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声乐的发展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声乐如何应用在茶艺表演活动中

浅谈中国传统声乐如何应用在茶艺表演活动中

2017年第09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无论是茶艺表演还是传统声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大众比较推崇和喜爱的文化。

我国传统音乐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与茶艺表演活动密切相关。

茶艺表演是茶道、茶精神与艺术的统一体,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

而将茶艺表演与我国传统声乐进行有效的配合,既能够促进这两种文化的发展,还能带给社会大众更好的审美体验。

因此,研究如何将我国传统声乐应用在茶艺表演互动中,有利于推动茶艺表演与我国传统声乐的融合发展,对提高茶艺表演的审美内涵和展现我国传统声乐的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传统声乐概述1.1声乐的概念声乐具体是指用人的声音来进行演唱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声乐主要是依靠于人的声带,并配合空腔、舌头和鼻腔,在共同作用下,发出悦耳的具有节奏感的声音。

1.2声乐的分类按照音乐和音色划分,可以分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

男高音是男生中的最高声部,按照音色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抒情和戏剧两类。

男高音一般音色都比较强劲有力,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英雄气概,多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女高音是女生中的最高声部,按照音色的特点可以划分为抒情、花腔和戏剧三类。

抒情时的女高音声音呈现出宽广和清朗的特点,主要用于抒发内心的感情。

花腔女高音声音比较灵活,主要用于表现欢乐高兴的情绪。

戏剧女高音的声音同男高音一样,比较强劲有力,用于表现激动强烈的心情。

男中音的音色比较宽厚和雄浑。

女中音的音色介于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间。

男低音音色比较深沉,用于表现苍劲沉着的感情。

女低音音色并不十分明亮,但是比较丰满和真实。

1.3声乐的唱法唱法是一种独特的演唱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

这三种唱法不同,其表现各不同。

美声唱法更加注重发生的技巧性和规范性。

民族唱法更加强调其自然性,要求“字正腔圆”,在行腔咬字的过程中要求唇与齿进行有力的配合,以获得最佳的音质。

流行唱法主要是比较简单,容易进行演唱。

浅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以《红土香》为例

浅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以《红土香》为例

山东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艺术学院填表时间:2014年10月31日姓名专业音乐学学号班级联系方式E-mail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E-mail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以《红土香》为例计划完成时间2015年4月计划撰写字数4000-6000字本选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实用价值:研究目的: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美声唱法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发展趋势,这一点得益于日益频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交汇。

美声唱法与我国的民族声乐原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流派,前者属于西方国家的艺术形式,其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化,目前已经走向了成熟,其中完美地融入了较多的商业元素,将大众性、艺术性和市场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走向了成功,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拥有一大片的观众。

而民族声乐主要包括有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歌演唱等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一大批的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前来中国交流与演出,其独特的唱法也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给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为了使得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不至于失去其文化和市场地位,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歌唱艺术家们不断地自我创新和自我突破,经过长期艰苦卓越的无数次尝试,最终在继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艺术表演形式的基础之上,将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声乐唱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赋予后者以新的艺术特色和时代气息。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两者在不断融合的过程当中,浅谈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以《红土香》作品为例,展现现代美声唱法的形式。

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从美声唱法当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迪,同时也说明两种不同的表演艺术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能够相互地借鉴、吸收和学习,从而有利于今后各自的良性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选取家喻户晓的歌曲《红土香》为例来展开,分析其中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结合的具体艺术形式,同时获得一些具体的融合经验,以期来促进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浅谈民族声乐的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特点

