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猫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猫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猫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导读: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稿()要()

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呼唤抓痒遭殃责打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反思(课后反思)2篇

《猫》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简短,作者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爱猫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是闭住呼吸,有的学生说是抑制呼吸,我让学生去查字典,知道“闭”是。。。。,“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了毛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闭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作者在写猫时,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介绍老舍的生平:“老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酷爱写作,视写作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爱养花,他家里有几百盆花,每天除了写作就是摆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难过好几天。”然后让学生看书理解,他这么爱写作,当猫把他的稿纸踩脏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26猫 一、教材分析 1第六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猫》一文出自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猫》、《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课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 解和认识,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哲理。 2、本单元的教学主题 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3、本单元的教法学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的发 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课文蕴含的深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与生活较接近,这都为学习本文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三、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积累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点) 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巧妙的结构布局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重点) 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理解本文在结构布局上的特点 第二课时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四、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 一)教法、学法 “四环节”教法: 1博学之——教给学生筛取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审问之一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发问。 3.慎思之一一指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4、笃行之一一启发学生“知行合一”。 “四环节”学法: 1自学: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揣摩文中细节描写的学习方法。 2.互学:通过同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即:对比手法的作用。 3.导学:指导学生发问,深入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4.拓学:学了本文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或比较阅读,找出两文的异同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文意,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点) 3、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 4、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重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儿童歌曲导入,同学们,歌中唱道不让小猫受委屈,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 曾养过三只小猫。但因自己的过失让其中一只猫受了委屈,致使他家永不养猫。这到底是一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宋吉法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新课程实验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应该包括教育情境及个人思考,只是和教学案例也略有不同。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是作者有感而发,可以边叙边议,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而案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一、教学反思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

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三年反思成名师。 2. 教学反思的特征 (1)自觉性(2)超越型(3)个性化 3.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自我提问(2)行动研究(3)教学诊断(4)交流对话(5)案例研究(6)观摩分析(7)总结记录 4. 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2)周后思或单元思(3)月后思(4)期中思 5.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教学机智。(4)写学生创新。(5)写"再教设计"。 6. 举例:《木兰诗》教学反思 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锦州十中任玉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或者教师点拨,引发学生回答。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学习《木兰诗》一课,给我最深刻的感受。 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通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 猫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车前实验小学 陈道锋 本单元围绕着“动物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3篇课文,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前两篇课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后一篇课文《白鹅》及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猫 2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3.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4.读“阅读链接”中的文章,体会不同作家描写同一动物在表达上的异 同。 母鸡 2 白鹅 2 藏戏 2 习作 2 写自己的动物朋友,试着写出它的特点。 语文园地 2 1.能与同学交流阅读时如何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一组含有比喻意义的词语;体会冒号的用 法;了解语气词不同的表达效果。 4.根据“书写提示”练习写字。

13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段,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结构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领悟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课文中的多音字较多,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几个字容易写错,可以根据学生写字的情况适当加以提醒。 2.阅读理解 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动物深的爱。 3.表达运用 利用好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通过对比阅读课后的两段文字,体会不同作家的相同爱猫之情,以及不同作家运用的不同表达方法。同时,带领学生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尝试着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猫的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认识“滤、职”等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正确读写“呼唤、动”等10个词语。

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参考表单 ? ?

