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书评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2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1981年初版到1997年再版,作者始终坚持了他在探讨中国近代史发基本规律时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了他在表述中国近代史发展基本规律时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意见。
虽然有些具体的结论在学术界还有很多的讨论,但是他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指导原则还是让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们引为参考。
纵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宗旨,以历史唯物论研究中国近代史,富于创见,颇具影响,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得到学术界一至很高的评价。
该书系统地叙述叙述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后,中国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记述和分析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个革命高潮和曲折历程。
作者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来看待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经过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停滞的封建社会以后,社会政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动荡和变动。
作者认为如果把每次革命高潮时期和在它以前的准备时期合并起来,那就可以把1840-1919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和农民战争时期;第二个是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第三个是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1—1912 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时期;第四个是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年),这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酝酿的时期。
我相信读者们按着这条清晰的路线去了解那段历史一定不会觉得枯燥,而那些一件件一桩桩悲痛的事件都让每一位爱国人士都深感沉重,悲痛不已。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主要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1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1 (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这篇文章通过梳理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历史
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思想,深刻反思了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面临的困境和硬实力的不足,以
及民族精神的觉醒和民族自尊心的崛起。
文章中所提及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思潮,呈现了
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对历史的反思也让人对中国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本文揭示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严重损害。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文明古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但自从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了一段漫长的苦难时期。
西方列强通过没收中国的财富和领土、强制开放自由贸易等手段,彻底摧毁了中国的自主
性和独立性,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文中提到,鸦片战争后,西
方国家通过逐渐扩大贸易范围、对华开放以及屈服中国,其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建立经济殖民地。
虽然中华民族潜力无穷,但不足以挽回形势,中国在弱化中逐渐失去独
立性,成为了列强的战利品。
然而,当我们审视这段历史时期,不难发现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上
的地位,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
运动等一系列思潮和事件,都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难而展开的斗争。
这些思潮和事件
不仅仅反映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仰,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
自尊心的表达。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革步履不停,而这些事件是中国人民对付外
敌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民族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2版,人民出版社,1997.5根据书名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本书所叙述的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在高中阶段对这部分历史进行了学习,但只是肤浅的,某些方面的认识是不成熟的。
这段时间以来,读了这本书下册,对这节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书共五编,下册有三编,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讲起的。
历史学大家胡绳先生以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为线索,总结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卖国者,大力歌颂爱国主义。
作者不赞成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这段时期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他认为至始至终都是人民起着主体的作用,只能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为线索来叙述史实,才是正确的。
他指出,这三次革命运动是以人民为主力军,正是他们的反抗斗争,才使的中国革命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
本书作者是以一个爱国者的角度来讲述历史的,必然就带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详细描述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事件。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作者是这样描写帝国主义的反映的“一群饿狼一样争先恐后地扑上来,撕裂这个巨人的肢体,吞噬这个巨人的血肉”。
战争失败就避不了要割地赔款,俄国这是就开始趁火打劫,干涉割辽东半岛,签订一系列条约占领中国北部大片土地。
这其中有段小插曲:俄国强制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时,软硬兼施,对清政府下了最后通牒,与此同时,对负责谈判的李鸿章、张荫权送了巨额贿赂,而这两人都收下了。
在这出卖主权的时期,朝廷官员竟腐败成这样,清政府怎能不亡呢!以往不清楚为什么列强要争着给中国贷款,修筑铁路,书中只讲经济控制,未详细说明。
今日方明白,他们是以此控制中国海关,掠夺中国的资源。
此时的洋务派又是怎样反映的,他们实行了自称“以夷制夷”的办法,这就使得他们在抵抗时表现的非常消极,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们竟天真的以为三国干涉还辽是这一策略的一大成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4)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4)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是一本涵盖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历史的书。
书中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结束的时期,中国形势的演变和整个过程的发展。
通过读书,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出现了让贵族、封建制度和坚定相信国有优先的奴性思想,以及文官内弱外强的矛盾尴尬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人民开始求变,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从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改革和发展。
而五四运动正是这一改革进程的重要一步,这一改革引发了中国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文化的革命,由此给中国的整个历史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然,历史上的岁月流逝,历史也不会重来。
就现在的中国而言,它仍然有很多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维护民族独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社会管理等。
但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给我们展示了希望:只要努力,积极投入到社会中去,就能够有所改变,从而致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强大兴旺。
只有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不忘,对中国的未来的憧憬和努力,中国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强大。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以前一段的历史。
实际上讲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前半段。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
