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的德育渗透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的德育渗透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的德育渗透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的德育渗透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

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

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逊克农场学校李冬娜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作为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教唱歌曲《上学歌》时,让小朋友们懂得上学不迟到,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是一个个的好朋友。让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

中小学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我国五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最重视的教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使用文明用语 首先是使用礼貌语言,所为的礼貌语言,指的是说话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使用礼貌的语言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这对于协调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好处,礼貌语言的核心问题在于尊重对方。它贯穿于师生交往的一切方面,使之成为教育的一种自然力量,如当学生向老师打招呼时,教师要热情回礼,答之"你好";;当教师听不清学生说话时就说"请你再说一遍";或"请讲具体一点";;当教师要求学生帮助做什么事时,做完后教师就说"你辛苦了,谢谢你!";: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表现的很有涵养,仍不忘记用礼貌语言,当学生对教师的规劝和批评不理解时,教师就用"请你冷静一点";。教师也不发火,还是坚持用礼貌语言,"请你去想一想,想通了再过来";。 在教师的耳渲目染下,学生都十分讲究文明礼貌,没有粗野无礼的行为,原来那些性格暴躁的学生,也开始自觉根除不良性格缺陷。 二、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河南省中小学礼仪常规》 首先学校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学校组织了从正副校长为正副组长,从各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系制度,建立了家长接待日、家庭联系卡、举办家庭座谈会。把道德规范印发给每位家长,主要依靠社会和家庭继续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针对独生子女隔代亲、个体户家庭疏导教育等现象,专门举办了爷奶座谈会和个体户座谈会,分别指导他们重视之女的品德教育,重视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其次,教育训练从严,重视取得实效。我校把规范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首位,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为坚持不懈地抓紧这项教育,我校从客观上致力于抓制度,抓竞赛、抓检查、抓交流。 (1) 抓制度 近两年来,我校狠抓道德常规教育,先后出台了《礼仪常规细则》、《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意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等,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了升国旗制度,学生轮流值日、学生素质考评制度等。依靠学生干部、值日干部。值日教师等加强常规管理,使持行规范情况时时有人管,日日有人记载,周周有人汇总,定期公布,并与优秀教师、优秀班集评选,学生的操行评定,激励学生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2) 抓竞赛 为了推动德育活动的深入,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常规知识竞赛活动。在全校各班都组成了主题班会,组织了德育实践等,使全校文明礼貌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同时还开展了争当正副"十佳德育小标兵";活动。

一年级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年级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有些学生身上都有一种以我为重新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惯影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孩子还小,可塑性较强,思想不定性,因此,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所在。 二、工作目标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根据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当前社会形势,制定德育渗透计划。 1.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南岗区教育局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本着“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石,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找准兴趣点、生长点。” 3.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 4.进一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教学措施 1.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高全校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渗透。 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與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任课教师应挖掘和融汇贯通,并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以人育人,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进行德育渗透部分学科教材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把握契合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比如在物理课堂上,课本上的物理单位和定律有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有的学生会对此感到自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比如指南针、电磁现象等等。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战国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曾提到“磁石召铁”。1086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详细记载了人工指南针的制造方法,这也是磁偏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原子论”、“五行说”、“元气说”等,这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探讨了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是,学生心中又有了疑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近代物理落后于国外呢?这是由于清朝实行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无法与外界进行知识与学术的交流。自我封闭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扼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新一代的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培养了他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柳南中学吕艳艳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邓小平曾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因此,我国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音乐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我们通过每学年每学期开展一些如校园艺术节和主题文艺活动。 在原因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鸡西教育局专家报告会有感 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张文阁 2013年3月9日鸡西市教育局举办了专家报告会,聆听了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家陆教授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形式的剖析,和德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体会颇深。 科教兴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素质教育,而发展教育的希望在少年,他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孕育着无限希望。教育的根本不是成绩,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就突出了德的重要性。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可见“德”的培养,更应该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俗话说得好: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同时对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懂道理,会做人。 但是,我国德育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小学并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或即便开设也被当做“副”科对待,代课老师不予重视,敷衍学生。其他代课老师也常以讲题、补课为由任意占用思想品德课,使本该重要的一门课程完全缺失。而有些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毕竟时间有限,内容上也不足以完成德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当前应试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品德的培养。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尽快改变,素质教育不能空喊口号。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学生分数论成败,学生以成绩排名次,教师以分数订优劣。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独立性、思考性、自主性,更别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感染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 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 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 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 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 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 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 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

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 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 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 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 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 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 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 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 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 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在科技和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们在关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仅要使孩子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生存能力,更得具备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素质是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情商而非智商。可见,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从人类灵魂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就可以从心灵深处得到美的启迪,例如,每当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每位中国人都会为之振奋,因为是战斗的号角.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乐曲,表达着亿万人民的心声,鼓舞着人民的斗志。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陶冶儿童新高尚的情操方面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最主要的因材施教。其次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实施。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利用教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针对少年儿童所表现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

一、充满情趣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得力工具。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因为音乐是一种宣泄感性的艺术,同时,具有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和演唱的情感美,都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他可以深刻的作用于人的意志,有效的发挥德育的作用。要想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靠有限的音乐课来实施是不够的,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德育全面渗透进去,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下,更多更好的得到美誉的教养,使他们通过音乐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人民的伟大。要想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理想、陶冶道德情操、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性格为目的。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音乐这门课程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 中的重要性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旅游学院 空中乘务 12级8班 郭婉青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育人要先从德育开始,教师是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培养学生成人,思想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育人工作中都应铭记的治教指南。针对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谈四个方面:一、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效性;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三、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四、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举措。 【关键词】小学;教师;学生;德育教育;小学;教育教学 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li yuxiu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mproves the national quality, cultivate strategic cross-century talents.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stress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first.” the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start of moral education, the teacher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the goal of education. adult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learning is not good is defective, the body is not good is a waste, the psychology is not good is dangerous goods, thought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

