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策略及进展
骨肉瘤保肢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对策

骨肉瘤保肢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对策作者:韩瑞芬田利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改善保肢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21例骨肉瘤患者保肢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针对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患者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充分认识手术的必要性,术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制定,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培养患者积极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结果:患肢功能良好,肢体功能恢复达76.19%,胸部X 线示正常出院。
随访3~6年,3年无瘤生存率76.19%,5年无瘤生存率47.61%明显高于传统截肢术20%的生存率。
结论:保肢综合疗法及护理较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肢功能,疗效及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关键词】骨肿瘤;保肢;护理【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21例患者进行调查。
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2~24岁,平均18岁。
文化程度:大学2例,高中专8例,中小学11例。
职业:学生16例;工作人员5例。
肿瘤部位:股骨远端10 例,胫骨近端 10 例,胫骨远端 1 例;En-neking 分期:ⅡA 期 13例,ⅡB 期 7例,Ⅲ期 1 例。
1. 2 保肢方法 7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术,4例行瘤段灭活再植术,10 例行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
2 护理对策2.1个性化护理大多数股肉瘤患者在未确诊前每天都担负极大的思想负担,并紧张焦虑伴随着侥幸心理一旦确诊后,处于恐惧、焦虑、失眠、绝望甚至轻生的想法。
因此我们的护理团队应本着以人为本治病救人为宗旨,用阳光的笑容去服务,去关心他们的生活,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话语去讲解疾病治疗的过程。
和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其家属及患者建立自信,充分认识疾病的可治性,讲解成功案例来增加患者信心,避免由于沟通不足而产生矛盾。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骨科。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
据有关资料,在美国占所有骨骸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的20%~30%,在我国其发病率高于英美国家,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35%。
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发病年龄的高峰在11~20岁,其次是21~30岁,小于6岁或大于60岁者少见,85%的病例在35岁以下、15岁以上发病。
本病的男女比例为3:2,但15岁以下无明显性别差异。
分中心性(髓性)骨肉瘤和表面骨肉瘤两大类。
常表现为膝关节周围会出现无原因的关节疼痛。
该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可于数月内通过血液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3~5年存活率仅为5~20%,但是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迅速的发展,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提高了50%以上。
二、临床表现:(一)局部症状 1.疼痛:最早的主诉为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数周或者数月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进而可出现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夜间尤较白天为甚,肢体活动常可进一步加重疼痛。
2.肿块:疼痛发生2~3个月后,局部可模到肿块,软硬不定,并伴有明显触痛,肿瘤周围肌肉组织可出现萎缩。
3.功能障碍:偶有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
(二)全身症状 1.远处转移:骨肉瘤的远处转移灶多见于肺部。
当术后出现胸闷、咳嗽、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常提示已发生肺转移。
晚期双肺出现多个转移瘤时,可出现干咳、咯血和呼吸急促。
2.全身症状:可有低热,并逐渐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乏力、睡眠不佳、食欲减低、精神萎靡不振等。
三、检查:1.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不高。
比较有意义的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
2.针吸活组织检查:采用细针针吸活检,对于骨肉瘤的诊断有~定的必要性,其阳性结果可以避免开放性活检手术。
3.病理活检4.影像学检查:目前临床使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动脉造影等,但x线片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骨肉瘤诊断依据。
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

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曾皓;李明;刘星;刘传康;罗聪;曹豫江;瞿向阳;周海;翁刘其【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因胫骨不等长致双下肢不等长的56例患者采取Ilizarov技术结合胫骨延长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疗效按肢体延长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本组56例患儿中优4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骨延长4~9 cm,平均延长6.45 cm,骨愈合时间12~36个月,平均18.52个月,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经随访2~8年,平均5.66年,其中1例患者因延长不合理出现骨不连;2例出现踝关节活动障碍;1例膝关节活动功能僵硬;3例出现跟腱挛缩致足呈马蹄畸形;4例合并针道感染;1例出现骨折,所有随访的患者均束发生骨髓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症状.结论 Ilizarov技术能纠正肢体不等长及肢体弯曲畸形,结合胫骨延长术是一种治疗双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3页(P508-510)【关键词】儿童;双下肢不等长;Ilizarov;胫骨延长;外固定【作者】曾皓;李明;刘星;刘传康;罗聪;曹豫江;瞿向阳;周海;翁刘其【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6双下肢不等长是小儿矫形外科一种常见临床疾患,由单一或多个骨短缩或生长过度引起的临床病症;主要由先天性发育异常、骨发育性异常、骨关节感染、骨骺损伤及早闭、创伤、神经肌肉病后遗症及骨肿瘤等所致影响人体外观与肢体功能的病患[1-3]。
骨肉瘤能治好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骨肉瘤能治好吗 作者:潘战和 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9年第02期
在《人间世》纪录片中,其中骨肉瘤患儿的遭遇让很多人感到心疼。有人不禁疑惑:骨肉瘤能治好吗?