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
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除英国之外,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亦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
俄国则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
17世纪中叶,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
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
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领土,相继吞并了西部哈萨克和北部哈萨克。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疯狂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一方面,中国的对手不再是古代的“蛮夷之邦”,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另一方面,统治中国的是腐朽、专制、已经趋向没落的封建王朝。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仍然实行清初开始制定的闭关政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中国历史上的时期,是一个充满着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外国侵略、国家危机、民族振兴的历程。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奋斗。
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部分,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英国侵略者打败,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偿了巨额赔款,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这场战争的结果,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痛苦,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振兴。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求独立、争民族自立的斗争。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苦。
他们遭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和压迫,遭受了国家的灾难和危机。
他们失去了土地和家园,失去了生活和尊严。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没有屈服,他们挺身而出,奋起抗争。
他们组织了反侵略的斗争,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掀起了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争取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很多挑战和奋斗。
他们进行了改革和革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他们探索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之路,实践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之策。
他们进行了维新和变法,进行了革命和改革。
他们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他们进行了改革开放,进行了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对外开放,进行了对内改革。
他们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转折。
在这场运动中,中国人民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斗争,进行了民主主义的斗争,进行了科学主义的斗争。
这场运动的结果,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激情,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新文化、新思想、新行动的斗争。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记
读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记2010级历史(本)陈忠权学号:201006084001摘要:读了胡縄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似乎间感到了一种历史的沉重和艰辛。
在书中胡縄先生以三次革命高潮的概念思想(第一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革命高潮: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三次革命高潮: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四个分期方法(第一、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第二、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到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第三、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到辛亥革命。
第四、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讲述了中国近代历史及其问题。
随着胡縄先生对这几个历史时期沉浮的描写,在我每每读起之间,思绪也随着胡縄先生度过了漫长而沧桑的中国近代历史。
忽然间让我感慨万千,随笔记下心中所想。
也许只有通过这字里行间,才能让我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关键词: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近代的中国在风雨中飘摇,整个国度的没落,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特便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在鸦片战争后越来越大肆的侵略这一个国度。
一切历史的发展好像是被各个列强安排好的一样,正在循序渐进的走向危难之中。
但是这个国度里的人民却不甘心被外来侵略者压迫,奋发起爱国救亡运动。
那么我们就跟着胡縄先生一起去看看这一段历史的沉浮与沧桑吧。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社会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胡縄先生说:“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以个体小农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其基本特征。
”①是的,就因为这一个特征,虽然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却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因为这种经济制度不会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再一个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国家政策是不会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的。
还有一个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拥有资本的大户豪绅向封建化转移,不会用资本来扩大再生产反而用来买田置地。
就因为有太多的人在买田置地,土地越来越集中。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3)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一书,以鸦片战争为起点,
描述了中国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五四运动发生这一时期的历史活动。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被迫承认“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受到严重压迫,新式资本主义崛起,中国社会遭受剧烈变革及重大灾难,人民生活越来越困难;同时,中国也在几十年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新思想流行,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思想纷纷涌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抛弃,逐渐的被现代文明所替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剧烈变革而又不断发展的时期,令人钦佩的是,在如此艰难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背景下,中国的思想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勇敢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在拯救中国国民所要面对的困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并参与了相应的政治活动,启迪了中国人民拥抱新的思想,振奋了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民族精神,最终引发了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个时代的变革就此告一段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经历最为复杂、政治形势最为混乱,激烈的政治斗争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从此迈向新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变革也极大地影响了今天中国的发展,它也促使我们更加明白中国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使我们更有动力去探索,去改变现状,承担起人民的责任,为实现共和国的愿景而努力。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经历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也经历了国内各种思想和政治力量的激烈碰撞。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挣扎,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通过阅读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和资料,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展望。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以惨重的代价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割让了香港等地。