唱法在发展技法上的最大区别 ,也是值得我们 民族 声乐借鉴
的。
结论 : 也正如 张权 教授所说 : 不要把西 洋唱法和 民族传 统 唱法根本 对立起来 , 应 该互 相借 鉴和吸收。几十年来的教学和
演唱实践 表明, 二者在很 多问题上是相通 的。 应该承认, 西洋唱
的使命 。 字头要唱的清楚 、 短促 , 故而 “ 虚” 而“ 快” ; 字尾 的重要
大都 学习过意大利歌唱技法 ,而又形 成 了各 国所 特有 的演 唱 风格 是一 样的 。“ 今 天我 们学 习西欧传 统歌唱方法, 目的不应 仅仅是 为 了演 唱好那 些优 秀 的西 欧传 统艺 术歌 曲和歌 剧选
曲, 而主要是 为了学他人之 长以补 己之不 足, 更 优美 、 更动 听 、
里所说 的民族声 乐是从戏曲、 曲艺、 民歌这些传统唱法 中提 炼和继承下来的, 同时又借鉴和吸收 了西洋声乐的精 华 ,
既体现 了我 国民族的特点和风格 , 又符合科 学歌唱发声要 求的新的 民族声 乐。 关键词 : 传统声乐; 民族 声乐; 西洋声乐; 线性 ; 歌唱
中 图分类号 : J 6 1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1 2 一 O 1 5 7 — 0 1
求, 在传统唱法中 , 由于很多歌者来 自民间。所 以他们表现 出 不 同地 域的 民族特 色和群众风采 , 感情 朴实 真, 语 言生动 , 他 传 统唱法在 咬字, 行腔和韵味表现方 法等方 面的精华, 才能解
敏捷 , 声音清晰灵 巧 , 所 以共鸣也开朗 , 但不丰满 。
三、 民族声乐吸取 了西洋声乐的精华
使命是 归韵 , 使 整个音节完整清晰 , 故而要 “ 轻” 而“ 准” , 同时

浅谈声乐艺术三大唱法的特点和风格

浅谈声乐艺术三大唱法的特点和风格

浅谈声乐艺术三大唱法的特点和风格【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唱法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声乐艺术中三大唱法的特点和风格,包括卡门唱法、华彩唱法和比利时流派唱法。

这些唱法各有其独特之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同时也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

通过了解各种唱法的特点和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乐演唱中的挑战和重要性。

唱法对声乐艺术的影响不可忽视,每种唱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为声乐表演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魅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各种唱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声乐艺术、唱法、卡门唱法、华彩唱法、比利时流派唱法、适用场合、发展历史、影响、独特之处、挑战、重要性。

1. 引言1.1 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声乐艺术在音乐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

通过声乐艺术,歌手可以用歌声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绪,触动人们的心灵。

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打动听众,引起共鸣,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美和情感的力量。

声乐艺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声音的传递,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

声乐艺术还是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通过声乐艺术的表演和传播,歌手可以吸引听众,赢得粉丝,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传递情感、传承文化、创造价值,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唱法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在声乐艺术中,唱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歌唱者表达情感、传达故事的桥梁。

唱法不仅直接影响歌唱者的声音质地和音色,更可以决定歌曲的表现效果和戏剧性。

不同的唱法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给听众带来截然不同的听觉体验。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唱法也逐渐形成并得到不断完善。

卡门唱法以其浓厚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闻名,适合表现悲剧性的角色。

而华彩唱法则注重技巧和高音的演绎,适合演唱华丽的唱段。

比利时流派唱法则强调声音的平衡和柔和,适合演唱柔情的曲目。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
“ 音 ” 色 的选 择 具 有 独 特 性 ; 有 “ 腔 ” 征 的 创 造 性 歌 唱 。 声 音 具 润 特
[ 关键 词 ] 国民 族 声 乐 ;艺 术特 征 ;核 心 内 涵 中
[ 图 分 类 号 36 7 中 JO
[ 献 标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O 8 6 8 ( 0 2 0 — 0 30 文 1 O — 1 8 2 0 )20 9—2
J n 2 0 u .0 2
浅 谈 中 国民 族 声 乐 的 特 征
薛 宛 秋
( 家庄师 范专 科 学校 音 乐系 , 北 石 家庄 石 河 00 0 ) 5 8 1
[ 摘 要 ] 国民 族 声 乐 有 着 独 特 的 审 美 特 征 : 情 ” 核 心 内涵 ; 字正 腔 圆’ 审 美取 向 ; 中 以“ 为 以“ ’ 为
表 现 更 加 外 露 、 烈 和 个 体 化 的 欧 洲 声 乐 艺 术 不 同 , 国 民 强 中 族 声 乐 艺 术 则 更 讲 究 含 蓄 、 庸 和 群 体 化 。 春 秋 时 代 即 已 得 中
到 明 确 表 述 的 情 感 审 美 理 想 —— “ 而 不 淫 , 而 不 伤 ” 作 乐 哀 , 为 一 条 重 要 的 价 值 标 准 贯 穿 于 两 千 多 年 以 来 的 中 国 汉 族 音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2期 20 0 2年 6月
石 家 庄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u n l h j z a g Te c e sColg o r a S i a hu n a h r le e of i
Vo . No. I 4, 2
的 艺 术 创 造 。 这 种 近 于 荒 调 的 “ 音 ” 腔 来 表 现 人 物 的 痛 用 哭 行 极 脱 力 , 不 成 声 , 含 蓄 又 强 烈 , 真 正 的 悲 不 离 歌 , 腔 泣 既 是 以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鲁力286030224 08音教2班【内容摘要】:秦腔,从艺术形式讲上是一种声腔艺术,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有共同遵循的方法和声腔艺术。