骨肉瘤是原发于骨内的高恶性肿瘤,其基本特征是增殖的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又称为“成骨肉瘤”。通常所说的骨肉瘤多指普通型骨肉瘤,它是最常发生在骨内的原发恶性肿瘤,常起源于骨内。尽管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但总体而言,骨肉瘤并不属于常见肿瘤之列,不像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大家耳熟能详。
骨肉瘤患者中,男性更多,发病年龄在10~30岁。也就是说,青少年男孩多发该病。好发部位是长骨,比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
骨肉瘤在发病初期并无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有疼痛,并逐渐加剧,持续发作,同时局部可有肿胀并加重,皮温增高,局部触痛明显。病变进展快时,肿瘤附近的关节会有功能障碍,比如运动或抬高肢体时疼痛明显而不敢活动,跛行等。少数患者疼痛部位的骨质溶解,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没有外伤而骨折或很轻的外伤就骨折)。孩子总说腿疼,或者活动受限、跛行,或肢体某处摸到包块等,这时要当心骨肉瘤,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能耽誤。
诊断一是根据以上的症状表现;二是影像学检查,比如做X线、CT、磁共振、骨ECT等检查,能较好地提示诊断;三是确诊靠病理检查。
目前,骨肉瘤采用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一般采取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策略模式。
手术治疗包括截肢和保肢手术。选择截肢还是保肢,得根据具体病情而定。规范的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经过正规治疗,骨肉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60%~80%或更高。由于骨肉瘤很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治疗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
很遗憾,目前骨肉瘤的病因尚不明,发病危险因素也没有太多的研究。一般认为可能跟基因、骨异常代谢或者环境暴露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一些骨病以及曾因其他肿瘤做过放疗等,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精品课件

骨巨细胞瘤
✓护理措施 • 术前护理
➢减轻焦虑与恐惧 ➢缓解疼痛 ➢预防病理性骨折
• 术后护理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体位、病情观察、功能 锻炼
➢放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心理护理、放射 性皮炎、骨髓抑制
骨肉瘤
✓发病特点 • 高恶性,预后差 • 青少年多见,男发病率高于女 • 好发部位:长管状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 骨和肱骨近端
骨肉瘤
✓护理措施 • 术后护理
➢预防病理性骨折 − 搬运病人时应轻柔,避免暴力。翻身时应 予以协助 −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 若发生骨折,应局部石膏固定或牵引
骨肉瘤
✓护理措施 • 术后护理
➢截肢术后的护理 − 体位:术后24~48小时应抬高患肢;下肢 截肢者,每3~4小时俯卧20~30分钟,并 将残肢以枕头支托,用力下压 −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和预防术后出血 »术后伤口感染
• 病理学检查:确诊
• 现代生物技术检测
概述
✓处理原则
• 良性肿瘤
➢刮除植骨术及外生性骨肿瘤切除术
✓恶性肿瘤
• 手术治疗
➢保肢治疗 、截肢术
• 化学治疗 :新辅助化学治疗 • 放射治疗 • 其他 :血管栓塞治疗、温热-化学疗法、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集落刺 激因子和单克隆抗体等
✓健康教育 • 心理指导:接受、面对 • 康复指导:功能锻炼、使用助行器 • 自我监测和复诊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识记:
学习目标
复述骨肿瘤的概念和发病特点 描述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叙述骨肉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
学习目标
理解:
阐述骨肿瘤的分期 比较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的发病特点、症状
健康宝宝 “骨延长”治好了病理性“长短肢”

健康博览·2010/01吃过午饭,12岁的女孩琳琳按照骨科专家的要求下床活动,短短2分钟一共走了10步。
童话《海的女儿》中美人鱼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样痛苦。
而现实中,琳琳每走一步,也要咬紧牙关,忍住疼痛,坚持再坚持,固定支架的左腿不时有血渗出。
这几步走下来,琳琳就痛得全身大汗。
可小姑娘却咬紧牙关,表现出丝毫不痛的冷静表情。
来自江西上饶12岁的琳琳前不久刚刚接受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为她实施的骨延长术,最终使她的双腿达到了一样的长度,尽管手术还没有痊愈,但长一双一样长的双腿已经是琳琳多年的梦想。
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琳琳渴望一双等长的双腿12岁的琳琳因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左腿比右腿短5厘米。
自从小姑娘记事开始,她就离不开特制的鞋子。
由于双下肢不等长,小姑娘走路难免跛脚。
为了方便走路,每次买了新鞋,爸爸都把左脚的鞋子拿到鞋匠那里进行加高。
双腿不等长,即便穿着加高过的鞋子走路,走路的步态也很奇怪,难免被小朋友讥笑。
随着小姑娘逐渐长大,想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这一次,是琳琳主动要求父母给自己的双腿做手术的。