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

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学是人才的摇篮,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为人才素质之基础,体为人才素质之条件,美为人才素质之重要内容,而德乃人才素质之灵魂。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集中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中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崭新而宽阔的历史舞台,同时也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德育的基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龇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90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德育是指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进入21世纪,我们教育的受众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成为我们教育的主体。90后中学生的德育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 1. 90后中学生德育内容中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 德育内容来自生活世界,德育内容应是现实的、生动的。学生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学生仅表现为一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 2. 90后中学生德育方式上自主建构与主体意识的缺失。 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信念,以便规范他们日常生活行为。信念的建立,绝非单纯的说教就能实现,而是要学生自己理解,通过悟性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德育信念。中学生当前的德育主要是灌输说教,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正确认识,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德育,不能触及道德结构的核心--道德信念,极易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刻板和不稳定。 3. 90后中学生德育过程中师生对话与自我顿悟的缺失。 德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然而,我国中学生德育是教师和学生不平等对话。学生常常被视为客体、被动的。教育者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反思的主体,他们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迫使学生接受德育内容,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否。因此造成师生之间形式上的交往、思想上的断层,造成你讲我听、我行我素的局面。 4. 90后中学生德育评价时动态化与多元化的缺失。 在应试教育思潮的控制下,学校德育对\"人"的关注日趋弱化。"人的教育”从教育的\"中心\"退却为教育的\"边缘\",德育变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当我们面对学生们惨淡的德育,作为教师,为之心痛。仅凭学生的分数,怎能断言他的道德高低?正如尼采强调:\"最大的恶属于最大的善,当我们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可以从以下进行尝试: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二是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三是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四是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还要捕捉最佳理论时机,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度”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切合“度”,做到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用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日益至臻完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十二册语文教材中,每册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涉及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诚信、谦逊、节俭、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是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奠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和践行过所谓的“无言之教”的教育。农村有句俗话:“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目标。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向来有“礼乐教化”的传统。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却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灵。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育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渗德育于音乐教材内容中。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20世纪30年代,日寇入侵,山河沦陷,《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背景介绍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感受到巨大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二、渗德育于音乐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声音运动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律动性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适应。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恰恰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发表时间:2018-11-23T10:00:00.4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作者:邵芬[导读]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41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的艺术教育,日益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和特殊意义。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让德育走进孩子心中,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课中,让他们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做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音乐教育熏陶感染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故事导入,渗透德育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并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我通过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既学会了新歌,又受到了教育。如《好孩子要诚实》是一首直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的少儿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然后再来学习这首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即孩子和小花猫的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活动,使学生们在进行学唱歌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切分节奏与小猫叫声“喵、喵”及“妙、妙”巧妙结合很有童趣,同时,把歌曲推向高潮,给人以回味。当我说到这个故事被编成了一首歌曲,同学们想不想学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学”,因为这个故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新歌的兴趣增强了,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 二、图画导入,渗透德育 运用图画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看到优美的图画,同时伴以优美的旋律,得到美的熏陶,受到思想教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最合适不过了。教唱前,教师出示中国国旗并提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国旗。老师讲解:国旗上面的图案是由五颗星组成,五颗星象征的含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紧接着教师再问:你经常在哪儿看到国旗冉冉升起?听到这儿,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学校里每当到了星期一的早晨,都要升国旗,奏国歌,有的说每天晚上7:00的《新闻联播》时能看到国旗,还有的说当我国运动员夺冠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出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一边用录音机范唱歌曲,一边让学生闭眼体会,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明白了国旗代表祖国的尊严,体会到了国旗的神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三、儿歌导入,渗透教育 儿歌,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字形式,它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优势,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用儿歌教学法组织教学,好处很多:一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具有情趣、形象生动、直观,三是易读易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我选择了上新课说儿歌这一形式。如在教《走路》前,我先把歌词编成一首儿歌:学生跟着我,念得既符合歌曲节奏,又能够把歌词拟人化描绘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小兔子的活泼可爱、小鸭子的滑稽走路动作、慢腾腾的乌龟、走路很轻的小花猫,教师读的时候再配上动物夸张的动作表演,为学新歌做好了良好的铺垫。通过《走路》这课儿歌的学习,学生既知道了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又喜爱上了这些小动物,从小养成了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人与大自然应和谐发展的理念熏陶。 四、旋律导入,渗透德育 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优美的旋律不但可以启发人们无穷的遐想,更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其实,旋律是无比神奇的,优美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叹息“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激进的旋律使人奋发进取,“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生命的火花”,悲伤的旋律又令“江州司马湿青山”。例如,在教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长城谣》时,我先让学生听一听旋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从旋律中听到了什么?他们的回答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教师出示多媒体歌单,学生们一边听着旋律,一边朗读歌词,不仅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起反抗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所以,在音乐课上,旋律导入法,也能渗透德育教育。 五、创设舞台,渗透德育 为了让孩子们把学习的专长发挥出来,我们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创设舞台,以表演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进步。音乐老师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评选活动,成绩优良的给予奖励。如在“六一”儿童节、元旦汇演,安排演出活动。再者,班级举行汇报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使他们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大了知道报效祖国。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得对:“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被打动。”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传播者,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平时,我们要认真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音乐教育更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作为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 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学歌》时,让小朋友们懂得上学不迟到,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 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是一个个的好朋友。让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德育工作总结 孤山镇西街小学 李全斌 2012年6月篇二:一年级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一年级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一学期以来,结合本学科特点,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