因为秦腔生角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而且表现的都是“秦声”“秦音”这一音乐文化。

所有秦腔生角与演唱必须得从道白、气息、咬字、情感以及情感和声音的统一关系上去把握。

其次,因为秦腔生角行当又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等,各个生角行当的演唱除有共同特点和风格外,因各个行当人物的年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在演唱时还得把握具体的人物特点和性格,因而在情感处理与声腔表现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方法,这也是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本文通过秦腔生角行当在演唱声乐艺术的共性和个性论述,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关键词】: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声乐、气息、道白、咬字、情感、情感与声音、须生老生、掺假像真、小生、大小嗓结合、法无定法、追求个性.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一门集舞蹈.美术.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的综合性艺术,它有着如同大西北人一样的高亢与激昂,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只奇葩。

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腔这门艺术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这门艺术所要与之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变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国秦腔是西北人的骄傲,是黄土地的自豪,作为当代音乐专业学习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这门大西北的艺术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

秦腔,从艺术形式上讲,是一种声腔剧种,它的本质现象就是声音,主要包括演员的唱和乐队的奏。

而演员的演唱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腔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中的一部分,它既有着中国民族声乐的许多特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秦声”,慷慨激昂.有柔有刚.刚柔并济。

那么怎么样让这门以“秦声”为特点的声腔艺术与先进的声乐艺术结合起来呢?下面我就以秦腔生角行当为例结合所学声乐知识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器乐之联系

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器乐之联系作者:牛艺臻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3期【摘要】我国民族声乐及民族器乐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来源、学习过程及发展是否有何联系亦成为音乐学习者探讨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作者的学习经历,将二者的历史渊源及其学习过程进行对比,并通过作品分析,浅析了二者作为民族音乐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的联系【关键词】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音乐古往今来,人们对民族器乐与民族声乐便有着广泛的认识。

早在魏晋时期,《世说新语》巾便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记录,对于民族器乐与民族声乐有了简单的对比。

近年来,人们对于音乐及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而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作为巾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更是音乐学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民族声乐与民族器乐的历史渊源民族声乐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远古时期,最原始的音乐是声乐,这是人类与自然抗争的结果。

”山歌、号子、小调……各式各样的民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他们日出劳作,日暮而归,生产与生活皆离不开音乐。

而随着贾湖骨笛的出土,民族器乐的起源亦可追溯剑远古时期。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因繁多的乐器种类析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

可见我国民乐有着深远的发展。

民族声乐与民族器乐不仪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在二者的发展过程巾,亦有着联合表演的形式。

发展到汉代,北方地区兴起了“相和歌”,即一唱众和并配有乐器伴奏的综合表演形式。

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更是将其发展到顶峰。

而后出现的戏曲则是通过乐器伴奏与声乐表演的形式,将二者的合作配合的天衣无缝,成为巾华音乐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其起源开始,二者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民族器乐,都是人民劳动的产物,显示出中华人民的卓绝智慧与创造力。

