤器飘浮于机油表面吸油,能吸入油面上较清洁的机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吸入,使机油压力降低,润滑欠可靠,目前应用不多。固定式集滤器淹没在油面之下,吸入的机油清洁度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润滑可靠,结构简单,逐步取代浮式集滤器。

(2) 粗滤器

粗滤器用于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的杂质,机油流动阻力小,它通常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粗滤器是过滤式滤清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油通过细小的孔眼或缝隙时,将大于孔眼或缝隙的杂质留在滤芯的外部。根据滤芯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传统的粗滤器多采用金属片缝隙式和绕线式,现多采用纸质式和锯末式。

a. 金属片缝隙式粗滤器(图6-8)

这种粗滤器的滤芯是由薄钢片制成的滤清片、隔片和刮片等组成。它们彼此相同地套在滤芯轴上,用上、下盖板及螺母压紧。由于滤清片之间有隔片,形成了一定的间隙,机油可通过此间隙流入滤芯,再经上盖出油道流向主油道,机油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上盖设有旁通阀,当滤芯堵塞时,旁通阀被机油压力顶开,润滑油不经滤芯而直接流入主油道,保证供油不会中断。

b. 纸质滤芯式机油粗清器(图6-9)

金属片式粗滤器是一种永久性滤清器。由于它质量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已基本被淘汰。纸质滤清器的滤芯是用微孔滤纸制成的,为了增大过滤面积,微孔滤纸一般都折叠成扇形和波纹形(图6-10)。微孔滤纸经过酚醛树脂处理,具有较高的强度,抗腐蚀能力和抗水湿性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结构简单、滤清效果好、过滤阻力小、成本低和保养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c. 锯末滤芯式机油粗滤清器

锯末滤芯式粗滤器滤芯为酚醛树脂粘结的锯末滤芯,它阻力小,滤清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3) 细滤器

机油细滤器用以清除细小的杂质,这种滤清器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它与主油道并联,只有少量的机油通过它滤清后又回到油底壳。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过滤式机油细滤器存在着滤清能力与通过能力的矛盾。为此多数发动机采用离心式细滤器。

3. 机油散热器和冷却器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机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稀,降低了润滑能力。因此,有些发动机装用了机油散热器或机油冷却器。其作用是降低机油温度,保持润滑油一定的粘度。

(1) 机油散热器(图6-11)

机油散热器由散热管、限压阀、开关、进出水管等组成。其结构与冷却水散热器相似。

机油散热器一般安装在冷却水散热器的前面,与主油道并联。机油泵工作时,一方面将机油供给主油道,另一方面经限压阀、机油散热器开关,进油管进入机油散热器内,冷却后从出油管流回机油盘,如此循环流动。

(2) 机油冷却器(图6-12)

将机油冷却器置于冷却水路中,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发动机起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润滑油迅速提高温度。机油冷却器由铝合金铸成的壳体、前盖、后盖和铜芯管组成,如图所示。为了加强冷却,管外又套装了散热片。冷却水在管外流动,润滑油在管内流动,两者进行热量交换。也有使油在管外流动,而水在管内流动的结构。

4. 阀门(图6-13)

在润滑系中都设有几个限压阀和旁通阀,以确保润滑系正常工作。

(1) 限压阀

限压阀用以限制润滑系中机油的最高压力。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的泵油压力是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增高的,并且当润滑系中油路淤塞、轴承间隙过小或使用的机油粘度过大时,也将使供油压力增高。因此,在润滑系机油泵和主油道中设有限压阀,限制机油最高压力,以确保安全。

当机油泵和主油道上机油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时,克服限压阀弹簧作用力,顶开阀门,一部分机油从侧面通道流入油底壳内,使油道内的油压下降至设定的正常值后,阀门关闭。

(2) 旁通阀

旁通阀用以保证润滑系内油路畅通,当机油滤清器堵塞时,机油通过并联在其上的旁通阀直接进入润滑系的主油道,防止主油道断油。旁通阀与限压阀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其安装位置、控制压力,溢流方向不同,通常旁通阀弹簧刚度要比限压阀弹簧刚度小得多。

5. 油尺和机油压力表

油尺是用来检查油底壳内油量和油面高低的。它是一片金属杆,下端制成扁

平,并有刻线。机油油面必须处于油尺上下刻线之间。

机油压力表用以指示发动机工作时润滑系中机油压力的大小,一般都采用电热式机油压力表,它由油压表和传感器组成,中间用导线连接。传感器装在粗滤器或主油道上,它把感受到的机油压力传给油压表。油压表装在驾驶室内仪表板上,显示机油压力的大小值。

标签: 汽车机油泵润滑系统零部件机油滤清器 | 编辑标签

标签取消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分享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赞赞取消赞

签名档

修改

[img]E:

oolsQQ200694151545CustomFaceRecv;8A7E624E2A8C2F7AA070C3E8E4BB48.JPG[/ img]

上一篇:悬架

下一篇:汽车转向系统各部...

|返回日志列表

日志

上一篇:悬架

下一篇:汽车转向系统各部...

|返回日志列表

汽车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图解 [图片]

?分享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赞赞取消赞

登徒浪子 2010年06月21日 10:52 阅读(0)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各种阀,机油散热器以及检视设备。

1. 机油泵

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目前发动机润滑系中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和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两种。

(1) 齿轮式机械泵(图6-5)

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

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两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槽间的机油沿油泵壳壁由进油腔带到出油腔,在进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脱开啮合以及机油被不断带出而产生真空,使油底壳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集滤器进入进油腔,而在出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进入啮合和机油被不断带入而产生挤压作用,机油以一定压力被泵出。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简单,机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应用较广泛。

(2) 转子式机油泵(图6-6)

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

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这样,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吸油真空度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匀性好,成本低,在中、小型发动机上应用广泛。

