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文献研究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西方许多国家曾出现过的盈余管理问题,不可避免的也出现在我国。

本文主要对近期以来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的主要脉络进行全面回顾,分别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总结了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成果。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一、引言我国独特的经济环境与公司治理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一致。

为规避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管制,从而取得上市融资与再融资资格以及避免被强制退市是当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然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来解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比较流行的经济契约理论和资本市场定价理论,对解释当今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的大量实施以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会更关心公司的股价,有可能进行大量的盈余管理从而影响公司股价,监管者和投资者也应对此进行关注。

二、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一)盈余管理与股票发行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会计盈余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较高的会计盈余能带来较高的股票价格。

因此,待上市公司管理层具有股票发行前提高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动机。

阎达五等(2001)发现公上市司在上一年采取向上的盈余管理,然后管理层转回了之前进行的盈余管理,并且发现相比较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来说,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年份以及之后几年中更可能采用使会计盈余增加的坏帐准备计提比例和折旧政策。

(二)盈余管理与企业并购学者对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换股并购和管理层下市收购这两个领域。

杜斌(2004)以一年间管理层下市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显示管理层下市收购公司在收购之前一年的应计会计利润显著为负值,显示管理层在下市收购前采用了降低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研究综述

1 盈 余 管 理 概 念 综 述
取 利 益 , 过 使 用 会 计 手 段 , 通 过 采 取 实 际 行 动 使 企 业 的 通 或 账 面 盈 余 达 到 所 期 望 的 水 平 的 操 控 性 行 为 。 美 国 著 名 会 计 学 者 S hp e (9 9 把盈 余 管 理 定 义 为 : 余 管 理 是 在 公 认 c ip r1 8 ) 盈
相 关建议 。
关键 词 : 余管理 ; 盈 审计 意 见 ; 关 性 相
中 图 分 类 号 : 2 F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1 1 —1 50 1 7 —1 8 2 1 ) 70 9 —1
到 财 务 信 息 的 客 观 性 、 允 性 , 而 制 约 财 务 信 息 的 使 用 者 公 从 做 出 合 理 的 决 策 。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 为 控 制 财 务 信 息 真 作 国 内外 学 术 界 对 于 盈 余 管 理 定 义 的 研 究 至 今 仍 没 有 一 实 性 、 法 性 和 公 允 性 的 一 个 有 力 手 段 , 对 财 务 信 息 的 把 合 其 个 统 一 的结 论 , 合 起 来 有 以 下 几 种 代 表 性 的 观 点 。 综 审 国外 学 者 从 广 义 和 狭 义 两 个 角 度 来 定 义 盈 余 管 理 。 广 关 无 疑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在 理 论 上 , 计 意 见 作 为 审 审 义 的 盈 余 管 理 观 通 常 是 指 企 业 管 理 层 为 了 给 企 业 或 个 人 谋 计鉴 证 的工 作成 果 , 计 质量 应 该 与财 务 报 表信 息 所 反 映
现代商 贸工业
NO 1 2 1 . 7。 O 1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涉及到公司货币资产的分配和利润分配。

本文综述了有关盈余管理的文献,包括盈余管理的概念、目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采用各种管控手段,利用会计准则和税法等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管理、处理和调整,以达到确定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利润调节、应收账款管理、资产减值等。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和整体竞争力,增加投资回报率和股东对公司的信任度。

同时,盈余管理也能够调配公司的各项经济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虚报利润:企业通过虚报利润来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并在其内部进行资金调配。

这种行为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诚信的问题。

资本市场扭曲:盈余管理会影响市场对股票价值的判断,从而影响股票的价格,甚至引起股市的扭曲。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能会因市场成交价格与实际价值偏离而受到伤害。

财务报表真实性受到威胁: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操纵财务报表呈现的财务状况,从而使其财务报表不真实。

如果发现此类问题,会对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和信任危机。

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方法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改进法律法规,强化监理机制和建立信用体系等方式来降低盈余管理带来的风险。

推动信息透明:企业应该加强信息透明度,公开其经营状况,并遵守会计准则和税法等规定。

完善公司治理:盈余管理风险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来解决,包括分析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外部规范,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机构。

结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达到企业和投资者的共赢效果。

但是,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问题,企业和政府应该共同采取措施进行监管和管控,保障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文献综述

关 键 词 : 余 管 理 ; 因; 盈 动 文献 综 述
人对公 司基本业绩 的评价 。 王跃堂和罗慧
2 、监 管 动 因 。在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家
中图分类号 :2 文献标识码: F7 A
(0 1认为 , 20) 盈余 管理就是 利用 会计的灵 中, 关于盈余管理监管动因 的研究主要集 活 性使 会计系 统产生或 提供 的信 息脱 离 中在回避行 业监 管, 反垄断监管为动因的

adJme . he n a sMWa l n的 观 点 , 们 认 为 盈 正相关; 当管理层持股 比例处于较高水 他 而 余 管 理 的动 因包 括 政 治 成 本 动 因、 管 动 平 时 , 计 信 息 质 量 却 与 其 持 股 比例 负 相 监 会
关。