2.t: revise the numbers from 1 to 31 by counting the students i n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count the students together。 (通过唱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并且让学生重温韵律为后面的生日歌曲奠定基础。复习1到31英文数字为后面的日期的读法做好准备。) step two : presentation 1. show them the calendar, and ask “ what’s the date today?” and help the student answer “ it’s december 5th.” by looking at the calendar. tell them the more dates with the calendar. 2. ask a boy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and help him with chinese . he can speak the date in chinese .then let him repeat in english. 3. notice the dates , and write the question and the answer on the blackboard . 4. teach the dates’words and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like : january 1st february 2nd march 3rd ….. and let them to repeat the words. (先呈现日期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语言,并用日历呈现一年十二个月的英文单词,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语言,练习语言,并且运用语言做事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语言。) step three : task 1 pairwork 1. t: today is lin’s birthday. 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 2. make a converstion : a: when is your birthday? b: it’s ju ne 12th . 3. let them work in pairs for 3 minutes and fill in the chart. (学生在歌声中愉快的感悟本单元语言重点,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学生已经形成系统的语言材料之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语言,并做好记录,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和写。让学生多维的去体验语言。) step four : act 1.call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 ,other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her/ his birthday ? 2.report . using the results they got and give a report. for example : wang fang’s birthday is on …… 3.call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in class and give them claps when they finish their work. step five:listening task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then repeat after the tape. 3. work in pairs to act the dialogue : a: when is danny’s birthday? b: it’s october 10th. …… 4. in class ,call some students to give a report about the three students who they talked about just now. (在完成听力的基础上设计第三人称的问答,不仅更深的练习语言,而且为下一课时的语言做好了铺垫。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多维语言能力。) homework : 1. ask four students for their birthday and then write a report. 2 .ask your parents’ birthday or the other family member’s birthday

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小猫TOM,淘气活波、有点小聪明,却总是弄巧成拙;加菲猫贪吃贪睡,自私搞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却总是那么乐观洒脱;画家笔下的小猫,大多是乖巧可爱,讨人喜欢的艺术形象,那么,郑振铎笔下的猫又是怎样的艺术形象呢?以下是本人整理的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郑振铎的《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第九模块的精华帖子及回帖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康巧红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7日星期五11:24 我觉得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课中教师先把“有六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法?”的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挑选的素材较切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分法学生表达出来时,教师又追问:“哪一种较公平?”学生这时产生不同想法,实际上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上来看是孩子们对“公平”的认识不同,也就是数学的角度看法不同,价值观不同。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回答时就应该做出反映,并引导孩子们这节课要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出公平。这样才不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认真反思,我相信这节课教师一定会对出现类似现象肯得到合理的处理,课堂驾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复习课课后反思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 一、小组学生交流: 1、生活中你常见哪些百分数? 2、哪些百分率可能小于100%,哪些百分率不大于100%,哪些百分率大于100%? 3、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百分数? 二、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见过的有90%、67%.45%........合格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2:发芽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3 发芽率可能等于百分之百。 话声一落就有学生反对:发芽率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只能小于百分之百。 生3立即反对并解释: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 生2一解释学生就分成了两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思考:把这个问题放在生活中。但生2还是不依不饶。此时我知道在争论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宣布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下处理。 生4我在商场用过百分数,是商场打折出售衣服时,我帮妈妈算衣服价钱。 课后反思: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学习生活会因生成资源而丰富多彩。学生能说出“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说明孩子对百分率的意义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一粒种子进行实验这只是他的想象,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对孩子来说,这个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产生又是陌生的,孩子的执着让我感动,查资料知道快速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孩子,另外又查找到新玉米大概发芽率可达90%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50%左右等等。同时这些查到的资料让我也开阔了视野。 学生们的看法多样,产生了课堂乱草现象,教学的反思,不但让我解决了课堂问题,也提高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受益了,同时让我教学中也增长知识,扩宽知识面,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组:康巧红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韩慧丽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星期六21:10

小班语言《小猫在哪里》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小猫在哪里》教案及反思 设计意图:“小猫”是幼儿熟悉的角色,深受 小班孩子的喜欢。本次活动我是以“找小猫”为活动背 景,从而让幼儿认识并说出不同的方位词:“上下、前 后、里”。通过情景创设,游戏互动等方式,以发展幼 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将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结 合,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说介词在,方位词:上、下、前、后、里。 2.通过观察场景中小猫所在的位置,能用“小猫在×× 上面(下面、里面、前面、后面)”的短句进行讲述。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重点:引导幼儿说介词在,方位词:上、下、前、后、里。 难点:通过观察场景中小猫所在的位置,能用“小 猫在××上面(下面、里面、前面、后面)”的短句进行 讲述。活动准备:猫妈妈头饰一个,小猫 头饰若干,小猫图片 5 张。活动过程: 1.老师带猫头饰出场,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 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是猫妈妈,听说我们实小附 幼小六班的小朋友上课特别好,我带着我的小猫们来看 看,可是到了这里,我的小猫突然不见了。2.初步学习方位词:上、小、前、后、里。师:喵喵喵, 真着急呀,我的小猫在哪里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把