在自然界,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危险时候,会断掉尾巴以求自保。
这种“自割”的现象,是壁虎的一种自我保护。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的专家应用“骨再生”进行“骨延长”为患者解决“长短肢”的烦恼。
简单来说,就是将“短肢”的骨头锯断,利用“骨再生”的原理将骨头延长,最终使双肢等长。
利用“骨再生”原理延长短侧腿琳琳的手术很成功。
“不痛,我不怕痛,只要把我的双腿治好了,痛一点也值得!”小姑娘坚强地说。
琳琳的爸爸陈先生则心疼地说:“手术刚结束那天,她流眼泪了,她自己说‘实在扛不牢了’,她很坚强,不怕痛,只要以后和别的孩子一样能上体育课了,她就高兴了……”这个手术是将股骨中间位置锯开,在截断处的骨头外端搭建一个圆柱形的外固定支架,通过支架上的紧固螺丝来调节支架的高度。
每6个小时延长支架0.25毫米,因为人体骨骼在截断后,会自然再生出相同的骨组织,因此随着拉伸,骨头逐渐延长,皮肤也跟着增长。
骨肉瘤的早期发现与综合治疗

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训练计划,并在专业
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定期复查与病情监测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时间:根据病情和治疗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复查计划 复查项目: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病理检查等 病情监测:通过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
01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
帮助其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04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均衡的营
养,帮助其恢复体力和免疫力
02 疼痛管理:使用药物、物理疗
法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
03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功能锻炼,以保持肌肉力量和关
节活动度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
类型
分期评估:根据肿瘤的 大小、位置、侵犯范围
等,评估肿瘤的分期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诊 断结果和分期,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误诊的避免措施
提高医生对骨肉瘤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加强早期症状的观察和记录 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如X光、CT、MRI等 及时进行病理检查和活检,以确定诊断结果
骨肉瘤的综合治 疗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骨肉瘤治疗的预 后与康复
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
肿瘤大小:肿瘤体积的变化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肿瘤分期:根据肿瘤的分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生存率:生存率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 力,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 获得社会支持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骨肉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力量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 耐力。
家庭护理和随访管理
家庭护理指导
教育家属如何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心理需求和医疗护理等方面 。
定期随访
建立随访制度,定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和护理措施。
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
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 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包括药物 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
。
化疗时机
化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或无法 手术的情况下进行。术前化疗可 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术 后化疗可消灭残留癌细胞,降低
复发风险。
免疫治疗进展与挑战
01
免疫治疗原理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紧急情况的应对
指导家属如何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疼痛加剧、感染等 。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营
养支持方案。
营养补充
02
提供适当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等营养素,以满足患者的营
养需求。
饮食调整
03
建议患者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
料。
运动康复指导和建议
运动能力评估
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耐受度,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有氧运动
小和位置。