盈余管理概念综述
研 究成 果的大致梳理 , 总结 出国内外盈余 的盈余 管理 ,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经理人员 为规避政治成本的不 良影响, 相关行业 的
管理动 因研 究现状 , 并对 未来研究发展做 在 财务报表 与组织 交易等活 动 中运 用判 公司会利用盈 余管理调减 会计报 告收益
出展 望 。
断, 改变 对 外 财 务 报 告 , 以误 导 证 券 持 有 以避 免 法 规 的 通 过 。
和行情来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 实施采购外 大学,014 2l.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 企业要 [ 王晓灵, 2 】 张宝明. 企业电 子采购优势 及其策
披 露 的会计 盈余 信息也成 为投 资者进行 管 理 。
发现 , 收益转移主 要集 中在税务 筹划更 为
激进 的公司。

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个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个文献综述?


盈余 管理 的动机
H a . he 1 9 认为: e l W ln( 9) ya 9 盈余管理发生在企业管理 当局运用职 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者通过规划交易变更财务报 告时。 旨在误 导利 益相关者 对公 司业 绩表现的理解或者 影响以会计报告盈余 为基础 的 签约 的结果。 要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证明的确发生 了盈 余管理是一件 困难 的 事情 。然而通过对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以明确 哪些企业 更容易 却可 发生盈 余管理以及通过 哪些 途径进行 了盈余 管理 。 1、资 本市 场 动机 ( IO 1) P 动机 I0 P 动机具体可分为两个 目的: 迎合监管层对I 0 P 会计 业绩条件的 要 求; 在市盈率 管制条件下, 通过盈余管理获得较为理想的发行收入 。 徐 浩萍 等 ( 0 9) 2 0 通过检验发行 前样本公司的可操纵 应计利润和发 行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变化, 发现发行前一 年I O P 公司没有显著 为正 的可操纵 应计利润. 发行后的可操纵应计利润相对发行前没有反转。 这
理 论
庞鲁 生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四川 成都 6 13 110
【 摘 要】有关盈余管理的研 究可以追溯至2世 纪8年代, n n 由于其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 日 益彰显的影响. 使其成为 目 前会计领域研 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 时 动机 资本市场
盈余管理动机的回顾和评述, 出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启示, 给 未来研究的方向。 I 关键词】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 当下会计 理论界的热点 问题。已有的文献 主要关注 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盈余管理, 么管理层要管理盈余。 为什 他们是如何 做到 的 ( 哪些手段和途径 ) 盈余管理的程度。 因素等 。有关动机 。 制约 研究 的成 果可能是最为丰硕的, 因为关注动机有助于研究者完整地 了 解盈 余管理行为。 因此本文通 过对有关盈余管理定义和 动机的文献 进 行回顾与梳理, 以期从现 有研 究不足 中的给 出未来 的研究空 间。

企业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对盈余的处理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实现经营目标。

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的调节、盈余的平滑、盈余的滞后和盈余的创造等方面,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研究。

在盈余调节方面,有关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的操纵、盈余质量和盈余预测等领域。

国外学者Dechow等(1995)提出了盈余管理的三种手段:会计政策选择、盈余平滑和盈余滞后,并指出这些手段会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

在盈余平滑方面,Schipper(1989)提出了盈余平滑的概念,并认为企业通过挪用盈余来降低盈余变动的幅度,以此来减少投资者对盈余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盈余滞后方面,Beaver等(1980)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会在未来报告期内滞后地调整盈余,以实现盈余的平滑和操控。

还有学者围绕着盈余创造、盈余管理环境和盈余管理动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企业盈余管理的前沿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盈余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盈余管理的国际比较、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等问题备受关注。

在盈余管理的国际比较方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逐步统一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全球视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盈余管理实践对比有助于发现盈余管理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促进盈余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有学者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公司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监事会作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效果和动机。

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一些实证研究显示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呈现出一定的正向或负向关系,但具体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杨伊斐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起,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回顾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梳理了盈余管理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方式,并针对如何控制盈余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对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盈余管理;文献综述一、盈余管理概念盈余管理的定义有着狭义和广义的不同,狭义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利用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人为调节企业利润的过程。

而广义的盈余管理不但包括对会计利润的操控,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和财务报告中其他信息如附注的管理。

同时,我们对盈余管理的性质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把它与利润操纵区分开来,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下进行的。

尽管盈余管理属于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但却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而影响到利益相关人的决策。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盈余管理主体是企业管理者。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委托权与代理权的分离,企业管理者掌握完全信息,具有信息优先权,是财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因此企业管理者自然成为盈余管理的主体;二、盈余管理客体是企业向外界传递的财务信息,例如人为改变应计项目在不同期间的分布。