2. 机油滤清器

发动机工作时,金属磨屑和大气中的尘埃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炭粒会渗入机油中,机油本身也因受热氧化而产生胶状沉淀物,机油中含有这些杂质。如果把这样的脏机油直接送到运动零件表面,机油中的机械杂质就会成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损,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环、气门等零件胶结。因此必须在润滑系中设有机油滤清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净化处理。保证摩擦表面的良好润滑,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润滑系中装有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串联和并联在主油道中。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称为全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粗滤器;与主油道并联的滤清器称为分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细滤器,过油量约为10~30%。

油泵及润滑系统

油泵及润滑系统 飞溅润滑:借助曲轴连杆机构的运动,把曲轴箱中的润滑油甩向需要润滑的表面,或是让飞溅起来的油按设定的路线流过需要润滑的表面。 压力润滑:利用油泵加压的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路输送到需要润滑的摩擦面。这种供油方式油压稳定,油量充足,润滑安全可靠。 油路的流向:曲轴箱中的润滑油经过装在曲轴箱底部的滤网式(粗)油过滤器和三通阀后被油泵吸入,提高压力后,经梳片式(精)滤油器滤去杂质后分成两路:一路去后主轴承座,润滑主轴颈,并通过主轴颈内的油道去相邻的一个曲柄销润滑该曲柄销上的连杆大头轴瓦,再通过连杆体中的油孔输送到连杆小头衬套,润滑活塞销。这一路在后轴承座上设有油压调节阀,一部分油经过油压调节阀旁通流回到曲轴箱;另一路进入轴封箱,润滑和冷却轴封摩擦面并形成油封,然后进入前主轴承,润滑主轴颈及相邻曲柄销;此外再从轴封箱引出一路,供给卸载装置的油分配阀,作为能量调节机构的液压动力。 总体设计原则:压缩机在设计时应该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满足所提出的排气量、排气压力,及有关使用条件的要求;(2)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足够高的使用可靠性;(3)有较高的运转经济性;(4)有良好的动力平衡性;(5)维护检修方便;(6)尽可能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7)制造工艺性良好;(8)机器尺寸小、重量轻。 L型优点: (1)当两列往复运动质量相等时,二阶往复惯性力作用在与水平成夹角的方向,所以机器运转比V型要平稳;(2)机身受力情况比其余角度式有利,中间冷却器和级间管道直接安装在机器上的条件更优越; (3)大直径的气缸成垂直布置,小气缸成水平布置,因而可避免较重的活塞对气缸磨损的影响。 环状阀: 阀座与升程限制器上都有环形或孔型通道,供气体通过。阀片与阀座上的密封口贴合形成密封。升程限制器上有导向凸台,对阀片升降起导向作用。气阀是在阀两侧压力差下开启,在弹簧力作用下关闭的。 冷却系统: 在通常设计中,L型压缩机压一般选用水冷的方式。通过简单的串联冷却水首先进入中间冷却器,然后通过气缸水套,再进入二级气缸水套,从二级气缸水套出来的水再通入后冷却器。其优点主要有:耗水量小、管路简单、检视和调节水温的装置比较少。 对于冷却水的水质有如下要求:(1)冷却水应接近于中性;(2)有机物质和悬浮机械杂质皆小于等于25毫升/升,含油量小于等于5毫升/升;(3)暂时硬度小于等于10度。 保养: 一级保养除日常保养项目外,还必须进行以下项目。 ①每天或每班应向各压缩机加油点加油一次。有特殊要求的,如电动机轴承的润滑,按说明书规定加油。总之,一切运动的摩擦部位,包括附件在内都要定时加油。 ②要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勤检查、勤调整、及时处理故障并记入运行日记; ③清洗空气滤清器; ④检查风扇皮带的松紧程度,必要时应予以调整。 (2)二级保养: 除按一级保养项目外,还必须进行一下项目。 ①检查检查各级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是否符合规定; ②检查负荷调节机构的动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有必要应拆验负荷调节器; ③拆验进排气阀并进行清洗; ④更换润滑油并清洗油池; ⑤检查连杆螺栓和平衡的紧固情况; ⑥检查连杆大头轴承间隙、活塞销与活塞孔开口间隙、活塞环槽间隙。 (3)三级保养: 除按二级级数保养项目外,还必须进行以下项目。 ①检查测量磨损件的运动间隙,并做好记录,为下次“三保”提供原始资料; ②清洗冷却器中的污垢和水锈; ③清洗气管路,曲轴箱; ④拆检负荷调节器、卸荷阀; ⑤拆检进排气阀,要特别注意阀片、弹簧的磨损情况,对磨损较大的零件应及时更换; ⑥拆检各运动部件,观察各摩擦表面的磨损情况,必要时应及时更换零件。 对于压缩机的保养,要注意定期更换润滑油,定期清洗滤油器。严寒季节停车必须将设备管道中的水全部放净,以免冻坏机