它们找出来吗?幼儿:在那里,在那里。师:原来我的小猫都躲到小椅子这边来了,那它们都在小椅 子的什么地方呢?师引导幼儿说出:有的在小椅子 的上面,有的在小椅子的下面,有的在小椅子的前 面??.如果幼儿把前后位置说错了,师:着只小猫 到底在小椅子的前面还是后面呢?我们应该怎么说,首 先看看我们坐小椅子应该怎么坐(老师示范坐小椅子)那么在这里就应该说在小椅子的前面,这里就应该说在小 椅子的后面。师小结:孩子们,我的小猫说你们太聪明 了,还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想躲起来让你们 再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它们。(重新把 5 只小猫放到不 同的地方) 3.复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用小 猫在 XX上面(下面、里面、前面、后面)的短语进 行讲述。师:请小朋友们先把眼睛闭起来,好了, 就睁开眼睛,找到之后请你们把找到的小猫拿出来,告 诉大家你找到的小猫是在哪里的?(小朋友们找到后,大家一起重复,不对的要进行纠正。)4.藏小猫、找小猫 --- 布置新场景,迁移讲述经验。师:老师还有一些小猫,本来是给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用的,可 是老师不记得把它们放在什么地方了,想请小朋友们帮 我把它们找出来,每个小朋友一人找到一只小猫就可以 了,找到之后过来告诉老师:小猫是在哪里的?师

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教案+反思

13.猫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48~50 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呼唤”“尽职”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4. 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想亲眼看看各种神态的猫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猫的图片,欣赏之后,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这组猫总的印象。 2.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指名回答。 3. 同学们说得真好,用词也很贴切。著名作家老舍的家里也养了一只猫,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猫》。那么,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生字 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词,借助工具书学习理解。

2. 学生反馈,教师检查。 3.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体感知 1. 指名读课文。 2. 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满月小猫的活泼可爱。)3. 根据内容可以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成年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部分(第 6 自然段):满月小猫的活泼可爱。 4. 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课文小结 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词。 2. 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 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 2.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大班语言活动猫和老鼠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猫和老鼠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猫和老鼠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猫和老鼠教案吧。 活动背景: “动物王国”是我们本学期进行的主题活动之一。在进行这一主题教学时,孩子们谈得最多的是动画片,兴致一来,手舞足蹈的孩子们一会儿模仿唐老鸭和米老鼠,一会儿模仿懒惰的加菲猫,一会儿又学着蓝猫和淘气……而碰到没有对白的动画片,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表现着、模仿着,为片中的角色配音。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联想到无对白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看画面创编角色对白的系列语言活动在我的脑海里诞生了。 活动目标: 1. 感受动画片的幽默与诙谐,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 2. 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为角色动态创编语言。 3. 大胆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述。 4.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 (1)动物王国系列图片展版。

(2)小小影视角(供幼儿自由欣赏动画片)。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对动画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2)幼儿有为动画片配音的经验。 3.材料准备: (1)制作后的《猫和老鼠》动画碟片、(节选动画片的一个片段,分割成多个画面重复播放) (2)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画制作输入多台电脑)。 (3)角色道具。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段激发配音欲望 1.语言导入。 师:又到了看动画片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没有对白的动画片,想一起来看看吗?集体欣赏动画片段。 2. 引入活动主题。 师:刚才看动画片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的小嘴都在“咕噜、咕噜”的,是在给动画片配音对吗?都想试试吗?那就找几个小伙伴打开电脑,看着画面一起试吧。 二、分组尝试配音 1.幼儿分组初步尝试创编角色语言。 2.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幼儿的创意。 三、分节探究