二、民族声乐与民族器乐学习在民族音乐逐渐兴起的当今社会,民族器乐的演奏与民族声乐的演唱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助于音乐感知能力及表现力的提高民族器乐与民族声乐学习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需要丰富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力。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流行音乐作品的有机结合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流行音乐作品的有机结合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流行音乐作品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创新的音乐形式,通过将中国传统声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曲式、编曲和演唱方式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流行音乐作品的结合,既保留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特点,又融入了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形成了一种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趋势的音乐形式。

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形式和风格,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听众,提高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效果。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流行音乐作品的结合中,最重要的是曲式和编曲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民族声乐曲式多以小调为主,旋律较为悠扬,结构简单。

而流行音乐作品常采用大调、中调的旋律,节奏感较强,结构复杂。

通过将这两种曲式结合起来,既能保留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又能增加流行音乐的流畅感和节奏感。

在编曲上,可以采用传统乐器和现代电子乐器的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层次感,使音乐更具动感和现代感。

演唱方式也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流行音乐作品结合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强调声音的表情和韵律感,要求演唱者用真情实感地传达出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而流行音乐作品更注重演唱者的个性和唱腔的流行感。

通过将这两种演唱方式结合起来,既能保留民族声乐的细腻和情感表达,又能增加流行音乐的活力和时尚感。

演唱者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恰当地运用传统声乐技巧和流行唱法,使演唱更具个性和魅力。

当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的价值与意义

007[摘 要] 传统民歌作为当代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其彰显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犹如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为了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重点分析了当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的特点,深入探讨当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的价值与意义,并提出弘扬传统民歌的有效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并唤起公众对传统民歌的重视。

[关 键 词] 传统民歌;民族声乐;历史文化;民族认同当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的价值与意义魏靓妮民族声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然而,传统民歌作为当代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被现代化音乐所替代、文化传承受阻等问题。

因此,对传统民歌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传统民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而且对推动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的特点(一)民族风情传统民歌作为民族声乐的一部分,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歌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反映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当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的民族风情成了各个地区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无论是蒙古草原上悠扬的长调民歌,还是西南山区间的豪放歌谣,都体现了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

(二)自然质朴传统民歌通常以自然质朴的方式呈现,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演奏技巧。

它们更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歌手内心的感悟。

在当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的自然质朴风格成为一种回归本真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质朴的演唱方式,让听众感受到歌手内心的真实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使传统民歌不仅只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沟通。

(三)故事叙述传统民歌往往以故事叙述为主要内容,通过歌曲传达民族的传统智慧、生活哲理和情感表达。

音乐论文 浅谈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个人演唱会的影响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占据了我国文化产业很重要的低位。

2003年,宋祖英把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带向世界。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现状,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个人演唱会的意义以及宋祖英此次演唱会的艺术风格与魅力的初步探讨,研究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的影响,让更多的音乐人走出国门展示中国人的风采,是我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在国际上展示与传播。

关键词:发展现状宋祖英金色大厅风格魅力影响AbstractChina national vocal music in the occupied our cultural 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low post. In 2003, our country the song zuying national vocal music toward the worl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song zuying Vienna golden hall's solo meaning and song zuying the concert art style and glamour of the initial study, study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to the world influence, let more musicians show Chinese presence abroad, is our country's excellent music 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display and spread.Key word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ong zuying Goldener Saal style glamour influence目录引论 (1)1中国的声乐艺术瑰宝................................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2卷第4

Vol.52,No.04

2018年4月GUANGDONG CANYEApr. 2018

DOI: 10.3969/j.jssn.2095-1205.2018.04.54
浅谈中国声乐的发展

朱亚洁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璀璨发光的诸多文明,中国声乐文化更是中华文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声乐依托于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以及复杂长远的历史变迁,在过去的千年时光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及辉煌
璀璨的成就。文章简述了中国声乐的发展历史,并且针对中国声乐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声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4-83-02