关于#2机组主机交流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不严的安全提示

关于#2机组主机交流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不严的安全提示 2011年5月11日,#2机组启动空速停止交流润滑油泵时,发现交流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不严,用木杆将交流润滑油泵轴静止后,启动主机交流润滑油泵,暂保持交流润滑油泵运行。为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做如下提示: 1、每一小时检查一次主机交流润滑油泵,重点检查主机交流润滑油泵的出口压力、声音、振动、机械密封温度,电机轴瓦及电机本体温度,主机主润滑油泵出口压力,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值长及分厂。 2、监盘人员每15分钟查看一次主机润滑油压力、主机交流润滑油泵电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值长及分厂。 3、机组运行中如交流润滑油泵跳闸,立即检查主机润滑油压力,如润滑油压力低于0.9bar时主机应自动跳闸,否则立即手动打闸,并启动主机直流润滑油泵。主机因润滑油油压低跳闸或手动打闸后,立即关闭低旁,破坏主机真空,同时注意监视主机各瓦瓦温、振动及转子堕走情况。 4、机组运行中交流润滑油泵跳闸,检查主机润滑油压力未明显下降时,维持机组运行。立即到就地检查主润滑油泵出口压力及交流润滑油泵是否倒转,发现主润滑油泵出口压力低于3.0bar或交流润滑油泵倒转时,立即汇报值长及分厂,联系检查处理。同时注意监视主机各轴瓦温度,如有瓦温升高达110℃时,立即启动主机直流润滑油泵,请示值长手动打闸,关闭低旁,破坏主机真空。查明交流润滑油泵跳闸原因,在交流润滑油泵不倒转的情况下,尽快启动主机交流润滑油泵。 5、机组运行中交流润滑油泵跳闸后,机组也跳闸时,因交流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不严造成机组润滑油压低,确认交流润滑油泵不倒转时,立即手动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无法启动时,到就地关闭#2润滑油冷却器油侧入口手动门,并监视主油泵出口压力不应过高。 6、主机润滑油压力低时,或只有主机直流润滑油泵运行时,注意监视密封油油氢压差、各油箱油位、密封油油温。 此提示至交流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处理好后废止。

发动机润滑系概述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汽车发动机的油路作为发动机内部的不可见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发动机的外部不能看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直观理解。本节课主要是讲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动画,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形象地将润滑油的流动路线体现出来。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 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4、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的讲解,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使学生通过观察视频,由抽象到形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接受了油路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过程中掌握润滑系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油路的结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3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发动机的组成部分(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润滑方式举例,如:自行车长期行驶后,需要对一些特定部位进行润滑…等引入课题 一、观看润滑系统相关视频 带着问题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问题如下: 1、发动机如果没有润滑会出现什么情况? 2、发动机润滑系统都有哪些作用呢? 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冷却、密封、清洗、防锈、减震缓冲、液压作用 【教师提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 引导学生回答: 润滑:减小零件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消耗。清洗: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将这些磨料从零件表面冲洗下来,带回到曲轴箱。冷却:润滑油流经零件表面时可吸收其热量并将部分热量带回到油底壳散入大气中。 密封:发动机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之间间隙中的油膜,减少了气体的泄漏,起到了密封作用。

发动机-润滑系习题

单元五润滑系 一.名词解释。 1.曲轴箱通风 2.机油粗滤器 二.填空题。 1. 摩擦类型有、、三类。 2. 磨损的类型 有、、、四类。 3. 润滑油的作用有、、、等。 4. 润滑方式有、、等。 5. 滤清方式有、、三种。 6. 机油泵的作用是将一定和的润滑油供到润滑表面,汽车发动机常用的机油泵有和两种。 7. 东风EQ6100汽车发动机润滑系中,流经粗滤器的润滑油流 入,流经细滤器的润滑油流入。 8. 机油泵上装限压阀的作用是维持内油压的正常,当油压过高时,多余的润滑油经限压阀流回或。 9. 转子泵有内、外两个转子,工作时转子带动转子转动,且内转子的转速比外转子的转速。 10. 齿轮式机油泵有进油腔和出油腔,为防止困油现象,在油泵盖上铣 有槽,安装时,应使该槽与相通。 11. 机油粗滤器上装旁通阀的作用是为了因而断油,当旁通阀打开时,机油经此阀流入。 12. 东风EQ6100发动机上采用式细滤器,此细滤器上限制机油流量的量孔是转子上的。 13. 曲轴箱通风方式有和两种。 14. 曲轴箱的强制通风法是利用的作用,使曲轴箱内的气体被吸入的。

15. 机油滤清器按过滤能力分 成、和三种。 16. 发动机冒蓝烟是造成的。 17. 发动机机油压力的大致范围是。 三.判断题。 1. 润滑系的油路是:集滤器→机油泵→粗滤器→细滤器→主油道→润滑机件。( ) 2. 对负荷大,相对运动速度高的摩擦面均采用压力润滑,所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一般也采用压力润滑。( ) 3. 润滑系中旁通阀一般安装在粗滤器中,其功用是限制主油道的最高压力。( ) 4. 细滤器能过滤掉很小的杂质和胶质,所以经过细滤器过滤的润滑油应直接流向机件的润滑表面。( ) 5. 机油泵盖上铣有一个卸压槽,使啮合齿隙间与出油腔相通,以降低机油泵主、从动齿轮啮合齿隙间的油压。( ) 6. 曲轴箱的强制通风是靠进气管管口处的真空度,将曲轴箱内的气体排出的。( ) 7. 离心式机油细滤器,在发动机熄火后不应有转动声。( ) 8. 油压警告灯是机油压力过低的警告装置。( ) 9. 二级维护发动机必须更换机油。( ) 10. 二级维护没有必要更换机油滤清器。( ) 12. 二级维修必须更换曲轴箱通风装置。( ) 13. 主轴承、连杆轴承间隙过大会造成油压过低。( ) 14. 润滑油路中机油压力越高越好。( ) 15. 机油变黑说明机油已经变质。( ) 16. 气缸磨损过大会造成机油消耗过多。( ) 17. 粗滤器旁通阀只有在滤芯堵塞时才打开。( ) 18. 离心式细滤器是由齿轮来驱动的。( ) 19. 曲轴箱通风单向阀的失效会造成发动机低速时运转不稳定。( )