《猫》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猫》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枝折花落”等词语。 2、利用工具书,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读通课文并理解其大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会重点词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前三个自然段中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和这些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对老舍先生及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 准备课件 2、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能对其进行扼要的整理,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观察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教师导入 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熟悉的语文课时间了,今天的语文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想不想看? (二)播放课件(猫活动的可爱画面) (三)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刚才所看到的课件,谈谈对猫的感受。 (四)师: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师:猫的“古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二、赏析词句,品味涵趣。 (一)教师引导,赏析第一自段。 1、自由品读表现猫“老实”的相关词句,谈体会。(课件播放) 师:猫的“老实”表现在哪里? 师:有时,我们找到一个重点词语,加以探究,就能了解人物的特点。 (着重抓住“乖”“无忧无虑”,体会猫的老实,领悟字面背后的意思,即老舍先生把猫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2、自由品读表现猫“贪玩”的相关词句,谈出体会。(课件播放)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猫贪玩? (1)请学生想象“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一句中都有谁,有什么办法呼唤它回来? (2)通过想象老舍先生、他的夫人、他的孩子等用各种不同的办法呼唤猫回来,让学生体会这一简洁句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活情趣。 师: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以怎样的语气来读,才能表达你对猫的喜爱?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哪位同学养过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无忧无虑任凭尽职蹭稿纸丰富多腔遭殃枝折花落责打 生气勃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指导:“蹭、腔、殃”的读音,注意“屏、折”的多种读音。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忧”与“扰”、“虑”与“虚”、“稿”与“搞”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 ②引导学生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屏息凝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遭殃:遭受灾殃。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体育 3、学生课前准备:穿好运动服或宽松的衣服,鞋子最好是运动鞋。 二、教学课题 本课教材选自省编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五册第六课。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主教材前滚翻是《大纲》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也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教学内容从学生喜爱的仿生动物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动作,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的难度组合动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滚翻必须团身紧,只有像球一样,才能滚的好,才能处 理紧急的意外事故做到自我保护。 2.技能目标:1、70%-8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敏、 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2、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性、创造性练习和游戏练习,进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格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滚动圆滑,滚成直线。 2、难点:低头含胸,蹬地有力,头后部着垫,团身紧。 教学准备: 小垫子40块;体操垫1块;白纸10张;篮球5个;小正方形纸箱5个,电脑1台,背投影仪1台,小音箱1台,优盘1个。

教学方法: 1、表现法:通过感知,是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 对本节课学习的动作的了解和尝试。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动作完 成的要领。 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更好的去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上课前6分钟先让学生在教室观看前滚翻的视屏,简单的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动作要求。 【设计意图:利用视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整队到操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引导学生分组分别用篮球、小正方形纸箱进行比赛,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步骤: 1、原地蹲撑,屈臂,低头练习。教师在体操垫1块做示范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直观的看清楚老师的动作,并知道前滚翻开始的动作】 2、辅助性练习:学生分组仰卧团身前后滚动(4次) 【设计意图:是学生分组练习找到前滚翻的惯性动作】 要领:团身紧、手抱小腿前后滚动。 3、低头夹白纸,在帮助与保护下做前滚翻(3次) 【设计意图:低头夹白纸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做到低头含胸这一动作难点】 4、在帮助与保护下做完整的前滚翻练习。(3) 【设计意图:教师给与适当的帮助与保护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更好的完成前滚翻动作】 5、分组各自练习,找出做的好的同学,行表扬。 【设计意图:有效的语言刺激能使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更好的学习动作要领,找出别人做好的原因,自主学习动作。】 6、在美妙的音乐中进行放松活动。 7、本课学习点评,宣布下课。

《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猫》教学设计 老奇台中心校徐婷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 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第一课时 重点: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⑶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一篇文章《猫》,这篇题为“猫”的文章,实际 写的是“养猫”。这点从文章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和文章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可以看出来。从“养了几次猫”到“永不养猫”,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读这篇课文,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运用媒体播放范读课文录音。 要求:①学生在书上勾画生字及生词。 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运用媒体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显示第一屏(如下):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忧郁怂恿蜷伏惩戒污涩怅然 ⒉解释下列词语。 郁闷怂恿蜷伏惩戒断语 ⑵学生完成正音、解词。 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一。 显示第二屏(如下): 思考题一:文章写“我”养猫的经历,可分为几部分?