声乐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国声乐在过去长远
的发展历史中让中国声乐极具特色与魅力,成为中国文明极
具标志性的名片之一。但是在现代化的浪潮之下,传统的中 国声乐已经难以在这个时代中保持相当的生存空间,中国声 乐在受到外来声乐文化的冲击之下,更需要制定中国声乐的 现代化发展路径,只有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发展道路才 能让中国声乐在未来走得更远。1 中国声乐发展史我国声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大致是从石器时 代的早期狩猎,采摘等劳动环境中自发产生的,某些音节在 特定的环境中一再出现,从逐渐形成了最早的民歌。秦并六 国后在宫廷之中设立乐府,但是歌唱艺术几乎停滞,汉灭秦 后,乐府得以保留并将民间的民歌进行了汇总。汉魏时期则 产生了说唱音乐。隋唐时期滋生了较为完备的戏剧雏形。宋 元以来则出现了一种难度较大名为唱传的艺术歌曲。南宋 末,金元时期“散曲”兴起与元“杂曲”共同构成了元曲。 而在宋代说唱音乐则迎来了突出的发展。明清时期民歌的内 容大多在于反应劳动者的淳朴爱情故事以及民俗生活题材。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民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由填词 而成“新民歌”。解放之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家大量涌现, 使唱法更加科学化[1]。2 中国声乐多元化发展的主要走向2.1作品风格戏曲化的中国声乐在当前中国声乐文化的情况之下,中国声乐的戏曲化发 展几乎是必然趋势。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我国地大物 博,并且拥有着历史久远的文明以及多民族的文化背景。这 就让我国在长远的历史中声乐文化得到了难以想象的发展 土壤,孕育了多种别具一格的特色声乐文化,这些文化都是 我国重要的文明财富以及声乐宝藏。但是时代不断地发展, 大多数传统声乐文化在当今的文化中无法获得较好的生存 土壤以及发展机会,而与之相对的,在现代化时代背景下滋 生了新生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式声乐,再一次压缩了中国 传统特色声乐的生存空间,即使作为特色的声乐文化在这个 时代背景下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保护,但是对于越来越严峻的时代态势,仍然无法凭借自身魅力在现代社会中大 放异彩。而针对这一情况,当代的声乐人也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
声乐发展道路,不但可以让传统特色声乐在当今社会背景下
散发魅力,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在现代化背景下野蛮生长的
主流声乐文化,进一步赋予其声乐上的中国特色。例如《门
前情思大碗茶》、《咏梅》以及现象级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
的主题歌曲《江山无限》,这些作品同时使用了传统声乐中的
京剧元素,让歌曲本身焕发出浓浓的京味,以此来让歌曲与
歌词或者影视作品的风格背景更加匹配。同时还有《重整山
河待后生》这种巧妙融人京韵大鼓的声乐作品,这类作品都
是对传统的特色声乐加以分析,提炼其中的精华,再将精华
与当代声乐相融合进而创作出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中华当
代声乐。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中国的传统特色声乐在当代声
乐环境中释放魅力又可以帮助中华当代声乐走出中国的特
色道路,因此中国声乐戏曲化是在中国声乐复杂的历史背景
和当前时代背景下,所必然出现的一种声乐发展趋势。
2.2演唱方法流行化的中国声乐
科学唱法演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民
族唱法的主演特点为:口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以口腔共鸣
为主挂上头腔攻命和胸腔共鸣;同时咬字发音方面习惯于遵
循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习惯,行腔归韵遵守咬字头、托字腹、
首字尾的中国汉字咬字特点,声音走向点面相当横竖合适、
字声融洽;音色明亮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变换多样;以
真声为主。另外科学唱法除了对我国传统唱法技巧进行了良
好的传承外,还巧妙融合了西洋唱法中的呼吸特点,进而经
过实践总结而成的一种科学唱法。这种唱法技能表现出中国
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例如声音甜美、气息灵活、音域宽广、
吐字咬字清晰、声区音色统一的特点,同时这种唱法又可以
自如的演唱民族歌剧的大段唱腔。例如戴玉强演唱的《不能
尽孝愧对娘》、《乡谣》;常思思演唱的《春天的芭蕾》、《玛依
拉变奏曲》;陈莉莉演唱的《红旗颂》等,通过以上论述,这
类民族声乐作品称之为“美声化”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2]。