小机交流润滑油泵检修总结

小机交流润滑油泵检修总结 1.设备型号规格 80FY8—260 流量:46t/h 扬程:86m 转速:2960r/min 2.设备原理及作用 小机交流润滑油泵是为小汽轮机前、后径向轴承和给水泵前、后轴承及推力轴承提供润滑和冷却用油。本系统设有两台供油泵,为一用一备,其中每台都具有即对调节系统又对润滑系统供油的能力;泵的叶轮、泵体都浸入在油中,无底阀装置。另外还配有一台直流油泵,在事故状态下自动提供小汽轮机和给水泵的润滑用油,直流油泵提供的油不经过滤网和冷却器,直接提供给各轴承。 3.检修前存在的问题 小机交流油泵在运行中突然出现电流增大,声音异常 4.检修经过 (1)检修准备 1.确认电源开关已可靠切断并挂不准合闸牌 2.拆除油泵电机电源线,拆除电机,吊至检修场地。 3.拆除油泵出口弯管两端法兰的螺栓

4.拆除油泵台板固定螺栓 5.拆除油泵出口压力表管 6.起吊油泵至检修场地 7.用挡板封闭油箱开孔,防止掉入杂物 (2)油泵解体 1.拆除油泵泵体出口至台板的弯管两端的连接螺栓,取下弯管、止回阀。 2.测量转子的轴向窜量,拆除下泵盖连接螺栓整体取下泵盖 3.拆除叶轮锁母 4.取下联轴器(过紧时可加热);拆除泵侧联轴器,拆除两个轴承锁母并取下轴承挡套(禁止用大锤直接打联轴器) 5.拆除轴承压盖的固定螺栓,取下轴承压盖与油封 6.用专用套筒把轴向联轴器侧移动,拆出叶轮取下叶轮和键;从电机侧拉出泵轴(禁止用大锤直接打叶轮锁紧丝扣) 7.拆除泵体与支撑管连接螺栓,取下泵体组件 8.拆除下轴承与泵体连接的螺栓,取出下轴承,发现轴承损坏(3)检查、测量 1.所有部件必须彻底清洗,并检查是否有磨损及裂纹;转动部件的内外径间隙都必须用内、外径千分尺测量,并于本维修技术标准要求数值对照,如间隙超过允许范围则应更换新零件 2.检查叶轮是否有冲蚀及穿孔现象

LY(HLY,YL)型立式润滑油泵[1]

LY、HLY、YL系列 立式润滑油泵 北京海圣达泵业有限公司BEIJING HIGHSTAR PUMP CO., LTD.

北京海圣达泵业有限公司LY、HLY、YL型立式润滑油泵 1.概述 LY型、HLY型、YL型系列润滑油泵适用于在汽轮发电机组启动及停车过程中向轴瓦及主轴的润滑系统供送润滑油,输送介质为30℃到60℃的透平油。目前该系列产品可满足15MW~600MW汽轮发电机组及燃汽轮发电机组的配套要求。其性能范围为:Q=12~200m3/h,H=16~245m。 2.型号说明 100LY-41A 65YL-60 100、65:出口直径(mm) LY、YL:立式润滑油泵 41、60:扬程(m) A:切割叶轮(依次为:B、C) 80YL-120A(B) 100YL-100A A、B:安装高度变化 150LY-120×2 120:单级扬程 2:级数 100HLY-41Z H:泵的出口位于支撑板的下方 Z:配套直流电机 150LYn-37 150LYs-40 n、s:改进型 3.结构说明 LY型、HLY型、YL型泵为单级或多级立式离心油泵。该型泵叶轮浸没在油中,启动方便。单级泵有蜗壳式和导叶式,两级或多级泵为导叶式。根据要求泵可设计制造成单管或双管结构,泵的进口位于泵的下方沿轴向吸入,泵的出口分为上排口和下排口两种。蜗壳式泵主要由泵体、叶轮、泵盖、轴、支架、支承管等组成,导叶式泵主要由叶轮、导叶、中段、后段、泵盖、轴、支架、支承管等组成。泵的转动部分上端由滚动轴承支承定位,下端由滑动轴承辅助支承。泵采用内齿型弹性联轴器或膜片联轴器与原动机联接。 主要零件材质 泵体、泵盖、叶轮、导叶、中段、后段:ZG230-450 泵座、支撑板、支撑管、排油管:Q235-A 轴、传动轴、叶轮轴:45# 平衡鼓、轴承套:45# 平衡套、密封环:QT500-7 下轴承:45/ChSnSb11-6 中间轴承、节流套:ZQSn10-1

第六章 润滑系

第六章润滑系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图6-1) 一、概述 1. 功用 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液压作用: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 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2. 润滑方式(图6-2) 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就不同,因而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运动速度较大,需要以一定压力将机油输送到摩擦面的间隙中,方能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这种润滑方式称为压力润滑。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这种润滑方式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挺柱等得到润滑。 定期润滑:发动机辅助系统中有些零件则只需定期加注润滑脂(黄油)进行润滑,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定期润滑。近年来在发动机上采用含有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 3. 润滑油 发动机的润滑剂有润滑油和润滑脂。 润滑油习惯上称为机油,品种很多。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的润滑油不同,汽油机润滑系使用的润滑油俗称汽油机机油,柴油机润滑系使用的润滑油俗称柴油机机油。 机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高则粘度小,温度低则粘度大,因此,要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牌号的润滑油。 4.组成(图6-3) 润滑系一般由机油泵,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各种阀,传感器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及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润滑系的工作条件和具体结构的不同而稍有差别。 5.发动机润滑部位(图6-4) 发动机的润滑部位主要有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以及正室齿轮室。