三、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方面,由于两权分离,委托人为了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代理人,会将管理者的薪酬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为了达到预期的绩效水平,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调整,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筹资空间得到很大提升,但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筹资难度,为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向企业注入更多的资本,使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管理者会粉饰报表展现良好的盈利能力。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一)私人利益最大化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由于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信息存在不对称,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拥有着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信息优势,同时基于利益人假设,管理者有能力也有动机为了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隐瞒所有者,侵占所有者的利益。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动, 影响真实现金流来实现盈余管理的 目标 ( 如削减酌量费用等 ) 。二者虽然都能达到经理人盈余 管理的 目的, 但是 由于后者真实影
响 了公司 的经营行为且可选择 的手段更多 、 更 为隐蔽 , 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 的重视 。 二、 真 实盈余管理 : 国外研究综述
早在 1 9 8 9 年, S c h i p p e r 就首次指 出盈余管理应囊括真实盈余 管理 。她将盈余 管理定 义为“ 对外公布财报过程中 , 有 目的的干 预行为 , 以获得一定 的私人 收益的行为…. . 将这一定 义稍 加扩 展 , 通过适 时性 财务决策来改变报告收益 的真实盈余 管理也是属于盈 余管理 的范畴” 。 虽然早有学者这样指出 , 学术界针对盈余 管理的研究仍侧重于应计项 目 盈余管理 , 而对真实盈余管理 的研究却停滞 了很多年 , 直到本世纪初才有 了新的发展。究 其原 因 , 大概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 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 自由裁决权 , 由于会计 准则存在漏洞 、 监督不利 、 内控体制不完善等原 因, 使得公 司经理人通过操纵应计利润来操纵盈余的空间较大。随着安 然 、 世通等会
票价格下降相关 。M o o r m a n & S p e n c e r ( 2 0 0 8 ) 研究 了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新产 品发布的及时性问题 , 结果发现一些上市公 司出现棘轮
( 华 侨大学工商管理学 院 福建 泉州 3 6 2 0 2 1 )
摘要 : 除 了传统 的应计项 目盈余 管理 外 , 上 市公 司还 可通 过操纵真 实经营活动来 实现 盈余 目标—— 即 真 实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 管理 大多偏 离了公 司的最优 经营策略 , 并将对上 市公 司的现金流和经营业绩带来 负 面影响 , 最终损 害上 市公 司的价值成长。大量的调 查研 究 已经证 明真 实盈余 管理确 实存在 , 而 目前 学术界仍 花 大部分精力研究应计项 目盈余 管理, 对上 市公 司真 实盈余 管理的研 究不足。本文将对 国内外学者针 对真实 盈余管理的研 究成果进行 总结, 以为后 期学者的研 究提供参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作者:李富强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07期

摘要:从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动机、盈余的持续性测度以及盈余治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汇总,基本阐明了营运管理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现状。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分析;盈余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7011902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围绕盈余管理的研究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在各个具体的问题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探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盈余的测度和盈余管理治理角度,对目前在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1盈余管理(earning management)的概念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学术界目前仍存在着争议。Schipper(1989),Healy&wahlen(1999)给出了较早的定义,即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之后,Watts & Zimmerman(1990)提出盈余管理就是管理层有限度或无约束地使用个人的一些判断和观点,对会计数据进行策略性的调整。Levitt等(2003)指出盈余管理就是使有关盈余报告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的做法。魏明海(2000)指出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段,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只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同时,学者们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细分。Bhattacharya(2003)和leuz(2003)等人使用了盈余激进、损失规避和盈余平滑来说明盈余管理的方式和程度。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应该区别于盈余做假。他从是否损坏公司价值的角度,将盈余操纵划分为盈余管理和盈余做假。综上所述,目前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是停留在对“盈余管理是欺诈行为还是在准则范围内的灵活调整”的争论,即,管理层对盈余的合理的适度的调整,是否也属于盈余管理的范畴。