肿瘤内部结构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骨肉瘤的内 部结构,如坏死、钙化和出血等。
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CT检查还可以评估骨肉瘤对周围组 织的侵犯情况,如血管、神经和肌 肉等。
MRI检查
软组织分辨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策略
及进展
【关键词】 儿童 骨肉瘤 保肢术 肢体不等长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儿童及青壮年常见,尤其好
发于儿童的生长高峰期。随着新辅助化疗、外科重建技术和生物材料
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儿童骨肉瘤患者可行保肢手术,使患者获得
较好的肢体功能。出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复杂性,不同的患病部位需要
不同的重建方法,而且由于儿童骨骼尚未发育成熟,保肢手术在完成
肿瘤切除后的结构和功能重建的同时还应兼顾保肢术后肢体长度的均
衡。现就近年来有关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研究现状
及进展进行综述。
1 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移植 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主要指带
血管蒂腓骨移植,在上肢可用来替代肱骨近端、桡骨远端和尺骨,在
下肢可替代胫骨和股骨,其优点是愈合率高,为生物性重建,缺点为
有较多供区并发症且无法维持肢体的稳定性和早期负重。目前吻合血
管带骨骺腓骨移植主要用在切除肱骨近端、桡骨远端骨骺的儿童患者,
可在移植后保持肢体继续生长。Shea等[1]应用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
移植治疗1例8岁的肱骨上端骨肉瘤,术后49个月复查,移植腓骨骺
板闭合,可见腓骨增粗,骨愈合良好,腓骨增长4 cm,腓骨小头增大,
患侧较对侧短2 cm,患肢功能达正常的80%。Innocenti等[2]治疗12
例10岁以下的上肢恶性骨肿瘤(3例为桡骨远端,9例为肱骨近端),
随访3个月~4年,随访期内移植物每年生长>1 cm(0.75~1.33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cm)。Innocenti等[2]强调腓骨小头切除后,应将腓侧副韧带及股二
头肌肌腱止点进行重新缝合固定,防止术后膝关节外侧不稳定。对于
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应采用股二头肌腱、掌长肌腱悬吊腓骨头的方式
来重建肩关节。
影响移植腓骨骨骺生长的因素包括受区部位即骨骺移位后应
力的改变以及骨骺的血供等,其中骨骺的血供至关重要。腓骨头骨骺
的供血血管主要为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及膝下外侧动脉,但目前的报
道多以腓动脉为血供的腓骨长段移植携带近端骨骺,其骺端靠骨膜支
的侧支循环营养,术中要注意保留较长的骨膜肌袖内含有腓动脉的第
一、二弓状动脉,并证实腓骨头骺部软组织切缘渗血活跃,否则需增
加膝下外侧血管蒂。Innocenti等[3]自1993~2002年共治疗6例桡
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以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为血供的带骨骺
腓骨移植,经过平均4.4年的随访,可见腓骨增粗增长,骨愈合良好,
腓骨小头增大,患肢功能良好。因此对于上肢恶性骨肿瘤行包括骨骺、
骺板的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是解决上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一种较理想
的方法。
2 可延长假体的临床应用 随着可延长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
假体植入后可通过调节假体的长度解决肢体不等长问题。可延长假体
经历了有创延长、微创延长及无创延长的发展阶段,这使得保肢手术
的疗效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据文献报道[4]儿童骨肿瘤保肢治疗应用
可延长假体后,患儿的肢体功能已接近成人患者的保肢功能。有关有
创延长及微创延长假体,作者曾作了详细报道[5]。目前备受国内外学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者关注的是Phenix无创体外可延长假体,该假体于20世纪90年代应
用于临床,在延长过程中无需手术,使用外部电磁场作用于假体内部
的聚乙烯管使其溶化,通过释放预置弹簧的弹性势能以达到延长假体
的目的。患儿痛苦小,操作简单,并发症相对较少。在最近的有关
Phenix假体的报道中,Neel等[6]对15例儿童骨肉瘤患者共植入18
个Phenix无创可延长假体,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8个Phenix假
体中,16个假体共进行60次体外无创延长操作,平均每例患者进行
4.3次延长,平均每次延长8.5 mm(1.5~30 mm)。15例患者中,7例
患者接受8例次假体翻修手术,其中3例次因患者假体内部元件松动、
假体折断及外伤引起假体内部元件损坏而行二次Phenix翻修置换;2
例次因假体元件功能失败而行手术更换元件;1例次假体松动但骨骼
发育成熟而直接行异体骨复合假体翻修术;1例次骨骼发育成熟而行
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次因伤口愈合问题行游离皮瓣覆盖,术后并发动
脉血栓而截肢。应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患
者肢体功能最终优良率达到90%。对于Phenix型可调节假体的改良仍
在不断进行。Neel等[7]对6例膝关节周围(3例股骨远端、2例胫骨
近端、1例全股骨)骨肉瘤患者行新型Phenix假体(Repiphysis假体)
置换,将瘤段完整切除后安放可延长部分,保留连接侧未受肿瘤侵犯
骨的骨骺,插入特制的直径细、光滑、挤入式连接杆,平均随访时间
30.6个月,测量连接侧骨的增长长度,发现插入特制连接杆的一侧平
均生长2.4 cm,而未手术的一侧平均生长2.3 cm。随访期间无手术并
发症、骨折及假体松动,仅有1例出现连接杆与铰链连接处断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