浅谈300MW汽轮机组润滑油泵布置与改进

浅谈300MW汽轮机组润滑油泵布置与改进 发表时间:2016-11-30T14:52:45.3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作者:唐转江 [导读] 本文结合黔西电厂4×300MW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国家电投贵州黔西中水发电有限公司贵州黔西 551514) 摘要:本文结合黔西电厂4×300MW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润滑油泵布置进行改进的技术措施,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汽轮机组;润滑油泵;布置改进 一、概述 润滑油系统是给汽轮机组支撑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所需的润滑油、冷却油,为发电机氢密封系统提供密封油和机械超速脱扣装置提供压力油。 在正常情况下,润滑油系统的全部油量由主油泵和注油器提供。主油泵的出口压力油先进入润滑油主油箱,然后经油箱内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向汽轮机机械超速遮断装置供油,同时也向发电机高压备用氢密封油供油;另一路为注油器的射流动力油供油。注油器的出油分为三路:即主油泵的进口油;经冷油器送至各径向轴承、推力轴承及盘车装置的润滑油;发电机低压备用氢密封油。 黔西电厂4×300MW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主要由油箱、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注油器、冷油器、滤网等设备及管道、阀门系统组成。 二、存在的问题 黔西电厂4×300MW机组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配备了一台交流油泵和一台事故直流油泵,启、停机过程中采用交流油泵运行,当汽轮机组转速达到3000转/分钟时,切换为主油泵运行。(原润滑油系统布置:如图1) 交流润滑油泵在启、停机时使用,而直流油泵是交流润滑油泵的备用泵,也是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供油的最后备用泵,只有在机组交流电断电或交流润滑油泵不能正常运行等紧急情况下使用。 由于该厂交流润滑油泵和事故直流油泵都布置在油箱内,机组运行期间不便于检修,自该厂四台机组投产以来,润滑油系统多次出现故障,严重危及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流油泵多次打不出压,电机在试运期间多次发生电机损坏事故。 2.多次出现润滑油压偏低,需启动交流油泵作为辅助运行。 3.润滑油系统不可以在线检修,因系统的特殊性,停机后也不能及时进行抢修,需等待机组冷却、油箱放油后,方可进入油箱检查油泵。 4.一旦有一台油泵出现故障,运行或停机过程中无备用油泵,给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三、改进措施 通过对润滑油系统进行分析,结合该厂机组实际情况,决定在原有润滑油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一台交流润滑油泵,新增润滑油泵采用卧式泵、布置在油箱外部,与原有交流润滑油泵并联运行。(新增润滑油泵布置:如图2) 新增油泵及管道布置方式如下: 1、安装位置:油泵安装在油箱底部0米层,每台机组的安装位置因场地不尽相同,现场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 2、油泵进口接入:油泵进口从油箱底部向上350mm、固定端向扩建端1000mm处接出,远离交、直油泵进口,防止抢油。 3、油箱内管道接入方式:油泵进口加装闸阀、出口加装闸阀及止回阀。油泵出口管接入油箱内,在油箱内分两路支管,一路支管接至油箱内立式交流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后。另一路小支管接至主油泵供油管逆止门后,两路分支油管均安装止回阀。 5、管道及油泵采用不锈钢材料。 四、改进效果 新增润滑油泵无联轴器,轴系短,占地尺寸小,泵自身不带轴承,叶轮直接装在电机轴上,振动,噪音均小。由于采用了外卧式布置,便于设备运行中的检修维护。 通过在润滑油系统油箱外部加装一台卧式交流润滑油泵,有效地解决了该厂润滑油系统设计不合理、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避免了汽轮机组因润滑油泵出现问题而造成的非计划停运,确保了设备及整台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发动机润滑系概述 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汽车发动机的油路作为发动机内部的不可见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发动机的外部不能看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直观理解。本节课主要是讲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动画,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形象地将润滑油的流动路线体现出来。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 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4、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的讲解,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使学生通过观察视频,由抽象到形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接受了油路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过程中掌握润滑系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油路的结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发动机的组成部分(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润滑方式举例,如:自行车长期行驶后,需要对一些特定部位进行润滑…等引入课题 一、观看润滑系统相关视频 带着问题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问题如下: 1、发动机如果没有润滑会出现什么情况 2、发动机润滑系统都有哪些作用呢 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润滑系统的作用: 润滑、冷却、密封、清洗、防锈、减震缓冲、液压作用 【教师提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 引导学生回答: 润滑:减小零件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消耗。 清洗: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将这些磨料从零件表面冲洗下来,带回到曲轴箱。 冷却:润滑油流经零件表面时可吸收其热量并将部分热量带回到油底壳散入大气中。 密封:发动机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之间间隙中的油膜,减少了气体的泄漏,起到了密封作用。 防锈:避免了零件与水、空气、燃气等的直接接触,起到了防止或减轻零件锈蚀和化学腐蚀的作用。