3 中国声乐的发展导向
首先中国声乐的发展应该在尊重不同声乐文化的基础
上,追求自我文化身份的实现。这就要求中国声乐在发展的

作者筒介:朱亚洁( 1995-),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学生,本科=
• 83 •
第4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谈中国声乐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2卷
道路中在百家争鸣的声乐文化中实现声乐文化的统一,这种
文化统一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多辩证统一,而不是绝对
的霸道的以力量碾压的统一。面对我国丰富的声乐文化积淀
只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为中国声乐提供开放的平台帮助
其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开放的平台中散发自身沉淀在历史 中的迥然各异却又独特绚烂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 声乐繁荣健康的发展[3]。为了尽可能完整的保护好中国声乐中独特的民族性,同 时又更好的与国际主流声乐文化接轨,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努 力。首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对于我国来说传统声乐特色 的传承与保护是我国声乐文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基础。我国 的文明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中国的历史中随处可见声 乐文化的影子,在这其中声乐文明不但自身取得了无法让人 忽视的成就,更是构成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 国历史上灿烂的声乐文化中,具有多种多样并且深受当时人 们喜爱的独特声乐文化,其中包含四百余种曲艺形式,更为 难得的是每一种声乐艺术形式中都富含别具一格的表现手 段以及演唱技巧,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唱法”的话,那么 “中国唱法”是兼具独特与创意的,而身处于当代声乐文化 背景下,这种“独特与创意”背后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成为 了中国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其次,为了保障中国声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声乐 在发展道路中还应该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变化同时积极使用 现代化的声乐技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化,不同时代背景 下社会经济体系、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状态的不同会导 致各个时代人们的文化、审美趣味以及思想内涵产生较大的 差异,进而对声乐的需求也大为不同,而这样的整体框架又 是时刻运动的,并不会处于固定不变的稳定状态。这就要求 声乐文化要根据时代的不同,不断地改变自己,与当前时代 的文化、审美以及声乐需求互相融合,从而以现有的声乐文 化为基础衍生出多元化、多形态、具有创造力的声乐创新。 只有这样,将声乐赋予应有的时代特征,才能保障中国声乐 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4]。民族、原生态、美声、通俗被金铁霖教授统称为科学唱 法,而这几种唱法又在我国各类与音乐相关的地方反复被提 及,这就表示演唱者利用演唱技巧将作品内容以及作品风格 完美的表达出来的方法就是科学唱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各 个唱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平行互不干扰的关系,各个唱 法之间并不完全独立而是通过某种共性相互关联同时又由 于自身特点而相对独立。因此,对于声乐唱法来说,我们可 以找出唱法之间的共性使其建立起联系,同时还应该尊重借 鉴不同唱法中独特的部分进一步互补。再对不同风格、不同 地域以及不同语种的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时,摒弃不同唱法之 间的隔阂,利用唱法之间的特点使用不止一种唱法对作品进 行诠释和完善,从而对歌唱艺术进行演唱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的更深层次提升。因为只有可以对作品进行完美演绎以及完 美表达的方法才是真正的科学唱法,过于严格的分类势必会 引发艺术层面的趋同化,但是艺术中蕴藏的独特个性才是西 数真正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4 小结中国声乐具有相当的民族特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中,声乐文明获得了相当厚重的文化积淀,迸发出了相当璀 燦的声乐成就。而中国声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多元化
的,既要对传统声乐文化的精华得以传承还要对外来声乐文
化以及新兴声乐文化加以学习创造融人到中国声乐体系当
中,让中国声乐更加完善、更多元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刘辉.传承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引领美——对
中国声乐发展建设的思考[J].中国音乐,2018(01):7-14+193.
[2] 江向东.中国声乐学派的发展及展望——记金铁霖、马秋
华、刘辉在中国民族声乐高端交流座谈会上的讨论[J].音乐
生活,2016(06):4-7+97.
[3] 赵亮亮.自然之音,当代中国声乐发展之启示——“三种唱
法”之争的理性回归[J].大众文艺,2013(15):142-143.
[4] 杨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礅厚基石——对我国传统声乐
理论的认识[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101-104.

• 8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