②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及感受。 2.精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二。 显示第三屏(如下): 思考题二:请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几方面来分析三只猫的特点。 思考题三: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二: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二: 来源样子性情结局 第一只:要来的花白活泼病死 第二只:要来的黄色更活泼亡失 第三只:拾来的花白不活泼亡失 ④明确思考题三: 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 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 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 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三。 显示第四屏(如下): 思考题四:“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思考题五:文章围绕养猫的经过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各自的线索是什 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猫对比阅读教案表格版

《猫》对比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猫》和《母鸡》对比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仔 细观察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3、通过品味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小 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动物是人类的伙伴。这一单元里,我们认识了与人亲近的珍珠鸟、奇异的草虫世界、懂得感恩的海鸥、还有见义勇为的海豚。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老舍妙笔之下的动物世界吧。(二)预学成果交流 同学们课下自学了《猫》和《母鸡》这篇文章,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三)对比《猫》和《母鸡》,揣摩写法。 1、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就读一读,读出它们的特点。(以读代讲,读出特点全班交流) 2、猫和母鸡的特点不同,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相同

之处? 写法揣摩:猫和鸡是我们很身边熟悉的小动物,可是老舍却发现了动物的这么多特点,你认为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棒?(长期细致地观察猫) 看这些词语,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猫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的?(板书:抓事例写特点) 3、总结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用具体典型事例来突出动物特点,小动物们的形象更生动了,特点更鲜明了,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两篇文章的又一个共同点。 (设计意图:) (四)、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情感。 老舍是语言大师,学习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知道写什么,还要品味语言的精妙。 学习要求:再读两文,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写得精彩,画出来做批注,在组内交流。 (分小组展示) 重点品析: a、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b、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

《秋天的叶子》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秋天的叶子》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艺术上册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秋天树叶的实物、图片或录像等,发现秋叶形、色的特点,并运用肢体语言、绘画、粘贴等艺术形式表现秋叶的形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近”秋天,学唱演《秋叶》 1、小朋友们,秋天到了,看,“树叶娃娃”正在向“树妈妈”告别呢!(播放多媒体课件自然界中各种树叶飘落的情景) 2、谁来说说秋天的叶子都有哪些形状和颜色呀? 3、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知。(如:枫叶是红色的,巴掌形的;松树的叶子是针形的,绿色的┄┄) 4、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秋天的叶子》(出示课题),并配乐朗诵儿童诗《树叶娃娃》。 5、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歌曲《秋天的叶子》,感受拍律动,想像树叶娃娃离开妈妈的情景。 6生畅谈自己想像到的画面(如:我看见树叶娃娃正拉着手儿,唱着歌,跳着舞,它们可开心了;我看见几个树叶娃娃回过头来,依依不舍地和妈妈说再见呢!┄┄”),生边说边即兴地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拍律动。(如用拍手、拍肩、跺脚等表现) 7、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秋叶》,并用肢体语言模仿不同场景下(如微风、狂风等)“落叶飘落”的形态和情感。 8、请几组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猜猜他们模仿的是什么场景下落叶飘落的情景。(播放歌曲,生可自由设计对话或风吹落叶的声音。)

9、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奖”。 活动二欣赏、创作“树叶画”,并创编故事 1、这些可爱的“树叶娃娃”飞到了课本上,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树叶画”,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媒体课件) 2、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落叶特点。 3、生自主探究,发现树叶画的制作方法及要点。 4、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运用自己搜集到树叶,创作一幅树叶画(可一人完成,也可同组合作完成)并给树叶画添上不同的表情。 5、鼓励学生尝试用撕、剪、贴、拓印、添画等方法制作“树叶画”。 6、根据自制的“树叶画”,创编一个小故事,并讲给同桌或组内的小朋友听。 7、作品展示,并讲叙创编好的小故事。 8、评出“最佳创作奖”、“小小故事家”。 活动三歌舞表演,体验“秋的气息” 1、“树叶娃娃”离开“树妈妈”时,会有什么表情,他们会说些什么呀?“树妈妈”又会怎样鼓励孩子的呀? 2、生自由发言。(如:他们会唱歌、跳舞、互相鼓励┄┄) 3、分组创作“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的头饰,并给他们加上相应的表情。 4、(师生配戴上头饰)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森林,去感受一下“树叶娃娃”和“树妈妈”此刻的心情吧!(师播放音乐)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