交流润滑油泵检修

小汽轮机交流润滑油泵检修讲义 培训目的:熟悉小汽轮机交流润滑油泵的结构,检修步骤和检修中的注意事项。 1.解体准备 1.确认电源开关已可靠切断并挂不准合闸牌 2.拆除油泵电机电源线,拆除电机,吊至检修场地。 3.拆除油泵出口弯管两端法兰的螺栓 4.拆除油泵台板固定螺栓 5.拆除油泵出口压力表管 6.起吊油泵至检修场地 7.用挡板封闭油箱开孔,防止掉入杂物 2.油泵解体 1.拆除油泵泵体出口至台板的弯管两端的连接螺栓,取下弯管、止回阀。 2.测量转子的轴向窜量,拆除下泵盖连接螺栓整体取下泵盖 3.拆除叶轮锁母 4.取下联轴器(过紧时可加热);拆除泵侧联轴器,拆除两个轴承锁母并取下轴承挡套(禁止用大锤直接打联轴器) 5.拆除轴承压盖的固定螺栓,取下轴承压盖与油封 6.用专用套筒把轴向联轴器侧移动,拆出叶轮取下叶轮和键;从电机侧拉出泵轴(禁止用大锤直接打叶轮锁紧丝扣) 7.拆除泵体与支撑管连接螺栓,取下泵体组件 8.拆除下轴承与泵体连接的螺栓,取出下轴承 4、检查、测量 1.所有部件必须彻底清洗,并检查是否有磨损及裂纹;转动部件的内外径间隙都必须用内、外径千分尺测量,并于本维修技术标准要求数值对照,如间隙超过允许范围则应更换新零件 2.检查叶轮是否有冲蚀及穿孔现象 3.检查叶轮口环与泵壳密封环之间的径向间隙。(吸入、压力侧径向直径间隙0.24~040.mm,超过0.65mm时必须更换密封环) 4.检查下轴承,如轴承有缺陷,磨损、裂纹,滚柱、滑道有蚀点应更换同型号轴承(轴承有缺陷,磨损、裂纹,滚柱、滑道有蚀点应更换同型号轴承) 5.检查推力轴承(游隙、滚道、滚动体),必要时更换。(轴承有缺陷,磨损、裂纹,滚柱、滑道有蚀点应更换同型号轴承) 6.测量轴弯曲,必要时进行直轴处理。(轴承轴径处:≤ 0.03mm、其余:≤ 0.05mm,轴颈的椭圆度和不柱度:≤0.02mm;) 7.检查叶轮的径向晃度。(吸入、压力侧叶轮径向晃度≤0.08mm)4.8.检查轴的轴肩处有无裂纹,如有,必须更换。 9.检查所有的螺栓和螺母有无变形,按需要更换新的;检查联轴器弹性胶圈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10.检查油封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油封无老化、断裂) 11.对止回阀进行检查。(弹簧、阀瓣、轴销完好) 5、组装

交直流润滑油泵高压调速油泵及盘车试转技术措施

B25—4.9/0.785型背压式汽轮机组 交、流润滑油泵、高压调速油泵及盘车试转技术措施1交、直流润滑油泵、高压调速油泵及盘车概述及设备规范 1.1交、直流润滑油泵、调速油泵及盘车概述 汽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为径向离心泵,在机组正常运行时,主油泵出口油管向射油器及调速系统供油。射油器向主油泵入口供油的同时还向汽机润滑油系统供油。在机组启、停阶段由高压调速油泵向汽机调速系统及润滑油系统供油,在机组盘车阶段由交流润滑油泵经冷油器、油过滤器向润滑油系统供油。 本系统设有二台冷油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可以维持机组运行时的正常油温。系统设有油压调节装置,可以维持润滑油压的稳定。系统还设有低油压试验装置,在系统油压低时连锁启动高压调速油泵及交、直流润滑油泵。油过滤器可以保证油质的清洁。 1.2交、直流润滑油泵、调速油泵及盘车设备规范 高压调速油泵技术规范 油泵型号100Y—120B 型式卧式离心油泵 流量86 M3/h 扬程94 M 汽蚀余量 3.8 M 轴功率26.8 Kw 转速2950 r/min 效率60 ﹪ 电机型号Y250M—2 功率55 Kw 频率50 Hz 额定电压380 V 额定电流102.6 A 绝缘等级 B 级 工作转速2970 r/min 交流润滑油泵技术规范 油泵型号80Y—60B 型式 卧式离心油泵 流量40 M3/h 扬程38 m 汽蚀余量 3.1 m 轴功率7.5 Kw 工作转速2950 r/min

效率55 ﹪ 电机型号Y160M1—2 功率11 Kw 频率50 Hz 额定电压380 V 额定电流21.8 A 绝缘等级 B 级 工作转速2930 r/min 直流润滑油泵技术规范 油泵型号80Y—60B 型式卧式离心油泵 流量40 M3/h 扬程38 m 汽蚀余量 3.1 m 轴功率7.5 Kw 工作转速2950 r/min 效率55 ﹪ 电机型号Z2—51 型式直流电动机 功率10 Kw 额定电压220 V 额定电流53.8 A 工作转速3000 r/min 绝缘等级 B 级 盘车装置技术规范 电机型号Y1601—6B5 电机功率11 kw 频率50 Hz 额定电压380 V 额定电流24.6 A 工作转速970 r/min 绝缘等级 B 级 盘车转速 5.6 r/min 2交、直流润滑油泵、高压调速油泵及盘车试转项目 2.1调速油泵电机空试及带泵试转 2.2交流润滑油泵电机空试及带泵试转 2.3直流润滑油泵电机空试及带泵试转

#1机1B小机1BA交流润滑油泵备用中“控制失电”运行分析及事故预想

#1机1B小机1BA交流润滑油泵备用中“控制失电”运行分析及 事故预想 2019年2月14日18:00监盘发现1BA交流润滑油泵备用状态下手操器控制面板报“控制失电”,就地开关综保黑屏,联系电气二次班处理,电气二次班工作负责人办票处理,更换开关综保后恢复正常。查看往期工作日志,2018年12月15日,此1BA交流润滑油泵就出现过相同的问题,维护电气二次更换综保后恢复正常。此事事关重要辅机1B汽泵的安全运行,作为运行人员切不可盲目大意。 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我们要继续追问,1个月前出过问题,换了开关综保,1个月后又出同样的问题,再换综保,虽然目前恢复正常,不论维护人员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巨大隐患,但作为运行人员,我们要时刻做好事故预想,假如1BA 交流润滑油泵不是在备用中而是在运行状态下,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应在怎样应急处理。 现在预想一下,此1BA交流润滑油泵运行中突发“控制失电”,油泵掉闸:1.若油压降低至0.15备用交流润滑油泵联启,或油压降至0.12,直流事故油泵联启,油压3S内恢复正常,不影响汽泵运行,立即就地查看综保报警情况,联系维护处理掉闸油泵。 2. 若油压继续降低至0.08以下,且超过3S,即使备用泵和事故油泵联启成功,也将发生油压低保护动作联掉1B汽泵。触发RB动作,迫降负荷。此时,应立即将1A汽泵切手动控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至最大出力,严禁1A汽泵调门开度过大(35%以上线性变差)且大幅摆动,电泵应联启,否则手动开启,增加电泵出力,维持汽包水位正常,开启一台开冷泵,保证电泵正常运行,待机组负荷稳定后,调整各参数至正常。就地查看综保报警情况,联系维护处理。 虽然现在小机润滑油系统增加了蓄能器,RB逻辑也进行了改进,但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预想,去年类似的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18年2月28日1A汽泵润滑油泵掉闸,虽然备用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事故油泵联启正常,但依然触发油压低掉1A汽泵保护,RB动作,负荷由209迫降至160,构成二类障碍,给公司造成损失)。 集控四值鲁泽渠