2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目前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方面,研究达成比较一致的成果。Yoon等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绩效相对较差时,公司就倾向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并导致了后来公司业绩出现下降。可见维持高股价水平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Teoh等实证证明IPO公司使用任意盈余来影响投资者的理解以及公司的价值,已达到融资目的。钱晓岚(2011)认为企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盈余管理主要有四个具体目的,即筹资目的,避税目的,政治成本,规避债务契约的约束等。李小平(2007)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盈余操纵行为显著影响丁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选择,具体表现为盈余操纵与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正相关,与留存收益负相关。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外部融资需求的盈余操纵动机,在实际盈利能力不高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高报告盈余,以达到外部融资的资格和契约条件,从而使得外部融资得以实现。刘娥平、刘春通过实证发现,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存在基于转股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刘芹2012通过对2007-2009年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银行借款信息数据的研究,发现银行债务契约促进了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刘媛媛、刘斌在实证研究中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因预收账款而形成的盈余储备降低了银行等信贷机构发放贷款等的利率水平,说明盈余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综上所述,可见,维持高股价、筹资、避税、政治成本、规避债务契约的约束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3盈余持续性的测度 围绕盈余管理的研究,离不开对盈余持续性的测度方法的研究。从理论上来讲,盈余持续性(Earnings Persistence)指的是盈余能够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一种稳态特征。通过这种稳态特征,我们可以有效的在不同期间的盈余之间建立确定的关系,也能够确保通过已经存在的盈余信息对未来盈余进行有效的预测。Ramakrishnan and Thomas(1991)认为会计盈余可以分为三类:永久性会计盈余、暂时性会计盈余以及由会计变更而造成的会计盈余。其中永久性盈杂是企业通过正常经营获得的,预期在未来可以持续的收益,而其它两类盈余虽然也作为当期盈余的一部分,但是它们持续到未来的程度则相对较差。因此,在盈余预测中,区分不同盈余项目在盈余持续性上的差异,可以提高当期盈余信息的盈余预测能力。Fairfield,Sweeney and Yohn(1996)的研究也表明,当把当期盈余按照利润表的分步结构不断进行分解,经盈余分解形成的预测模型相对于基本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盈余预测能力,能够提高对未来盈余的预测精度。

“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法”在对盈余可持续性的度量方面被广泛的应用。Ball and Watts(1972)第一次对“随机游走或带漂移的随机游走是年度盈余特征的合理描述”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证明该命题是成立的。但是Lev和Thiagarajan通过定义若干财务变量进行综合度量时却发现,基于时间序列模型求得的盈余持续性的取值并不能很好地代表盈余持续性。可见,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在盈余持续性的测度方面,使用财务变量的基本方法仍然主要的方法,时间序列模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4盈余管理的治理 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监管和治理,就必须首先理解那些因素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即辨别各种影响因素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程度。刘星等(2003)发现我国的配股的上市公司存在着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来调控收益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标准现象。黄新建等(2004)也实证发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宣布配股信息前两年和宣布配股信息当年存在远高于成熟证券市场和其他新兴证券市场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宣布配股后第2年和第3年,配股企业没有进行盈余管理。Doyle.et.al(2007)使用发现有重大内控缺陷的705家公司作为样本,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具有较低的应计质量,并且具有较低的盈余持续性。方红星等(2012)也证实内控质量与盈余持续性显著存在正向关联效应假说。我国学者宋建波等(2012)实证发我国机构投资者会促使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暂时性盈余,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特别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低;机构投资者年度间的增持行为,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陈亮(2012)对盈余管理与ST上市公司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指定为ST,在ST前后年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私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低管制行业的公司比高管制行业的公司进行了更多盈余操纵。刘晓霞(2012)实证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管理者的货币薪酬激励能够导致盈余管理的发生,且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控股公司更容易导致盈余管理的发生。瞿旭等(2012)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的影响,发现管理者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年龄等特征与盈余预测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可知资本市场制度因素、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体制及管理层激励方案等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5总结 通过对前人在盈余管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发现,系统的从概念、动机、盈余的持续性和盈余管理的治理方面进行了梳理,发现在盈余管理的定义上仍有分歧,主要是停留在对“盈余管理是欺诈行为还是在准则范围内的灵活调整”的争论,即,管理层对盈余的合理的适度的调整,是否也属于盈余管理的范畴。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方面,发现以维持高股价、筹资、避税、政治成本、规避债务契约的约束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对盈余持续性的测度,目前使用财务变量的基本方法占主要地位,时间序列模型也被广泛的使用,但它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对盈余管理的治理,必须综合考虑我国资本市场运作规则和机制,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健全外部制度环境的同时,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合理安排,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完善对管理层激励方案。这样盈余管理才能被引导,从而尽可能的与投资者的利益诉求相一致。

参考文献 [1]Goel, A.,A Thakor.why do firms smooth earnings? [J]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3. [2]Dechow,P.,D.Skinner.earing management: 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practitioners and regulators[Z].working paper,2000.

[3]Healy,P.,J.Wahlen.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199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Schipper.K.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Dec.),1989. [5]watts,R.L.,J.L.Zimmerman.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A ten year perspective[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66.

[6]Bhattacharya.U,H.Daouk,M.Welker.The world Price of earnings Opac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641678.

[7]leuz,c.,D.Nanda,P.D.Wysocki.Investor protec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economics,2003,69(3):505527.

[8]刘芹.银行债务契约与债务人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12,(6). [9]李小平,岳亮,李宝新.盈余操纵与企业融资工具选择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