这场战争揭开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也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和落后。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改革和现代化的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挣扎,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个重要的事件。
这场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中国人民不仅反对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还提出了民主、科学、民族独立的口号,呼吁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场运动的爆发,不仅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关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书籍和资料,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挣扎和磨难,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在这段历史中所取得的一些重要的成就。
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我也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展望,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关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书籍和资料,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展望。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今年下半年我上八年级的课,内容重点是近代史。
正好,暑假完完整整看了胡绳的著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写点感悟,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梳理,便于工作。
书中的历史相当于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可以分为三类人的活动。
一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活动;二是清政府的态度和措施;三是人民群众的活动,主要是反对列强和清政府腐败统治,以及救亡图存。
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英国最强大。
英国向中国输入毛纺织品和印度棉花,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
中国是自然经济,加上政府对外贸的限制和防范,英国不可能打开中国的市场。
暑假我在杭师大进行90学时培训时老师说,英国大量需要中国的茶叶是因为工业革命后,工人劳动强度大,需要茶叶提神;英国无法打开中国市场,还有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虽然有"康乾盛世〃,但是老百姓还是很穷,买不起洋货。
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开始贩卖鸦片,因为这最有利润。
从清朝政府来看。
表面繁荣,其实病入膏肓。
首先是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对世界知之甚少。
其次,政治腐败。
如清朝的各级地方官员可以在征收的田赋中,加收归于官员私囊的一部分,称为"火耗〃,有的人甚至拿走了十之四五。
当英国输入鸦片时,林则徐禁烟是突出的行为。
在贪污成风的清朝官场中,查禁鸦片成为发财致富的手段。
所以真正清廉的官是罕见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真实的写照。
再次,政府用一切手段,维护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经济基础,极力打击和扼杀足以动摇这种经济基础的新因素,与西方机器生产、坚船利炮成为鲜明对比,差距越来越大。
最后,军队也腐败不堪。
清入关时候的军队是"八旗〃;还有〃绿营〃,都是汉人当兵,用绿色旗,故名;地方的地主豪绅组织的武装称为"乡勇〃。
八旗世袭,绿营也是终生的职业兵。
这时,都已经已经十分腐朽了,战斗力极差,加上鸦片更是不堪。
如在洋务运动中,海军方面动用了很大数量的经费,成了从皇室到各级有关官员贪污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书评
1840年,为打开中国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
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的践踏。
中国近代历史由此开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就讲述了中国近代被侵略及反帝反侵略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是一段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逼迫请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及出让各种特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之后,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赔款巨额,中国完全沦为了双半社会。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尽得对比了19世纪中期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国情,对事件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做出了分析。
当时的西方国家已经确定了资产阶级统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经济也进入高速发展中,军事和科技实力强大,而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长年的闭关锁国已经导致中国非常落后,自然抵不上外国的先进武器。
林则徐禁烟后,英国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惊动国人的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也是一段中国人民不屈反抗的抗争史。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清政府懦弱无能地妥协了,但是中华人民没有妥协。
他们自发得组织起来,英勇抗击侵略者。
著名的有第一次自发得反抗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太平天国运动及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作者这里花了2个章节着重介绍了义和团,分析了义和团产生的背景是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民族危机严重,并阐述了它发展、壮大、高峰和惨痛的结局。
义和团之所以不能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扶清灭洋的口号虽然具有爱国性,但是它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而且具有笼统的排外性。
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
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莫过于辛亥革命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卖国本质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运而生。
孙中山于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实行责任内阁制。
至此,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其后虽然不乏复辟,但民主共和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政体,这种思想也因为辛亥革命深入人心。
作者对辛亥革命的介绍也不乏笔墨,他详细得讲述了革命的整个经过,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到起义的开始,到孙中山拱手让权。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孙中山要把大总统的位置交给袁世凯。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革命派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逐渐攫取了清政府的大权,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孙中山为了争取袁世凯推翻清政府,赞成共和,被迫答应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退位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共和政体名存实亡.20世纪初西方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国民政府派出了军队支持协约国,1919年,协约国获胜,中国作为战胜方确没有获得一点利益,而是仍旧被宰割,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愤怒的人民爆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全书就结束了。
近代中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实现民主,作了不少斗争。
继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打到军阀,共产党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开始了28年不间断的斗争。
但是本书讲到54运动就停止了。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很多,而作者只从近代中国的开端讲到五四运动,因为这段历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中国面临生存的竞争和挑战,在走社会主义之前,中国的社会所经历的不同社会性质与可行性。
这本书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折射出一个观点,那便是: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趋势。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者胡绳,198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