立式交流润滑油泵共振现象分析处理 王建军

立式交流润滑油泵共振现象分析处理王建军 发表时间:2018-01-26T18:04:09.0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作者:王建军马玉益沈畅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结构为上、下机架,滚动轴承形式的立式交流润滑油泵为例,对其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自由端振动异常进行分析,阐述了泵组共振与电机振动的关联性。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11) 摘要:本文针对结构为上、下机架,滚动轴承形式的立式交流润滑油泵为例,对其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自由端振动异常进行分析,阐述了泵组共振与电机振动的关联性。通过对轴系垂直度的调整,并采用现场高速动平衡的方法降低因泵组动不平衡诱发的共振,保障了机组安全可靠运行,以供参考。 关键词:立式油泵共振轴系垂直度动平衡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Resonance Phenomenon of Vertical Ac Lubricating Oil Pump SHEN Chang,WANG Jianjun,MA Yuyi (Jiangsu Huadian Qishuyan Power Generation Corporation Limited,Changzhou 21301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frame, vertical rolling bearing lubricating oil pump form as an example, the three-phase AC asynchronous motor free end abnormal vibration analysis, expounds the relevance of resonance and vibration of motor pump group. By adjusting the verticality of shaft system and adopting field dynamic balancing method, the resonance caused by dynamic unbalance of pump group is reduced, and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unit is guaranteed. Key words: Vertical oil pump Resonance Axial perpendicularity Dynamic balance 1、概况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F级二期2台47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分别于2015年9月、11月投入商业运行,编号为#3、#4燃机。每台机组分别配置2台立式交流润滑油泵,油泵为200LY-60-B型立式泵(成都泵类应用技术研究院制造),配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YBX3-315L1-4型(电压380V、电流285.1A、160KW,1488rpm,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结构为上、下机架,滚动轴承形式。投入商业运行后#4燃机的B交流润滑油泵一直存在电机自由端大振动(运行最大振动≥300μm,备用时振动≥60μm)。曾调研其他电厂、制造厂和安装单位,提出要对油箱结构改造增强油泵电机的基础刚度,但改造施工方案风险大,不确定性大,故未实施。 笔者结合多台平衡经验,有限归纳了引起立式油泵电机振动的因由: 1.1 泵组的转轴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造成轴系偏斜,引发不稳定振动,甚至随运行小时数而增大。 1.2 泵组存在大级别动不平衡量并作用于油箱台板,其相对刚度降低。 1.3 因2台交流润滑油泵(振源)布置较近,极易诱发油箱台板共振。 本文以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立式交流润滑油泵为描述对象,对其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自由端振动异常进行分析,阐述了泵组共振与电机振动的关联性。通过对轴系垂直度的调整,并采用现场高速动平衡的方法降低因泵组动不平衡诱发的共振,保障了机组安全可靠运行,以供参考。 2、电机振动频率特征分析 2.1电机自由端1X径向动不平衡达12.0589mm/s大于危机值,占通频值70%以上。切向位置上由1X激发携带稳态共振,如图1、图2。

机组跳闸时交流润滑油泵12-11

机组跳闸时交流润滑油泵出现 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分析和解决方案 一、今年3月以来#1、2机组跳机2台机组的交流润滑油泵启动情况 表1:#1机组跳机2台机组的交流润滑油泵启动情况 表 二、情况分析 1、油泵情况说明: a、启动失败:指的是启动命令发出,但未收到油泵运行的反馈信号 b、启动后跳闸:指的是启动命令发出,油泵运行的反馈信号收到。随后运行反馈信 号消失 2、由表1和表2看出,跳闸后启动命令都有发出,在启动正常和启动后跳闸2种情况下说 明MCC都有收到信号。在启动失败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可能: A、热工的输出继电器有问题,工作不稳定。接到命令后没有吸合,或者吸合时接点无 法闭合导致MCC未收到启动命令。 B、热工输出线在热工盘柜端子未锁紧。 C、电气MCC的命令接收端子和接线未紧。经检查未发现接线松动,同时根据运行人员 反映CRT上无法启动时在后备盘都可以启动。可以排除此条可能。 D、MCC本身有问题。可能如下: 1)、MCC的开关容量不够,此原因是经多次分断电流造成主触头烧毛或者烧坏造成实际带载能力下降。解体#2机交流润滑油泵MCC开关未发现触头问题。同时已联系运行在正常情况下3次试起润滑油泵均正常。可以排除此点。 2)、MCC的继电器CR,主接触器42动作电压和保持电压不合格,热偶不合格。为此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和检查。详见总工室作业指导书公告栏上《#1机交流润滑油泵系统试验作业指导书》。下面是试验的数据:

以上数据基本可以排除此点。由于没有大电流发生器,无法进行开关的过流能力试验。 3、在正常情况下交流润滑油泵从启动到运行都是正常的,由于跳机后厂用电要进行切换。 从接到命令到切换成功到电压恢复,中间需要几百毫秒以上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厂用电的电压不稳定,而且电压可能低于正常的电压许多。而交流润滑油泵在跳机信号一出现时就发出的,就可能使交流润滑油泵在低电压下强行启动,此时的启动电流会大大超过正常电压下的启动电流(约330A),而且启动时间也会增加。就可能造成MCC上开关过流保护动作或者热偶动作。此时会出现启动后跳闸的现象。如果电压过低,接触器或者继电器不能完全吸合此时电流会大大增加,造成开关马上跳闸,由于接触器未完全吸合,其辅助接点未吸合或者接点压力不够导致热工盘柜收不到反馈信号,此时就会出现启动失败。 三、解决方案 1、将机组跳机后马上启动交流润滑油泵的信号延迟1秒或者更长。具体延长多少时间由相 关专业核算后给出。(风险分析:延长时间过长会造成润滑油压不够,可能会导致无法电动盘车。甚至损坏轴承和汽机。时间延长后对直流油泵启动的影响等) 2、MCC上开关过流设定为500A,马达的额定电流为52A。手册中规定一般情况过电流设 定为额定电流的7至11倍,特殊情况可设定到13倍。将过电流设定调整到13×52=676A。 3、MCC的开关多次跳闸后会降低过流能力,设定显示为500A实际可能只能带载300A甚 至更少。此时可以通过修复主触头和跳闸跳闸机构,或者降档使用。即将过流调到指示为600A或更高。但经过这样处理的开关一段时间后过流能力又会有明显的下降。对于交流润滑油泵这种重要的电机不宜采用。应该一经试验发现过流能力下降至规定值以下就用新的开关进行更换

SNBY系列双向润滑油泵范本.doc

SNBY系列双向润滑油泵 一、功能简介 本系列双向润滑油泵,是根据市场需要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润滑油泵,其特点是泵轴在作正向、反向旋转时,进出油口都不会改变,都能向同一个方向等量供油,其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寿命长。用于减速机、机床、纺织机械等设备中,以及一般机械中作正反向旋转的场合中作为润滑泵。 二、外形及安装尺寸 三、型号说明 更多技术支持: 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处阻力的大小。 齿轮泵工作原理分析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泵的流量可至300米3/时,压力可达3×107帕。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介 齿轮泵的概念是很简单的,即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来自于挤出机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在术语上讲,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

发动机润滑系试题

发动机润滑系试题 一、填空题 1.在发动机润滑系中,凸轮轴轴颈采用()。 2.国产机油是根据在温度()情况下机油的粘度值进行分类的。 3.机油的粘度是评价机油品质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来表示。 4.汽车发动机润滑系所用的润滑剂有()和()两种。 5.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采用()和()相结合的润滑方式。 6.机油细滤器有()和()两种类型。 二、选择题 1.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润滑方式是()。 A.压力润滑 B.飞溅润滑 C.润滑脂润滑 D.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同时进行 2.发动机润滑系中润滑油的正常油温为()。 A.40~50℃ B.50~70℃ C.70~90℃ D.大于100℃ 三、判断改错题 1.机油细滤器能滤去机油中细小的杂质,所以经细滤器滤后的机油直接流向润滑表面。()改正: 2.润滑油路中的机油压力不能过高,所以润滑油路中用旁通阀来限制油压。() 改正: 3.由于机油粗滤器串联于主油道中,所以一旦粗滤器堵塞,主油道中机油压力便会大大下降,甚至降为零。() 改正: 四、名词解释题 1.压力润滑 2.飞溅润滑 3.脂润滑 4.全流式滤清器 5.分流式滤清器 五、问答题 1.润滑系的作用是什么? 2.在发动机润滑系中,有几种润滑方式?各润滑哪些部位? 3.发动机润滑系是有哪些装置组成的?各有何作用? 4.一般润滑系油路中有哪几种机油滤清器?它们与主油道之间应串联还是并联?为什么?5.润滑油路中如不装限压阀会引起什么后果?

6.试分析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 7.润滑系中的旁通阀安装在什么位置?起何作用? 8.什么是浮式集滤器?什么是固定式集滤器?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9.为什么曲轴箱要通风? 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压力润滑 2.100℃ 3.运动粘度 4.机油、润滑脂 5.压力润滑、飞溅润滑 6.过滤式、离心式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D 三、判断改错题参考答案 1.× 改正:但由于其阻力过大,所以经细滤器过滤后的机油不进入主油道,而流回机油盘。 2.× 改正:润滑油路中用限压阀来限制油压。 3.× 改正:机油直接经旁通阀进入主油道,保证发动机的正常润滑。” 四、名词解释题参考答案 1.压力润滑:通过机油泵,使机油产生一定的压力来润滑零件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2.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零件表面的润滑方法。3.脂润滑:在摩擦零件表面定期加注润滑脂的润滑方式。 4.全流式滤清器: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 5.分流式滤清器:与油道并联的滤清器。 五、问答题参考答案 1.把机油不断供给各个零件的摩擦表面,减小摩擦和磨损,清除摩擦表面上的磨屑和杂质,冷却摩擦表面。油膜还可提高气缸的密封性,同时防止零件生锈。 2.有三种润滑方式,即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和脂润滑。压力润滑部位有:主轴颈、连杆轴颈、凸轮轴的颈口(凸轮轴止推凸缘)、空气压缩机、正时齿轮、分电器传动轴、摇臂轴。飞溅润滑部位有:气缸壁、活塞、活塞销、凸轮、挺柱、气门杆和导管等处。脂润滑部位有:水泵轴、发电机和起动机轴承、风扇轴承等。 3.组成:有机油泵、油底壳、机油集滤器、粗滤器、细滤器、限压阀、机油压力表、油道、油管,有些汽车还有机油散热器。作用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